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教师素养 打造精品课堂
提升教师素养 打造精品课堂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无庸臵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落实者,课程改革的主导者,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保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系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校积搭建平台,让学校成为教师素养提升的主阵地,使教师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一、科学管理,精细落实围绕文教体局关于《》的文件精神核心,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主抓——教研组落实——教师实施的教学网络,制定了《提升教师素养 打造精品课堂》实施方案,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详细内容、考评等相关制度,一、理念提升 为教师成长导航
思想决定行动,二、活动引领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三、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要求,抓好常态课堂的管理与督促,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市二小紧紧围绕打造‚高校课堂‛这一主题,落实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要求,抓好常态课堂的管理与督促,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新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制定了打造高校课堂的详细方案,开展高效课堂理论学习。学校給每个教研组下发了《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的经典细节》《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三份资料,各组在教研组长的精心组织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对照反思,提高认识。从而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开展大规模的常态课听课教学活动。从9月7日起,学校领导分成4组,即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各组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打招呼,随时进入课堂调研指导。这次活动,在上学期达标课的基础上,从关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始。要求每位教师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把话说‚通‛、把话说‚活‛、把话说‚准‛、把话说‚趣‛、把话说‚美‛。让课堂充满思辨和灵性,演绎常态精彩课堂。课后,听课组成员及时反馈,对教师的课堂形式、课堂流程、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高效课堂真正落到实处。
此项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驾驭教材、把握教材、研读教材的能力,使常态课堂更加高效。
教师业务素养包括哪些?(2010-07-17 17:20:2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张玲老师 教师业务素养包括哪些?
1、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维护集体;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从事教育工作。教师要像太阳,照亮别人,并发出灿烂的光辉。
2、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不但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3、能力素养:全面掌握并处理教材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造能力;自修能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只有能力才能改变命运。
4、心理素养:有健康的心态;有完整的人格;没有心理障碍。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积极的、向上的心去面对自己的学生。
5、身体素养: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工作的本钱。
民富园小学变革教师培训模式实现跨越发展
作为东部蒸蒸日上的品牌学校,民富园小学全校师生不断开拓创新,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江苏省三星级实验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SD(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示范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国家级节能减排示范学校,中国特色教育项目学校、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红旗大队、徐州市模范学校,一个个荣誉见证了学校
发展的历程。
学校领导深知,学校教育最基础的工程,就是教师的培训工程。今天的成功,变革教师是关键,而变革教师的关键是变革培训。民富园小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和完善以校为本的学习型组织,让广大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领教师成长、成熟、成功。因此,在教师培训上,学校打破传统的传递式培训,多渠道立体式的四维师资培训体系已经在学校形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办学理
念。
走出国门
西方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陈桂云校长远赴英国学习考察,在英期间,她通过关于英国教育体系、教育改革、教学内容的讲座及具体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的分析,特别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观摩,零距离亲身体验了英国学校教学的环境及方法,了解了英国基础教育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技能。回国之后对全校教师做了英国归来化发展的专题讲座,使每一位教师深受启发。
为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整体素质,了解国外英语教学的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体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两名英语教师分赴英国、澳大利亚学习培训,培训教师珍惜宝贵学习机会,认真听讲,踊跃提问,深入了解英国教育现状。回国之后每位教师都作了学习汇报,使全体教师都有了学习的机会。
走南闯北
全面领略先进教改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一直走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具有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为广大教师搭建的一个学习的平台,华师大根据教师任课和专业特点从班主任教育、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英语教学四方面,分期分批对民富园小学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学校这一重大举措将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组织教师赴青岛胶州向阳实验小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南京北京西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等学校参观学习,使教师开拓了
视野,增长了见识。
走出校门
汲取优秀经验学以致用
教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每年、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教师到周围一些学校交流学习,两区一县交流活动、三区一县联谊活动、一帮一结对共建等活动使教师们走出学校,与本市的一些名师交流学习,汲取优秀教学经验,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立足本校
校本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结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制定三年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对其年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考核,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学校邀请各方面专家,来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现代化技能、教科研课题、小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处理办法等培训,拓宽教师的学科视野,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效果显著,为民富园小学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乔磊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打造魅力历史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 打造精品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主阵地,有效教学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决战课堂,不上无效课、低效课,以上有效课为起点,努力争上高效课。有效教学的实施,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作为一线的教师,对实施有效教学有以下思考。课堂教学分为两大块进行有效性评价,第一个方面是学生学习的状态,第二个方面是教师的授课状态,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实施有效教学的评价,所以,必须通过有效课堂的推进,打造精品课堂,向每堂课要质量,求效益。
一、从学生的学习状态评价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个体差异。高效的课堂,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接受知识;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何;要看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形式与效果;要看学生的思维量与思维水平如何。简言之,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决定课的无效、有效、高效。
二、从教师的授课状态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要实施有效教学,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就要避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向独白式讲授。课堂教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文艺界的‚导演‛,体育界的‚教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主持人一样,引导要恰到好处。教师讲授的内容要精选、讲授的角度要精当、讲授的时间要精准、讲授要注重语言艺术、讲授要充满激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学生,要准确定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群体结构,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要及时发现学生当堂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有效调控课堂,极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有效教学目的的实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课的精心设计,更离不开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要实施有效教学,打造精品课堂,最根本的是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司怀军)
提高教师素质 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部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时间:2009-12-11 10:51:45)
在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破解教育难题的进程中,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推进我市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市教育研究院初中教研部在全市初中开展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活动。此次活动在教育局杨有福副局长、研究院刘乾副院长、中教科肖旭芳科长的指导下历时两周,圆满结束。共有71名教师参加了赛讲。此次赛讲在教研员的精心安排下,一律采取‚异地授课‛的方式,在课前抽取讲课班级,这样做既锻炼了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也检测了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数学、英语两个学科的‚同课异构‛赛讲活动,展示了教师的风采,体现了与以往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学思想的渗透,把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困惑问题,如节假日商家的打折销售奥秘等;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思想,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使课堂异彩纷呈,‚活‛了起来。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教学赛讲活动,反映出了各学校通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际效果,并以此推进了我市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杜郎口‛教育教学经验落到了实处。
除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和完整性以外,集体备课的一项延伸活动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学反思。很多学校和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即使强行给任务也可随意应付,这也是一个误区。教学反思不仅关系到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影响着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为教学反思是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补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对教学效果好的方式方法进行强化和进一步完善,这种课后的反馈和检讨,能有效地保证接下来的集体备课质量。学会备课学会反思也是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效的课堂以高质量的集体备课为依托,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日臻完美的教学技能。
2.学会取他人课堂之精华,借助外部条件,游刃于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还包括擅于内化他人之教学精华,勇于探索和实践。这一点对年轻教师尤其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擅于备课,擅于上课,还要擅于听课。语文课是大家都能听懂的课,它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明显的专业性,但同时,语文课又是最难听出优劣的课,因为作为一门工具性的语言学科,它更多地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和发散性。只有真正懂得听课的教师才能从中吸取养分,提升自我。
打造精品教师 成就高素质教师队伍
□ 金长吉
2007年7月,随着全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正式启动,逸夫学校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作也在紧张的筹备和周密的计划中逐渐拉开帷幕。在筹备此项工作的各级研讨会中,我们对‚课程改革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发展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成长需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和体会。7月16日,我校正式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校长牵头的‚逸夫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作研究会‛,为各种工作的开展做了前期准备。在深入研读了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建校以来较成型的系列教育科研工作和教师素质的现状,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型教师队伍‛的管理理念,坚持搭建‚三个发展平台‛,开拓‚两个发展渠道‛,强化‚人本意识‛,用人本思想去尊重人、理解人和爱护人,不断激发教师体内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回顾两年多的工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通过不断磨炼,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平台一——用书香来浸润
读书,是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对其中的教育类书,我们还要求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学校开展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读书沙龙活动,交流读书体会,探讨心中的疑惑。在号召教师读书的活动中,我们的口号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们的生命将会更加精彩!
平台二——靠专业来引领
1、解读教学专家。由于建校时间短及其他的客观原因,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的教师队伍相对来说比较年轻,平均年龄30岁。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充满朝气,敢于创新;同时,因为年轻,这又是一支缺少经验的队伍。我们急需的是专业的引领。每月最后一个周三业务学习时间,便是‚走进名师‛的日子。这一天,也是教师共同学习研讨的日子,有时是共同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的录像,有时是解读一份名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然后是研讨,雷打不动!
2、走近身边的骨干。如果说,对大师们的教学思想的解读让我们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那么,校内的骨干教师更是用一种更直接更亲切的方式发挥了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
①科研教师每学期一节观摩课。学校科研室现有三名主抓教育科研的教师。这三名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教学,深入到各备课组指导备课上课。每学期期初,他们三位同志都要各上一节观摩课。届时,各学科教师将共同参与集体观摩、研讨。
②骨干教师每学期一周开放课。如果说科研教师的‚观摩课‛在一定程度上因为精心准备而呈现了更多‚预约‛的精彩,那么,‚骨干教师开放周‛则更多地展示了一种‚常态‛下的教学。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2到3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大家在‚开放‛周中跨学科听课,也更促进了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有利于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③优秀教师每学期一次讲座。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优秀教师系列讲座‛活动。开展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以来,我们的讲座内容更是紧紧围绕了《专业素养提升的标准》来进行。两年来,我们分别开展了‚关于教学反思‛、‚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怎样的备课更有实效‛、‚如何正确处理个性解读与文本价值观的关系‛等系列讲座。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来自教学大师和身边优秀教师相结合的专业引领,我们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很快地提升起来。
平台三——以竞争促交流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只有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同时又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并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中体验交流的乐趣,善于在交流中吸取他人长处的人才能更快地成长。
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两年来,结合专业素养提升中的内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朗读‛、‚当场撰写论文‛、‚书法‛、‚演讲‛等多项专业技能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对《专业素养提升标准》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探求更为合理的大赛模式。上学期,我们就尝试着开展了由‚说课—答辩—上课—反思—他评‛五个系列构成的教学大赛。①说课。这是针对以往教学大赛中集体参与教案设计,很难看出参赛者的真实水平的弊端所采取的一种改进措施。具体方法是:在比赛前一小时,用抽签的方式指定参赛者的说课内容。然后,参赛者需要在一个小时内独立备课,并能结合相关的理论依据恰当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②答辩。这是比赛中最富挑战性的一项内容,形式与论文答辩相似。问题由校长随机设计。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提问考查的不仅仅是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更是在考查教育者对新课程理念及专业知识的内化水平,没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是断然无法应付自如的。③上课。上课为说课后的第二天,间隔出一天的时间是为了参赛者能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具。这样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案独立设计,而且准备时间很短,更能够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更公平合理。④反思。‚注重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专业素养提升的标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参赛教师可以对自己的课进行进一步申述,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谈体会、谈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由实践提升到理论的水平。⑤他评。这项环节中,参赛教师的同组成员要以一个 ‚评课团‛的形式进行评析,要有全新的评课理念和评课视角,避免空话套话,注重实效性,成绩纳入团体总分。
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分段考核,综合评分的方法,不仅更为公平合理,促进了教师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潜力。正是在这种大赛搭起的竞争与交流的平台中,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新的教学能手,教学骨干脱颖而出。
二、开拓教师发展的渠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渠道一——集体备课制度
我校从2004年开始采用集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于一体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的开展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已有的集体备课制度的管理,并对其中的一些环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独立钻研,凸现个人作用。这期间包括:(1)解读教材;(2)收集资料;(3)记难存疑。
2、各抒己见,交流探讨。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牵头,组内其他成员各自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课在此单元中占据着一个怎样的位臵?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突破重点和难点等等。而自己在独立备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疑惑之处可以拿出来讨论。有过执教经验的教师还可以谈谈教学此课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该怎样‚防患于未然‛?
3、理出要点,有的放矢。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再理出教学要点,即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小到一个字音的强调,细到一个标点用法的指导,让教师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能够有的放矢。此外,我们还添加了‚特别关注‛、‚知识连接‛等其他环节,使教研更有深度,更有拓展性。
集体智慧让教师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集体备课带来的浓郁的教研氛围让教师受益匪浅。无论是学科知识技能还是教育教学方法,都在这种交流与研讨中得到了更快更有实效的提升。
渠道二——反思交流制度
不断的反思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观点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为促进教师对自我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
①自己的故事自己写。我们要求每个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教学叙事,每学期期末,把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教学叙事‛大赛,指定题目,当场撰写。
②自己的录像自己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把自己的课录下来自己看,让自己也成为旁观者,许多缺点不必别人指出,自己就清楚了。‚自己看自己的录像‛,是特有的教师自我反思的方式。我们通过不固定时间的‚教学沙龙‛,固定时间的‚每周一谈‛等其他渠道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及相互间的交流。多渠道的培训方式,让教师更充分,更真切地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三、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强化人本意识
透视现代化各行各业成功的管理理念,无一不体现着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无一不体现着对‚人‛这一要素的充分尊重和激励。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会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特别重视了以下几点:
关注教师的心态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78.6%的中小学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太大,《专业素养提升标准》中也把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一级培训的第一模块的内容。
教师是否拥有健康的心态,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与工作,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为了使教师能拥有健康的心态,我们曾三次请心理专家为我校教师作心理健康讲座,为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同时,我们在管理上也力求为教师创设愉快的人文环境,教师可把自己工作中的感受,心理压力等通过校长信箱直接沟通,校长一定会予以答复。
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本‛的思想
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本‛的思想,就意味着首先要尊敬教师。一个人只有被尊重,才会在工作中享受到一种愉悦,才会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能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对教师的尊重从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管理开始。学校管理条例的每一次改革都要征求来自一线教师的意见,大家可以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一旦采用,必有奖励。
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加强了解和引导。我们的普通教师每个月要被科研教师、校行政领导各听一堂课,这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师的发展状况,在了解教师,尊重、理解教师的基础上发展教师。教师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的智慧,生命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在管理中,我们通过探索,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调动教师的内驱力,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系统;搭建多种平台,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系统;探索评价机制,构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显示系统等工作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磨炼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两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项比赛研讨活动中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两年来,我校教师获国家级论文、教学设计8篇,省论文16篇,市论文25篇;省优质课4节,省级课堂技能大赛3人,县优质课9人,县基本功大赛12人;在农远‚四个一‛活动中有12人获奖,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两名参赛教师分别获城市组、农村组第一名、第二名。
面对这些成绩,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积累一些经验,但如何让教师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能更多地感受到属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教师更愿意更主动地去自我提升永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只有把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幸福感结合起来,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更大的成效。所以,在思考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时,我们将努力贴近教师生活,在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这个问题时,除了强调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等之外,更要培养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高雅的生活情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从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感受生活,享受生活,获得职业幸福感,使教师享有丰盛而幸福的职业生涯,成为心灵丰盈、精神富有的人群。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了世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同样,一支队伍也只有经过反复磨练才会日趋成熟,而我们的工作也只有在实践中经受考验,不断完善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效。
我们的队伍是这样炼成的,我们也将继续用反复磨炼打造精品教师,成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者单位:绥中县逸夫学校)
搭平台 炼素质得圆满成功 促发展——泉州师院附小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拓展比赛取 作者:泉州师院附小 来源: 发布时间:2009-4-13 15:39:00 访问次数:139
近日,为了继续扎实、稳固地致力于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构建以及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蓄足马力,泉州师院附小开展了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拓展(习作评改、数学拟卷)比赛活动。这是泉州师院附小继去年开展的青年教师‚听课评课比赛、听讲座写听后感、‘赛课舞台的启示’‛等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的校本培训活动的又一大举措。
为确保比赛达到预期的目的,比赛活动分三个步骤:学习—比赛—反馈。
在经过前期教研组组织老师们对相关的新课程理念,拟卷、习作评改的原则、要求的充分学习后。数学组率先举行了数学拟卷比赛,11位参赛选手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创新性的原则认真命题。赛后,评委会认为试卷的整体质量不错,试卷上的题型、题量,知识点的布点等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理解、把握,体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
紧随其后,学校举行了习作评改比赛活动,24位青年教师参赛。赛场上,老师们遵循习作评改的原则、要求,潜心思考,认真批阅,从教师评阅的习作来看,教师的习作评改语言具有这样的特点:既有眉批又有总评,评价重点突出,评价语言针对性强,富有指导性,评价语言注重情感性、启发性、鼓励性;评改符号规范化、评价符号多样化。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习作评价新理念的解读,促进了教师习作评价观念、评价方式的转变。
赛后,语数两大教研组还在大组研讨会上向学科组教师反馈了参赛情况,确保了泉州师院附小既定的‚勤学习,铸内功,强素质,促发展‛的学校内涵发展策略的实现。
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构建高效课堂很重要!如果老师的人格魅力足以使学生敬仰,如果老师的专业素质足以使学生信服,那么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有时候听到一些学生的评价:‚时间太快了,真希望下节课还是这位老师来上!‛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强化,也离不开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如果教师带头读好书,就会带动学生多读书,努力创造书香校园。要使学生激发起来的兴趣得以长时间的保护和培育,离不开老师常规课堂教学时的精心打造。在课堂45分钟里,如何导入激趣,如何课中引趣,如何课后生趣,都是老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对待课堂上的生成,老师们要运用教学机智着力解决的问题。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就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持久,有很大的意义。
第二篇: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提升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有效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升庵教育集团参加陶研会课堂大赛感悟升庵中学 杨昌菊
喜讯
2012年12月的冰城哈尔滨,户外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世界,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园内,中陶会中学教育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举办的语文课堂大赛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听课教师和专家评委齐聚一堂,现场观摩初中三堂同课异构文言文《湖心亭看雪》,最终成都市升庵教育集团天元中学的青年教师李秋沅执教的课改汇报课受到与会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从而荣获此次课堂大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李老师展示的这堂课改课为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围绕导学案上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核心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从而全身心投入,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并最终学会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步骤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即学生自主预习、小组讨论学习、小组展示和教师精讲提升。
琢玉
古人云,精雕细琢,玉汝于成,为了在课堂大赛上取得理想效果,李老师及升庵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准备研讨工作。
1:校内试讲。首先选定《湖心亭看雪》为参赛课文,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然后在校内班级试讲,根据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修改设计教学过程。
2:借班练兵,集团内部教研。在大赛前,李老师和天元中学贾校长一行来到升庵中学,在我校初二年级班级中借班上课,我们升庵教育集团的初中部语文教师在认真听了李老师的课后,和天元中学语文组的几位老师一起,及时商讨和研究更有效的课堂展示方案.鉴于<<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文质优美,意境悠远的文言文,我们建议李老师在朗读和教师精讲提升环节多下功夫,以教师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自信参赛。课堂大赛前,我和集团内同行的几位老师陪同李老师到哈工大附中熟悉学生,下发导学案,为课堂大赛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由于精心设计准备充分,李老师在课堂大赛上的表现从容自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充满激情,教师精讲提升环节充分提现了教师个人的人文素养,赢得了在场专家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感悟
在陶研会课堂大赛上,李老师执教的课不仅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升庵教育集团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而且
这节课的成功更为集团内所有一线教师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一:明确了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1:教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2:教师要给学生动的权力,追求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3:教师在课堂上切记满堂灌,要少讲,精讲,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4: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打造快乐课堂。
5: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课要有语文的味道,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什么情感的培养。
二: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新课标重点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知识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如果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高,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又怎么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广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仅是语文这一学科的,还应是多学科的吸收,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融会贯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湖心亭看雪》这一课为例,本课涉及到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涉及到“留白”与“渲染”等国画术语,涉及到“公安”“竟陵”两大文学流派,以及杭州西湖等名胜地理知识,文中还出现了“更”这个古代的特殊计时术语,包揽了天文地理文史等各科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这些知识积累和沉淀,要想取得有效的课堂教学那就很难了。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地充盈知识,用教师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感染学生的精神领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
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和小组展示阶段,教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解疑者,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并通过学生的沟通与活动展开指导。比如针对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对文章丰富的情感进行深刻体会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更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问难,并发表独立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动起来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和体验,千万不要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或灌输给学生的思维中。要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也就是说,只有教师真
正读懂了课文,放开了思维,学生才可能真正发挥自主性、合作性,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比如,对于课文中“余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句话中“独”字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是前明遗臣,和他交往的清人不愿意和他一起相处,所以他只好一个人去看雪了;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人格使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个“独”字的正确理解。通过交流点拨和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科学正确地引导了学生的人文价值观念。
四: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无可否认,教学参考资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我们查阅资料的时间,帮助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补充。但是,我们不能将之奉为神明,而疏于对文章本身的独立思维。对于每一篇课文,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要养成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的习惯,注意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比如湖心亭一文,对于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教参资料上是说作者尽力喝下三大杯酒,学生中有人认为是勉强喝下三大杯,理由是:作者本来要离开西湖了不打算喝酒,正好遇到知音了,盛情难却,所以勉强喝下酒,学生这样的应该理解有一定道理,教师
如果全盘否定,无疑扼杀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刻体味出作家(作品)的人文观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选择地使用教学参考资料,然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这样的教学思想会让你的课堂教学出其不意收获很多亮点!
第三篇: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创新素养(模版)
打造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商镇中学
屈莉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提升学生的素质,赋予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去传统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满堂灌”抹杀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创新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因此,改变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大胆地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学生创新教育。通过教学课堂创新,树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中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创新素养 作为一名农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可能不够专业。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这里,我就从业这几年来积累的课堂经验,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简单的谈一下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有一个专家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个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这就是企业平常所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成熟的企业家都知道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高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很多人都认为,“高效课堂”是指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水平,我校积极倡导实践高效课堂,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听课学习,我自己在改变教学模式,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中学生创新素养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一点实效。
首先,充分的课前备课,是高效课堂前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首先,要备“前言”,“前言”是今后教学的方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每一本书都有《致同学们》这篇文章,其实这就是每本书的“前言”,因此,我们教师应当重视“前言”,把握基本理念。其次,要备教材内容,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教材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载体理顺教材脉络体系;还要备学生。我觉得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还要备材料,尤其思想政治课堂所用的背景材料要具有新颖性、时效性,要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耳目一新的背景材料能一下子猪猪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高二《哲学生活》中第四单
元“人的价值及评价”,我选择2012年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最美司机吴斌等事例作为这节课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这些人的价值是什么,学生听到这些事例后,都被他们感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的效果相当好,受到学生的好评。总之,一定要新,紧扣上课的重点知识。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精心导课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步,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打个比方,将10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肯定难以下咽。但是将10克盐放入一锅美味的汤中,你可能喝的津津有味。知识融入情景导课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所以,引人入胜的导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思想着我那个只可离不开导课这一环节。导课有很多的方法,如利用时政新闻,寓言故事,漫画,诗词,歌曲,小品等。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再次,课堂组织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它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环节。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非常充足,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大而合理的思维容量。根据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长短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张弛有度,错落有致。如果过于紧张,学生则易于疲劳;过于松弛缓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现在介绍一下我的课堂模式,我在教学中基本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有五个步骤。“知识
梳理”“问题导航”“探究升华”“巩固练习”“教师点评”。“问题导航”“探究升华”大约占课堂时间三分之一,约为十五分钟。“问题导航”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问题反映出教师备课的广度和深度,所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启发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杜绝随意性的提问,让不同的学生投入思考。在一般的教学时间中,我们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问题一定要有价值,要遵循科学思维规律。
另外,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像是给学生的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在编制导学案时,起点低,在“知识梳理”这一步骤中,大多以填空题形式呈现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外,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应尽量选取鲜活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丰富教学素材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导学案具有导学思。导学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呈现,也能检查预习效果。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案,在 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通过科学有效训练,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
最后,科学优化时间,这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它能帮助
学生学会统筹兼顾,培养学生自信。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高效课堂。我在时间安排上主要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时间比例为3:6:1.学生预习并完成学案站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三十,师生交流反馈占课堂时间百分之六十,教师精讲和小结占课堂时间百分之十。时间比例安排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批判的继承传统的“一讲到底”、“满堂灌”课堂模式。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经过反复的探索和实践,高效课堂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落实知识。促使学生勇于实践,帮助他们树立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丹凤县商镇中学
屈书永
摘要: 情境教学法因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理念而备广泛使用,教学情境设臵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设臵问题为带有针对性,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出更大的思维空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情境与知识,情境教学与高考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 效率 效果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相比传统的教学法因其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改理念而备广泛使用。现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情景教学的理由何在
1、遵循认知规律:人的认识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由被动到主动,由单向到双向,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情景教学采用情景切入,问题提出,知识生成的方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学生便于接受。
2、体现新课程理念:情境教学法以让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与问题设计,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 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得目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3、符合新教材编写规律:现行高中政治教材四个必修模块的名称均为《XX生活》,而内容编排则采用情境——问题——结论的编写思路。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4、适应高考命题的特点:情境——问题设计的命题思想。现在的高考更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在平时就培养学生这一能力。
5、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的要求。情境教学法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相一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受益的政治素养,真正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实现政治学科功能的最大化。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学情境应如何创设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唯一性与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须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例如我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人的一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在人生的特定时期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就拿你们这一年龄段的同学来说吧,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当前都有哪些事需要解决。”在此学生回答的 基础上,教师接着问:“事真多,那么你们想想,那个问题最重要?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由于这一情景能与每一位学生的现实相联系,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是学生获得了知识,又通过思考人生明白如何做人,很轻松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因此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应设臵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例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一段问题材料:(1):汽油和汽车互为什么关系?(2)鸡蛋和猪肉是什么关系?(3)汽油价格上涨对汽车需求有什么影响?鸡蛋价格上涨对猪肉需求有什么影响?学生在这一系列环环相扣问题的启发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为学生留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
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至于问题的答案,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由于为学生留出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亦更为深刻。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这样的情境则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是不足取的,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权利》这一教学内容中,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某村正在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有两个候选人。在选民中,有人说谁给我钱我投谁票,有的说谁真心为民我投谁票。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教学目的很容易达到。
4、创设教学情境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
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例如《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对当前国际关系的看法,并说说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原因? 让学生在主要是由自己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求、感悟新知,在这样一种情境创设中,获得知识的多少还在其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
5、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整合教材情境:变化条件,调整顺序,增删情节,细化问题。在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编排中有大量的情景材料,但这些情景往往存在偏、旧、难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不能拘泥于教材。(2)创设更具有时代性的新情境: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社会开放,学生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只有创设富有时代特色的鲜活情景,才能调动学生,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也应注意高考的情景材料的时代性往往也很强。在2013年如城镇化,美丽中国,中国梦,建成小康社会,自由迁徙,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节俭办事,文化繁荣等等。(3)在练习检测中,要优选问题情境,充实到教学中来。高效课堂是近年教育战线热议的话题,其实对政治学科来说情景教学与高效课堂二者是相通的。在练习与检测环节,应选择哪些带有情景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4)创设情境要与学科史结合起来,既反映出情境的时代性,又要反映出知识的历史继承性,更
重要的是使学习过程贯穿学习性。政治学科是一门关于思维的古老学科,在教学情景的创设是要注意这一学科厚重的历史渊源,注意学科的固有特质,避免范生活化取向。(5)创设情境与多学科知识结合,培养学科综合意识。在内容上可以采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伦理、历史、地理、科学等。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图表、艺术赏析、传统文化、历史史实呈现等等。一彰显这一学科广博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情境与知识是可逆的。理论联系实践是是政治教学的根本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情境教学与学习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能够从情景中领悟到知识,又能够应用知识理性看待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将政治知识的学习与政治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三、情境教学法在实施中的困难及其思考
1.教师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要用好情境教学法,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要求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不断更新自己头脑中的材料数据库,使材料永保鲜活力。
2.如何在理论传授与情景分析间进行平衡,这也是一个难题。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教师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情景创设到问题提出到结论得出全部大包大办,造成换汤不换药,和传统意义上的一讲到底无异;二是过分的相信学生把一切都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教学的目标很难实现。教师要把理论传授与情景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充
分发挥好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老师抛出情景(材料或问题),学生进行研读,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老师进行评价、诱导、补充、归纳。
3、怎样确保情景材料的典型性。情景材料的典型性是成功实施情景教学的必要条件,在创设与选择情景材料时要避免泛泛而谈的随意性,要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多与同课头教师研究,选择哪些最具典型性的情景材料。我认为典型性的情景材料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具有代表性;二是与学生联系密切,为学生所熟知;三是与所要得出的观点有直接联系。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更好的发挥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现实的操作中有一系列困难,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把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以实现情境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功能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沪)2009年6A期。
2、《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第07期。
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11版。
第四篇:提升教师素养
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书香校园
——矿大附小成立教师读书社团
矿大附小于艳菊 3月20日下午,矿大附小教师读书社团成立仪式在多功能教师举行。
大会由德育处李洁茹主任主持。首先,郝校长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能始终与书籍为伍,把读书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读书中寻找快乐,激情工作,幸福生活,真正成为一名“学高”的师者。紧接着教师代表郭依军老师结合自身读书实际,在大会上了作了精彩发言。随后,李主任宣读了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最后,臧校长对活动作了总结,她希望通过教师读书带动学生读书,并表示学校会全力支持读书活动。
据悉,矿大附小为成立教师读书社团,进行了精心酝酿,认真筹备,旨在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思想先进,本领过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并以此为契机,以教师读书带动学生读书,营造浓郁读书氛围,打造书香校园。
第五篇: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提升教师素养 构建生本课堂
渭南市临渭区凭信初级中学 王根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不被淘汰,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提升教师素养,构建生本课堂就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教师素养 教学新理念 生本
对话
教师是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的主体,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特别是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才能把理想扎根于现实,生成鲜活灵动的语文课程。那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我认为重点从以下做起: 首先,博览群书,大量地、广泛地、有选择地读万卷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这是知识分子一生的追求,也是语文教师永葆青春的法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新知识从何而来?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那么读什么书,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和重视的事情。一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和教育期刊。多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才能不断更新改善专业素质,拓宽教学领域。但现实中,读理论书籍、教育期刊的教师比例比较少,教师业余时间读理论书籍有的22、8%,上网学习的有17、7%,做家务带孩子的有30、4%,还有 16、5%的教师跟朋友去唱歌、打牌、喝酒等娱乐活动。另外,接受调查的158位教师,从来没有读过教育理论书籍的教师有124位。这说明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读理论书籍已刻不容缓。二读名著。古今中外名著经过千百年的筛选验证,浪里淘沙,流传下来的都是永葆青春的精品。读经典的古今名著,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了解古人闪光的灵魂、丰富的生活、纯真的情感、高尚的追求;读经典的外国文化,可以让我们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审视自己的不足。吸其精华,为我所用。三读当代主流文化的书。当代文学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百家争鸣,各显神采。读当代书籍,应选择主流文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读自己未必熟悉、但学生爱读的书。通过读这类的书,我们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喜闻乐见,触摸他们的脉搏,和他们血脉相通,刷新自己的教学路数。但读这类书也应该有所选择,而且还要指引好学生的读书方向。古人说:“书不可以不读,但不可不择”,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不但读好书,而且还要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多读书,老师底气才足。犹太族是聪明的民族,这与犹太人爱读书是分不开的。俄罗斯人在坐地铁时还读书。希望我们以他人为鉴,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博览群书,大量地、广泛地、有选择地读万卷书。
其次,应该用新的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武装自己的头脑,构建教育教学新理念。我们有的老师上课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不知自己如何退下讲台;还有部分老师,满堂灌,讲风太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我们应正确探究语文教学特点,建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育是能激发人的学习的交流活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教学,启发思维。
再次,尽快地通读把握全部语文教材,改变被动的教学模式和习惯。很多语文老师只就一篇文章而教,不能兼顾单元、整体,而且完全依赖于教案,叶圣陶说:“教案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只拿着别人的教案,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甚至导课之后,就介绍作者,不能灵活变通。“入其内,出乎其外”,我们没有必要扼制自己的能动性。因此,要转变观念,对文本的一元化解读转变为多元化解读,从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化。不迷信专家、权威,要根据文本敢于提出自己新的主张和见解,敢于突破呆板模式,把课堂变为有效的,积极的,灵动的课堂。我建议,最好在暑假,老师只拿课本,认真通读,不看任何参考书,思考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把自己最朴素、最自然的理解体会出来,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我想一定会有自己的创造。这样,被动的教学模式就会变成灵活自如、生成不断的优质模式,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效率显著。
最后,注重实践,教师要成为实践的反思者。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的,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谈自己的专业发展,常存牛刀小试之意,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经常写作,能在写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学生引导。多听示范课、观摩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积极参与公开课,把它看作是开眼界,试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还可以自我实现同题异构,每篇课文尽量用不同的模式去教,如余映潮老师的《狼》设计了八种教案,我们应该学习。学,拿来吸收(继承别人的);习,内化巩固(变为自己的)。此外,要反复备课、磨课、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使之更科学,更高效。如于漪老师的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教学是缺憾的艺术,因此,要不断雕琢,不断完善。还有,教师的实践还应包括无所畏惧、敢于担当的课题研究,参与别人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多留心,多承担任务,多交流,多实践,进行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课题研究,最好是小课题研究,起点低,见效快。努力搞科研,扎实做工作。
只要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提高了,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就逐步完善了。
所谓生本课堂,一定是生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它注重的是“生本”: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构建生本课堂应重视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摘掉权威的帽子,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不是教师填充知识的袋子,支配的对象,主导作用是启发思维。教师承担着复杂的角色,并且是在一种动态的变化中不断转变的,让旧观念转变为新思想。正如一位老师写的文章中说:“课堂教学要作到三多,即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讨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这就是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种观念和认识。当然,教师的引导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实际转变,真正引导。
其次,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有生成而无预设的课堂是散漫的,有预设而无生成的课堂是呆板的。但往往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太注重预设,从而忽视了生成,老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记,课堂教学气氛是靠老师的设问和学生的齐声回答来创设的,或者,老师课前把所有的问题,甚至连答案都预设好,让学生跳入老师设置的“陷阱”,跳的多,高效;跳的少,无效,老师按部就班,从而忽视、甚至扼杀了课堂生成这一“珍贵”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灵感突发,哪怕是微小甚微的,也应予以关注,细节决定成败嘛!此外,还应珍视学生的“疑”,“疑问为学之始”,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问是在不断的疑问中获得的,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值得批判和改进的地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随即出现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批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灵光和不足,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老师也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我们对文本的解读有时超过了作者的本意,这就是缺乏批判意识。另外,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及时科学地处理突发情况,也是课堂生成的一部分,也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生成,刺激、引导学生去更好的学习。
很好地协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可想象的,但没有生成的课堂一定是悲哀的。
最后,要重视课堂对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对话是师生之间在人格平等、真理平等、心灵敞开、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交流的,千万不要走入学生一定要服从我的观点的误区。教师应搭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培养正确的对话态度,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课堂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诵读活动、讨论活动、发现活动、探究活动之中,进一步了解学情,继而深入地对话。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积极搭建对话平台,为学生创设对话的和谐氛围,提供对话所需的资料,为学生担任顾问参谋,对他们的对话进行点拨、沟通,使学生能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构建“生本课堂”才会灵活自由;也只有构建了“生本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永葆青春、彰显魅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转变思想,改进方法,提升自身素养,构建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震国
于漪老师指导备课散记
语文教学通讯,1991(12)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版)教师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