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
一、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咔嚓(cā)寡(ɡuǎ)妇
B.搀(chān)扶 狞(nínɡ)笑
C.魁(kuǐ)梧
吞没(méi)
D.蜷(quán)缩
勉强(qiáng)
2.下列关于“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勺”在《新华字典》中“勹”部和“丶”部都能查到。
B.“勺”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C.“勺”是象形字。
D.“勺”的声母是“sh”。
3.下列词语中,构词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跌跌撞撞
B.缝缝补补
C.咔嚓咔嚓
D.淅淅沥沥
4.下面哪个成语意思与“忐忑不安”意思最相近?()
A.慌慌张张
B.惴惴不安
C.惊弓之鸟
D.惊慌失措
5.下列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一项是()
A.《复活》
B.《战争与和平》
C.《三作家》
D.《安娜·卡列尼娜》
6.下列小说不是以童年生活为写作素材的一项是()
A.《草房子》
B.《小兵张嘎》
C.《桥》
D.《童年》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他像一座山。
D.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8.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B.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C.……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D.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9.下列词语最适合用来概括《桥》中老汉的特点的一项是()
A.德高望重 见义勇为
B.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C.助人为乐 以身作则
D.从容镇定 视死如归
10.下列是四位同学对《在柏林》一文的主题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呼吁和平,不要战争。
B.不能嘲笑精神病人,要关爱他们。
C.要同情穷苦人。
D.要关心、帮助老年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B.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C.风沙肆无忌惮地摧残着刚种下的小白杨。
D.听到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大家欣喜若狂。
12.下列与“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难道走之前,我不用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吗?
B.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C.走之前,我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D.走之前,我一定要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吗?
二、读拼音,写词语。
(5分)shēn yín
páo xiào
yōu lǜ péng pài zāo gāo
()()()()()
三、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读者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重要的作用。()
2.《在柏林》写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
3.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回乡的喜悦之情。()
5.《在柏林》一文通过写一个家庭在战争中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8分)1.桑娜自己受苦。桑娜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渐渐蹿上来,到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使我陷入了沉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30分)
(一)最简单的美容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一些,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刀刃相见的整容,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还发明了用肉毒杆菌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如此美容让人胆战心惊。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
春秋时期,有个叫闵子骞的人,他拜孔子为师。起初他脸色暗黄,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红润。孔子注意到这一变化,觉得奇怪,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生活在偏僻的乡下,看到达官贵人坐在华丽的车上,前后龙旗飘舞,很是羡慕,因此寝食不安,脸色暗黄。如今,我受先生的教化,精读做人治国之书,懂得的道理日多,能辨是非、知美丑了。那
些‘龙旗’之类的东西,再也打动不了我的心了,因而心情平和,脸色也就红润起来了。”
读书,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坚持下去,美就像五月的花环,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何乐而不为呢?
1.最让作者感到吃惊的美容方法是()(2分)
A.整容 B.化妆 C.注射 D.读书
2.闵子骞脸色由暗黄变得红润的原因是()(2分)
A.生活在乡下。
B.看龙旗飘舞。
C.寝食不安。
D.心情平和。
3.“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读书!”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4.这篇短文要说明的道理是()(2分)
A.书中自有千钟粟。
B.书中自有黄金屋。
C.书中自有颜如玉。
D.书中车马多如簇。
5.把短文最后一段的“何乐而不为呢?”改为“快乐为之吧!”好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读书中获得了哪些益处?写出两个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戴草帽的小伙子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可是,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心寒的城市: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自私、冷漠。
这个城市里,没有互相关心、彼此帮助,一切都以金钱做交换。一家商店着火了,竟没有一个人去救火,因为店主刚破产,成了穷光蛋,没有钱付给救火的人。
一天,这个古老的城市来了一个戴草帽的小伙子。没有人知道小伙子从哪里来,只见他始终一脸微笑。
这天,一个裁缝在去买布料的路上钱丢了,他连买个面包的钱都没有,饿得躺在路旁的大树下一动不动。小伙子走到了他的面前,递给他一块面包。裁缝不敢接:“我没有钱。”
“不要钱。”小伙子说。
“怎么可能?”裁缝一脸怀疑地看着小伙子。
“真的!”小伙子把面包塞进裁缝的手里。
“你要我怎么报答你?”裁缝问。
“不用报答,只要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帮他一把就行了。”小伙子说。
“好的,我会的!”裁缝感激地说。
小伙子走了,裁缝大口大口地吃着面包……
几天后,裁缝经过一条小路,看见一个木匠靠在电线杆上直喘气。
“你生病了吗?”裁缝问。
“我胃疼,想去医院。”木匠说。
“我背你去吧!”
木匠摇头:“我没有钱。”
“不要钱!”裁缝说着,背起木匠往医院走去。
“不要钱,那我该怎样回报你呀?”背上的木匠问。
“不用回报我,等你病好了,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一把就好了。”裁缝说。
几天后,木匠的病好了。他经过一户人家,看见这户人家的厨房塌了,一家人正站在门口发愁。
“我帮你们重建厨房吧!”木匠说。
“我们没有钱。”这一家人说。
“不要钱,只要以后你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帮助他就可以了。”
“一定的!”这家人非常感激地说。
……
一天天过去了,不到一年,这座冷漠的古城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园。人们互相关心、彼此帮助,大家都觉得生活在这座城市很开心、很幸福。这时,人们想起了给这座城市带来巨大变化的小伙子。“怎么不见他了呀……”
原来,戴着草帽的小伙子,已经去了另一个城市……
1.戴草帽的小伙子帮助的是()(2分)
A.木匠 B.裁缝
C.商店老板 D.一户人家
2.裁缝为别人做的事是()(2分)
A.给饥饿的路人面包。
B.送生病的木匠去医院。
C.帮一户人家重建厨房。
D.帮着火的商铺灭火。
3.“我(们)没有钱。”在文中多次出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老的城市里穷人多。
B.古老的城市里的人不喜欢别人的帮助。
C.古老的城市里的人对陌生人有戒心。
D.古老的城市里的人一切都以金钱做交换。
4.下面的爱心接力链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戴草帽的小伙子——木匠——裁缝——一户人家
B.戴草帽的小伙子——一户人家——裁缝——木匠
C.戴草帽的小伙子——裁缝——木匠——一户人家
D.戴草帽的小伙子——裁缝——一户人家——木匠
5.本文主要通过描写人物的()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D.神态
6.古老的城市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想为文中的哪个人点赞?说说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40分)
“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回想一下: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B 2.A 3.C 4.B 5.C 6.C 7.C
8.D 9.B 10.A 11.A 12.D
二、呻吟 咆哮 忧虑 澎湃 糟糕
三、1.√ 2.× 3.× 4.× 5.√
四、1.示例: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示例: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4.看了《在柏林》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第二部分:阅读欣赏
(一)1.C 2.D 3.C 4.C
5.示例:不好。原句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6.示例:①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②读书可以培养人的高贵气质。
(二)1.B 2.B 3.D 4.C 5.A
6.这里的人在戴草帽的小伙子的影响下,抛弃了金钱至上的陈腐观念,无偿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
7.示例:我想为文中的裁缝点赞。因为他抛弃了金钱至上的陈腐观念,在木匠需要帮助时无偿地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