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摘 要: 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课前准备、教学方法、课堂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中学地理 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 教学方法 课堂艺术 知识系统性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人才竞争),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课题。
目前中学生学习地理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依赖性严重。导致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思维;2.思维单一。导致思路狭窄,解决问题肤浅;3.知识结构混乱。具体表现为条理不清,解题时东拉西扯,抓不到关键重点。再者教学内容多、时间少等客观因素,使地理教学难度增大。因此,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向有限的教学时间要质量,向教学方法要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水平。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任何一位优秀教师无论知识水平多高,上课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这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准备工作是复杂又细致的,不仅要求教师了解和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必须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弄通弄懂教材思想、内容、插图等。透,即能抓住重点、难点。化,即化死知识为活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及个体差异等,再根据学生这一基本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或探索一条适于自己的教法,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才适应教学发展需要,地理本身包含大量自然和社会知识,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知识,上课时可能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直接作用于学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同一内容教学在不同方法的作用下收效是不一样的,充分说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近年来,各种教学新法不断涌出,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超前学习教学法等,已成为当前教学方法的主流,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纳。对这些方法的具体实施应加以选择,灵活运用,重在启发,其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由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猜想、质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千万不要将启发引入误区,比如,有些课总的来看感觉非常热闹、愉快,既有启发提问,又有课间游戏,还有实践操作。但仍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范围里转,没能逃出这个圈,学生只会模仿和机械记忆而已,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能得到解决,就如同学画一样,只停留在临摹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写生。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必将使学生处于被动状况,不利于学生探索真理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一生发展受到不同老师的教诲,而终生铭记和影响自身发展的能有几位?因此,能不能学好地理,关键在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由此看来教学艺术的改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课堂教学艺术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多样,方法各异,下面就一些常用的进行探讨。
1.启发艺术。启发,不是简单的问答,不是要求把课堂上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而是善于诱导、推波助澜,在学生发现疑难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解决方法,使之具有多谋善断的能力,教学时尽可能地创造和开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层次等进行有效启发,不要一味追求教师启、学生发,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都是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不知者认为课堂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率好,殊不知学生动口不动脑,过后仍然记不到,达不到启发效果。每一节课并不一定都要有这样一个过程,并不一定都有教师问、学生答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也是启发。
2.“浇水”艺术。上好课必须懂得教学规律,必须了解学生对知识需求的规律,既然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就要懂得园丁最基本的“浇水”艺术。当幼苗需要一杯水时,给它一桶水;或当它需要一桶水时,给它一杯水――都难以使之成活,适时适量的浇水就是园丁的技艺。
教师上课时,必须注意这一问题,不要超前(知识量过大),也不要落后(知识量过小),超前使学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测,落后使学生“营养不良”、乏味枯燥,另外传授的知识不要加大水分,明明简单易懂的概念,硬扯得无边无际、翻来覆去,能不叫学生反胃吗?既浪费时间,又得不到良好效果,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3.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时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恰当、适度、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推动教师教学,推进教学进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但提问内容和方式具有选择性,也要讲究艺术,不同学生、不同环境提问取得不同效果。比如,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优生回答轻而易举,充满自豪和信心,“差生”垂手而立,无可奈何,惭愧不已,无形中给他(她)制造尴尬的局面,同学们用怎样一种眼光看着他(他),嘴角上露出什么意义的微笑,这样的提问难道可以刺激他(她)的学习积极性吗?难道可以提高他(她)的学习兴趣吗?适得其反,长此以往,不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造成学生对该科的恐慌心理,在这种心理压力的作用下会学得好吗?要求教师设计提问内容时顾大局,学会“复式”提问,不同层次学生应选择不同内容,即因生施问,尽可能使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对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大可不必用提问方式给他(她)一个下马威,使之手足无措,制造紧张气氛,这样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四、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使学生既“学会”又“会学”,教师的教学应该对知识进行系统传授,这样,既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记忆,又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觉能力培养。例如,讲我国农业发展时,如果只单纯地讲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学生就会问到底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怎样,究竟发生了多大变化,所以讲这一问题时,应该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情况做一个鲜明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又把我国目前情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学生很快就会找出差距,也就是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方向。这样“昨天―今天―明天”的知识系统不仅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这种系统的学习方法,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善于了解过去、理解现在,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篇: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地理学科培训课程案例
中学地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二)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过程的基本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与迁移。其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的内容是自我选择的;学习的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的时间是自我计划的。此外,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④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⑤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并优化学习方法;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师变了,我们也变了,每堂地理课后,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学习地理已不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第三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人的学识非常渊博,说明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素质极其重要的方面。所以,地理学科成为中学生必修学科,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人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就成为广大地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改进地理课堂教法,摆脱“地理课难上的困境”
多数地理教师有这样的感受:“地理课难上”。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多年来,大家都认为它是副科,原来仅是会考学科,2002年才作为高考科目。学校、教师不重视,学生学习没压力、不主动。第二,教师课堂教法陈旧。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教法单一,手段单调,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思维始终处于抑制状态,最后必然产生厌烦心理,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并采用好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设疑推进法、野外观察法等,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使学生既想学,又爱学。在教学中,既重视知识传授,更重视能力培养,这是当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二、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应具备的特征
课堂教学受课堂教学内容和时代要求的制约,新时期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准绳,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手段,艺术地展现中学地理丰富的数学内容,其应具备的特征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诱人的新课导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受思想水平、课时安排、高考导向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对问题要追根问底,知道所学知识的用途;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在讲“高山气候”时,可引用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水循环”时,可引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海水运动”新课导入时,可引用“二战时,英军及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了极大的损失。”这一历史事件,这样既联系了其它学科,锻炼了思维,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挖掘加工后的生动、诱人带有悬念的新课导言,一上课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究上来。兴趣和好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为止。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课导言,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冗长肤浅。精练切题则是新时期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二)突出浓郁的“地理味”
地理课最大的特点是图多。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理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认识图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步紧扣教学内容启发设问,让学生通过位置及相关事物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采用分要素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目前地图的展示应尽可能用幻灯、投影、微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还应尽可能的配备相应的地理模型。
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眼、手、口、脑并用,其观察力、记忆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能力都可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进而把知识落实在图上,达到会学、学会、会用的目的。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锻炼其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感染力极强的语言
教师灵活并恰当地运用普通语言、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进行教学,可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或绘声绘色,或幽默诙谐,或启发诱导,或慷慨陈词,或点头赞许,或热情鼓励,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勇于提问,大胆发言,跃跃欲试,积极参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若同时配以新颖、美观、快速精练的板书、板图、板画,醒目易记,则能进一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如醉如痴,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情操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既学会知识,又掌握方法。
(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
一节完整的地理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总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良好的开场白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因势利导寻找和讨论新的知识点,运用地图剖析难点,排除疑点,强化重点,巧妙联系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构成知识网络。同时,使用多种语言技巧,营造宽松、和谐、探讨、竞争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善于向知识的广深处质疑,并且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解答相关的地理问题。最后,反馈教学效果,强化训练,扼要结尾,就会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应突出“有趣、多能、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
第四篇: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
大悟一中:蒋咏兵
在湖北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几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所谓“有效教学”,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通过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以达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要实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各个重要的环节。鉴于目前地理学科地位和特点,要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有赖于教师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认真探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策略和做法。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度关注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克服以往地理课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承倾向,要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领会地理学的精神实质、思想与方法,受到一定的人文熏陶。地理课堂教学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教学重点、有效突破难点的一种预设方案。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的教学系统不是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策划的,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因此,首先要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定好教学基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和组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教授,轻学习;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灵活应变;重模仿,轻创造。既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发展,又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讲得昏天黑地,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往往塑造出高分低能的“废品”。可见进行课堂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优化教学方法就是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优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如果不能科学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会导致师生消耗大,学生负担重,教学效果差,给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有人曾推出个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因此,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义在于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 要力图多从身边挖掘课程资源,使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对于学生所的表达的见解与想法,无论对错,作为教师我们要给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通过恰当的辅导或提示,让学生能感受到“跳一跳,够的着”的成就感。
四加强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行动后反思,可以从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第五篇: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地理课自主探究教学法初探
孝义四中地理组
在整个教育大形势的推动下,在周校长的积极宣传下,在年级组强力督促下,在地理组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同学们的努力配合下,高二地理组的课改实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二下学期主要学习任务是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作为系统地理的基础或背景所涉及,教学中如何把握区域地理的深度和广度,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式教学面面俱到,机械单一,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悖于《基础教育纲要》中指出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系统合作的能力”的根本要求,因此教师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能增强其探究能力。于是我们组经过反复商议、讨论、最后决定,创造出地理课改的新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将学生分组,成员为4-6人(如果人数过多,责任心会弱化)课代表将分组情况交回。
2.安排各组的主要任务,责任到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包括搜集资料,列出纲要等。
3.教师在课前对主讲进行访问,对其存在的疑点进行辅导,提出设问。4.组内安排一个主讲人上台展示,其他成员有的协助绘图,写板书。5.主讲人随时可以提问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也可以上台板演,也可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请老师帮助
6.课后作业也是组内成员负责讲解(主要针对大家提出的棘手的问题)7.教师在课堂中给以提示,纠正,表扬,评价,适当时还给以奖品。8.教师把他们的精彩通过手机相片、录像等形式记录下来。9.课后学生将每一课的总结或学习报告以书面形式教回。10.最后根据平时表现评出“讲课能手”,“积极分子”等先进。
这样,孩子们形成了互相享受,互相快乐的学习氛围,课堂感觉是一种宽松、愉悦、充满着爱的课堂。孩子们开始互相学习,模仿,不断锻炼着自己,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而且,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其实,课改应该是一点一滴的改,慢慢地把学生引入进去,学生自己就主动去摸索,探究,并会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成功的愉悦。例如在学完世界区域地理之时,我要求学生以组的形式交回一份学习报告,对区域地理做一总结,我当时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不许抄袭,当然我也给他们做了一些示范,比如,我把澳大利亚用《贵妃醉酒》的曲子编成歌词:
澳大利亚 独占一个 大陆的国家 澳大利亚 有着著名 艾尔斯巨石 地形区 三大纵列 东部分水岭 中西部 面积宽广 热带沙漠 旅游资源 还要数 著名大堡礁 该资源 开发条件 非常的优越 该大陆 有着许多 特有的动物 鸸鹋袋鼠 考拉 还有鸭嘴兽 半环状气候植被 还有大自流盆地 骑在羊背上 坐在矿车上
关于两极地区我也编了个三字经,如下: 南北极,纬度高,北为海,南为陆,北苔原,南冰原,北极熊,南企鹅,极昼夜,正相反,论风力,南极大,比降水,北极多 说矿产,南北有,经北极,航线短,论价值,科考地。
我示范之后,学生兴趣大增,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是以手抄报形式,有的是三字经,有的是七言诗,有的是顺口溜,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歌词(当然还有曲子)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现在我还完整地保存着,美国哈佛大学就有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让人不断的思考。我经常对学生说,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东西会保持得很久,别人教给的我们会遗忘得很快。
还有一例,班上有位调皮的同学,他很想玩手机,而且被我逮着,我却没没收他的手机,也没有摔,我心平气和地对他说 :你不是爱玩手机吗?你将中国地理涉及的同学们难懂的概念都查出来,然后下节课你负责给同学们讲一讲,果不其然,这位同学真的把那些概念都查出来给同学们讲了一番,而且还很好,并且这个同学下来对我也很有礼貌。
还有班上有位不爱学习的成绩不好的同学,但是他的电脑却玩的很好,我因利顺势地专门给他单另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一下云南省的地理,没想到他兴致很高,回去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云南的资料,包括一些视频,他尽然把云南的自然和人文状况讲得头头是道,包括少数民族的习俗,元阳的梯田,纳西族的音乐,我感觉他讲的很不错,出乎我的意料。
通过这些实例,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确确实实离不开老师正确的鼓励和引导,只要老师融入自己的情感,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利益出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他会做到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课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多出主意,我想我们会在这条路上干得更好,更出色。
地理课自主探究 教学法初探
侯 艳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