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喀什地区畜禽品种改良管理办法
喀什地区畜禽品种改良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和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育种员服务行为和良种畜禽使用管理,加快我区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畜禽管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家畜家禽品种改良管理办法》、《新疆畜牧业良种补贴项目良种公畜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喀什地区行政区域内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用语含义】本办法所称育种员,是指在种畜禽场从事育种,在畜禽配种站(点)从事配种,在家禽孵化场从事孵化工作的技术人员。
本办法所称良种畜禽,是指享受国家、自治区和地、县(市)良种补贴和利用项目资金,从本地或者区外、国外购买或者引进的地方和外地良种畜禽。
第四条【权益保护】种畜禽生产经营者和养殖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坚持原则】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全社会支持,共同促进。突出繁育地方良种,结合引种杂交改良,全面实现畜禽良种化”的原则。
第六条【政府职能】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主管和相关部门,共同促进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鼓励集体和个人建立种畜禽场,开办家畜配种站(点)和家禽孵化场,从事种畜禽生产和培育畜禽新品种;鼓励农牧民饲养良种畜禽和扩大养殖规模。
加强育种员队伍建设,完善种畜禽生产条件,保证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需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畜禽品种改良科技攻关。
每2—3年举办一次赛畜(禽)大会,展示最佳种畜、种禽,并对在种畜禽生产,新品种培育和良种饲养繁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部门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是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主管部门。
各级财政、工商、科学技术、质检、金融、财产保险和动植物检疫等部门是开展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参与部门。
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是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技术支撑机构。
第二章 组织实施与技术支撑
第八条 【主管部门分工与职责】地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地区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一)地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自治区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制定全地区品种区域规划和畜禽品种改良规划及计划;
2、建立科学、合理的种畜禽场,开展良种繁育、新品种培育和推广使用;
3、对种畜禽生产、质量、经营、调配和使用等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4、按照管理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种畜、种禽和种蛋的进出口工作;
5、负责有计划地安排育种员技术培训及核发资格工作;
6、负责地区行政区域内畜禽品种改良行政执法及监督工作。
(二)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根据地区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和品种改良规划,制定本县(市)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和品种改良规划及计划;
2、建立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的家畜配种站(点)和家禽孵化场;
3、负责育种员进行技术培训,核发上岗证和专业进修;
4、制定实施各项生产和管理制度;
5、负责对种畜禽生产、质量、经营、育种员服务行为、良种补贴种公畜的调换和处置管理;
6、育种员给予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在评定时以业务水平和工作成绩为主,不受学历限制;
7、按照有关规章管理种畜、种禽和种蛋的购进工作;
8、负责本县(市)行政区域内畜禽品种改良行政执法及监督工作。第九条【参与部门职责】各级财政、工商、物价、科学技术、金融、保险和动植物检疫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予以资金、信贷、保险和进出口等方面的支持。
第十条【技术推广机构分工与职责】地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责全地区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检查指导。县(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本县(市)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督促落实。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责本乡(镇)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地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地区畜禽品种区域规划,确定全地区主要推广的畜禽品种和改良方向;
2、制定品种改良技术推广规划、计划和推广措施;
3、每两年组织一次有意向从事畜禽育种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育种基础知识培训,颁发《资格证书》;
4、定期组织种畜禽鉴定员进行培训,颁发《鉴定员证》;
5、提供畜禽配种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推荐新技术、新成果,并进行试验示范;
6、向县(市)统一发放冻精、液氮,提供其它配种物品;
7、指导种畜禽进行质量鉴定;
8、负责家畜育种员星级评比工作的汇总上报;
9、受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级许可证的核发,受理县(市)复议案件,处理跨县(市)违法案件,参与跨地区违法行为的处理。
(二)县(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县(市)畜禽品种区域规划,确定乡(镇)主要推广畜禽品种;
2、制定本县(市)品种改良规划和计划,督促落实品种改良技术推广措施;
3、组织乡(镇)场育种员进行技术培训;
4、向乡(镇)场统一提供所需冻精、液氮和配种物品;
5、督促开展种畜鉴定,选优淘劣,督促落实良补种公畜的调换使用;
6、督促落实畜禽配种和孵化技术操作规程;
7、组织实施家畜育种员的星级评比和上报工作;
8、受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本级许可证核发、技术验收和执法工作;
(三)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县(市)畜禽品种改良规划,制定本乡(镇)品种改良规划及计划;
2、品种改良计划分解到每村每户,任务落实到每个育种员;
3、加强育种员管理,保证育种队伍稳定;
4、培训乡村基层干部,宣传行业政策;
5、推广畜禽人工授精和选种选配,严格落实配种技术操作规程;
6、向育种员及时提供冻精、液氮和配种物品,并引导使用种公畜开展选配工作;
7、开展种畜鉴定和固定,劣质公畜去势,加强良种补贴种公畜的饲养、使用、处置和管理;
8、严格实施设施保护、配种收费和育种员考核等管理制度;
9、配合上级机构进行新技术试验、示范;
10、开展家畜育种员星级评比、初审和上报工作;
第三章 种畜禽管理 第一节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
第十一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包括家畜配种和家禽孵化)的单位(包括农民育种合作社)和个人,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并凭许可证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用于配种和孵化的应当使用从种畜禽场购进并附有《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和《种畜禽合格证》的种公畜和种蛋。
第十二条 【许可证有效期】《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期满继续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申请人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满三个月前,重新提出申请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许可证交回】 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停业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一年以上的,应当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交回发证部门。
第二节 种畜禽场、站管理
第十四条【生产方向】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以繁育优良畜禽品种为主,开展多种经营,独立核算。
第十五条【承担义务】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畜禽品 种资源保护,良种繁育及提供,新品种开发和新技术推广任务。
第十六条【管理方式】 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当地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和计划,进行育种、配种和孵化,并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育种、饲养技术。
第三节 育种员管理
第十七条 【资格管理】从事育种、配种和孵化等技术工作的人员应当参加地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举办的技术培训,取得《资格证书》。
第十八条 【上岗管理】已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向所在地县(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取得《育种员上岗证》后,在指定的种畜禽场,家畜配种站(点)和家禽孵化场从事育种、配种和孵化工作。使用自繁或者从市场购买公畜从事配种工作的人员还需申请取得《种公畜使用许可证》。
第十九条 【办理时限】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本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机构进行考核确认,公畜鉴定和健康检查后,对符合条件的核发《育种员上岗证》和《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并指定从事育种、配种和孵化工作的种畜禽场、家畜配种站(点)和孵化场。对不符合条件的告知本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上岗证有效期】《育种员上岗证》有效期为三年,继续从事的期满前三个月应当向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对继续可以 使用的重新核发《育种员上岗证》。
第二十一条【育种员责任】育种员应当负责下列工作:
(一)种畜禽场育种员:
1、制定畜禽育种规划及计划;
2、按规定进行分级整群、建立畜禽核心群;
3、对畜禽进行科学饲养和使用管理;
4、积极开展畜禽人工授精技术;
5、严格执行各项育种和管理制度;
6、所需鲜精选择经过鉴定的种公畜采精使用;
7、严格执行《畜禽配种技术操作规范》和《畜禽配种技术规程》
8、控制母畜人工授精和种畜配种次数:绵山羊和猪等畜种在一个配种季节,黄牛、牦牛和马、驴、驼等畜种在年内不得超过3次;
9、控制精液剂量:鲜精输入剂量绵山羊控制在0.05—0.1毫升/次,猪控制在30—40毫升/次,黄牛、牦牛控制在1—2毫升/次,马、驴控制在15—30毫升/次;冻精剂量黄牛、牦牛不得超过1剂/次,年内每头妊娠牛平均不得超过2.5剂;
10、在三年之内,马、驴、驼、牦牛、绵山羊和猪鲜精授精受胎率达到90%以上,使用公畜配种受胎率达到98以上,种蛋受精率达到90%以上;
11、所生产的种畜禽二级以上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其中种公畜一级以上达标率达到35%以上;
12、对优良种畜进行登记;
13、建立育种技术档案。
(二)家畜配种站(点)育种员:
1、从事黄牛冻精人工授精的人员负责配种服务区域内所有畜种的品种改良工作,从事使用种公畜配种的人员负责配种服务区域内本畜种的品种改良和统计上报工作;
2、对配种服务区域内各类畜禽进行定期调查和统计,掌握畜禽数量、畜群结构、能繁母畜、良种比例和分布情况。
3、养殖者进行技术培训、提供选种选配,良种繁育、科学饲喂,高效养殖等先进技术和信息服务,并引导他们推广普及。
4、按照养殖者自愿的原则推广畜禽品种改良技术,不得强制推行;
5、在配种服务区域内推广本县(市)《畜禽品种区域规划》所确定的家畜品种;
6、开展种畜鉴定、先优淘劣,落实良种补贴种公畜使用管理;
7、在具备条件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开展鲜精人工授精技术;
8、所需冻精从乡(镇)、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领取使用;
9、在配种站点张贴县(市)畜牧兽医和物价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各类畜种《配种收费标准》,并持《育种员上岗证》配种操作;
10、人工授精和种公畜配种要参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项第八款、第九款执行;
11、配种后按时入户对被配母畜进行无偿受胎检查;
12、根据养殖者的邀请,可以跨区开展发情鉴定,生殖健康、受胎检查和助产等上门有偿服务,但不得进行人工授精或者牵去公畜配种;
12、在三年之内,黄牛冻精人工授精受胎率在农区达到70%以上,牧区达到65%以上;马、驴、驼、绵羊、山羊鲜精授精受胎率要达到90%以上,生猪鲜精授精受胎率要达到60%以上,使用种公畜配种受胎率要达98%以上;
13、配种收费:人工授精和种公畜配种在规定的授精和配种次数内授精和配种受胎的,按标准收取,其用冻精授精的向畜主开具三联收款收据,用鲜精授精和种公畜配种的向畜主开具收款凭据;在规定的授精和配种次数内授精和配种但仍未受胎的,全额返还给畜主;
14、妥善保管冻精、液氮、配种器材、配种设施和其它配种工具;
15、对良种补贴公畜的饲养、使用和处置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
16、对养殖场、养殖小区进行登记,并指导建立养殖档案;
17、积极参加家畜育种员星级评比活动;
18、严格执行各项配种和管理制度;
19、完成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乡(镇)人 民政府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下达的其它工作任务;
20、建立配种技术档案。
(三)家禽孵化场育种员:
1、严格执行各项孵化和管理制度;
2、孵化所需禽蛋需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场引进;
3、维护和保养孵化设备;
4、按孵化技术操作规范和孵化技术规程进行孵化、育雏和防疫工作;
5、禽蛋孵化率三年之内达到90%以上;
6、销售雏禽出具《防疫合格证》;
7、向养殖者提供饲养管理技术;
8、建立孵化技术档案。
第二十二条【育种员权利】育种员应当享有下列权利。
在开展技术服务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主管和相关部门反应:
(一)未制定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对品种改良工作造成影响的;
(二)未按规划要求提出推广品种更改或者阻碍推广的;
(三)未按规定要求使用或者处理种公畜的;
(四)使用未经鉴定的公畜从事对外配种的;
(五)未按计划提供冻精和液氮的;
(六)未按规定评比育种员或者更改星级的;
第四节 种畜禽生产及引进
第二十三条【种畜禽生产】 种畜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许可的品种、品系,规定的代别和利用年限以及育种计划生产种畜、种禽(蛋)。
第二十四条【种畜禽鉴定】 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时申请县(市)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对所生产的种畜、种禽进行质量鉴定,鉴定的种畜、种禽必须符合本品种二级以上等级标准,其中种公畜体型和外貌达到一级以上(包括一级)等级标准。其余的为肉用处理。
第二十五条 【种畜禽销售】销售的种畜禽应当附具《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防疫合格证》,《检疫合格证》和《种公畜使用许可证》。
第二十六条【种畜禽引进】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需从区外、国外引进种畜禽的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引进手续后,方可引进。第二十七条【提交总结】种畜禽场(包括农民合作社,家畜配种站(点)和家禽孵化场)每年向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部门报送种畜禽生产经营总结和计划。
第五节 种畜禽质量监督
第二十八条【组建领导机构】 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由主管领导和畜牧技术人员组成的种畜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种畜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第二十九条【领导小组职责】 各级种畜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职责:
(一)地区种畜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7—10人组成,负责地区范围内各种畜禽场生产出场的种畜禽质量,发放《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防疫合格证》,《检疫合格证》和《种公畜使用许可证》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县(市)种畜禽鉴定员的培训和发放《鉴定员证》工作;
(二)县(市)种畜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5—7人组成,负责本县(市)范围内各种畜禽生产单位和个人生产出场的种畜禽质量和发放《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系谱,《防疫合格证》,《检疫合格证》和《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工作;负责种畜禽生产单位和个人引进使用的良种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的良补公畜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章良种畜禽管理 第一节 良种畜禽购进与发放 第三十条【良种畜禽购进】良种畜禽应当由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购进。其中良种补贴种公畜按照购销合同要求选购,并附带《种畜禽合格证》、《种公畜使用许可证》、种畜系谱资料、《动物防疫合格证》和《检疫合格证》;项目所用种畜禽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有关规定从本地或者外地种畜生产单位(场)购买和引进,并附带相关证件和品种技术资料。不得更改购进品种和数量。
第三十一条【良种畜禽发放管理】良种补贴种公畜发放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根据本县(市)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制定发放乡(镇)和村组,发放品种和数量,以及发放户名计划。制定计划时应优先考虑养殖规模和饲养管理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发放。
(二)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发放计划在县(市)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在村级张榜公布发放户名,并公示无异后,方可发放。
项目所用种畜禽应当发给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不得发给非项目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二条【良种畜禽养殖者具备条件】良种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饲养良种补贴种公畜的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冬暖夏凉,分舍饲养,防疫隔离和无污染的圈舍;
2、具有足够的饲草饲料和储存、加工、饲喂等设施;
3、具有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和疾病防疫措施;
4、具有较强的“公畜共用、互助配种、资源共享”的全局意识;
(二)项目所用种畜禽的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与项目实施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2、具备与项目实施要求相适应的生产母畜群体规模;
3、具备与项目实施规模拥适应的饲养管理和设施设备;
4、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条件;
5、具备项目所需的其它条件。
第三十三条【良种畜禽实施责任制管理】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门应当与良种补贴种公畜和项目所用种畜禽的养殖单位和个人签订良种畜禽使用管理责任书,加强良种畜禽管理。
第三十四条 【良种畜禽实施保险管理】 良种畜禽应当进行保险。其中饲养良种补贴种公畜的养殖者承担不低于20%的保险费用,其余部分由县级财政进行补贴,项目所用种畜禽的保险费用由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全额承担。
第二节 良种公畜饲养、使用与处置
第三十五条 【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养】良种公畜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技术人员提供的配种时期和配种间期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保证种公畜各个时期的营养需要。依法履行免疫接种义务,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十六条【实施良种公畜使用年限制】良种公畜使用年限马、驴、驼和牦牛等畜种不低于6年,绵山羊和猪不低于4年。
第三十七条【实施配种任务定额制】良种补贴种公畜每头(只)年内 配种数量,马、驴、驼和牦牛在农区不低于60头(匹),在牧区不低于30头(匹);绵山羊和猪不低于100头(只),采用鲜精人工授精的不低于800头(只)。
第三十八条【实施互助配种制】饲养良种补贴和项目所用地方种公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公畜共用、互助配种、资源共享”的原则,在保证自养母畜配种的情况下,对其他养殖户进行互助配种,扩大配种范围。
项目引进的种公畜必须在项目实施的畜群中使用。不得给他人配种使用。
第三十九条【禁止未经鉴定的公畜配种使用】任何养殖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未经鉴定,且外貌特征不符合本品种标准,或者具有遗传缺陷的公畜以次充好给他人配种使用,更不得以销售怀胎母畜的形式推广自培品种;
第四十条【实施良种公畜轮换使用制】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良种补贴和项目所用的地方种公畜应当采取定期轮换的方式进行调换使用。其中马、驴、驼和牦牛每三年轮换一次,绵山羊和猪每两年轮换一次,防止近亲交配,品种退化。
第四十一条【实施良种畜禽处置逐级报批制度】良种畜禽处置应当实行逐级报批制度,严禁擅自处理。种畜禽场、养殖单位和个人在饲养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饲养良种补贴种公畜的养殖单位和个人向乡(镇)、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或者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机构报告,经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机构检查出证,上报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淘汰或者处置。由饲养项目所用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向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经县(市)畜牧兽医 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核实,上报地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淘汰或者处置。处置证明应当存档备查。
(一)因使用年限已满不宜再作种使用的;
(二)因伤致残不宜再作种使用的;
(三)因患传染病死亡的。
第四十二条【严禁擅自处置良种畜禽】任何良种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禁止擅自淘汰或者宰杀良种畜禽。
第四十三条【屠宰环节管理】县(市)、乡(镇)、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屠宰厂的监督管理,禁止屠宰非淘汰种畜。
第四十四条【保险赔付】在良种畜禽使用年限未满期间发生自然灾害和重大动物疫情死亡的,经县(市)畜牧兽医、财政、保险和乡(镇)、人民政府核定后由保险公司承担赔付。
第五章 建立档案
第四十五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档案】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下列档案。
(一)种畜禽场
1、养殖档案:依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建立。
2、育种档案:包括个体编号、畜种信息、配种记录、繁殖记录和后裔测定。
3、鉴定档案:依照种畜禽鉴定内容建立。
4、销售档案:包括畜禽品种、性别、鉴定等级、价格、检疫情况、销 售合同、销往地址。
5、引种档案:包括批准文号、引种地址、畜禽品种、数量、性别、引种用途。
6、处置档案:包括处置品种、原因、日期、批准部门和处置证明。
(二)家畜配种站(点)
1、人工授精档案:包括冻精和鲜精来源、品种、公畜号、所配母畜个体号,输精日期、剂量、次数,收费、受胎、产仔、性别和体重;
2、良种补贴种公畜使用档案:依照《良种补贴种公畜使用管理登记证》内容建立;
3、种公畜配种档案:包括种公畜来源、品种、所配母畜个体号、畜主姓名、配种日期、收费、受胎、产仔、性别;
4、优良种畜登记档案:按照农业部《优良种畜登记规则》建立;
5、养殖场(小区)登记档案:包括养殖场(小区)名称、地址、户数、饲养品种、饲养规模、养殖设施、生产、备案、注销等信息;
(三)家禽孵化场
1禽蛋引进档案:包括引种场(厂)名、品种、时间、数量、运输、挑选、贮存。
2、孵化档案:包括机器调整,温、湿度控制,通风,照蛋,孵化数量和孵化率等内容;
3、防疫档案:包括引蛋、入孵消毒,免疫接种、用药用量;
4、销售档案:包括品种名称,销售地点,数量,检疫,价格等内容;
(四)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
1、地方种公畜使用档案:参照《良种补贴种公畜使用管理登记证》内容建立;
2、引进种畜禽使用档案:按照品种培育和杂交改良内容建立; 第四十六条【育种员档案】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建立育种员下列档案:
(一)地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资格培训档案,主要载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试成绩和资格证编码;
(二)县(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资格确认档案,主要载明资格审查,技术考核;
(三)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上岗档案,主要载明资格审批,聘用合同,上岗证编码,服务场(区);
(四)乡(镇)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岗位使用档案,主要载明专业进修,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服务态度,遵纪守法,年终考核;
第四十七条【良种畜禽档案】县(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良种畜禽下列档案:
(一)良种补贴种公畜购买及发放档案:内容包括采购合同,发放方案,补贴资金,使用管理责任书;
(二)种畜禽引进档案:内容包括引进审批表,批准文件,资金来源,引进数量,发放单位和个人,收货证明和使用管理合同;
(三)良种畜禽处置档案:内容包括处置原因,检查证明,审核、批准,上报备案和上级批准;
(四)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立良种补贴种公畜发放签名表、《三证》及种公畜个体信息卡。
第四十八条【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档案】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建立行政执法及行政执法监督档案。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四十九条【职责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主管和参与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十条【监督管理】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应当对种畜禽生产,推广使用,育种员服务行为,良种畜禽管理和行政执法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参与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应当对资金使用,种畜禽交易,还贷,收费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一条【检查指导】各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各自任务应当对育种,物资保管使用,配种受胎,良种畜禽使用,优良种畜登记,养殖场(小区)备案,育种员星级评比,行政执法和档案建立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第五十二条【监督举报】养殖者应当享有监督权利。在接受育种员技术服务中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主管或者相关部门举报:
(一)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育种员上岗证》、《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从事育种、配种和孵化的;
(二)未按规划推广品种配种,造成品种混乱的;
(三)未按规定鉴定或者处理种公畜的;
(四)未按规程操作配种,造成流产、感染和受伤的;
(五)未按规定提供所需品种或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对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
(六)未按标准收取和骗取配种费用,或者在规定的授精和配种次数内输精和配种未受胎而不还配种费用的。
第七章 罚则
第五十三条【警告】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职责,未执行任务,未尽义务及责任,对开展品种改良工作造成不便或者影响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理。
第五十四条【责令整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一)所生产的种畜禽质量等级达标率未达到本办法规定标准的;
(二)《种畜畜生产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已满而未审验和更换的;
(三)各类档案未按规定建立健全的;
(四)配种后未按时去检查受胎的;
(五)未按技术要求饲养良种畜禽,对配种使用造成影响的;
(六)未在固定的配种站(点)和场所配种,进行入户开展人工授精或利用种公畜配种的;
第五十五条【罚款】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兽医和工 商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二)未取得《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对外配种的;
(三)未按规定的品种、品系、代别和利用年限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四)销售的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种公畜使用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和种畜系谱的;
(五)销售的种畜禽不符合品种和质量标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
(六)在规定的授精和配种次数内授精和配种,未受胎而未退还配种费用的;
(七)未按畜禽配种技术操作规程授精和配种,造成畜禽感染、受伤及流产的;
(八)使用不合格的种公畜,给对方造成损失或者品种混乱的;
(九)良种畜禽未进行保险的,其中良种补贴种公畜的按补贴标准,项目所用种畜禽按采购价格追回资金;
(十)因饲养和使用管理不当造成良种畜禽伤残的,或者未经批准,擅自宰杀处理的;
(十一)未经批准擅自引进种畜(冻精)、种禽(蛋)的;
(十二)未按要求建立各类档案的,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吊销许可证。
(一)未按规定向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报送年度总 结和计划,或者未在责令限期内更换《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使用许可证》的,可以暂扣许可证;
(二)未按规定交回,或者拒不交回《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种畜禽使用许可证》的,可以吊销许可证。
第五十七条【罚没款管理】 各级畜牧兽医局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罚没款上交同级财政部门,并全额用于畜禽品种改良工作。
第五十八条【处罚复议】对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九条【办法解释】本办法由地区畜牧兽医局负责解释。第六十条【执行时间】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 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积极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温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畜牧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面向基层,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县牲畜存栏达65.8万头(只),肉类总产1.12万吨,牛奶产量0.7万吨,绵羊毛总产687吨(其中含细羊毛365吨),山羊绒总产39吨,畜牧业产值达1.19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2%。全年完成黄牛改良20297头,其中完成冷配任务15000头,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2.8%、103.4%;绵、山羊改良完成32万只;引进种畜555头(只);去势劣质公畜9.3万头只。全县实现人均牧业收入473.76元,人均牧业增收52.03元。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我县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温宿县2005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是狠抓了黄牛冷配工作,尤其是加大了冷配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黄牛改良任务20297头,其中冷配完成15000头,均超额完成任务。新建了27座标准化配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使全县黄牛冷配站总数达到60座。
二是绵、山羊改良工作稳步发展。2005年,在保证绵、山羊存栏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主,在人工授精、劣质公羊去势,抓绒、剪毛鉴定,整群分群等环节上,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绵山羊单产、总产全面提高。全县山羊绒总产达到39吨,平均单产为236克,其中山区平均为310克,农区平均为195克。细羊毛总产达到365吨,平均个体剪毛量为3.4千克。
三是狠抓劣质公畜去势工作,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自1997年全地区实行“全改去势”以来,我县始终把劣质公畜去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全县去势各类劣质公畜9.3万头只,有效地推动了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和种公畜的推广。四是加大了种畜引进和推广工作。2005年,全县共引进各类种公畜555头(只),其中引进细毛羊282只,绒山羊103只,卡拉库尔羊137只,肉羊16只。向其他县市推广绒山羊种羊1164只。
五是实施了“阿克苏地区百万只优质肉羊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8月,肉羊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结束了我县没有高品质肉羊专用品种的历史。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技术人员18名,新建了5座绵羊人工授精站,完成人工授精1240只,为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关系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资金、政策、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委朱岗书记多次率分管领导及农口部门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要求畜牧、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及乡镇场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畜牧业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立足县情、真抓实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为此,温宿县近年来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标准化配种站,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品种改良工作的条件。仅2005年,温宿县按照“财政补一点、技术员
担一点、乡村出一点”的办法,筹资50余万元,新建了27个标准化黄牛冷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并给每个配种站划拨了10-15亩耕地。此外还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温宿县畜牧业发展项目,新建暖圈60座、人工授精站4座、药浴池2座、青贮窖1500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条件,为提高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在品种改良工作中,我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了较完备的黄牛、绵山羊普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所有母牛、母羊均登记造册,既方便了管理,又便于配种工作的开展。二是在各文章转载自基层配种站实行了技术承包责任制。养牛户与配种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可进行双向选择(即养牛户可以选择配种员,配种员也可跨乡镇服务),服务费可在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配种费在配种时一次性预付,怀胎检查时如果是空胎则全部退还服务费。三是配种员实行评议制度。配种员全部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在半年及年终接受畜主代表及乡站干部的民主评议,凡评议达不到“良”以上等次的,均须再培训,连续两次评议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四是严格执行“全改去势”制度。近年来,温宿县按照地区“全改去势”的要求,在春秋两季全面开展去势工作,保证所有劣质公畜全部去势。五是狠抓种畜管理工作。我们调整充实了种畜管理委员会人员,并严格按照地、县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在种公畜的引进、使用、调配等方面严格要求,杜绝了乱引种、乱配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种畜合格证发放时严格把关,还加大了《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狠抓技术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历来是温宿县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
一。为此,2005年,我县特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6名专家教授来温宿县举办了一期畜牧兽医“2+1”大专培训班,来自基层的42名技术员接受了培训。为使技术员开拓视野、学习经验,2005年6月,我县选派了20名技术骨干赴喀什、和田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为使肉羊项目顺利实施,还选派18名技术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肉羊人工授精培训班。此外,在各生产环节,县站都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我县的配种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2006年工作打算
在2006年,我们将继续立足县情,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完成黄牛冷配1.7万头、绵山羊改良30万只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在配种站建设、人员培训、良种繁育、肉羊项目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为县域经济及地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尽管我县在品种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一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地区“三干会”精神的要求,落实好今天畜牧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县乃至全地区的畜牧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祁家庙2011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总结
祁家庙乡2011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乡的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猪种改良为基础、牛冻精改良为重点,兼顾小尾寒羊、新疆细毛羊本品种选育与良种禽推广,达到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积极引进良种公牛冻精,选育本地母牛、淘汰劣质公牛、建立并完善母牛配种记录及站点设施,加大培训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输精员的业务素质和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狠抓任务、指标的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畜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确保我乡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祁家庙乡位于渭源县西南部,南部高寒阴温地带,总土地面积95平方公里,海拔2220~2623米,全乡共有13个行政村,60个社,4121户,17347人。耕地面积54815.6亩。全乡大家畜存栏3166头(匹),其中牛存栏2998头。羊存栏4716只,猪存栏5860头(其中能繁母猪135头),禽存栏141578只,二、畜禽品种改良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一)牛冻精改良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1、全县累计完成牛冻改566头,其中官路村49头乔家沟51头边家堡村47头,金家坪村38头,红土庄村43头,路巴村 — 1 —
46头,瓦楼村41头,大寨子村47头,郭家山村45头,祁家沟41头,石家营村35头,烟雾沟45头,川套村43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46头,增长24.83%。完成年计划550头的102.9%。
2、经检查,受胎507头,受胎率达89.57%;
3、在冻改区内全乡全年去势劣质公牛25头,缓解了人畜争配现象的发生。
4、今年冻精、枪套、手套费用已交清。
(二)猪种改良完成情况
1、据母猪良种补贴统计得知,我乡能繁母猪存栏145头。
2、目前我乡有猪改良点6个,今年新增猪改良点2个,分别在路巴村赵贵处和红土庄村马占平处。
(三)良种禽推广情况
今年,我乡累计推广良种商品鸡苗19.56万只,出栏肉杂鸡18.32万只。
(四)肉羊改良完成情况
新建羊改良点三个,全乡羊改点共完成1008只的肉羊改良任务。我们采取了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的改良方法,保持肉质细嫩、鲜美的特点。今年选育引进优质公羊14只进行提纯复壮。
三、主要经验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由乡畜牧兽医站组织开展全乡的牛冻改工作;年初,按上级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养牛水平。年初,兽防站抽调业务骨干人员有计划地针对村民委、村民小组、养牛大户、科技大户,开明人士等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使广大养牛户自觉地参与到牛冻改工作中,与配种员密切配合,做到适时输精,从而使配种数增加,受胎率提高。
(三)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在实施方案中,规定了冻改站(点)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配种员为直接责任人,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奖惩分明,充分调动站(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牛冻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四、存在问题
1、在冻改区内,有一部份农户科技及商品意识低,不愿拉发情母牛来配种,任其乱交乱配。
2、部份农户对发情母牛鉴定不准确,盲目拉牛来配种,不能做到适时输精,屡配不上,造成受胎率低下。
3、个别牛发情征状不明显,加之农活又忙,不能使发情牛及时配种,是导致受胎率低的主要原因。
4、冻改经费不足,致使牛冻改工作困难重重。
5、部份山区农户对杂交牛饲养不补饲,使杂交犊牛长势不够理想。
6、有些农户饲养的母猪不符合种用标准。卧系、凹背、奶头拖地等缺陷,影响母猪生产力的发挥。
五、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我乡实际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加大投入。对冻改站(点)要加强指导和管理,狠抓培训,大力宣传,大造声势,使牛冻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严格按照省、市、县业务部门的要求,真抓实干,抓细抓实,争取下年的牛冻改工作在配种数、受胎率、产犊成活率、犊牛培育及良种猪新品系推广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开辟新路子,为振兴祁家庙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篇: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全区上下积极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热潮中,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温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区畜牧局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畜牧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实际、面向基层,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全县牲畜存栏达65.8万头(只),肉类总产1.12万吨,牛奶产量0.7万吨,绵羊毛总产687吨(其中含细羊毛365吨),山羊绒总产39吨,畜牧业产值达1.19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12%。全年完成黄牛改良20297头,其中完成冷配任务15000头,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2.8、103.4;绵、山羊改良完成32万只;引进种畜555头(只);去势劣质公畜9.3万头只。全县实现人均牧业收入473.76元,人均牧业增收52.03元。下面,我着重谈一谈我县在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中所积累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交流:
一、温宿县2005年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是狠抓了黄牛冷配工作,尤其是加大了冷配站建设力度。全年完成黄牛改良任务20297头,其中冷配完成15000头,均超额完成任务。新建了27座标准化配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使全县黄牛冷配站总数达到60座。
二是绵、山羊改良工作稳步发展。2005年,在保证绵、山羊存栏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以提高单产和质量为主,在人工授精、劣质公羊去势,抓绒、剪毛鉴定,整群分群等环节上,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绵山羊单产、总产全面提高。全县山羊绒总产达到39吨,平均单产为236克,其中山区平均为310克,农区平均为195克。细羊毛总产达到365吨,平均个体剪毛量为3.4千克。
三是狠抓劣质公畜去势工作,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自1997年全地区实行“全改去势”以来,我县始终把劣质公畜去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5年,全县去势各类劣质公畜9.3万头只,有效地推动了人工授精工作的开展和种公畜的推广。
四是加大了种畜引进和推广工作。2005年,全县共引进各类种公畜555头(只),其中引进细毛羊282只,绒山羊103只,卡拉库尔羊137只,肉羊16只。向其他县市推广绒山羊种羊1164只。
五是实施了“阿克苏地区百万只优质肉羊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8月,肉羊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结束了我县没有高品质肉羊专用品种的历史。项目实施期间,培训技术人员18名,新建了5座绵羊人工授精站,完成人工授精1240只,为项目下一阶段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是关系畜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温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禽品种改良工作,在资金、政策、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县委朱岗书记多次率分管领导及农口部门领导深入基层调研,研究解决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要求畜牧、农业、水利、财政等有关部门及乡镇场领导,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把畜牧业这篇大文章做好。
(二)立足县情、真抓实干,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高低、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为此,温宿县近年来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一批标准化配种站,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品种改良工作的条件。仅2005年,温宿县按照“财政补一点、技术员担一点、乡村出一点”的办法,筹资50余万元,新建了27个标准化黄牛冷配站,改建了9座旧配种站,并给每个配种站划拨了10-15亩耕地。此外还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温宿县畜牧业发展项目,新建暖圈60座、人工授精站4座、药浴池2座、青贮窖1500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条件,为提高品种改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三)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在品种改良工作中,我县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品种改良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建立了较完备的黄牛、绵山羊普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所有母牛、母羊均登记造册,既方便了管理,又便于配种工作的开展。二是在各文章转载自www.xiexiebang.com基层配种站实行了技术承包责任制。养牛户与配种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可进行双向选择(即养牛户可以选择配种员,配种员也可跨乡镇服务),服务费可在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内上下浮动,配种费在配种时一次性预付,怀胎检查时如果是空胎则全部退还服务费。三是配种员实行评
议制度。配种员全部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并在半年及年终接受畜主代表及乡站干部的民主评议,凡评议达不到“良”以上等次的,均须再培训,连续两次评议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四是严格执行“全改去势”制度。近年来,温宿县按照地区“全改去势”的要求,在春秋两季全面开展去势工作,保证所有劣质公畜全部去势。五是狠抓种畜管理工作。我们调整充实了种畜管理委员
会人员,并严格按照地、县品种区域规划的要求,在种公畜的引进、使用、调配等方面严格要求,杜绝了乱引种、乱配种现象的发生。同时,在种畜合格证发放时严格把关,还加大了《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四)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狠抓技术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历来是温宿县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2005年,我县特邀请新疆农业大学的6名专家教授来温宿县举办了一期畜牧兽医“2+1”大专培训班,来自基层的42名技术员接受了培训。为使技术员开拓视野、学习经验,2005年6月,我县选派了20名技术骨干赴喀什、和田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为使肉羊项目顺利实施,还选派18名技术员参加了地区举办的肉羊人工授精培训班。此外,在各生产环节,县站都派出技术骨干深入基层,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我县的配种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
三、2006年工作打算
在2006年,我们将继续立足县情,狠抓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完成黄牛冷配1.7万头、绵山羊改良30万只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在配种站建设、人员培训、良种繁育、肉羊项目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头,为县域经济及地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多做贡献。
尽管我县在品种改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一些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在“十一·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地区“三干会”精神的要求,落实好今天畜牧业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县乃至全地区的畜牧业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畜禽品种改良工作的经验交流材料。
第五篇:陕西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注:陕西省人民政府陕政发[2004]30号对本规章作了修改,修改时间:二○○四年七月三日。请以陕政发[2004]30号为准。)
《陕西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程安东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陕西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培育和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农户(包括农场职工)自繁自用种畜禽的除外。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种畜禽管理工作。对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可以委托同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实施。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章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
第五条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由省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六条 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区(场)的建立,濒危畜禽品种的保护方案,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基因库和测定站,并建立畜禽品种动态监测体系,对有利用价值的濒危畜禽品种实行特别保护。
第七条 禁止对保种区(场)内的种群进行杂交。确因育种需要的,经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 畜禽品种培育和审定
第八条 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和本省实际,制订本品种选育、新品种培育、经济杂交及配套系等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各级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的实施工作。
第九条 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设立陕西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内畜禽品种的审定工作。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畜牧行政、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生产单位专家组成。
第十条 省内地方畜禽品种的认可及新品种的鉴定命名,必须经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后,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跨省区域的畜禽品种与新品种的鉴定命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畜禽品种登记和生产性能测定,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专门机构负责。
第十一条 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的省内地方畜禽品种,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颁发品种证书并予公布。未经批准公布的畜禽品种不得经营、推广、报奖和广告。
第十二条 畜禽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发现有不可克服的缺陷时,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停止生产和推广,并予公告。
第十三条 畜禽新品种、品系及配套系的繁育技术可以依法转让、技术入股。
第四章 种畜禽场管理
第十四条 建立种畜禽场应当符合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规划,经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逐级报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审核、批准机关应当在收到送审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 有条件的种畜禽场应当接受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开发、培育、技术推广任务,双方应签订行政合同,约定权利、义务。
第十六条 种畜禽场应当建立档案,并对其生产的种畜禽质量负责。出场的种畜禽,应出具《种畜禽合格证》,载明品种名称、代别、生产日期、出场日期、生产单位等内容。不合格的种畜禽,不得以种畜禽出售。
第五章 种畜禽生产经营
第十七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凭此证依法办理登记注册。
第十八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按下列规定核发:
种畜禽祖代场、父母代场、良种繁殖场以及生产经营种畜禽冷冻精液胚胎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审核后,由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许可证。单纯从事种畜禽经营、孵化以及畜禽专业配种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发证。
第十九条 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繁育、经营场所,健全的动物卫生防疫设施和环境保护措施;
(二)有相应的中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三)种畜禽品种来源、谱系清楚;
(四)有可行的引种和生产方案;
(五)使用的种畜禽、冷冻精液、胚胎具有生产单位出具的合格证书。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60日内,依据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审查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不予核发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申请人。对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拒绝颁发许可证或不予答复的,申请人可在审查期限届满或不予核发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起15日内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一条 《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载明品种、品系、代别和有效期。生产经营牛、马、驴等大家畜的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生产经营猪、鸡、羊、兔等其它家畜家禽的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
第二十二条 销售的种畜禽,应当随带生产单位出具的种畜禽质量合格证和种畜禽系谱。
第二十三条 种畜禽进出口和广告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本规定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二)未按照规定的品种、品系、代别和利用年限生产经营种畜禽的;
(三)推广未经审定或审定未通过的畜禽品种;
(四)销售种畜禽未附具《种畜禽合格证》、种畜禽系谱的。
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行为之
一、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拒绝、阻碍种畜禽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种畜禽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贿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现有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在本办法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