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临时救助管理办法
加强临时救助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严禁将临时救助资金用于维稳、信访、平衡矛盾等事项,杜绝救助标准不统一,人为载量权过重等问题,促进临时救助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特制定XX区临时救助管理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临时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临时救助制度实行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资源统筹,政府救助与家庭自救相结合、慈善救助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以政府救助为主。
(二)坚持公开公正,以“救急难”为主,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相结合。
(三)坚持现金、实物救助与提供服务相结合。
(四)坚持制度衔接,临时救助与其他专项救助相结合。
(五)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
二、救助范围和条件
(一)临时救助范围
1.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
2.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
3.因家庭和个人陷入紧急、危难困境,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城乡其他居民以及持有我区公安部门颁发居住证的非我区户籍人员。
4.因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5.区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和个人。
(二)临时救助事项
包括家庭和个人因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性意外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成员和个人因突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过高,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因子女就学等生活必需支出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县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其他救助事项。
三、救助时限和标准
(一)救助时限
临时救助时限是指施救家庭从暂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到恢复正常生活所需时间,一般应以月作为计量时限,对支出型施救家庭,由于此类家庭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增加所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生活困难延续性时间较长,原则上应限定在8个月以内;对应急性施救家庭,由于此类家庭是以突发事件所导致基本生活资料损失,属暂时性生活困难,对此类家庭救助时限应限定在4个月以内。
(二)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是以保障困难居民基本生活为原则。为此,救助标准可划分为两种;一是可根据不同类型临时救助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减去月人均刚性支出后,参照当地城乡低保标准,从而确定临时救助金额;二是根据救助对象困难原因、程度、种类等因素在一定金额范围内给予一次性救助。
1.因交通事故
因交通事故造成重大人身伤害,责任赔付不能及时到位或者无责任赔付方,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其救助标准应按照申请家庭户籍类别对应参照我市现行城乡低保标准。其救助标准公式为:
临时救助标准=月低保标准*户籍人口*救助时限
每户救助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2.因火灾
因火灾造成重大人身伤害或者住宅、家庭生活必需品损毁严重,在扣除各种赔偿金、保险赔付金等之后,负担扔然较重,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出严重困难的家庭,其救助标准应按照申请家庭户籍类别对应参照我市现行城乡低保标准。其救助标准公式为:
临时救助标准=月低保标准*户籍人口*救助时限
每户救助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3.因学
因女子接受全日制高等(专、本科)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低收入困难家庭,在其子女第一年入学时,给予一次性救助500元-3000元。
4.因病
患病住院治疗,城乡居民在享受居民医保报销后,根据个人自付医药费支出超过5000元以上的,按照个人自付医药费金额的10%进行救助;城乡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在享受民政二次救助后,个人自付医药费支出超过3000元的,按照个人自付医药费金额的15%进行救助。
每户一次性救助标准为500元-5000元。救助金不足500元按照500元救助。
四、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
(一)申请受理
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户籍(开具居住证)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居委会(村委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申请家庭应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申请人户口簿(居住证)、身份证(复印件);
2.申请书(原件);
3.申请人家庭困难的证明材料(低保证、特困供养证、残疾证、低收入证明或家庭收入证明等);
4.申请人因病、因灾、意外、上学等陷入困境的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5.保险、理赔受助情况等证明材料(原件);
6.无车、无工商执照证明(原件);
7.低保折或龙江银行储蓄账户(复印件);
8.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主动发现受理
扎龙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居(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居(村)委会张榜公示后,报区级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临时救助的非本地户籍居民,户籍所在地区级政府民政部门应配合做好有关审核工作。区级政府民政部门根据街镇提交的审核意见,按照不低于申请总数的50%进得比例进行核查,并组织评议后,做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救助条件不予批准,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审核审批工作无特殊情况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项重复申请临时救助。
五、其他事项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