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古文高效课堂,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要构建小古文高效课堂,就得明确统编教材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深入挖掘小古文的内涵,探索有效的小古文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可从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以读为本,促使熟读感知;重视教给学法,加深译读理解;深入品悟情怀,落实表达实践;促使美读成诵,坚持拓展积累五个方面来尝试提高小古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古文课堂
拓展积累
语文素养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也是几千年来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得不重视文言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学习小古文,是学生从白话文过渡到文言文的一座联通的桥梁,能让学生在一篇篇短小精悍,言简意丰的古文中穿时间、跨空间和先哲圣贤对话,习得文言文知识和人生哲理,提升语文素养。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小古文教学课堂,提升语文素养呢?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文言文的教学要求:“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文丰富内涵,品味精美语言;2.随文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3.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其次,教师要有切实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由于小学阶段入选的小古文具有短小精悍、节奏鲜明、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等特点,但由于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许多字词义也发生了变化,让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准确掌握和理解其含义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避免孩子产生畏难心理,以最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爱上小古文,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用下面
五个构建高效小古文课堂的有效策略来正确引导小学生学习小古文。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指学习活动开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导、引领环节。成功的导入,能振奋教师精神,激情饱满地进入角色,同时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欲望,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由于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另外,小学生控制注意力的时间短,所以教师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要想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要灵活多样,适境适情,达到“锣一响坐满场”的效果。例如教学《精卫填海》,教师提问学生都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以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课件出示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的图片,让学生猜说这些故事的名称,(同时教师应特别强调“奔”bèn、“羿”yì、“父”fǔ的读音)教师自然而然就引出了要学习的神话故事--《精卫填海》。接下来再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视频,符合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心理特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时再让学生读课题,说说他们由课题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他们个个定会兴趣盎然,积极思考,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而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师可拿起日常教学用的戒尺,提问学生戒尺的“戒”字怎么写,引出“戒”的形近字“戎”,教师乘机讲述小古文的主人公——王戎少时的神奇表现和过人之处,既在比较中强调了字形,又激起学生对小古文的浓厚兴趣,主动加入读课题,发疑问的学习队伍中来。导入《囊萤夜读》可让学生讲述自己读过的一篇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铁杵成针》则可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我的特点比赛背诵李白的诗来活跃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注重以读为本,促使熟读感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读为本、熟读精思。”看似简单的“读”字包含着无穷的教育智慧,因为“读”的过程,本身就潜移默化地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吸收—记忆积累—转换创新”的过程,正如苏轼所说的:“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之”。况且无数的语文教学专家通过实践研究,得出“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语文教师要以“读”为本组织课堂教学。因此,教学音韵优美,行文简练的小古文,更要把“读”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把“读”作为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前提和基础。要读得正确,不加字漏字错字,还要读顺畅,读出”气断声连”的古文韵味。严格要求学生读古文一定要努力做到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读出韵味,舒缓有致;读出节奏,抑扬顿挫。任何一篇小古文在初读感知环节,或老师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或播放朗诵音/视频,用音视频信号刺激、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断句(要明白不是真正的停顿,只是语音的拉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同时引导学生读时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指名学生朗读,正音、正节奏,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在熟读中感知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教给学法,加深译读理解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首先,教师在小古文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1.读(原文)2.查(注释);3.划(节奏);4.联(联系上下文);5.批注。并初步教会小学生划分节奏,即断句的最基本规律“谁/干/什么”(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如
《铁杵成针》中“李白/感/其意”;其次,要重视教会译读古文最基本的方法——“扩词法”,即将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如小古文《囊萤夜读》中“家贫,不常得油”一句,“家”扩为“家境”,“贫”扩为“贫穷或清贫”。其他方法有①“留”,如“戎七岁”、“以堙于东海”中的人名--“王戎”、地名--“东海”要留下来;②“调”,如“女娃游于东海”,应调为“女娃于东海游”;③补,如“人问之,答曰”,要补成“人问之,(王戎)答曰”;④删,“以夜继日焉”得删掉表肯定的语气助词“焉”。最后,让小学生了解小学阶段最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倒装句。如“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应为“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圈画批注中逐步积累文言文知识和学习的经验,及早培养小学生的古文语感。
四、深入品悟情怀,落实表达实践
编入教材的小古文,不管是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还是节选的故事片段,既然是故事,那么就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语文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深入探究,用心钻研教材,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环环相扣,了无痕迹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求答案,完成老师预设的板书内容,品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怀。如品悟《精卫填海》,可让学生回答读课题时质疑的问题:①精卫为什么填海?②她是怎么填海的?③她把海填平了吗?④学习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要求学生自主深入思考,用文中的三个动词来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然后集体分享交流,并协助老师完成板书内容。而教学《囊萤夜读》时,为了保持多数孩子的浓厚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教师可利用预习单进行课前铺垫,学生在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会迎刃而解了。如预习单里设计有主人公车胤的资料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今湖南津市新洲镇车渚村有“囊萤台”,相传为车胤
囊萤照读遗址。”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教材所选的三篇小古文设计的板书内容。
精
起因
游
卫
经过
溺
常
填
结果
堙
坚持不懈
矢志不渝
海
王
戎
起
因:道旁李多
善于观察
不
诸小儿——竞取
取
经
过:
勤于思考
道
王
戎——不动
旁
结
果:
李
苦
不盲目从众
李
囊
萤
夜
读
起因:家贫好学
勤奋刻苦
经过:囊萤照读
结果:博学多通
必有所成五、促使美读成诵,坚持拓展积累
美读的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可自己动手或请书法爱好者用行书、隶书等不同字体书写小古文,拍成照片制成课件,指名学生在古典音乐的伴奏声中认读,也可男女生配乐轮读,集体配乐朗诵,或跟老师一起对读以小古文内容设计的“背一背,填一填”,尽量用多种方式来促使指导学生美读成诵,强化理解记忆。
小古文教学除了要注重“以读为本”外,还要引导学生去积累语言,延伸知识。在拓展积累时应找同一主题的小古文,让学生在扩展视野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在拓展中将习得的方法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学《囊萤夜读》时可搜集小古文《江泌映月》或《闻鸡起舞》等进行拓展积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学习小古文的能力,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古代寓言故事、背诵文言名句,囫囵吞枣阅读文言著作,增加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小古文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改编课本剧进行表演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展开想象,合理发挥,创造性地加进一些元素。这种教学方法,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小古文教学课堂散发活力。如教学《精卫填海》,我备课时预先编写好大海和精卫鸟的对话,安排学生准备好大海和精卫鸟的头饰,进行现场表演,学生们热情高涨,个个想登台表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后学到《王戎不取道旁李》《铁杵成针》时就可以“由扶到放”,让学生合作改编表演实践了。
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惜时奋进,继承古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诸多优秀的品格,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去摸索、积累和总结,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构建小古文高效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一起做最努力的新时代文化传承者。
【参考文献】
【1】桑吉华.[J]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解析《学周刊》2019.04
【2】莫晓丽.[J]小学高段小古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教育界》2017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