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摘抄
1、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4、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6、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7、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8、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9、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10、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11、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12、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13、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14、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15、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16、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17、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18、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19、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20、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21、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22、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23、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24、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25、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26、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27、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28、在你的科学知识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29、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30、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31、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32、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
33、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
34、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35、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
36、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
37、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38、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39、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40、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41、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42、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43、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44、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45、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46、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4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4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49、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50、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51、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52、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53、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一百: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的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练习,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些,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不断地得道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手在精细的工作中好像能使头脑听从指挥,能培养对于准确性的精密性的敏感。此外,这种工作还大大有助于培养自我检查能力,培养学生对马虎从事,漫无条理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手能够教会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都包含着积极地活动:孩子们写字、阅读、自编和解答应用题,测量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编故事,等等。笔记:这是最后一篇建议,其中很多的内容是精华。请仔细的阅读原文全文,你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以此更新完毕,感谢真心阅读这些文章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