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2022-1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1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

“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2

音乐是抒发心灵之声,自古就是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最好工具。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心灵之声是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音乐的目的是认识世界,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具有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在音乐教学上,更应该把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我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当把学生放在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创造去感受音乐,使得音乐教学的形式多姿多彩,并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

一、音乐的课堂情感教学环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先音准节奏,后情感表达,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音准和节奏之后,才在音乐中加入情感表达。可以看到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教师都会先引导学生唱简谱,打节奏,再加入歌词演唱,等到学生在熟悉了歌词节奏以后,才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我认为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他们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不是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在培养。音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的魅力,也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对音乐情感的发现与感知。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发现美,感受美的人。把传统的音乐教学环节发展为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去感受音乐,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应当是从自己内心深处迸发的灵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某个标准答案。

二、学生是音乐教学的主体

1.自主感受音乐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引导,比如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缓慢的还是快速的;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的还是平和的;这首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抒情的还是欢快的。教师给学生引导,具体的情感体验要由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的情感。在歌曲学唱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教唱,而是让学生跟琴学唱,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音乐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重视音乐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注意提高与其他学科结合。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们去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如歌曲《走进西藏》,通过聆听录音,结合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启发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出的场景。学生们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西藏的美景图,茫茫的草原,高高的雪山,漂浮于蓝天的白云,如天堂一般的画面。这时候可以请学生们画出这幅美景,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文字去渲染这幅美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音乐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活动高中学生是充满激情的,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直接的流露。我们无法把学生固定在某个地方让他们静静的去体验音乐,何不让学生们动起来。学生们喜爱游戏与活动,我们就把音乐带到游戏和活动中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思想沉入音乐的主题中。实践活动对于课堂纪律的维持是一大挑战,但如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真正的让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那即便课堂气氛再活泼,也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让实践活动起到最好的效果。三、教师能力的重要

1.课堂控制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应当保证这堂课能够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当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用不同的方法使得这一节课更生动,更形象,更饱满,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2.多媒体与教具的灵活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教具的使用。在此,以多媒体为例,精美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影片等其他艺术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遇到需要板书又较为复杂的内容,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课前制作好,在课堂上只需要出示图片板书即可,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快捷的为学生们补充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的去发现音乐去感受音乐,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去鼓励他们。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音乐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赋予自己的演唱时,我们首先应当对他们勇敢的尝试给予正面的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而对于他们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当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去做,为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越做越好,不断看到自己的成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音乐教学的主体,这是最重要的。同样要了解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每个步骤、环节和目的。让学生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下并运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篇5:

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赖美英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3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就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方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指挥、音乐相关理论等掌握之外,还必须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博学多才可以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提升,还会获得学生的“崇拜”,课堂教学则显得自如而流畅,更富有张力,和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更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了解自己的学生。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但这些见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懂音乐”。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体现。另外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结合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4

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与效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有意识与目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步调和谐统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地相当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关键词:

音乐课堂;位移;手段;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是让他们象鸭子一样被动地“吃”,不少教师课堂都是“满堂灌”,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是为学习而学习,也有困倦的表现,感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笔者感觉到:

音乐课堂的改革应该迫不及待了。我们教师也要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出来。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敦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行为的互动和转变,就是希望有成功的前奏。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实现重结果与过程的位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法忽略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让他们死记忆现成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因此,属于吃“自来食”的省力方法。如果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而“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在自我探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目的的达到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死记的。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已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是给永远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自己出,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和谐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的,因为它为教学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与升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归宿,与我们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校仔细的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大鹿》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三、创造课堂“动”的条件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的每节音乐课,都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的做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总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感情的双项对流,主观能动性的双发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曙光。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是只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后尘,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那么,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没有误区,互动式教学也可能因让学生过于放松而自由无度,因兴趣高涨而影响课堂秩序,但只要我们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关键,一定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一定能够让学生知识的“泉眼”不断喷涌,源源不断。当我们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的!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新学校工作了一个学期了,忙碌、充实并快乐着。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回顾工作以来的酸甜苦辣,有收获,有启迪,也有困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音乐欣赏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为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是我对上一学期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备课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

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在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了解单元知识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相通性;搜集、整理资料,先试听课本所配套的音像资料,再从网上下载相关知识内容作为补充音像资料,音乐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需要大量的音像资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写教案分三步,先是透彻教参上的简单教案,再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公开课教案,最后再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完善教案,完成好每节课的详案。

二、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去作一些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我没有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是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反复地听,会给学生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6

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7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我们多下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否适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适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整台戏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可能在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地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味认真地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地幽默调侃。要想做到既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合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8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

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

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

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

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

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最后,我想说的是:

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二: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9

通过这次远程网络新课标培训,真是受益匪浅。聆听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研修学习使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责任的重大和教育意义的深远。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研修学习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得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教师要勤于学习,自我完善,经常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育信息化使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局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用结合是深入推进信息化的法宝。所以做好信息化推进中的对全体教师培训指导工作,能及时利用数据对课堂教学及质量进行分析,化解难点和教师的困惑,让广大教师切实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又一个艰巨的使命。另外,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广泛利用信息化,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1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

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还需要我们多下功夫。

备课的严谨不仅仅体现在文字上,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是否适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适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

2、规范的教态

教室是一个“大舞台”,整台戏的成功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共同完成这场“演出”。

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可能在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

3、精炼的教学语言

“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地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4、严谨且不失幽默

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味认真地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幽默诙谐的语言、无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

然而,难就难在一边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地幽默调侃。要想做到既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

高中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

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合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

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合教学的实际。

最后,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2

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课堂行为的变化与效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与学生有意识与目的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步调和谐统一,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发挥地相当好,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关键词:

音乐课堂;位移;手段;条件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的,是让他们象鸭子一样被动地“吃”,不少教师课堂都是“满堂灌”,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的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是为学习而学习,也有困倦的表现,感到了学习负担的沉重。笔者感觉到:

音乐课堂的改革应该迫不及待了。我们教师也要挑战自我,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把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主体性调动出来。通过音乐专业知识和德育渗透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敦促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课堂行为的互动和转变,就是希望有成功的前奏。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实现重结果与过程的位移“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法忽略了让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让他们死记忆现成的答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因此,属于吃“自来食”的省力方法。如果这样,就会滋长学生的惰性,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去动脑筋思考问题。而“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概括,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真理和规律。在自我探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掌握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而目的的达到是水到渠成,而不是刻意死记的。在进行音乐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在不断的体验中感受、领悟、发掘音乐的。情感内容,得到美的熏陶与精神的升华。一般传统的教学只片面的让教师将知识的结论直接传给学生,从而忽略了知识的结论产生的过程。经过用自己身体亲身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后所学到的知识,在学生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已的体验后产生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给”是给永远死的知识,而只有通过恰倒好处的“导”,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由感而发”,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最牢靠和颇具意义。如我在给学生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时,曲中出现了胡琴、喇叭、铜鼓的字眼,以及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平时的积累有限,所以我找来了二胡的录音磁带,一只小喇叭、一面小鼓,让他们自己吹、自己听、自己出,通过亲身的体验感受,对这三种乐器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能顺畅并且较清晰的将这三种乐器的名称和各自发出的声音唱出来。直观教学远比抽象教学来的快与直接。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和谐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工具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后,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的,因为它为教学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丰富与升华了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是时代发展的归宿,与我们教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鉴于此,凡是审美活动,都必须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良好的实践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对音乐实践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动力。随着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媒体已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所以,教师在讲授一节课时,应该校仔细的分析教材,针对教材的特点,有效并充分地运用一切有效媒体,让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有机的结合,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结束过去“一架钢琴、一本书”的授课历史。如我在教《大鹿》课时,我在课前做了大量而充足的准备工作。课一开始,我播放了录音带,用投影打出了图片,在音乐和画面创设的情景之下,我绘声绘色地讲了《大鹿》的故事。孩子们即刻被吸引住了。在浓厚的兴趣下,很快地,孩子们学会了这首歌。歌曲学会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漂亮的头饰,鼓励孩子们自发的来表演曲中的角色,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前来表演,那场面简直就像一出小型的歌舞剧。可见,只有汇集了一切有效媒体,让一节课富有了生命力,孩子们才能真正地得到美的感受。

三、创造课堂“动”的条件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住,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消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的的开发和身心发展。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音乐课一定要让孩子们大胆地“动”起来。让学生动手也要动脑,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进来。真正的去音乐世界里邀游,得到美的享受。可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舞蹈动作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给孩子们多点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主人。我的每节音乐课,都让孩子们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即兴的做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与存在,这样的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原有教学模式所不能达到的。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总之,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感情的双项对流,主观能动性的双发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希望曙光。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是只步传统教学方法的后尘,而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勇气去探索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那么,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也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没有误区,互动式教学也可能因让学生过于放松而自由无度,因兴趣高涨而影响课堂秩序,但只要我们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关键,一定能够及时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一定能够让学生知识的“泉眼”不断喷涌,源源不断。当我们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自豪的!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3

通过这次远程网络新课标培训,真是受益匪浅。聆听专家和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研修学习使我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也让我明白了教学责任的重大和教育意义的深远。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学生,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研修学习也使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得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正深入人心。教师要勤于学习,自我完善,经常充电,提升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教育信息化使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局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层次决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方向。学用结合是深入推进信息化的法宝。所以做好信息化推进中的对全体教师培训指导工作,能及时利用数据对课堂教学及质量进行分析,化解难点和教师的困惑,让广大教师切实体会信息技术的魅力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又一个艰巨的使命。另外,学校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方面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使用提供便利,解决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校专业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培训必须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优质资源能为教师正常教学所用,能为学生平等地共享。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广泛利用信息化,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学校要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研究,促进教师开展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且,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逐步完善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行动上积极地践行,才能使信息化发挥最大的效用。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瞬息万变,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更新陈旧的知识才能教书育人,更好的去教育人。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充电,好好钻研教学业务,让自己理论水平更高、实践能力更强,发展进步更快。我也相信在倾听、反思、实践中,我的教学之路会愈趋成熟,相信会做得更好。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4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就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方向,高中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了对本专业的歌唱、演奏、指挥、音乐相关理论等掌握之外,还必须对文学、历史、美学、地理、社会学等诸方面的边缘学科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博学多才可以使教师个人魅力得以提升,还会获得学生的“崇拜”,课堂教学则显得自如而流畅,更富有张力,和迂腐陈旧、形式呆滞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更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胜任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工作。

二、了解自己的学生。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但这些见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不懂音乐”。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体现。另外高中音乐欣赏课内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很感兴趣。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的乐曲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以消极的态度去应付,不认真听,不动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作为范本加以分析、解释、评价,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让学生在“操千曲”的审美实践中,由浅入深地知晓音乐艺术特有的审美性质、手段和方法,提高审美敏感性,从而达到培养音乐审美力的教育目的。

三、精心传授音乐作品欣赏方法。

音乐欣赏仅仅停留在兴趣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充分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这就是欣赏音乐的三个阶段:直觉(感官)欣赏——感觉(情感)欣赏————理智的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欣赏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对于歌曲的欣赏:一般可以借助歌词较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结合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体会歌曲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对一些歌词内涵较深或者寓意较朦胧的作品进行欣赏,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学及文化素养。而对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国的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等作品的欣赏,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之外,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动机、民族习俗、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5

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

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

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

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6

音乐是抒发心灵之声,自古就是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最好工具。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心灵之声是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音乐的目的是认识世界,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具有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等作用。在音乐教学上,更应该把情感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我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当把学生放在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去创造去感受音乐,使得音乐教学的形式多姿多彩,并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

一、音乐的课堂情感教学环节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先音准节奏,后情感表达,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音准和节奏之后,才在音乐中加入情感表达。可以看到在大多数的音乐教学中,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教师都会先引导学生唱简谱,打节奏,再加入歌词演唱,等到学生在熟悉了歌词节奏以后,才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我认为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觉的审美过程,我们所教授的中学生,他们不是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不是以成为音乐家为目的在培养。音乐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让他们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音乐教育的魅力,也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对音乐情感的发现与感知。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方面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发现美,感受美的人。把传统的音乐教学环节发展为以情感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去感受音乐,教师作为课堂节奏的掌控者,而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应当是从自己内心深处迸发的灵感,而不是教师所给出的某个标准答案。

二、学生是音乐教学的主体

1.自主感受音乐在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是引导,比如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缓慢的还是快速的;这首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激动的还是平和的;这首音乐的节奏是怎样的,抒情的还是欢快的。教师给学生引导,具体的情感体验要由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学会处理歌曲的情绪,掌握歌曲的情感。在歌曲学唱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教唱,而是让学生跟琴学唱,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音乐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重视音乐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注意提高与其他学科结合。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们去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如歌曲《走进西藏》,通过聆听录音,结合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启发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出的场景。学生们很快就在脑中勾勒出了一幅西藏的美景图,茫茫的草原,高高的雪山,漂浮于蓝天的白云,如天堂一般的画面。这时候可以请学生们画出这幅美景,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文字去渲染这幅美景,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发展学生们的想象力。音乐的想象力是自由的,但不能脱离作品,在体验歌曲情感中,增强感受、理解和发现音乐作品艺术形象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注重学生实践活动高中学生是充满激情的,这正是他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直接的流露。我们无法把学生固定在某个地方让他们静静的去体验音乐,何不让学生们动起来。学生们喜爱游戏与活动,我们就把音乐带到游戏和活动中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思想沉入音乐的主题中。实践活动对于课堂纪律的维持是一大挑战,但如果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真正的让情感与音乐交融,与音乐互动,那即便课堂气氛再活泼,也不会脱离主题,失去控制,让实践活动起到最好的效果。三、教师能力的重要

1.课堂控制教师在上一堂课之前,应当保证这堂课能够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学生,才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陶醉在音乐当中。教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把这些专业知识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用不同的方法使得这一节课更生动,更形象,更饱满,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2.多媒体与教具的灵活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教具的使用。在此,以多媒体为例,精美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影片等其他艺术形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遇到需要板书又较为复杂的内容,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在课前制作好,在课堂上只需要出示图片板书即可,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快捷的为学生们补充一些音乐相关的知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重视对学生的鼓励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他们自主的去发现音乐去感受音乐,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我们更应该去鼓励他们。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音乐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赋予自己的演唱时,我们首先应当对他们勇敢的尝试给予正面的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收获的。而对于他们演唱中存在的不足,作为教师应当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去做,为他们指明方向,引导他们越做越好,不断看到自己的成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音乐教学的主体,这是最重要的。同样要了解所选择的教学方法的每个步骤、环节和目的。让学生保持在最佳学习状态下并运用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篇5:

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中学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赖美英二期课改后的初中音乐课已划分为预初一和初一年级的音乐课和初二、初三的艺术课,与综合性、多元化的艺术课相比,音乐课应该更强调学科本位的特点,运用音乐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标。在此,结合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谈谈心得体会。

1、以音乐为主线,合理组织、整合教材内容新教材的内容编排是主题式的,如“世代相传的民歌”、“欧洲民间歌舞音乐”等,每个主题为一个单元,划分为音乐人文、欣赏、歌唱、创作活动、音乐常识等几大版块;同时,每学期的单元主题都相互对应承接。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以音乐为主线,紧紧围绕本课音乐人文的主题,把听、唱、表演、知识等各版块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堂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情绪流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同时,注意各学期教材平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音乐人文的导入、过渡与小结,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也为新课做好铺垫,并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抓住音乐的基本元素,把音乐的手段综合运用于各个教学版块虽然教材中每课都分为听、唱、表演、常识、探究等多个版块,但我们在处理版块教学中不能孤立地使用这些音乐手段。例如在欣赏教学中,除了听之外,加入节奏模仿、声势律动或歌唱;在歌唱环节中强调听觉先导、动觉切入;用欣赏浏览的方式引出音乐人文或回顾小结---实践证明,在不同的教学版块中综合运用各种音乐手段,都能明显地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旋律的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用音乐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最多的是语言交流,而教师应当善于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把握适当的机会,使用音乐的语言进行特殊的交流,使学习和互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节奏模仿、歌唱接龙,不需要唠唠叨叨的说教与谈话,让学生跟着教师拍击的节奏,进行即兴模仿;教师唱上一句、学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学生相互接龙;这些亲切而随性的方式,能够鼓励和带动学生更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与合作的默契。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7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

“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应该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对一部音乐作品反复地听。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双耳不仅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还要具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这一能力与生俱来,反复地听,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我们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构成音乐作品的那些音响瞬间即逝,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组合的方式,先后展现给我们的听觉。多听,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听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们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乐的记忆力,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三、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而,倾听自然是欣赏音乐的主要方式。“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价值。”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都是以听为本。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

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音乐教育处于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其教学中,如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新课程、新理念”教学模式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8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以下几点是我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严谨性

1、严谨的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整堂课起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个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的质量。比如教学目标,现行存在着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比如: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及能力、课堂效果等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

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认清了多少道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似乎又不那么贴近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真的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备课的严谨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字上,它还应考虑到是否切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一份教案是否适用与所教授对象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是否能应用与自身的客观条件;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等等。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设计的这份教案能否发表和公开,并很难被别人挑出毛病来呢?

2、规范的教态教室是一个“大舞台”,在4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出场人员又不仅限于教师一人,虽然你是“第一主角”这无可非议,但课堂不是演“独角戏”,整台戏的成功还取决于你能否调动起“群众演员”及“配角”的情绪,来共同完成这场“演出”。规范的教态是课堂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师的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仪表、手势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的沟通工具,自然得体的教态不仅可以缓和、松弛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不经意中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一个鼓励性的动作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和力。有时候不用多讲什么,你的形体语言已经感染学生了。

3、精炼的教学语言“讲课”不是“说课”,“讲”和“说”的意义不同。“说”是很随意的,“讲”就不能。“讲”这个字本身就带有“教授、传授”的意思。所以“讲”不可随意,要精炼。一堂课下来,和教学中无关的甚至是个人的习惯用语要少说,或者是尽量杜绝,以免误导或扰乱学生的正常思维。精炼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便于更好的按照教师所设计的思路深入下去,以期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好的教师,讲解应该是生动的、风趣幽默的;讲授的内容条理要清晰,自身思维要敏捷;同时还要善于捕捉从学生身上反馈回来的有益信息,并稍加整理就能变成课堂上的一个闪光点。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

4、严谨且不失幽默一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单凭一昧认真的讲解是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位成人对陌生事物的专注时间每15分钟为一个生理周期,超过这个限度,疲劳感马上袭来,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现象。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伤大雅的小调侃即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觉,又重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效果。然而,难就难在一边即能保持严谨的教学,一边还能不失水准的幽默调侃。事实上,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全、教学经验不足、教态不规范,很可能一严谨你什么都不会了。我本人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一规范严谨起来就变得缩手缩脚,枯燥的讲解是不可避免的了,更不要谈什么幽默诙谐,自身的优势特长一点也发挥不出来,有的时候,自身已经明明意识到了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位。其实,这不是“生疏不生疏”的问题,而是一个习惯性的原因。常规教学中不良习惯的养成肯定会影响到你的竞赛课发挥,要想做到即不失严谨又能幽默诙谐,只能认真地从平时常态课教学中一点一点积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二、科学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同时还是一门感知艺术。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欣赏者的听觉器官接收,通过他的心灵体会、感受,从而使他得到美感的一门艺术。高中学段学生有着他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如同他们的生理结构一样,自身的知识结构已近雏形;一方面知识结构亦如同他们的心理层面一样,虽自我感觉成熟,其实往内里挖掘还是稚嫩的很。这个时期为他们安排的课程内容浅了不行,不愿意听(学生语:

小儿科了);深了也不行,听不懂(学生语:

又讲些老古董)。所以在制定教学措施和教学计划时应当遵循音乐这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和自身规律,同时还应考虑到所教授对象(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及心理特点。

1、教学中,应侧重于在聆听基础上的讨论、交流、比较和评论,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实现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过程。 2、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体现了音乐课程独有的魅力特色,音乐也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和经验,必须通过直觉的方式去获得。教学中,教师应尽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好学生的“感觉——体验——学习”这一学习过程。

3、围绕学习主线结合学生实际设计课程,挑选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音乐素材来增大课堂信息量。

三、创新性

同样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案有不同的教法;同样的教法有不同的变化。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教学中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提倡创新性的教学是在符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切和学生心理、能力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如:

长沙的孙衫老师在《音乐与影视》这堂课中,加入了“我为电影片断来配乐”这一章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青岛开发区一中的刘磊老师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中,尝试着将“知识导引”这一章节加入到了教学中,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成功地进行了过渡和铺垫。许多成功的创新教学事例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需要强调的是:

创新是提倡“个性化”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创新不是随意的改变;“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创新,还是要符合学科的知识特点及规律、切和教学的实际。最后,我想说的是:

所有的成就来自于平时一朝一夕的积累,规范严谨且认真的常态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二: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新学校工作了一个学期了,忙碌、充实并快乐着。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回顾工作以来的酸甜苦辣,有收获,有启迪,也有困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音乐欣赏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为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是我对上一学期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备课注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

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在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在课前备课的时候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先了解单元知识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相通性;搜集、整理资料,先试听课本所配套的音像资料,再从网上下载相关知识内容作为补充音像资料,音乐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需要大量的音像资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写教案分三步,先是透彻教参上的简单教案,再从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公开课教案,最后再针对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自己完善教案,完成好每节课的详案。

二、欣赏教学时多听多感知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去作一些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什么样的音乐都离不开“听”,“听”一部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悦,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进行完美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因此,要达到欣赏音乐的真正目的,我没有把对音乐的欣赏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进行,而是深入到乐曲的音响结构及各种形式因素上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真正地听懂音乐。多听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的关键,反复地听,会给学生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学生的音乐听觉就会得到发展,大脑中的记忆就会把听觉中的印象慢慢综合起来,欣赏音乐的能力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下载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音乐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高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作为本届培训班的学员,我深感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教授的讲座......

    论高中音乐教学

    论高中音乐教学 众所周知,高中音乐是以欣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达到理想的目标。 接下来,我从自己所教的高......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提高个人艺术修养,树立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就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高中艺术欣赏课教......

    高中音乐教学心得

    对高中音乐教学的心得体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新学校工作了一个学期了,忙碌、充实并快乐着。新的学年又开始了,回顾工作以来的酸甜苦辣,有收获,有启迪,也有困惑,以此来激励和鞭策......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 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曾一度称为“唱歌”课,且现在“唱歌”教学的份量在音乐课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突出了“唱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日本音乐教......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

    高中音乐教学案例—《新中国的歌》 设计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1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想一学期的工作,有很多感触,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

    高中音乐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反思 新沂市第三中学袁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