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浅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改革 江苏省通州市职业高级中学 陆 静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我认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同时还应采取一些得力的教学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是有发展前途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教学措施
随着普通中学新课程的改革热潮,我们职业中学也在积极地推行教学改革,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学分制改革”等多种教学改革方案,近几年各个中等职业学校以不同途径添加了现代化设备,但就整个中等职校的教学改革来说,尽管喊了多少年,但见效不大。我们学校前年开始在部分高一年级部分学科试行“分层教学”,在部分高二年级对专业课的教学试行“项目教学”;今年学校领导提出要全面实施“分层教学”和“项目教学”,但我感觉大家很茫然,到底什么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学科实施“项目教学”;什么年级实施“分层教学”,什么年级实施“项目教学”;上面是“雷声大雨点小”,下面是“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我认为要真正实现全体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重视程度也不够。而且教学改革比实施传统教学要困难得多,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不一定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唯有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生存才能求发展。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不管是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要教师去实施。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转变以下一些观念:
第一要对职业教学充满信心。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课堂、热爱自己的学生。现状点评每年我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而目前在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又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三分之一左右,急需加强职业教育。现在的形势要求教育观念要改变,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而且也要培养技术工人。要改变那种精英化的人才观,建立大众化的人才观,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
第二要改变45分钟满堂灌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有的教师至今还认为上课我从头讲到尾是对学生负责、是认真的表现。要知道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5分钟到30分钟左右,你一节课教师一直在讲,学生是接受不了的。特别是一些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要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与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行为引导为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从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习顾问、咨询者、教练。
第三要改变先做后学的观点,以前我一直坚持先学后做,我认为只有先学会了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技能操作,但通过学习,使我知道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贯穿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我们的陶行之先生也说过“先行而后知”;说明先做后学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所以我们职业中学的教师一定要改变先学后做的观念。
第四要改变教学改革与我无关的想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改革是领导的事,你喊你的,我做我的,把自己置身事外。认为教改是不可能的,思想上不重视也不接受新观念,也不去努力尝试。当然教学改革是要付出比常规教学更多的辛劳,而且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是中等职 业教学一线上的人员,都要积极投身于这一教学改革中去,而且我坚信,只要大家的努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除了教师转变以上这些观念外,还应采取以下一些教学措施:
第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线操作工人即“蓝领”,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不是学术类人才,不是所谓的“社会栋梁”,而是技术工人。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具有差异性,培养目标有差异,要求职高学生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实践能力大于理论水平。职业类人才与学术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途径有区别,前者更强调实用、实际、实效,在实践中领悟理论,从做中学,先会后懂。
第二要调整教学内容。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职业学校的教育不是学生的终结性教育,而是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中的一个基础阶段。我们有的教师现在仍然抱有想把自己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想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生够用的知识。拿到教科书只愿增加内容,一点儿也舍不得删除内容。这些想法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想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够用一辈子的知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围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宗旨,科学地、有计划地扎实搞好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学、专业“双基”教学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围绕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着力点培养高素质人才。把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比例,引进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我们的专业理论课难度偏深内容偏多,而一些发达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看上去都非常简洁和浅显,所以我们不要舍不得,根据够用兼顾发展的原则,合理删除专业理论课内容。我们的工艺课还内容偏旧,我国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有所改进,但教学内容仍较陈旧,“四新”内容补充不到位,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不够(如 高精密级的单位、英寸制标准、机械制图的第三角画法等),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形成差距。我们教师千万不要抱着原来的教本不放,要大胆调整教学内容。
第三要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的比例。有的学校至今仍然重视专业理论轻视专业技能,有的专业教师的观念也没有改变过来。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验实习课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实践一体化,机制工艺与机加工一体化,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一体化;这些已是必然趋势,锐不可当。
第四要加强学习,要想成为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称职的教师,就要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老师也要有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备。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个人认为要多学习,“见多才能识广”。从古至今,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杯水”与“一桶水”、“一条河”,到现在的“一条流动的河(即活水)”。教师如果只抱着自己大学所学知识,已远远不够了。教师从书本上学习新工艺、新知识外,还要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指示,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 “四新”能力结构;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近处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2008年,我在数控两个班《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试行了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教学使所有学生学有所成;同时我们机械教研组在数控一个班中,试行了《印章制作》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加工职业一线所必需知识与技能。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技能 ﹑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这些都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中等职业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许多方面还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这就迫使职业教育必须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尽快达到职业教育与现代企业的近距离接轨。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转变以上一些教学观念,领导和教师齐心协力,脚踏实地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唯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才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第二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三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在国家创新改革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加上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教学改革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本人结合教学经验,将从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措施两大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字:教学改革分层次教学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本人从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八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授过几套不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体会,发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传统;注重教法,忽视学法等。
根据这些问题和我对教学的体会,就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用人单位对职业类学校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提高,一切都在探索创新。英语作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由于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再加上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学习英语是有不小的难度的。如何让中职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真正将英语作为语言来运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考虑的。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国家创新改革的大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实施分层次教学
1.1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指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在班级授课制下进行施教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
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和良好的班级语言学习氛围。
1.2 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首先是教学目标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如:A等学生(基础较好的),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较少,但学习态度端正,有一定的自觉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要求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练的全部内容。在课堂提问中也侧重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这部分学生的带动下,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B等的学生(学习一般)我就要求他们掌握相对简单的问题,把难度不大的问题交给他们处理,出现错误及时纠正并加以鼓励,大胆开口,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了成就感。同时,多鼓励他们向A等学生学习,力争在英语学习中更上一层楼。C等学生(学困生)以单词学习和简单句的练习为主,只要会读敢说,加以练习,也同样有所收获,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信,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英语。
其次是作业分层。作业的布置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设计和布置。如,在单词听写上,每次听写10个单词,较好的学生需掌握8个以上单词,中间的学生掌握至少6个以上,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无论每次能写几个,争取一次比一次进步一点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少部分学生在读单词上都存在很大困难和问题,拼读都不会,更谈不上听写,所以我要求这部分学生先学会读,让A等学生对他们进行帮扶,实行“一帮一”,先解决这类学生的读音问题。
第三是评价机制分层。既然目标分层,那么考核的标准也应分层。无论是何种教学,都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有一句话是这么说:成功不在于你获得多少,而在于你相对于你的起点得到了多少。在给学生的评价时也应该这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如需笔试,可以根据学生层次把试卷出成A、B、C卷,题型由难到易。当然,期末考试不是评价学生唯一的办法,我们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评价,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英语自主学习的好处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能力
第二,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三,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2.2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利用分层次教学的优势,对学生学习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让学生学有所得,获得进步,增强自信心。在我的教学中,我首先规定学生必须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虽然是强制的,但是目的是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将被动学习慢慢转变为主动学习。时间一长,学生体验到课前预习给课堂听讲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乐于坚持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尽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分层次教学、游戏教学等,并借助多媒体设备以更好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第三,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
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做到一切活动围绕学生展开。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给予及时的和不要的辅助,从传统的传道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领者,让学生真正主动去学习英语。在这一点上,我也取得不小的收获。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的贯穿下,我将课堂主要交给学生,比如,单词的学习、对话和阅读的练习,基本都交给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讲解,我仅此就是在旁边及时纠正错误、进行难点提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并乐于跟其他学生分享,应该说,我所教的班级,都培养出好几名“小老师”了。
第四,及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并做好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需要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学会查找问题,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和整个课堂组
织的一些不足,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的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在这八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像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模式确实使英语教学受到了制约,传统“填鸭式”教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的老师虽然注重教法,也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也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变,但是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开始时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英语学习不需要你记得成百上千的单词,而是要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包括一些解题方法技巧等,要学会举一反三。我见过有些学生,非常刻苦,非常努力,课堂上某个知识点也掌握,可是一到做题或考试,成绩就是上不来。我认为这部分学生就是不知道怎么学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大量知识点讲解的同时,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取得进步。
结束语:
以上是我通过八年的工作经验所获得一些体会和看法。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不断进行探索,不断完善自己,找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改革正是实现这些目的的有效手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参考文献: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
第四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优胜劣汰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择业难已成为一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是关键。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层次会计学科课程设置是以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来分别设置的,其教学内容也是以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会计政策、会计制度为基础而制定的,致使学生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出现知识面窄、视野不宽,各行业、各部门的会计内容之间无法融合,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面受到极大的限制。
现代会计对人才的需要已由过去的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建立一个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通用型和应用型的学科体系。为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尽快改变目前会计教育现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于中职会计教学的目标
会计教学目标应该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结合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既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中级财会人才。因此,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的合格会计人才。合格的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 生,应该是留得住,用得上的管理型,通用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财会人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至少应具备以下三种专业素质: ㈠、应用能力素质。中级财会人员的能力不应该只限于处理国内某行业(部门)会计核算事务和知识的堆积。中级会计人员的应用能力素质应该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科学预测和经营决策的能力,社会交际的能力等。中职会计教学要培养出以上多方面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学科体系要科学、完整,课程内容要反映日益丰富和不断发展的会计工作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学到宽阔,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在今后错综复杂的实际工作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组织好学生的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实验,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
㈡、专业理论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里,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取得市场的制胜权。因此,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宽的知识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功底。为此,学校在会计教学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除了开设财会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外,还应增设一般选修课,系列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
㈢、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处于多种经济利益的中枢。会计工作既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企业外部的许多服务对象负责。为了适应会计人员社会责任重大的特点,会计教学应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范围和会计学科体系之中,以使受教育者热爱专业工作,以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从事会计工作。
二、关于中职会计教学内容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熔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的内容。所以对原来的会计教学内容必须加以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现行的经济体制对传统的会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我国会计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以致于整个会计工作要进行转轨,实现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转变接轨。为此,会计教学的内容了必须相应地起着质的变化。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新要领、新内容,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会计学科体系的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 ㈠基础会计学:这是一门初级会计课程,讲授会计学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该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平衡理论展开,着重对簿记方法进行介绍,为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财务会计学:这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讲授企业对外财务报告所涉及到的会计要素。该课程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要素为线索展开。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三、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方法和教材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 的方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得好:“如果你想要学生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就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学生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而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在会计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堂堂感到“爆满”,教师感到疲劳,学生也感到乏味,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能力得不到同步发展,到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顶岗作业的需要。至少有一、二年的滞后现象,发生了“产品性能”与“用户需求”的对接错位。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方法陈旧。在会计教学中只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没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教学观念陈腐。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知识而学的“秀才型”观念。这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前进和会计理论的深化不相适应。必须转变以传授为主、知识与智能并重为以智能为着眼点。如果会计教学还停留在“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一种“伏案式”的观念,而不把知识教学与当前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只能是“蒙着眼睛赶象”,永远无法实现会计教学与社会需要的全方位的对接。三是教学手段落后。我国的会计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时代,缺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
针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填鸭式教学多,启发式教学少;施加于人的多,循序渐进的少的现状,会计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㈠创新教学、创新教材 多年以来,职业会计专业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没有多大革新,在教材的编排上,仍然以制度或准则加解释为主,以为这样便可以使书本知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然而事与愿违,学生从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之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理解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背后的内在规律,导致对没有学过的经济事项的帐务处理一筹莫展,无法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适应用人单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社会经济活动纷繁复杂,会计处理千变万化,会计教科书不可能对已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详尽罗列,这就要求学校创新教材、精心编排教材内容,突出规律性内容,缩减不必要的重复,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学生创造能力。另外,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有两种模式可予借鉴。
1、开放性教学。也就是在学期开学之初,任课老师挑选若干学生,根据教材安排,学生在课下准备,各负责用半小时讲解下一章节。教师在学生讲解之后,针对学生理解思路上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并根据学生理解本章节的现状及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式教学。即教师在使用前文提到的精编教材讲课时重点突出对规律性知识的讲解。比如教师在讲解原材料采购的帐务处理时,可重点讲述资金类科目(或账户)与材料采购科目(或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举出一个对应分录,而不必相信讲述同一类型的其他会计分录,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思考这些分录的共同规律,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㈡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素质。课堂教学要用启发讲座式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过去“上课听讲义,下课背讲义”的“贝多芬(背多分)”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压缩传授知识的时间,增加能力培养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培养的学生由“知识型”转变为“素质能力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找到实际生活中必要的思维技能,才能使学生从事将来的工作得心应手。教师在讲授会计理论时,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加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㈢提高对会计实习课的重视,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
不经过良好全面地实习,职中学生要想在短期内就适应用人单位上岗需要,是极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或上岗适应期较长就会被社会弃之不用,这个问题必须强化实习环节来解决。搞好实习必须要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会计实习室”,学生在实习室内的计算机上模拟联系会计实务。通过计算机给出实际的会计课题,让学生以人机对话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处置,帮助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实际能力的模拟演练。如在计算机上提供一个会计实例,让学生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种种情况进行有关帐务处理,然后再把学生的答案与计算机中所有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供学生参考学生,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会计工作能力。㈣拓宽相关知识面
社会调查表明,企业界认为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知识分别是企业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方面的知 识。职校对相关会计经济知识开课甚少,从而造成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就会计理解会计,始终跳不出会计框框,致使学生不能站在经济学,管理学科角度审视理解会计。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只懂会计的人,他实际上不懂会计,会计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发展中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成果,如果不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就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一个人没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实业界所需要的会计人才。所以,职校除按教学大纲规定设置必修内容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电子课外阅读。
㈤深入社会实际,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深入实际,接触社会,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工厂、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动地适应社会,适应会计工作。
相信通过上列会计教学改革措施,一定会培养出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的会计应用人才。
滁州一职高
财会专业秦静
2009年5月10日
第五篇: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晋江职业中专学校
吴婉玲
[摘 要] 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一般以三年制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或办公室从事具体工作,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和计算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要会操作,并会简单的计算机维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职业中专学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笔者在长期从事本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经验,现就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看法。
1、教学形式
现在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的授课方法:“演示+操作+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其操作性强,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但单一的讲授使学生不能及时消化知识,导致学生学习一片空白,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实践”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能及时消化知识,现有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实践的操作,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上演“独角戏”,学生则各做其事,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实践”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模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一,教材的处理
首先,作为职业中专学生,既要参加“会考”,又得获取“全国高新技术信息”证书及“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证书,同时,也将在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故而教材的处理上,应考虑到考试的范围,对内容有所侧重;其次,考虑到就业的需求,对内容适当补充。
第二,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首先,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的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中专生员大多数来自于初中毕业学生,其在初中学校,也曾学习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故而“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方面知识的应用,要考虑学生必须参加的“三考”,笔者认为,有考试的压力,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学生学习不自觉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以后毕业,直接进入社会,办公软件已是必备的知识,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实用性,常用 1 型为主。第三,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笔者普遍采用第一种分层次教学法。
具体分层方案可考虑两种:一是分为快、中、慢三层;二是只分为快、慢两层。通过学生的第一、二次上机操作,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通过一阶段作业检查,再确定新的分层次方案,以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更细的层次划分,这样更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快层次的学生,做的作业主应以提高为主,而慢层次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再有稍微的提高。分层教学对于文化基础来说比较好操作,对于专业课来说难度相对大些,但经过缜密组织也是完全可以实施的。
第四,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文字排版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字体格式中“字形、字体、字号”基本操作方法时,再把“字符间距”及“文字效果”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课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4、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评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践作业作为考核依据,成绩为百分制,理论成绩占50%,实验成绩占50%。
结束语
计算机是一门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起知识和能力个人结构。结合计算机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应全面掌握教材,要 2 在教学中处理适合中专学生的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辅助教学软件,把理论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寓于操作中,在操作中消化理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一级MS Office教程》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2] 微软公司《Microsoft Word2000标准教程(教师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3] 神龙工作室 《Word/Excel高效办公》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4] 微软公司著 Word 2000标准教程(教师手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5] 微软公司著 Microsoft Office XP整合应用标准教程(教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