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
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
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这只烤鹅要让小女孩把自己吃下去。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并板书“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继续交流。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她一定感到很温暖。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让我们再来读读吧!(板书:温暖)瞧,这一段特别有意思,前后有这样一个巧妙的对应,你发现了吗?
生: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照应后面的“多么舒服”。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女生读第一句话,老师读中间的部分,男生读最后一句话,师生合作完成。)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这颗圣诞树太大了,太美了。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那是怎么个大,怎么个美呢?用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朗读得很美。)
师: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每张画片都写满了祝福,你们就是那一张张的贺卡,你们在向小女孩眨眼睛,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找到一个女同学扮演小女孩,进行口语交际)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生:小女孩,愿你远离寒冷,不再饥饿,我们会永远陪伴着你。
生:小女孩,你已经承受了那么多的孤独与寂寞,让我来安慰你的心灵吧。
生:小女孩,相信未来,你一定会告别寒冷、告别恐惧,告别痛苦,拥有美好!(掌声)
生:小女孩,我也希望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勇气去擦然下一根火柴。(举手的同学更多了,纷纷急切的想送去自己的祝福)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祝福,我不再恐惧,而是内心获得了一份安宁。(板书“安宁”)
师:多美妙的童话,让我们赋予小女孩这么美好的祝愿,这不就是我们可以批注在旁边的想象吗。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
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慈爱的奶奶。(板书: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生:“奶奶!”(学生兴奋地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生:“奶奶!”(激动的语气。)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生:“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学生恳切地读。)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生:不,那是幸福的泪花。
生:可能还带着一点撒娇的语气——(学生完整地把女孩对奶奶说的话朗读了一遍。)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学生读。)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师:现在,小女孩好不容易见到了疼爱她的奶奶,难道她仅仅说了这几句话吗?除了说这些,她可能还有更多的话儿想讲给奶奶听,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请把我带走吧,我不想要饥饿,也不想要寒冷。
生:奶奶,我知道只有您才能给我温暖,给我慈爱,所以,您就把我带走吧。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把我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恐惧、没有孤独、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
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当时情境宁静而感人。)
(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师:就这样,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感情朗读)
师: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板书:快乐)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现在再回顾一下课文,然后回过头来再看题目中的“小”。通过朗读讨论,原来小中还包蕴着这些我们读到的,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得见的“大”(出示刚才学生朗读过的那五次“幻想”的内容)——
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学生依次说出。)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板书的梳理,从而又回扣整体。)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
生:是火柴。因为火柴的照亮,才有了女孩这些梦想。
师:至此,你一定会批注一个问题:把小女孩的五次梦想罗列在一起,读着不是更一目了然吗?(出示罗列五次幻想内容的文字,用不同颜色体现。)为什么安徒生却把这些梦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中呢?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让学生讨论。)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你瞧第一次的“敢”,明明因为卖不出火柴爸爸要打他,可她竟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又一根,表现了小女孩很勇敢。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
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师:是的,我们一定会批注这样的话:这样写不仅读起来一波多折,引人入胜,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点燃火柴,也体现着这些梦想来自于小女孩内心的渴望。
师:你们再来对比课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对照黑板两节课批注的词语。)
生:我发现了残酷的现实生活与小女孩的美好的梦想是完全相对的。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
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概括来说,正是因为现实的不幸,她就渴望内心的幸福。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到此,我想你的思考一定没有停止,你一定还会产生追问,会是什么呢?生:(沉默,思考。)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那就是说,谁也没有看到小女孩获得的这些幸福,更不知道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可小女孩却能看到这么多美丽幸福的东西,她怎么就能偏偏看得到呢?
生:因为小女孩心中的梦想是那么的美好,实现了这些梦想女孩就不再痛苦。
生:因为女孩心中一直被这些美好的东西占据着,她在如此痛苦的境遇下,更加希望心中的那份美好实现。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但小女孩经历了这些痛苦,所以她能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
师:谢谢你们的引发,咱们就再回过头来把上节课感悟的小女孩不幸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进行角色转换。只改名称,假如把小女孩换成你,试想:(屏幕出示,上节课梳理女孩不幸的语句——大家都在欢度大年夜,可你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生:我有些生气。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生:我很生气,甚至愤怒。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我心里恨爸爸。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此刻,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学生纷纷举手,这时老师不让说出来。)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解。可课文写的小女孩如你们一样的表现了吗?别忘了,小女孩那么饥饿,都没有冲向烤饿,而是烤饿自己向小女孩走来,死亡来临的时刻,小女孩也是——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师:那么这些字里行间究竟隐含着小女孩一颗怎样的心灵?就请拿起笔,把你最想对小女孩说的话,批注在课文中吧。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行。(板书隐含。配乐学生动笔,之后汇报。)
生:小女孩,你忍受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你忍受的太多了,你看见了奶奶,受到了奶奶的关爱,你现在应该是幸福的吧。
生:小女孩,你经历了寒冷、饥饿、恐惧、孤独和痛苦,你得到了温暖、满足、美好、慈爱和快乐是应该的,祝你以后过得更幸福。
生:小女孩,别人对你那么冷漠,就连小男孩都嘲笑你,可你为什么选择沉默?要是我,我就受不了,我会埋怨,难道你愿意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你应该在美好的世界里飞翔啊。
生:小女孩,你是那么善良、那么美丽,但是苍天却是对你那么不公平,你为什么还要忍耐?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会把你带回家,让你在幸福中生活。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知道,你们也是善良的。从现实的角度,小女孩太有报复的理由了,可小女孩的忍耐,让那些冷漠者无地自容。
生:小女孩,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你都能忍受,你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灵啊。俗话说吃亏是福,你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幸福的!
师:你们批注的对女孩的评价,概括起来,这忍受、忍耐,就是说,小女孩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颗怎样的心?
生:是埋藏在心的忍耐,忍受之心啊。
师:这含在字里行间的是一个“忍”啊。如果说“隐”是埋藏是一种隐含,原来埋藏在心的是一颗“隐忍”之心。(板书:把“隐含”的“含”改成“忍”,最终变成“隐忍”。让学生批注这个词语。)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小小的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啊。
五、提升“幸福”
师:小女孩也许不懂这些,可正是因为我们的阅读赋予了小女孩这么高贵的形象,她就是我们人间的天使!正是如此,她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飞到的是什么地方呢?
生:是有上帝的,叫天堂的地方。
生:课文里不是说吗,“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所以叶君健尊重安徒生的原作,写上了这句话——(出示课件)
生:“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那块地方——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让学生在课文中补充上这句话)
师:上帝是西方文化的代名词——那么,跟上帝在一起,就是和什么在一起?
生: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在一起。
生:因为和上帝在一起就不会有寒冷、饥饿等等的痛苦了,我想小女孩经历这么多痛苦,也应该得到幸福了。安徒生这样写是为了使故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所以,跟上帝在一起,就是跟幸福在一起。
师:所以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
生:(齐读)“幸福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幸福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才是最幸福的。此刻,上帝与我们同在。”
师: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安徒生,在他的心中离上帝最近的人,或许不是——(指投影)
生:不是艺术家的名声,王冠的光辉。
师:而是——(指投影)
生:存在于对清贫的满足„„对苦难的承受。追求幸福的途中,体会到真正幸福的人。
师:是啊,一句和上帝在一起,定格于对苦难的承受,定格于对清贫的满足,定格于对梦想的渴望,定格于幸福的天堂。我们的解读与安徒生说的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原来,隐忍与渴望之心就是对清贫满足,对苦难承受的心。从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看出,女孩就是幸福的,因此她嘴角还带着微笑。
师:基于中国的文化背景,我们都钟爱大团圆的结局,死亡意味着不幸。可是借助批注呢?我们觉得这时的小女孩是幸福的,我们读到了女孩的幸福。
生:到此,我们明白了课前的追问,为什么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小女孩追求幸福的过程才是幸福的,因为小女孩有着对苦难的承受,对清贫的满足,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隐忍与渴望。
师:其实,你们已经读到了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因为有了这份背景,小女孩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最终他们来到的是上帝身边。正因为是这种力量,故事读来就不再凄惨而是凄美在心中。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安徒生这样写到-----(出示课件)
生:人们不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那些冷漠的人,他们只看到小女孩的尸体,却不曾看到她的灵魂,不知道她是幸福的。但我们却知道——(出示改编的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朗读。)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光荣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好啊,你们读到了这么丰富是内涵。当然,无论从现实角度解读,还是从西方文化角度解读,这份收获归功于谁?
生:归功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这篇童话。也就是说,归功于安徒生,因为是安徒生创作的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因为是童话,原本忧伤的故事不再忧伤,更不会绝望,读到最后我们竟然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寄托与幸福。
师:是啊,故事不再凄惨,而是一种凄美在心头。于是,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这正是童话故事的永恒魅力,安徒生的博大也在这里。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天使飞走了。剩下我们,该怎么办?(学生沉默,之后发表感言。)
生: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都要我们关爱,不是冷漠,更不是无情的漠视。生:我们要寻找自己内心的幸福,即便是生活对你不公,你也要无条件地追求幸福。
生:小女孩点燃的不仅是小小的火柴,而是梦想,是执着,我们无论何时一定心怀梦想和渴望,而不是抱怨和不满。
生:我想,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拥有爱。有爱就有温暖,就有安宁,就有快乐,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能点亮整个世界!(掌声)
生:想想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感到我们多么幸福啊,要好好珍惜这样的日子,感恩自己的爸爸妈妈、家人,感恩这个社会。
师:你们的感言,不就是你此刻批注的内心情感吗。让我感受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的阅读,重要的是回到了我们自己的心灵。我们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在小姑娘所获得的这份“幸福”中,你们已经学到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并引起我们对生命的珍爱与警觉,相信你们越来越高尚起来,越来越走向高贵。幸福着幸福当然好,不过,我相信,即使生活遇到磨难,我们最后批注的一段话一定是——
生:即便生活遇到不幸,也能够在寒冷中播种温暖;在饥饿中获得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寻求慈爱,在痛苦中追求快乐。只要你拥有一颗隐忍之心,并不放弃对梦想的渴望,你就能获得幸福!(和学生一起总结板书,完成上面的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寒冷 温暖
饥饿 幸 满足
恐惧 隐忍 渴望 安宁
孤独 福 疼爱
痛苦 快乐
(备注:该实录发表在09《小学语文教师》第四期。)
第二篇:窦桂梅丑小鸭教学设计
篇一: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
十点钟,漂亮的窦老师终于闪亮登场,依然虽是朴实的话语和衣着,却充满无穷的魅力。
一,出生:“乡下真是美丽”
“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等它的孩子出世。
乡下真是非常美丽。那时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这是它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
好美啊,不过惭愧的是,我并没有读过原文,我想在下边听的老师也未必有几个会读过原文的。
二,童年:在颈上啄了一下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
片断一:“??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样儿!我们看不惯他!”——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啄了一下??“对,不过他太庞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因此他必须挨啄!”
片断二: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他实在太大!”大家都说。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自以为是一个皇帝。
片断三: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
“??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话,他长得还满漂亮呢。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他自己总会有办法的。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
窦老师提醒大家注意这里重复用的“啄”字,带领大家体会同一动作所蕴涵的不同意味。
“为什么欺负是啄,疼爱也是啄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鸭子啊,是鸭子就只有啄!除了啄,鸭子还能有什么感情表达方式呢?”说到这里,富有表演才能的窦老师用她惯成兰花状的手指比划出啄的样子。一下、两下、三下——全场人都笑了。在这里,窦老师揭示的是童话创作的精髓,那就是写什么动物就一定要写出那种动物的特点。在《丑下鸭》里,“啄”是鸭性所在。在窦老师的课堂上,适时适度的表演,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窦老师的天性使然。
三、成长:在水上像车轮那样不停地旋转
小鸭不堪欺凌离家出走,成了一个流浪儿。他遇到了野鸭、大雁,他从猎狗的口中死里逃生,最后来到一个老太婆的家里。这里有一只公猫和一只母鸡,他们傲慢却没有暴力倾向。原本,只要小鸭愿意将就,只要小鸭肯放弃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是可以在这里不错地过活的,然而——他却又一次地出走。小鸭想要的,不是生存,而是生活。
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小鸭觉得一个人也可以有相反的意见,但是这一点母鸡却忍受不了。
“不能!”
于是雄猫说:“你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迸出火花吗?” “不能!”
“那么,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在这里,窦老师带领大家回忆鸭妈妈曾经说过的以养鸡场为标志的“广大世界”。
天性的力量是巨大的。天性在无意识召唤你朝天性规定的方向去,成为你该成为的你。不肯屈从环境的压力,拒绝认同老太婆的屋子是世界最好的一半——从而再次出走,从而有机会在旷野中看见天鹅,从而震慑于、激动于那群漂亮的巨鸟的奇异和美丽。
一天晚上,正当美丽的太阳下落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巨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它们白得发亮,它们的颈又长又柔软。这是一群天鹅。它们发出一种奇异的叫声。
“想看看天鹅吗?”窦老师问。课件,音乐中天鹅展翅飞翔。多么舒展,多么自由。如果不是偶然落在鸭窝,这是小鸭顺理成章可以拥有的将来。但是,因为落在鸭窝——因为没有一个人告诉你你其实是谁,小鸭,作为鸭子必定“又大又丑”的绝对孤弱的小天鹅,就只能凭借天性的指引,于朦胧中顽强追求着应该属于自己的飞翔,应该属于自己的广袤的天空,应该属于自己的高贵的族群。
窦老师的嗓子是深沉柔美的女中音,唱歌的时候尤为感人。她也常在电话里给我朗诵。然而,无论如何,电话里的感觉与状态都不能和课堂上的相提并论。窦老师是属于课堂的,一直以来,她是课堂上盛开的玫瑰;此时此际,她是课堂上的小鸭。
他在水上像车轮那样不停地旋转,同时把自己的颈高高地向它们伸着,发出一种那么奇异、那么响亮的叫声??——他再也忘记不了这些美丽的鸟儿,这些幸福的鸟儿。他不知道这些鸟儿的名字,也不知道它们要飞到什么地方。
四、飞翔:他感到难为情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这是窦老师提炼出来的小鸭的高贵精神。在我看来,当人怀揣高远的梦想,当苦难是成就英雄的磨砺的时候,所谓“苦难”就不是苦难,乃是走过的道路、闪亮的勋章;而所谓“卑谦”,正如忠诚,是英雄才有的高贵品质。面对种种欺凌和嘲笑,丑小鸭几乎没有怨恨和反抗,这种看似软弱的忍让和顺服,其实都是因为他怀揣了一份高飞的梦想。一个志在高飞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心和终其一生匍匐行进的人们辩论抗争的。
“回归文学、回归儿童、回归自我”,这是窦老师的新观点,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误落到鸭窝里的天鹅蛋。上帝让我们落在鸭窝,是有意味的:他迫使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考验我们是否还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他安排太多磨难,以期我们获得与外形一样高贵的内修。小鸭最终完成的回归与自我实现,固然因为小鸭曾在天鹅蛋里呆过,更因为小鸭始终不肯屈从几乎整个儿包围了他、覆盖了他的谬误的环境。所有那些识时务者,他们或将母鸡公猫所在的圈子当作世界最好的一半去热爱,或将雁儿姑娘当作最浪漫的天使去追求。他们将获得很多,代价是失去整个自己。他们白白地在天鹅蛋里呆过。当天鹅舒缓地飞翔;当小鸭像车轮一样在水上不停地旋转;当孩子说“安徒生不忍心写小鸭怎么丑,所以只用了‘又大又丑’四个字。”;当“他们发颠地一大群追我过街,嘲笑我,并且高喊‘看哪!戏剧家在跑哪!’”——总共四处,让我泪落如雨。我知道,透过泪水,我看见了自己、认出了自己。
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十条警醒
1.激情不老。窦桂梅认为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当一名好老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3.宁静致远。一个好教师不是靠培训造就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竞赛造就的。老师的确很苦很累,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培训、活动,使得自己的空间所剩无几。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会导致“肤浅后遗症”。
4.以写促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5.慎独养身。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省,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
6.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为师的座右铭。窦桂梅说:“我经常告诉自己: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
7.爱在细节。对待学生,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
9.合作同进。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丑小鸭(课堂实录)——窦桂梅
师:有人说,生活就是童话,大胆猜测课文会删掉哪些情景?
师:总之,删掉的或者改写的一定是(语言),两种叙述的语言,人物的对话是回到课文里,还是到译文里去,看看课文。结合课文不到五百字,读出童话语言的味道。
师:他让我们看到了里面一幅幅静态的画,还看到了,一起读读,还有画面吗?鸭妈妈怎么样? 生1:亮堂堂的世界
师:你又读出了什么味道?
师:优美,特意弄成诗的格式。可以概括成语言,诗意。有人说安徒生是童话诗人,再读读(配乐)读着这诗的味道好像潺潺的小河,这不是感动,而是优美的打动。
师:课文里的话,究竟小鸭怎样遭受欺负,我们选几个片断,读
片断一:
呸!瞧那只鸭的丑样„„
片断二:„„
师:鸭妈妈的“啄”和别的鸭子的“啄”一样吗?怎么不同?鸭妈妈是怎样疼爱它的?
读原文,这里的“啄”和那群鸭子的“啄”一样吗?对比读,体会出了什么? 师:上面狠狠的,轻轻的,好在哪?感觉一样吗?一个是痛,一个是舒服;是讨厌,一个是疼爱。师:看似用一个词,简单重复,是“丰富”,把“啄”的丰富都藏在这里,读,“啄”动作,可只有一个。师:一只鸭子狠狠地啄了一下,一群鸭子狠狠地啄了一下。
师:放开声音读,你又读出了什么味道?
师:不是“叹”是“舒”(听出了自嘲)庆幸,乐观
师:采访他们,你就用了一个词“不能”,为什么叫你生蛋,你说“不能”,师:因为你属于你自己,不属于他们,你的世界是什么?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和你妈妈的广大世界见识一下,你的世界在哪?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瞧,它们的羽毛白得(发亮),它们的颈(),发出的叫声()
师:这是一群天鹅,此刻的小鸭怎么按捺地住它心中的兴奋,所以,小鸭此刻是怎么一个“羡慕”表达得了。
师:高贵地天鹅变成了小鸭心中的梦想,为成长的小鸭题词,用上这两个词:苦难,梦想。
师:为什么安徒生不像写小鸭的经历一样浓墨重彩地去写丑小鸭的丑?
译文:
篇二:窦桂梅《丑小鸭》课堂实录 篇三:名作导读课窦桂梅丑小鸭
名作导读课《丑小鸭》教学实录--窦桂梅 教学主题:
高贵。
教学理念:
通过教材的二次开发,把三年级教材《丑小鸭》变成高年级的课程资源。教学步骤:走进《丑小鸭》
师:有位作家说,生活就是童话。这位作家写《枞树》《红鞋子》《丑小鸭》(板书)„„他爱好旅游,到过很多国家.对中国一直很向往。他曾幻想能从花园挖个隧道。通到地球另一端的中国。可惜他生前没能造访中国,成为一大憾事。
师:对。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这篇童话《丑小鸭》。《丑小鸭》原译文有近七千字,但是在课本里被压缩成不到500字了。(学生打开课文,发出了“嘘”的惊奇声。)与译文比,课文就像一个故事梗概。既然像个故事梗概。
生:可能会删掉一些故事情节„„
生:再有,丑小鸭遭受的欺负,课文没有具体写,只是一句话。我想,具体的情节很多。师:同学们多会推想啊。
生:我认为“味道”也就是理解语言的不同滋味。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就是语言的味道嘛。一节课.我们不可能把那六千多字的译文逐字逐句地品读。
一、出生
师:我们先来一起走进丑小鸭的“出生”(老师先出示教材中的课文,学生读——)“太阳暖烘烘的。
师:你读出了什么味道?
师:是怎样的美丽呢?
有一幅是小麦——黄澄澄的。一幅是燕麦——绿油油的。
生:还有,“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远远看上去,像一朵朵大花点缀在绿色里呢!(老师点评“点缀”用得好)生:还有呢,“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
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
鹳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着步
喋喋不休地讲着埃及话
这是它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一种语言
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
有些大森林
森林里有一些很深的池塘„„
生:就是诗的味道 啊。
师:既有情调也有意境,这才叫诗意呢!(板书“诗意”)好,带着感受再读这段!(生读)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感觉就像潺潺的小溪滋润着我们的心。这诗的味道那么纯净,那么美好,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二、童年
师:既然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可以想象,小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了。(仍然首先出示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学生读——)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它.谁都欺负它。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这一段的时候.提到可能删掉小鸭怎样被欺负的细节。下面我们就看看译文中的三个片断。
生读片断一:“„„呸!瞧那只小鸭的一副样儿!我们看不惯他!”——于是马上就有一只鸭子飞过去,在他的颈上啄了一下„„“对.不过他太庞大、太特别了.”啄过他的那只鸭子说. “因此他必须挨啄!”
生读片断二: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生读片断三: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但愿猫儿把你抓去才好!”„„鸭儿们啄他。
生:我觉得第一个“啄”能够让我感觉到丑小鸭被啄的滋味很难受。你看这只鸭子啄小鸭是在颈上啄,那个地方羽毛最少。
生:我觉得第二个“啄”更让人感觉小鸭可怜。“处处挨啄”,就是说走到哪里都被啄。
生:还有片断三中,“鸭儿们啄他”。
鸭妈妈说:“„„他是我亲生的孩子!如果你仔细看他的话。他长得还满漂亮呢。我想他的身体很结实,将来他自己总会有办法的。嘎!嘎!跟我一块儿来吧,我把你们带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把那个养鸡场介绍给你们看看„„”于是鸭妈妈在丑小鸭的颈上啄了一下,把他的羽毛理了一理。师:这里重复用了一个“啄”。和前面提到的“啄”一样吗?(学生纷纷举手)把你的理解,送到下面的句式中去。
师:说得不错,前面用“狠狠地”,后面用“温柔地”也可以,如果讲究一点对仗,看看还可以填什么?
师:这同一个“啄”,带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一个啄感觉是疼的,体现的是他们对丑小鸭的讨厌。
师:同一个“啄”,却让我们有不同的感觉,从中体会到了不同的感情。在原译文中,这感觉不像课文一样是直接告诉我们的。
师:也可以说是“丰富”(板书)的。(生去掉括号,再读刚才的两句话,富有动作和表情。
师:尽管有妈妈的疼爱,但毕竟太有限。
三、成长
师:面对这苦难,如果是你,该怎么办?
师:呵呵,不是离家出走,是到外面寻求出路。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改变自己。小鸭也是这样想的,他离开家寻找出路去了。
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没有朋友,只好继续流浪。
有一天,丑小鸭看见一个大湖,它跑过去,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起来。虽然湖水很凉,但丑小鸭却游得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
冬天到了.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不能再游泳了,它又冷又饿,趴在湖边的芦苇丛中,昏睡过去。
师:课文就是用这三个自然段概括小鸭的成长的。其实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这么简单。里面的情节正如同学们刚才猜测的那样,一定很多。
师:离家一路奔跑的小鸭,最先遇见了野鸭——
师:接着又遇到了大雁(生读)——
生:我听出的是好笑。就好像野鸭多高贵似的,还担心小鸭和他们家族的鸭子结婚,太搞笑了。
生:我觉得大雁的语气比野鸭好些。
师:谢谢你们多维的理解,这段对话安徒生写得如何? 生:我觉得很幽默。
师:是啊,安徒生的语言多幽默啊。这人物一出场.笔墨不多,只说一句话,就给我们留下这么深的印象。可没等大雁说完,砰!砰!两声枪响,两只大雁被猎人开枪打死了。
猎犬都扑通扑通地从烂泥里跳过来„„对于那只可怜的小鸭说来,这真是可怕的事情!他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正在这时候,一只骇人的大猎犬逼近他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来.伸得很长,一双眼睛发出丑恶而可怕的光。它把鼻子顶在小鸭身上,露出它的尖牙齿,却又——扑通!扑通!——跑开了,并没有把他抓走。“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
(三学生分别读小鸭的话。
师:小鸭的童年多磨难,可小鸭的幽默。让我们心疼中又有会心的一笑。
师:天黑的时候,丑小鸭来到一间歪歪扭扭的小屋门前。这里住着一个老太婆,她有一只公猫和一只母鸡。于是在这间屋子里。(学生分角色朗读)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小鸭觉得一个人也可以有相反的意见。
“不能!” 于是雄猫说:“你能拱起背,发出咪咪的叫声,和进出火花吗?”
“不能!”
“那么,当聪明人在讲话的时候,你就没有发表意见的必要!”
“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
师:又是一段幽默的对话。
师:哈哈,那公猫要求你,为什么你也说“不能”? 生:因为我是一只鸭子,不是一只猫。
师:请注意,小鸭说的“世界”。
生:我们的世界是属于我的那间小屋子。而且我还会发出咪咪的叫声。并进出火花。师:这就是你自认为最好的世界啊。
师:正如安徒生所说,幽默是他童话里的盐.有了这幽默的“盐”,才让童话有了别样的味道。这味道不是调侃,不是简单的逗乐,而是包含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这。
师:正因为要到广大的世界!小鸭想起了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出示课文中的文字)丑小鸭看见一个大湖,它跑过去,在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起来。虽然湖水很凉.但丑小鸭却游得十分高兴,忘记了烦恼。忽然,它看见一群雪白的天鹅掠过湖面,向南方飞去。
师:这里用了一个词形容天鹅的样子.是高贵。(出示译文,学生读)一天晚上.正当美丽的太阳下落的时候,有一群漂亮的巨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小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美丽的东西。它们白得发亮,它们的颈又长又柔软。这是一群天鹅。它们发出一种奇异的叫声。它们展开美丽的长翅膀,从寒冷的地带,向温暖的国度.向不结冰的湖泊飞去。
师:想亲眼看看天鹅吗?(播放天鹅飞翔录像,学生静看,沉浸其中。)还想再看一眼吗?闭上眼睛.让我们再一次用心体会天鹅那高贵的形象。
师:小鸭怎能按捺住内心的兴奋?快睁开眼睛看啊——(出示原译文,生读)
第三篇:王二小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一:《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随文理解“放哨”“动荡”、“顺从”、“埋伏圈”等重点词。
情感目标:通过与现在孩子的对比,感受王二小的勇敢机智,从而激
一、导入课题、认识人物
1、介绍背景,师:1937年,也就是在76前,有一群日本鬼子,闯进了我们的国家,用他们的武器:枪、袍,在我们的土地上面,杀害我们多少父母兄弟,抢了我们多少钱财食物,抢不走的,就一把大火统统烧光。像我们一样大,甚至更小的孩子,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园,被逼着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2、揭题:王二小【板书:王二小】
①指导“王”
3、【出示插图一】
4、反馈出示:【儿童团员】 1)指名两三个读——齐读
【我们现在这些少先队员生活在()的世界。
【那个时候的少先队员生活在()的世界。】【他们没有(),没有(),没有()。
5、那么,他们经常做些什么呢?
出示:【王二小是儿童团员。
② 这个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放哨
③ 理解“放哨”: ●放哨到底是在做什么?(指名两个)
7、抓关键词背诵
师:现在,你能连起来介绍一下王二小吗?
出示:【王二小是()。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到底,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请大家打开书本第99页,认真地朗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2、检查
师:第四自然段中藏了很多的生字词,谁能读好它?
出示:【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指名读两个,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引读第二段
出示插图二:【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1)这个词比较陌生,谁来读?(指名两个)2)你知道什么是扫荡吗?(指名两个)
预设:生说抢东西
3)出示:【烧、抢、杀的图片】
4)同学们,看着敌人的恶行,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2、当这么凶残的敌人要求二小带路时,二小是怎么想的?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是的,二小打从心底里不想给这群日本鬼子带路,但是他又想—
1)同学们,这埋伏圈指的就是——
4、这就是为什么他要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的原因了。
5、读到这里,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勇敢)师:面对狡猾又凶残的敌人,光靠聪明是不够的,还需要——
6、齐读一二三段
2)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看!【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
3)请你仔细读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8、老师这里有两组词,你能把它连成两个把字句吗?
2)那你能试着把它们改成被字句吗? 3)齐读
9、引读四五自然段
1、同学们,当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 出示:【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2、面对凶残的敌人,冰冷的枪口,幼小的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3、但是我们的王二小呢?
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4、为了八路军的安全,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四、情感升华
1、王二小只是无数抗日小英雄中的其中一个代表。像他这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儿童团员,还有很多,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篇二:王二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案)
专 业: 小学教育
姓 名: 乊洺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王二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授课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授课单元: 第六单元
授课内容: 王二小
授课对象: 小学一年级下册
计划课时: 2课时
课型: 授课时
话题: 谈话课
【设计思路】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在做中学,这样的设计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
【教材分析】
王二小,一个只有小名的孩子,牺牲时才13岁。他用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孩子们换来了没有战火燃烧的幸福生活。王二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那平凡的事迹,却永远被千人讴歌,被万人传诵;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响彻祖国的万里长空;他响亮的名字,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学情分析】
1.通过感性材料,感知当时的社会背景。
2.通过想象手段,触摸人物心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 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 生活来之不易
【学习重点】
2、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学习难点】
1、抓住“顺从”、“含着微笑”等关键词语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课题23王二小)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借图识字,理解图意
1.借助ppt苹果树,来认识生字,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出示生
4.通过ppt学会读、写生字,并会组词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四、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4.议一议:为什么王二小是小英雄呢?
(1)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五、随堂巩固,巧妙练习
六、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生字、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23王二小
边放牛,边放哨(遇到↓敌人)
给敌人带路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
消灭敌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所学 1.以ppt连线来检验生字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二、逐段理解,品味感悟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4)为什么敌人要王二小带路呢?(敌人出来“扫荡”迷了路)篇三:王二小教学设计
《王二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少年英雄、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王二小”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过渡:咱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聪明的你们读过课文后知道王二小在干什么吗?
[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五幅图画,配上哀伤的音乐,学生读完一段切换成另一幅与本段内容相符的图画]
预设:难过,气愤,仇恨??
5、从书上哪一句看出王二小牺牲了?(引导学生找句子)[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指导朗读]
6、用波浪线勾画出王二小牺牲的句子!
7、敌人是怎么知道自己上了当的?
会这么笨呢?
师:敌人是大人呀,怎么会轻易相信一个13岁孩子的话呢?因为什么?能从书上找出原因来吗?有一句话在暗示我们哟,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看书找句子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参与理解“顺从”
[创设情境:日本军官和王二小对话的情境。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第3、4自然段,读出王二小的镇定、坚强,读出敌人的凶残,读出我们的沉痛和仇恨!
7、四人学习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王二小,当时你会怎么想?你会往哪个方向带路?为什么?
三、看课件,听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多媒体音乐,看王二小被杀害的动画故事,《歌唱二小放牛郎》
1、师:现在,我们就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你想对王二小说什么?(生发言)
师:对,就这样聪明可爱、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热爱 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永远离开了亲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热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
2、过渡: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示意齐读):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
第四篇:穷人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一: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生:是火柴。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你们刚才说的,甚至你们想要说的,做的,从生活的角度我都可以理 篇二: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窦桂梅《落叶》教学设计
导入:
1,我们到北京的香山看一看.(引出香山红叶,看录象,并朗诵《山行》.)是谁把这里打扮的如此美丽
正文:(第一部分)1,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这树叶怎样了(引出课题以及课文第一段)2,枝头的秋叶给我们快乐,落下来的叶子又给我们怎样的快乐呢(引入课文)(1)引出第一段:秋风起,天气凉.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2)画一片叶子,再画一片叶子,让学生判断并体会怎样才是一片一片的树叶.(学生回答)(3)想象,树叶会怎样落下来.看动画,一片一片的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然后朗读体会落叶落下的动感美.3,在学生充分感悟第一段后,问:这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都落到哪里去了(读后面的几段)(1)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会说出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图.(2)在学生结合图对以上词语有了感性认识后,让学生把它们送回家马上通过读卡片,贴卡片的形式巩固字义.读一读
: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3)还会落到哪里呢(发散想象中体会落叶无处不在.)(第二部分)1,在风姐姐的帮助下,落叶一片一片地投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那么,我们会怎样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谈)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呢!它们是怎么做的 再读读课文,然后说一说.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坐,游,爬,飞,躲,藏然后让学生动作体验.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躲,藏两个词语的区别.(既有相同又有区别,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然后组合躲闪和躲藏,并比较区分躲有藏的意思,也有闪的意思)3,快乐吗有趣吗好玩吗把这份感受送到你的朗读中,用你的声音告诉你的快乐!你们喜欢谁就去扮演谁,好好读读描写你的句子,一会请你朗读.4,教师扮演落叶,学生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看看我是谁快和落叶打声招呼吧
(小动物们好„„)然后把教材中小虫等变成我,创造教材,进行对话.(以下随机进行:)小虫——躲
小虫在哪里你把我当做屋子,躲在里面感觉如何呀(舒服,暖和等),把句子中的小虫变成我,然后把感受告诉大家)蚂蚁——坐
你是谁你们把我当作什么水在缓缓流动,小船在慢慢地漂,坐在上面看到哪些景色把这样的感受告诉大家.(同样创造性地朗读句子.把蚂蚁变成我.实现真正和文本对话)小鱼——藏
小鱼小鱼快来呀!
(1)用动作引导学生藏在落叶(教师)的后面,让学生观察,并送它们一个词——藏.(2)进一步采访,问问他们藏到我这里干什么(捉迷藏,躲雨,睡觉„„然后趁热打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情趣.)燕子——催
(1)正当你一言我一语时,谁来了(老师画燕子.)树叶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见了,低声说:„„你也低声告诉大家吧.(训练朗读,可以进行离着远喊着催;面对面中等距离催,挨着近催)(2)电报上会写些什么大胆想象.(例:落叶:天凉了,请你快飞到南方去吧.(3)落叶给小虫当屋子,给蚂蚁当小船,给小鱼当雨伞,给燕子发电报,还给其他小动物写信呢,我们快来看看还给谁写的信吧(学生读《秋姑娘的信》).(4)听了大家的话,小燕子真高兴,它们临走时,有个想法,想让我们再把这里的景象描述下来,记在脑子里,留做美好的回忆.(看板书背诵)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此段灵活运用)(5)小燕子听了大家的话,就高高兴兴地飞到南方去了.(擦燕子)(最后部分)1,就这样,秋风起,天气凉,树叶落,落在大地一片火红,落在大地一片金黄,给小动物们带来了情趣,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此时,你一定要对落叶说你的心里话,那就尽情地夸夸落叶吧.愿意借有个小朋友写的诗表达感情也可以.2.落叶的歌(1)树叶黄了,落上山坡.捡起落叶,我问外婆:
树叶为何干枯
树叶为何变色
树叶把美丽给了鲜花,树叶把美丽给了硕果„„ 小落叶呀,在唱歌,我没有了好看的衣裙,可我仍然这么快乐!(2)春来了
带着微笑
飞上树梢
风吹过,哗啦啦
我们舞蹈
风住了
静悄悄
我们思考
放假了
乘着风儿
带上奖状 回到大地的怀抱
小虫的屋子
蚂蚁的小船
鱼儿的大伞
燕子的电报 啊
大地
亲爱的妈妈
在你的怀里
我们好好睡觉
2,感谢这美丽的大自然,感谢这可爱的落叶,祝落叶美美地睡个好觉.来年继续舞蹈,继续思考„„
补充课文——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去了 篇三:《我爸爸》绘本教学设计-窦桂梅
《我爸爸》课堂实录 窦桂梅
师:三月八 日,是一个什么节日?
生说,并让生朗读有关母爱的诗。提到了《游子吟》。(能提一提冰心的诗会更好。
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说说对爸爸的印象。(爸爸坐着喝茶的肖像画,后面有一个太阳。
并在课堂中,对每一个方面都进行引导。让学生产生对爸爸的敬佩,觉得爸爸了不起。
生:这是一个勇敢的爸爸
师:得出结论:我的爸爸好酷啊!
师:再出现后面的画面,爸爸变了。
生:爸爸变成马了
师:爸爸变成了什么?
生:爸爸很能吃,像马
师:出示画面:爸爸变成鱼
师:变成了举重的猩猩,共同出现第二幅画面像河马
生: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教师对学生“愉快”和“快乐”两词辩析,表扬学生用词,表扬学生有个性,你觉得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爸爸真开心,是个开心果
生:爸爸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师:请学生继续看,先猜一猜,下面可能画什么?
生:爸爸像蜜蜂一样勤劳
生:爸爸像鳄鱼一样游得快
生:像猫头鹰一样博学,智慧,聪明
师:到现在,我请同学用一个字来写爸爸
师:一齐来说我爸爸酷的表现
生:勇敢、强壮、温柔、聪明
师:再看最后几幅图
生:是一个歌手,是一个伟大的舞蹈家,是一个足球大将,是一个逗我哈哈大笑的爸爸。师:教师描述生动,让学生进入情境。
生:我的爸爸好酷啊!
生:我喜欢强壮
生:我喜欢聪明 ?? 师:那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一看同学们说的画面
生:我还发现画面里有其它的画面,画里有画
师:出示示赶走大尾的狼,里面有三个小猪,有个故事
师:出示了不起歌手的画面,把世界顶级的歌手放在后面,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知道后面的歌手是谁吗?
师:爸爸来了,他只有站到后面,听爸爸的表演
师:把两幅画放在一起,要有连接一句话的词语,即:不但??而且?? 师:出示几句话,用上像
生:我的爸爸像老鹰一样自由地飞翔
生:我的爸爸像狮子一样在单位称霸
师:出示两句话:
师:回过头来,看最先出示的画面,想对爸爸说什么?
生:爸爸,请你原谅,我错怪你了,师:你想画一画你的爸爸,并加上一句话吗?先出示自己班级,像猪一样睡懒觉,还画上打呼噜的圆圈,还出示了四周都是雨点,爸爸在里面的画,说爸爸温柔,不会写可以加上拼音。生:开始画一画。
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
生:我的爸爸像经贸大厦高
生:我的爸爸像免子灵敏 生:我的爸爸像灯一样明亮
生:我爸爸知识像大树一样茂盛
生:我爸爸像长毛猴一样多毛
师:说也说不完,创也创不完,再来看几幅
生:我爸爸抽的焑像火车装的货一样多
生:爱
师:原来我们画的画,里面藏着一个字:爱。因为他是我的爸爸,他在我的眼里好伟大,所以我这样表达。再出示第一幅图,喝茶,极普通的样子,极平凡的样子。画后面的太阳,在我们心中是一幅太阳。
出现音乐,教师朗读:爸爸唱歌是给我听的,爸爸搞笑也是为我的,爸爸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的。原来所有的书都可以反过来读,我爱爸爸,我也爱爸爸。
第五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窦桂梅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圆明园”
1.我住在清华园,在离我家50米的地方,有一片废墟,叫(板书“圆明园”)。打开书,看这两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2.让我们走近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二课时
2.回味“众星拱月”的万园之园──
3.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楼阁── 4.回味“象征”城市风光和山乡村野──
5.不仅仅这些,圆明园还有著名的四十个景点呢。
(2)先游览看看仿造风景名胜建造的景观。
(3)再游览根据诗人建造的景观。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课件)
10.朗读,陶醉在这瑰宝和精华之中!(读略)
11.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抢劫)
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8.出示书中的句子,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
13.集体朗诵或背诵三四自然段。14.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
三、“走出圆明园”
2.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一百四十多年了。
5.谢谢同学们。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
篇二:6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新授
(一)学习生字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是怎么知道的?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1)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2)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多媒体出示: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1)指名读
品读“站”
(1)出示句子: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三、练习
1.用所给的字组词;
防()耸()旗()擎
()渠()钮()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开国大典》习题——第一课时
一、基础题
diǎn lǐ xié shānghuì jíxuān bùdiàn niǔzhān yǎng()()()()()()xuǎn jǔlǐng xiùxú xú shàngshēng qí zhì
()()()()
二、综合题
1.选词填空
汇集 聚集
诞生 出生
三、提高题
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伍入场了。
委员就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
在这个句子中,如果把加点的词语换成“走向”行不行,为什么?
2.“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典礼 协商 汇集 宣布 电钮 瞻仰 旗帜 选举 领袖
徐徐上升
篇三: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
师:是啊,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直接问刚才朗读的学生。
生:有了食物,小女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了,而是获得了满足。
师:小女孩尽管不再饥饿,也是烤鹅主动奉献自己的身体呀。谢谢你们,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此时的幸福一刻。她好满足哦。
(二)温暖(第一次憧憬)
生:“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师:谢谢你让我们分享了小女孩这一刻的温暖。
生:开头一个温暖对应后面的“暖烘烘的”;明亮对应后面的“旺旺的”。
师:多美的对称语言。你看,阅读批注的时候,不仅注意句子的对立的一面,还要注意句子照应的一面,体会得会更丰富。
(三)安宁(第三次憧憬)
生:“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画片伸出手去。
师: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
生: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朗读得很美。)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生:小女孩,现实太残酷了,愿我们的祝福能给你送去一些温暖。
师:(采访刚才的“小女孩”)小女孩,听了他们的祝福,你的感受如何呢?
生:我很感动。我不仅感到了温暖和满足,而且更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此刻我觉得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四)疼爱(第四次憧憬)
师: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她第四次、第五次点燃火柴就看到了奶奶。(出示句子,生读)生:“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她多么高兴啊,可以想象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该怎么呼喊——
师: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指导朗读。
师: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该怎样请求——
师: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
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师:此刻,想象看到了奶奶的小女孩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
师:如果说原来的“啊”是 一种抽泣,那么这里的“啊”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应该是高兴地感叹,或者是舒了一口气。
生:(这里指导出了学生朗读“啊”的不同感叹,体会不同的语境下,不同的语气,就是不同的感情。创造性的朗读,引起听课老师们的掌声。
生:奶奶,在这个世界上,我充满了寒冷、饥饿,只要我卖不出火柴,爸爸就会打我。
生:奶奶,请您把我带走吧。
师: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生:(配乐静听,课件显示这段文字)“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五)快乐(第五次憧憬)
生:“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三、梳理“幸福”
师:故事又结束了。
生:大大的火炉、大大的圣诞树、大大的烤鹅,还有高大的奶奶。
师:瞧,透过这些看得见的“大”的阅读中,批注出了这么多看不见的“大”—— 生:无限的温暖,无比的满足,永久的安宁,永远的慈爱和永恒的快乐。
四、“幸福”来源
师:那么是什么让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生:是火柴。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生:这样都罗列起来写也没有意思,读起来没有感情,不能引人入胜。
生:还有中间三次的“又”,再加上最后一次的“赶紧”,这正是火柴一次次的擦燃,才实现了她一个又一个的梦想,才可以看出女孩对梦想的不放弃。生: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看到幻想,然而火柴又一次一次的熄灭,可她又一次一次的擦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说明她在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可见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多么强烈。(指导学生批注,并板书“渴望”。
生:也就是说,越是因为寒冷,她就越是渴望温暖;越是饥饿,她就越是渴望获得温饱,得到满足;越是恐惧,她就越是渴望获得一份安宁??师:原来小女孩不仅从物质上追求,更是从精神上追求——
生: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美好的景象,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聊的,作者却是有意的安排呢!
生:越是因为孤独,她就越是渴望慈爱;越是因为痛苦,就越是渴望得到快乐。
师:(对比左右概括总结)弱小与强大,黑暗与光明,寂灭与狂欢,痛苦与欢乐——感谢同学们发现了课文的内在结构,让我们懂得了小女孩的渴望源于内心,并获得一次次升华。就在这样的阅读对比的批注中,我们竟然发现了文章的结构。
师:你也许会批注这样的问题:这份幸福的获得,难道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梦想的渴望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没有经历过小女孩寒冷、饥饿、恐惧、孤独的痛苦,也就没有强烈的渴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东西。
(出示上节课梳理出的体现第一课时五句小女孩不幸的句子,这里略)。
师:当你好不容易有了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可是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你把鞋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到,另一只让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孩子的时候可以拿它当摇篮,你是什么情绪?
师:当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你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你一个钱?? 当你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你不敢回家,因为爸爸一定会打你的时候,你的心情又会怎么样?
生:我特别的伤心,心太酸了。
师:当你一次次点燃火柴,可是火柴一次次熄灭,你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