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管理制度
游泳池管理制度1
1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
1.1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1.2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3按专人、专区搞好池边、走道、厕所、淋浴室、更衣室和环境卫生,随时清除杂物,每四小时更换浸脚消毒池水。
1.4池水固定专人负责管理,搞好ph值、游离性余氯、浑浊度监测,加药和更换池水的工作。
1.5游泳池必须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
1.6游泳池的负责人应做好工作记录,并建档保存。
2游泳池消毒制度
2.1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消毒工作。
2.2消毒人员应经过必要的消毒知识培训,熟悉游泳池水的各种测量的方法,了解各种药剂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3消毒要求
2.3.1游泳池消毒
1)根据泳池游离余氯监测结果,适量加药;
2)池中发现藻类时应及时除藻。
2.3.2浸脚池消毒
1)每四小时更换池水一次;
2)消毒池水余氯含量应保持在0.3-0.5ml/l。
2.3.3沐浴室、更衣室、厕所应每天用含氯0.6%-1%的消毒液喷洒。
2.3.4环境卫生每半月消毒一次,用漂白粉或ph6.5-8.5的消毒液喷洒。
2.3.5每次工作完成后应做好消毒记录。
3游泳池救生员管理规定
3.1具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对游客安全负责。
3.2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游客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3.3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水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3.4上岗时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
3.5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和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3.6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并确认游客遗留的衣物。
3.7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客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
3.8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泳客,应予劝阻,警告,对不服从管理的可清除出场。
3.9做好水的净化处理工作,熟悉循环过滤系统的使用。
游泳池管理制度2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疾病传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严格施行游泳健康合格证制度,无当年《游泳健康合格证》者,一律不得入场游泳。
学校校医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规定进行体检并发放《游泳健康合格证》。
第三条游泳人员卫生要求:
(一)游泳者须凭市级医院或校医院核发的《游泳健康合格证》购票入场。
(二)游泳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进入游泳池:
1、肝炎、皮肤癣症(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等以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易通过游泳交叉传染扩散的传染病患者。
2、精神病患者。
3、酗酒者。
4、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不宜参加游泳锻炼者。
(三)游泳者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
(四)入池前必须进行冲淋,可防止游泳者直接入池后因身体突然变冷而感觉不适或发生抽筋,洗净身体,以减少或避免各类化妆品、护肤品、发胶以及体表的'汗液、皮毛、头发、头屑等污染物进入池内,从而减轻池水污染负荷,以保证较好的水质。
(五)进入游泳池必须通过浸脚池消毒,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消毒池水的消毒能力(保证其余氯含量保持50―100mg/l)余与流通性,定时换水,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
(六)在池内必须带泳帽,工作人员应及时发现和制止在池内不带泳帽的现象,并对泳帽等正确佩戴方式给予指导。从而对游泳者起到护发和保护头皮之功效,并可避免脱发与头屑落入池内引起污染,禁止在池岸上进行搓身等不良行为。
(七)禁止在池边及池内吸烟、吐痰、小便等。
(八)游泳之后,要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
第四条游泳池经常性卫生要求:
(一)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二)为防止人工游泳池声场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铜,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mg/l。
(三)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在0、3―0、5mg/l。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50―100mg/l,须每2日更换一次。
(四)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每日至少进行3次检验池水,适时投加消毒药。做好池水消毒和消除水中污物的工作,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保证水质达到以下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1、池水温度:22―26℃;
2、ph值:6、8―8、5
3、浑浊度:尿素
游泳池管理制度3
第一条为加强对游泳池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平安,防止疾病传播,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严格施行游泳健康合格证制度,无当年《游泳健康合格证》者,一律不得入场游泳。
学校校医院严格根据卫生部颁发《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规定进行体检并发放《游泳健康合格证》。
第三条游泳人员卫生要求:
(一)游泳者须凭市级医院或校医院核发的《游泳健康合格证》购票入场。
(二)游泳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进入游泳池:
1、肝炎、皮肤癣症(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等以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易通过游泳交叉传染扩散的传染病患者。
2、精神病患者。
3、酗酒者。
4、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不宜参与游泳熬炼者。
(三)游泳者应自备毛巾、拖鞋、浴巾等。
(四)入池前必需进行冲淋,可防止游泳者干脆入池后因身体突然变冷而感觉不适或发生抽筋,洗净身体,以削减或避开各类化妆品、护肤品、发胶以及体表的汗液、皮毛、头发、头屑等污染物进入池内,从而减轻池水污染负荷,以保证较好的水质。
(五)进入游泳池必需通过浸脚池消毒,工作人员必需保证消毒池水的消毒实力(保证其余氯含量保持50―100mg/l)余与流通性,定时换水,间隔时间不超过2小时。
(六)在池内必需带泳帽,工作人员应刚好发觉和制止在池内不带泳帽的'现象,并对泳帽等正确佩戴方式赐予指导。从而对游泳者起到护发和爱护头皮之功效,并可避开脱发与头屑落入池内引起污染,禁止在池岸上进行搓身等不良行为。
(七)禁止在池边及池内吸烟、吐痰、小便等。
(八)游泳之后,要点眼药水,以预防传染性眼病。第四条游泳池常常性卫生要求:
(一)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二)为防止人工游泳池声场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铜,发觉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mg/l。
(三)儿童涉水池连续供应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在0.3―0.5mg/l。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在50―100mg/l,须每2日更换一次。
(四)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每日至少进行3次检验池水,适时投加消毒药。做好池水消毒和消退水中污物的工作,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保证水质达到以下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1、池水温度:22―26℃;
2、ph值:6.8―8.5
3、浑浊度:尿素
游泳池管理制度4
一、岗位卫生责任制度表
1、游泳池负责人岗位职责
1)、全面负责游泳池内各项管理工作
2)、做好个岗位人员的调配、管理、分工、检查、考勤和监督工作。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池水检测、场地卫生及设备维护工作。
4)、做好游泳池与有关部门及上级领导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5)、及时处理、汇报游泳池内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2、救生员工作守则
为规范管理开放性游泳池救生员及安全救护人员的救生工作,保障泳客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触发救生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确保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自觉遵守救生工作原则,立足于防,认真细致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制定救生员、安全工作人员工作守则如下:
1)、持证上岗、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热爱水上救生事业;
2)、同心协力、拯溺救难;
3)、见“溺”勇为、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推卸、不拖延、不随意终止抢救;
4)、遵守纪律、严守岗位、服从指挥、统一调度;
5)、值岗时,不接电话、不会亲友、不兼教练、不擅离岗(换岗、串岗);
6)、不携带与值岗无关的物品上岗;
7)、值岗时,精神饱满、仪表端正、穿着统一的救生服装;
8)、发生事故时不要随意对外发表“个人见解”。
3、水质管理
水质处理员应通过水质处理知识,技术技能的专项培训,并树立工作认真和保证泳客的身体健康的良好心态,其主要职责如下:
1)、水质处理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标准,对池水进行处理。
2)、水质处理员应精通各种药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严禁对池水乱投药、乱处理。
3)、水处理工作人员应善于观察池水的水质变化,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投药后的投药设备及投药桶应及时清洗干净。
5)、配合吸污工作人员搞好泳池的清洁卫生工作。
6)、水质处理员对当天的水质进行随时检测,并做好水质及浸脚池到笔记记录及公布当天水质检测情况。
7)、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培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服务员岗位职责
1)、服务员必须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
2)、服务员必须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保证票额与现金相符。严禁出现收钱不给票的行为。
3)、服务员必须在售票前验明参泳者的健康证件,无健康证者,一律不得售票入池。
4)、服务员在每天闭场后,必须及时清点票额及现金,并做好登记,妥善保管现金、门票。
5)、负责搞好岗位及安排的卫生工作。
二、危害顾客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危害顾客健康事故的发生,保障游泳客人向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危害顾客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1、建立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游泳池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2、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几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5)事故报告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3、当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游泳池责任报告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顾客公共卫生指引:
1)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
4)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6)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5、发生健康危害事故时,游泳池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
6、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健康危害事故。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早上男、女更衣室卫生工作清洗、消毒)→浸脚池卫生工作(清洗、换水、加消毒药)→泳池地面卫生(清扫、冲洗一星期3次、消毒)→开放的卫生保洁工作(随时清扫地面、清理水面漂浮物)→闭场后卫生大清洁(包括游泳池、地面、通道、更衣室、浸脚池)
四、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 救护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事件。
2. 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营业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3. 救护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4. 救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对游泳者安全负责。
5. 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的完成救生任务。
6. 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或不服从管理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7. 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8. 上岗时配戴救护人员标志、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域。
9. 要每天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行情况及其它维护管理情况。
10. 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
五、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保持通风系统的顺畅,保证中央空调的清洁卫生,特制定此中央空调卫生管理制度。
1、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
2、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3、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它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4、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20~30立方米。
5、保证空调系统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6、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表面应保持清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检测评价。
7、空调房间内的送、排风口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8、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毒档案
六、划卡制度:
1、儿童卡:
身高在1.3米以下的为儿童划卡为:1人/1次,身高在1.3米以上的划卡为:1人/2次。
2、成人卡:
成人:1人/1次,儿童划成人卡:2人/1次,若只有一名儿童则划1人/1次。
七、客人来馆游泳流程:
1、成人:
前台办理手续(划卡、领钥匙、换拖鞋)→进入更衣室(沐浴、换泳衣、带泳帽等)→进入浸脚池消毒→入池区游泳→经浸脚池进入更衣室沐浴换衣服→前台归还钥匙、拖鞋→离开。
2、儿童:
1)、监护人与儿童都买游泳卡客户:在监护人陪同下至前台办理手续(监护人与儿童各划各划卡、领钥匙、换拖鞋)→进入更衣室(沐浴、换泳衣、带泳帽等)→进入浸脚池消毒→入池区游泳→经浸脚池进入更衣室沐浴换衣服→前台归还钥匙、拖鞋→离开。
2)、监护人未买游泳卡儿童买游泳卡客户:在监护人陪同下至前台办理手续(监护人不划卡,但必须换本馆拖鞋。儿童划卡、领钥匙、换拖鞋)→进入更衣室(沐浴、换泳衣、带泳帽等)→进入浸脚池消毒→入池区游泳→经浸脚池进入更衣室沐浴换衣服→前台归还钥匙、拖鞋→离开。
注:
1、从即日开始,办理儿童卡客户必须同时办理成人卡。不办理成人卡之儿童拒绝办理儿童卡。
2、进入游泳池区客户必须换本馆提供之拖鞋经浸脚池进入池区。
3、游泳客户必须沐浴、更衣、带泳帽经过浸脚池消毒方能下水游泳。
八、游泳池安全应急预案
1、事故应急小组成员:
负责人:xxx
组 长:xxx
救生员:xxx
监督人:xxx
2、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1)、当游泳池发生溺水事故时,岗位救生员应立即进水抢救溺水者;将溺水者拖带上岸,由组长及救生员进行现场抢救,抢救方法包括倒水、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抢救技术方法,现场抢救不能间断,直到溺水者苏醒或医院救护人员到来交接为止。
2)、在现场抢救同时,在场工作人员应配合抢救,马上拨打就近医院120急救中心,报告事故原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能让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争取更快赶到事故现场急救,并维护现场泳客秩序。
3)、通知游泳池负责人尽快到场负责事故现场处理工作,保护现场及做好防范、防止事故的继发。
4)、当发生死亡或同事发生3名以上(含包括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责任人应及时通知报告当地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做到及时处理、妥善安排。
5)、事故发生后,责任人或组长应及时做好事故现场其它人员的安排及离场秩序,做好事故发生笔录及现场目击笔录。
3、事故应急小组成员应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身抢救能力,学习科学的抢救方法知识、责任心强,应抱着救死扶伤,拯溺救难得高尚品德。
4、经常性对现场抢救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练习演练,反复实践,自我提高。
5、遵守纪律,严守岗位,服从指挥,统一调配。
游泳池管理制度5
1、保持游泳池水质卫生,按时清洗游泳池,对池底、池壁作彻底清洗,每天至少清洗过滤盒二次,保持ph值、br值符合标准。
2、每天打扫游泳池外围,做到无异味,无杂物。每天及时更换浸脚消毒池的消毒药水。
3、周边的绿化经常修剪,防止枯枝腐叶吹落水池,造成污染。
4、做好游泳池区域所有设施(如警示牌等)的清洁保养工作,发现破损及时报工程部维修。
5、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4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浅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的余氯含量应保持0、3―0、5mg/l。
6、泳池在开放时间内每日定时补充新水,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新水,保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游泳池管理制度6
1、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必需每天检查一次营业区域内的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督促相关责任人做好维护、清扫工作。
2、场所内外环境保持整齐卫生、无病霉虫害、空气清爽无异味、地面无烟蒂、痰迹和积水等,墙面、天花板无霉斑、脱落等,门窗无破损等,水龙头、座椅、茶几等顾客常常运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无污迹。
3、垫巾、浴衣裤、公用拖鞋等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无污迹、毛发和体屑等。
4、更衣箱、浴池、通风、供暖、集中空调等各种设施、设备、工具无积尘、污迹等。
5、配备足够干净的清扫共计,公共卫生间、浸脚池、浴池水保持清洁,废弃物刚好清运,容器加盖。
6、库房通风良好,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记,用品用具隔墙地规范堆放。
游泳池管理制度7
1、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员必须每天检查一次营业区域内的卫生设施和卫生状况,督促相关责任人做好维护、清扫工作。
2、场所内外环境保持整洁卫生、无病霉虫害、空气清新无异味、地面无烟蒂、痰迹和积水等,墙面、天花板无霉斑、脱落等,门窗无破损等,水龙头、座椅、茶几等顾客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无污迹。
3、垫巾、浴衣裤、公用拖鞋等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无污迹、毛发和体屑等。
4、更衣箱、浴池、通风、供暖、集中空调等各种设施、设备、工具无积尘、污迹等。
5、配备充足干净的清扫共计,公共卫生间、浸脚池、浴池水保持清洁,废弃物及时清运,容器加盖。
6、库房通风良好,分类存放并有明显标志,用品用具隔墙地规范堆放。
游泳池管理制度8
一、游泳池安全管理规定
游泳池是我市市民健身的重要场所之一。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顺利地开展健身运动,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爱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安全管理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XX管理,非开放时间禁止进入泳池。
2.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如发现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重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病患者,有权禁止此游泳者的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进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规定:
1) 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2) 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逐打闹。
3) 初学者在无管理人员的看护下禁止下水。
4) 泳前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禁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伤害事故的动作。
5) 爱护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2.卫生管理
1、游泳池卫生管理
游泳场所的管理。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与经常进行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相关管理人员要经常清扫游泳池的周围,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水质的卫生管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浮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行消毒。
2、个人卫生管理
1) 参加游泳前,先要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加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发现身体不适,请停止游泳活动
2) 游泳课要做好准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备活动后再入池。
4) 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入水前应做准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 遵守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游泳场所和器材的管理
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有关管理人员和救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情况, 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
资料管理
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管理日志,记录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二、游泳池救护员管理规定
1、救护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熟悉水域情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事件。
2、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放在首位。营业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3、救护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后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察,注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迅速、机智果断、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
4、救护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对游泳者的安全负责。
5、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加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救护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
6、做好游泳者的安全管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对越界和不服从劝阻的进行警告,警告无效的可清除出场。
7、密切注意池内情况,特别是入池口,深浅分界区、成人池儿童池交界区等;发现有求救信号、遇溺等异常情况的,应果断迅速采取有效救助措施。
8、上岗时配戴救护人员标志、穿好救生服,配带好口哨、救助用工具,并提前20分钟到岗,将池内警示牌、桌椅、太阳伞、过脚池、循环系统、地面卫生等清洁干净、打开和摆放好。
应在规定的岗位责任区上岗或巡岗,不得擅自离岗、并岗、在岗上看书报、闲谈、打瞌睡等,有事离岗要告知同池值班救生员(只限于身体不适和两便),并要在十五分钟内返回。
每天结束后必须清查负责的水区域。
9、要每天填写游泳池管理日志,记录每天的天气、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情况及其他维护管理情况。
10、遇上雷、雨天气或其它不利于泳者安全的特殊情况应及时清场,将游泳场关闭。
11、对违反游泳池其它管理规定的游泳者,应予劝阻,警告,对不服从管理的可清除出场。
做好水的净化处理工作,熟悉循环过滤系统的使用。
另:经常性卫生要求
1 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2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硫酸铜。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0mg/L。
3 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 4h 更换一次。儿童涉水池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0.3~0.5mg/L。
4 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5 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
6 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游泳池管理制度9
1、保持游泳池水质卫生,按时清洗游泳池,对池底、池壁作彻底清洗,每天至少清洗过滤盒二次,保持ph值、br值符合标准。
2、每天打扫游泳池外围,做到无异味,无杂物。每天刚好更换浸脚消毒池的消毒药水。
3、周边的`绿化常常修剪,防止枯枝腐叶吹落水池,造成污染。
4、做好游泳池区域全部设施(如警示牌等)的清洁保养工作,发觉破损刚好报工程部修理。
5、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4小时更换一次,儿童浅水池连续供应的新水中的余氯含量应保持0.3―0.5mg/l。
6、泳池在开放时间内每日定时补充新水,并依据实际状况刚好补充新水,保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游泳池管理制度10
一、泳池水的换水、清洁、沉淀、吸尘必须严格按照《泳乐设施操作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
二、在每次换水时,在泳池加水的同时分2-3次加入强氯精进行消毒处理,强氯精的'加入量按2-3千克/1000立方米比例即可。
三、泳池在开放期间,可根据当日泳客的数量、天气情况、气温的高低确强氯精的加入量,每天晚上泳池停止开放后,应用药泵加入1-2千克/1000立方米的强氯精消毒。上述消毒一般循环过滤不少于12小时。
四、循环过滤结束后,在每次开场前用测试管对水中的ph值、余氯含量进行检测,并调节至正常范围。
五、泳池在调节完ph值、余氯含量后,须取水样送至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合格后方可开放,检验报告由专人存档。全年开放的泳池一年送检两次,时间为5月份和10月份,半年开放的泳池至少送检一次。
六、为防止泳池生长青苔等藻类,可适当按0.25-0.5毫克/升的比例加入硫酸铜,如发现泳池内出现青苔时,按0.5-0.8毫克/升量加入,硫酸铜的最大加药量严禁超过1.0毫克/升。
七、儿童涉水池开放期间应不间断注入含余氯0.3-0.5毫克/升的新鲜水,保持池水循环流动并每天换水,浸脚消毒池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毫克/升,须4小时换一次。
八、泳池管理人员应随时清除池水中的污物,每天停场后对各种卫生设施场地彻底清扫,并用0.3-0.6%消毒液进行消毒。
九、开放期间对加氯量(强氯精)、余氯量、循环时间等内容做好记录。
十、泳池清洁、消毒必须由各管理处专人负责操作,各管理处经理负责对泳池的使用与安全予以监督与管理,并对结果负责。
游泳池管理制度11
1.目的
有效地控制、管理泳池,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健康的泳乐场所。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管理处泳池设施的操作。
3.方法和过程控制
3.1.泳池换水与清洁、消毒工作
3.1.1.泳池换水前,管理处应提前发布关于泳池将要换水内容的通知,同时在泳池现场予以明确的标识,并用警带围住泳池周围。
3.1.2.进行泳池排水:打开排水阀,启动排水泵排水。在泳池及溢水沟进行清洁工作,直至不留任何污迹。
3.1.3.经泳池加水:打开给水阀门,在泳池加水同时即可加入消毒药品进行消毒处理。蓄水至标准水位后(蓄水未在到标准水位不可启动循环水泵),启动加药泵,加入凝结沉淀药品以利于池水凝结沉淀,选择的药品与比例为a或b:
a:漂白水(消毒,20千克/100立方米)与明矾饱和溶液(凝结沉淀,0.5千克/100立方米)搭配使用。
b:三氯异氰尿酸(别名强氯精,消毒,0.3千克/100立方米)与聚合化铝(沉淀,0.4千克/100立方米)搭配使用。
3.1.4.沉淀24小时以后进行吸尘,反水冲洗,过水及循环过滤工作。具体操作请参见本文件3.3款。
循环过滤工作结束,用泳池水质测试仪测试酸碱度(ph值6.8-8.5,特别提示:水偏碱
3.1.5.可预防青苔等藻类植物的滋生)和余氯(余氯值1.0-1.5之间),ph值小于6.8时加入碳酸钠或片碱,大于8.5时可加入稀盐酸或水。余氯值小于1.0时应加入消毒药品,可选择药品为:
a:漂白水、碳酸钠、稀盐酸
b:三氯异氰尿酸、片碱(氢氧化钠)、稀盐酸
3.1.6.泳池在上述各工序工作完成后,取水样送市卫生防疫站检验合格后方可供顾客使用,检验报告由专人存档。全年开放的泳池一年送检两次,时间为5月份和10月份,半年开放的泳池至少送检一次。
3.1.7.泳池开放必须有人专人管理,救生人员必须持有《救生员上岗证》和《健康证》方可上岗。
3.1.8.泳池正式对外开放期间必须办理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3.1.9.泳客必须持管理处统一发放的游泳卡进入泳区,无卡者谢绝进入,泳池在开放季节,需换水一次以上。
3.1.10.泳池水质测试仪使用方法:
a、将试管伸入泳池水面下约50厘米处取水,保持水位在试管刻度线处;
b、在ph值试管中加入5滴ph试剂,在余氯值试管中加入5滴oto试剂;
c、盖上两个试管盖,用手摇动,使试管中水与试剂液混合均匀;
d、试管、试剂请储存于干燥、阴凉的环境中;
e、测试后请勿将测试液倒入泳池中,每次使用后清洗整套测试用具:观察两试管中液体颜色,分别与各自在的`标准色对比。
f、是接近者即为所测水的ph值和余氯含量。
g、为提高精度,建议每年更换试剂。
3.2.泳池水质标准
3.2.1.池水ph值保持在6.8-8.5之间。
3.2.2.池水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味。
3.2.3.池水温度在27-30℃(室内温水泳池)。
3.2.4.泳池尿素浓度不大于3.5毫克/升。
3.2.5.泳池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个/毫升。
3.2.6.大肠杆菌含量不超过18个/升。
3.2.7.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毫克/升-0.5毫克/升,聚合余氯应保持在1.0毫克/升以上。
3.2.8.泳池至标准水位,泳池加满水后,启动循环泵三分钟,溢水沟应保持有半沟水,达到溢流的效果。
3.3.开放期间的水质处理和泳池管理
3.3.1.各管理处可视自身的情况确定泳池开放的时段,非泳池维修,换水时期的开放时间一般为上午9:00-12:00,下午14:00-22:00。
3.3.2.泳池一般在开放前的一个小时吸尘,吸尘时将软管一头插入吸池刷,放置水中。另一头插入吸污口,打开吸污阀,在泳池水底进行往返式吸尘。
游泳池管理制度12
一、安全治理制度
1、游泳池开放时间由专人治理,非开放时间制止进入泳池。悬挂“入场须知”
2、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意识。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个游泳健身者宣传游泳安全卫生常识。
3、对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峻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自觉制止入内。如会所觉察以上患者有权制止其进展游泳活动。
4、设置安全标志和救生器材。
5、游泳池遵守规定:听从教练和救生员的指挥。
(1)安全第一,严禁跳水和在池中、岸边追赶打闹。
(2)初学者在无治理人员的看护下制止下水。认真做好预备活动。
(3)制止在池中做可能产生损害事故的动作。疼惜游泳池的一切设施。
(4)未成年人活动时,家长或保姆要保护孩子的安全,不得进入
(5)深水池,不得在池边追赶、打闹。无家长、成人伴随制止未成年人入内。
6、场所入口处治理员要严格把关,留意游泳人员有无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性病、严峻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病患者;无家长或保姆伴随未成年人。坚决阻挡,制止入内。
7、严格掌握场内人流量,绝不能超出核定人数,防止事故发生。
8、场所消灭人员溺水、严峻打闹等大事,要准时保护、掌握现场,抢救人员,疏散人群,拨打110、120急救
9、经营场内各类警—示牌〔救助人员标识统一、水深水浅、更衣室、救助区、儿童池、紧急、安全宣传标语、制止标识等等〕明显。
二、游泳卫生治理制度
1、《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明显位置,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明》和卫生学问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2、成立卫生治理组织,设立卫生治理人员,设有专职救生人员,健全卫生治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
3、保持室内外环境干净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痰迹和垃圾。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设施保持正常使用,空调器〔系统〕定期清洗消毒。有防蝇、蚊、蟑螂、鼠害的设施,张贴禁烟标识,常常检查设施使用状况。
4、室内泳场应有机械通风设施和人工照明设施,保证风供给,空调器定期清洗消毒。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需保持清洁卫生,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
5、淋浴、强制式脚浸池、通风换气等卫生设施能正常使用。池水循环净化消毒,每2小时自测一次余氯,水质符合卫生要求。
6、制止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疹、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游泳,有明显标志。
7、制止出租游泳衣裤。
8、厕所承受水冲式蹲式便器,有通风设施。
9、用水、供客用食品、化装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应符合相关卫生要求。
10、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展登记,统一销毁。
11、定期进展全面彻底的清洁与常常进展的药物处理相结合,保障游泳场所的'清洁卫生。相关治理人员要常常清扫游泳池的四周,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杂物损伤人体或影响水质。水质的卫生治理。确保水池无杂物、无漂移物。要按要求对水池进展消毒。
12、个人卫生治理:参与游泳前,先要进展健康检查,凡患有心脏病、皮肤癣疹
(1)〔包括脚癣〕,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肠道传染病、发热等病在未治愈之前,不能参与游泳。女性经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觉察身体不适,请停顿游泳活动游泳课要做好预备活动,在更衣室冲淋全身后再入池。
(2)入水前要做好全身预备活动后再入池。
(3)饭前半小时或饭后急剧运动后都不适宜游泳。
(4)入水前应做预备活动,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守遵公共卫生,不准在池中吐痰等;杜绝不文明、不讲卫生的行为。
三、游泳场所设施器材的治理制度
泳乐设施保养修理作业指引提要:泵流体噪音大:检查吸水管是否漏气,回水有无汽泡,修理可能漏气的部位、吸水管件、滤净器等;
去除堵塞物,加大吸水管,检查滤净器滤网是否干净
〔一〕目的
对设备进展修理和养护,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治理处泳池、喷泉设施保养修理作业。
〔三〕工作程序
1、泳池泵、喷泉泵维护检修
2、每日维护检修:
A、每二个小时检查一次水泵的运转状况,查看电机温度及各仪表数据是否正常。
B、排解不正常漏水现象。
C、检查润滑油是否足够。
3、季度维护检修:
A、检查联轴器是否完好。
B、检查主要部件连接螺栓、固定螺栓的紧固状况。
4、每年度维护检修:
A、检查密封环磨损状况。
B、更换密封填料。
C、检查轴承的磨损状况,更换润滑油。
D、检查泵叶、泵壳的腐蚀状况,做好除锈油漆工作。
5、常见故障处理:
A、吸不上水:吸水管是否漏气;滤净器是否有杂物堵塞,安装位置是否准确;锁紧滤净器上盖;锁紧全部吸水管的联接件;更换泵的密封垫圈;翻开滤净器,灌水;翻开全部关的阀门,清洗滤净器,拆开水泵,去除堵塞物。
B、电动机不转时处理:检查电源开关;检查保险丝和断路器;
检查掌握箱电动机线路;泵卡住时,应关掉电源,用手转动泵的联轴器,假设转动不自如,需检修泵。
C、量降低处理: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假设过滤器压力表压力很高,比正常动行压力高07公斤左右,则需进展反洗;检查滤净器滤网是否堵塞,清洗滤网;检查吸水管是否漏气修理;检查阀门开关、管路是否堵塞;检查泵叶是否反转,假设是应掉换三相动力线中的任何二根线;检查发动机是否过热,检查工作电压是否正常。
D、泵流体噪音大:检查吸水管是否漏气,回水有无汽泡,修理可能漏气的部位、吸水管件、滤净器等;去除堵塞物,加大吸水管,检查滤净器滤网是否干净,阀门是否都全开;拆开泵,排解泵叶轮上的外来物;适当关紧出水阀门增加出水管压力,削减出口流量。
E、电动机过负荷装置跳闸时处理:检查线路是否连接错误;用万用表检测电源是否缺相;电动机运行电流是否超过额定电流;热继电器的整定值是否适宜;检查泵轴是否有卡住叶轮不规格,假设有撤除处理。
F、特种设施另制定制度
6、泳池维护工作
7、池面日常维护:每天在开放前应吸尘及清理池面杂物。
8、水下灯更换泳池放水,拆密封罩,更换灯泡;喷水池水下灯,将灯拉出水面,翻开密封压盖、玻璃罩,更换灯泡。
9、治理员每天对泳池的治理记录在《泳池日常运行记录表》。
10、保护游泳场所的各种设施,延长游泳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11、有关治理人员和抢救人员必需常常检查器材的使用及损耗状况,准时向治理部门汇报以便作相应处理。
12、日常记录《泳池日常运行记录表》
〔四〕游泳池资料治理
游泳池开放后,要逐日填写游泳池的治理日志,记录使用时间、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游泳人数、突发事故、过滤机的运转状况及其他维护治理等状况。
四、游泳池抢救员治理制度
1、抢救人员〔救生员、急救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开放前认真检查器材设备,放置各种救生器材,生疏水域状况。深水区和浅水区之间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2、提高责任感,防止突发大事。
3、要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把保障业主的安全放在首位。营业时间内由救生员负责游泳者的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游泳救生常规。
4、抢救人员需由专业人员经培训前方能上岗,规定明确的职责,并配戴特定标志——袖标和标志帽。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与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抢救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工作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观看,留意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遇到“突发”事故,要行动快速、灵巧坚决、勇于救生,敢于负责,把减轻溺水者的苦痛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开放完毕要做好清池工作,觉察问题准时上报,妥当处理。
5、抢救工作应以预防为主,确立有备无患,安全第一的思想,具高度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对业主的安全负责。
6、自觉遵守各项制度,不迟到、早退。加强救生技术的学习,定期参与专项技术训练,如抛圈、水中解脱、水中负荷拖带、人工呼吸等,不断提高抢救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务。
7、做好游泳者的安全治理,严格按儿童池、成人池、深水区、浅水区的规定进展治理,对越界和不听从劝阻的进展警—告,警—告无效的可去除出场。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
一、旅店业、游泳场所、浴沐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等经营单位必 须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依法办理公共 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等,办齐后方可营业;公共 场所卫生许可证禁止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经营单位名称、地 址、负责人及许可经营项目应与实际情况和营业执照相符。
三、专人负责管理单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按相关法规规定按 时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延续、变更、复核手续,避免持过期失效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新建、扩建、改建旅店业、游泳场所、浴沐场 所和美容美发场所,按规定程序申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四、从业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上 岗;经营单位按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复检、复训,不得无证上岗或 持过期失效证件上岗。
五、供顾客使用的沐浴、洗发用品等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 生规范》,并能提供化妆品生产厂家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 告等复印件。
六、所使用的消毒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消毒产品有关标准规范要 求,并提供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有效的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和产品检验报 告等的复印件。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
一、旅店业、游泳场所、浴沐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等公共场所直 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 从事本职工作。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戍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 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健康合格证明”不 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从业人员应当按规定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掌握有关卫生法律 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卫生操作技能,并有培训记录。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四、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 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五、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 洁。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设置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消毒间或区,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 设施和保洁设施,并保证能正常运转。
二、指定专人按操作规范对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和保洁 工作。
三、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移
水积物,先杂物存放。
四、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拖鞋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 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必须 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五、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 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六、清洗消毒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及公共用品,应当完好 无损,必须做好消毒记录,保证一客一用一消毒。
七、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 止交叉污染。
八、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 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及时放入保洁柜内。
九、消毒后的公共用品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 干,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十、清洁客房、卫生间的工具应分开,面盆、浴缸、坐便器、地 面、台面等清洁用抹布或清洗刷应分开存放,标志明显。
十一、卫生间内面盆、浴缸、坐便器应每客一消毒,长住客人每 日一消毒。
十二、补充杯具、食具应注意手部卫生,防止污染。
十三、保存时间较长的茶杯、口杯、酒具等杯具,必须再次进行 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十四;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建立出入登记制度,不得存放其 它物品或有杂物。
游泳池水循环净化消毒制度
一、游泳池管理单位应设置专人负责循环净化给水系统的管理,以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转。
二、做好每天的净化、消毒、水循环情况记录。
三、每次开场前检测浸脚消毒池和游泳池水的余氯、PH值、水温 等,并在醒目位置公示自测结果。
四、保证游泳池水应8小时以内循环净化一次,并定期补充新水。
五、保证循环净化给水系统为自动添加消毒剂的设施。
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
购买、验收、储存及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一、专人负责采购,采购人员要掌握相关卫生法规标准,并按要 求进行采购。
二、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法规规定。禁止采购“三无”产品,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三、客用化妆品索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
可证、产品近期检验报告的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归档存放。
四、购买消毒产品或洗洁产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产品卫生许可 批件和检验报告复印件。
五、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产品名称、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
六、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 期物品。
七、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 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
八、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 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
九、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 物品使用登记。
公共场所自身卫生检查与检测制度
一、卫生管理人员应每天进行卫生检查。
二、各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
三、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卫生检查。
四、各类检查应有检查记录。
五、发现严重问题应有改进及奖惩记录。
六、检查公共场所各种设施、设备,损坏应及时维修并有记录,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一、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接受有关 的卫生知识培训。·
二、空调通风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禁堆放无关物品。
三、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必 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四、空调系统新风量应满足每人每小时至少20—30立方米。
五、保证进入空调系统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严禁间接从空调 通风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吸入新风。
六、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 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虑器。
七、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过滤网,表冷器,冷凝水盘等应保持清 洁,定期委托专业清洗消毒机构进行检查、清洗、消毒,.并进行定期 检测评价。
八、空调房间内的送风口、回风口应定期清洗,并设防鼠装置,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
九、必须建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维护、清洗和消 毒档案。
为了预防、控制和清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和公共卫生,维护单位的正常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和《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法律法 规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任何员工发现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 故时,应及时向单位领导或值班负责人报告,领导或负责人核实后,在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主要内容为:发现时间、地点、人数,主要临床症状,波及人群,事态发展趋势,已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报告单位、人员和 联系电话等内容。
三、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在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查处 理前,值班人员或单位领导应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如戴口罩、手套等),尽可能稳定病人情绪,并建议病人原地休息,.尽量限制其 活动范围,避免波及更多人群。若出现其它健康危害事故时,应尽快 抢救病人,并保好现场以便调查。
四、卫生行政部门到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时,在岗人员和领导 必须积极配合,并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各项要求。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或健康危害事 故时都应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 隐瞒、缓报、谎报,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
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 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本预案。
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单 位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 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 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 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 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和《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向当
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 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0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⑤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 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本单位事 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有专人负责,专柜保管,随时备查。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每半年进行一次系统整理,做到分类 归档保存,每件档案应有编号、目录以便于查找。
三、.卫生部门的监督意见书、采样记录等卫生行政执法文书及本 单位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日常检查记录、奖惩意见等及时归档。
四、档案内容:
档案1:单位向早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时提交的各种 表格资料复印件;
档案2: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单位卫生管理机构、各项卫生管理 制度、卫生操作规程及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档案·3:卫生部门出具的卫生监督意见书、采样记录等文书及相 关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卫生标准、卫生操作指引手册;
档案4:本单位制定的各项岗位职责、奖惩制度、日常检查记录、用品用具清洗消毒记录及单位采购使用的消毒产品、洗涤产品、化妆 品、一次性消毒用品等卫生许可证(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
公共场所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一、公共场所各类卫生设施设备(空调、消毒柜、冷藏柜、制冰 机、排气扇和游泳池水循环净化给水系统等),必须严格按卫生要求 和制度进行维护保养。
二、由专人负责督促、检查各类卫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 证干净卫生和正常运转。
三、每天上班做好卫生设施设备的擦洗清扫,保证空调送、回风 口无尘土、无油污,排风扇叶片干净,冷藏柜内无异味。
四气空调出风口滤网每周至少清理一次,每日检查游泳池水循环,净化给水系统,其他设施设备每15天进行一次彻底清洗和检查,发 现故障及时排除,做好更换,保证各类卫生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五、建立各类卫生设施维护保养档案,做到有计划的进行维护保 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