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__________。金字塔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永恒的;共和国的大厦也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一步一个脚印铸成的,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更是永恒的。
A.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B.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大目标
C.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D.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创出令人感动的业绩
答案 A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主要阐明了“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意义,横线前面的文字是因果论证,横线后面的文字是举例论证。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B项“形成一个大目标”与后面的“金字塔”“共和国的大厦”不对应,应当排除。C项“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似乎与前面的文字相呼应,但呼应得不够严密;而“迷失自己的方向”明显偏离了表达中心。D项“创出令人感动的业绩”与后面的“金字塔”“共和国的大厦”不够对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①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②可对于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③我都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都站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②句倒装,强调“这近在咫尺的美”,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③句“望它们”与第二处横线下句连贯;⑤句比喻更贴切,符合“于无声处悄然”“寂寞”的语境。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尚书·舜典》中说:“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②节奏和敲击不仅是音乐的最初形式,也是音乐的最重要的形式。
③音乐是怎么起源的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问题。
④这句话说明节奏和敲击伴奏舞蹈是音乐最初的形式。
⑤虽然这只是音乐起源说的一种,但它非常具有说服力。
⑥非洲音乐就是保持和发展了这种最初的和最重要的形式。
A.①③④⑤②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③①④⑤②⑥
D.③①④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通读句子可知,这段文字阐述的是音乐起源,解答时应根据话题对象逐层推进阐述。③是总起句,阐述音乐的起源是人们一直探索的问题;①引出“音乐”这个对象,④中的“这句话”承接①,由此排除A、B两项。⑤和②中的“最初形式”“最重要的形式”对应,关系紧密,由此排除D项。故选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表达严谨”是一切表述的基本法,“言之有物”则是学术表述的原则。以史学为例,好的文字,第一_____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使读者每读一遍,皆有所获。史学家若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则文字极清通,且“辞约而旨丰”。
①最好能余音绕梁
②要把事情说清楚
③善用史料,能言人所不能言
④文字晓畅,辞足达其所欲表之意
⑤当以有限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A.④③⑤①②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③④①②⑤
答案 C
解析 根据句式特点可知,③④为一组,①②⑤为另一组。②句“清楚”应该是表达最基本的要求,⑤句“言简意丰”更深一层,①句“余音绕梁”当属最高要求。④③两句的顺序可依据本身逻辑和后面的句子进行判断。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________________这仍然是移情作用。从一草一木之中见出生气和人情以至于极玄奥的泛神主义,深浅程度虽有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
①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②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③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
④但是如果把它勾销,艺术无由产生,宗教也无由出现。
⑤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A.①②⑤③④
B.①④⑤②③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答案 D
解析 通读语段可知,该语段主要讲“移情”,首句是对移情现象和移情作用的解释,③紧承横线前的语句,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应放在首位,据此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③后应该是④,而不应该是①,因为①中的“它们”明显指“艺术和宗教”,据此排除C项。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种种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的图,绘图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
A.⑤④①②③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④⑤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通读五句,文段说的内容是对画图的理解,由此可知,⑤是话题,排第一位;②①是对观点的具体说明;④又是对②①的总结;③是对文段的总结。选C。
7.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媒体们本着娱乐至上的原则,无责任乱弹,将无知当天真,把低俗作通俗,②整个民族整日狂欢,沉浸于盛世的自满中,竭尽全力地粉饰太平。
③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
④他们明白,一旦狂欢停止,夜寂月圆时,轰然的炮声便如穿越了世纪而来,隆隆的坦克从脑海中碾压而过,记忆一次又一次刺痛着他们。
⑤大众也欣然接受,终日兴奋,仿佛一台机器一直处于红热状态,蒸腾的白气喷涌而出,带走的是精力和沉淀。
A.③②⑤①④
B.①②③⑤④
C.③①⑤②④
D.①③②⑤④
答案 C
解析 ③是总结性句子,然后抓住“大众也”“他们”等指代性和次序性的词语排除判断。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 C
解析 从第④句的“他们”可判断第④句排在最前面,因此可排除A、B两项,第②句“用细节带出重点”和第①句“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前后勾连,构成因果关系。第③句和文段末句“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的主语都是“每件作品”,因此应该在⑥的后面。由此确定答案为C。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终于独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就得到了新的生命——不傍门户,不落窠臼,就是所谓独创了。
①从摹仿中蜕化出来
②不摹仿打不起根基
③但是不用着急
④凭真诚的态度去摹仿的,自然而然会有蜕化的一天
⑤摹仿久了就没有了自我,只好永远追随人家的脚后跟
A.②⑤③④①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④③②
D.②③⑤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上下文从“摹仿”到“独创”的逻辑,②应该为第一句,因此排除B、C两项;并且④应该放在①之前,因此排除D项。只能选A。
10.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短暂的,欲留而不得,因此要学会珍惜。诗句“________”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A.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答案 A
解析 既要理解诗句的含意还要结合上下句,诗句应符合“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短暂的,欲留而不得”的含意。
如何做好句子衔接题
1.做句子衔接题要“四抓”
(1)抓中心
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能放在句尾。
(2)抓思路
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或对照)、相承(顺接或层进)、相属(总分)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表示相并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③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④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2.做语句复位题,一般是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或可供选用的句子)恰当地安置到语段中去。它看似只是选一个恰当的句子复位,难度比几个句子排在一起小,实际上考查得更为专一、集中、具体。解题要领与解答句子排序题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试题已经提供了具体语境,因此,语句的复位不仅要考虑到与上下句是否连贯,还必须兼顾表达的“压缩”“简明”“得体”等。
3.无论是句子排序还是语句复位,选好后要做验证。
初步选好后就是检验语意是否连贯。通读一下全段文字,看看语句是否通顺。这时的检验主要凭借自己的语感。对于有语境排序题和语句复位题,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代入检验法,将选好的那一项代入原语段中通读一遍,看看是否有拗口、不通之处。如果有,则可能是其中一两个句子顺序有问题,要重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