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0: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

第一篇: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程的部署,全面总结推广“十一五”试点经验,改进推进方式,为实现“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建设步伐,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牢牢抓住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先行建设、星级评定、动态管理、以奖代投、一年一批的推进思路,集中抓发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推进、全面抓提高,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遵循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突出规划先行。要全面系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尤其是要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充分体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建设中心村吸纳自然屯的发展思路,依据规划分步组织实施。

(二)坚持生产发展,突出农民增收。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

(三)坚持多元投入,突出市场机制。不断拓宽投入渠道,形成政府投入、农民出工、社会捐助、金融支持、村企共建、资源臵换等多元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合力建设新农村。

(四)坚持先建后评,突出以奖代投。各地先行开展新农村建设,实行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办法,评星定级,晋星达标,达到四星、五星标准的,给予奖励。对老少边穷地区新农村建设给予适当照顾。

三、主要目标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要求,结合省情实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农业生产现代化、公益事业配套化、村屯建设园林化、村风民俗文明化、村务管理民主化、农民生活小康化为目标,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村;开展新农村建设争创“三星”级村达标活动,主要标志“十有”,即有建设规划、有主导产业、有硬化街道、有安全饮水、有新型民居、有清洁能源、有整洁环境、有健全服务、有文明村风、有个好班子。2011年力争建设“三星”级以上标准村500个。2015年,力争全省50%的中心村实现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三星”级村标准为:

一有建设规划:县有村镇体系规划,中心村有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二有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型村特色种养业户数达60%,非农产业型村非农产业户数达70%。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

三有硬化街道:中心村完成三条街道和边沟硬化。

四有安全饮水:中心村自来水入户率80%。

五有新型民居:中心村农民住房砖瓦化率90%。

六有清洁能源:中心村有清洁能源使用示范户。

七有整洁环境:中心村有护村林、护路林,主街、辅街、广场实现绿化,垃圾经常性清理。中心村内三条街道两侧栅栏庭院规范整洁。

八有健全服务:中心村有室外活动广场、文化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农业标准化播放站和公共计量服务站,日常办公、医疗卫生、农民书屋、培训娱乐、信息网络、社会治安等服务功能健全。

九有文明村风:文明户达到80%。

十有个好班子:村民对“两委”班子满意度达到90%。

四、重点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建设,按照加快推进“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大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继续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全省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提高到89.8%,提高1.2个百分点;建设三江平原大型灌区14处,续建配套15处,新增水稻面积350万亩,改善水田面积300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5%。加快推进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肉、蛋、奶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12%、6%和12%;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按照“增水稻、扩玉米、调大豆”调整方向,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不断扩大高产高效粮食作物面积。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调整经济作物结构。立足农民增收,大力发展以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为主导的高效农业,建设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带。加快建设城郊型、出口型、特色型、外销型蔬菜生产基地,提高保供给能力。全省蔬菜面积发展到630万亩。大力发展牧草种植,全省饲草饲料面积发展到470万亩。全省经 4 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2500万亩。调整收入结构。扩大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工资性收入;盘活农民宅基地,增加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种植认证面积,2011年完成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920万亩,有机食品种植面积48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45亿亩。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密切基地与龙头企业的联系,2011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5000个,新增1000个有实体的合作社。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00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带动基地1亿亩、农户300万户,户均增收2300元。

(二)统筹强化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今后民生建设的推进重点和方向: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00公里。采取国家扶持、地方补贴、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加大投入,重点加快县乡路改造、通村路和村内主街硬化铺装及田间道路建设。有条件的中心村修建硬质排水边沟和安装路灯。二是加快饮水安全建设。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思路,发展集中供水,解决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6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完善农村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网四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提升农村基本医疗 5 卫生服务质量,培训卫生技术人员1.6万人,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达到50%以上,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四是完善农村文化事业。重点加强文化休闲广场、农家书屋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五是完善农村教育事业。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选派师范生到农村支教,抓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落实,继续推进“村村大学生”计划。六是完善社会保障事业。不断提高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集中供养能力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力争覆盖全省农业总人口的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集中养老的水平。七是加快社区建设。继续深入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60%。依托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农民提供健全的服务保障。

(三)大力整治“脏乱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快新民居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8年基本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的部署,积极推进泥草房改造工作。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本着“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结构合理、成本低廉”的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新型农民住宅。2011年全省改造22万户、1820万平方米泥草房。二是推广应用新型清洁能源。把推广应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作为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的治本措施来抓。推进农村能源由小型户使用向大 6 中型整村共用转变,由单一沼气项目向秸秆固化气化、浅层地热等多种形式转变,由注重取暖做饭生活用能向发电、照明以及生产等领域综合利用转变。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环境的根本改观。建设大中型能源项目98个,受益农户达到1.3万户。三是高标准开展村屯绿化。按照“林木覆盖、乔灌点缀、栽花种草、拆墙植绿”的要求,全面开展村屯绿化、庭院美化。全面完成村屯绿化任务。四是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要完善日常管护机制和新建资产设施的运行机制,保证建设成果的持续利用,实现“三有”、“四无”,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环境卫生管护制度、有负责环境卫生管护的人员、有固定垃圾点、柴草堆放点,无暴露垃圾、无残墙断壁、无乱堆乱放、无损毁道路,加快村屯绿化、美化、洁化建设。

(四)扎实推进民主文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争先创优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健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村规民约”、民主议事等民主制度,“三星”以上村党组织要全部建成 “五个好” 村级党组织。加强村干部培训,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推广“村官承诺述职”制度,加强对村级组织的考核奖惩,加大村干部待遇和落实力度,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村级妇代会和共青团的积极作用,7 引领农村妇女和青少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二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六净”(衣物净、居室净、厨房净、畜舍净、厕所净、院落净)“五比”(比院落、比厨房、比厕所、比畜禽舍、比个人卫生)、“四不说”(不说脏话、不说粗话、不说迷信的话、不说传谣的话)活动,积极建设平安乡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三是积极培育新农民。结合各项载体活动,每年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宣传、政策宣讲和科普宣传等活动,坚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户至少掌握1项以上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素质。

(五)深入推进场县共建,加快城乡一体进程。一是强化对接。切实以裴德和双山两个场县共建试点为牵动,组织各地积极与垦区农场开展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等农业生产共建对接,并向农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小城镇共建等方面拓展。今年农垦大机械到农村作业面积要达到4000万亩,垦区向农村推广科技、良种等社会化服务面积4000万亩,垦区龙头企业拉动农村种植基地4000万亩。二是完善服务。积极做好群众组织发动工作,使更多的农民自觉参与到场县合作共建中来,尤其是做好农机跨区作业土地联片、价格决定、作业费收缴等服务,为农场大机械作业创造条件。三是健全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场 8 县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研究推进措施,切实搞好协调,确保场县共建工作顺利开展。

五、推进措施

(一)加快规划编制。规划是龙头,是路线图。科学制定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定位、导向功能和约束作用。一是优化规划理念。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理念,统筹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各项规划;要与本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文化传统、生态特征等要素紧密结合,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建设规划,防止“千村一面”;要避免照搬城市规划,实现城乡有机结合,既体现出城市功能品位,又彰显农村生态特点。二是加快体系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建设中心村、吸纳自然屯、发展小城镇”的要求,完善村镇体系规划,明确中心村镇布局。新农村建设以中心村为载体,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集中,条件成熟的向小城镇发展,鼓励整县推进。三是完善建设规划。走“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路径。规划编制注重展示龙江多元文化的传统风貌,突出特色,巩固一批民族民俗村,建设一批旅游观光村,完善一批环境生态村,壮大一批绿色产业村,发展一批特色文化村。今年上半年要编制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非中心村和没有规划的中心村,今后不列为新农村建设奖投对象。

(二)开展星级评定。出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办法》。实施星级评定、动态管理的推进方式,把评星定级活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抓手、考评的基本内容、奖励的基本依据。评星定级共分5个级别,以十有为标志,由一星到五星,五星为全省最高级别,代表全省新农村建设一流水平,三星级为当前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达标标准,一星和二星村为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效果的村。9月份,根据量化标准和考评办法,开展评比工作,评星授牌。一星二星村管理办法由各地参照《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办法》自行制定。

(三)实施以奖代投。出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以奖代投”办法》,提高奖励额度,减少奖励村数,真正发挥以奖代投的撬动作用。结合动态管理、星级评定、一年一批的推进方式,依据中心村获得星级情况,达到四星、五星标准的,按照《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以奖代投”办法》给予奖励,老少边穷地区适当照顾。

(四)强化资源整合。县级政府要以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一体化特征明显的中心村,防止有限资源分散投入,造成建设标准低、整体效果差、示范效应弱的 10 问题。各地都要把整合资源、建设中心村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建设吸纳自然屯、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标准示范村。

(五)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和推广符合市场规律的共赢、长效发展机制,加大中心村建设推进力度。一是充分发挥农产品、旅游、特色产品等资源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引进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企共建。二是做好农村宅基地这篇文章,通过臵换,利用农户宅基地换住宅、换就业、换保障、求发展。三是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宅基地等做抵押,拓宽融资渠道,吸引金融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

(六)完善帮建机制。进一步发挥好现有新农村建设帮建资源的作用,加大帮建工作力度,调动帮建单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优势。2011年安排到各县的中省直帮建单位,原则上五年内不再调整。每个帮建单位至少帮建一个村,帮建村由各县市确定后上报审批,原则帮建二年。鼓励开展多帮活动,凡是帮建单位对该县当年获得三星以上村所做工作,都作为帮建工作成绩,给予考评。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新农村制度,大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责任机制。强化地方政府、成员单位、帮建单位责任,明确任务目标。每半年,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要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年末对市县领导小组成员单 11 位和帮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十二五”期间,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绩效突出的,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每两年表彰奖励一次。

第二篇: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为扎实做好今年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总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旅游名镇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以“十有五星”为标准,以盘活资源、市场运作、资金整合为手段,以整村推进、多村合并、城镇吸纳为重点,以“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为路径,按照集中抓发展、突出抓民生、重点抓“三化”、全面抓提高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全省新农村建设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中心村镇规划布局,整体新建中心村200个,旧村改造500个;多村合并140个、撤并自然屯461个;城镇吸纳农民30万人。建设五星级村50个、四星级村200个,力争三星级以上村发展到3000个,全省三分之一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基本标准,使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农村面貌发生更大改观。

二、遵循原则

(一)坚持城乡统筹,强化分类推进。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向,遵循“向城市靠拢、向小城镇靠拢、向中心村靠拢”的推进路径,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齐头并进。

(二)坚持全面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十有五星”建设内容和标准,促进农村合理布局、全面发展。重点建设一批机制新、标准高、模式好、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的四星、五星典型村,示范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三)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农村特色。结合本地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和区位实际建设新农村,坚持多样化发展,既有楼房别墅,也有砖瓦房、农家院,既追求城市的功能品位和健全服务,更注重农村的生态特点和民俗风情,防止盲目模仿照搬、千村一面。

(四)坚持多元投入,强化市场机制。在政府投入、农民出工、社会捐助、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强化资源置换和村企共建等市场化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五)坚持先建后评,强化奖投激励。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星级村评定工作,达到奖投条件的,给予资金奖励,调动基层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老少边穷地区给予适当照顾。

三、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紧紧抓住生产发展这个基础和关键,积极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四大”、“八化”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力争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以上,总产达到1200亿斤。全省新组建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200个,总数发展到758个;抓好3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60万亩,总面积达到5277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总面积达到2605万亩;新增五大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推广面积1200万亩,总面积达到1.7亿亩,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62.5%以上;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800个以上,总数发展到2.4万个,覆盖30%农户。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9000万亩,新增144万亩,水稻5300万亩,新增129万亩。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以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北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高效农业,全省蔬菜面积稳定在650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发展到1500万亩,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2万亩,总面积达到67万亩。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以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为重点,新建现代化奶牛养殖场380个、生猪养殖场1200个,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8万吨、119万吨和86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5%、4.4%和10.9%。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依托乡镇公路通畅率100%、农村信息服务比较健全等优势,培育壮大农村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咨询、餐饮、旅店等服务业,繁荣发展农村经济。三是扎实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按照吉炳轩书记提出的“五高”要求和王宪魁省长提出的多上、快上龙头大项目的部署,继续实施“上大项目、强大企业、建大园区、做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1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到350万户,户均增收3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6.8%和8%。

(二)突出抓好农民增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一是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努力保持粮食增产增收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作物生产,组织农民发展柳编、麻编、草编等各类家庭手工业,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旅游等专业村发展到2160个,比上年增加210个。二是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强化农民转移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力争转移农村劳动力 5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和13%。三是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性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完善20个县农村土地流转平台,流转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农民流转土地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四是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农村住房建设,让更多的农民不花钱或少花钱住上宜居新房,增加财产性收入。力争通过泥草房改造、整村新建以及农民进入城镇购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50亿元以上。五是不断增加农民现金性收入。搞好市场对接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使农民在流通环节实现更大增收。力争开通马铃薯南销专列20列,比上年增加2倍以上;蔬菜外销量达到150万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农超对接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个,比上年增加167个。力争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三)突出抓好基础建设。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关于“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努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村内道路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用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资金,完成4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硬化铺装村内道路2000公里、边沟3500公里。二是加快饮水安全建设。积极推广“一井带多屯,多村联大网,跨乡发展”的供水模式,探索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模式,解决150万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活动场所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场所和公益设施建设,建设村活动室518个、文化休闲广场608个,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7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示范社区100个,打造一批文化特色突显、服务功能完善的现代文明社区。

(四)突出抓好农房改造。抓住农村住房这一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推进力度,今年至少完成22万户的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整体新建200个村,力争使30.6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推进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农村特色。深入开展送规划、送图册、送技术、送培训活动,坚持“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各俱特色、成本低廉”的理念,统筹建设农村住宅,切实改变一些地方相互仿造、千村一面的现象。二是强化功能配套。在农村住房建设上,注重配套功能,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居住舒适度。农村新建住房要有室内上下水、厕所和洗浴,倡导旧房改造室内下水,真正让农民住上舒心房。三是应用新型材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省材、环保、节能、保暖、抗震性能,降低建设成本。农村新建住房一律要达到节能省地的新型住房要求,防止低水平建设。

(五)突出抓好环境整治。通过规划、示范、治理,广泛发动群众,深入开展以净化、绿化、美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在春种前和秋收后重点开展两次集中行动,全面彻底地进行环境整治,做到道路净、庭院净、村庄净。大力发展小区养殖,净化村内环境。全省60%的村要成立保洁队伍,配备设施设备,建立保洁制度,实现环境管护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二是加快推广新型能源。积极推广应用农村新型清洁能源,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做饭取暖烧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55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万台、太阳能路灯2000盏,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新增农村清洁能源用户2万户。三是深入开展绿化美化。按照“林木覆盖、乔灌点缀、栽花种草、拆墙植绿”的要求,三星以上村每条街道两侧都要进行绿化美化,今年高标准绿化村屯500个,累计完成20000个村屯的绿化任务。制定奖励政策,规范临街栅栏、院间栅栏,鼓励栽植绿篱,清理残垣断壁、私搭乱建和院内堆积物。对旧房进行粉刷修饰,保持清新面貌。努力做到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

(六)突出抓好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在落实“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校供暖给予补贴。落实助学资金,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选派1500名师范生到农村支教,解决农村优质师资配备不足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招录“村村大学生”1200名,达到村村有 1名大学生。二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新建和改扩建55个乡镇卫生院,建设5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2012年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将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人均230元提升至2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全省905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施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申报三星级以上(含三星)的行政村乡村医生全部进行培训。三是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根据财力适当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四是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4个,实现乡乡有文化站目标。建设村农家书屋1932个。培育更多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创作群体,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突出抓好民主文明。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加强新一届村班子培训及考核奖惩,形成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保障和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好村党组织、村委会的凝聚和带动作用。二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规范率要达到100%。新农村建设各类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和建后管理都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使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依托各项载体,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法制宣讲和科普宣传,引导农民革除生活陋习,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农村新风。积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八)突出抓好垦地共建。按照省委要求,深入研究和创新推进措施,加大共建力度。一是扎实推进“三代”。采取单项合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作等方式,推进代耕、代种、代收,农垦为地方“三代”面积要发展到5000万亩以上。二是深化产业共建。双方共育基地、共建龙头、共创品牌,联手推进产业共建。发挥垦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力争拉动地方种植基地4500万亩。三是延伸合作领域。积极推进合作共建由单一农业领域向其它领域延伸,由基础设施建设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延伸。力争垦区与地方共建公路200公里,城镇排水工程100处,累计共建学校150所、医院150所。四是健全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垦地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搞好协调配合,共同研究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北部和东部分片召开共建工作现场会,推进垦地共建深入开展。

四、主要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推进。把握有利形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是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协调推进。各地要借助省委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建立健全机构、职能和队伍,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和重点,抓好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解决重大问题,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二是强化省直相关部门的任务落实。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2012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分解》(附后),将今年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逐项分解落实到55个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新农村办定期例会,及时跟踪掌握各项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三是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尽快出台《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布局、任务等,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蓝图。制定《黑龙江省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中心村建设的原则、标准、模式、措施等,指导中心村加快发展。基本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近期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这是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省级标准,通过贯彻施行,进一步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规范化推进。要加强人员培训,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作好引智工作,学习借鉴省内、国内以及海外农村发展建设经验,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多元投入,保障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在保持新农村建设省级专项资金2亿元的基础上,今年省本级用于“三农”方面专项支出86.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地方计划投入村屯建设资金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在资金使用上,强化县级政府的整合平台作用,集中力量,重点建设规划完善、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一体化趋向突出的中心村,防止有限资源分散使用。二是活化市场筹资渠道。积极推广村企共建、资源置换等市场化手段,引进企业资金推动新村建设。今年已有184个村计划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新农村建设,可引进企业资金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三是探索金融支持途径。推广林甸、北安、富锦等地经验,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产、宅基地等做抵押,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培育更多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完善星级管理机制。完善《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星级评定办法》,提高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求通过星级评定活动,评出动力、评出压力、评出活力,充分调动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发展层次的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入展开。二是健全以奖代投机制。进一步规范奖投范围、细化奖投标准、强化竞争激励,调动更多的村加快提档升级步伐。今年五星村奖励不超过50个,四星村奖励不超过200个。同时,各市县要设立新农村建设以奖代投专项资金,对获得三星级的村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强化考评奖惩机制。完善考评奖惩办法,全面准确评价各市(地)、各成员单位和中省直帮建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对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省委、省政府给予表彰,进一步激发各地、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狠抓模式引领。在推动方式上,积极推广“十个带动模式”,通过召开现场会、进行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村找准自身潜力、推进动力和发展道路,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建设方式上,为加快实现“三化”目标,重点培育、推介三类模式。一是“整体新建”模式。推广集贤县农丰村、肇东市东跃村等地经验,引导有区位优势、有资源优势、有整合条件的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村企共建等市场化手段,实施整村新建,吸纳周边村屯,节约土地利用。今年全省计划实施整村新建200个村,吸纳自然屯461个,将使8.6万户农民住进功能健全的新居,可腾出8万亩宅基地用于发展生产,维护新村运转,走出一条整体新建、一步到位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二是“旧村改造”模式。推广虎林市六人班村、北安市建民村等地经验,通过政府补贴、集体资助、农民投工等多种形式,组织砖瓦化率较高、不宜大拆大建的中心村,改造泥草房,对砖瓦房的屋顶、墙体、门窗、下水进行修缮,提升居住质量。今年全省计划启动实施旧村改造500个村,将改善18.5万户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广大农村加快改变面貌,走出一条投入少、改善快,多数乡村易学易行的渐进式发展道路。三是“城镇吸纳”模式。推进双鸭山“农民时代新城”、北安“农民家园”、富锦二龙山镇等地经验,分散吸引有条件的农民通过购房,向城市、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今年全省计划在城镇启动建设农民小区196个、建设楼房1393栋,吸纳30万农民进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发展、城镇建设有机结合的协调型发展道路。

(五)强化典型示范。为了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导向和带动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在抓好原有典型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发掘、培育和树立四类新典型。一是民俗名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具有一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增强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内涵魅力。目前,已有阿城区料甸乡红新村、海林市长汀镇哈达村等50多个村具备了发展雏形。二是生态丽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具有自然生态特征,建筑风格与生态吻合,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花园式、田园式的秀美村庄,带动更多的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生态特点。目前,已有延寿县玉河乡长寿村、宾县宾州镇二龙山村等60多个村具备了发展条件。三是现代新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分区布局合理、人口聚集适度、土地规模集约、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完善、居住功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管理文明有序的村,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社区型现代新村。目前,已有依安县新兴乡兴福村、穆棱市兴源镇东村等100多个村基本建设成型。四是边远弱村发展典型。重点树立发展基础差、没有明显区位优势的边远贫困村,通过政策扶持、自力更生,化劣势为优势,改变面貌建新村的典型,引导弱势村增强信心、加快发展。目前,已有绥棱县绥中乡五庄村、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衙门村等40多个村正在积极探索推进。

(六)抓好帮建助推。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保持和发展帮建工作的良好态势。一是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全省帮建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帮建工作目标、方式、任务、措施,指导帮建单位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大帮建力度。二是开展督查通报。今年组织若干工作组,对中省直帮建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对帮建工作开展不力、进展迟缓、主要领导不重视的单位,要给予通报,并在省内主要媒体进行公示。三是现场会议推进。召开全省帮建工作现场会,介绍帮建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帮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深入试点探索。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一是开展宅基地置换试点。按照省委吉炳轩书记指示,选出若干有代表性、有探索潜力的村,组织开展宅基地置试点,与有关职能部门协调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办法,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力求在远郊农村宅基地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方面寻求突破。二是抓好整乡推进试点。及时跟踪依安县依龙镇整镇推进试点进展,探索重点难点领域的解决办法,及时总结经验,在有条件、有积极性的乡镇进行推广。三是实施整县建设试点。充分利用乌苏里江沿线四县(市)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有利契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在绥芬河等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市(县),探索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运作程序,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四是完善垦地共建小城镇试点。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场镇共建小城镇试点工作的意见》,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发展和社会保障工作,推进体制融合,探索更多的共建经验。

第三篇: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6—2010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本规划。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目标。

——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期末的50.5%提高到60%,种植业标准化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由50%提高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提高到55%,实现粮食大省向畜牧业大省跨越;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由1000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实现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跨越。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年均递增7%,其中非农产业收入比重由32%提高到50%以上;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生活比较宽裕,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全部乡(镇)和55%的行政村通沥青和水泥路面,所有行政村晴雨通车;村村通电;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居住更加舒适;自来水普及率由34%提高到60%以上,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年提高到8.5年,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卫生乡村达标率70%以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农村基层民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遵循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

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发挥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标准化覆盖面。“十一五”期末,全省种植业基本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省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70%以上。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吸引省外和境外资本参与我省农业产业化开发,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改变大量原粮出省的局面。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十一五”期末,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动基地面积800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500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3%和79%.(六)继续推进农产品优质化。继续实施良种化工程,加快优质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十一五”期末,全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1500个、生产总量 3000万吨,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7%和1倍。粮食产品全面实现无公害化和优质化,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85%以上。

(七)加快发展外向化农业。广泛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信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推动对俄农业合作战略升级,建设粮食、蔬菜、畜产品对俄出口基地,提高对俄农业合作水平。大力开发省外、国外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业的外向度。“十一五”期末,全省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贸易额达到 25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2.5倍。

(八)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力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强种质资源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农业科研创新和推广体系。整合资源,加快建立省级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扩大重大农业科研和推广项月专项补贴规模,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九)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治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十)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粮食生产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北药开发,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十一)加快发展畜牧产业。深入实施“主辅换位”战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大力发展现代化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加快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建设,健全以动物防疫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完善突发疫情防控机制,强化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确保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突破绿色壁垒,创建出口基地,扩大畜产品出口。“十一五”期末,全省实现“主辅换位”的目标。

(十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全面推进劳务对接,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有组织输出劳动力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就近转移,支持引导有专长的农民就地创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认真执行农民工工资支付、子女就学、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逐步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加快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十一五”期末,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6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9%和2.8倍。

(十三)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扶贫项目建设步伐。搞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十一五”期末,全省完成2080个贫困村、337万贫困人口的整村脱贫任务。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十四)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继续实施强县带动、扶持弱县发展战略,对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好、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县(市),赋予省辖市的经济管理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在财政支持、项目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增强县级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弱县的扶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

(十五)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和要素聚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农产品资源丰富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地矿资源丰富地区要加快发展矿产精深加工;边境地区要依托口岸优势,重点发展边境贸易和进出口原料精深加工;生态环境优良地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走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十一五”期末,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35%以上;全省县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提高县域内就业能力。

(十六)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小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完善小城镇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重点建设100个县城和建制镇,示范带动小城镇发展。支持农垦、森工系统集中打造一批优势明显的经济强镇,率先实现城镇化。“十一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8%以上。

五、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七)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抓好西部旱区节水灌溉和东部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稻发展,继续抓好病险水库消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逐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切实抓好小型灌区、雨水蓄积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在国家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省力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00万亩。加强农机化建设。加快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农机大户,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引导工商企业

参与农业开发,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500万千瓦,农机作业合作社发展到1500个,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 12.5%和4.8倍;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全面提升地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科学施用化肥。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00万亩。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

(十八)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通乡公路1250公里、通村公路6万公里(其中沥青和水泥路面5万公里、砂石路面1万公里)。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优先解决高氟、污染等区域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水工程管理,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提高工程使用效率。搞好水源环境治理,新建饮水工程的饮用水水质普遍达到国家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秸秆气化和型煤等能源,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和电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十一五”期末,全省100万农户普及清洁能源。

(十九)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城市配送中心、乡镇超市、村屯农家店相配套的全省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认真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推进省际互通。

(二十)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民免费提供设计图纸。启动 “康居工程”,开展住宅建设试点,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二十一)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依据村镇建设规划,按照“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村、发展小城镇”的思路,有计划地撤并50户以下的自然屯,加快推进城郊村、镇中村以及中心村的社区化建设和改造。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小城镇聚集。“十一五”期末,力争把1/3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为农村新型社区。

(二十二)治理乡村环境。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励农户美化庭院,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新乡村。

六、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二十三)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工作,鼓励城市教

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8%,新增农村劳动力全员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二十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组织城市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援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到2008年在全省基本普及。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 “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十一五”期末,全省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二十五)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省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到所有乡镇。

(二十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引导农村从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改造农村敬老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到50%以上。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二十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民减负长效机制,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将农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国有农场要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十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二十九)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组建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步伐,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善资产质量,增加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功能。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加快邮政储蓄制度改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邮政储蓄资

金回流农村。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加快建立农村信贷政策性、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为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帮助农民化解自然风险。

(三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权利。提倡村委会和农民协会“两会”合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

八、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三十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实际,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继续开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大规模培训农村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十二)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探索和推进乡镇一级直接选举,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三十三)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十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九、切实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十五)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工作。省、市(地)、县(市)都要选派干部进驻乡村,指导帮助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都要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任务,建立责任清晰、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十六)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层层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编制规划要坚持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中央和省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本地具体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新农村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纠正和整治违反规划私批滥建行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三十七)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支出范围,把投资建设重点转向农村,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今后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资金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各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农民住房、农村助学等贷款投放。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和“筹资筹劳”制度,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三十八)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百乡千村”建设活动,今年全省要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城市郊区、重点旅游区选择100个乡镇和1000个村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指导全省。每个县(市)要确定1至2个乡(镇),每个乡(镇)要确定一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带动发展。垦区要发挥各方面基础较好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用更高的标准单独编制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新社区,新农村建设要走在全省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森工林区和矿区也要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示范。

(三十九)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建立省、市(地)、县(市)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乡包村制度,实行定点帮建。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加大市级财政性建设资金对郊区和所属县乡的投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军民和警民共建活动,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第四篇:2018年黑龙江中级工程测量员试题

2018年黑龙江中级工程测量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GPS的用户部分是各种型号的接收机,一般由六部分组成:即__、精密振荡器以及电源。

A.天线

B.信号识别与处理装置

C.微机

D.操作指示器与数据存储

E.原子钟

2、若测绘1:500比例尺地形图,则丈量地物的精度只需__。

A.0.10m B.0.20m C.0.05m D.0.01m

3、对于宽度大于15m的建筑物,在其内部有承重墙或支柱时,应在__部位设置工作点。

A.8m B.10m C.15m D.20m

4、一对双面水准尺,其红面底端起始刻划值之差为__。

A.1m B.0.5m C.0.1m D.0

5、下列关于DS3微倾式水准仪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__。

A.DS3微倾式水准仪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B.DS3微倾式水准仪的水准器常用于指示仪器或判断是否处于水平位置

C.基座上有三个脚下螺旋,调节脚下螺旋可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使仪器达到粗略整平

D.望远镜及管水准器与仪器的竖轴连接成一体,横轴插入基座的轴套内,可使望远镜和管水准器在基座上围绕轴旋转

6、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像错动间距较大时,需__使符合水准气泡影像符合。

A.转动微倾螺旋

B.转动微动螺旋

C.转动三个螺旋

D.转动视准轴

7、水准测量时,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读数为2.713m,B尺读数为1.401m,已知HA=15.000m,则视线高程为__。A.13.688m B.16.312m C.16.401m D.17.713m

8、__也称为测针。

A.测钎

B.拉力计

C.标杆

D.垂球

9、施工测量验线的部位应为放线中的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A.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

B.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

C.场区高程控制网、±0.000高程线

D.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

E.场区交会定点控制测量

10、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后视读数a=1.24m,前视读数b=1.428m,则__。

A.hAB=-0.304m 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C.若A点高程HA=202.016m,则视线高程为203.140m D.若A点高程HA=202.016m,则前视点高程为202320m E.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11、下列关于地形图的梯形分幅与编号的叙述,错误的是__。

A.按国际上的规定,1:100000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B.每一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列一纵行”的代号组成C.每一幅图自赤道向北或向南分别按纬差4°分成横列,各列依次用A,B,…,V表示

D.地形图从经度180°开始起算,自西向东按经差6°分成纵行,各行依次用1,2,3,…,60表示

12、高层建筑传递轴线最合适的方法是()。

A.经纬仪投测

B.吊垂球线

C.目估

D.铅直仪法

13、在角度测量过程中,造成测角误差的因素有__。

A.读数误差

B.仪器误差

C.目标偏心误差

D.观测人员误操作造成的误差

E.照准误差

14、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A.踏勘选点

B.测角

C.建立标志 D.连测

E.记录

15、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BDC(如图18-1),设△ABC的周长为,则△BDC的面积是__.

A.

B.

C.12 D.

E.

16、图4-3的全部读数应为()。

A.169°23'45“ B.169°37'45” C.170°23'45“ D.170°37'45”

17、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工作应在__情况下进行。

A.粗糙

B.黑暗

C.通视良好

D.稳定

E.成像清晰

18、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采用的比例尺一般有

B.以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尺称为数字比例尺

C.比例尺的大小视分数值的大小而定,分数值越小,则比例尺越大

D.地形图的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

19、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__。

A.斜线距离

B.水平距离

C.折线距离

D.坐标差值

20、下列关于各等级水准测量每站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的叙述,正确的有__。

A.二等水准测量的黑面、红面读数较差为0.5mm B.三等水准测量,采用DS1时的黑面、红面读数较差为1.5mm C.三等水准测量,采用DS3时的黑面、红面读数较差为2.0mm D.四等水准测量的黑面、红面所测高差较差为5.0mm E.四等水准测量的黑面、红面读数较差为3.0mm

21、水准测量时,若后视点为A,读数为2.713m,前视点为B,读数为1.401m,已知HA=15.000m,则HB=__。

A.10.886m B.13.688m C.16.312m D.19.114m

22、设A、B距离为200.23m,方位角为121°23’36”,则A、B的x坐标增量为()m。A.-170.919 B.170.919 C.1.04.302 D.-104.302

23、导线控制测量的观测值包括__。

A.水平角观测值

B.高差观测值

C.边长观测值

D.竖直角观测值

E.磁方位角观测值

24、下列关于使用全站仪时应注意事项的叙述,错误的是__。

A.全站仪出箱时,应先看清楚装箱位置,放平仪器箱,提起提手时,另一手托住基座,轻轻取出仪器

B.一般情况下不得自行拆装仪器部件,除非仪器有故障时,才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仪器进行拆装修理

C.仪器适合温度为-20~45℃,超过此环境范围不得使用

D.长期不用仪器时,应将电池取出

25、在水准网的主要技术要中,三等水准网要求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应为__。

A.±2 B.±4 C.±5 D.±6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测区内布置一条从一已知点出发,经过若干点后终止于另一已知点,并且两端与已知方向连接的导线是__。

A.闭合导线

B.附合导线

C.支导线

D.导线网

2、水准测量中,在同一测点,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__。

A.高于前尺点

B.低于前尺点

C.高于测站点

D.等于前尺点

3、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为__。

A.X轴,向北为正

B.Y轴,向东为正

C.X轴,向东为正

D.Y轴,向北为正

4、GPS的卫星分布在__不同的轨道面上。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5、下列关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叙述,错误的是__。

A.自动安平水准仪安置后,只需调置圆水准器气泡使其居中就可进行水准测量

B.自动安平水准仪与DS3型微倾式水准仪的操作步骤相同

C.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不需要水准器械和微倾螺旋,水平微动螺旋依靠摩擦传动无限量限制,照准目标十分方便

D.利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能够在较为平坦的地方进行碎部测量

6、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了消除__。

A.i角误差

B.望远镜调焦带来的误差

C.水准尺每米长度误差的影响

D.2C误差

7、罗盘仪的结构是由__构成的。

A.望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

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D.望远镜、图板、基座

8、在水准测量仪器中,__主要用于水准测量和常规工程测量。

A.DS05 B.DS1 C.DS3 D.DS3和DS1

9、计曲线也称为__。

A.加粗等高线

B.半距等高线

C.辅助等高线

D.基本等高线

10、桥梁涵洞按跨径分类时,特大桥的多孔跨径总长L大于等于__。

A.500m B.450m C.400m D.350m

11、在建筑物沉降观测过程中需要做__工作。

A.四等水准测量

B.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C.水准基点的布设

D.观测周期的确定

E.地面点的高程测量

12、在高程测量允许偏差中,当测量距离为0.1km时,四等测量允许偏差为3,一般工程允许偏差为__。

A.13 B.15 C.18 D.20

13、转动目镜对光螺旋的目的是使__十分清晰。

A.物像

B.十字丝分划板

C.物像与十字丝分划板

D.对光螺旋 14、1:100000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是按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编号,将一幅1:1000000的图,按__分成144幅1:100000的图。

A.经度差20’,纬度差20’

B.经度差20’,纬度差30’

C.经度差30’,纬度差20’

D.经度差30’,纬度差30’

15、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mm,其往返距离之差为+20mm,则相对误差为__。

A.0.02/100 B.0.002 C.1/5000 D.1/10000

16、国产DS0.5精密水准仪望远镜有效孔径值__。

A.≥40mm B.≥45mm C.≥50mm D.≥60mm

17、精密水准仪主要用于__。

A.国家一等水准测量

B.国家二等水准测量

C.国家三等水准测量

D.国家四等水准测量

E.高等级工程测量

18、某培训班有学员96人,其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中有15%是30岁和30岁以上的,则女生中不到30岁的人数是__.

A.30人

B.31人

C.32人

D.33人

E.34人

19、下列四种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最大的是__。

A.1:5000 B.1:2000 C.1:1000 D.1:500

20、常以长虚线表示,描绘时不闭合的曲线是__。

A.首曲线

B.间曲线 C.计曲线

D.助曲线

21、如水准尺上端需向左摆动,测量员应__。

A.抬高右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左摆动之势

B.抬高右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右摆动之势

C.抬高左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左摆动之势

D.抬高左手过头顶,掌心朝里,做向右摆动之势

22、国产DS0.5和DS1精密水准仪的水准管分划值为__。

A.10’/2mm B.12”/2mm C.15”/2mm D.20”/2mm

23、在地形图上,按规定的基本等高距测定的等高线,称为__。

A.首曲线

B.计曲线

C.间曲线

D.助曲线

24、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轴,赤道投影为横轴建立的坐标系是__。

A.大地坐标系

B.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C.地心坐标系

D.平面直角坐标系

25、下列关于全站仪角度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有__。

A.在方向数较多的情况下,全站仪测量角度一般用测回法,也可用方向观测法

B.全站仪在测量水平角时,为了提高精度,一般需按规范要求采用多测回进行观测

C.全站仪在测量水平角时,每一测回必须配置度盘

D.全站仪采用测回法测量角度,进行多次测回时,全站仪每次均需将零方向置零

E.全站仪测量竖角时,只需在不同的盘位状态,照准观测目标,得到相应的观测数据即可

第五篇:黑龙江建设工程中高级建筑工程学习心得

黑龙江省201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项目管理 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更加进行一步对项目管理这一学科有了更新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此学习的心得。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譬如任务)的整体。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项目管理,简称(PM)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管理产生于土木建筑业,发展于军工、软件和制造业。现代项目管理比起传统的项目管理在内容的深度、广度、新型工具方法的应用、适用范围、规范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应用新技术和集成化等方面基本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成为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新型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筑生产领域是项目管理应用的传统领域,理应将这些发展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更好地应用并应用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工程,如金字塔、都江堰、长城、苏伊士运河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项目管理,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起始于1942年曼哈顿计划的实施。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意义的项目管理是从国防系统发展起来的;而项目管理应用最迅速的是建筑工程,它推动了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成熟和发展。

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范围管理规划,项目管理目标规划,项目管理组织规划,项目成本管理规划,项目进度管理规划,项目质量管理规划,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项目采购与资源管理规划,项目信息管理规划,项目沟通管理规划,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和项目收尾管理规划13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应包括:项目概况,总体工作计划,组织方案,技术方案,进度计划,质量计划,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成本计划,资源需求计划,风险管理规划,信息管理计划,项目沟通管理计划,项目收尾管理计划,项目现

5场平面布置图,项目目标控制措施,技术经济指标16个方面内容。

1、项目的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应按项目实施过程、专业、阶段或实施周期进行分解。项目经理部应按照:(1)制定进度计划;(2)进行计划交底,落实责任;(3)实施进度计划,跟踪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纠正偏差,必要时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4)编制进度报告,报送组织管理部门等程序进行进度管理。

进度计划的检查应包括:(1)工作量的完成情况;(2)工作时间的执行情况(3)资源使用及与进度的匹配情况;(4)上次检查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进度计划检查应按统计周期的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并应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检查。

对进度计划进行的调整应依据其实施结果进行下列内容的调整:

(1)工作量。

(2)起止时间。

(3)工作关系。

(4)资源供应。

(5)必要的目标调整。

进度计划调整后应编制新的进度计划,并及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沟通。

2、项目质量管理

应遵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质量管理体系GB/T 19000》族标准的要求,建立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专职管理部门或专职人员。质量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方式进行系统运作。质量管理应满足发包人及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以及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产品的质量要求。通过对人员、机具、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要素的过程管理,实现过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目标。

3、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应遵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0 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并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应负责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的全面管理工作。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

在项目设计阶段应注重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应提出有关安全生产的措施和建议。

对高空作业等非常规性的作业,应制定单项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合格审查。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安全验证。

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环境管理

应遵照《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0 的要求,建立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并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通过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估,确定管理目标及主要指标,并在各个阶段贯彻实施。

项目经理部应进行现场节能管理,有条件时应规定能源使用指标。项目经理部应通过对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文明意识和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照文明施工标准,定期进行评定、考核和总结。

4、项目成本管理

应建立、健全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业务分工和职责关系,把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项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中。

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应包括两个层次。

(1)组织管理层。负责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的决策,确定项目的合同价格和成本计划,确定项目管理层的成本目标。

(2)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成本的管理,实施成本控制,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的成本目标。

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1)项目成本计划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合同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研报告和相关设计文件;市场价格信息;相关定额; 类似项目的成本资料编制项目成本计划。

2)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经理部应依据:合同文件;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与索赔资料

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宜运用价值工程和赢得值法。

3)项目成本核算

项目经理部应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建立项目成本核算制,明确项目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并设置核算台账,记录原始数据。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项目成本核算。

项目成本核算应坚持形象进度、产值统计、成本归集三同步的原则。

4)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

应建立和健全项目成本考核制度,对考核的目的、时间、范围、对象、方式、依据、指标、组织领导、评价与奖惩原则等做出规定。

成本分析应依据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资料进行。成本分析应采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和比率法等基本方法;也可采用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年季月(或周、旬等)度成本分析、竣工成本分析等综合成本分析方法。

5、项目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项目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应包括项目资源的计划、配置、控制和处置。

6、项目风险管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的条文说明中列有风险等级评估表。

一般,低可能性与轻微后果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高可能性与轻微后果的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高可能性与严重后果的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那么,低可能性与严重后果的风险等级为什么风险?这就可能有很多不同的个人解释,需要依靠经验和“专家”了。

7、项目收尾管理

项目收尾阶段应是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最后阶段,包括竣工收尾、验收、结算、决算、回访保修、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应依据有关法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竣工条件和竣工验收要求。文件的归档整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法规的规定,移交工程档案应符合有关规定。

项目竣工结算,应由承包人编制,发包人审查,双方最终确定。项目竣工验收后,承包人应在约定的期限内向发包人递交项目竣工结算报告及完整的结算资料,经双方确认并按规定进行竣工结算。承包人应按照项目竣工验收程序办理项目竣工结算并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进行项目移交。

项目竣工决算编制的主要依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和有关文件;项目总概算和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项目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资料;合同文件;项目竣工结算书;各种设计变更、经济签证;设备、材料调价文件及记录;竣工档案资料;相关的项目资料、财务决算及批复文件。

项目竣工决算应包括: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项目造价分析资料表等内容。

项目考核评价是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总体和各专业进行考核评价。项目考核评价的定量指标包括:工期、质量、成本、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项目考核评价的定性指标包括:经营管理理念,项目管理策划,管理制度及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推广,社会效益及其社会评价等。

下载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工程2011年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黑龙江中级工程测量员考试题

    2018年黑龙江中级工程测量员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各等级水准测量每站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的叙述,正确的......

    2016年黑龙江工程测量员中级考试题

    2016年黑龙江工程测量员中级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A点高程为32.50m,DAB=160m,iAB=-1%,则B点的高程为__。 A.16.50m B.48.5......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生网络电视台章程

    黑龙江工程学院网络电视台章程 为更好的宣传我校形象,从各个方面展现我校风采和我校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的建设成果,确保我校各项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宣传我校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特......

    江西省新媒体青年创业园区实施方案(五篇材料)

    江西省新媒体青年创业园区 阶段性发展规划 第一阶段新媒体实训基地 项目名称:江西新媒体人才实训基地 项目面积:实训基地位于江西展演中心B栋,占地1000平方米(场地还在商讨,涉及......

    黑龙江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11[最终版]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财政厅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监管局 黑农委联发〔2011〕63号 文件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2011年 农业保险工作方案......

    暑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黑龙江兰西

    暑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兰西县奋斗中心校为切实做好我校暑期安全保卫工作,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根据兰西县教育局暑期工作的指示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

    黑龙江科技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黑龙江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实施方案 今年,是我校大学建设的决战之年,是国家专家组入校考察的关键时期。学风建设是大学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

    黑龙江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黑龙江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高考政策高考改革自主招生异地高考招生计划出国留学网高考网为大家提供黑龙江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解读,黑龙江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解读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