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高品质做美乡村环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连点成线、拓线成面、空出特色、整体推进、产村融合、建管同步”的工作布局和“十个一”“八个有”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整洁庭院”整治、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五大专项提升行动,精益求精做美乡村,努力提升功能品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创新富裕美丽幸福和谐勤廉XX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村庄整治建设
以规划为引领,聚焦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宜居村庄,突出“七整一管护”、“十个一”、“八个有”重点内容,完成X个省级村点和X个自建村点的整治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1.完善基础设施。对照“一图、一审、一文、一厕、一水、一查”重点内容,按照先规划后建设,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着力完善村内道路、户厕、供水、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村庄防汛、消防、应急避难、停车场等公共安全设施,因村制宜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应急广播、养老托育、医疗卫生、村民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提升村庄功能品质。
2.改善人居环境。对照“一网、一治”重点内容,突出抓好村内排水沟渠、河塘、搭靠“三房”(违章房、危旧房、废弃空心房)等方面环境治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消除黑臭水体,通过植树、栽花、种菜等方式绿化村庄和庭院。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小微公园、公共绿地、无障碍环境,开展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整治试点。
3.健全日常管护。对照“一管、一护”重点内容,进一步完善符合村庄实际、村民积极参与、长期实用管用的管护模式,强化村庄环境日常管护,推动村庄处处美、时时美,维持“新村新貌”。
(二)全域整治农户庭院
突出“两清两整一美化”,全域推开“整洁庭院”整治,改善村内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微环境,提高农民居住品质。
1.全面整治农户庭院。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组织村民全面开展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建立部门合力联动、群众齐心行动、定期评估核验、评星授牌激励的工作机制,并通过管护支持、结对帮扶、志愿活动等,保障“门前三包”责任有效落实,推动80%左右的农户庭院实现“两清两整”,部分达到“美化”要求。
2.打造整洁庭院村落。把整治庭院作为村庄整治建设、美丽宜居示范创建和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的基础性工作,聚焦美丽宜居村庄、美丽活力村庄等,结合村庄清洁行动,分类施策、整村推进,打造一批全域庭院整洁的村落。
(三)争创美丽宜居示范
深入开展美丽宜居示范县和美丽宜居乡镇、美丽宜居村庄、美丽宜居庭院创建活动,带动新农村建设提质增效。
1.巩固提升美丽宜居示范县。聚焦“1+8”重点任务(即突出抓好县域农户庭院整治,高质量完成“八带头”重点任务),巩固提升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成果,确保美丽宜居示范县始终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引领、高标准带头,精益求精做美乡村。
2.创建美丽宜居乡镇。紧盯“2+6”工作要求(即抓好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庭院整治两项重点,实现规划建设合理、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功能多元六个效果,推动乡镇由“局部美”转向“全域美”),创建2个美丽宜居乡镇。
3.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对照“十个一”“八个有”和“五优”要求,巩固提升已有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创建10个美丽宜居村庄,提升村庄品质和品位。
4.建设美丽宜居示范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美丽宜居村庄,对照“五美”要求创建XXX个美丽宜居庭院,沿线连片再建或提升2条美丽宜居示范带。
(四)深化村庄环境长效管护
坚持建管用并重,突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机制建设,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群众共同发力的共管工作格局。
1.落实落细“五定包干”管护机制。坚持因地因村制宜,及时更新管护范围、优化管护标准、压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严格考核奖惩,完善分级包干机制,进一步推动所有宜居村庄建成务实管用、持久有效的管护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进一步丰富长效管护模式。
2.全面推广应用“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全面规范建成“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推行平台二维码张贴在农户“门前三包”责任牌,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对平台的关注量和使用率。建立健全平台问题受理、日常管理、队伍建设、运维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建成的平台均能有效安全运行,全县所有宜居村庄均纳入平台监管,基本形成省市县三级“一网统管”工作格局。
3.加强工作推进监督。积极推行示范带动、挂牌推动、暗访促动、奖惩搅动等方式,探索创新实用管用的监督举措,压实各级各部门管护责任。县级将管护力度不足、管护效果常年靠后的乡镇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推动管护工作要求全面落实。
(五)大力开展联动建设
积极培育“四证”齐全、“四带动”有力、“五品”凸显的休闲乡村民宿,联动建设一批美丽活力乡村,推动美丽乡村添人气、增活力、发展可持续。
1.巩固提升“美丽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创建成果。按照“第一年立标杆、打基础,第二年促规范、抓提升,后三年纵深推、出成效”的路径,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扶持政策,推动全县休闲乡村民宿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四带动”效应。
2.创建星级休闲乡村民宿。加大激励扶持政策的宣传,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创办休闲乡村民宿。严格标准和程序,积极创建第二批星级休闲乡村民宿。
3.培训休闲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开展的休闲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培训,自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推动
为确保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省市继续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年中将开展一次全面督查,年终开展全面考核。县里继续实行市县乡领导挂点、部门帮扶、社会帮建的工作机制,重点打造10个全域美丽示范村庄,安排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同志挂点帮扶,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本乡镇抓1个示范村庄。各乡镇要进一步锚定目标、强化举措,切实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推进新农村高质量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
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参照以往做法,足额安排村庄整治建设、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等专项补助资金,每个村点整治建设补助资金30万元,每个省级村点按照省、市、县三级财政5:2:3比例预算安排,即省15万元、市6万元、县9万元;自建村点按照市、县、乡三级财政1:2:2比例预算安排,即市6万元、县12万元、乡12万元。每个行政村长效管护补助资金5万元,按照省、市、县、乡四级财政1:1:2:1比例预算安排,即省1万元、市1万元、县2万元、乡1万元。要通过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引导金融工商和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新乡贤捐助等措施,进一步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障各类设施建设和运维。同时,积极开展集中学习、交流总结、现场观摩、技能培训、选派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工作质效。
(三)强化工作指导
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省级编制的村容村貌提升导则,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要求,鼓励村级组织和乡村建设工匠等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护。村庄整治建设布点始终坚持“五个不搞”原则,重点选择部分人口聚集的中心村、大村和连片推进区域,进行村庄功能品质提升。要结合村庄整治建设,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民居、遗产遗迹、古树名木,统筹支持“十个一”“八个有”示范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红色名村、退捕转产渔村、农场林场的建设。
(四)强化监督管理
认真落实省、市既定的措施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监管指导和质量验收,确保每个项目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推进,实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充分展现乡村的宜居品质、乡土文化、绿色生态和田园风光,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把准资金使用范畴,确保各级专项补助全部用于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主动公开新农村建设资金分配政策、分配结果、管理办法、绩效目标、评价结果等情况,在乡村显要位置及时公示村点项目建设和资金筹措、使用等情况。同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防范资金安全风险,决不能因新农村建设加重村集体债务。
(五)强化农民参与
各乡镇要组织干部深入年度村点,充分了解群众反映强烈、需求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尊重群众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科学规划建设,不得脱离实际、大拆大建,破坏乡村风貌。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作用,推动群众广泛参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管护、运营全过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媒体,宣传群众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成效,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