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文章的篇幅短小,画面生动,文质优美,蕴含想象,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的春天,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本文通过看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可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轻快、增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图文结合,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其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及文章最后两句话“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采用板画、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采用质疑问难法、小结法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说、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从图到文,紧扣题目,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二课时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课文的导入,可采用创设情境法。
教师边播放歌曲《小燕子》,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从南方赶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多么美丽啊!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及简单的板画,创设出具有春天气息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示”部分对全文进行感知性阅读,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相互提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题,质疑问难,既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又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自能读书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质疑问难,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的放矢,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三)图文对照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
(1)看图,我看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
(2)看图,我是怎样看的;学文,了解作者是怎样看的。
(3)看图,我想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想到了什么。学生经历这一训练过程之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出本课作者的写作思路(师板书):
a、燕子的外形美;
b、燕子从哪儿来;
c、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d、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抓特点,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从而使学生的学路和作者的思路相吻合,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作用: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课文的记忆,辅助背诵;
(2)理清文章思路;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4)简笔画起到了直观效果。
《燕子》说课稿2
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燕子》,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解读、教学预设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1、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原语文本色,洋溢浓浓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学方法
1、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拟定以下教法: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感受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通过读中想象,读出画面,比赛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丰富语言积累。
2、以人为本说学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拟定以下学法: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自读自悟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加深体悟。
三、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燕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语言清新、生动,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给春天带来勃勃生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优美的语言描写是学生学语习文的优秀范本。
(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首要的还是聚焦在语言文字之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基于以上思考,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四点: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生活或课文语境理解意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关键字词所表达的特定情意。
2、练习概括段意,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受燕子的优美形象,感悟优美词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预设
根据以上设定的四项目标,我讲本课设为四个版块,两个课时完成。
版块一:
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词,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晕”“杆”,分组出现“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6个一连串结构相同的词组,重点指导读出词组的重音、节奏,把握语言的韵律美,音韵美,进而把课文读准读通,感受课文语言的清新优美,初步定下课文轻快的基调。
版块二:
凝练词语,把握文意。
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围绕燕子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回归文本,在逐段朗读中,学会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本段内容。学生容易发现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外形”,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飞行”,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姿态”,而第二自然段学生不易找出统一词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式,准确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先逐句朗读,确定主要意思,着重理解“赶集”的意思,再归纳出本段主要是介绍两个方面的意思:春天的景物,燕子赶来,然后指导学生将两方面内容进行合并,用一句话进行表达: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了。
在凝练词语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的飞行”“燕子歇息时的姿态”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版块三:
潜心会文,朗读悟美
朗读,初步感受燕子的外形之美、春光之美、飞行及停歇之美,围绕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外形之美”,引导学生从“抓住特点、用词优美”两个角度理解表达方法与语言形式,通过“置换比较”“对比朗读”感受4个词组的排列结构及节奏音韵之美,进而领会“小”字的独特意蕴及表达规律。
在理解课文表达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记忆文本,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版块四:
学法迁移,随文练笔。
从“怎么写“的角度,探究本文的语言表达规律,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外形之美、飞行之美、停歇时的姿态之美)描写出来的,加深“抓住特点,用词优美”这一表达方法的理解与体会,要求学生“用心感受文章中的美的字词”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随文练笔,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教学的结尾处将文本作为导线,牵引学生走入广阔的阅读天地,去读一读原文《海燕》。
以上是我对《燕子》这课的教学设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将会根据具体学情进行修改,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燕子》说课稿3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
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
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
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学会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2)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研究课文作好铺垫,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 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
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 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 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 指导感情朗读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运用“读——划——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 投影出示练习题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过湖面,尾尖偶尔( )一下水面。
①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 指导背诵,强化记忆。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 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 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鼓励学生勤发问多发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不懂就问的习惯。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八)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自由创作一张春景图,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绘出来。
【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停歇 (五线谱)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燕子》说课稿4
一、领悟教材、分析学情、确定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中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钻研故事,喜欢有悬念的故事。所以,《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设计理念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生为主体,选择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 、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说起,从专机,专款,专家说到专列。
温总理赶到灾区乘坐的飞机叫————专机;各级财政,单位专门用于救灾的钱款叫————专款;在抗震救灾医疗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专家;专为救灾物资开出的列车————专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恶劣的环境
先是学生默读,在书上找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是同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然后交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二)政府救燕子
着重于一个词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样救燕子的? ”立即“说明了什么?通过广播通过电视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里有个词语叫————呼吁。再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让学生现场模拟播音员呼吁。
(三)居民们救助燕子
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听到呼吁后,居民们是怎样行动的?先学生自由说,再对照书上的段落朗读。
2、引导理解居民们的爱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导从年龄、职业等方面说)理解”纷纷“.反复朗读重点段。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蒂的可贵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燕子致谢
1、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三、拓展延伸
1、爱心专列
燕子专列正徐徐启程,这仅仅是燕子专列吗?这还会是装载什么的专列呢?引导出爱心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姑娘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来到丹顶鹤保护区工作,后来为了救助一只陷入沼泽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配上丹顶鹤优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学生无限的深思-------爱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燕子》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记叙。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编写意图及本课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特点,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燕子》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因为止前的学生对周围现象,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着目视无睹的情况,语言贫乏,不善于思考和表达。所以定为上述两点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上一册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体会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准备采用”讲、扶练、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划、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训练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先让学生唱《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设疑:”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春天的发现,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光彩夺目,生机勃勃的春景)。接着让学生进行绘画小燕子比赛,最后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爱讲故事和绘画的特点,我采取上述活动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精讲探究,学中悟法
课文中燕子飞行和停歇部分是学习重点主要体现。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精讲课文这两部分,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
“学贵有疑,疑则进。”我先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有关于内容的,我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回答不上来就由他自己寻找具体哪位同学帮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飞行的姿势。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飞行的燕子。这样既是增添课堂气氛,又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燕子》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是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三次,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小燕子妈妈很高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中自已去获取,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年级,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呈现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等特点,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实施一定方式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决定在学习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依据自己的个性体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三、教学目标的阐述、研究的依据与落实目标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 15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因此我设计了,在观察中了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征,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一种事物;在阅读中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随文认识识字条中的 14 个字,并练习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培养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四、教材,学法评价手段确定的依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游戏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且运用观察、表演等多种形式,选择了以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适当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观察后读,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预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㈠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
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 认知方式、情感表现特点等 ) 在教学伊始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实物,创设了形象、生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乐学的动机。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蔬菜,你们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呢?”这时,我拿出了冬瓜和茄子,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适时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从而引出单元主题——认真。单元主题引出后,我这样问:同学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小燕子是怎么观察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这样充分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
㈡阅读课文,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创设识字学习的情境,直观、形象的图片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起其参与意识,游戏和竞争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我设计的游戏有:请学生当小老师组词读,开火车读,做猜字游戏,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好,(把自己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接着我又设计了收获游戏 , 把所有的背面带有生字的“冬瓜”、“茄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菜园”里。这时我说了句,“请我们班的‘小燕子'们到‘菜园'里采摘吧!要求读出后面的字或词(如果是字用这个字组个词,再说一句话。如果是词用这个词说句话)字、词有:大小 躺 挂 细毛 小刺 青 紫,并让学生把这些字、词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了理解“躺”和“挂”,使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前面来摆一摆,这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收获游戏”的环节,我通过创设“丰收的菜园”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融入也巩固练习,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这是本课教学中生生互动的一个兴奋点。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过关,如果全认会了请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互相奖励。这样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习在交流中达到了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㈢深入读书,深化明理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代讲。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
读书兴趣,以提高读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学中我还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用:小燕子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时我要求学生大胆说,我指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句式训练的内容,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使文本和学生的经验沟通,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㈣表演想象,学以致用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同学生一起表演,师生互动,体现了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在班组中汇报表演,表演时我接受了学生的邀请,扮演了燕子妈妈。这样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十分兴奋,这时我抓住时机,问 “小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冬瓜和茄子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就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燕子妈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还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等等。这时我总结,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观察事物都要认真、有耐心。
㈤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注意要认真,讲给爸爸、妈妈听。
《燕子妈妈笑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课堂中学生学得主动、快乐,课堂中的许多游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比较满意:
1. 随文识字环节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设计了当小老师、猜字游戏、收获园等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达到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 阅读教学时,我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和积累。
3. 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表演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虽然上的较成功,但不足之处不容忽视,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做“收获游戏”时,对词语的分类这一部分掌握的不好,他们只能分类,但说不出这样分的理由。我就应及时引导,结合儿童的语言,用具体实例进行阐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应辩能力。
《燕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⑴,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的作用.
《燕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燕子》说课稿9
我在讲授《燕子》这课时,采用以下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
先放一首歌曲后问:谁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叫什么?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然后介绍燕子是一种非常活泼可爱的小鸟,它在春天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可美啦!接着请同学们看《燕子》课文朗读的录相。
看完课文朗读的录相以后指导看观察燕子特写图片,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观察燕子的外形。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根据课文插图放大了的燕子讨论小燕子的样子。了解课文是怎么根据燕子的外形描述燕子的形象。作者先写一身乌黑的羽毛,然后写一对俊俏的翅膀接着写尾巴,最后写整体的活泼可爱。
指导看课文的彩色插图。在指导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看图的时候,可以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上有群山,湖水、稻田;有盛开的桃花,轻扬的柔柳,各种竞相开放的鲜花,还有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的燕子以及电线上停歇的燕子。再问这种景象表现的是什么季节所特有景色呢?最后问:这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春天百花盛开,光彩夺目,可爱的小燕子给大好的春光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在幻灯片上加燕子的叠片,让学生边观察边理解想象。
在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比较的课件。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树、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与课文对照,看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让学生理解到,当然课文上写得好,课文上写得既生动形象,又写出了春天美的意境。软黑板的这一段写得干巴巴的,一点也没有美感。课文有那么几处值得我们学习。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写出了柔柳的姿态,随风轻风易;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特别是把柔柳比作了人,也有眉有眼,好像人刚睡醒,才舒展开眉眼,把柔柳写活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花草树木经过春雨的滋润,春风的吹拂,同时出现在大地上,好像事先约好日子一起赶集似的,显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繁多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讨论课文第三段的时候,燕子掠过湖面的动画图片、燕子掠过图片、燕子沾水面等直观地再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斜着、掠过、横掠过、沾,帮助学生理解。
在讨论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出示课件五线谱,再与燕子在电线上栖息的图作比较,让学生进行联想,电线相当于五线谱上的什么?燕子呢?这样写的好处是即形象,又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落与痕。一个落字,写出了燕子的轻盈、灵巧;一个痕字写出了景物的远,若有若无的情景。
讲授完了总结全文:课文通过写燕子的外形的美,飞行的美,停歇的美,使人感受到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人体会到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燕子》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学语文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燕子》。(转身板书课题:《燕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10分)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要)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震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杆上停歇的场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好本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的美,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说学情(10分)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情。第一,学生的认知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二,学生的思维特点。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本课的学习相对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这些景物都是学生熟悉的景物,他们一定会感兴趣。但是,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三、说教学目标(10分)
结合新课标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情感。
第四、说教法和学法(5分)
(一)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在课堂中,我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朗读感悟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评价激励法。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开放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认可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个性阅读法。
2.探究发现法。
3.小组讨论交流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心有所感,情有所悟。 第五、说教学准备(5分)
1.教师准备: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即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做好课前预习。
第六:说教学过程(35分)
(一)说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课之初,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课导入,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
通过课件,呈现初春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的美景图,试问,这是哪里呀?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美丽的风光吧!(转身板书:燕子和大括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燕子》。
设计意图:课程伊始,呈现初春的美景图,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板书各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燕子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描写“春光美”;
第三部分,写燕子的“飞行美”;
第四部分,描写燕子的“停歇美”。其中,在写燕子的外形美的时候,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板书:活泼机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初步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情悟理。
1.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学生在朗读:“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来读,体现出柳丝的柔美多姿。
2.学生再读课文:“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思考“赶”字的运用效果,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赶”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燕子来参加春天这个集会的急迫心情。
3.用以上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赛读、分小组读、男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个部分。明确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四)说作业布置(精而简)
《燕子》说课稿1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张桂英,来自后栗园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12课《燕子妈妈笑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到小燕子与妈妈的心情变化,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为了教会小燕子观察的本领,三次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燕子妈的耐心指点下,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整篇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浅显易懂,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课文。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聊天;另一幅画的是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图画色彩先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感悟。此外,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还很低,我在讲读结束后安排了词语搭配、说句子的练习,使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先后观察了三次,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4、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5、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地观察冬瓜与茄子不同之处的喜悦,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朗读童话故事,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三次对话。
3、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水果或蔬菜。
七、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最会学习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上课,我就直奔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燕子妈妈笑了。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我在课题后边用红粉笔写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表扬质疑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直奔学习难点,了不起!老师相信,通过仔细读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样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也带着问题,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不同。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激情引趣: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和小燕子说事情呢?它们在说什么呢?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平时妈妈怎样对你说话,你们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对小燕子说一说吗?指名读,教师评价。所有的燕子妈妈都对小燕子说一说。学生齐读燕子妈妈说的话。口头填空:教师问: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学生答:(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好,请你们赶紧打开书,读读课文,找一找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思考。提问:谁能说一说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说教师板书:大小
青紫
细毛小刺
让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对自己说话的,是为了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口头填空,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又渗透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小燕子每次回来后对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妈妈说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汇报交流:小燕子第一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学生矫正后自由读,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妈妈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教师出示课件,再次问: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矫正后体会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课件中的对话。可爱的小燕子第二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妈妈又是怎样说的?(随生说打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生生分角色读)聪明的小燕子第三次看回来后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教师引导:(1)“高兴的叫着”什么样?所有的小燕子都高兴地冲着燕子妈妈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2)小燕子这次说的和前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发现”。)
小燕子这么高兴,妈妈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追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燕子每次去都有收获;它一次比一次进步;它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妈妈让它去那么多次,它都不怕麻烦,师:它很有耐心。多可爱的小燕子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发散练习,情感熏陶。)学生迫不急待地说:小燕子,你能把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都观察出来,你真了不起!小燕子,我也要像你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东西;小燕子,以后,我也要听妈妈的话。小燕子听到你们的话,一定很高兴。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呢!你们快去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打出课件:让学生在读中知道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然后让学生把“冬瓜和茄子”图片贴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怎么样贴是“躺”,怎样贴是“挂”,学生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直观理解这两个词。学生贴的过程就是对“躺”和“挂”理解的过程,使识字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最后,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出示课件:自由填——指名填——齐读)
(四)学以致用,说话写话。
你们想不想像小燕子那样学习观察的本领?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出示课件:黄瓜图。学生观察,通过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黄瓜是长的;黄瓜是绿的;黄瓜的皮上有小刺;黄瓜的顶上有黄花。你们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出示教师的范文,学生读一读。看到这么诱人的黄瓜,你最想说什么?出示第二句话。通读描写黄瓜的句子,感悟写法。在生活中,有许多蔬菜和水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叫岀蔬菜和水果的名字。在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时,我们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手摸。”有的说:“可以用耳朵听。”有的说:“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孩子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蔬菜或水果吧!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介绍,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介绍,听后评议。
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了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五)词语搭配,突出重点。
通过你们的认真观察,你们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课件出示:认真学生进行词语搭配,教师点出答案。再出示:()认真,学生填空,教师点出答案。读出所有的词组,开阔视野,为用认真说句子奠定基础。
学生知道“认真”都能和哪些词搭配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认真说句子,随着教学进程,学生说出的句子越来越具体了。这样设计,既进行了词语积累,又使不同的学生学会了说话写话。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上,我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下去。
《燕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说教材。《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重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气候温蓦地降落,导致燕子颠末瑞士时因找不到食品而濒临去世亡的伤害,瑞士当局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号令人们探求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把它们送往温暖的南边如许一件事。字里行间充斥着人们对动物的保护之情,表现了人们优美的环保意识。从语言笔墨特点来看,这篇课文语言淳厚,情感诚挚,用词详细形象,又含有比力多的意义深刻的文句,既得当门生举行情感朗读训练,又适合门生举行语言笔墨训练。联合新课标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
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在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作用;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中质朴的语言,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音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
二、说重点难点
文由于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本文的许多关键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贯穿全文的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在教学中,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2、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准备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求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2、朗读感悟。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默读,引读、配乐读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想象说话。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后练习题三设计了这三个想象说话练习,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6个环节。
环节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首先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同时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引发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要求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并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质疑后,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以备研读。在这里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和对课题的质疑,养成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环节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接着教师用鼓励性地语言:“这么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来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读书,并提出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最后,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随机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首先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统领全文。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即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接着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充分创设当时寒冷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2.学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困境后,教师提问:但燕子非常幸运的逃脱了这场灾难,它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根据学生回答,师板相机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有感悟的地方画出横线。养成读书做批注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绪,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教学体会“居民、贝蒂、政府”的爱——
教学感悟居民的爱中:
先在学生汇后,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再组织集体交流时点拨:“纷纷”表示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注意以情感人,用自己的激情的言语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
在感受贝蒂的爱中: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2)、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的一种手段。
(3)、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相机板书: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
感受政府的爱时: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渡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谈谈自己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也使整节课做到松弛有度。
环节四: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并轻轻响起音乐《爱的奉献》。
(1)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爱驶向温暖(板书:温暖)的远方;(随机板书:画列车)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抓住契机经行想象说话练习。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环节五:拓展文本内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接着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自主阅读。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后进行写话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3)我想对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3.学生写话完后,随机展示。教师恰当评价后再进行总结: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环节六: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五、说板书设计
关键一中我先板书(燕子),引导门生交换关于燕子的信息,接着板书(专列)开导门生举行质疑。关键三中用题目“燕子得到了那些人的资助?”相机板书(住民、当局、贝蒂),在感悟贝蒂的支付时板书(爱)。关键四中使用过渡语“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爱驶向温暖的远方。”(随机板书:温暖并画列车)
我的板书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可以大概捉住题眼。到达“高效能、简约化”的成果,有利于门生明白文本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燕子》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燕子妈妈笑了》这篇童话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充满童稚的笔触,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只从学习认真开始到终于学会了认真的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课文通过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三问三答,不仅介绍了冬瓜与茄子的大小、颜色、外形三个方面的区别,还说明了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更认真地去观察冬瓜与茄子,更说明了“认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
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与它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就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让学生们读起来倍感亲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当成他们当中的一分子;也会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进行比较;最后把小燕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并从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联想、领悟的教学思路,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想。力求先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反复品味课文内容,最后,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生字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情感目标:本文主要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认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
4、教学重点:理解燕子妈妈最后笑了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5、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三、说教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依据《大纲》制定的识字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课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利用插图帮助理解,通过造句学会运用,从模仿表演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再是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电化教学的经济、必要、准确。
四、说学法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冬瓜躺在地里,茄子挂在枝上”时,我引导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躺”、“挂”的意思,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句子、自己做做动作。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在读的训练中,我则按照“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导读课文,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感情;分角色读课文、激发兴趣”的程序进行,使这几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由此构成了讲读课文第二课时的宏观整体。这节课,我还通过范读、齐读、朗读、个别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角色读、找伙伴读、重点句段反复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读书的机会较多,真正收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五、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主要是通过谈话和看图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刚开始,我设计让孩子们与小燕子、燕子妈妈打招呼,从而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同时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主要通过分层次提出目标,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孩子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熟的孩子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读得不太熟的孩子只要能继续练习把课文读会就行了。”这样对课文熟悉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目的的读书。同时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如: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这样让学生和小伙伴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品读课文 读中明理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如: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发现,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体会小燕子的快乐。而燕子妈妈三次不同的态度,则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练读等营造出气氛,从而让学生从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同时利用开放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如:学生明白了做事要认真的道理后,设计了这样问题:“如果你是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有了这么多的发现,你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呢?”这样既深化了主题,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进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升华感情。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燕子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那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蔬菜长得不一样啊?”这样引向课外,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的观察能力。
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教学是件很细的事,上课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正是这些遗憾,促使我在教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进!
《燕子》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⑴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的作用。
《燕子》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解封小学的音乐教师孙利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二的歌曲,题目是《小燕子》,我准备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引领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柔和的情绪,教育学生懂得爱护环境,热爱小动物,保护美丽的大自然。
2、运用赏、听、唱、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歌曲的动态美,激发学生表演、合作、思维创造的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3、引导学生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X . X的唱法,学会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现歌曲情绪。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环保意识。难点是:用不同的音乐要素和演唱方法表现歌曲情绪。
四、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
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表演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五、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猜谜语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拍手和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及时鼓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采取唱一唱、演一演等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音乐表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燕子》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燕子妈妈笑了》是第二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充满童稚的笔触,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只从学习认真开始到终于学会了认真的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通过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三问三答,不仅介绍了科冬瓜与茄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的三个方面的区别,还说服了小燕子的一次比一次更认真地去观察冬瓜与茄子,更表达了“认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
(二)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与它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已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让学生读起来备感亲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也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进行比较;最后把小燕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并从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12个,重点强调“菜、茄、错、刺、次”的读音。
2、会写6个字。
3、理解“屋檐”。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
1、会认12生字,会写6个字。
2、理解“屋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1、自学、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的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为此,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以竞赛、游戏形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自学、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识字、读词、读课文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不知道春天来了,什么鸟儿会从南方飞回来呢?出示词语卡片“燕子”,认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燕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燕子妈妈笑了(你觉得燕子妈妈的心情怎样?)
3、全班齐读题目(读出语感)。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标出序号。
过渡: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小朋友们听。
2、分段抽8人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词语:
1、出示带音节词语,对照勾词语。
菜园冬瓜躺着茄子屋檐不错
很好认真又一次皮上细毛小刺
2、出示无音节词语。齐读
3、小老师教读“菜园冬瓜躺着茄子”。
(1)出示句子: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2)抽生读句子。师导:我们可爱的冬瓜是怎样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怎样挂在枝头呢?谁愿意上台来放一放。
(3)出示“冬瓜、茄子”的图片:抽生上台贴“冬瓜、茄子”,理解“躺”。
(4)看贴好的图片,师导读。
(5)带感情齐读句子。过渡: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那我们可爱的小燕子又在哪儿呢?接着读词。
a、出示图画
过渡:燕子一家在屋檐下生活,燕子妈妈在对小燕子说什么呢?
b、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分别说了几次话?
4、出示2——7自然段。
师生分男女合读2——7自然段。
燕子妈妈听了小燕子的话,最后高兴地笑了。它们的对话中有很多词语宝宝,你们会读吗?
5、出示词语:“屋檐不错很好认真又一次皮上细毛小刺”
小老师教读。
6、齐读词语。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2、同桌互考生字,奖励星星。
(识字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经环节正是围绕这一教学理念设计的。)
3、小游戏:收蔬菜
抽生上台取黑板上的卡片,教读生字,口头组词。
4、“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本环节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识字方式,对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进行检测,巩固、汇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识字。)
(四)再读课文,回文识字。
1、师生合读课文。
2、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瓜认真次皮细
2、重点指导“瓜真皮细”的笔顺。
3、先描红,再在本子上写两个。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应具有直观性,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以下板书:
冬瓜图茄子图
《燕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xxx的春天是短暂的,还来不及欣赏,它已悄悄地走过。以至于,燕子——这位报春使者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使人向往不已。郑振铎先生的名篇《燕子》适时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
《燕子》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篇文章。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说学情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谈一谈我所面对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对事物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因此,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将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中“洒落”、“赶集”、“聚拢”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这同时也是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是我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赏读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结合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课的开始由学生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板书:燕子)
这样导入,既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顾,又能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础。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步骤:
第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在充分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词语:
俊俏、吹拂、增添、掠过、偶尔、沾了一下、荡漾、五线谱
然后我会以“俊俏”这个词语作为示范,从词的结构和笔顺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书写。同时,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我将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做相应检查。(板书:“俊俏”)
第二、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读了课文之后,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在关键处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受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停歇在电线上的燕子美景等。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交流分享
这么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呢?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版块:
1、画一画——“画”出心中最美的燕子
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是那么的可爱,充满了灵性,每一处落笔都如同一幅美丽生动的画面。为此我精心设计了“画一画”这一板块,为课文配画。(板书:简笔画燕子)
在配画之初,我会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的词句,进一步赏读燕子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画,更深刻地感受到燕子的活泼机灵,与燕子来了次亲密接触,获取了属于自己情感体验。
2、读一读——读出心中最美的春天。
有感情的朗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这里我特意用课件出示了文章的第二个自然段作为示例,然后我会配乐范读: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引领学生走进春的怀抱,感知春日的美好,领略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的生机。
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再次去细细品读文章中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在课堂上展示朗读。
当同学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时,我会引领学生齐读:“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赶集、聚拢”这两个词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出春天的烂漫无比。
这一环节我要舍得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品味语言,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去感知春光美。(板书:春光美)
3、拍一拍——拍出心中最美的画面
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拍摄到的燕子飞行与停歇的画面,然后询问学生:如果你是一名摄影师,你会摄取什么画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语句进行描述,看看谁拍得画面最美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引导学生抓住燕子的不同姿态进行想想拍摄,如:“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等。重点赏析 “掠”、“沾”、“五线谱”等词语,让学生欣赏燕子的飞行美和停歇美,感悟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板书:飞行美、停歇美)
当然,当摄影师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创设这一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写一写——写出心中最美的体验。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了仿写的环节。
仿照第三自然段的内容,用“有的……有的……”句式,写一写小燕子还有哪些优美的姿态呢?
从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与兴趣。
(四)升华情感,赞美春天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吸引你的地方。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正如文章的最后所写:那停着的燕子,是一首正待谱奏的赞歌。这赞歌是给燕子的,是给春天的,更是给如春天般可爱的孩子的~
六、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是每个环节的活动名字贯穿文章脉络,以直观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
画一画 外形美
读一读 春光美
拍一拍 飞行美、停歇美
写一写 感悟美
《燕子》说课稿 篇3
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课《燕子》,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学方法、教材解读、教学预设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理念
1、体现语文学科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原语文本色,洋溢浓浓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学方法
1、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目标,拟定以下教法:情景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感受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通过读中想象,读出画面,比赛读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深入文本,丰富语言积累。
2、以人为本说学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拟定以下学法: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自读自悟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加深体悟。
三、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燕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节选自著名作家郑振铎的散文《海燕》,语言清新、生动,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给春天带来勃勃生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优美的语言描写是学生学语习文的优秀范本。
(二)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首要的还是聚焦在语言文字之上,教得清晰一点,透彻一点,实在一点,这是一个任务,在此过程中,适时打开文学阅读的大门,教得丰富一些,灵动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种境界。基于以上思考,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四点: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联系生活或课文语境理解意思,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关键字词所表达的特定情意。
2、练习概括段意,进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感受燕子的优美形象,感悟优美词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预设
根据以上设定的四项目标,我讲本课设为四个版块,两个课时完成。
版块一:
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词,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晕”“杆”,分组出现“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等6个一连串结构相同的词组,重点指导读出词组的重音、节奏,把握语言的韵律美,音韵美,进而把课文读准读通,感受课文语言的清新优美,初步定下课文轻快的基调。
版块二:
凝练词语,把握文意。
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围绕燕子写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这个问题回归文本,在逐段朗读中,学会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本段内容。学生容易发现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外形”,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飞行”,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的是“姿态”,而第二自然段学生不易找出统一词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的方式,准确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先逐句朗读,确定主要意思,着重理解“赶集”的意思,再归纳出本段主要是介绍两个方面的意思:春天的景物,燕子赶来,然后指导学生将两方面内容进行合并,用一句话进行表达: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了。
在凝练词语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的飞行”“燕子歇息时的姿态”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版块三:
潜心会文,朗读悟美
朗读,初步感受燕子的外形之美、春光之美、飞行及停歇之美,围绕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写出外形之美”,引导学生从“抓住特点、用词优美”两个角度理解表达方法与语言形式,通过“置换比较”“对比朗读”感受4个词组的排列结构及节奏音韵之美,进而领会“小”字的独特意蕴及表达规律。
在理解课文表达规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记忆文本,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版块四:
学法迁移,随文练笔。
从“怎么写“的角度,探究本文的语言表达规律,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燕子各种不同的美(外形之美、飞行之美、停歇时的姿态之美)描写出来的,加深“抓住特点,用词优美”这一表达方法的理解与体会,要求学生“用心感受文章中的美的字词”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随文练笔,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教学的结尾处将文本作为导线,牵引学生走入广阔的阅读天地,去读一读原文《海燕》。
以上是我对《燕子》这课的教学设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将会根据具体学情进行修改,其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燕子》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以认真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意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个道理。《燕子妈妈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妈妈的耐心启发下,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三次,终于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点,小燕子妈妈很高兴。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还应该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体验中自已去获取,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说中提升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年级,但是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就呈现出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等特点,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实施一定方式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表演的特点,我决定在学习结束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依据自己的个性体悟,自由发挥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的阐述、研究的依据与落实目标的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 15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因此我设计了,在观察中了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征,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一种事物;在阅读中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识字为主,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随文认识识字条中的 14 个字,并练习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也正处于培养发展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我确立的教学难点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教材,学法评价手段确定的依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改目标,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游戏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并且运用观察、表演等多种形式,选择了以全体学生参与,教师适当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观察后读,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口语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预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这样的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 认知方式、情感表现特点等 ) 在教学伊始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利用实物,创设了形象、生动、轻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想学、要学、乐学的动机。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种蔬菜,你们想知道它们是什么呢?”这时,我拿出了冬瓜和茄子,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适时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从而引出单元主题——认真。单元主题引出后,我这样问:同学们观察的这么仔细,那小燕子是怎么观察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板书课题)这样充分引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到课文内容中来。
二、阅读课文,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创设识字学习的情境,直观、形象的图片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起其参与意识,游戏和竞争的学习方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运用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我设计的游戏有:请学生当小老师组词读,开火车读,做猜字游戏,开展小竞赛:比一比谁的记字方法最好,(把自己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接着我又设计了收获游戏 , 把所有的背面带有生字的“冬瓜”、“茄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菜园”里。这时我说了句,“请我们班的‘小燕子’们到‘菜园’里采摘吧!要求读出后面的字或词(如果是字用这个字组个词,再说一句话。如果是词用这个词说句话)字、词有:大小 躺 挂 细毛 小刺 青 紫,并让学生把这些字、词分类,并说出自己的理由。为了理解“躺”和“挂”,使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到前面来摆一摆,这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收获游戏”的环节,我通过创设“丰收的菜园”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融入也巩固练习,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享受,这是本课教学中生生互动的一个兴奋点。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生字过关,如果全认会了请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互相奖励。这样通过生与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学习在交流中达到了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深入读书,深化明理
低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阅读教学要以读书为主,以读代讲。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
读书兴趣,以提高读书的效果。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学中我还进行句式训练(引导学生用:小燕子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这时我要求学生大胆说,我指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句子。)句式训练的内容,打通了课内和课外的联系,使文本和学生的经验沟通,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表演想象,学以致用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形式,能使学生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同学生一起表演,师生互动,体现了民主平等,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表演,然后在班组中汇报表演,表演时我接受了学生的邀请,扮演了燕子妈妈。这样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十分兴奋,这时我抓住时机,问 “小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冬瓜和茄子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这样就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为了让学生发散思维,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燕子妈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让学生说一说我们观察事物的方法还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耳朵听。”“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等等。这时我总结,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观察事物都要认真、有耐心。
五、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一种蔬菜或水果的大小、颜色和形状,注意要认真,讲给爸爸、妈妈听。
《燕子》说课稿 篇5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儿歌《小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2、说目标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四、说效果
儿歌《小燕子》的教学活动其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乐于与同伴交流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儿歌的设计中就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中就考虑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识准备中我就鼓励孩子自己找资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让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发问,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反思、探索,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燕子》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编。《燕子》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三年级下册开篇之文,这篇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优美的散文文笔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以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以及文静优美的休息场面这四个方面构成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全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抓住描写燕子外形和描写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生气勃勃;积累好词佳句。第二课时从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感受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3)积累好词佳句。
4、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二、说教法学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通过反复读,关注长句的断句和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见品词析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采取了“抓关键词句,体悟词句意蕴形象”的方法,带着学生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形象,感悟文本,内化情感。
三、说设计特色: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东西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走进其中,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本着这样的理念,下面我就来重点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流程,我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描写春的词语,初步感知春天的生机勃勃。
2、揭题、板题:燕子,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书写“燕”这个字。书写“燕”,边写边说燕的上面是燕子的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别放到口字的两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点就是燕子的尾巴。
3、读题。读准字音,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为进入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的目的。)
2、立足生情,让学生提出难读的词和句子。
3、相机指导两个不容易读通顺的长句子。
句子1: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句子2: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读这两个句子时,我从三个方面关注提升孩子们的读书效果。
(1)读准字音。关注翘舌音、第三声的准确。
(2)关注字形、字义。理解“吹拂”的“拂”时,通过偏旁感受感受春风的轻柔。理解“荡漾”时,想象画面感受水波的起伏。
(3)读长句时,除了反复读,提醒注意停顿,达到通顺的目标。
(三)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在深度解读文本时,我围绕词语展开,层层递进;在品词析句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我选择了四个关键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解读。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透过词语想象小燕子的样子,感悟小燕子的外形美和活泼机灵的特点。
4、感悟基础上读句子,读出对燕子活泼、轻巧,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背诵积累语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选择了蒙蒙细雨微风吹拂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这四个词。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引入对春光的想象。
3、出示含有“赶集似的聚拢”的句子。通过理解本意,迁移生活,结合文本,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春天的有声有色,光彩夺目。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5、引导学生关注除了写了春天,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进一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
6、最后教会学生将两个内容相加便归纳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三)小结盘点,引出后文学习
这节课,读通了课文,学会了读通课文、归纳段意的方法,还通过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及小燕子外形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燕子,了解它的其他特点。
五、板书设计
1、燕子
外形——燕子在春天赶来
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更是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今天的板书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来设计,根据作者的思路,展示教学的思路,体现我的课堂重难点,既简洁又明了。
六、说预期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学会借助拼音等方式读准生字;通过反复读,学会断句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抓住语言,立足词汇,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关键词语,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课堂是生成的,也是灵动的。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始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燕子》说课稿 篇7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草长莺飞,乳燕呢喃,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如此缤纷,那是因为有生命的萌动。保护环境是21世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关于瑞士政府及人民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课文——《燕子专列》。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故事。《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南归的燕子经过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经历长途跋涉的燕子因找不到食物而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巩固学会的14个生字,重点理解: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
深刻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在救助燕子时所付出的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课堂的精彩来自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正是调动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我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运用情境教学法、想象品味法、观察理解法和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让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组织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边读边想,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主动探究的方式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设计小练笔,将读写结合,以表达情感。
四、说教学手段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学生感受瑞士的环境美和燕子南归时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语文课堂必须强调“情感”因素,因此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2、整体感知,酝酿情感。
3、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成功的导课是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法特点的点睛之笔。富有激情的导语,能在师生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桥梁。《燕子专列》一课我采用情境法开课,上课伊始,我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现美丽的瑞士风光,一边激情讲述: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国家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阴,多瑙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贯穿全境,61%以上的土地被绿色覆盖。这就是著名的花园式国家——瑞士,这里的人民热爱自由,热爱和平,更热爱环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燕子专列》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你想知道吗?如此激情导入,能激发学生迫切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酝酿情感。
整体把握课文是深入学习的基础,一群身上带有生字的燕子图片飞上黑板,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重温生字,趁着孩子们兴趣盎然之时,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燕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
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眼,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可以自由读、小声读、同桌一起读、默读等读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章实现心灵对话的过程。这一环节我分两个步骤来组织学习:
1、体会燕子在迁徙时遇到的困难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课文的第二段对此做出了解释。
(大屏出示课文第二段文字: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这时我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字词并展开想象,体会燕子所遭遇到的冷、饿、累,在此基础上播放《鸟的迁徙》课件。
让学生体会生命都曾经历过不为人知的磨难,哪怕是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燕子。从而使学生对文中“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抽象的词语有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的感悟。让孩子们对这些遭遇不幸的燕子产生深切的同情。此环节的设计使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落实达到了水乳交融、自然天成之境,为下面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扎下了深厚的情感铺垫。
2、感悟瑞士政府、瑞士人民以及小贝蒂在救助燕子时的博大爱心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指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等方式品味关键词语,让学生语言获得滋养,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想这样组织学生学习:
(1)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在救助燕子时瑞士政府、瑞士人民以及小贝蒂是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你认为在救助燕子时瑞士政府、瑞士人民、小贝蒂谁最了不起?为什么?
通过默读,学生应该能够抓住“呼吁、寻找、送到”等词体会出政府对救助燕子的重视;抓住“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体会人民响应号召,行动迅速;抓住“寻找、救护、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体会小贝蒂的坚强、勇敢。此时学生能很自然的领悟到恶劣环境的描写,更能表现出人们的博大爱心,本课的难点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给学生个性化解读创造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同时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经过碰撞,产生共鸣,此时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这也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的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课文学习进入尾声,课件显示载着燕子的列车呜地驶向远方。乐曲《爱的奉献》轻轻响起,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产生真切的感受。我这时结合课文设计课堂小练笔: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带着,带着驶向远方。
此处设计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感达到高潮。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本课板书,我以三颗爱心紧紧相连为背景,以“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为主体,以“了不起”为中心,此板书简洁明了,既照应了课前预设的关键问题,又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将爱的情感赋予其中。
莺歌燕舞、翩然归来,一片歌来一片情!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让爱在心灵中飞扬。
《燕子》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记叙。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编写意图及本课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特点,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燕子》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因为止前的学生对周围现象,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着目视无睹的情况,语言贫乏,不善于思考和表达。所以定为上述两点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上一册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体会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准备采用”讲、扶练、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划、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训练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先让学生唱《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设疑:”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春天的发现,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光彩夺目,生机勃勃的春景)。接着让学生进行绘画小燕子比赛,最后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爱讲故事和绘画的特点,我采取上述活动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精讲探究,学中悟法
课文中燕子飞行和停歇部分是学习重点主要体现。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精讲课文这两部分,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
“学贵有疑,疑则进。”我先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有关于内容的,我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回答不上来就由他自己寻找具体哪位同学帮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飞行的姿势。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飞行的燕子。这样既是增添课堂气氛,又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燕子》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
我是小学语文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燕子》。(转身板书课题:《燕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10分)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不要)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震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杆上停歇的场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对于重点、难点的分析:根据教材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好本课,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在朗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的美,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说学情(10分)
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情。第一,学生的认知情况。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二,学生的思维特点。
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本课的学习相对容易,因为燕子、柳丝、荷花这些景物都是学生熟悉的景物,他们一定会感兴趣。但是,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来突破这个难点。
第三、说教学目标(10分)
结合新课标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美好情感。
第四、说教法和学法(5分)
(一)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
在课堂中,我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朗读感悟法。
在教学中,我以读带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3.评价激励法。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开放的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认可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个性阅读法。
2.探究发现法。
3.小组讨论交流法。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心有所感,情有所悟。 第五、说教学准备(5分)
1.教师准备: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即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做好课前预习。
第六:说教学过程(35分)
(一)说导入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上课之初,就需要利用有效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本课导入,我采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法。
通过课件,呈现初春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的美景图,试问,这是哪里呀?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美丽的风光吧!(转身板书:燕子和大括号)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燕子》。
设计意图:课程伊始,呈现初春的美景图,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板书各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燕子的“外形美”;
第二部分,描写“春光美”;
第三部分,写燕子的“飞行美”;
第四部分,描写燕子的“停歇美”。其中,在写燕子的外形美的时候,突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板书:活泼机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初步读懂课文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品情悟理。
1.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学生在朗读:“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这句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来读,体现出柳丝的柔美多姿。
2.学生再读课文:“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思考“赶”字的运用效果,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赶”字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小燕子来参加春天这个集会的急迫心情。
3.用以上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赛读、分小组读、男女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后面的几个部分。明确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总结,拓展延伸)
(四)说作业布置(精而简)
《燕子》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小燕子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动物,它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可爱、正直有爱心,因为喜爱小燕子,小朋友也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来学习描写小燕子的诗歌。诗歌《小燕子》富有很浓的儿童气息,把小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把小燕子的各种飞行动作都比作用剪刀在剪东西,描写既生动,又具有拟人化的特点,非常符合小朋友的想象思维的特点。这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又有着丰富的名词供幼儿学习,比如云朵、水波、茅草、泥巴、窝窝等等,这些新词的学习可以大大地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又如“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的句式是一种对仗的描写方式,可以让幼儿感受这种特殊的像对联的描写方式。“剪根茅草当枕头,剪块泥巴搭窝窝。”的描写方式又是一种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非常工整,可以让幼儿感受这种修辞方法的优美所在。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另外,因为小燕子在春天才来到这里,所以我把本次活动安排在大班下学期(春季)进行。同时,大班下学期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又有了较好的发展,对诗歌中有一点难度的语言也能保证学会。
附诗歌:
《小燕子》
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剪根茅草当枕头,剪块泥巴搭窝窝。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和画面,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词语云朵、水波、茅草、泥巴、窝窝等。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爱小燕子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目标: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本次的难点定为理解“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这个句子的意思。这种带有想象色彩的句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既是喜欢的,又是在理解上有难度的,所以老师要重点进行突破,以帮助幼儿真正理解掌握,也能更好的帮助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说教学思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所制定的重难点,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谈话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观察感知,积累经验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等引导幼儿观察小燕子,也可以在散步春游的时候,带孩子观察实物小燕子,告诉他们一些有关燕子的知识,以帮助幼儿获得有关于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二)观察谈话,感受理解诗歌这一环节直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这一环节是帮助解决本次活动重点的环节。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图片观察帮助理解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为激发幼儿参与观察的兴趣,我先采用猜谜语的方法进行导入:“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保庄稼,还是一只报春鸟。”在谜语中小朋友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尾巴像把小剪刀”,这样的比喻方法,也可以在这里和小朋友讨论一下什么是比喻,为什么说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接下来,小朋友们观察图片,在图片中有有关小燕子生活的各种情景,比如在天空中飞,在水面上飞,衔着树枝飞以及坐在窝里等等。在幼儿观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会对小燕子产生兴趣,然后老师再来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燕子吗?”“你们看到过小燕子吗?”“你能说说有关小燕子的事情吗?”这三个问题,紧接着老师也会表达一下自己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然后老师会单刀直入,说想给小燕子编一首儿歌。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定会使小朋友对老师想要编出来的儿歌充满期待,那么顺水推舟,老师接下来就进行下一个学习诗歌的环节。
(三)感知诗句,学习朗诵诗歌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进一步解决本次活动重点,并且突破难点。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燕子》说课稿 篇11
一. 解读教材:(即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和谐美。 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设施,如:幻灯片、mp3歌曲。
二. 理念指引(即说教法、说学法)
1.情境创设: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时,将品味文字与欣赏图片相结合,学生兴致盎然,在优美的视觉享受下更深、更好地体味了文本的语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且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再如感受“电线杆之间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一抽象的情景时,借助于幻灯片的演示,孩子们便较轻松地享受到了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体会,如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春天带给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读一读,你是从哪儿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过一些粗略、宽松问题创设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中品味。再如学习燕子的飞行、歇息时,同样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动一静的美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教学相长”。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如教师的多次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等,课堂明快、活泼。
4.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创作歌词,这有助于学生运用积累、创新表达,深化体验。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设想(即说教学程度)
本节课教学程度简明、朴素,共分为三大块:
1.情境导入:即由复习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读.
2.精读品悟:即指导学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诵,尝试背诵.
3.小结拓展.设计开放的作业,延伸深化.
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主线,应保证充足的时间.
四.教学心得(即教学反思)
《燕子》说课稿 篇12
一、解读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和谐美。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设施,如:幻灯片、mp3歌曲。
二、理念指引:
1、情境创设:着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时,将品味文字与欣赏图片相结合,学生兴致盎然,在优美的视觉享受下更深、更好地体味了文本的语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且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再如感受“电线杆之间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一抽象的情景时,借助于幻灯片的演示,孩子们便较轻松地享受到了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体会,如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春天带给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读一读,你是从哪儿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过一些粗略、宽松问题创设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中品味。再如学习燕子的飞行、歇息时,同样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动一静的美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教学相长”。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如教师的多次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等,课堂明快、活泼。
4、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创作歌词,这有助于学生运用积累、创新表达,
深化体验。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设想:
本节课教学程度简明、朴素,共分为三大块:
1、情境导入:即由复习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读。
2、精读品悟:即指导学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诵,尝试背诵。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主线,应保证充足的时间。
3、小结拓展。设计开放的作业,延伸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