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集体备课
主备人:王永升 参与人:李巧多 周小育 时间:2015年 10 月 年级:六年级数学
第一课: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三、课堂小结.
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二)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三)先想一想下面各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_______,_______?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一台拖拉机2小时耕地1.25公顷,照这样计算,8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
2.用一批纸装订成同样大小的练习本,如果每本18张,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16张,可以装订多少本?
3.某种型号的钢滚珠,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珠,共重945千克,一共有多少个?
教学反思:
主备人:王永升 参与人:李巧多 周小育 时 间:2015年 10月 年 级:六年级数学
第二课:比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求比值。
教学难点:弄清比、除法及分数的关系
教学环节:
一、问题情境
情境一:搅拌水泥沙
师:丰润要实现三年大变样的步伐已经加快,这使我们不由的越来越热爱家乡。那么工人搞建筑时,就少不了用到水泥沙。水泥沙是用水泥和沙子搅拌而成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工人师傅是怎样搅拌水泥沙的。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两个工人的对话,并讨论工人对话是什么意思。
2、师介绍水泥和沙子关系的式子及读写法。
1千克水泥和3千克沙子的关系可以表示为:1:3 读作1比3。
3千克沙子和1千克水泥的关系可以表示为:3:1 读作3比1。
师:像1:3和3:1 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情境二:调制涂料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用白颜色涂料和蓝颜色涂料混在一起是什么颜色?
1、口述问题,了解相关信息。
环卫工人为了把我们的城市装扮得更干净整洁,要把公路上的护栏刷成浅蓝色,他们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成比较浅的蓝色涂料。(板书:白色涂料6千克 蓝色涂料3千克。)
2、提出问题,同桌讨论。
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师板书)
预设:
生1:6÷3=2……白色涂料的质量是蓝色涂料质量的2倍。
生2:3÷6=1/2……蓝色涂料的质量是白色涂料质量的1/2。
生3:我们还想到可以用比表示两种涂料的质量关系
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比是6:3 读作6比3
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质量的比是3:6 读作3比6
4、归纳比和除法的关系
师:6÷3和 6:3都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关系,3÷6和 3:6都表示蓝色涂料和白色涂料的质量关系,那表示同一种关系的式子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生:6÷3= 6:3 = 2 3÷6= 3:6 = 1/2
师: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师: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并求比值。
师:比值都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整数、小数、分数)
师:知道了比和除法的关系,比的后项能是0吗?为什么?
5、质疑:足球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2:0,后项怎么就可以是0?
二、议一议
1、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并将讨论好的结果填在卡片上。
2、全班交流:
生先汇报,不全的补充,最后归纳成表格形式(略),并展示整理的比较好的学生的表格
三、尝试练习
1、说出你和老师年龄的比。
2、a=3,b=10,那么b与a的比是(),比值是()
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比是()3、2/3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作比。()
4、若a÷b=c(b≠0),那么a与b的比值是c。()
5、求比值:6:5 7:13 120:40
四、课堂练习1、13页1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自己完成,并交流。对于描述不准确的要及时纠正和完善。2、13页2题,独立完成。如果学生写出8:12=8/12=2/3,要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概述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心中有祖国”这一主题选入了4篇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郑成功》不仅是对一位收复台湾的古代将领事迹的回顾与赞颂,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宣告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的主人公肖邦把自己满腔的爱国豪情倾注到音乐创作中去,对祖国的依恋至死不渝,不仅中国人,外国人一样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古诗两首》包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作者杜甫和陆游都是古代爱国诗人的杰出代表。所选择的两首诗歌真正体现了诗人充沛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分内涵,培养感悟。
2、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具体文字感知并体会肖邦的爱国之情亡国之恨,披文入情,因文悟道,训练语言文字,陶冶爱国情感。
4、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诵读并背诵。
(四)教学建议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
《我们爱你啊,中国》:要让学生确立祖国的概念,对优美山河、各地物产、民族风情有较多的了解,能写一段话或几行诗表达对祖国或家乡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郑成功》:抓住收复台湾和建设台湾两件事来教学,体会郑成功的爱国心和郑家军的英勇善战。注意积累有关战斗的成语。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抓住情感线索来教学,开展情感想象,体会肖邦的爱国心。注意积累有关辛勤工作的成语。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
《古诗两首》: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怀,受到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的熏陶。
习作一主要要求学生能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最好要写得细腻感人。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是有关汉语拼音中轻声的教学。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是介绍一个自己了解的民族。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有条理有重点的介绍,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五)课时安排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时
我们爱你啊,中国 2课时
郑成功 2课时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课时
古诗两首 2课时
习作 2课时
练习3课时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安排了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四篇课文分别是:《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和《爱之链》
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负荆请罪》是课本剧,表现的是爱国的品质,着重讲述了勇于承担错误的高尚品质。《最后的姿势》表现的是面对困境勇于承担的优秀品质。《船长》表现的是一种英雄的爱——爱他人,讲述了“爱与责任”人生哲理。《爱之链》表现的是平凡人之间的爱的传递,颂扬了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习了这四篇课文,会让我们对主人公们的胸怀、勇气,对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产生敬佩之情,让我们懂得应为祖国、他人付出挚爱的真情,也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学生特征分析
1、《负荆请罪》是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一些障碍,如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也不习惯,应加强朗读,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通过对孩子来说是个难点,要选择时机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感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
2、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来源,排演小话剧,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3、品读文本,理解内容,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教学难点
品读文本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负荆请罪》排演小话剧。
3、在口语交际中,学习来访的本领,懂得采访要做充分的准备,采访时要礼貌得体,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爱,懂得感恩,尝试表达《爱》,用文字倾吐心声。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
2、准备谭千秋老师的资料,收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3、剪辑”泰坦尼克号“影片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5、《负荆请罪》 2课时
6、《最后的姿势》 2课时
7、《船长》 2课时
8、《爱之链》 2课时习作2 2课时 练习2 2课时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3篇课文,围绕生命与奋斗这样一个主题,从不同的侧面叙写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唱响了生命之歌,让人感动,给人启迪。3篇课文中的人物都有着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一个个挫折和艰险接踵而来,让人不堪忍受。读来,我们也深深为主人公的曲折经历而叹息。《小草和大树》折射出夏洛蒂和两个妹妹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轮椅上的霍金》介绍了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任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故事给人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习作训练是写一种自己喜欢的美味。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这篇习作训练的要点是要注意突出食物的色、香、味、形。《练习3》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五项练习,其中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细读这一组课文,真的能给我们很多,很多,那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让学生们用心读吧,走进文章中去,与人物对话,与精神同行!
1.学会本单元37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1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从中获得启迪;感悟领
(1)、悟像夏洛蒂这样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 拥有精彩的人生。
(2)、了解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为人。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4、能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能根据课文引导,阅读一些名著,如《简爱》等;能根据课文范例,学会怎样来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知法、守法,懂得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引导学生学会申诉,摆事实,讲道理,做到文明申诉,有礼有节。
6.能通过听、说、写等综合训练,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讲读课文《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和习作
4、练习4组成。以“民风民俗”为主题。3篇课文主要由以介绍我国的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舞蹈艺术等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文章组成,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勤劳能干的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课文,从语言文字中领略意境美和地域特色。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了根据剪纸进行想象作文练习,与本单元的教材安排主题相一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读、写本单元21个生字,能认识绿线内的4个生字。能说出由生字组成的生词的词义。(应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应知)
3、在学习课文后,能复述《牛郎织女》,背诵《安塞腰鼓》的12~16自然段。(应会)
4、在课文学习的交流讨论中,能简单说说自己知道的我国的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舞蹈艺术等民族文化。(应会)。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能领略语言中蕴含的地域特色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或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能说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课时安排:
《姥姥的剪纸》3课时 《牛郎织女》2课时 《安塞腰鼓》3课时 《习作4》2课时 《练习4》4课时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景物聚焦”为主题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麋鹿》3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展现了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树,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不畏生存之危险和艰难,顽强地与环境作斗争的精神。《草原》带 我们欣赏美丽可爱的草原,去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麋鹿》则引领我们去黄海滩涂寻觅珍异动物——麋鹿,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习作5通过创设情境学习范文,向学生介绍了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并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练习5带我们进一步感受词语表达的准确性,感受汉语的优美与魅力,口语交际提出了能以准确流利的语言,清晰生动地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读、写本单元21个生字,能认识 绿线内的11个生字。能说出由生字组成的生词的词义。(应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应知)
3、会听写《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能背诵《草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应会)
4、通过对本单元的品读,能把“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草原的美丽可爱。”、“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意”说出来。在交流讨论时,能说出怎样保护野生动物。(应会)
5、通过查阅《银杏》知道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题目自定。(应会)
课时安排:
《青海高原一株柳》3课时 《草原》3课时
《麋鹿》2课时 《习作5》2课时 《练习5》4课时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广玉兰》、《夹竹桃》、《古诗两首》三篇课文。《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绘了广玉兰的花香、色美、形秀和叶片的独特情趣,尤其是对它的花形作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对广玉兰香幽、色美、形秀、叶趣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让学生回到文本,认真思考。在如此美丽的花形之内还藏着她的什么品质呢?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讨论、可批注、可自读,在全班交流中再通过对开过的广玉兰、终年常绿的叶片这些细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广玉兰顽强的生命力。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模仿第3自然段,描写其他植物开花时的形态。散文贵在写神,《广玉兰》一文美在写广玉兰之形外更突出了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突显其可贵的韧性。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整齐的排比句式,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咏物诗。《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
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行些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墨梅》为元代书画家王冕所作,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那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练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3.能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学会中心句的用法,并能围绕中心句设计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特点。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5.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三、单元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语言、想象画面、诵读悟情、品析语言等学习方法,感知作者在细致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字里行间里自然流露喜爱之情,感受文章的画面美、情感美、语言美。
2.学习作者咏物抒情的写法,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4篇课文,3篇精讲课文,1篇是略读课文。用“读书有方”来概括单元的主题是比较妥帖的。值得一提的是,本单元所涉及的读书方法跳出了就读书讲读书的狭窄圈子,而是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读书和思考结合,读书和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古诗两首》都是写诗人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想,属于喻理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前两句讲古人读书做学问的不易;后两句讲学习光靠读书是不够的,要获得真知,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观书有感》作者巧用比喻,先用池塘里的水清澈明净,映得天光云影徘徊,比喻读书可以使人心智广纳,明于事理;再用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这么清,比喻只有不断读书,汲取新的知识才会不断地进步。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先讲为什么要问,再通过哥白尼的具体事例来证实这一小观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又讲“有了问题要请教别人”和“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两个小观点,这里面有个递进关系,教育学生要善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全文,发出从小要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号召。《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文章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教学中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以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途径,促使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人:陆俊利 第一环节:课题分析
一、本组教材包括的内容: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两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二、本组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三、本组教材的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2、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编写本单元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本组课文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的环节与后面形成备课的环节大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里对个人初备环节省略)在个人初备的过程中同组的教研同伴根据单元目标、重难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提示和补充。(同伴发言)根据综合意见,统一备课,形成备课。
第三环节:形成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
(一)自主课文 理清思路 1.导入
2.学生交流搜集的李大钊与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那几件事? 这篇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写的,也可以说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同敌人作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
(二)品读重点 读中悟写 同学们,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读写迁移 以写促读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学生写好后交流
4、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四)课外拓展 形成能力 1.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2.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
熊秀媛
一、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怎样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三、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四、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五、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第四篇:六年级英语集体备课计划
六年级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创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渗透新教
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努力使我年级的英语教学向科研型发展。运用现代信息科学,加强教研力度,以学校质量监控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期目标
围绕“不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进行教案、多媒体等聚焦课堂教学实效的教育资源的探索,通过教学五大环节的研究,特别是备课环节的研究,初步形成学生分层学习的体系以此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创建高效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争取县公开课一节,校展示课一节,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2、争取六年级学生合格率达100%。
3、整理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和单元练习,建立题库。
4、整理公开课教案及案例,形成教案集。
5、让每一位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管理,主动工作,让每一位教师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6、让我们的学生都爱上英语学习,教师满意率达90%以上。
三、主要工作
1、落实教学五环节的研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探索学生分层学习体系的构建,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
3、学校各项教学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4、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备课组活动,研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认真进行每一次备课活动,在活动前充分作好准备。
备课以前要对每一课的教材让组内教师跟磁带模仿跟读,纠正自身的发音。教师要认真观看优秀教案和网上的优秀课例,可以借鉴的要为我所用。同时各科教师要及时写好课后反思,把教学中的点滴成败得失及时记录在教案后,以利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不定时的对组内成员的备课进行检查。对课课练及单元练习设计反复推敲,要在设计前遨游题海,让我们的学生少做精练。对于学困生的练习要有分层意识,专门设计,作好收集,形成系列。每一位备课组成员在预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在备课组活动的第二天和备课组长交流。根据学生特点,丰富课堂,并及时进行反思所感,可以在备课组活动中进行分享。
2、上好课。英语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准备。课堂教学要讲究实效,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改进教法,要充分让每一个
学生开口说,注重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上好每一节循环课,参与每一次听课、积极参与评课。每一节循环课的组员参与率要达100%,要精益求精,形成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做好资料收集。
3、备课组长要对每一位组员的教学行为负责,切实抓好教学常规。要对整个年级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规范落实每一次的辅优补差。每周的规定时间补差外,可以见缝插针的进行订正讲解,作到今日事今日毕。
4、练习设计与科学评价
每一个单元我们都事先帮学生整理好第一张学案,(知识点归纳,拓展内容,口头朗读材料打印给学生)。第二张巩固案的设计分为一星级题(基本有掌握的),二星级题(课堂上老师拓展的内容),三星级,(学优生可以解题,中等生跳一跳摘果子)。
认真作好每一次的单元质量分析的谈论,在分析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5、作业批改
坚持每天默写,对于学生的作业做到每题一勾,及时订正,给予等第评价。
(二)、师徒带教,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教学相长,让每一位英语教师的语音面貌有所改观。严格执行听课制度,新教师要多听多看多反思,不规定听课节数,备课组长每周必须完成2节,对徒弟的新授课作到跟踪听
课,要对新教师的知识点的正确率、作业批改准确率负责,在上课前就要把教案与组长交流。这样就要对徒弟的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作到心中有数,对徒弟的每一个教学行为负责,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
(四)、本学期以“单词教学”和“分层作业”为主要专题开展研究,探索口语教材内容的探索,确定试点班级,逐步进行点面结合。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集体备课制度的实施延续,是我们陈家港中心小学教学管理的一个特色,是管理者们为教师成长搭建的一个平台。一学期来,我们六年级备课组几个成员就是借助这个平台,共同研究,共同收获着。
在这半个学年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往的“孤军奋战”,而是与同伴手挽手,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商量对策、共同前进,可谓收获很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精力备好、备透。
单元备课的第一步,就是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内容。比如语文课文有写景的、叙事的、说明的等等,每个教师的特点不
一、特长不一,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内容才能更加凸显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优势与大家共享。
每人主备一个单元,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使得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把课备好、备透。比如我主备的语文第一单元有一课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备课前我就把教参研读了好几遍,后来整理思路,写了第一稿教案。第一稿写完后自己结合研究的读写结合课题,又觉得对课文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够,就又修改思路,完成第二稿。像这样对一篇课文下这样大的力气,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在原来一学期要备几十篇课文的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是集体备课使我们从沉重的备课负担中稍稍解脱出来,能把自己负责主备的单元教案设计得更加完备、完美。
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把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多的与同伴共享。集体备课的出发点就是资源共享。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有一些感悟,再加上外出听课、学习接受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等,集体备课就给了我们一个与同伴交流共享这些收获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在备课前与同伴商量、设计,在备课时写在教案里与大家共同尝试,讲课后再交流反思。
三、抓住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集体备课给了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比如,我们在使用别的老师的教案时,收获就非常大。有的课设计得十分缜密,逻辑性、系统性极强,而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探求。把他的教案运用到课堂,真的觉得自己的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这就是集体备课的力量帮我们在进步吧!
四、存在问题
集体备课的形式有许多优点,但是实施起来却也困难不少,我们同一年级组的同伴散布在不同的学校,大家集中一次很不容易。而集体备课就是要时时互相交流,在不断地交流、碰撞和反思中才能越加完善。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总之,半个学年的集体备课使我们进步了不少。相信我们一直手挽手走下去,教育道路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