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模块一
分子动理论
一、知识点
1.分子动理论:
⑴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⑵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⑶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物质的三种形态及分子运动:
⑴固体中,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空隙很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运动;
⑵液体中,分子间空隙较大,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⑶气体中,分子间空隙很大,分子可以自由活动.
二、例题精讲
【例1】★★★
(多选)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
B.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
D.
丰收季节,瓜果飘香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A、春暖花开,花香扑鼻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沙尘暴起,飞沙满天是沙尘颗粒在运动,是物质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微风拂过,青烟袅袅是形容烟尘微粒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瓜果飘香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
AD
【测试题】
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解析:
小明的爸爸吸烟时,由于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所以小明会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无关.
答案:
C
模块二
温度和温度计
一、知识点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进行热传递的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式有:
⑴热传递(直接接触):热的不良导体有静止的水和空气等,热的良导体有金属等;
⑵热对流:空气热对流有空调,暖气等;
⑶热辐射:深颜色热辐射能力强,浅颜色热辐射能力弱.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由玻璃外壳,液体泡(水银,煤油,酒精),毛细管和刻度组成.
根据膨胀物质分为: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金属温度计;
根据用途分为: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4.温度计的使用:
一看:量程,分度值;
二放:充分接触,液泡浸没在液体中,不碰底不碰壁;
三读: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温计除外.
5.摄氏温度:摄氏度,写作℃.5℃读作5摄氏度,-5℃读作零下5摄氏度或负5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二、例题精讲
【例2】★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考点:
温度.
解析: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左右;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约为0℃左右;
C、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约为0℃左右(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D、让人感觉温度舒适的室温为23℃左右;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考点:
温度.
解析:
A、正常人的体温是37℃左右,高烧病人的体温可以达到40℃,所以A是正确的;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左右,所以B是错误的;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的温度约为100℃左右,所以C是错误的;
D、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应该在0℃或0℃以上,所以D是错误的.
答案:
A
【例3】★★
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
A.①和④
B.②和⑤
C.
③和⑥
D.
都正确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
观察原图可知:
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了被测液体;操作错误;
②操作符合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正确;
③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操作错误;
④和⑥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不垂直;操作错误;
⑤视线与温度计垂直,符合读数方法;操作正确;
所以操作正确的有②和⑤.
答案:
B
【测试题】
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B.
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C.
如图体温计所示温度属于人的正常腋窝温度
D.
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考点: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解析:
A、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此选项正确;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是100℃,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此选项错误;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图中温度为38.2℃,不可能是人的正常腋窝温度.此选项错误;
D、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几下,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此选项错误.
答案:
A
模块三
熔化和凝固
一、知识点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晶体和非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这类固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晶体
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
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蜡,松香,玻璃,沥青等,这类固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
固点,叫做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二、例题精讲
【例4】★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D.
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一种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
答案:
D
【测试题】
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B.
春天冰雪消融
C.冬天草叶上形成“冰挂”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A、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错误;
B、春天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熔化为水;故B正确;
C、冬天草叶上形成“冰挂”,是水凝固形成;故C错误;
D、深秋的早晨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错误.
答案:
B
【例5】★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
C、D温度都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因此不符合题意;
A、B都是熔化图像,但A的熔点不是0℃,所以A错误.
B的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正确.
答案:
B
【测试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A.
B.
C.
D.
考点: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像.符合题意.
B、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例6】★★★
如图所示,有同学在0℃的恒温实验室里做实验,试管和烧杯中都装有冰块,把烧杯放在火上加热,使烧杯中的冰开始熔化.继续加热,在烧杯中的冰熔化完以前()
A.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
B.
试管中的冰会熔化一部分
C.试管中的冰会全部熔化
D.
试管中的冰温度低于0℃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
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
答案:
A
【测试题】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冰的熔化过程
B.
蜡的熔化过程
C.
玻璃的凝固过程
D.
海波的凝固过程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像;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由图像知,该物质的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是凝固图像,AB错误;
并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像,玻璃是非晶体,所以C错误,海波是晶体,所以D正确.
答案:
D
模块四
汽化和液化
一、知识点
1.汽化
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⑵汽化过程吸热.
⑶汽化分为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点叫做沸点.
液体沸腾的条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能够达到沸点;
二是能够从外界继续吸热.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着液面上气压增大而升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影响因素: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2.液化
⑴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⑵液化过程放热.
⑶液化的两种方式:降温、增大压强.
二、例题精讲
【例7】★★
夏天,我们去小卖部买冰冻可乐,当售货员从冰箱里取出瓶装可乐时,很快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A.可乐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
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可乐,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受冷液化形成小水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汗”.
答案:
B
【测试题】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化成水了
B.
衣柜中的樟脑块变小了
C.湿衣服上的水晒干了
D.
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A、冰雪是固态的,变为水,是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B、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湿衣服上的水是液态的,晒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D、“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是人嘴中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答案:
D
【例8】★★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
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
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
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答案:
C
【测试题】
夏天吹电风扇感觉凉快,这是由于()
A.
电风扇吹来的是凉风
B.
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身上的热
C.
电风扇吹来的风带走了周围的热空气
D.
电风扇吹来的风,加快了身体上的汗液蒸发,而蒸发吸热,所以人感觉凉快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
夏天用电风扇吹风,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量,所以会觉得凉快.
答案:
D
【例9】★★
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架子处于关闭状态.现将NaOH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待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试管中刚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了.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升高
B.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C.试管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D.
试管内的气压增大,沸点降低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右瓶子中的NaOH溶液和CO2会发生反应,结果会导致瓶子中的压强减小,这样当把夹子打开后,左边的试管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水重新沸腾.所以A、B、D不符合题意,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
C
【测试题】
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A.减少加热时间
B.
减小火力
C.
用高压锅煮
D.
打开锅盖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高山上气压较低,所以液体的沸点较低,饭不到100℃就开始沸腾了.而将饭煮熟需要使饭达到100℃以上,所以唯一的办法是提高沸点,提高沸点要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锅内的气压,故在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用减少加热时间、减小火力、打开锅盖的方法都不能将饭煮熟.
答案:
C
模块五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点
1.升华
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⑵升华过程吸热.
⑶日常现象:碘升华、钨丝变细、雪人变小但雪人周围无水滴、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
丸变小等.
2.凝华
⑴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⑵凝华过程放热.
⑶日常现象:霜、碘蒸气凝华等.
二、例题精讲
【例10】★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
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会干
B.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C.
用铁水浇铸工件
D.
冬天,洗热水澡时室内玻璃面变模糊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A、湿衣服上含有很多的水分,变干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B、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就是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中,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C、铁水是液态的,工件是固态的,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D、洗澡间室内玻璃面变模糊是因为玻璃面上有一些小水滴,是由洗澡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
B
【测试题】
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
A.蒸发现象
B.
升华现象
C.
凝华现象
D.
凝固现象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
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
答案:
B
【例11】★★
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
A.
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
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考点: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舞台上要出现白烟雾,就要喷洒“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升华,升华要吸收热量;
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形成“雾”.
答案:
D
【测试题】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樟脑丸变小
B.
水结成冰
C.
露水的形成D.
云彩中小冰晶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解析:
A、樟脑丸变小了,是变为了气态,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所以不是凝华;
B、水结冰是水分子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不是凝华;
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不是凝华;
D、“小冰晶”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形成的,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