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2022-1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高三语文教学心得》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1

今年的高三,很特殊,没有文化生,都是艺术生。虽然仅仅授课三个月,但其中的收获还不少,尤其是经过两周的漫长等待,目睹了收获颇丰的高考成绩,下面我将近三个月的教学心得归结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的正确抉择高三学生虽为艺术生,但文理两班加起来不足四十人。私下里,不少老师认为,高三没有文化生,只有艺术生,哪像高三?仅有的艺术生不足四十人,还分文理两个班,人数之少,基础之差,时间之短,还要他们高考成功,比登天还难,干脆不用办了,况且,院内还有莱山、福山的复读班,给他们得了。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等领导坚决办班,并为这不足四十人的两个班配备了最好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并在学生艺考回来之前,高三老师配备完毕后,组织大家齐聚办公室,针对每个学生的现状、特点、潜质共同商量对策,以便开学后马上实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月,但像这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会议几乎每周都开。平时,主任等领导也不时地进班级、进办公室了解和关心学生、老师们的情况,发现问题马上解决。正是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我们才能鼓足干劲,奋战高考。

二.高三教师队伍互睦、团结虽然我校学生的质量不如别的学校,但在剩下的不足100天里,高三老师全力以赴,团结合作。课前,你会看到高三老师搜索资料,钻研教材的身影,课上,你会看到高三老师时而在黑板前奋笔疾书,时而穿梭在学生中讲解问题,课后你会看到高三老师的身边围满了询问问题或补课的学生。师生们不仅在和时间赛跑,更是和高考质量赛跑,和美好前程赛跑。不少老师甚至牺牲中午休息时间,给基础差的学生补课。老师们虽然很辛苦,但没有一人抱怨,相反地,大家精神饱满地踏上讲台,鼓励每一同学勇敢地挑战高三的每一天。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带动了学生,师生团结的更为紧密。

三.学科复习有计划性时间短,成绩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师们争分夺秒地规划模块,预算时间,积极实践。语文是三大主科之一。其成败攸关学生前途。我根据《高考考纲》,将知识划分为基础题(字音、字形、近义词、成语、病句、标点),阅读(文言文、现代文)专题,名句背诵、诗词赏析,语言表达,作文等六个专题。每进行一个专题,都先理论、方法,后实践,并不定期的巩固复习。每学一个专题,要求学生,不仅领会老师提供的信息,还能结合自己的做题习惯探索一套得心应手的做题方法。教授之余,告诫学生,不能完全跟老师的思路走,每一学科,最清楚潜力有多少的应该是自己。每学习一科,要把自己本学科的弱势、优势和老师的授课结合在一起,恰当使用课堂时间。

四.有针对性的实施补课计划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孙领埴同学是韩国人,要报考中国的大学,考试之前,我针对他作文的弱势,实施辅导,要求他多看初四的优秀作文,整理并背诵好句、好词,疏通文章结构,多借鉴优秀作文,定期(一周一篇)写作文,面批面改。考入上海体院的王晓晨同学,考前我给他梳理语文的考试知识点,并将他试题中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辅导。作文基本上一周两篇,面批面改。其他同学,尤其已取得艺考证的同学,我都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实施辅导。

记得学生艺考回来后,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语文及格的仅为两人,高考成绩出来后,有二十多同学及格,另有三人分数过百。相比其他同学,也许他们的成绩不太理想,但对于艺术生来说,利用三个月的时间,他们的单科成绩全体提高了至少二十分,实属不易。的高考结束了,我们取得了相当喜人的成绩:复读班本科上线率100%,文班本科上线率88%。经过三年的高考摸索,在这里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学校的高考办学思路日臻成熟,我们的老师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培养,再差的学生,交到我们手中,只能让他创造奇迹,茁长成长。10.8.25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2

学习是辛苦的,高三的学习尤其不容易。作为一位高三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以为高三是我必须毫无保留地教育我的学生的一年,所以在高三年级中,我总是全力以赴,不怕我不努力,就怕我的学生不努力。

从我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开始,也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有十年,我是专门带高三年级语文课的。不得不说,在这么多年长期的高三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与学生的差别,然而我更想说的,这种差别是家长、老师和学生一起造成的,如果想要避免,那学生从小就要受到良好的培养,如果没有的话,那高三的老师也就必须要以身作则来拯救他们的学习了。

我当高三语文老师的这些年,我是首先都会告诉学生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不是为了吓唬他们,而是让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心理准备,不然学到后期不行了,还以为学习很容易,还以为老师是骗他们,也就不太好了。不过我告诉完他们“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道理后,我也会告诉他们,耐心也可以将铁杵磨成针。关键还是要让学生们学习的时候懂得方法,懂得变通,而不是埋头苦学式的蛮干!

我带的这一届高三班级,可以说是我带的这么多高三班级里面算听话的一届吧!他们一个个不能说非常聪明,但还是没有很蠢的。只要悉心照料一下,他们都可以发挥出惊人的潜力来。今年的高考,因为疫情的影响,无疑是要受到一些影响的,但也不至于影响非常巨大,毕竟会学习的学生,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一定都在偷偷的学习。总而言之,该考上重本的那些同学,他们还是会考上重本,该考不上的学生,他们还是考不上,这些都是需要学生自觉对待的。

当然,我作为学生们的老师,还是有责任来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还是会找一些同学谈话,争取让他们回到学习上,让他们明白高考考好了能够为他们节省多少年的青春时光了。不过我也不能强求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孩子们都已经高三了,他们也有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吧!哪怕是一个懒惰的学生,他也一定有别的优点吧!我作为老师,能做的也只有一点点提醒了,其他的就交给命运吧!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3

语文课堂历来被学生认为是最枯燥的课程,而我们高三语文教学主要为高考服务,针对的知识点更强,所以高三语文多年来都一直是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学科。经过三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动、朗读、评卷的讲评、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多加注意。利用课堂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感悟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高三复习课一般是纯知道的讲授,所以总是给人总是枯燥、沉闷的感觉,生最容易开小差,打瞌睡的也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实我们的高三课也是能做到生动有趣的,我主要在开场白设计和复习中的娱乐两方面做过一些尝试.

1、开场白设计

高三学生大都习惯于埋头苦读,很多人连课间休息也懒得走出教室。当下一堂课开始时,好些人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回味中没回过神来。所以一个好的开场白对我们的一节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开场白是可以预先设计的,讲课中要做到生动活泼,就要靠老师自己有扎实的语言功夫。我上的每节复习课都要有几次笑声,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不过生动不等于滑稽,切忌用低级廉价的笑料或过于夸张的滑稽动作、语调来引发笑声。注意师表形象,随和而不失端庄,幽默所引发的笑应是会心的微笑。例如:在讲解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时,我走进教室,一言未发,在黑板上写了一副对联:“邹孟子,吴孟子,寺人孟子,一男,一女,一不男不女;周宣王,齐宣王,司马宣王,一君,一臣,一不君不臣。”再在上端大书课题“夹叙夹议”。这才转身说:“寺人孟子虽是个阉人,本质上还是个男的;司马懿虽有不臣之举,毕竟只是个臣子。夹叙夹议也不是属骡子的,它本质上还是记叙文,其议论是为记叙服务的,所以我们写这类文章时要注意,不能为议而议。”从我开始板书起,教室里就泛起了切切的笑声,至此,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我吸引过来了。

2、复习中的娱乐

高三复习是辛苦的,学生们成天钻在书山题海中,难得有娱乐的时间。在课上加点娱乐的内容,用娱乐的方式来复习,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半而功倍。

背记成语,我让学生搞成语接龙,谁卡住就唱个歌,没人卡住就我唱。记文学文化常识,用猜谜的方法。谜面是平时搜集或自制的,不太难,目的只在帮助学生复习;学生自己也制一些,互相猜。

我曾学习魏书生老师的方法,让学生出题互相考,但高三学生不像初中生,大多不好意思太难为对方,出的题目大抵很容易。我就换了个方法,让学生出题考我,我要是做不出就唱个歌。学生为了让我唱歌,就拼命翻书查资料以搜寻材料,由此而带来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

总的说来,高三复习是辛苦的,有时也难免是枯燥的。但只要我们多想出些办法,多变换些形式,让笑声充满高三复习课堂是完全可能的,其复习效果也定会是好的。

二、朗读的重要性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得如同高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教室,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短短的45分钟,考试、讲评、练习还来不及,哪来时间朗读?传授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哪用得上朗读?没有了新课文,又拿什么来朗读?而且很多人认为,朗读不会给高考带来立竿见影之效,晨读时间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抓综合科目的背诵记忆,课余时间不如多做几道题目见效大。语文教学的朗读,曾一度被人们忽视,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朗读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那也可能仅限于低年级,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许多语文教师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注重讲解分析,轻视朗读,把朗读视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将时间挤压再挤压,只为做题再做题。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众所周知,汉语的的词法、句法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是比较困难的。而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在高三阶段,大声朗读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人际交往的信心,培养健康人格心理等方面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语文老师,能够让学生读好书,让学生喜欢读书,那就是他最大的成功,”高三学生,生活、学习本来就紧张,各种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惜时如金,走路如风,没有时间聊天、谈心,于是造成心里压抑,甚至自闭自卑。而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可以使他们将心中的抑郁苦闷释放出来,调节课堂沉闷的气氛,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朗读过程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增强学习和人际交往的信心。

我们要寻找一切朗读机会。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时间长了,学生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而且,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当然加强朗读方法指导也同样是必要的。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候,我特花点时间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三、试卷讲评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提高讲评质量及针对性,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讲评,做到一练有一得,在教师指导下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首先,讲清试题的测试点,即本题主旨和目标,以《考试说明》为鉴,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通过什么)来考的,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病的方法之一,是提醒学生要特别注意:试题中若出现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的情况,首先要看联合短语中每一项内容是否与其前后相关的成分都搭配。句子若含有多层定语、状语,首先看其偏句与正句的顺序是否合理。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四、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复习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第二阶段,分专题选讲,强化基础知识;第三阶段,查漏补缺,综合训练。实践中我发现,将二、三阶段截然分开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尤其是将教师讲和学生记分开进行,不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和反馈,特别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种整齐划一的复习模式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复习效果。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后期复习中,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复习中侧重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脉络和高考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三学生经历近三年的高中学习,再加上前一阶段的复习,面对高考的挑战,他们已经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愿望,适时进行研究性学习,无疑是给了学生一个观望自己、总结自己的机会,无论对何种层面的学生,其积极意义都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进行以自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又要及时给予关心和指导,譬如帮助学生在确定专题、展开研究、检测调控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的迫切需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为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的建构过程服务。在探索研究过程中,适时进行师生双边活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监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共同探讨、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老师并不是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个可有可无的旁观者,老师的指导、点拨、督促和检查是整个活动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上是我这三年高三教学方面所积累的一点点心得体会,教学过程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作为高三老师,我还是一个刚刚跨入门槛的学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多自我总结、反省,以期成为一个不误人子弟的老师。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4

一、关于高三复习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的思考

学生包括刚毕业教第一届高三的年青老师会有这样的疑惑: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如此详细,并且日臻完善,条分屡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还有多少讲的空间。不明事理的学生会说:老师说的,资料上都有,还不如让大家自学更有效率;没有经验的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形式化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地进行讲解,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讲解的作用:这些都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

教师讲解的真正意义在于:

1.兴趣:一般而言,高三由于复习任务重、复习量大、压力大、各科抢时间等原因,学生很难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文这个容易使人厌倦的科目上来。适当的讲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成语的分类归纳。。。。。。等

2.有效:学生看书对视觉的刺激作用最大,而教师的讲解往往是视觉、听觉和联觉的综合刺激,对于学生的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无疑更有优势。

3.筛选梳理:最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厚厚的复习资料讲得更薄、更明晰、更有条理,方便二轮复习、三轮复习。

教师讲解的原则和方法:

1.少讲、精讲、多练:对于本已时间紧迫的学生而言,应该讲重点、难点、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侧重知识的系统梳理,而不是面面俱道,把复习资料的内容照搬下来,或是东拼西凑讲成了大杂烩,让学生越来越糊涂。有些知识可以先练后讲(如对词语、成语、熟语的复习),先让学生做练习,老师在评讲练习的时候再结合实际补讲理论,甚至某些知识点可以不讲(如标点符号等考试机率不大的内容)。把课内的时间尽量藤出来让学生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关于知识点复习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什么知识比较薄弱先讲什么;根据考试的重难点确定:一般是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散文阅读能力较弱,分值又高,短期内又无法提高,则可以适当移到复习前期来进行;根据

三、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与高三语文复习的联系与区别

高一高二务虚,而高三务实。“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这是任何高三领导崇奉的一句话。但高三来抓有些迟了,为此,高一高二就应该适当地做好务实的工作,多把课文篇目的教学同考试联系起来,让高中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有着实在的意义而不单纯是老师的文学秀、不单是思想教育课。

其实个人感觉高三教学比高一高二教学更轻松。表面上占用的时间多了,工作忙了,但实际上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可操作性强了,目的性更明确了。人们习惯上把劳动者划分成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高三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表现出来的体力劳动特点要比脑力劳动特点更为鲜明

四、强化阅读能力训练

读一篇文章胜过做十道练习,解决主观试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5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交流的平台,经验实在是谈不上,但是20xx年高考已经过去,一年里一些具体的教学做法可以拿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按照学校要求,高三语文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即使没有涉及到的,只要和高考有关的,仍有复习的必要。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做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第三阶段,模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坚决不再留任何尾巴,不把遗留的问题带到下一次的考试。我们参加高考的两个班级,人数虽不多,但涉及专业多,语文基础都不平衡,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我所能做的是尽力而为:

1、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2、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涵盖的知识点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很凌乱,我就按知识点分类:基础知识、语言运用、阅读、写作,不同的知识点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在复习之初规范每个知识点的授课形式、训练要求、训练形式。让学生在复习之初就目标明确。这里所说的明确,我一般都明确到分数上。比如现代文阅读22分让学生必须达到16分,文言文阅读19分让学生达到14分。这样每次考试学生都能有衡量标准。当然每个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自己的分数要求。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语文尖子生的培养,我尝试过很多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这也激励我要继续探索。

最后我想说,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教学潜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走进教学。这样我们的高考一定会再创辉煌。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6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很多语文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走这样一条耗时长,收效差的教学老路: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然后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自己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我也多次在这种模式中矛盾过、挣扎过,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理科生,常常有重文轻理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我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较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苦于高三复习的枯燥,我曾试着将一些经典的历史素材和新鲜的时事素材与学生共享,又反复强调这些材料的来之不易,结果本是少人问津的语文渐渐拥有了一定规模的“读者群”,很多学生开始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开始探索如何提高写作水平。这个投石问路的方法最终取得一定的成效,只可惜起步太晚。其实激发学生学趣有很多办法,只是我们老师常常因疏懒而懈怠了。

高三语文课堂应该还是学生心灵的殿堂,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驱除应试的阴霾,还它一片阳光。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7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使命、履行职责的手段,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包括讲解语言、问题语言、评价语言。讲解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使用的语言;问题语言是课堂教学中特有的语言,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的课堂问题;评价语言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而给予的即时评价语言。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关系到学生成长。因此,教师应重视锤炼教学语言,使教学用语规范、生动,富有吸引力,让课堂教学富有成效。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

一、运用生动精炼的讲解语言,寓教于乐

教师的讲解语言应富有美感。古人说:“语须生动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只有生动真切的语言才能给学生逼真的印象,教学语言越生动,越有利于信息的传输,越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越能使学生产生深刻而良好的情感活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语言表达得准确、生动、具有美的感染力,应是教师的基本功力。

教师的讲解语言还应做到“三精”。主要是指语言上的精炼,讲授上的精当,知识上的精要。而语言上的精炼,是指课堂上不说空话、不讲套话、闲话,字斟句酌,“惜字如金”,以一当十。精心设计课堂,反复修改课堂语言,变深奥为浅易,化平淡为有趣,使呆板变生动,视抽象为具体,用风趣、幽默、准确、简约的语言讲述有较大容量的知识,使之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反复修改教案,抓住精华,突出重点,讲授要精当,知识上要精要,让学生易懂、好记。近则如校园中粘贴的格言、警句,远则如近几年“感动中国”节目中的颁奖辞,都可以视为经典、精华之作。

二、设计适切有效的提问语言,启迪思维

要实现有效教学,必先从实现“有效提问”开始。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本人认为,课堂提问不能随心所欲,应讲究一定的策略。

提问要难易适中,应提“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提问过易,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便能对答如流。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毫无意义,说白了就是浪费时间;提问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思维水平,会使学生有高不可攀的感觉,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有效提问应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缩短现有知识水平与预定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多数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能够做出回答,使学生的思维强度达到“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如此一来,难度较大的问题采取铺垫递进式,化整为零,先易后难,能使学生始终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而积极地学习。

提问要集中有效,应提富有探究性的核心问题。备课时,教师要对课堂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使所提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减少提问的随意性,减少无意义的提问,同时要注意控制提问的频率和节奏。教师的课堂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我在教学《猴王出世》一课时,在学生整体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品读了关键语句后,提出了一个学生极感兴趣的问题:“请问,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石猴是当之无愧的美猴王,可以成为众猴的领导?请从文中找到关键信息,为他写一写‘引荐稿’。”学生在经过默读思考后,紧扣文本内容得出了一系列令人称奇的答案:出身不凡、社交能力强、敢为人先、关心群众、沉着冷静……思维异常活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三、实施巧妙灵动的评价语言,激励进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方式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通过多元的评价,就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深化,并不断引向深入。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对材料和问题的理解往往是表层或者单一的,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有时学生的思考游离了主题,偏离了材料,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提升者。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敏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提示、启发、引导,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提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担当着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当学生发言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倾听,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总结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值得借鉴的优秀方法,并且推而广之,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从而达到引领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例如,我校一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方法使表达更生动、形象、具体”时,在学生课堂练笔后交流的环节,注重从学生精彩的表达中总结写法:“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物描绘得如此形象,值得我们学习!”“我听出你写这段话时运用了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方法,真不错,同学们也要学会运用哦!”“瞧,这一组排比句使你的习作增色不少!”通过这样的点拨提炼,渐渐达成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必须悉心琢磨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地锤炼自己的语言,使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从而成就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8

学生包括刚毕业教第一届高三的年青老师会有这样的疑惑: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如此详细,并且日臻完善,条分屡析,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有没有必要给学生讲解,还有多少讲的空间。不明事理的学生会说:老师说的,资料上都有,还不如让大家自学更有效率;没有经验的老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形式化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地进行讲解,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讲解的作用:这些都是在这个问题上的误区。

一、教师讲解的真正意义在于:

1、兴趣:一般而言,高三由于复习任务重、复习量大、压力大、各科抢时间等原因,学生很难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文这个容易使人厌倦的科目上来。适当的讲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成语的分类归纳等。

2、有效:学生看书对视觉的刺激作用最大,而教师的讲解往往是视觉、听觉和联觉的综合刺激,对于学生的牢固记忆和深刻理解无疑更有优势。

3、筛选梳理:最重要的是能把学生厚厚的复习资料讲得更薄、更明晰、更有条理,方便二轮复习、三轮复习。

二、教师讲解的原则和方法:

1、少讲、精讲、多练:对于本已时间紧迫的学生而言,应该讲重点、难点、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侧重知识的系统梳理,而不是面面俱道,把复习资料的内容照搬下来,或是东拼西凑讲成了大杂烩,让学生越来越糊涂。有些知识可以先练后讲(如对词语、成语、熟语的复习),先让学生做练习,老师在评讲练习的时候再结合实际补讲理论,甚至某些知识点可以不讲(如标点符号等考试机率不大的内容)。把课内的时间尽量藤出来让学生作业,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三、关于知识点复习的顺序问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学生什么知识比较薄弱先讲什么;根据考试的重难点确定:一般是古诗文鉴赏和现代散文阅读能力较弱,分值又高,短期内又无法提高,则可以适当移到复习前期来进行;根据

四、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与高三语文复习的联系与区别

高一高二务虚,而高三务实。“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这是任何高三领导崇奉的一句话。但高三来抓有些迟了,为此,高一高二就应该适当地做好务实的工作,多把课文篇目的教学同考试联系起来,让高中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有着实在的意义而不单纯是老师的文学秀、不单是思想教育课。

其实个人感觉高三教学比高一高二教学更轻松。表面上占用的时间多了,工作忙了,但实际上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可操作性强了,目的性更明确了。人们习惯上把劳动者划分成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高三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表现出来的体力劳动特点要比脑力劳动特点更为鲜明

五、强化阅读能力训练

读一篇文章胜过做十道练习,解决主观试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9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惯性,营造磁场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高考各学科的鏖战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尽管学生知道高考语文分数的比重,但是老有意无意忽略,甚至有些同学抱着“无为而学”的态度。这给语文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语文也是属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考试的性质决定了这科目到了高三没有投入时间认真琢磨,是很难在考试中取得突破的。而无数的经验又告诉我们高三一年不少同学能在语文科上提高不少分数,分数差的学生可能会少一些致命的极低分,中等的同学很有希望能考出尖子生的分数,而好生如果不抓紧,失去了语文学习和考试的感觉,成绩青黄不接也是常有的事。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必须首先时时刻刻提醒语文学习这件事。一是确立信心,让所有的人都相信,高三语文是属于冲刺阶段,任何人在这个阶段都很有希望取得突破,语文是最有所为的科目。二是细心维护语文学习的热情,虽然在高三,谈兴趣有些奢侈,但是至少要保持他们对这个学科的良好心态,我就碰到好几个学生,原来挺喜欢语文,后来一方面是成绩一直没上来,另外是其他科目具体的作业搞得焦头烂额,慢慢冷淡了语文,以致最后变成几乎讨厌了。对待语文成绩一样的两类学生,一类是喜欢科目,一类是讨厌科目,大家都该知道难度的差别了。而且不喜欢的学生往往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提高很难,教师工作也不好做,所以不能让学生开始讨厌这个学科,尤其是到了高三更要维护。时不时找机会表扬一下他某方面的悟性,某次作文的亮点,以及有机会三言两语的鼓励他,激发他的信心,都是很重要的。也许因为我带文科班的缘故,绝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语文的,虽然高三他们投入的时间不多,但是至少心态平和,这样工作的难度自然就降低了许多。

以上是心理的因素,接下来就必须创设具体的语文氛围。我认为高一高二语文教学可以放开些,到了高三就必须把高三的系统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模块中去。教师必须先自己做到有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语文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再适量作业,再加及时反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忽视一部分原因在于觉得语文是无序的,随意的,放弃一些是无所谓的。针对这种心理,高三教学内容必须做到环环相扣,让学生自己的安排可以有章可循,按照考点展开,每天都有要重新审视的语文考点常识。这样就不容易忽略这个科目的内容了。另外,教师统一学科学习的要求后,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松一阵紧一阵,总之是重视战略,认真落实。

营造学习语文的磁场,关键还在于教师提供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在全班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比如去年高考考名著,许多学生焦头烂额,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光知道着急,却不怎么投入时间,盲目的认为别人也一样没时间看。我在班上安排一些同学休息时间抽空讲四大名著,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有采取交流的形式,一个熟读《三国》的人开讲,围着甚众。这样我认为一方面是在普及,但是更重要的是把阅读名著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一些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翻书,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语文啊,这样语文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

另外利用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语文学习。比如一些同学琢磨现代文阅读,会自己做题然后来问老师,我就在课堂上借着表扬这些同学成绩的进步来告诉同学阅读分数提高在高三应该怎么做。作文面批也是一个方法,作文70分,很多同学希望能多拿点,但是懒于想方法,经常看到同学来来往往和老师交流写作,他的紧张感也会被调动,教师再指导他具体操作的方法。他一定会去认真实践。

二:阅读笔记,大有作为

如果说以上是在教学环节上对语文教学的调动,它是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实施的前提。那阅读方面的体会就是具体教学内容的体会了。

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级,从高二开始,我就规定他们完成颇“大量”的阅读笔记,当时刚分文理,对于进入文科班的学生确实也把语文成绩的高低看作自己文科素养很重要的标志。所以高二年完成读书比较很认真,很多同学甚至,超量完成。高二一年不少同学都积累了厚厚一大本的读书笔记,有些同学甚至换了两次本子。进入高三,很多同学认为读书的时间不多了,读书笔记也可以放松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个时候读的东西对于高三的写作印象最深刻,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刻。高三年我通过经常性介绍一些书,或者和班主任配合购买书籍奖励的方式来促进阅读。并且配合时常写作,读过的东西用到熟悉,慢慢提高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同时让他们把以前的读书笔记翻出来,把以前的阅读感悟重新修改,重新储存阅读内容,同时加固自己印象,不断运用。很多同学最后发现,那些读书笔记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每次写作前不翻番读书笔记就觉得心理不踏实。

在读书笔记作业上要继续强化,强迫学生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更多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语文诗歌鉴赏,语言表达等不少主观题需要学生动笔,一定要养成习惯书面表达并能很流畅。同时要求在读书的时候进行背诵,不记住精彩内容,运用几乎是空话。对人文学科而言,记忆优先,强记是不可忽视的。这时候的阅读不是作为消遣,而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当然如果教师能够多了解不同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特点,有针对性介绍作品,将是最理想的方式。

三:现代文阅读的强化训练,教师先行

科技文阅读需要做题来熟悉题型和出题者的思维,这一点无庸置疑。而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阅读。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现代文阅读的分数却不高。问题不在于他读不懂内容而在于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其实作为阅读题的文学作品,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答案唯一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训练和讲评尤为重要。所以现代文阅读需要训练,但是要精训练,精讲。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典型题型,知道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这是一道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然后再交给学生的题目。阅读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这种阅读。我自己刚进入中学语文教学时候做现代文阅读也经常稀里糊涂,有些是因为题目不规范,没能引导统一思路,但更多是因为不了解这种阅读和题目。所以很难做好。这届的高三,在现代文阅读上的理解我自己认为要比上一届深刻很多,当我思路清晰的把一些题目的方法讲解给同学,并提示他们归纳总结类似的题型时,同学也感到更有章可循,至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我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其实并不是没有看懂文章。所以现代文在高三阶段自我琢磨,有规律的讲评,学生琢磨,利用高考题目训练提高是非常务实的做法。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2014届高考语文成绩业已揭晓,我任教的两个文科班语文成绩在年级班级中名列前茅,成绩的取得源于年级领导的有力有序,个人的勤学巧干以及教学相长的智慧汇聚。

回望一年的文科班的教学,当领导把两个文科班交到我手中时,我立刻感觉到千钧的压力和责任,而且文科班的附加题以前从未教学过,很是感到为难,但领导的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激励和鞭策了我,我立刻下了决心,化压力为动力,化为难为克难奋进。现将我一年的工作情况和心得总结如下:

关键词一:勤学。

实践和我的美好的愿景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为我对文科班语文附加题的教学是一知半解,甚而是懵懂无知的,只知道题型和分值,至于考什么,怎么考,茫然无绪。我想文科班的附加题既来之了,作为语文教师也要则安之,于是下定决心要把文科班教好,教出彩。于是我深思熟虑之后,列出两张计划表,一是个人重走十本名著路;二是学生名著的爱与美的熏陶。这两张表在2013年暑期我与学生共实践之并笃行之。

个人重走名著路。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没有深厚和扎实的功底是不行的。于是我打开了家中已落尘束之高阁的十本名著,一一细细研读起来。再读名著坚决摈弃不求甚解和略略大观的阅读方法。对于《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大部头,我认真梳理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并做了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故事梗概,做到嚼有余香,把感性上升为理性,把质感上升为美感,而这些读书笔记和故事梗概在后面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成功地抓住学生渴求知识的心并为他们解试题提供了可能。就这样一页页读完,一本本读完,留下一本厚厚的读书笔记和个人心得。整个2013年暑期我浸淫在名著中,累并快乐着,辛苦不寻常。后来结合网络资源,真正地把零碎的知识上升为系统的知识。这就是我前期做的准备,我坚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学生的名著熏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给学生进行关于读书和读好书的名人名句的熏陶,引入了卢梭的“爱与美”的教育和高尔基名言,从而激起他们读一本名著就是和一个真正纯粹高尚的人谈话的兴趣。因为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此濡染下,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想我希望学生做一个高尚而纯粹的人目的达到了。其次督促每一个学生准备名著,有备才无患才无憾。我开出了十本名著的书单,甚而是什么样的版本,因为我希望他们把这十本名著作为一生的珍藏。经过一星期准备,我认真检查了他们买的书,果不其然,买到的都是精装版的名著,而淘略去了学生版和简缩版,因为学生版和简缩版都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艺术和美感都大打折扣。最后就是阅读了。我详细列了一张学生暑期阅读表,要求每一个学生细细研读,尤其是精彩的章节,这样让学生有整体感知和把握,让他们心中有丘壑,并在返校期间认真提问和书面笔记检查。学生拥有了这些知识,在后面高三教学中,我就显得轻松了。

高三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唯有勤学才能迈过道道难关。以上的名著阅读便是勤学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个人体会真个是教山有路勤为径,皇天不负有心人或是天道酬勤,我任教的两个文科班的附加题的成绩,在南京同类学校中成绩佼佼。

关键词二:巧干。

高三的语文教学任务繁重,专题多,难点多。已有两届毕业班教学经验的我,原本循老路,依经验。却不想,10月份南京教研室来我校督导。教研室徐晓彬主任听了我一堂专题复习课,那堂课我做了精心准备,上得也很流畅顺心,结束后志得意满的我去听评课,徐主任评语为:多而寡要。我听到评语时汗如雨下,惴恐不安。事后一反思,幡然醒悟,是啊,年纪轻轻的我竟然走在一条经验主义,工厂化流水线的教学方式上,长此以往,个人教学素质,学生教学收益如何得到提高呢?再也不能这样教了,否则就毁学生也毁自己了。于是“巧教”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萌发了。

经过反复的思考,精心的准备和不懈的探索,我获得了两点心得。一是语文教学要和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结合,二是教学效益的获得方式。

语文教学和历史政治结合。为什么要结合?因为历史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熏陶人文素养,政治哲学能够让学生明礼成性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很荣幸生在并长在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六朝古都――南京。在教学古代诗歌鉴赏和文言文时,我有心把以南京为中心文化地域名人胜迹和典故作了整理,编制了几个专题“共饮长江水”“名人在金陵”“金陵胜迹文化探访”让学生分组研究,并把成果展示,学生对此活动眼前一亮,饶有兴致,作出WORD,PPT,短片和展板,经过这系列活动,我发现学生对古典文学中典故意象都很熟稔,不用强行灌输和反复轰炸,这对于古典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做题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和政治哲学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作文上,议论文的写作主要靠哲学的思辨性和逻辑性,其实政治书某个章节的观点架构和道理阐述本身就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我带领学生结构政治书“物质与意识”这一专题使学生受益匪浅,他们明确了材料如何解析,观点如何提出,理论如何支撑,怎样从故事中得出小而精到的哲理,真正使他们明理成性。和政治结合还有好处,那就是追踪热点与时俱进。记叙文如何写得好呢?唯有源头活水来,那些与时代紧扣的鲜活的事例无不与热点相联,我们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颇为了解,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将“三农问题”强化,结果学生在创作中写出很多厚重让人眼睛一亮的题材,例如《返璞归真》《心归农村》《拆迁**》等题材妙文,不仅让久在樊笼城市的疲惫心获得放松和愉悦,也让学生的作文获得了不错的分数。

教学效益的获得方式,我认为,教学效益等于三分备课加上七分课堂生成。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激发主体兴趣,成为每个教师棘手的问题。而教学效益成为每个学校考量教师和学生的方式,传统的以“逼压灌”的教学模式已和时代脱节了。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指引下,教师日渐成为课堂的导演,而学生是主演。在每节课上,教师只需要把知识要点和规律讲解和总结,而余下的大部分课堂时间需学生自己研修,自己质疑,自己解疑,这样观点与观点的碰撞,高招妙见,就会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智慧的汇聚,那么奇思妙想就会层出不穷汩汩而出了,学生得到的收益量远大于传统的课堂。例如在文学类文本《春景》的解读过程中,我在读有关春景的优美的文句让学生鉴赏时,我发现学生的心早已飞出了课堂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在校园寻访那春暖花开蜂飞蝶舞的场景呢,于是放了二十分钟做了一次春游校园,回来之后,让每个学生说出他心中的心仪的春景,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于是汇聚成多幅美丽的春景图画,而那道赏析题也有了最美的答案了。

时时想着“巧干”,换思路,想新招,是我个人教学能力不断发展的源泉,它能够让我时时保持活力,能够尽最大努力闪亮个人教学的风采,永葆教学思维的青春。

关键词三:智汇。

顾名思义,智慧的汇聚,个人的教学业绩靠着强大群体智慧的聚集。我获得效益三大途径为教研组同仁、互联网和学生。

对于教学专题,我们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都有详细而缜密的计划,那是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汇聚而成的,每个专题的备课我们都有一位教师主打,而其他教师进行智慧的补充,然后进行讨论,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对于每一个教学案我们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都是智慧的结晶。在遇到难点难题时,我往往会问其他的同仁,他们也不吝赐教,真正做到勤学好问。

互联网的应用,是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技能,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互联网,对于互联网我是这样使用的,在寻求网上资料前,我都会自己做一番思考,写出自己的材料,见解,然后和网上资料进行对比,修改,这样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了,而且在教学上更有针对性了,最后对自己的材料进行重编。我也经常在互联网提问,所以百度问吧中时时闪现着我亮丽的身影。

与学生的智慧的汇聚则是我教学的一大闪光点。首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敢说,敢于表达,然后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有自我介绍,有朗诵,有辩论,有争论,最终达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表达流畅的程度,这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巨大的帮助。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理念要自始至终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落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而且要对课堂教学空间材加以拓展,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要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要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教师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从而确实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有效的教学策略,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现实”理解情境,发现语文,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语文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幸福地体验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使学生在获得对语文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宗传亮,教师,现居江苏南京。

下载高三语文教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教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今年的高三,很特殊,没有文化生,都是艺术生。虽然仅仅授课三个月,但其中的收获还不少,尤其是经过两周的漫长等待,目睹了收获颇丰的高考成绩,下面我将近三个月的教学......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免费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一、关于高三复习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的思考 学生包括刚毕业教第一届高三的年青老师会有这样的疑惑: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如此详细,并且日臻完善,条分屡析,......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 邱秀华 去年担任2007届高三(13)(14)班的语文教学任务,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首这一年的工作,有成绩也有很多遗憾。现在回顾几点高三教学的体会,不成系统,希望借此反思和......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心得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心得 荀子《劝学》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先人早已向我们证实 了反思的重要性。以反思促教学,用反思后的感悟、改进来装点课堂,早已成......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范文大全)

    高三语文教学心得广州侨光书生学校语文老师、湖北黄冈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刘松又一年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所......

    高三语文教学

    意外‘美丽’的葬礼 阴暗的灯光,低沉的气氛,严肃和忧伤或许才是葬礼上应有的氛围。但电影中葬礼却给人一丝丝喜悦和欣慰。英美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也确实让人伤感,年轻善良的生命......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 高三化学教学心得1 12月29日,市教研室在丰县华山中学举行了“20xx年徐州市高二化学研讨会”,教研员和全市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华山中学高二年级彭......

    高三数学教学心得

    高三数学教学心得 第一年教高三,在前辈们的指导教训下,我有了成功的经验,但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集体备课 , 优化课堂教学。 新的高考形势下,高三数学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