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项目土地使用效率情况调研
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政协经科委在征求市经信委、民营办、国土局、统计局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商定对2012-2014年三年期间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土地使用情况进行调研,选择市经济开发区、新集镇、大仪镇三年间招商引资情况、土地征用、盘活存量用地情况、产出效益情况以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2012—2014年招商引资项目和土地使用情况
市开发区:共招引项目25个,其中工业项目21个,服务业项目4个。按实际使用土地面积计算,工业项目实地使用面积966.1亩,投资强度389.2万/亩。2014年末,亩均开票销售66.7万元,亩均入库税收1.1万元,用工1997人;服务业项目,实际使用面积15亩,2014年末,亩均主营收入167.1万元,亩均入库税收9.5万元,用工598人。
大仪镇:共招引项目23个,实际用地面积330.9亩,投资强度391.4万元/亩,2014年末,亩均开票销售77.5万元,亩均入库税收2.01万元,用工1469人。
新集镇:共招引项目17个,实际用地面积432.2亩。2014年末,亩均开票销售62万元,亩均入库税收2.26万元,用工832人。
以上数据表明,除投资强度比较接近标准要求,产出效益情况却相去甚远。我们走访调研中,发现征而未供、征而未用的现象比较普遍,且相当的突出。市经济开发区25个项目,实际已取得土地证的面积为2704.6亩,实际使用的仅占36.3%;新集镇征而未供土地359.82亩;大仪镇三年新增供地530亩,仅使用330.9亩,如按实际已征用土地面积来计算亩均产出效益,其结果与预期相比差距更大。
二、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措施和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强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已成为各级政府破解项目土地供应瓶颈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在14年就相继出台了6个文件,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工业用地供应政策调整、工业用地绩效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各园区、镇也都坚持内部控潜,以盘活存量土地,腾笼换鸟;坚持集约利用,以标准厂房吸纳中小项目;坚持市场导向,统筹低效用地。
市开发区整合岸线和腹地资源,优化用地750亩;无偿回收和有偿回购,盘活存量土地420亩;促进天保光伏、宇宙电子等项目进行“二次招商”、转型改造,成功嫁接立邦新材料、君禾薄膜等4个项目,集约优化土地230亩。
大仪镇:租赁标房落户企业4家,盘活存量和置换低效用地101.9亩,落户企业7家。
新集镇:租赁标房落户企业4家,调节闲置土地80亩供重点企业东兴汽配扩建,盘活低效用地70.5亩,安置4家企业落户。
调研过程中,市开发区、大仪镇、新集镇的相关领导反映了一些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层面的。
市里已出台的相关文件,有原则性的要求,但针对性不强,操作性不高,规划、国土、建设等相关责任部门都有各自的法律法规作为其行政执法的依据,在闲置土地盘活和低效用地置换的实际操作上,程序繁琐、手续繁多,难以形成合力。税费收取方面也无相关优惠激励,开发区、镇政府和关联企业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均受到影响,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二是控制层面的。
源头上招引项目把关很难,没有项目投入产出评价体系,项目建设中也缺少沟通监控手段,建成后竣工验收未能形成综合验收评估机制,导致土地闲置和低效使用问题越积越多。三、几点建议
结合调研中开发区和两个镇相关领导的意见,提不成熟的三点建议。
1、抓好政策落实。对已出台的相关政策,配套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重点在工业用地绩效评估、农业用地管理、闲置及低效用地处置三个方面,由政府牵头,相关责任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加大考核监督力度,优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同时,在税费上予以激励,充分调动两个操作主体的积极性。
2、把好招引项目关。构建科学合理的项目综合评估机制,从源头上节制土地低效使用现象。对拟引进的项目,从土地、环保、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审,保证增量用地向高产出、高效益产业、产业链高端的项目建设倾斜。对已引进的项目,要围绕绩效考核和长效管理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区别处理,通过配套相关产业、财税政策,激励优质企业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一般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约利用土地;倒逼相关企业退让闲置土地,重新整合要素资源。
3、做好供用地动态管理。对重大工业项目,要组织发改、经信、国土、规划等部门,聘请专家,结合企业建设方案,在建筑面积、预计投资及产出水平等指标,进行论证和优化,靠实核定企业用地规模,满足企业需求和节约新增用地两个方面相结合,实行“一次规划,分期供地”,引导企业提高投入产出强度,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供地后,对完成部分开发建设后长期闲置的土地,不再给予土地证延期,督促企业加快建设或退让闲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