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渭南市临渭区凭信初级中学 王根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被淘汰,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构建生本课堂就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教师素养 教学新理念 生本
对话
教师是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的主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特别是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才能把理想扎根于现实,生成鲜活灵动的语文课程。那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我认为重点从以下做起: 首先,博览群书,大量地、广泛地、有选择地读万卷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这是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也是语文教师永葆青春的法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新知识从何而来?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那么读什么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和重视的事情。一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和教育期刊。多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才能不断更新改善专业素质,拓宽教学领域。但现实中,读理论书籍、教育期刊的教师比例比较少,教师业余时间读理论书籍有的22、8%,上网学习的有17、7%,做家务带孩子的有30、4%,还有 16、5%的教师跟朋友去唱歌、打牌、喝酒等娱乐活动。另外,接受调查的158位教师,从来没有读过教育理论书籍的教师有124位。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读理论书籍已刻不容缓。二读名著。古今中外名著经过千百年的筛选验证,浪里淘沙,流传下来的都是永葆青春的精品。读经典的古今名著,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了解古人闪光的灵魂、丰富的生活、纯真的情感、高尚的追求;读经典的外国文化,可以让我们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审视自己的不足。吸其精华,为我所用。三读当代主流文化的书。当代文学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百家争鸣,各显神采。读当代书籍,应选择主流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读自己未必熟悉、但学生爱读的书。通过读这类的书,我们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喜闻乐见,触摸他们的脉搏,和他们血脉相通,刷新自己的教学路数。但读这类书也应该有所选择,而且还要指引好学生的读书方向。古人说:“书不可以不读,但不可不择”,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不但读好书,而且还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老师底气才足。犹太族是聪明的民族,这与犹太人爱读书是分不开的。俄罗斯人在坐地铁时还读书。希望我们以他人为鉴,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博览群书,大量地、广泛地、有选择地读万卷书。
其次,应该用新的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武装自己的头脑,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不知自己如何退下讲台;还有部分老师,满堂灌,讲风太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我们应正确探究语文教学特点,建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育是能激发人的学习的交流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教学,启发思维。
再次,尽快地通读把握全部语文教材,改变被动的教学模式和习惯。很多语文老师只就一篇文章而教,不能兼顾单元、整体,而且完全依赖于教案,叶圣陶说:“教案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只拿着别人的教案,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甚至导课之后,就介绍作者,不能灵活变通。“入其内,出乎其外”,我们没有必要扼制自己的能动性。因此,要转变观念,对文本的一元化解读转变为多元化解读,从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化。不迷信专家、权威,要根据文本敢于提出自己新的主张和见解,敢于突破呆板模式,把课堂变为有效的,积极的,灵动的课堂。我建议,最好在暑假,老师只拿课本,认真通读,不看任何参考书,思考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把自己最朴素、最自然的理解体会出来,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我想一定会有自己的创造。这样,被动的教学模式就会变成灵活自如、生成不断的优质模式,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效率显著。
最后,注重实践,教师要成为实践的反思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谈自己的专业发展,常存牛刀小试之意,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经常写作,能在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学生引导。多听示范课、观摩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积极参与公开课,把它看作是开眼界,试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还可以自我实现同题异构,每篇课文尽量用不同的模式去教,如余映潮老师的《狼》设计了八种教案,我们应该学习。学,拿来吸收(继承别人的);习,内化巩固(变为自己的)。此外,要反复备课、磨课、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使之更科学,更高效。如于漪老师的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教学是缺憾的艺术,因此,要不断雕琢,不断完善。还有,教师的实践还应包括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课题研究,参与别人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多留心,多承担任务,多交流,多实践,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课题研究,最好是小课题研究,起点低,见效快。努力搞科研,扎实做工作。
只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了,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就逐步完善了。
所谓生本课堂,一定是生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它注重的是“生本”: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构建生本课堂应重视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摘掉权威的帽子,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不是教师填充知识的袋子,支配的对象,主导作用是启发思维。教师承担着复杂的角色,并且是在一种动态的变化中不断转变的,让旧观念转变为新思想。正如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中说:“课堂教学要作到三多,即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就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观念和认识。当然,教师的引导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实际转变,真正引导。
其次,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有生成而无预设的课堂是散漫的,有预设而无生成的课堂是呆板的。但往往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太注重预设,从而忽视了生成,老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教学气氛是靠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齐声回答来创设的,或者,老师课前把所有的问题,甚至连答案都预设好,让学生跳入老师设置的“陷阱”,跳的多,高效;跳的少,无效,老师按部就班,从而忽视、甚至扼杀了课堂生成这一“珍贵”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灵感突发,哪怕是微小甚微的,也应予以关注,细节决定成败嘛!此外,还应珍视学生的“疑”,“疑问为学之始”,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问是在不断的疑问中获得的,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值得批判和改进的地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随即出现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批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灵光和不足,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老师也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有时超过了作者的本意,这就是缺乏批判意识。另外,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及时科学地处理突发情况,也是课堂生成的一部分,也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生成,刺激、引导学生去更好的学习。
很好地协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可想象的,但没有生成的课堂一定是悲哀的。
最后,要重视课堂对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对话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平等、真理平等、心灵敞开、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交流的,千万不要走入学生一定要服从我的观点的误区。教师应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培养正确的对话态度,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课堂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诵读活动、讨论活动、发现活动、探究活动之中,进一步了解学情,继而深入地对话。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积极搭建对话平台,为学生创设对话的和谐氛围,提供对话所需的资料,为学生担任顾问参谋,对他们的对话进行点拨、沟通,使学生能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构建“生本课堂”才会灵活自由;也只有构建了“生本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永葆青春、彰显魅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转变思想,改进方法,提升自身素养,构建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震国
于漪老师指导备课散记
语文教学通讯,1991(12)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版)教师学习指导
第二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质量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质量
一、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现状述评
1、时代背景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只有改变已有陈旧的、忽视学生意识“以师为本”的教育方式,采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的“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合格小公民。
2、学生现状
目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学习意志力缺乏,学习习惯、学习思维及学习主动性不强,心理比较脆弱,出现心理问题较多,遇到挫折就产生残害自己获他人等现象,所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和生命安全,心理疏导等教育应成为学校研究工作的重要部分。
3、教师现状
教师整体比较年轻化,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滞后,课堂教学中“以师为本”的现象还很严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能力、习惯、表达得不到更好的展示(学生人数较多),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实现无限的提升,如何尊重学生生命,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都能放射出生命的精彩。是教师教育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4、我校研究现状
我校正在实施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体验,最大化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模式:先学——导学——复学。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立足体现新理念,但课堂上以师为本的现象仍然还很严重,学习态度,学生的质疑、探疑、解疑意识还很薄弱,教师还应避免只会低头拉车,要努力学会思考和研究教与学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以生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生本高效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生命精彩。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每个生命体自主地成长,课堂上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洋溢着师生之间独特而鲜活的生命意义。在我校“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办规范加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我们进行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高效的课堂,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伴随学生的积极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会不断地提升,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功感、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学习,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真正构建高效课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集体的智慧去反思,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去超越,去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中,实现“双赢”、“双发展”,使生本高效课堂成为教育教学一个全新的亮点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
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我们实施生本高效课堂就是在这一层面做大文章,不仅提高目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激发学生生命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通过构建生本高效课堂,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将教师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师工作状态,提高幸福指数,提升生命质量。
2、实施构建生本高效课堂,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逐步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合作探究、勇于质疑探疑解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向善学、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使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创新能力,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生命的激扬与素质的发展。我们将以“对鲜活的生命负责”的态度,来实现”让学生生命插上理想的翅膀“的教育理念。
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支撑,以“高效课堂”教育模式为基础,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经过扎扎实实的研究,最终实现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和生活化、生态化、生命化的三高三生的研究目标。(二)主要内容、1、理论依据
(1)生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观是关注学生生命,关注学生状态。(2)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的设计原理: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生本课堂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
生本课堂的学习过程:领受——学生自学,完成前置性作业,领悟¬课上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所得和困惑疑问),提升¬班级展示,把自主先学、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3)“高效课堂”阶段研究将取得的成果。
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先学后导,缘学而道,导为促学,导学合一。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先学——导学——复学
高效课堂教学的课型:自学课——导学课——复学课
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先学为基础、以导学为途径、以训练为形式、以发展为目的。
高效课堂教学的形式:两案制,即自学案、导学案(4)“生本教育”与“高效课堂”对接为“高效生本课堂”。
(三)重要观点
课堂的理念与高效课堂的理念对接: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缘学而教,多学少教,教为不教。
课堂的学习过程与高效课堂的学习过程对接:领受过程对接先学阶段;领悟、提升阶段对接导学阶段;研评阶段对接复学阶段。
生本课堂的操作与高效课堂的操作对接:课上小组讨论与先学交流对接;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展示与导学达标对接;课堂实践与当堂检测对接。
(四)创新之处(1)教师如何备课 教师首先需要重整教学资源,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充分预设好四个方面:学生会做的、不会做的、学生可能提的问题、学生想提却提不出的问题。(真正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原有状况,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尤其要体现学科反思、科学方法和知识达成度,寻找知识根脉,关注重点环节。(真正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目标。)(2)教师如何管理
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学生放开了,教师的教、讲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所以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景等。(关键是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要和能力,习惯需要培养,更需要坚持。)(3)教师如何评价
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我们要研究、改革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用多元的、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思想、学习、精神状态、合作探究意识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维持较高的热情。(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
在以上三个方面,以“生本教育”为指导,摒弃过去的惯性思维方式,从备课环节开始,从课堂细节入手,从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做起,坚持、坚持、再坚持,打开教育的另一扇窗,实现第二次教育革命。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素质在不断地提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做法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1、营造书香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
学校开展了“好书伴我行”活动,提倡教师读自己喜爱的教育书籍,然后读一些陶冶教师情操的书,再读一读学生喜欢的书,推进教师的学习交流。使阅读真正促进了教师主动的学习、提高,让大家体会到生命因学习而更精彩。
2、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究
我们提出了“关注常态课,推举展示课,研究听评课”三课并举,把常态课看作是发现教学问题的着眼点,让展示课成为展现教研成果的聚焦点,让听评课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实现学校教研有序化。
3、以反思为重点,重经验共享。
我们注重引领教师对日常教学进行反思;以身边的榜样教师进行反思;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根据家长的反馈进行反思。渐渐地,老师们把工作的过程变成研究的过程,把研究过程变为自我发展、自我反思的过程。
二、立足课堂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改革课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要做以下几点尝试:
1、明确的目标进课堂,变随意性为目标性。教学的随意性往往导致教师不能完成当堂的教学任务。现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依纲据本,吃透教材,把握学生,确定本课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实现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瞄准目标、有的放矢,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科学的方法进课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作用,“启”于教师,“发”于学生,“启”是前提,“发”是结果。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在要求教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教学气氛的前提下,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设疑、提问、讨论引导、谈话诱导,情景创设、欣赏分析、操作实践、角色表演等方法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强调课堂交流的互动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作业,启发学生勤于思考,自觉获取新知识,在双向或多向交流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高效的训练进课堂、变多练为精练。课堂精练,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环节。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课堂练习题必须由备课组集体讨论确定,以保证质量。二是练习题必须以投影或小黑板形式出现,也可以课前将练习题打印在纸上,以节省学生抄题时间,三是评讲练习题时要突出其共性问题,个性问题,课后辅导,以提高整体效益。这样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便于他们深入思考,梳理、提炼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
三、规范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我们抓住了备课和辅导这两个基本环节,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奠基辅助作用。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备好课是加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我们十分注重集体备课,发挥整体效益,强调“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备课方式,教导处统一规定各备课组的备课时间和地点,并分派分管主任参与备课组活动。学年集体备课中,大家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充分考虑课本的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大胆地将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运用整体建构的思想,能节省的课时要节省,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也缩短了班与班之间的差距,各班各学科质量考核成绩基本平衡。
四、加强教学监控,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备课、辅导都必须有一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跟上去,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课堂的建立。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第一、制定月授课计划上报制度,校长、主任随机调研,有效地防止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坚持每学期两次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并提出明确的改进方向,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制定学情分析制度。各年级、班级、学科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作业完成、单元测试中的表现,年级组要从横向来分析本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教研组则要从纵向分析本学科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讨论、研究后要制定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
第三、落实一日常规,以“推门听课”为载体,管理人员听完每节课后及时与教师评课,同时对教案、作业进行检查,对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帮助教师制定改进措施。
第四、加强教研的管理和监控力度。教研活动时做到了三个到位和四个有。三个到位是: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四个有: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实效。教学管理人员按期初上报的教研计划,定期下组检查落实情况并加以指导。每次活动除了统一进度、统一知识点、统一作业外,重点是研究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行动研究
2、实施步骤
(一)调研学习阶段(2010、12---2011、5)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指导思想,相关的文件及理论,介绍先进经验
2、教师自修,撰写学习心得,探讨教学方法。
3、教师申报子课题,上交子课题立项书
(二)向县教科上交开题报告,召开课题开题会
(2011、6)
(三)课题实验阶段(2011、3---2013、3)
1、研究实践阶段(2011、3---2012、3)
本阶段教师在校科研室的指导下进行初步的研究实践,并逐步完善。
(1)每月上交一份月小结报告,要求突出实效性、针对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校科研室进行报告,以便校科研室进行指导。
(2)跟踪指导,校科研室将随时对子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3)主题研讨课,每学期将组织每位实验教师结合子课题上一节主题研讨课。(4)撰写学期阶段科研总结或论文。(5)组织教师交流研讨。
(6)撰写本阶段的课题研究报告
2、研究提升阶段(2012、3---2013、3)
(1)每月召开科研组长会议,了解教育科研动向及遇到的新问题。
(2)组织开展课题实践课汇报课活动。教师结合科研子课题设计教学内容,学校组织教师并聘请有关专家点评指导。
(3)组织开展汇报课,教师结合课题,上一节高质量的汇报课。
(4)撰写高质量、含金量高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将向上一级科研所或有关刊物推荐、发表。(5)学校对教师子课题完成情况进行简评。(6)向上一级科研所提交本阶段课题研究报告。
3、总结、评比、认实阶段
(2013、3---2013、12)(1)组织教师对实验课题进行总结。(2)实验教师进行综评。
(3)子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认实并相应发放子课题证书。
(4)学校科研室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并向县教科所呈交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5)上级部门验收结题。
四、校科研室将随着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及遇到的问题随时聘请有关专家及科研所领导进行讲座或指导,以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生命质量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冷喜才
副组长:梁剑萍
于艳 梅
成员:
鄢茹
宫淑霞
张秋丽
李蕾
程晶
赵海燕
张庆玲
陈万香
赵冬梅
张晓云
刘思远
罗丽芬
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限 报 8 项)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
段
成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2011年5月—12月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 于艳梅、鄢茹、宫淑霞、赵冬梅2012、3—2012、6 教师课堂教学课堂展示 教师科研论文 教学随笔集、学生成果集,2013、3—2013、6 科研成果汇编
科研成果汇编
于艳梅、鄢茹、宫淑霞、张晓云
鄢茹、宫淑霞、于艳梅
最 终 研 究 成 果(限 报 3 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2011年5月—12月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案例集
于艳梅、鄢茹、宫淑霞、2012、3—2012、6 教师课堂教学课堂展示 教师科研论文集 教学随笔集、学生成果集,于艳梅、鄢茹、宫淑霞、赵冬梅2013、3—2013、6 科研成果汇编
科研成果汇编
于艳梅、赵冬梅、张晓云
2011-6-23
第三篇: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语文组 刘艳辉
生本教育是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具体来说也就是在生本教育体系中所指出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具体到实际的课堂,生本课堂有这样几个基本步骤:1.学生先学2.课堂上小组交流3.课堂上全班交流4.总结或者巩固
一、如何保证前置性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前置性学习”显得尤 为重要。它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高效,决定你的课堂是否开放,甚至说它决定着老师课堂的教学走向。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一节课堂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情况来确定学习的内容以及所学习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之所以要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如此强调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是因为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来更好地为学服务。假如在教学前,学生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就做不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更不可能做到先学后教。通过“前置性作业” 的布置,让学生课前先学起来,使学生有备而来,对课堂充满自信心,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么样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完成前置性作业,让其带着准备走进课堂进而更好地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呢?我认为一方面是注意前执行作业布置是要注意把握几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是注意对前置作业完成情况设置相对应的评价机制。
1.低入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设计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
2.指导性原则。前置作业的布置必须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必须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
3.个人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相结合原则。全部是由个人完成的作业,难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前置性作业尽量安排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和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相结合。
4.趣味性原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这其中既有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如在布置作业时目的不明确,题量过大,题型单一,没有跟进的评价等等,同时也有学生需要对于教师新的教学形式和自我学习方法的适应过程。在这样一步步的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由最初的四分之一的优等生主动高质量的完成到后来近五分之四的学生主动高质量的完成。而这也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 在
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由于在合作学习中,缺失整个班级的合作小组运行机制,小组合作泛化、形式化,形成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的局面;学生缺少了独立自主的思维过程等等一些偏差,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升。为此,怎么样才能让小组学习小组交流不流于形式,避免课堂中出现伪交流,伪展示的现象成为实施生本课堂的另一个关键。
二、实施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的策略
(一)小组管理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先进带动落后,追求整体进步。而这首先就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构结构。小组的构成不能是随机性的,而应依据学生现有的不同发展情况,让一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同时又有中等生和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组成。在这样的组成基础上,同时尽量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善于表达与不善言辞,有领导组织能力的与不善与和别人协作交流的学生等等。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的实质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这样,如果把每个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若干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学的质量,而这样从某一方面来讲也弥补了大班额教学所产生的一些弊端。
(二)小组内的交流
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理所当然,我们的课堂就要特别重视个人的和群体性的自主学习。课堂中要遵循独立尝试在前,合作交流在后,共享的原则,进行生生、师生互动。独立尝试有自读、自思、自练等形式,合作学习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而小组合作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作方式。在小组合作时,要互动学习、过关纠错。而互动学习在预习、和课堂上都可以进行,主要表现课上组内的 A层学生带动B层、C层学生学习,大家共同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让其在小组内互动,切不要走过程,毕竟课堂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全班小组大交流的过程中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而小组小展示的过程就给了每个学生和学习伙伴互动的时机。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要让其组织好组内的交流,避免课堂中小组交流中看似热闹非凡,实则胡聊乱侃,同时教师可以参与薄弱小组的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取得一致的看法。课堂上则通过展示、点评、质疑实现互动。
三、如何提高小组大展示的实效
生本教育没有一个预设的起点,唯一的起点就是学生的现状。学生的起点,就是我们的起点。所以在小组大交流中,就要求我们充分信任学生,教师不要着急去讲,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不要在课堂中过分干预学生的思路,我们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给予帮助,这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本,才真正是以学定教。现在的课堂中,很多的时候不是让学生去自己去感悟文本,而是让学生努力感悟老师的感悟,学生实在课堂中努力寻找老师想要的答案,而并非是老师学生自己真是的有感而发的想法。在学生交流之前,学生估计在哪里理解起来有难度,准备通过哪里加深学生的感悟,这些在课前都要有所预设。当然,在小组大交流的过程中还
是要有教师的组织,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随心所欲地交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相应的形式设置。
1.小组问题讨论式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或学生提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各个组员发表意见,经本组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
2.角色表演式 目的是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进行得体的交际,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它可以使学习者在模拟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交际能力,也可以在情境中加深对形象的理解和文本情感的领悟。
3.游戏竞赛式 团队游戏竞赛是合作学习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友好和合作的气氛,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游戏 竞赛式中,学生都作为不同小组的代表,同以往成绩与自己相当的其他小组成员展开竞赛。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各小组中相同编号的学生进行比赛,他们水平相当,机会均等,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还可以在小组大交流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此如疑难破解式、小组辩论式、拼图组合式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把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做一个学生背后的推动者、团队的调和者、问题的释疑者和学习的建议者。一言以蔽之,需要我们放手。
在这个过程中,生本课堂的本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这应该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我们要对学生放手,但是并不代表教师无为。有人说:“生本课堂”来了以后,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变得无所事事了,听听学生交流交流就够了,既轻松又简单。如果站在这样的角度来解读“生本的课堂”,我想是浅薄的,相反,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精彩发言并给予相应的肯定与鼓励,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关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而临时生成而进行适时的点拨于引导。其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张力、生命力反而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辛勤的研究性的劳动。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也更加具有挑战性。设计什么样的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样的开放性问题,这些是一个方面,课堂如何应对学生交流并引领更具深入,都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思考、去设计、去应对。
1.教师需要思考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
2.教师需要思考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3.教师需要思考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
4.教师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5.教师需要思考在学生精彩生成是基于合适的肯定和鼓励。
一句话,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的角色,但也不能褪去教师本该承担的角色。
第四篇:生本课堂的特点及其构建
生本课堂的特点及其构建
生本课堂特色
生本课堂特色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
改变以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令学生以直接认识获得间接经验,并且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倡导“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读和做、缓说破”等,在给予学生间接认识的方式的同时,学生的直接认识倍受重视,它为学生直接认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直接认识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直接认识的方式学习间接经验的教学特色十分鲜明。
二、讨论的生本化、常规化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机制
运用讨论法而进行的课堂交往形式的实际境遇并不尽如人意。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课堂上只有教师的告知、讲授,学生的静静聆听,教学完全沦为说听式的“情况通报会”,而无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讨论,更无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交往。
第二种情况:讨论变成了公开课上的一种装饰、点缀,变为“只不过使学为教者的教学作铺垫、作桥梁,好使我们的语流顺畅一些、教学过程顺利一些”。
而在生本教育体系那里,讨论这种交往形式受到高度重视。
首先,讨论以学生为本。在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讨论,都力图使每个学生能参与进来,每次讨论都让学生尽兴发挥;学生讨论的问题,不限于由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讨论积极性的激发者。这种课堂讨论既回归了讨论本身的真实――人人参与讨论,也回归了生本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回复到了教育的本体――学生身上,因而使讨论这种交往形式成为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机制。
其次,讨论常规化了。生本教育体系的教学把讨论作为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交往形式,作为一种教学常规。在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我们可以见到课堂上学生秧田形的座式安排,已改为方块形的座式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这种变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成为学生人人参与讨论、讨论具有充分性、讨论常规化的组织保障。
“生本”课堂的构建
一、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要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并使实验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能够非常自觉地学习、研究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自觉接受生本教育的理论培训,积极参加生本教学实践,及时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在生本教育实践的全过程中,自觉按照生本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去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
二、抓好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建设
四人小组活动是生本课堂教学的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能培养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实现自身价值欲望,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因此,必须抓好小组建设。
1.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小组长是否得力是小组活动是否得以活泼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组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支持,最后达成共识。为避免组员在活动中旁观或逃避现象发生,教师必须在课前对小组长进行业务培训,以达到每位组员最大限度地参与。
2.明确每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要指出小组活动的目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小组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比较困难的活动要先做示范,让大家知道怎么做,避免活动时冷场。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生本课堂并非放任学生不管,相反,教师更需高超管理技巧。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训练学生听口令的习惯,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每次小组活动,都要在听到“小组活动开始”的命令之后才能进行小组活动。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习惯,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品质,使学生品味合作的效用。
(3)培养学生吸纳他人观点的品质。要求学生在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做到:坐端正,眼看发言的同学,闭上嘴巴留心听;组内同学简要记录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意见进行比较。同时,要时常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养成倾听的品质。
责任编辑 罗 峰
第五篇: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而是要改变那种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实现了教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总之,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