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徽闪耀脱贫路 |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县新风村第一书记**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县公安局民警**带着一份责任和使命,在2018年3月30日,走进了**县塘边镇村新风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接棒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来,**扎根在这里,忙忙碌碌、兢兢业业,时常加班加点,更是用一份创新精神,为新风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扶贫干部的使命和责任。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们就一天不收队!”。到村以后,**发挥人民警察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光荣传统,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工作,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一份责任,也多了很多的牵挂。刚刚来到这里,**便开始搜集村里的资料,了解村里的情况,新风村大部分群众均居住在深石山区,这里地广人稀,生存环境恶劣,土地破碎贫瘠,水之源匮乏。产业上,更是以粗放为主,发展很滞后,基础设施就更不用说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震惊,这样的实际情况,自己应该如何开展?但是驻村的过程中,**没有一丝的退宿和犹豫,他在挨家挨户的调研过程中,感受到每一个村民的信任和期待,看到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的内心更加坚定了,面对期待,多一份责任,多一份信任,他开始行动起来。
面对诸多困难,**常与村“两委”召开会议,同时每家每户走访贫困户,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实际研究具体的脱贫办法。新风村的群众外出打工的比较多,村内集体经济薄弱,这样的大环境下,村里很难发展和致富,**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特别是看到不少村民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他便开始行动起来。面对村里的115家贫困户,他为他们送去鸡苗,面对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他组织捐赠衣物,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当来到贫困户家门口的时候,看到家徒四壁还有脏兮兮的孩子们,他内心多了一份坚定,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他终于知道了总书记这句话背后沉甸甸的含义。为了更好的解决当地贫苦户的生活难题,他知道,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利用空闲时间,他主动联系多个企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概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在**县公安局的积极对接下,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带着现金,来到了这里,看到新风村的情况,更是保证回去多多联系其他企业,积极对接帮扶。或许辛苦,或许麻烦,但是**从不怕,一直积极联系,他知道,村民需要他,既然来到了这里,就一定要干出点儿事儿来。
无数个日日夜夜,换来了村民满意的笑容——他还为贫困孤寡户、重病户购置米面粮油并送到家中,自掏腰包为贫困户添置生产生活用品。身边的同事和村民们,都说他是一个热心肠,他仿佛成了“一块砖”,哪里有谁需要他,他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把每一次学习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正是这份未曾动摇的信念,激励着每一个人向他前看齐。无私奉献,他在忙碌中得到认可。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而**的青春,都在这里。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派出所工作,还是驻村工作,他都始终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履行事业责任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第一担当,挥洒着自己辛勤的汗水。平日的工作本来就很忙碌,但是他的世界里,是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为了更好的做好驻村的本职工作,从不怕麻烦,也不觉得辛苦,忙碌的时候,加班加点更是常态,那一份真心和奉献,那一份敬业和执着,无不激励着身边的我们。
自驻村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为民宗旨,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创新帮扶措施,用实际行动破解了脱贫攻坚中一个个难题,用忠诚奉献密切了警民关系,让警徽闪耀在广大村民的心中。时间已过去20个月了,可**依然记得局领导的殷殷嘱托,更不曾忘记自己的庄严承诺。如今新风村集体经济多起来了、路也通了,村里的一切都在逐渐变好,村中贫困户的收入涨上去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经过这一系列的变化,很多群众改变了态度,他们对**说:“看来你们真是来扶贫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这段经历中,**感触最深的,不是扶贫的辛苦,而是扶贫的用心,只有真正“走心”,才能真正走进贫苦户的心中,也许过程很难,但是不管风雨兼程,都需要乘风破浪、敢立潮头。真情付出换来了村民的理解和感激,在开展政策宣传、困难帮扶、异地扶贫搬迁等各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在村民心中树立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光辉形象。他用一颗滚烫的心去掂量每一个困难群众的生活,助力脱贫任务,将迎来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