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体育课看课评课的思考
关于体育课看课、评课的思考 前言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当前,中小学校本教研和教学指导 主要形式:
备课、说课、片段教学 同课异构、磨课、研课 技术路线:
看课、听课、评课、观课、议课、辩课 感悟
1、对看课、评课的认识,既熟悉又陌生!
2、开展看课、评课研究,既普通又重要!
3、对看课、评课的要求,既严格又宽松!
说它熟悉、普通和要求严格,是因为听课、评课是每一位老师都做过的事,是每一所学校都会开展的常规教研活动,是有学校制度保证的事。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一路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看课、评课的作用
1、学习别人,弥补自己(理解力)
2、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指导力)
3、点评别人,提升自己(鉴赏力)
体育教师看课存在的问题 只重形式,不重内容 应付学时,心不在焉 只关注教师,不重视学生 只看不记,只记不想
体育教师评课存在问题
1.多看、少评;重看、轻评 2.视角单一,先评为快 3.避重就轻,本末倒置 4.敷衍了事,人云亦云 5.只唱赞歌,不提建议 6.以偏概全,偏离单元 体育课看课“看什么”
一、听
二、看
三、记
四、想 一听: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评 动作要点和保护措施--简洁、明了 启发--得当,抓住关键 激励--客观、及时
小结--高度概括、点到实处 二看:
体育课是否指向课程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学习的效果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1、突出——体育课程的性质
2、强化——运动技能为载体 教师的主导体现
教学设计符合实际 教案规范
教态与精神状态 示范准确 纠错得法
传统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 合理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学生理解教学目标、学习任务与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与方法方面有所进步 学生课结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师生互动与教学氛围热烈 三记: 创新点、闪光点、疑惑点、启发点 失误或不合理的现象
转瞬即逝教学新思路、新点子
运用符号或速记的方法将一些重要信息及时记录下来 四想: 本课的亮点有哪些?
这些亮点有否推广或借鉴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哪些方面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 不合理的原因在哪?提出改进设想与建议。
(二)体育课评课“评什么”? 根据《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评课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Ⅰ教学设计层面 Ⅱ教学过程层面 Ⅲ教学效果层面 Ⅰ教学设计层面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是否能有机地将“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指导思想贯穿于课的始终。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
2.关于教学目标 故事欣赏:
故事1:爱丽丝与猫的对话
爱丽丝:请你告诉我,我该走那条路? 猫: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爱丽丝:去哪儿都无所谓,猫: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故事2:只追“前一名”
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
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
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她就是朱成。2002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03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故事评析: 故事1中,“去哪儿都无所谓”的问题,得到了“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的回应。反应了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缺少明确目标时,就不知道该怎样做。故事2中,“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迁移到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会教的随意,学生就会学的迷茫,找不到学习的方向。教学目标大而空,远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就会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明确具体、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目标的设置要全面、具体、可操作、可测评 课目标在单元的定位是否准确 体现单元目标的细化 涉及认知、技能体能与情感三个方面 切合学生的实际 教学目标的构成要素 谁?
(教学对象)做什么?
(完成的学习行为)做到何种程度?(行为水平)学习条件?(完成学习行为的条件)A、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例如:“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也就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前滚翻”,而不应采用“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等用语。B、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如:“跳过”、“说出”、“完成”等等。行为动词的使用是行为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C、行为条件
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也就是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地图”、“不靠帮助或保护”、“在十分钟内”、“利用网络”等。D、表现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学生至少跳过90公分”,“通过这一堂课行进间低手投篮的学习,学生至少能完成动作,投篮命中率40%”等。表述中的状语部分,便是限定了目标水平的表现程度,以便检测。3.关于教材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教什么,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以生为本”的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教材的处理:
(1)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所选择的教材内容主辅教材搭配是否合理
(2)能否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价值(身心发展需要)(3)教材有否一定的运动技术含量(4)教材的重点、难点应突出
(5)注意教材在单元的位置,能为后续的教学创造铺垫
(6)能根据教材特点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思路
4.关于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教材最主要内容。在技术结构起纽带作用。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教学难点:指教学重点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环节或技能。难点的突破:
(1)由于动作抽象造成难点,要以“形象、直观、生动、实践”教学加以突破;(如:滚翻的团身、投掷的角度、抛物线)
(2)由于身体素质造成难点,要加强“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循环训练法、运动处方、训练小组)
(3)由于对新动作生疏造成难点,要以“观察、学习、交流、帮助”方式加以突破;(如:体操、跨栏教学、球类对抗)
(4)由于技术难度大造成难点,要采用“化整为零,分解击破,”方法加以突破;(如:跨栏、体操器械)
(5)由于问题错综复杂造成难点,要“综合分析,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加以突破;(如:分解教学、帮助纠错)5.关于教法与学法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课的目标、教材内在特点、场地器材情况、学生实际和季节气候等方面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组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6、电化教学法: 多媒体等整合 学法指导
1、创设良好环境
(硬环境:场地器材,软环境:人际关系)
2、运用学习条件指导(设施、设备)
3、心理调节方法
(耐久跑的变化、器械项目)
4、发挥小干部作用
(骨干、组长、体育优秀生的作用)
5、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各种学习方法和练习手段(反50米跑、斜线发球、让距跑、自选高远度)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能否将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注重学法的指导,有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比较、自我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
6.课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体育课的相关规律。
7.课的运动负荷、心率和练习密度的预计有无依据。8.能否体现教学特色。Ⅱ教学过程层面
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民主气氛是否浓厚,能否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关注区别对待。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效。
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身体实践活动,达到适宜的运动负荷。组织教学是否合理有序,严而有序,活而不乱。
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科学恰当,有机相连,环环相扣。
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是否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要。教学过程的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与评价是否及时、客观、准确。Ⅲ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达成是否达到课的预期效果。身体练习是否有效(脸发红、出微汗)有否学会课目标所要求的运动技能 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有否表现 课结束还有意犹未尽的练习需求。
课堂教学氛围是否体现师生平等、和谐。
五、评课的思路与内容
(一)明确评课的目的
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的目的来确定怎样进行评课。目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对于课改公开教学观摩课,评课则突出“研”字,倡导“辨”字。对于评优课,突出“精”字,倡导“磨”字。对于常态课,突出“实”字,倡导“促”字。
(二)选择课的评价方法
整体评价:对所看的这节课做全面、综合、系统的评价。通常是先分析后综合。单项评价: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评课。整体评价
1、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
3、教材处理
4、教学过程
5、教学方法整体评价综合性评价意见
6、教学技能
7、教学效果
8、教学特色 1.从教学过程上分析
看课的安排三个部分是否合理,是否有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常态情况下,一节体育课的结构应该是严谨的、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符合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动作形成规律和身体锻炼的一般规律)。时间分配合理、练习密度、练习次数、练习强度、运动生理负荷设计合理,效率高。2.从教学技能上分析
是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展现: 口令清晰、洪亮;普通话标准 示范正确、优美,注意到示范面、时机和次数 讲解简明、易懂、重点突出,做到精讲 保护帮助方法合理、取位正确
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及时 队形调动便捷、合理、有序
课堂常规贯彻是否成为制度化、自动化 安全措施得力、有效
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3.从教学特色上分析
上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教材处理方面、教学方法运用方面、教学风格方面的特点(或特色)。这些特点即可能是执教老师某个成功策略或某个成功的教法。也可能是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方面的改进或创新。看课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它、发现它和总结它。
(三)单项评价法
1、课的结构
2、教学语言
3、教师示范
4、教学方法
5、运动负荷
6、练习活动
7、场地器材
8、创新点
1.对课结构的合理性评价
分析课各部分内容、方法、形式、时间的合理性。
准备部分安排什么内容?常规要求是否严格?准备活动合理性和充分性?有无亮点?存在哪些问题?
基本部分主辅教材搭配是否合理?教法与学法的运用哪些合理?哪些不够合理?教师讲解与示范有否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有否存在安全隐患?有哪些突出的亮点可以借鉴?
结束部分有否安排放松练习?练习方法和量是否适宜?是否有课小结?小结是否有客观性和反思性?有否宣布课外作业和下节课学习内容? 2.对师生教学语言的评价
教师宣布课内容和目标要求的介绍性语言是否简洁明了?
讲解动作技术与要求的讲解性语言是否精练、到位、准确、生动、形象? 表扬激励性语言是否客观?是否实事求是?
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的指导性语言是否准确?抓住问题的本质?是否有明确的指向性? 教学术语的应用是否恰当?是否出现习惯性的如“这个,这个”之类的口头禅? 是否有出现违背师德的不文明语言?如“真笨”,“好傻”
关注学生话语,说些什么?问些什么?学生之间如何交流?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回应? 3.对教师示范的评价 示范位置、时机、方式是否合理?动作是否正确?示范是否与单元课次相一致?由学生代示范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讲解与示范的配合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原因是什么?
关注讲解示范的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讲解示范效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
看课应观察并记录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是否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或技能?如果不是,原因在哪里?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法与教法的协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除了关注教师的教法还要关注学生怎么学?怎么练?在自主练习时有否突破? 5.对时间与练习量的评价
看课时间的安排,要看各部分、各环节时间与其练习时间的比是否合理。是否最大限度发挥时间的效益。有哪些是不合理的?
练习量主要由练习的时间与练习次数与组数决定。练习量应该有层次的差别,性别的差别,能力的差别,练习量还应看教材的属性。6.对练习活动的评价
准备部分的活动是否有针对主教材的专项活动练习?如果是学生领操能否达到准备活动的效果? 基本部分的练习或游戏是否循序渐进?练习分组是否考虑到个体差异。主教材练习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足。游戏与主教材的学习有否关联?教学比赛规则要求是否清楚?比赛分组是否合理?比赛结束有否简评?
结束部分的放松有否针对性?音乐的选择与放松是否和谐? 7.对场地器材等资源使用评价
看器材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发展体能 看场地器材的布局是否合理,便于练习看场地器材的使用是否充分
看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的练习看场地器材的布局是否整齐,有美感,学生乐于练习看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有利于服务教学 8.对创新点与问题的分析 是哪个方面的创新(游戏或导入或活动性形式或内容创编或场地器材的布局或教学方法等方面)?创新的价值?创新的推广或借鉴意义。
问题的分析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学习的主动程度,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安全隐患等方面切入。要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是就问题谈问题。
六、看课与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客观条件
课层次:点面、范围(全国、省、市、地区)、规模。
课类型:展示(观摩)研讨、专题、评比、选拔、调研、指导)[课本身类型:复习、新授、综合课等]。
课条件:教材(自选、指定、抽定、同课、异课);学生(自己与借班),区域(环境)。客观前提:评课人的水平与理解(心理因素)。
(二)熟悉:教材、学生、自我
(三)依据:理念、理论、课程性质、教学能力(技能)
(四)关注:亮点、问题、预设与生成关系
(五)思考:认识与反思、实践(实验)与推广(借鉴)、建议与商榷
(六)准备工作
态度:首先要以学习者的身份来看课,尊重授课教师的劳动付出。情绪: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参与看课全过程。
背景:了解该班学生的基本情况、执教教师基本情况、该班教学的进度情况、学校场地器材情况等。
器具:教材、听课笔记、笔、秒表等。
(七)区别对待
对授课教师的不同层次,用不同的要求。对于青年教师以鼓励帮扶为主,对于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应从严要求,示范为主。评课若有领导在场要充分肯定执教教师的成绩,以激励为主。在同行之间或体育教师内部则要把问题分析透彻。总之,区别对待要注意对象、注意场合、注意课的功能、更要关注上课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参考资料
(一)有效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应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 应依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应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应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 应注重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应注重运动技能教学; 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全国第五届优质课例评比特点
1、在贯彻新课改精神精神方面;
2、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方面;
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4、在教学设计方面;
5、在教与学方式和方法的把握方面;
6、在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处理上;
7、在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8、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三)评课要素(参考)
1、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及达成;
2、评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3、评教师的教学思路;
4、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5、评教师的基本素养;
6、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7、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及处理恰当;
8、评学生的学和课堂教学气氛;
9、评教与学的对应性
(四)评课把握标准(衡量)
1、教学思想端正;
2、教学目标明确;
3、教学内容恰当;
4、教学结构严谨;
5、教学语言规范;
6、教学方法灵活;
7、教态亲切自然;
8、教学手段先进;
9、教学效果良好;
《对中小学体育课的九条基本要求》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在总结各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从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提出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九条基本要求》
第一条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第二条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第三条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第四条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 能够充分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第六条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第七条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第八条 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第九条 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以上九条基本要求也是当前评价体育与健康课质量的主要依据。
第二篇: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课评课稿
听杨正老师《趣味跑、跳、跨》
——张 伟 不久前有幸听了杨正老师的体育优质公开课,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收益颇丰,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杨正老师的《趣味跑、跳、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课的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以游戏形式的跑、跳、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变形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教材以三种游戏分别针对性的练习跑、跳、跨。
二、精髓回顾
① 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备活动中,杨老师打破常规,以小步跑、压腿、收腹跳吸引学生,让学生充满竞技运动情景,很自然融入到主教材学习。在本环节,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准备活动中。
② 主教材重点突出。本次的课的主教材是跑、跳、跨。本人认为,杨老师在本次课中的基本练习即有单独的练习跑、跳、跨,也有穿插的相互接力练习,使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③ 将音乐引入课堂,在准备活动转入主教材是加入了运动员进行曲,改变了以往的单调口令,增强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加自然的进行了过渡,学生迅速的融入到了运动会的情境中。
④ 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课的开始部分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变形跑练习,在跑动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各种热身运动也为接下来的“运动会”打下了基础,音乐的衔接等,感觉整堂课下来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小型运动会。
三、总的来说本堂课亮点很多,是一堂优秀的体育公开课,也是值得大家仔细揣摩学习的一堂课,再次我也有几点自己的小建议,不知是否成熟,愿与大家一同探讨:
① 教师语言能力、上课激情需加强。体育课是一门身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中,教师激励、提示性的语言和上课激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准备活动中应加入有力的指令性口令,使学生可以练习的过程中提高练习的兴奋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可以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游戏比赛的激励性语言和鼓励性动作应该更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的活动气氛和积
极性提高。
②运动强度负荷较大。本次课的最大不足就是学生运动量过大,跑、跳、跨本身的运动强度就比较大,而课堂中的练习密度不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从准备活动到主教材一直是处于较强的运动负荷中。
③学生自主摆放运动器材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在游戏中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和摆放跑跳跨的器材虽然增强了参与度和学生的主导地位,但学生摆放稍有距离和顺序的不合理处,教师应该在摆放后进行调整,便可减少在游戏中出现诸多问题;时间安排上应当留有少量时间将低年级学生带回教室,恢复心率,而不影响下一堂课的正常上课。
以上是个人不成熟的一些看法,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体育课评课稿
花样跳绳以及游戏<共赴前程>
教学目标是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内容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内容,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可以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对全身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而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集体共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共赴前程>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考虑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内容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可以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徐邦桃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后针对我校一节教研活动公开课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呼啦圈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的必要之处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呼啦圈,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进行套呼啦圈发展学生的跑能力,使原本枯燥泛味的跑变成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冯老师让学生玩呼啦圈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用呼啦圈跳绳,放在手上转,钻呼啦圈,抛呼啦圈,滚呼啦圈,来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然后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来抢呼啦圈,发展学生积极争取的精神;接着让学生练习套圈,套中一个得一分,不管学生 用任何投掷方式,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整体精神。最后,进行小组个人的滚呼啦圈和15米放呼啦圈往返跑比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极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跑的能力。
最后结束部分,学生在大风车转、转、转的游戏来结束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前滚翻
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维,情绪,活动同教师的教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目标,发展学生敢于动脑筋,大胆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课堂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课堂纪律都还是有点松散的,但在黄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逐渐进入状态.整堂课从教师的教态和学生的表现可见黄老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很融洽.这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练习,就足以说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显著特点:必须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才能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多练习.但这堂课黄老师还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黄老师没有设置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导致这个教学过程不连贯.建议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教学情景,如:“小刺猬锻炼”的故事情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还可以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陶冶,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健康第一”.2.教师示范少,学生没机会展示.黄老师应给学生做清晰的示范,而且要能及时捕捉能“滚翻”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做到反馈.3.教师没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黄老师可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同时将滚翻渗透于生活中,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课堂从头到尾.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堂课中能够得到初步的提高.跳高
陈腾飞老师上的《跳高》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学到了动作技术,同时发展了跳跃能力,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力,还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成功的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只关心学生的生理负荷,到现在的更注重沿着学生心理变化这条主线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淡化技术,强调健身。改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变学科结构为学习结构,加强了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改变过去学生的被动执行任务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教师“教”的要求为学生“学”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陈腾飞老师突破了跳高教学以“竞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跳高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他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弹跳力。在开始部分教学中,学生在轻松、欢乐的音乐声中做《顶气球》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学生自己选择和创编发展跳跃的练习,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练习兴趣,这样不但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而且充分热身,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其次,陈腾飞老师这节课将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体育教学课堂。在基本部分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的演示和男女运动员对三种跳高姿势的的示范,直观的了解到跨越式跳高、俯卧式跳高、背越式跳高三种跳高技术。通过观看国内、国外高水平技术,给同学以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然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技术动作,在练习的同时,可以通过多媒体随时查阅跳高技术的动作录像和相关的资料。以便学生更好的练习。这样,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自身的特长,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第三,陈腾飞老师这课在组织教法的选择上也很用心。在教学中,用皮筋加上铃铛代替以往教学中的横杆,不但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还很有效的消除了学生对横干的恐惧心理。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大范围的集中学习,而是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陈腾飞老师小范围的点拨、纠正和指导,这样不但有效的解决问题,而且充分发挥了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
在教学中,由于陈老师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给学生做出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陈老师还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结束部分,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游戏《过低杆》,并利用颁奖仪式来结束这节课。不但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陈腾飞老师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抗》评课稿
推荐初一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课呢?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初中生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下面就对胡老师的这节初一年级体育课做一点评:
第一:我们从教案的设计和内容上看,可以知道胡老师是费了一番功夫的,教案的流程清晰明了。内容丰富详实。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和蔼可亲,师生交流恰到好处。在一节课中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里掌握了运动技能,体会了锻炼身体的乐趣。
第三:学生队伍调动与上课纪律较好。而且胡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例如在接力跑开始之前,胡老师让学生先认真的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鞋带,一面跑动的时候被绊倒,足以体现出老师在平时上课的规范性与较为扎实在基本技能的训练。
一节课总有不足存在是正常的。但我们要总结好,反思好尽量让同样的错误不要出现。下面我把我认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各位老师探讨一下。
第一: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主体性不够突出,时间分配还要重新划分下,把主教材的地位提高,同时内容搭配欠考虑,放松部分的内容是否合适还有待探讨。
第二:在课活动密度和活动强度上还需加强。对于一节跑步类的课时内容好象底了点。这可能与场地、器材等有关,但不管怎样,说明老师在课时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安排上有些问题,还需要再反思下。
第三.示范时间的把握胡老师做的比较晚一直到10几分钟了才做示范,而且延续的时间过长。老师应该要把自己的强项早点亮出来,这样就可以早点把学生积极性提高起来。
体育《绳彩飞扬》
李老师执教的这节体育课创设了“绳彩飞扬”的主题情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利用自主创编了多种游戏,通过让学生自主创新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本课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富有创意地“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本课主要有以下亮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本课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的短绳,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内创编游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教师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放在让学生自编游戏,自己利用学具自己玩,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设计玩法,实现自主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去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本课,老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学生组成一队,根据所提供的短绳在小组内设计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创意发展的空间。学生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承担个人责任,通过互相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编了玩摇篮、跳绳、拖人运送法、捆腿后行进等多种玩法。在合作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学生创编游戏,还是之后的展示,及拉大网游戏,教师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
者,和学生一起玩。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当学生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引导,但并不局限学生的创编思路,给学生广阔的创意空间。
4、较好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本课使用的器材很少,只有若干短绳,但这课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巧用,不仅让学生利用它来创编多种游戏,还利用它来作为道具进行跳舞,进行放松练习。教师通过引导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日常生活中的并非体育器材的短绳的许多新功能。发挥场地和器材的最大效益。
5、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引学生怎样利用有限的用具自已创编有趣的游戏,这里把本课内容引到课外,是值得学习的 以上,为本课成功之处。
下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同各位商榷:
1、教师创设一个“最好练习”的情境,这与现实生活是否符合?能不能更富合理性?
2、教师在放松环节伴随音乐示范,什么音乐我不清楚,但老师在示范跳时,学生做的也极少正确。
3、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趣味篮球》评课稿
这是一节优秀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篮球课可以上出技术,上出趣味,但很少能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立研究探索以及创新能力,从各层面上讲这堂课已超越了传统体育课的标准,很好体现了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指导理念,但优秀并不代表完美,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评价这堂课。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换手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得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立、辅两个教材遥相呼应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再来分析一下教学的实施。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完成的。教师提出关于篮球知识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这个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完成开了好头。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完成两个可以说练习也可以说游戏的教学内容,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保护运球,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而在球性练习的第三个部分是我最欣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两、三个手上练习之后自主创新并完成表演动作,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体育课最大区别之处,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紧接着进入了立教材的教学,原地运球为导入,体前换手为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完成行进间换手运球,并在最后加以应用。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十分理想,在主教材之后为一个去保龄球的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球性的进一步加强有一定的帮助,很好体现快乐体育的指导理念。最后的秧歌舞即有趣也很好达到放松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还是相当丰富,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的指导,自主创新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为达到教学目标“不择手段”,结果表明效果突出。
接着分析一下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激情,无论身体和大脑都
无时无刻在高速地运转。总体的运动是从小到大,在课后主体(主教材)部分达到最高点,而后减少趋于平缓。可以说十分合理,学生活动最精彩部分在于创新部分,头脑和身体活动的结合可以说达到很高境界。
教师素养方面。本课教师表现出了很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
最后评估一下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篮球行进间换手运球,开动脑筋自立创新,积极参与运动,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的确是堂成功的中学体育课。
评课稿2
2010-6-17 9:47:00 0 推荐王老师执教的这节体育课创设了“神奇的火炬”的主题情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利用旧条幅自主创编了多种游戏,通过让学生迎取奥运圣火、玩火炬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本课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富有创意地“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本课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的旧条幅,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内创编游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教师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放在让学生自编游戏,自己利用学具自己玩,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设计玩法,实现自主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去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本课,老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学生组成一队,根据所提供的火炬在小组内设计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创意发展的空间。学生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承担个人责任,通过互相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编了玩摇篮、跳绳、拖人运送法、捆腿后行进等多种玩法。在合作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学生创编游戏,还是之后的展示,及拉大网游戏,教师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玩。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当学生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引导,但并不局限学生的创编思路,给学生广阔的创意空间。
4、较好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本课使用的器材很少,只有几个旧条幅,但这课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巧用,不仅让学生利用它来创编多种游戏,还利用它来作为道具进行跳舞,进行放松练习。教师通过引导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日常生活中的并非体育器材的条幅的许多新功能。发挥场地和器材的最大效益。
5、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引学生怎样利用有限的用具自已创编有趣的游戏,这里把本课内容引到课外,是值得学习的
以上,为本课成功之处。下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同各位商榷:
1、教师创设一个“划龙舟,取圣火”的情境,这与现实生活是否符合?能不能更富合理性?
2、教师在放松环节伴随《小白船》音乐示范跳舞,三步的舞曲,但老师在示范跳时只
跳两步,学生的舞步也极少正确。
3、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运球的急起急停
一、对李芳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李老师的课,从整体上感觉是一堂比较传统的体育课,缺乏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贯彻。优点是:教师的示范比较到位,能够通过两个侧面进行示范;语言亲和力比较强;运球游戏设计比较新颖,就是难度有点大,但在练习中能够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有的用衣服将抱着的2个球用衣服包起来进行练习,还有同伴帮助抱球进行练习的;整堂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比较大;放松整理活动比较新颖,效果也比较好。建议:
1、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要丢掉围绕“为了教运球的急起急停”的想法,要围绕“学生如何才能容易学会运球的急起急停”来设计。设计角度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就是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最好的落实。“生本”教育的理念没有纳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
2、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球的急起急停。这个技术,有许多学生可能在不学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难度不是太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够解决。因此,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来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能够通过“学生教学生”来达成学习目标的话,那样就会更精彩。而在本节课中,没有将新课改倡导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育理念进行落实。
3、教材的搭配不是太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如果为了提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可以通过设计运球比赛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4、备学生没有备好。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在学生的练习中可以看到各小组中都有几个同学从一开始练习就做的相当不错。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一契机,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场景的话,那将会是体现生本教育中“生生互动”的新课改的体育课堂。
5、器材场地安排应更合理一点。因为所有的篮球都在一个球筐里,学生取、放球比较浪费时间又显的比较乱,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组用单节跳箱或呼啦圈作为新式的“小球筐”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6、热身运动的徒手操不必追求太细,教师领做学生基本能够跟上达到热身的目的即可,最好与音乐结合和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如创编几节球操。那样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会更好。
二、对沙良凯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沙老师的课,是一堂比较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体育课。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和学生的体验找到“影响跑速的两个因素:步长和步频”,然后根据再让学生去进行发展步长和步频的针对性练习。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紧凑。建议:
1、场地器材的布置上还有点欠恰当。为了让学生去体验自然跑、快频率跑和大步幅跑之间的差异,在快频率跑和大步幅跑标志的设置有点短,这样3种方式跑的区别学生体验不够明显。应将标志与自然跑距离等同。
2、热身运动时的徒手操练习创编点新内容效果会更好。如,模仿站立起跑、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徒手操。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再增加一个快速跑的接力练习,如果在练的过程中听到学生喊出“加快步频”“加大步幅”之类的话。那这堂课的设计会再提高一个境界!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篮球
赵昌老师的这堂篮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篮球运球练习,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但在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还需要多注意改进一些。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的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保障。下面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过程,完成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保护运球,运动量适中。整个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理想。
教学方法。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纠正,教学方法多样。
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和教师配合比较默契。教师素养方面。赵老师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
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篮球行进间运球,开动脑筋自立创新,积极参与运动,达到较好的效果,这堂课是成功的。
《快速跑》
解老师这节课的主内容是快速跑,快速跑在中学体育课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课题,每一个年段都有快速跑的教学内容,对于快速跑的教授,解老师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
准备部分,是一系列的体育课堂常规的展示,包括原地三方向转,原地踏步等,解老师用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引导学生,如“向后转从哪边转?”;原地踏步是课堂常规练习中的一个亮点,”声音响亮,动作整齐。准备活动,教师利用学过的各种队形跑热身,解老师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准确到位,学生兴趣浓厚,在课的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基本部分,教师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练积极性;在教授课的主要内容时,解老师结合差异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在体育课上教师不是主角,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一个引领者,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语言,调动学生对这节课内容感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愿意去练,这点很重要。在课的开始,解老师用了一个游戏,并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师生互动,其乐融融;解老师让学生感到亲近,没有距离,师生关系密切,充分做到了教师是学生的大朋友这一重点。
二、独特的组织教学
这节快速跑的课,以游戏为主,解老师利用游戏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的开始,准备活动就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喊数抱团让学生欢笑不断,充分起到了热身作用;基本部分,解老师利用了让学生最有兴趣,最能调动学生学练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那就是比赛、接力跑比赛。学生希望在老师眼里表现突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老师看,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大家的欢呼,而接力跑比赛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无论何时学生对于接力比赛都充满热情,有了这种热情,才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活跃,激情洋溢。
三、体育课堂与差异教学的结合
每个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差异,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在个性上都不一样。
解老师这节课采用了差异教学,尊重了学生,让每位学生从不同层面上得到了提高。在进行跑步练习之后,向老师经过观察,发现男生身体素质明显比女生好,跑的比女生快。通过精炼的语言引导,向老师组织了学生第二次练习,但是要求与形式都不一样了,男生依然跑同样的距离,而女生的距离缩短了,解老师将女生的起跑线向前调整,从而使每位女生都跑了比男生短1米的距离,因此女生有了很大的获胜的可能,她们就会更加努力,跑的更加快,争取赢得胜利,同时,这样也给了男生很大的“威胁”,男生们需要跑的比以前还要快,想要继续赢得比赛,只有奋力拼搏。差异教学的结合,很明显,学生的激情瞬间就被调动了起来,参与比赛的欲望更为强烈。解老师的这节快速跑的课,让我看到了解老师精炼的语言调动,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精湛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从中受益匪浅。
几点意见:
本节课既要学生掌握快速,又要学生体验30米快速跑整个过程,跑动有些过多,建议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根据学生、教材特点,力图体现科学性、操作性、适切性。
立定跳远
今天在云周中央小学听了陈蕾老师执教的体育课《立定跳远》,感受颇多,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生可畏。
陈蕾老师《立定跳远》课的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根据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学生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当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长处体现在:
1、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陈蕾老师带领学生做动物模拟操;在基本部分中,让学生模拟青蛙跳,解决了立定跳远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跳出的动作要领指导,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巩固训练中,通过跳荷叶比赛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爱好和参与热情。
2、动作指导准确(_dong zuo zhi dao zhun que)到位,组织合理有效,提高训练密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在基本部分中,陈蕾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指导示范,技术动作清楚,准确辅导,使学生能把握立定跳远各项技术要求,并(ge xiang ji shu yao qiu _bing)将动作分解为摆臂、起跳、落地、通过教师的口令指导练习,收到很好的效果;本课采取散点的组织形式,教师在指导前排学生练削瞿同时,其他学生也在跟着练习,提高了练削瞿密度,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体现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的体育教学基本理念。
3、关心学生,及蕦吕价和鼓励。在练习过程中,陈蕾老师对动作正确到位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并颁发小星星奖励,对动作有欠缺的学生及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还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由于上午下雨,操场比较湿滑,在练习过程中,陈蕾老师再三提醒学生注重安全,及时采取防备措施,体现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基本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假如作如下改进可能会更好一点:
1、开始的准备部分,动物模仿操假如不是老师带领,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模仿,或者在课堂常规后,把准备活动模仿操和学生进入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慢跑,一边做动物模仿操,会给枯燥的田径运动项目增添几分轻松、舒畅的气氛,课堂会更加活跃。
2、在学生慢跑进入场地散点练习时,如果让学生进行抢位置的游戏,学生的动作会更迅速,更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爱好。
3、在课堂练习中对动作有欠缺的学生及时指出后,让学生再次练习,做到及时纠正可
能效果会更好。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海涵
《足球:“二过一”配合练习》评课稿
首先我说,张森教师能大胆把足球内容“二过一”搬上课堂,就是一个亮点.通过本次课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足球“二过一”战术意识,也促进了学生体能的提高,同时促进学生团结协作,合作意识等.在教学当中,采用教学手段多样,学生练习形式多样,练习内容安排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下面我根据评课要求,从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也供大家探讨参考.一 目标确定与内容选择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4年第5期有一篇文章《如何正确理解〈标准〉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文章说目标统领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每一种计划,特别是课时计划都必须是先制订目标,再选择内容.课时计划是根据单元计划来安排课的内容的,因此在制订课时计划时,就应根据教材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来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中不仅有技能目标,体能目标,还可设计心理和适应的目标等.这样不仅具有可操作性,也不违背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现在,包括我,很多教师课时计划设计,也都是先目标,后教学内容,张森教师这节课教学设计也是如此,这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那么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某些地方较于笼统,较模糊,譬如:运动技能目标的表述,获得一定的同伴间配合过人意识,提高同学们的配合过人的能力,我觉得这里说的不是很“对头”,技能目标的表述应从技能里面挖掘,下面这样说是否更合适,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足球“二过一”战术中合理的运用各种踢球方法,传出合理路线,提高同伴在快跑当中接球能力,最终能提高“二过一”的成功率.譬如: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各种练习来调节情绪,又没有指出调节什么情绪;适应目标,培养学生体育道德,又没有指出什么具体的体育道德等.二 教法的运用
教法很多,可根据不同的分类,常说有语言法,直观法,纠错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张森的课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传统,过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过于被动,我的意思,是否在进行“二过一”系列练习之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练习一段时间,引出“二过一”战术配合练习,在“二过一”配合练习中,是否把足球门给利用起来,安排一组“二过一”配合射门练习,因为足球比赛目的就是创造知会射门得分,这样学生的兴趣会更高,最后是否安排一组“5对5”的足球对抗赛,横着两个场地可同时进行,20个学生可同时参与,使学生把“二过一”战术配合给予“学以致用”,这时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又有了,学生的兴趣又有一个新的高潮,那么这个内容练习就比较完满了.执教者在演绎足球“二过一”战术配合开始,我觉得还没把为什么采用它,如何操作,传球时机,传球路线,同伴跑速的控制,接球方法等,完全表达清楚,须要注意.一“二过一”练习中传球须经过“二标志杆”的,这两标志杆的运用,值得商榷,我觉得这个练习限制了学生的传球路线,也影响同伴的跑速.我觉得一根标志杆就可以了.在安排一组自主练习“二过一”配合时,也就让学生看图以后自主发挥去好了,这里教师强调过多,弄得大家都是一个样不说,其中做为防守同学跟着瞎跑.三 学法的运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体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整体发展.本课学生学习过于被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的不明显.最后,我想说一句,针对他们足球基础,不应上这一内容.以上只是我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第四篇: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课评课稿(15篇)
体育课评课稿1观摩了倪老师的一节体育课,我感触很深,专家评委给出的精彩点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其中有句话让我铭记在心:作为一名好的体育老师不仅要会上课,会听课,也要会评课,通过评课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仁们一起讨论,不断探索,不断进步。通过评课把别的老师的精华吸收、消化,为己所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拓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使观者清楚的明了设计者的教学主题,尤其是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1、从始至终对安全,协力的贯彻和强调
体育教学课堂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特殊课堂,教学环境的多边性与学生技术的不稳定性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充满着许多能预设但未知的可变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教学程序,也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降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在这个环节上处理得非常细致和周到。在引入课堂活动时,陈老师用了青海玉树地震中官兵们齐心协力救助被埋人员的事件,启发学生要团结和齐心,才能获得成功。在做活动示范时,陈老师组织合理,示范到位,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和强调重难点,通过和几个学生的配合,把四个活动展示得非常清楚,营造了一个令人放心并使人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还体育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
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陈老师的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四路体操队形做韵律操热身,四路横队集合讲解、小组分散完成活动等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陈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和动作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陈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非常强,值得我们学习。
3、设置任务,让学生的探索有明确的目的性
现今的教学机制一直提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对于心理年龄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成为一种无组织的散漫行为。可是,陈老师在学生的活动前先指定组长,并清楚的告诉每位学生的职责和任务,并身体力行,在活动过程当中指引学生解决出现的难题,给出合理的处理方式。
而观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节奏紧凑,技术难度较高,练习密度偏高,但是个别环节的危险系数较高,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带上来的班级,将无法实现这样的教学强度,所以其他老师在模仿时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这这节课当中,我留意到了每个小组里都存在个别被忽略的学生,或许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够强,但是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渗透组内要照顾弱势成员这种观念,效果会更好,他们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这是本课的一个小遗憾。
体育课评课稿2教学目标是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内容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内容,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可以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对全身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而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集体共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共赴前程>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考虑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内容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可以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体育课评课稿3叶教师教学语言亲切、自然,有一定的驾驭课堂和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如:教师在示范跳荷叶——垫子时,发现垫子和地面打滑,容易跌倒(由于刚下过雨,场地潮湿),即调整方法,在地面上做连续跳荷叶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有效地活动环境;能根据低年级喜爱小动物,乐于做游戏的特点,创设“森林运动会”的教学情景,把连续跳上跳下学习内容,形象地通过小青蛙跳荷叶来完成,突出体现了体育课的趣味性,让小朋友们在快乐和不经意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趣味性慢跑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如:“我们都是木头人”、“狼捉小羊”、“看谁学的像”等游戏,形式多样,很有特点,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能调节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加大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学练步骤由浅入深,如:小青蛙跳一片荷叶→跳二片荷叶→跳四片荷叶→前后左右跳荷叶,一环紧扣一环,强调连续,突出重点,从现场观察来看,学生完成的还是比较好的;放松活动利用小垫子仰卧举腿抖动,简捷且很有针对性。
教师上课前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场地,备器材,本课在摆放荷叶(垫子)上不是很科学、合理,学生在跳二片荷叶过渡到跳四片荷叶时,场地上一度出现拖拉垫子混乱的局面,特别是游戏“小鳄鱼学本领”浪费了很长时间,那么,如何省时、省力的将器材摆放到位,特别需要教师备课时全盘考虑;游戏“小鳄鱼”设计爬的动作可能比滚更形象一点,终点再放上“鱼食”,进行接力,更能将游戏情境达到高潮,充分让学生玩出喜悦、玩出兴奋、玩出健康。
体育课评课稿4这是一节优秀成功的体育课,是我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篮球课可以上出技术,上出趣味,但很少能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又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立研究探索以及创新能力,从各层面上讲这堂课已超越了传统体育课的标准,很好体现了中学体育新课程的指导理念,但优秀并不代表完美,课的中间也出现了不少差错和组织欠妥之处。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评价这堂课。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比较理想。篮球技术的教学和学生兴趣培养以及学生研究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体教材为篮球的行进间换手运球和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很好得结合,其中穿插的练习以及游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对教材的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说立、辅两个教材遥相呼应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保障。
再来分析一下教学的实施。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师素养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篮球理论的导入,是通过师生的对话完成的。教师提出关于篮球知识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这个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完成开了好头。紧接着是球性练习,这个环节主要是一个热身和入门的过程,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完成两个可以说练习也可以说游戏的教学内容,原地运球和行进间的保护运球,运动量适中,很好地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而在球性练习的第三个部分是我最欣赏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两、三个手上练习之后自主创新并完成表演动作,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传统体育课最大区别之处,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紧接着进入了立教材的教学,原地运球为导入,体前换手为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完成行进间换手运球,并在最后加以应用。过程合理流畅,一环扣一环,技术教学和练习都十分扎实,学生掌握也十分理想,在主教材之后为一个去保龄球的游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球性的进一步加强有一定的帮助,很好体现快乐体育的指导理念。最后的秧歌舞即有趣也很好达到放松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还是相当丰富,以提问的方式导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教师的指导,自主创新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如此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为达到教学目标“不择手段”,结果表明效果突出。
接着分析一下学生活动。学生的活动从头至尾可以说都充满激情,无论身体和大脑都无时无刻在高速地运转。总体的运动是从小到大,在课后主体(主教材)部分达到最高点,而后减少趋于平缓。可以说十分合理,学生活动最精彩部分在于创新部分,头脑和身体活动的结合可以说达到很高境界。
教师素养方面。本课教师表现出了很好的教学素养,在示范和教学方法上都表现突出,但唯一不足为口语表达准确性一般。
最后评估一下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篮球行进间换手运球,开动脑筋自立创新,积极参与运动,达到很好的效果,这的确是堂成功的中学体育课。
体育课评课稿5在这节体育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开心的笑容以及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很成功的体育课。
体育课的课堂组织特别难,关一节公开课就想改变现状是很难的,需要平时长期的训练,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查老师平时很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从学生的整队、准备活动中都可以看出查老师平时课堂常规训练有效。
查老师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学习的乐趣。营造了部队的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红军,进入角色练习。在比赛环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对投掷的场地设置了敌军小兵,敌军连长、敌军司令不同的区域,投到不同的区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以次激发学生积极投掷的兴趣。
整节课可以看出查老师课前预设充分,对课堂细节考虑周到。首先,课前查老师对不同组的沙包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包好,以便自己小组的同学去捡沙包。其次,队形的设计独特,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时间。
下面提一点小小的建议,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否可以再到位一些?
体育课评课稿6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能用表演、儿歌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安全知识的讲解上,能利用交互电子白板的优势。直观性的为孩子们展现一些图片,潜移默化的传授知识。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的表演入场,打破了师生常规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学安全知识:如儿歌、表演、知识答题等。游戏中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利用抽签的形式来完成小节目,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游戏中教师设计的抽签小纸条最后能跟本课的安全知识有关。
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对安全知识全面认识的教学目标。
体育课评课稿7朱老师这节课的特点是从各个教学环节到每个细节,都恰好地展现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扎实。教师对于整个内容重点的把握是非常准确的,讲解示范重点明确,指导针对性较强。在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从听、观察到模仿等一步一步的引导,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专项准备活动活动踝关节时,教师启发学生用脚写数字的方法,既活动了踝关节,又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内容,但却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在让学生体验不同距离踏跳区起跳这一环节,教师能够围绕所有学生制定教法,并在实施过程中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为他们设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对于学生的练习起到了很大的辅导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中有所收获。
但这节课还存在不足,有待改进1、整堂课教师整队过于频繁,建议教师采用更好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到教师身边。2、这节课拖堂时间较长,原因是教师讲解过长,过于强调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太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老师控制教学的全部决定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允许学生自己练习的方法和相互合作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来尝试和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建立对体育课的积极态度,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学习锻练中去。
体育课评课稿8这节体育课创设了“神奇的火炬”的主题情境,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利用旧条幅自主创编了多种游戏,通过让学生迎取奥运圣火、玩火炬等游戏活动,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本课集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富有创意地“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课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本课主要有以下亮点: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本课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的旧条幅,让学生在自由组成的小组内创编游戏,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教师把课堂中大量的时间放在让学生自编游戏,自己利用学具自己玩,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设计玩法,实现自主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去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
2、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本课,老师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和自己喜欢的学生组成一队,根据所提供的火炬在小组内设计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创意发展的空间。学生小组为完成共同任务而承担个人责任,通过互相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创编了玩摇篮、跳绳、拖人运送法、捆腿后行进等多种玩法。在合作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3、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无论学生创编游戏,还是之后的展示,及拉大网游戏,教师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玩。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当学生出现偏差的时候进行引导,但并不局限学生的创编思路,给学生广阔的创意空间。
4、较好地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本课使用的器材很少,只有几个旧条幅,但这课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巧用,不仅让学生利用它来创编多种游戏,还利用它来作为道具进行跳舞,进行放松练习。教师通过引导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日常生活中的并非体育器材的条幅的许多新功能。发挥场地和器材的最大效益。
5、课的结束部分引导学生反思这节课的收获,引学生怎样利用有限的用具自已创编有趣的游戏,这里把本课内容引到课外,是值得学习的。
以上,为本课成功之处。下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同各位商榷:
1、教师创设一个“划龙舟,取圣火”的情境,这与现实生活是否符合?能不能更富合理性?
2、教师在放松环节伴随《小白船》音乐示范跳舞,三步的舞曲,但老师在示范跳时只跳两步,学生的舞步也极少正确。
3、本课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没有体现出教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是否应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体育课评课稿9周三聆听了吴老师的体育课,有很多的收获,也受到了不少启发,在本课的教学中吴老师创设了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营救小动物,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投入快速往返跑的活动。学生们学的轻松,快乐,学有多得!
1、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动物保护协会希望我们尽快去营救这群遇洪水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教育学生要保护动物、要有爱心。
2、本课的学生活动充分:营救小动物——铺桥;建设美丽的家园-搭建小房子。学生体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铺桥、拆桥、大家小房子的环节都创设了竞争情景,游戏活动要求明确,每一次活动中注重适时评价,对小组活动进行评比评价。大大激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新课前准备活动充分由走到跑、队形变化,注重学生热身活动。
5、搭建小房子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创造力。
6、为学生充分活动,教具准备充分体操垫、篮球等小器械齐备。
体育课评课稿10①从教学目标上评议,
教学目标是通过健美操的创编,使健美操的动作与生活中的动作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把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创编成健美操的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
②从处理教材上做出评议,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健美操运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有氧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自我创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不断让学生出来做示范动作,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
③从教学程序上评议,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合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各教学环节转换顺畅,有创新性。
准备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我创作的动作活动各个关节非常好,自我创编各种动作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基本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④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评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生活中的动作创编健美操,使学生感觉健美操好学容易掌握,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领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提高兴趣。最后分组进行队形自我创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⑤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评议,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姿态优美,动作规范,讲解与示范配合紧密合理。教师个人语言组织表达及课堂气氛的调动非常好,富有激情,适合学生的口味。看得出老师有较好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基本功。
⑥从教学效果上评议。
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运动负荷安排合理、学生心里愉悦,新授动作技能掌握率熟练,要求: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评价客观,有建设性改进意见;字数不少于300字。
体育课评课稿11听了雷老师所上的“实心球”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他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在教学中,教师情绪饱满,学生的参与性积极,同时,通过师生互动,让静止、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合谐流畅。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1、知识目标:学生能在自我实践,团体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会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特点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体育教学理念。
1、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手段,以开放的教学思想为指导。雷老师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采用启发、探究、协作、激励、评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
2、雷老师能充分利用体操垫子,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自评与互评等自主学习方法,(从而解决只手臂用力的现象)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地学习。
三、个人认为存在不足之处
口令声音还应更响亮,特别是在技术动作讲解中,力求语言清晰、简练;部分学生持球手型的错误未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时间把握方面还需加强。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如有不足请多多指正批评!
体育课评课稿12今天,我有幸听了朱老师老师的一节体育课,收获很多。
朱老师专业技术能力强,自身素质比较高。这一节课教法先进,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激趣游戏,热身操等,能快速激发出学生的练习热情,尽快进入角色。结束部分放松练习,又能使学生彻底放松,效果非常好。朱老师鼓励性的评价,精细的技术讲解,使学生激情投入练习之中。自主互助的创新练习富有刺激性,真正体现了“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观后令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名刚刚改行教体育的教师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此,我针对这次听课谈谈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
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教师的评价鼓励性语言要高
朱老师的课鼓励性的表扬是不多的,这是一点不足。我认为体育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真实、亲切、果断、简练,在语言和行为上摆正师生的平等关系,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之,这次体育听课让我感受很深,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老师贫乏的课堂教学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克服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做到精简多练,学生积极参与与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体育课评课稿13本课的设计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情境化为农民的耕种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将播种、插秧、收割直至丰收后的欢庆融合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农民耕种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本课重点体现了体育教材游戏化的原则,让学生在游戏之中进行学习,掌握、提高运动技能。以足球和呼啦圈为运动器材,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物多用”的原则,亦可谓对体育器材的开发、拓展。
本课将准备活动设计成游戏“播种”,学生可用不同的动作将手中的毽球依次投到一定距离的圆圈内,然后跑步过去将毽球捡起,再返回。练习的目标是提高学生投掷的手感初步活动身体,使身体逐步进入“工作状态”,同时,结合情境让学生知道“播种”是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准确性),练习中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跑道内靠右行,可增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自我计分,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插秧—收割”,其中,“插秧”是把快速跑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毽球整齐排放在一条直线上,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及身体的协调能力,练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调整直至将所有的足球排放整齐,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联想到稻田中茁壮成长禾苗,体会到农民辛勤耕种的艰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收割”是将长成的“稻谷”收回,游戏要求学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排放整齐的足球)收回,保证“颗粒归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设计情境“下大雨了,要抢收”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体育课评课稿14优点:1,短短40分钟,用六个游戏贯穿整节课,趣味性强学生的参与热情高;
2,以比赛,合作的形式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
3,结合教学策略很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
4,整节课以激情昂扬的音乐做教学背景,使课堂显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的远离了枯燥和单调。
缺点:1,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时间控制和细节过度上还有发展的空间;
3,在评价方式上,可更多的引入互动式和多元化评价,更注重横向和纵向的结合。
改进意见:平时的课堂上应一概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上课的时候就会自然顺畅些,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注重横向纵向的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鼓励创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评课稿15这周园里组织了听其他优秀老师讲课的活动,主要是去户外听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体育课,其中一个课程里的活动是“两人三足”,活动的目标是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具体内容和上课表现就是首先用小猪佩琪的音乐导入,激发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再玩一个魔法游戏。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你们的腿都被魔法绑住了,大家要想破除魔法的禁锢,必须得穿过重重障碍,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恢复正常。”,然后让孩子们做了一些热身运动之后,宣布游戏开始。孩子们都被这种新奇的玩法吸引了,显露出积极的兴趣。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游戏开始后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
作为老师我整节课听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开心,感到收获很大。为孩子们的的活泼可爱感到开心,又学会了要善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的技巧,并且要在将来的上课过程中善于思考,不能千篇一律,要学会创新。感觉我自己好像不是在听课。而是再看孩子们与障碍物斗智斗勇。接下来我们这些新教师都发表了自己的听课感想,并且都在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们讲课也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受到幼儿的喜欢呢。做到真正的把自己的讲课目标与幼儿的爱好融在一起。其实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途径。这位老师的体育课也是原创,通过平时与幼儿的接触积累到幼儿的爱好,把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融入到课程中去,最终获得了幼儿的喜爱。
我想做一名老师或许不难。到做一名优秀的。受到幼儿喜爱的老师确不容易。这个喜爱,包含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许多点滴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优秀的老师就是这样从生活中一点点积累经验的,我们都该做个有心人。
第五篇:幼儿园体育课,评课稿
篇一:2013年第二学期大班体育评课稿
2013年第二学期大班体育《袋鼠运西瓜》评课稿
整个活动主要以玩塑料袋贯穿始终,由易到难,用塑料袋套着双脚练习向前行进跳——最后通过游戏《袋鼠运西瓜》练习并掌握双脚向前行进跳的动作技能。在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的兴趣高,大部分孩子能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
还有第三环节,孩子们一听到要去帮助猪爷爷运西瓜,就特别的兴奋和勇敢,在过程中,孩子们听老师讲解运西瓜的要求,然后再按要求带上袋子,拉紧两边的领带,一个接着一个去运西瓜,去运西瓜的途中,孩子们都不怕困难,互相加油,很快就帮助猪爷爷运完所有的西瓜,充分掌握了双脚并拢向前行进跳的动作技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唯有不足之处是:第一,孩子们自由探索塑料袋这一环节,由于孩子年龄小,没能探索出塑料袋的更多玩法,而是老师直接给予孩子,所以,以后在设计活动时,我一定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来设计合适这一年龄段孩子学习的活动。第二,孩子在活动中,运动量过大,导致有几个孩子在最后的游戏比赛中完全跳不动了,所以,以后我在活动中要及时调节幼儿的活动量,针对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幼儿,防治两极分化现象,积极引导鼓励缺乏自信的幼儿,对能力强的幼儿可适当提高要求,避免一刀切现象。
执教者:王胜洁
点评者:翁雪茹
日期:2014年4月28日
篇二: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课评课稿
白合小学:何静 2014年4月17日观摩了蒋老师的一节优质体育课,我感触很深,专家评委给出的精彩点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其中有句话让我铭记在心:作为一名好的体育老师不仅要会上课,会听课,也要会评课,通过评课就可以把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仁们一起讨论,不断探索,不断进步。通过评课把别的老师的精华吸收、消化,为己所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拓展练习,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晰,衔接有序,使观者清楚的明了设计者的教学主题,尤其是三个方面更为突出:
1.从始至终对安全,协力的贯彻和强调
使人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还体育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空间,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过程收放自如,减少消极时间的出现
队列调动是体育课堂的一大特色,多变的队列变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是考验师生配合的一大难题。蒋老师的这堂课中依次出现了:四路体操队形做韵律操热身,四路横队集合讲解、小组分散完成活动等队型变换,令人目不暇接。但蒋老师在每一个队型变化之间只用了几个简洁却准确的指示性口令和动作就快速地调动了队伍,整个场面井然有序、收放自如。由此可见,蒋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非常强,值得我们学习。
3.设臵任务,让学生的探索有明确的目的性
现今的教学机制一直提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行一种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方式。这种方式能通过合作性的学习提高同伴间的交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操作不当,对于心理年龄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成为一种无组织的散漫行为。可是,蒋老师在学生的活动前先指定组长,并清楚的告诉每位学生的职责和任务,并身体力行,在活动过程当中指引学生解决出现的难题,给出合理的处理方式。
而观这堂课,学生的学习节奏紧凑,技术难度较高,练习密度偏高,但是个别环节的危险系数较高,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带上来的班级,将无法实现这样的教学强度,所以其他老师在模仿时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这这节课当中,我留意到了每个小组里都存在个别被忽略的学生,或许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够强,但是如果老师在活动之前渗透组内要照顾弱势成员这种观念,效果会更好,他们也能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这是本课的一个小遗憾。篇三: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课评课报告
听沈振环老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长兴中学 陈萍 2010年12月7--8日,有幸在安吉高级中学参加了湖州市体育优质课的听、评课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云集了我市各县、市、区广大的优秀体育教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令我大开眼界,收益颇丰,使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优秀教师的先进教法,为我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明确了方向。下面就沈振环老师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课的概述
沈老师是一位很年轻的体育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女生,教学内容是排球,排球是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高二学生已有一定得运动基础,身体素质较好,心理素质较稳定。课的开始部分选用变形跑和球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教材:《正面双手垫球》的组织学习和练习采用圆圈队形,通过语言提示、模仿、对比等教学法进行教学。素质练习是利用兔子舞的音乐、动作,进行“圈中抢球”的游戏。
二、精髓回顾
① 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备活动中,沈老师打破常规,以非常新颖、独特的听音乐领做自编球操(学生跟做)吸引学生,让学生熟悉球性,很自然融入到主教材学习,在该环节过渡自然,学生新奇,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并认真练习。在本环节,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准备活动中。② 主教材重点突出。本次的课的主教材是正面双手垫球,教案上反映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排球双手垫球的垫球部位。本人认为,垫固定球、自垫球、和一抛一垫是练习垫球手臂部位比较有效的练习方法。而沈老师在本次课中的基本练习均采用了这几种练习方法进行练习,使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突出。
③ 将音乐引入课堂,在准备操中加入音乐,改变了以往的单调口令。素质练习中加入强节奏的音乐,提高学生练习的激情。在放松阶段能否适时加入音乐,让学生在相应的音乐氛围下放松身心,通过练习使身体和心理的放松,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
④ 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课的开始部分采用教师带领学生变形跑练习,在跑动过程中组织学生拿球,以变形跑跑成圆圈队形之后,以该练习队形开始准备活动,进行主教材的教学和素质练习,放松,组织队形采用“一圈到底”,节省了组织调动队伍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练习。
三、几点建议
① 教师语言能力、上课激情需加强。体育课是一门身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中,教师激励、提示性的语言和上课激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开始部分的变形跑中沈老师带领学生跑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激励性的口号带领学生边跑边喊鼓动士气、准备操应加入有力的指令性口令,使学生可以练习的过程中提高练习的兴奋性,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可以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学习之中。游戏比赛的激励性语言应该更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的活动气氛和积极性提高。
② 应注意变换示范面。环形圈学生的交错站位便于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但是圆圈的队形站位缺陷是学生始终有一半站在教师的背对面,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本示范队形的不足,对各个方向进行示范、讲解。但是本次课教师只局限了一个示范面,使得没有兼顾到整个队形。
③ 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区别对待。在本次课的主教材教学过程中,另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缺乏,很多学生的垫球手型没有很好的得到纠正。
④ 运动强度负荷小。本次课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运动负荷,球类课的运动密度效果是可以完成的,而缺乏的就是练习的强度,运动负荷。纵观整节课,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了预定效果,但是运动负荷体现出很大的不足,而且素质练习采用的是兔子舞融入听口令“圈中抢球”,练习强度较小,使得没有很好的达到课的运动负荷。
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沈振环老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课程后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篇四:体育课评课稿
《跳房子》评课稿
——xxx xxx老师这节《跳房子》体育课以跳为主,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教与练的密切配合贯穿整个课堂。xxx老师以学生喜爱的“跳”游戏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玩”并执教本课,让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准备活动非常充分。
老师在准备阶段,通过慢跑和相关的徒手操让学生感觉到了“跳”的趣味性,协调性较高且运动负荷较小,使学生身体得到了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
2.学生主体地位较突出。
在跳完教师设计的“房子”后,给学生自己画自己的“房子”来跳,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现,充分发挥教师的“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看出xxx老师在课前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3.整节课教师教学组织严密。
让学生练习的密度大,同时对学生的练习不断提出目标和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4.这堂课不足之处是:在练习时,因为个别学生好玩、贪玩,以致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练习。
总之,xxx老师这节课寓教学于“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抢学,较好地建立了探索式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篇五:体育课评课稿
体育课评课稿
教学内容是花样跳绳以及游戏<共赴前程>。
教学目标是通过“玩”跳绳,使学生能用一根跳绳进行多种练习,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跳绳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要求活动的心理得到满足。
就教学内容来看,跳绳是体育中考考试项目之一,虽然教学大纲中没有跳绳的教学内容,但初中学生进行跳绳教学还是必要的,可以作为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许多优秀运动员特别是对全身协调能力要求较高项目的运动员大都是跳绳高手。而且跳绳运动确实也是一项较好的锻炼身体的好项目。游戏《共赴前程》是模仿多人多足跑而设计的奔跑素质游戏,这个游戏要求配合协调,集体共进,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
教材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这一基本理念,跳绳运动是老少皆宜的活动项目,任课教师通过让学生“玩”跳绳,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这一理念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的设计同时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并不去做示范、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大胆创新,利用学生的智慧和表现欲望,提升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收心热身部分的队列练习用得好。我认为体育课堂应该坚持进行队列练习,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队列变换,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烘托课堂严肃的氛围,重要的是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形体美。游戏钓鱼的采用,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而且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活动了身体。花样跳绳教学环节,教师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多一点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合作跑<共赴前程>也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跑得快?身高搭配、口令指挥、互助合作等等。游戏活动中,既强调了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意识与价值。又能为学生提供个体发挥,促进个体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放松阶段运用理念放松法比较新颖,效果较好。
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去,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几点建议:
一是教材重难点要突出。这一点在教案上没有体现出来。如果说这种课没有重难点那是肯定不对的,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有重难点,哪怕是最简单的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要根据重点内容来组织重点活动,而活动是围绕着内容来设计的,这是辩证存在。本人认为本节课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练习不同的跳绳练习方式,难点是跳绳时全身的协调控制。
二是课堂教学安全因素。我们虽然不能说现在体育课没有安全事故就是好课,但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出了安全事故的体育课不能算作是好课。虽然体育课安全事故避免不了,但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比如课上游戏钓鱼,有个别学生一时开心失控就会将“钓竿”提高,而不是在学生脚下,那样容易伤到作为“鱼”的学生的胸部或脸部。还有,共赴前程练习中就出现了学生倒下的现象。幸亏人不多,速度不快,否则也有可能酿成伤害事故。所以,我们上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部分教材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练习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练习才是最安全的,那些动作时绝对不能做的。总之,要考虑周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比如寻找一段视频,内容是某位运动员在练习跳绳,比如泰森等拳击运动员的,学生看到他们那娴熟的技术,那优美的身姿,可以说那兴趣就会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将影音系统引用到体育实践课教学中来也是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四是区别对待。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体育活动时,学生表现出来的活动能力参差不齐,比如合作跑,有些同学根本就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所以也就出现了课堂上练习时摔跤的现象。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给予不同的奔跑距离,让他们先适应然后挑战,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上是本人在学习了徐邦桃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听评课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后针对我校一节教研活动公开课而写的一份评课稿,不到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初中体育课评课稿
九里区庞庄中学 陈建新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的必要之处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呼啦圈,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进行套呼啦圈发展学生的跑能力,使原本枯燥泛味的跑变成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冯老师让学生玩呼啦圈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用呼啦圈跳绳,放在手上转,钻呼啦圈,抛呼啦圈,滚呼啦圈,来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然后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来抢呼啦圈,发展学生积极争取的精神;接着让学生练习套圈,套中一个得一分,不管学生 用任何投掷方式,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整体精神。最后,进行小组个人的滚呼啦圈和15米放呼啦圈往返跑比赛,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极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跑的能力。
最后结束部分,学生在大风车转、转、转的游戏来结束这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