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专题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作者:孙辉 出自:工作 浏览/评论:2,420/0 日期:2007年7月5日 12:06 本学期,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王校长、韩主任的领导下,围绕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有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教学教研工作,我们以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大力强化老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一年来,辛勤地努力,共同地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是方向。本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全校夺取“四连冠”这一总目标而开展。明晰的目标有了清醒的认识,备课组同仁坐下来深入研讨所教年段的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清晰地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
二、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们主要挖掘组内资源,发挥老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备课。如聚在一起,不拘形式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题研讨等。通过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如:长课短教(六年级要挤出大量的时间做练习),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和表达真情实感等等,收到了实效。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才会稳步上升。一学期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和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常规教学是否规范,及时调整、改进。
2、互观: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比如在集体备课时发现特别好的,就拿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加强了随机教研。
3、备课: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相结合。特别强调个性化的修改,对一些重点课文或难以把握的课文,课前都要自觉进行研讨。备课教案首先自查,然后形成集体教案,杜绝不合格的教案进入课堂。
4、上课:课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我们采取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与督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们课堂教学都是非常严谨的,是有实效的。
5、作业:一是我们要求教师在按学校要求完成硬性作业外,备课组内要求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对优生一是加大读写知识的训练;二是强调课外知识的积累;三是做一些提高练习,对中下生,主要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训练。总之通过作业的练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提高。
6、考试:老师怀着强烈责任心主动认真地抓好单元过关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不管是单元检测还是月考或模拟考,我们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对单元测试中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以保证他们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对考试中的前几名学生也进行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他们知识的结构情况,查漏补缺。
7、团结力量大,智慧多。“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在这一年中,集体备课既是老教师开展教研的场所,又是新教师学习的平台。备课过程中,大家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往的“孤军奋战”,而是与同伴手挽手,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商量对策、共同前进,收获很大,取得的成绩也尤为突出。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工作总结
本学期,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围绕学校教学工作,有序、有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教学教研工作,我们以教学教研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大力强化老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质量意识,以确保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一年来,辛勤地努力,共同地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果实。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明确
目标是方向。本学期,我们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总目标而开展。明晰的目标有了清醒的认识,备课组同仁坐下来深入研讨所教年段的目标及教材编排的意图,做到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清晰地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
二、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们主要挖掘组内资源,发挥老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备课。如聚在一起,不拘形式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走进课堂,观摩教学。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专题研讨等。通过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如:长课短教(六年级要挤出大量的时间做练习),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和表达真情实感等等,收到了实效。
三、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只有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教学质量才会稳步上升。一学期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和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常规教学是否规范,及时调整、改进。
2、互观: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比如在集体备课时发现特别好的,就拿出来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加强了随机教研。
3、备课: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相结合。特别强调个性化的修改,对一些重点课文或难以把握的课文,课前都要自觉进行研讨。备课教案首先自查,然后形成集体教案,杜绝不合格的教案进入课堂。
4、上课:课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我们采取了对课堂教学质量自主管理与督促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们课堂教学都是非常严谨的,是有实效的。
5、作业:一是我们要求教师在按学校要求完成硬性作业外,备课组内要求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对优生一是加大读写知识的训练;二是强调课外知识的积累;三是做一些提高练习,对中下生,主要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训练。总之通过作业的练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提高。“众人同心,其力断金。”在这一年中,集体备课既是老教师开展教研的场所,又是新教师学习的平台。备课过程中,大家越来越觉
得自己不再是以往的“孤军奋战”,而是与同伴手挽手,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商量对策、共同前进,收获很大,取得的成绩也尤为突出。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课人:陆俊利 第一环节:课题分析
一、本组教材包括的内容: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围绕此主题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即《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性文章,记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卫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两篇略读课文,即《灯光》和《一夜的工作》,《灯光》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夜的工作》讲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采用单元整合教学。
二、本组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三、本组教材的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2、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编写本单元的意图:
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本组课文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二环节:个人初备
(个人初备的环节与后面形成备课的环节大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里对个人初备环节省略)在个人初备的过程中同组的教研同伴根据单元目标、重难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提示和补充。(同伴发言)根据综合意见,统一备课,形成备课。
第三环节:形成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根据这一课文的内容,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
(一)自主课文 理清思路 1.导入
2.学生交流搜集的李大钊与当时时代背景的资料 3.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2)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那几件事? 这篇课文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顺序写的,也可以说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同敌人作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
(二)品读重点 读中悟写 同学们,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读22段。
(三)读写迁移 以写促读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学生写好后交流
4、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四)课外拓展 形成能力 1.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2.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
熊秀媛
一、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怎样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三、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四、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五、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得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小结
集体备课制度的实施延续,是我们陈家港中心小学教学管理的一个特色,是管理者们为教师成长搭建的一个平台。一学期来,我们六年级备课组几个成员就是借助这个平台,共同研究,共同收获着。
在这半个学年的尝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再是以往的“孤军奋战”,而是与同伴手挽手,共同面对困难、共同商量对策、共同前进,可谓收获很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精力备好、备透。
单元备课的第一步,就是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内容。比如语文课文有写景的、叙事的、说明的等等,每个教师的特点不
一、特长不一,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内容才能更加凸显自己的特色,把自己的优势与大家共享。
每人主备一个单元,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使得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把课备好、备透。比如我主备的语文第一单元有一课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备课前我就把教参研读了好几遍,后来整理思路,写了第一稿教案。第一稿写完后自己结合研究的读写结合课题,又觉得对课文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够,就又修改思路,完成第二稿。像这样对一篇课文下这样大的力气,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在原来一学期要备几十篇课文的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的。是集体备课使我们从沉重的备课负担中稍稍解脱出来,能把自己负责主备的单元教案设计得更加完备、完美。
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把自己的经验尽可能多的与同伴共享。集体备课的出发点就是资源共享。自己在语文教学上有一些感悟,再加上外出听课、学习接受的关于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等,集体备课就给了我们一个与同伴交流共享这些收获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在备课前与同伴商量、设计,在备课时写在教案里与大家共同尝试,讲课后再交流反思。
三、抓住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集体备课给了我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比如,我们在使用别的老师的教案时,收获就非常大。有的课设计得十分缜密,逻辑性、系统性极强,而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探求。把他的教案运用到课堂,真的觉得自己的教学有了很大改观。这就是集体备课的力量帮我们在进步吧!
四、存在问题
集体备课的形式有许多优点,但是实施起来却也困难不少,我们同一年级组的同伴散布在不同的学校,大家集中一次很不容易。而集体备课就是要时时互相交流,在不断地交流、碰撞和反思中才能越加完善。所以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总之,半个学年的集体备课使我们进步了不少。相信我们一直手挽手走下去,教育道路会越走越宽。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学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总结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能够积极贯彻学校教科研的指导思想,以打造高效、简明、灵动的语文课堂为目标,并以此目标为抓手,我们对语文的课堂教学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尝试:
1、确立课堂教学思路: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充分运用多媒体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语文教学。
2、采用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在活动中学、练、用,强调用语言做事,每个活动的展开有情景,有语言,有过程,有结果。把任务型的活动适当地渗透其中。
3、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体、个人、小组等多种活动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结合学校每一次校级公开课的开展,把我们所尝试的想法落实到课堂当中,几乎每一次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良好效果的取得与每一次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是分不开的。我们每次活动都先确定一个主备老师,接着第一次集体备课,再由主备老师执教本节课,并进行评课,最后再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形成能体现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生活化”、较为合理的教案。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够积极准备,力争把每节课上好,并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因此节省了时间,减轻我们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为我们精心研究教材教法、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空间,把原来需要备整本教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一两个单元上来,致使每一课时都成为一节展示课、精品课。同时我们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研讨课堂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还经常阅读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及情感方面的培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留下一串串足迹,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1、每一位教师深信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互相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别的科组、别的老师学习,共同协作,取长补短。
2、不拘一格,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上课形式多样生动,并多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获益者。扎实做到课后反思、力求全面提高,是每个老师的发展方向。
3、同时,扎扎实实上完每一堂课,达到教材要求的一些小学语文的基本技能的落实,能面对期中、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4、使学生有一些实际的语文技能落实、掌握,为其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创造好条件、打好基础,学有真正所得所知;不只会几个学生,努力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时尽量减少两极分化。这都是我们每个教师现在乃至今后仍需努力做的事情。
我们将不会满足于眼下取得的点点成效,仍会一如既往,倍加努力,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