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浅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浅谈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合理分层
学生本身的知识建构层次是有差别的。首先,条件好的家庭有电脑,这些学生接触电脑早,在使用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在学习时就能比较快地掌握新知识;而其他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的同学,他们在起点上慢了一步,接受新知识就会相对慢些。其次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区别,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我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同桌,水平有点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而且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既是隐性的,也是动态的。我还有意地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这样可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在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二、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的原则
在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各种原因产生多种不同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有浴⒒?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后进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三)重视发展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分层教学中层次的划分并非一劳永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在教学中反映出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以及教学各环节,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四)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
总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将有效的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新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王
平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王
平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和文化课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与活动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学习,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总是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为了妥善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所有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
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二层学生,则实行引导学习,注重对课本中教学内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对第三层学生要降低要求,及时点拨、启发,只要努力,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1、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超前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
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大多数的学生人群处于中等层次,信息技术教学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在使掌握课标规定得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另一种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兴趣,二则增强信心。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多种手段与设施,如各种媒体、网络等。
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因材施教,虽然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们家庭环境及学习条件的不同,还有学生个体性格差异和智力因素的不同等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对于那些平时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并且对课本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很容易,这一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也会很容易的就完成了,但是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脑少,而且实践机会也相对少的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力就会相对欠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各有所获。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学应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发现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完成任务的速度。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从根源上找准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学生层次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是在原有小学的课程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造成他们存在认知水平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差异。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也不断认真观察,找出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差异: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思想很好的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在分层教学中,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反映出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以及教学各环节,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组中,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题材的贺卡,要求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行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创作。这样同学们自动发挥各自的优点,文字输入快的录入文字,网络知识熟悉的同学寻找下载美丽的图片来装饰,排版能力的同学完成排版任务,这样,小组内团结协作,各抒己见,发挥各个学生的聪明才能,使同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完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美丽贺卡。
对于动手能力强,对电脑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信息技术兴趣班,针对常用的软、硬件知识开设课程,进一步提高优生的信息素养。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编程的特长班,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扩展。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实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实现人文关怀,既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分层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基础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课堂的有效途径,我将这种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一如既往将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工具性和内容体系非线性的特点,我依据这些特点,根据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必要性。同时,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环节分层和作业与评价分层五个环节着手,结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阐释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指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个体差异;方法和策略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基本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的新要求,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力求在教学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将不同的教学对象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并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辅导方法,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测验。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简单地说,分层教学就是把教学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一种教学活动。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
2.1学生的分层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更为合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做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基本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所有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然后将不同层次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倡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对分层进行阶段性动态调整,使进步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鼓励,使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树立继续努力向前的决心。
2.2学习目标、内容和任务的分层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差异,将总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割、细化,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在有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还应对各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达标、中级和高级三个维度。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它是学习目标的知识载体,学习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内容表现出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水平差异,重点围绕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以及上机操作等方面,为各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在调整教学内容时也要适度,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
2.3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动作体系。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4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因素,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强化或矫正的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应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只有清楚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才能使施教过程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学生的学习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分层使还应灵活把握,对于进步快的学生,可以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适当的调整原先的层次。
3.2以积极的评价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他们取得的进步能够提高自信,使其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有助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以及进行继续分层。分层教学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从而促使长者增长、短者补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3有效的组织小组协作学习
分层教学提倡班级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分组协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教师要将每个所要解决的问题清楚的告知学生。协作学习的结果也需要评价,不仅小组内要比较,组与组之间也需要进行比较。另外,中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协作方向的偏差,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分层教学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10:1
[2]杨世诚.动态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07,1:2
第四篇:浅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
浅探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教学论文
五台二中
杨美玲
【论文摘要】:由于全县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来自不同中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针对初中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改进教学方式,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分层,以及进行分层后如何安排教学,来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
【论文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例如,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家中是否配备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对计算机是否具有兴趣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和发展存在不同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保证每位学生有所收获,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挖掘潜能,发挥水平,促进成才,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原因
1.因为没有中考高考的压力,以至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不重视,把他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小学就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这些学生可能就没有碰过电脑。而有些尤其是城里的小学,在三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那么这些学生等于比前者多学了4年电脑,那么差异可想而知了。
2.学习条件各不相同,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4.学生自身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是非常顺利的;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或者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如果仍是用老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的更进一步发展;差生则会认为讲解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以至丧失了学习兴趣,越学越差,形成对信息技术课的恐惧心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差异大的学生进行分开教学,成了势在必行的方式,由此笔者想到了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先后达到目标要求。分层教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在于:
1.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即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是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2.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3.重视中学生在由少年到青春期过渡阶段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性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
三、分层教学的实验
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把七年级、八年级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级,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分层的呢?
首先,让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或者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会表现出一些分化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强烈的进取心。
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
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级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的,所以恰当的排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将高层学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而让中层和低层学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方便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教学,低层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从心理上说,愿意接受比自己稍微好一点或者差不多的同学的帮助,高层学生在一起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得到提高。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进行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由此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需要以下四方面的分层: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比如将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和分层测验,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如果再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评价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效,势必会造成不公平现象,并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也反映不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水平以及提高的幅度。因此,笔者采用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的方法,主要看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对高层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对中等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接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使优等生课课都吃得饱。分层教学开展之后,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不少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变得开朗活跃了许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2.《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 3.《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孙建国,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4.《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钟和军,2001.6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全县城乡各学校,基础不同,层次不齐,能力有差异。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同一班级中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而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也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条件差异,条件好的学生,自己家里已经购置了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成为了一个“电脑小专家”了,而另外的学生,除了在学校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没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2、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3、学生自身素养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等。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限制,出现了程度好的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就非常顺利;相反,另一部分学生,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或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收能力也差,课堂习惯又不好。针对这些现象,如果仍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相同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差异性很大的学生,势必会造成程度好学生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浪费,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发展。而现在,信息技术又作为中考测试的必考科目。那么,在这种
情况下,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逐渐缩小差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确立开展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究很有必要。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三、研究的对象: 七至九年级学生。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总体研究思路:确定目标——学生调查问卷——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评价——成果形成研究周期为一年
(一)准备阶段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根据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起草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
1、调查研究。要认真分析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差异,动手能力的差异等。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针对有层次差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还要认真自制和上网查阅所需要的各种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制作课件,来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2、实践论证。
(1)课堂教学是课题的主战场,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制作出可行的教学课件。并有效的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及时总结、反思。在个阶段中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和败笔反思,并及时改进,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并有效的做好学生的教学评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评价。
3、反思完善。对整个过程(计划制定、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评价)进行反思,找到优点及问题症结所在,改进并完善。
4、形成结论。
(三)总结阶段:(2013年7——2013年10月)
将成果整理、汇总,并分析、研究、提炼,收集数据,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实践研究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理论资料研究法
六、预设的研究结果
1、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2、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信息素养的提升
3、形成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模式
4、构建了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资源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5、形成结题报告。
2011——2012课题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信 息 教 研 组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