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时间:2019-05-12 23:5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徐 新 转贴自:人教网 点击数:755 更新时间:2004-8-9 文

章录入:史记 ]

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历史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避免以往以闭卷考试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为例,作一小结,以供同仁参考。

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档案的建立最好在开学初。我要求每个学生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再配置一个档案袋,让学生自己保管。本单元结合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专题:

1.查找秦汉时期的成语故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

2.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可以借助教材、课外读物和网上资料);

3.请你评价汉武帝的功过(以教材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

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成果等方面)

5.列举使你最自豪的秦汉时期的文化三例,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以上五个小专题要求学生提供一份作业,其中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题、第四题为自选题,面向部分学生。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予以评定,共分ABCD四级,并写上客观、公正的评语。好的予以表扬,差的指出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某位学生进行口头批评。以上五题,有的教师可能会感到难度过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有三道题是教材所提供的,另外两题只是教材知识的适当延伸。根据新的课程观,既强调了普及性、基础性,又强调了发展性;既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又提倡教师引导少数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历史知识,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发现性、探索性学习。以上五题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标准》以及新的课程观。

二、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l.课堂纪录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本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活动课记录法。

本单元有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这节活动课中,事先就做好了活动的部署和安排,而具体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给予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时,根据不同的分工,即组织才能、搜集、提供材料、小组成员合作、整理材料、制作卡片、辩手的表现等各个方面分别给予评价等级。原来,我以为学生较难完成这节活动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班级表现得很出色。我想,这种出色的效果与采用这种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节课中留下闪光点,而不愿是一页空白。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三、活动法

活动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活动。

1.调查厦门地区的古塔。

学生通过到南普陀寺、同安梵天寺等实地考察,写成调查报告,在上述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从现实生活中搜索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2.出一期名为“昌盛的秦汉文化” 的历史专刊。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加以扩充、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寻资料,然后用电脑打印所下载的资料和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张衡地动仪复原图,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详细介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我就积极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同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这节活动课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四、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单元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

它主要包括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历史专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写完评语时,再由学生记录下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写得得心应手、丰满充实,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语言干瘪、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2.单元测验学生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

本单地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我采用自我评价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把成绩记录在档案本上,结果发现有的学牛较诚实,但也有的学生不够诚实。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另外,可以适当改进,即同桌同学交换批改。

五、测试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总之,以上五种评价方法有相互包容的地方,尤其是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是基础。它能客观地将其他各项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大胆尝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

一、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l.课堂纪录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本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活动课记录法。

本单元有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这节活动课中,事先就做好了活动的部署和安排,而具体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给予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时,根据不同的分工,即组织才能、搜集、提供材料、小组成员合作、整理材料、制作卡片、辩手的表现等各个方面分别给予评价等级。原来,我以为学生较难完成这节活动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班级表现得很出色。我想,这种出色的效果与采用这种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节课中留下闪光点,而不愿是一页空白。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二、活动法

活动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活动。

1.出一期名为“昌盛的秦汉文化” 的历史专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加以扩充、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寻资料,然后用电脑打印所下载的资料和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张衡地动仪复原图,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详细介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我就积极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同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2.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这节活动课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三、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单元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

它主要包括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历史专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写完评语时,再由学生记录下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写得得心应手、丰满充实,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语言干瘪、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2.单元测验学生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

本单地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我采用自我评价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把成绩记录在档案本上,结果发现有的学牛较诚实,但也有的学生不够诚实。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另外,可以适当改进,即同桌同学交换批改。

四、测试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第三篇: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

插图的选用及其价值

东莞市可园中学韦红

[摘 要]本文主要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插图的运用价值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宋刻本《周礼》书影三教共栖图尽善尽美《史记》书影

一、教材中插图的使用须尽善尽美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本中的文字、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初一)和对新教材课本的初步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插图运用恰到好处,但是也有一些须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一)一部分插图缺少文字说明

历代古书课本中出现多处,使用的插图大多呈现给学生的是:该书的书面或者是该书的前言,而无实际内容,这就给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另外也会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的插图——《史记》书影,光出几本黑色封面的古书(没有书名)和四本书的序,由于序的字过小,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又如《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中的宋刻本《周礼》书影,该插图中的文字学生基本上能看清楚,但是大多是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看懂这一书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

(二)少数插图过于模糊

过于模糊的插图难以表达插图的原意,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齐桓公与管仲(山东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一图,齐桓公、管仲五个字字迹模糊,学生无法辨别,图中三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基本无法知道,此图采用的价值不大。又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的蓝田丞印(西安章台出土秦封泥)一图,蓝田丞印四个字已经无法辨别,用在此可能只是多占空间,学生根本无法入手。

(三)小部分插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

初中历史立求于向学生表述真实的过去,教材中所使用的插图也应体现这一点。虽然教材绝大部分的插图围绕这一重点,但是还是存在少数问题。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三教共栖图,让学生第一感觉到在春秋时期三大教派的创始人曾经在某处相遇,共同讨论宗教问题。然而这一插图用意是让学生在意识形态里知道在东汉之后,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 1

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到补的局面。对于这一幅图内容的真实性,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证明它的不存在性。

(四)少数插图表意不准

对初中学生而言,插图比起文字来说更为形象,更易接受。但是如果插图内容与文字不相符,那么使用插图反而弄巧成拙。例如:《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中的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此图表述的是一农民坐在秧马上两手紧握秧马上的扶绳,双脚踏地正处于四周秧苗围绕的秧田中。秧马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是宋朝农业生产工具的先进代表。秧马是农民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农民坐在上面比弯腰劳作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用在此难以表达其科学性、先进性,其一:秧马处于秧苗之中不符合常理,其二:农民双手紧握秧马上的扶绳而不是插秧的动作难以证明其先进性。

虽然在教材中插图的使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但使用插图的重大意义是不能抹杀的。

二、事半功倍——历史插图的运用

(一)引题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二)突出重点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贯通南北的动脉”一目指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本运用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既增加地理知识,又轻而一举掌握这一系列的问题。

(三)突破难点

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例如唐太宗的贞观新政,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新编课本用了唐朝三省六部简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多而杂,学生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课本利用三幅图使学生一看则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结构、领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认真观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图,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

参考文献及书目

1、《教育报》2000.2.19。

2、统计数据来自1990----200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中学历史》部分。

3、http://.cn/pkuschool/teacher/elec/ls/1.htm。

4、《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论》,北京《学科教育》1999.7。

5、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2。

6、陈至立:《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教育报》2000.10.13。

第四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浅谈初中历史新教材中的评价方法

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 徐 新

教学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起着调控历史教学活动的作用。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倡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的公正性、全面性,充分尊重学生,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历史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的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了《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避免以往以闭卷考试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式。下面,我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为例,作一小结,以供同仁参考。

国家统一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具体方法如下。

一、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档案的建立最好在开学初。我要求每个学生买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再配置一个档案袋,让学生自己保管。本单元结合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小

专题:

1.查找秦汉时期的成语故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

2.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可以借助教材、课外读物和网上资料);

3.请你评价汉武帝的功过(以教材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

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结合教材

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成果等方面)

5.列举使你最自豪的秦汉时期的文化三例,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以上五个小专题要求学生提供一份作业,其中第一题、第二题、第五题面向全体学生,第三题、第四题为自选题,面向部分学生。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予以评定,共分ABCD四级,并写上客观、公正的评语。好的予以表扬,差的指出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某位学生进行口头批评。以上五题,有的教师可能会感到难度过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有三道题是教材所提供的,另外两题只是教材知识的适当延伸。根据新的课程观,既强调了普及性、基础性,又强调了发展性;既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又提倡教师引导少数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历史知识,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发现性、探索性学习。以上五题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标准》以

及新的课程观。

二、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成效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我又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做法。

l.课堂纪录法。

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问题归纳的逻辑性、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新的课程观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新教材也提供了这种便利,设置了诸如“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专题。采用课堂记录的评价法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口头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且在下课后,还要按等级记录在学生的档案本中。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写上简单的评语。

2.活动课记录法。

本单元有一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在这节活动课中,事先就做好了活动的部署和安排,而具体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给予帮助和指导。活动结束时,根据不同的分工,即组织才能、搜集、提供材料、小组成员合作、整理材料、制作卡片、辩手的表现等各个方面分别给予评价等级。原来,我以为学生较难完成这节活动课,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班级表现得很出色。我想,这种出色的效果与采用这种观察记录的评价方法是分不开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这节课中留下闪光点,而不愿是一页空白。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潜能和积极主动性。

三、活动法

活动评价的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习的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

学生的良好个性。在本单元中有以下几个活动。

1.调查厦门地区的古塔。

学生通过到南普陀寺、同安梵天寺等实地考察,写成调查报告,在上述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从现实生活中搜索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2.出一期名为“昌盛的秦汉文化” 的历史专刊。

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加以扩充、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寻资料,然后用电脑打印所下载的资料和图片。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张衡地动仪复原图,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详细介绍,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以及网络资源的优势,既节省了时间,又开阔了视野。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我就积极鼓励他们阅读课外书籍,从书本中同样可以加深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3.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这节活动课可以考查学生的组织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等。

四、学生自我评价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历史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历史学习的特长以及不足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主动改进学习状况,增强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单元采用以下

两种方式实施自我评价法。

1.历史作业反馈小结。

它主要包括小论文、活动课、调查报告、历史专刊等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当教师写完评语时,再由学生记录下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包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提高,已经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学习主动积极的学生写得得心应手、丰满充实,而学习被动的学生则语言干瘪、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

2.单元测验学生对照标准答案给自己评分。

本单地学习结束以后,采用阅卷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测验,我采用自我评价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把成绩记录在档案本上,结果发现有的学牛较诚实,但也有的学生不够诚实。通过这次活动,教育学生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另外,可以适当改进,即同桌同学交换批改。

五、测试法

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也可以说是传统的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以至于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闭卷考试,就可以过关。教师通过观察和检查,发现有的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连

基础历史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所以,闭卷测试还是必要的。于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了一次测验。通过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总之,以上五种评价方法有相互包容的地方,尤其是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是基础。它能客观地将其他各项测试结果记录下来,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历史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大胆尝试,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认为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遵照新教材的特点,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使教材适用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这样不但会提高课堂效率,还会减轻学生负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材整合的思考与方法:

1教材整合的思考

1.1明确课程标准,理清学科体系是教材整合的前提。

教师首先要对初中历史学科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抛开教材原有的体系和结构。常用的做法就是选择和划分一些重要的领域,或者以地域、国家为依据,依据时间顺序,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网罗进来,形成一种与教材编排不同的认知结构。

1.2教学要体现主题是教材整合的原则。

教师能否提炼出覆盖教材核心内容、体现鲜明的主题,是有效整合知识关键所在。因此课堂用鲜明的主题来贯穿、归纳、组合历史材料。

如: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近代工业兴起。②能源消费结构:煤炭逐步成为主要能源。(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经济结构:重工业成为主导。②能源消费结构:电能、石油、天然气成为新的重要的能源。(3)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经济结构: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②能源消费结构:以核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广泛发展。

1.3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教材整合的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整和教学内容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提炼教材精髓,充实课堂容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材整合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教材整合,精心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了机会,实现了有效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谈几点关于自己教材整合的方法。

2.1课内整合。

将本课学习的内容按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重新建构,使其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从而实现对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及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串接整合。如:字目顺序调整,字目间的整合,以人物、时间等为线索整合全课。就如:初二上册民族经济的发展,可以打破常规,先讲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然后讲张謇实业救国,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2.2单元内整合。

理解教材中整个单元与各课之间的联系,大胆合理的整合教学内容,以一条主线进行全局的设计,是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如:人物事件等为线索同和单元内容或整合单元各课内容,解决问题。就如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教材而言,由于缺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使得学生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很大的难度。因此,为实现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整合。一方面,适当补充中华民国政府临时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将第 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和第 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一部分内容与本课进行整合。通过这些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3单元间整合。

按时序整合各单元内容,或按中外历史整合。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之中,进行中外历史的整合,既能时刻了解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又凸显“世界史”的真正含义,以弥补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学习历史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体现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发展历史的尊重和认同。例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时,学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下一单元的内容《民主法治建设》提前来讲,这样学生就很好的掌握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2.4学科间的整合。

历史学科综合性强,包容了其他学科的历史发展,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材内容跨越学科的界限,最大限度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科间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就像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可以渗透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奋发图强 艰苦创业》一课时,学生们学习了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三人的先进事迹后总结出了先进人物的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这是教师随机出示问题。在你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先进人物?作为新一代的你们你将怎样做?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们不光举出了身边的人物事迹,还举出了一些国家级、市级、县级的先进妇女代表、先进个人等。这样就很好的将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了,而且渗透了思想教育。

总而言之,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虽然教材的编写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它给我们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任何教材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应分清地区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教材中的评价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

    初中历史新课标心得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平和四中 曾瑞良 2021.3.5.作为一名九年级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才能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了解教学知识要求与考......

    初中历史新课标读后感

    初中历史新课标读后感 张宇环 利用寒假,我翻看了初中历史新课标及解读,通过认真研读,对于新课标的调整及其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课标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坚......

    初中历史新课标测试

    留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教材中对插图的运用 河北省张北县白庙滩九年制学校李德宝 初中历史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形象的插图,在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这些插图,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并能有......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13课......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侯晓丽 刚刚完成了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侯建新、张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