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法律援助型”特色司法所典型事迹
位于分宜县东部,距县城7公里,距新余市区19公里,镇域面积64.49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个村组,人口19人。“工业有基础,农业有特色,文化有亮点”,湖泽镇可以概括为“工业小镇,花园湖泽”,是对新余“工小美”的浓缩。我市法律援助工作起步较早,人员不足,资金短缺,社会认知度低,工作难度大。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有为有位”的思想,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优势,不断创新思路,寻求突破,处理了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逐渐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主要的做法是:
加强政策倾斜,使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
第一,法律援助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了方便人们求助,我们在湖泽镇政府综治中心增设120平方米的便民窗口,在接待处外墙设置20平方米的法律援助户外宣传栏,接待处设有三个功能区域,即接待咨询室、审阅室、调解室,以及热线电话、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接待办公室采取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专人管理,工作人员轮流值班的方式,为来访者提供法律咨询,代书等法律服务。在咨询服务中,不管咨询理由大小,案情复杂与否,接待人员都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热情接待,耐心解答。经审查,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立即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向当事人提出解决办法或合理建议;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纠纷,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由援助律师及时组织调解。法援接待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极大地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效率,受到受援群众的好评。第二,法律援助网络建设不断加强。全市7个乡镇2个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助联络点,9个村级联络站,个法律明白人,分级负责,形成了覆盖全市、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法律援助网络。第三,不断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综合利用辖区资源,在各村(居)设立“一人多户,热心公益,尽职尽责”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满足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与此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格监督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援助工作者奖惩制度,推动了队伍的健康发展。通过及时救助、就近救助、协助介入、调解解决矛盾等方式,更好地实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有力保障,从而形成了以湖泽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中心,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骨干,以各村居法律联系点为组织网络,推动了我镇法律援助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使法律援助工作在质量上有所突破。
案件办理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也是其本质所在。以抓“案”为重点,以“案”为核心,以抓“案”为主要标准,以抓“案”为重点。从20年开始,湖泽司法所与江西省鑫淼犇律师事务所联合挂牌成立湖泽公益法律服务站,我镇组织聘请的专职律师与各村(居)签订常年法律顾问合同,每个法律援助联络点配备2名专业律师,在镇区设立了工作站,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定期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调解等法律服务。从20年年底开始,我站的法律顾问和专职工作人员将到社区特别是低保和残疾人口社区、幼教机构进行走访,主动上门了解他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我站还积极与县法律援助中心沟通,将没有执法权限的案件移交县法律援助中心或者将辖区内居民作为当事人的案件移交给专职律师处理,更有效地保证了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其次,要严格把关分配任务。强化案件的实质审查,除了审查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和申请事项的类型之外,我们还根据律师的专业特长和受援人的律师名册,采取“点援”的方式选派律师承办案件。第三,实施案件跟踪管理。一是一次性告知,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及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的权利义务、监督电话等;二是跟踪办案过程。指定专人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受援单位和承办单位了解案件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案前有布置,案中有检查,案后有反馈;在案件办结后,及时将案卷材料移交县法援中心,由县法援中心分卷、归档,及时完善县法援中心对我站办案质量的检查监督;每月有计划地随机抽取部分案件参加庭审旁听,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第四,建立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为确保办案质量和社会效果,组织资深律师和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对疑难复杂案件进行论证,确定承办方案。第五,规范案件回访。本公司不定期以电话、面谈等方式就委托人的办案情况向委托人征求意见,并定期听取检察、审判机关有关法律援助承办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办案质量。因措施得力,我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办案质量有了新提高。20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站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3件,承办法律援助案件12件。其中,非诉讼调解案件12件,解答咨询人次,累计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总价值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他们先后处理了贫困户曹某在饲料厂做苦工时摔断腿长达2年之久的赔偿纠纷,村民陈某不在本县劳动,意外被跌落的石块砸中致死工伤,我镇工作站亲临事故现场处理纠纷,工作人员多方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对我镇工作人员进行赔偿,一系列工作维护我镇公民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王某在务工途中意外死亡,水川村村民欧某等人农田污染纠纷赔偿案,村民陈某及其妻子婚姻家庭纠纷案,村民山林租赁经济纠纷案,以及一些村民最为关注的山林权属纠纷,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大宣传力度,使法律援助工作在影响力上得到提升。
将法律援助作为法制建设领域一个新兴的事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和认同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使这项惠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初步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我们是在客观分析后确定的,把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借用相关职能部门的宣传活动和平台。积极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消费者权益保障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将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列入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不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开展各项宣传活动中融入法律援助宣传内容,主动介入各职能部门的专项和综合性宣传活动,进行与法律援助工作有关的法制宣传。去年向横向联系的工作部门一一发送了《法律援助工作联系函》,向受援人群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300余张,同时利用全镇各村(居)的普法黑板报,累计出了18期的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等宣传教育专版,并且在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安排专职人员值班援助律师协助,为来访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宣传。20年,我们向各级媒体、内部刊物发送稿件多篇,均宣传推介了我镇法律援助工作动态;三是结合专项活动大力宣传。积极参与全镇“机关干部下基层,顺应百姓新期待”大走访、“平安联创”、“法治乡镇创建”“12.4宪法日”等各类主题宣传和教育活动,将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到基层,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向人们展示法律援助工作特色。三是配合专职律师开展法律宣讲咨询活动。积极利用我镇的专职律师的优势,配合开展法律援助咨询活动,共开展巡讲活动9次数,为我镇村(居)民3000多人次提供了义务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的覆盖面全覆盖我村9个村(居)。经调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我镇法律援助公众知晓率达%以上,法律援助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贴近。法律援助工作让困难弱势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有力的促进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