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百年峥嵘党史,筑国家长远发展之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于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学党的百年峥嵘史,筑国家长远发展之基。
从百年党史汲取坚韧不拔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纵观新中国的近代史,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到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中国,从闭关锁国、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到开放包容、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58位党员到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党的韧性尽显其中。回望来路,风雨如磬,党走过了百年历史,总能在重大历史关头,制定重大历史决议,拨正航船前进的方向。共产党建立初期,面对敌我双方实力的悬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创造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走荒地、翻雪山,历经两年,穿过14个省,硬生生用双脚走出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保住了复兴中华的火种。胡锦涛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迸发着坚忍不拔的力量,知所未来,方明所往,作为新时代蒙受先辈荫庇的我们,更是要传承和发扬我们党坚忍不拔这一光荣的优良传统,将其贯穿主观思想和客观行动中,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从百年党史汲取人民至上的力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就安宁,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史上国家兴衰都与民心紧切相关,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华北各解放区动员一线和二线民工计150万人,出动手推车88万架,担架20.6万副,运到前线的粮食4.3亿斤,9300头牲畜,弹药3268万吨,军用物资33万吨,还转运伤员6万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渡江作战奠定了重要基础。陈毅元帅深情地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如此规模之巨的支前运动正是民心所向。为什么人民群众能“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块布,用来做军装”呢?是因为我们的军队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打土豪,分田地”深入研究土地革命成果形成根据地第一部土地法,到“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形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从中共一大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依靠群众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完整向我们的阐述了人民的力量不可小觑。
于高山之巅,方能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瀚。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重大关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的诞生,是我党世纪征程的回顾与致敬,是千秋伟业的动员与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当自强自信。我们应当不断吸吮党百年奋斗创造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牢牢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