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
李翆琴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新征程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内蒙古是我国第一个实行民族自治的区域,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创造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许多民族团结佳话,积累了许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是全国著名的模范自治区。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拓进取,进一步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
一、要深刻认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各民族共同利益所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民族团结搞好了,社会就安定,经济就发展,各族人民生活就改善。相反,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的时期,就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统一,人民团结,各族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我们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持续推进民族团结大业,始终如一呵护我区“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局面维护好、发层好。
二、要深化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血缘融通、流动交汇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地域分布上交错杂居,血缘上相互吸纳,文化上彼此尊重和学习,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紧密关系。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新时代,各民族之间政治上平等相处,经济上互助共生,生活上守望相助,自觉、自强、团结、统一、己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根本归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各民族都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增进政治认同,强化自身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摆在首位,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打牢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三、要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觉。
文化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纽带,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长远性和根本性作用。要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充分认识中华辉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各民族共同书写和创造的,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弘扬中华文化,既要承认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特点,采取互鉴互融的态度,对每个民族的思想文化都给予以承认和尊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相互包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多姿多彩。同时,更要强调中华文化共性层面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使其成为全社会成员在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四、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要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做到尊重差异而不固化、不强化差异。要讲好内蒙古民族团结故事,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干部育的全过程。要广泛开展守望相助活动,大力表彰奖励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激励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贡献。耍结合党史教育,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提高对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的思想认识,营造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