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解读
单元内容解读
本单元围绕“夏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童话《荷叶圆圆》《要下雨了》3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夏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其中古诗描绘了夏天的美景,《荷叶圆圆》表达了夏天的情趣,《要下雨了》通过童话的方式说明了夏天的气象常识。课文编排既有传统文化的渗透,又有儿童情趣的渲染,语言优美而充满想象,行文简洁而富有韵律,适合儿童诵读和积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一年级下册关于理解词语的单元重点出现了两次,类似的单元重点曾在第三单元出现过,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本单元的教学则更偏向于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理解词语。这一教学内容在第3篇课文《要下雨了》中结合泡泡的提示点明要求。教学时要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可在《古诗二首》中作适当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要下雨了》时让学生自主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此外,《荷叶圆圆》中可学习句子的多样表达,练习仿写;积累“荷叶是我的摇篮”这样的比喻句,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练习仿说。《要下雨了》要进一步体会“呢、呀、吧”等语气词的表达与运用,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朗读指导要抓住课文特点进行教学。《古诗二首》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并背诵积累;《荷叶圆圆》在读出情趣的基础上,能借助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
复的结构特点进行背诵。《要下雨了》要重点关注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能读好问和答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36个生字和1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注意读好带有“呢、呀、吧”的问句和感叹句。
3.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方式理解“闷、摇篮、潮湿”等字词的意思;学习“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这类句子的多样表达,并积累比喻句。
4.能读出古诗的节奏和儿童诗的韵味;能分角色读好文中的对话;尝试依据课文句式相近、段落反复的结构特点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关于识字写字
根据字形特点的不同,建议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识记,如偏旁归类识字、字理识字、加一加识字等。本单元生字多为形声字,字形识字时,建议学生利用构字规律识记字形,并结合课文插图和学生生活经验在语境中随文识字。
本单元的展示台活动是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通过食品包装认识汉字,本活动可以在本单元学习伊始就布置给学生,语文园地学习时再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认识汉字。
关于朗读教学
在《古诗二首》中,要求学生读通诗句,正确断句,读出古诗的节奏。故事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除了常规的自由读、分组读、个别读,还应通过更有思维含量的朗读方式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积累,如诗句上下联对
接读;出示景物图片读诗句;教师说诗句大意,学生猜诗句等。
《荷叶圆圆》一课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读好含有叠词的句子,要指导学生读准确、读好停顿;另一重点是要读好各个动物角色的话,以及他们在荷叶上的表现,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在角色体验中读好句子。
《要下雨了》同样要求学生分角色读好对话,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指导朗读。同时,本课还应关注文中“呢、呀、吧”这类语气词,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语文园地六同样对学生朗读提出不同要求。字词句运用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先判断哪句是问句,读出问的语气,再通过朗读比较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和大人一起读版块是一篇童话故事,适合让学生和大人一起讲述,一起表演,通过多样化的共读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感。
关于课文理解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中除了朗读还有“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这一单元的“夏天”主题,很多课文和词语都与夏天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以忽视这一人文背景。教学是要贯穿整个单元学习,可在《古诗二首》中适当作铺垫,在《荷叶圆圆》中学习运用这种这种方法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要下雨时》让学生自主尝试运用这种方法。这个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比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理解“摇篮、潮湿、闷”等词语的意思。说一说生活中,哪里会出现这些词语,或者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词语,建立课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另外,本单元主题紧扣夏季美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投入课文学习。
关于句子训练
这一板块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要多观察、多说、多写。
1.观察课本所给出的句式范例,发现特点、抓住规律。
2.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能够描述形容的事物,仿照课本给出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一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课文内容,要打开自己的思路,多说多练。
3.尝试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将口语化的内容转换为规范的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