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语文论文3篇
【篇一】
一、引言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主流。特别是语文,它是思想性、知识性很强的学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就是说明语文和德育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和道德水平。在此,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指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时候,根据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或者某些精彩的句段、章节借题发挥,进行合理的扩展,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1.通过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我们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查询有关的资料,去了解那段的历史背景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进而再引导学生去读题目,通过题目来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要“飞夺泸定桥”,那么红军们怎样去攻取呢;他们在“飞”和“夺”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他们又是怎样面对这些困难的呢;最后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最后取得了胜利又证明了些什么呢?教学前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交流学习。接着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当时战斗的激烈场面,壮士们的英勇气概以及大无畏精神给学生强烈的冲击感,紧接着再让学生结合播放的视频去阅读课文内容,将士们为什么能够有这种勇猛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在让他们坚持下去并且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的?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对先烈们的敬重之情。
2.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发挥教材的德育因素是语文德育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讲解有关思想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具体的情况,他们很难理解文章中的无私贡献的精神。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文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询问来了解他们小时候所生活的具体状况,之后再去讨论如果自己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会怎么办,在没有水喝的地方又会怎么做呢?授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再将文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让学生进行品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学生接受了某些道理,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对军人以及革命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贡献之情。
三、结合心理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的本质目的梁启超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当然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我们要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此外,教师也要进行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促使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重视诵读,以读来进行德育渗透,进而感染学生。朗读、诵读都能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可以让学生先进入文章内容中,之后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现出来的喜怒爱憎的感情。随着语言文字的急缓转合来切实地体会作者的情感,从中得到感染。例如我们在学习《在艰苦的岁月里》一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课文中对红军外貌的描写,去切实地体会到红军那种不怕艰苦,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的精神,从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通过朗读,让学生的思想在读中得到感染和传播,在读中进行德育教学,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点,明确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地展示出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情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能够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是我们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是最佳时期,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地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让这种课外活动最终反过来服务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也是教育的主体,在课外活动中,让德育工作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最后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的时候,通过父母给自己过生日来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而当问及父母的生日时却极少有学生能够回答得上来。为了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这种细节处的爱,我对他们进行爱父母的道德教育,如采取“实践体验法”的渗透模式来进行渗透,让学生们回家亲自为自己的父母过生日或者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可以给父母洗洗脚或者捶捶背等,并且把自己的这种体会写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让他们更懂得珍惜这种独有的爱。这样的德育渗透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
2.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除了育人,还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语文教师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抓住教学中的一点一滴,抓住学生的一言一行,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比如要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校园、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懂得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基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好切入点,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好语文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只局限于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还可以把德育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同时也可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真正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篇二】
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指出: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行呀,故而,我觉得应该遵循这三步走:
第一步:培养兴趣,让学生有的写(第一学段)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第二学段)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大力表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
第三步:方法入手,让学生小心写(第三学段)
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轻松,做得更完美。学会一些方法对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说,在写作教学中遵循方法入手,让学生从大胆写到小心写,由”大胆文“过渡到写”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学生不会随意写,会慢慢地斟琢选材,推敲言语,什么可以写,什么更好写,什么写更好,怎样写最好,会不自觉到自觉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词,写好句,开好头,结好尾---这样,写作教学就有了层次,有了进步,有了发展.
【篇三】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