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第十二学校(小学部)作业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我校对作业的设置进行了改革。作业改革遵循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差异,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促进个性发展,减轻过重负担,培养综合能力。本着这一原则,我校对作业的设置、批改和检查做出了相关管理规定。
一、在作业设置上,必须全面落实“精选、精练、精讲、精评”的作业制度。
精选,即布置作业之前,必须选择具有代表性、不同类型的习题;精练,即练习题目要少而精,代表不同类型的知识;精讲,即选择性和提示性的讲解,讲重点、难点之处;精评,即评价要有针对性、科学性。
1、作业设置要科学合理,设置要依纲扣本,目的明确,选题精当,要适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避免重复无效的作业。
2、作业要根椐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分层设计,采用“AB”型作业设计法,A为普通题型的必做题,一般学生经努力能够完成。B为培优题型,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有能力的可以做,切忌一刀切。
3、课堂作业的布置要适度,要注重质量,减少数量。语、数、英书面作业,平均每天或每节、课一次,低年级以20分钟左右为宜,中年级不超过30分钟,高年级不超过40分钟。其它科目作业要求当堂完成,严禁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
4、家庭作业的布置要灵活有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五年级家庭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家庭作业的类型也要多样,除了书面外,鼓励老师多布置一些实践型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层设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收获、发展。
5、学生书面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美观整洁,内容正确,作业本保管完好。
二、在作业批阅上,必须全面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
作业批阅必须及时认真,注重反馈。凡是布置的作业,必须检查、收缴,然后进行批阅、讲评,出错的地方必须要求学生纠正,然后教师再进行检查、总结。不管正式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凡是教师布置的,都必须批阅。学校要把这项制度的落实纳入教师教学过程检查和考核范围,还要把此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督查和教学常规检查的范畴。
1、老师要及时地批改学生的在校作业,当天作业当天批;家庭作业,要在第二天早上由小组长协助检查,再由教师批阅完毕。
2、书面作业每天或每课批改一次,作文、周记周记隔周批阅,其它作业每课批改一次。
3、作业批改形式应多样化,提倡面批面改,鼓励高年级学生自己动手改作文。
4、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写一些鼓励性的批语,严禁出现“脏、乱、糟糕、太差”等一些字眼。错题要及时纠正、补错。
5、批改符号要规范化,如对号、错号、直线、波浪线、问号等。低年级可以使用红花、小旗、水果等学生有兴趣的符号。
6、老师要建立作业批改记录,典型问题,共性问题,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都要有记录,以便及时反馈。
7、坚决杜绝有留不批、有批不改、有改不评、有错不纠的现象。要重视改与评的作用,做到改评结合,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性问题个别指导。
三、在作业检查上,要建立学校检查反馈制度
1、学校教导处对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采取每学期普查两次,并评出A、B两个等次,纳入教师期末量化考核中。
2、各班任课老师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由本班的班长做详细记录,每天记录一次,每周收交一次,教导处对布置家庭作业超时超量、是否批阅的情况及时提出存在问题,督促整改。
3、定期举行学生各科作业展览,并进行表彰奖励。激励老师认真批改作业,学生书写更加规范化。
4、学校建立作业批改的检查、抽查和不定期查评制度,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每次检查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次数、数量、批改质量等情况如实记载,并把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和学校,对存在问题的教师限期整改,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