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

时间:2019-05-12 23: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

第一篇: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

古城兴化及周边乡镇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兴化的美术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兴化已逾两千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的食邑,《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明“嘉靖七子”之一宗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东方黑格尔”刘熙载等文化名人的故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奠定了兴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古老的兴化生机焕发,总体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行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雄居全国之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工业经济呈快速发展势头。一个新型的开放型的城市正在迅速崛起。古城兴化地处水乡,有着非常优美的自然景观,千岛菜花,水上森林,万亩荷塘,徐马荒湿地公园等等,无不折射出水乡兴化的秀丽风光。同时,作为古城的兴化,人文景观同样引人入胜,宋代县衙,船厅,大司马府等等,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意义。古城兴化为我们今天发掘美术资源,探讨地方传统美术文化提供了范例。

我们于2008年开始从事《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研究,其间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时近3年时间,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结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这一需要。

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刻不容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分二条线六个类别按中学组、小学组共十二个点进行(含人员分工)。

第一条线:从兴化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陈丽萍李霞

1.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负责人:顾建英冯云仇越

2.第二类是以现代建设为主体的新人文景观。负责人:杨东玲谭森翟建云

3.第三类是在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负责人:平勤香刘涛 朱健凤

第二条线:从兴化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寻绎书画名家,在相关课题研究中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杨平兴蔡峥周宇

4.自南宋至清末,从这里走出了262个举人、93名进士、1名状元。仅明代,就出了高谷、李春芳、吴甡三任宰相„„其中,兴化书画界名家济济,代不乏人。据相关史籍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大约产生各类书画家600余名。负责人:徐爱明 曹霞 戴云娟

5.明代有高谷、李春芳、宗臣、陆西星等书法家,被载入及明代学者笔记、《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负责人:凌军冯云朱俊

6.乾隆年间,书画家李鱓(复堂)、郑燮(板桥)更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负责人:施双红倪恒祥张海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网络搜索、专家走访、座谈、讲座、实地考察、史料研究、实验课、研究课等。

四、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教案设计

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课件设计

4、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优质课

5、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初稿

6、论文专集初稿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2、课题理论研究专辑

3、课题实践过程材料

4、课题影像资料

5、兴化历史文化名人书画艺术赏析图库

6、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

7、《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论文集》

8、成立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会

9、以“我知道的兴化市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硬笔书法大赛及作品集。

10、举办兴化市水乡风光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

六、最终成果转化:

1、通过展示课向推广、展示研究成果。

2、通过研究课寻求新的突破。

3、通过乡土教材传承地方文化。

4、通过专集宣传兴化市美术教师群体及其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

5、培养一批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的学生。

兴化市美术教师中,有一个具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的群体,并俱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劳动,在劳动中成长。本课题研究虽然告一段落,但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推广,继续探索,将研究成果发挥更大价值,面对课题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难题,还需要领导和学校更多的关心、支持与帮助。

美术课堂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的起源

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人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③而合作性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更是现代社会中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的需要。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疑,敢于超越教师。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时代的需要。合作探究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的社会不仅需要人们具有竞争意识,而且更需要人际之间的合作,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为合作而教学”已成为教育专家的一个口号。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培养出能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关键之一。、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学校要发展,教育科研是关键;教育科研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的未来依靠教师,教师的成长,尤其在当前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角色的转换,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化,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开展“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为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开启新视窗,找到新视角。

课题研究的界定、依据及内涵 1、课题的界定

所谓合作:是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交流,是一个分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谓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从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美术课堂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探索如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激励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调整学生群体交往行为,提高学生对合作交流及探究技能的认识,使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通过合作探究,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

(2)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的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是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做哦那个。课题研究的内涵

课题的本质:

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题的内涵:

(1)通过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发挥观念的导向作用,在研究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学习先进地区及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在“十五”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和研究水平。领会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重要性。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探索、总结、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深刻理解“合作探究”的含义,讨论研究在教学活动中,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怎样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共同参与探究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进行评价。

(3)教育科研的关键在教师。本课题实验的内在意义还在于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实验使教师更新观念,提高科学素养,成为教师合作探究教学的内驱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重点研究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使教师成为具有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理念的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探索培养学生具有合作探究意识,合作探究精神和能力,实践能力的规律。、探索“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方法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主要任务。本实验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科研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自主探究,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所以本课题的落脚点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合作型社会人才。对课题研究的要求、必须按照教育科研的规律和程序进行研究。、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按实验计划逐步实施。

课题组织机构

运用材料进行美术造型活动的探究

新课程实施后,更强调综合材料的使用和创作,也就是说,小学美术课对材料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不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相关的材料作基础,美术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特别是在进行教学前,要结合本地的特点,花费一定的精力去准备适合的材料,我们提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准备一些材料,因为许多材料在每一个家庭都随手可得,为成功地进行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却看到,尽管新课程实施了好几年,但目前在小学美术综合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对材料运用方面出现误区的现象,我们可以来举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是教师在综合材料创作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材料和制作技巧。由于种种原因,不少美术教师在教学时过于重视材料的准备和运用材料进行制作,导致小学美术课变成了纯粹的“手工课”或“制作课”,老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材料的准备和获得更好的作品效果上。比如,有的教师在材料准备上要求“新”或“高级”,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作品效果过于注重“精致”。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这样的课甚至不喜欢上美术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举个例子:有的老师把在工艺品商店买来的成品当成给学生示范作品,而这些作品有不少是用机器完成的,边角都非常完整光滑,如果老师要求学生最好也能把作品做成这样,只能导致不少学生无奈之下只好找家长或其他人帮助;也有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因为不可能由学校来统一准备这些材料)的材料只有花不少钱才能买到的材料(如各种彩色丝线、一些特殊用纸等),导致学生准备困难或家长们有一些意见等等。二是对材料准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另一个极端来看,美术教师中也有不重视材料的。他们还停留在把美术课认识为“图画课”的认识层面上,认为画好画就是最重要的,加上要准备材料,确实需要我们的老师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美术教师课节多,学校布置任务重等现实问题也为材料的准备增加了麻烦,另外,现在不少学生美术类的比赛也往往以绘画为主,从而更误导部分教师认为绘画是美术课的“惟一”。

这些由于教师不重视材料的运用而引起的“单边倒”的现象现在也不少见。比如由于材料的困难或认识的原因而把一些综合材料创作的内容也改成了用画笔来进行平面表现,有的干脆从教学计划中删去,导致一些教学内容无法完成,那当然也是不可取的。我观察到,线造型和多种材料的造型在美术课堂上运用的最多。而我们学校的孩子在材料的使用上,最常用的就是价格低,安全性好,容易被孩子加工的卡纸,腊光纸、胶泥、纸盒等。由于孩子们缺少观察、发现和收集,不能很好的利用生活中的其他材料来进行造型活动,导致他们的作品雷同,缺少新颖和活力,思维的灵感火花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

确定课题后,我就在思考,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材料可以拿来利用,比如布、泡沫、叶、各类果实、线、细金属丝、塑料等材料,还有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有形废弃物比如各种(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的)饮料瓶、化妆品瓶(盒)、洗涤剂瓶、食品罐(盒),各类(纸、塑料、布等材质的)包装盒,以及其他材质和形态的废弃(旧)材料。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形态,把上述材料分为平面或半立体为主的面(或片、块)状材料,如各类纸、布、块状的塑料等;以团块状为主的立体材料,如各类制作用的泥、石、木等;以点、线状为主的辅助材料,如小珠子、小果实或种子、各种线、金属丝等;还有综合形态的材料,比如各种废旧物,生活用品等。一句话,只要是适用于小学生使用的材料,又是安全的,我们都可以把它们作为造型活动中的综合创作材料。可装饰利用的材料增多了,这样学生在美术课上可用的材料就很丰富了,对他们创作的发挥空间就更大了。

所以在本期的第一、二学月,我在尝试拼贴、泥工活动外,开始有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了。我觉得教师要有意的让学生知道,这些材料它们并非只适合做某一件物品,我们在思考的同时,就要学会考虑到材料的适用性和美观性。比如,在拼贴活动中,应该选择在结构和色彩上均较有趣味和吸引力的拼贴材料,而不是让学生找些极其简单地一些混合物来制作。

在对三年级的教学时,我让学生收集运用了植物籽或各种广告纸等材料拼贴画,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创造性活动,因为通过这些活动,能发展学生对不同材料组合到一起的各种方式的欣赏能力。拼贴和调配活动也给学生提供了仔细考虑如何选择并作出决定的机会,以及广泛展现不同材料的机会。这些材料不仅有从各类植物籽粒到线段,而且还包括海绵、泡沫,甚至果实类等。当然,拼贴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制造出他曾经感受过的东西或模仿教师制作的画面,而在于鼓励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材料的颜色的对照,发展对不同的材料创造性地设计的乐趣。

在三、四学月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手绘画也是很受小朋友欢迎的一种绘画方式,因为这项活动既有吸引力又使学生感到宽松,使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独创性,于是也进行了尝试。在构思挂牌课时,我选用了水粉和其他材料的综合运用来进行美术的造型活动。我在教学中,我给鹅妈妈涂上红色的颜料当嘴、白色的颜色当羽毛,再用了弹珠来做鹅妈妈的眼睛,卡纸剪下来做冠子;而学生特别喜欢在手上用颜色涂画的快乐,兴趣非常的浓厚。本期除了用颜料来制作手形画,我还发现使用玉米淀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新奇和有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在一个容器里,先倒入一杯冷水,在倒入半杯玉米淀粉,搅拌后再注入三杯开水,不停地搅拌,直至它发亮、透明,待它冷却后,可用作手指画的底子,或装进瓶子里和颜料搅拌可用来制作出有油画效果的作品,也受到学生的喜爱。

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我发现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教师也必须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材料的能力;同时,不仅要激发学生寻找这些免费材料的积极性,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有序归放材料的能力。此外,还应把这些材料适时地保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使用它。在美术造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感,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表现的能力,尤其是情感表现的能力。我想只有当学生把握了运用多种材料来进行各种造型活动,让他们能创造性的游戏,创造性思维,他们就会更加喜欢美术课堂,在造型方面也会有更大的进步。

美术大课制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的改革

一、课题实验背景: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中的艺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大,尤其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艺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艺术特色和艺术创新的培养。艺术教育现代化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我校实验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提出学校艺术特色建设,从改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着手,开展美术大课制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学生的美术作业课堂作业不能当堂课完成,不能及时上交作业,而且即使上交的作业高质量的不多见,延到课后,也少有人会继续去完成,无论是手工课、绘画课还是设计课都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说这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到第二个美术课时再上时,大部分学生因时间间隔过长,或材料带不全,有的甚至忘了带作业等诸多因素不能很好完成整个创作活动,这极大地影响了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不到教学的预想效果。家长也反映:美术作业带回家做是一种负担。但是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在课后辅导美术兴趣小组时,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学生兴趣使然,还是另有原因?这就引起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上美术课用40分钟的时间科学吗?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美术课40分钟如果不够,延长美术课的上课时间会不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不会坐不住、开小差?就此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对他们感兴趣的事都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比如,在大人眼里小孩子的缺点是往往因贪玩而忘记了时间,其实那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专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的缘故。所以我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时时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艺术,那么影响学生注意力这个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那么美术课到底需要多少分钟才科学?什么情况下只需40分钟?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我初步设想是将一周两节的美术课合并成一节大课,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得以更深层次的巩固应用和探索,我想这样学生的素质相对于以前一定能得到更充分的提高。

二、实验课题的提出与设想:

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理应发挥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虽然美术教学是重过程的教学,但作业却是反映师生教学的一面镜子”“课堂作业效果是教学效果的体现之一,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外在标志”。(《美术学科教育学》)。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是在美术课堂内完成或基本完成的作业,如何使学生顺利且高质量地完成当堂作业,真正做到既提高学习质量又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是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学校的一节40分钟的美术课,教学一个主题内容,除去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多只有20、30分钟的自由创作时间,若想讨论得全面深入些时间就不够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是决不可能的。即便有个别完成也只是快速应付而已。多数学生回家画就失去了课堂上的创作激情,作业就成了负担和任务。同时,“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样匆匆而过的教育过程中获得系统的审美知识„造成教学的肤浅性是必然的„”这是其一。

其二、美术科目较之其他科目有着相对的特殊性:有着高度的程式性、独特的缄默知识,与社会实践分不开等„法国教育部也提出:“凡是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在室内进行;凡能通过社会和自然界学习的东西,决不停留在书本上;凡能看的见、摸的着的动态事物,决不观察停止不动的静物。” 课时的宽松可以随时开放课堂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直观地学习美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郊游、写生等等,然而这在一节课40分钟内是很难做到的。而德、美等国家的美术课授课时间安排为半天,其目的也是能让学生完整地充分地有兴致地完成自己的作品。

为此我们将美术课一周安排一次,时间上两节连在一起,旨在通过实验,从教学实践中找出理想的教学对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自身的魅力。从每节40分钟到每二节连贯安排,虽然只是时间上小小的变动,但可以考虑各种相关的重点和教学要求,按照发展层次分步施教,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充分了解教材的特性和练习的方法,结束了教师和学生多年来那种意犹未尽之感!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一周只带一次美术用具,可谓“减负”。

三、实验年级:三至五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班级

四、实验方法:

1、对比法:从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后测试比较。

2、观察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与表现力进行观察、记录。

3、调查法:对学生在美术课程教育及相关活动中的兴趣情况、情绪反映程度等进行调查并对照量表进行评价。

4、数据统计法:对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进行科学分析。

5、行动研究法:是将美术课堂改革和体艺整合研究结合起来。在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体艺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艺术整合研究价值增生。

6、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为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或遵循的原则: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①第一层.结题报告

②第二层:经验总结和论文

作为对结题报告的补充和拓展;

③第三层:案例集、学生作品、校本教材、检测工具等(可分别拟定负责人)。

七、研究的组织和管理.①成立课题研究组.:

包括组长:何粉娟 负责课题的选题、组织、问卷调查、问卷分析、管理、实施等 组员 :陈静

文书的编写、实施、课题小结等等 高月 :课题的实施

②建立必要的制度.如课题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研讨制度、资料保管和使用制度、奖励制度等。

第二篇: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价值

(一)研究背景:

XX年新课改实施以来,美术课程改革已逐步走向成熟,课程资源开发及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美术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要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但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我国地区间美术教育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依靠少数学科专家,关注初中阶段美术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并没有引起一线学校一线美术教师足够的重视。在各校开展的校本课程研究中由于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对于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原生性和零散性。校本课程的开发缺欠连续性,大量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外课程资源被埋没,造成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广大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感参考性的系统、可行、合理、有效的与本地区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的不足。农村及边远薄弱学校缺乏对课程资源-特别是美术学科课外活动课程资源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还没有能够很好建立。特别是面对美术学科各校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限的事实,加强城乡校际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将xx地方美术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并引进课堂、个人简历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突出美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活动教学方式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二)研究价值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课外课程资源作为课堂美术课程资源的补充、拓展和延伸,虽然必须服从学校课堂美术教育的需要,但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有些完全独立,只有经过认真整合,才具备教育资源的功能。同时,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飞速变化,对xx地方美术资源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和再生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在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空间,丰富了创作途径,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美术学习的价值。以实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课题组认为有必要就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特别着重于课外课程资源部分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希望通过这一实践研究,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地方的、情境化的和可持续的人文与物质资源;加强城乡校际之间合作,加强新课程教学研究,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在参与实践、研究中有效共同提高本地区美术教育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1992年,我国教育部门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已经包含了与课程资源开发有关的条文。从开发乡土教材,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开展课外美术活动以及增添教学资料和设备等多角度拓展了美术课程。但由于当时尚未从后现代课程论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因此虽然在美术教科书中编入了乡土教材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但都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

XX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华东师大钱初熹教授在《美术教育的新源泉》一文中以美国、日本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作比照,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潮影响下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畴与途径,并列举了一些国内外美术课程开发的实例,这些教学事例虽然已包含丰富性、关联性等后现代课程的特征,但也存在着文化内涵不够丰富,缺乏深层关联等问题,特别是在信息化资源的开发方面偏重于获取信息,信息交流的意识淡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研究与解决。自此,心得体会中国教育学会展开了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地方资源的开发”的研究。起步较早的天津市、浙江省也相继开始了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各地出现了中学阶段教师负担重,积极性不高;学校硬件投入不足,场地、资金有限,导致校本课程开发缓慢;教师收集、组织校本课程的教学材料费力费时,难度大、水平低等问题。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在针对性、有效性和独特性上更需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此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末,如1966年美国的“狐火计划”鼓励学校对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大力提倡推广综合艺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又如,当前亚太地区如“丛林男孩”等项目在澳大利亚农村的实施,成功提高了小学男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亚洲“遗产中的艺术——城市儿童”教育项目引导10-16岁的儿童通过城市文化遗产来获得对自身文化和历史的认同。再如,在日本、工作总结韩国的艺术教育中,甚至明确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特殊技能训练相结合”、“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开展培训项目”等内容以政府白皮书的形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预期突破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计将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地方的、情境化的和可持续的人文与物质资源;加强城乡校际间合作,建立互通桥梁,实现资源共享,在参与实践、研究中有效共同提高本地区美术教育水平;编写较为系统、效率性高的便于美术课外教学的地方性素材性教学方案集,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突出美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活动教学方式,有力补充美术课堂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教学。

四.理论依据

1.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

新课程认为,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6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意味着“课程领导”概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方式”的转型。范文写作课程改革第六个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XX年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些规定都说明了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体系、开设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学生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下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能是主动的.”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生活环境为背景,确立相互影响、相互对话与沟通,师生、生生与其他资源的有机互动,才能有助于整合和盘活各种美术课程资源。

3.均衡教育思想理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最全面的参考范文写作网站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配置、因材施教,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真正成才。

XX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通知》要求的十大试点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指导改革,提出了“343思路”。其中“4”指力争在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第一个方面就是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教材、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概念的界定

1.“初中”在此课题研究中指xx市及当涂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所在初级中学,对象为全体在校学生。

2.“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初中美术课程”的阶段目标要求7—9年级学生达到:“造型 表现”领域能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热门思想汇报发展表现能力;“设计 应用”领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欣赏 评述”领域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综合 探索”领域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课程资源”是指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师、学生、家长、环境等)。在开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研究中,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方面具有桥梁作用。特别在课程资源相对缺乏的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的资源性质尤为重要。

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活动方式与方法等因素。条件性资源指学生学习和有所收获的条件,如人力、物力、场地、设备等。当然两者的界限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教师、环境、图书馆既可以归纳为条件性资源,又是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资源(分课内资源课外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5.“课外课程资源”由于长期以来对课本以外的课程资源的挖掘不够,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将重点开发利用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需要的本地区美术课外课程的资源研究”(课外美术课程的资源研究当然包括校外课程资源)”。通过立足生活环境、开发初中美术校内外地方课程资源,真正实现地区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突出美术课程学科地位的活动教学方式,补充延伸课堂教学、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艺术素养,

六、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探索初中美术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丰富xx地方课程资源,补充和改进目前美术课堂教学课程资源单一的现状,促进课堂教学,以使学校美术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搭建一个平台,开发整合并利用xx地区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补充,均衡发展。

3.通过研究使教师养成积极开发与利用社会性、自然性、本土性课程资源的意识,充分发挥编写课程方案、实施教学活动及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4.充分开展并将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外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提升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分析xx地区美术课程资源现状以及本地区初中美术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2)研究初中美术学科课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有效方法。

①.开展地方美术资源的调研,挖掘、、筛选、开发本地区历史、人文、环境资源,范文素材网寻找优势所在,找到整合点。

②.研究学生需求,根据能力目标,选取适切主题。开展课外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

③.梳理学生日常活动中能够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找到合适切入点。

④.研究教科书,创造性地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改造使用,作为有益补充。

(3)研究地方城乡初级中学美术课外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整合策略。

1.建立地方美术课外课程资源库,提高使用效率。

2.研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换协调机制。

3.有效发挥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解xx地区美术课程资源现状以及本地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教师资源状况;学生生活环境、现有发展基础及需求。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文献研究为课题寻找准确的历史、人文依据。

(三)案例研究法:

通过大量的教学案例研究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四)微格研究法:

运用微格研究法在教学及活动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细化反馈,并保存记录下教学心得。

(五)行动研究法: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使教师参与研究、学生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边探索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时间:XX年4月-XX年12月

a.第一阶段:

XX年4月-XX年10月(理论探索:立项申请书、开题报告、论文等)

b.第二阶段:

XX年11月- XX年9月(开发整合课外课程资源:调查报告、阶段性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学生作品等)

c.第三阶段:

XX年10月- XX年9月(课外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实录、学生阶段性成果展、研讨课、素材性教参初稿、论文等)

d.第四阶段:

XX年10月- XX年12月(反思、总结:教学实践反思、素材性教参成稿、学生作品汇报展等)

e.最终完成时间:

XX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结题。(资源库、研究资料汇编集、素材性教参、课题组成员及辅导学生获奖成绩汇总、课题结题报告等)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由xx市美术教研员陈克涛同志,xx市教科所教研员刘决生同志,第十二中学教科处主任冯永康同志担任学术指导,由xx市第十二中学美术教师刘颖同志、学校分管教学校长王武权同志担任组长,由xx市美术学科带头人、xx市安工大附中艺术中心主任宋旭辉同志、xx市第二十二中骨干教师仲磊同志担任教学实践指导,组建一批全市美术骨干教师、各校教研组长领头的研究队伍,平均年龄40岁以下,全部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研究阵容强大。

课题组中心成员来自全市城乡二十所各具特色的中学,将分别选择具有特色的实验基地,制定不同层次的研究目标,内容丰富,课题研究目的明确,采用科学的科研手段,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论证。

(二)研究保障

本课题研究得到市、区教育局、教科所以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经费保障、资料准备充分、所有教师都开展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程,绝大部分成员具有数十年以上的课外活动辅导的经验积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参加研究的很多同志,多次主持、参加过省、市课题的研究,不仅在美术教学上具有丰富的教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主动性强、积极性高。课题审报通过后,参与研究的学校由最初的十三所学校迅速增加到二十所学校,不仅吸引了大批城乡学校的美术教师积极响应,更有众多人文学科的老师要求参与研究,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

十一、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

(一)学术顾问:

xx市美术教研员 陈克涛

xx市教科所教研员 刘决生

xx市第十二中教科处 冯永康

(负责理论及研究方向指导工作、规范研究过程、文字审定)

(二)课题负责人:

刘颖 (xx市第十二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王武权(xx市第十二中学分管教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汇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

(三)教学指导:

宋旭辉 (xx市中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安工大附属中学艺术中心主任)

仲磊 (xx市第二十二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

(负责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指导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教学案例的设计、反思、总结)

(四)课题核心组成员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吴金环(xx市第八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陈桂花(xx市第七中学美术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宋旭辉(xx市中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安工大附属中学艺术中心主任)

方 波(xx市第十二中学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

何丽雪(xx市花园中学美术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仲 磊(xx市第二十二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

许 峰(xx市红星中学美术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汪 辉(xx市红星中学美术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校级骨干教师)

魏向群(xx市第十一中学美术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

臧文禄(xx市姑溪初中美术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

王 畅(xx市第一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谢利民(xx市第一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孙云霞(xx市第十六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何芳之(xx市银塘中学美术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沈握捷(xx市第十二中学美术教师)

陈秀丽(xx市当涂亭头初中美术教师)

(负责根据课题要求开展地方美术资源的调研;负责挖掘、筛选、开发城乡初中美术课外课程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开展课外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参与编写面向全体美术教师的素材性教参;参与建立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资源库;负责课题参与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

(五)课题研究板块小组成员及责任单位

(1)初中美术课程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何丽雪 藏文禄

成员:谢利民 陈秀丽 张艳 沈握捷

责任单位:花园初中 姑溪初中 第一中学 当涂亭头初中

(2)初中美术课程学校特色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陈桂花 吴金环

成员:王建喜 王玉萍 祝金燕 王华 邹丽 李剑

责任单位:第七中学 第八中学 中加双语 外国语学校 金瑞初中

(3)初中美术课程农村自然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王思君

成员:孙云霞 何芳之 沈蓓蓓

责任单位:第十六中学 银塘中学 采秣学校

(4)初中美术课程城市环境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 许 峰 胡晓星

成员: 高宏修 程思思 魏向群 汪 辉

责任单位:红星中学 二中实验学校 第六中学 第十一中学

(5)初中美术课程材料利用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胡伟 王畅

成员:甘露 唐云 李君玉 于莉 孙宁

责任单位: 第七中学 第一中学 第二十二中学 培正学校 第八中学

(6)初中美术课程学科渗透资源开发研究

组长:王武权 方波

成员:沙岚 刘颖 徐吟 张飞 张晓娟 刘宏雷 王建军

责任单位: 第十二中学

(负责根据课题要求开展地方美术资源的调研;负责挖掘、筛选、开发所属板块课外课程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开展课外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参与编写面向全体美术教师的素材性教参;参与建立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资源库。)

(六)资料收集整理:

徐吟 沈握捷 张飞 孙宁

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题目:在主题美术中体验乐趣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概况

(一)概念的界定

“幼儿美术活动”——幼儿运用一定的艺术材料和手段,进行造型、美术作品欣赏等活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主题美术活动”精心收集了24个主题活动,分为大班(10个)、中班(8个)、小班(6个)三个部分,每个活动由设计思路、核心目标、网络图谱、活动列表、案例设计、主题反思与体会六部分组成。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部分以师生对话为形式的活动实录,并附上了对活动的简要分析,从中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凝聚了教师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希望这些主题活动能够给您有益的借鉴。

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情趣

(二)案例背景

新《纲要》在社会教育领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乐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幼儿与群体的关系是遵守规则、爱护公物与环境,幼儿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职业、家乡、祖国、世界文化。提出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技能的问题,对幼儿进行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使其逐步生成个性和社会性。有专家也曾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严格意义上讲,两个或几个幼儿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合作,这在游戏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这是平行游戏或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21世纪联合国教育委员会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其中的学会共处就是学会交往与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呢?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冲击着我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荡涤着与我相熟相伴的陈旧的观念,改变着我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尝试故事画创作中,我班则大胆尝试以简短的儿歌、诗歌、散文等形式创新幼儿美术活动,设计活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置于主体位置,尽可能给他们更多表现表达的机会,更大的表现空间,更多层次的环境刺激;更关注孩子的语言交往行为,从孩子们语言中、行为状态中捕捉它们合作需要和兴奋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的态度,尊重之,追随之。孩子们的愉快合作体验成了我关心、思考的焦点,成了课程的一部分。我结合《纲要》思索这么一个问题――在主题背景下的美术活动,怎么样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快乐体验?在我们实践中,发现不少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学习、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那么,如何进行愉快的合作体验呢?下面,以大班“”主题尾声合作创作绘画活动为例,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个问题吧!

案例过程:

一、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感想: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教师从中撷取幼儿兴趣所致、幼儿发展所需,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在开展“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教师发动孩子采用自己的方式收集所需资料,再在集体、分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对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资料过程中逐步接近知识本源。在孩子有了合作创造的基础上,我再为孩子提供合作表达表现的平台,准备开展合作绘画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以交通工具的用处作为载体来达到合作的快乐。

二、接着创设了儿歌创编活动——《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孩子们将自己寻找到的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秘密编进了儿歌。如有的小组这么编的“什么车儿把水洒?什么车儿长又长?什么车儿救大火?什么车儿抓坏蛋?洒水车儿把水洒,大火车儿长又长,消防车儿救大火,小警车儿抓坏蛋。”也有的小组编了船的故事“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进港呜呜呜,轮船轮船懂礼貌,出入不忘打招呼。”当孩子的儿歌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时,使得不少默默寡闻的孩子也勇于参加,通过儿歌表达自己对交通工具的一种喜爱。

感想:在孩子拿来了不少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时,在倾听孩子运用破碎的语言表达时,我马上创设儿歌表达方式引导孩子将资料的内容讲得更清楚、完整、有趣,让幼儿体验到合作完成的乐趣和儿歌的美感。

三、在孩子们有了表现的愿望与需要时,我创设了“交通工具”合作创编活动

(一)欣赏讨论

1、开场白:最近我们都在收集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的资料,而且也在尝试编儿歌来夸交通工具的用处;你们知道吗?别班的小朋友还把自己编的交通工具的故事儿歌画出来,编成了一本书呢,来看看吧!

2、播放自制的“警车真棒”(四副画)幻灯片,幼儿观赏讨论。

感想:我引用同龄孩子的作品欣赏,激发了本班孩子的绘画创作兴趣,给孩子一种鼓舞。

(二)、联想创作

1、引言:这四幅画没有一个字,但我们都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那我们能否也把自己编的有关交通工具的故事编出来呢?

2、师生共同讨论合作创作需要做什么:

首先,想一想,你要和哪几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什么交通工具?会遇到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用处?接着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画几张画?怎样分工?名字怎么来?(看画内容协商出来)最后,想一想,每幅画还需要什么?(编号)

3、幼儿和合作联想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自己的任务,让他们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感想:整个活动始终围绕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本领展开。以“友好合作”情感线进行,孩子们非常投入,尤其表现故事情节时能够协商,安静作画,特别专注。借助同伴思维互动来创作丰富画面,而不是单调的引导“怎么画?画什么?”等等,脱离情境的语言几乎没有,让孩子沉浸在“交通工具”创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尽情地发挥内心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介绍自己小组是怎么商量一起画这个故事的?(体验合作的快乐)

2、活动延伸:明天我们一起把自己小组的画来进行比赛,让大家评评哪组的画最精彩?有空你们再好好编一编,愿你们明天都能拿大奖。(班内创编故事画比赛)

感想:从展示、交流中引导孩子发现同伴之间合作的多种方法,为孩子提供了表达的平台,使活动更加圆满,孩子们愉快的表达了自己如何合作的内心体验,又为下一个活动作了铺垫,使得整个活动有始有终。

案例分析:

一、遵循了指南中所提到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的理念。那么,怎样来确定这个本的呢?我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观察,在“观赏交通工具”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对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充满好奇与兴趣,平日里交流的多数是“我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因为……”、“我拿来了交通工具的书,我们一起看吧”……于是,我们生成了“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在活动探索中,我们开展了“我们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造型”、“交通工具用处大”等活动后,孩子们更是对交通工具非常的关注。这个活动是“交通工具”主题活动将近尾声的一个集体活动,一方面是满足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来表现交通工具的特有用处的愿望;另一方面,通过孩子协商合作完成故事画,来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的乐趣。

二、在确立目标时,我定位于将幼儿已有的经验(前期与父母共同搜集交通工具造型的经验以及交通工具用处大的经验)和合作性艺术活动进行整合,鉴于这点考虑,我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就是让孩子自由结伴合作完成活动,在协商分工的基础上,表现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在目标中整合了语言、情感、艺术等方面的多种要求,来设计具有合作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孩子经验的交流,并通过合作活动形式组织实施使孩子能有机会在多方面获得提高。

三、在确定活动内容时,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活动是来自主题的,交通工具这个主题孩子们很感兴趣。考虑了活动内容的整合,虽然它是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活动,但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主题探索过程中,情景层层推进,经验日日积累,在主题过程中各点之间整合的前提下,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内容,而本次活动更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各种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将初步的合作经验等内容渗透在幼儿的表现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在活动中的合作欲望,是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贴近,也适合孩子的表现表达的。

四、本次活动我主要是考虑到大班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有合作意识、形成开朗、乐观、愉快的性格。同时,通过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或想象,积累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突现了两个特色:

a、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幻灯片的气氛渲染,再加上与老师之间的谈话,将孩子带入了故事画情境,在与幻灯片的简短互动中,帮助孩子梳理了故事画经验。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主要是通过环境的熏陶,以境带情,帮助孩子直接带入情景,激起幼儿的兴趣点。

b、体验合作快乐:这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个别尝试、集体互相讨论法,一方面满足了幼儿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实际操作时,幼儿基本能自由结伴,自主商量。最后,我让幼儿针对自己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介绍,在以后的活动中引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我们平时谈到的微格研究法,将幼儿的合作过程进行再现、帮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因此,看似是一个活动,但它确实是与其他领域的内容相整合的。比如:幼儿的认知、情感、艺术等领域都在活动中有所渗透。

因此,尝试这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提供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生生互动的机会,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更有利于交往能力的发展。它能使幼儿的美术学习活动更加富有意义,还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

(三)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林琳、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幼儿美术教育要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美术教育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儿童能在具有明显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表现自己,为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美术教育对于人类教育的贡献有其他科目所不可取代的作用。他们的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认为:学前儿童的绘画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和图式阶段,图式阶段的儿童常以程式化的图形表现物象,表现的方式呈现出符号化、图式化的特点。

李慰宜在《走进幼儿绘画世界》一书中认为:幼儿绘画并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也不是孤立的艺术活动,而是反映了幼儿的智力、能力、兴趣与爱好、求知欲与进取心,他们的意志、性格、和创造,他们的行为、品质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等,这是一个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活动。

刘能强在其美术教育专著中认为:对于美术创造而言,它首先体现为一种视觉艺术或者内心视像的萌发,使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事和物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即任何客观现实的视像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是个人的主观反映和外部生活的主观镜像。

所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

(四)、研究目标

通过主题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力、美术表现能力及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处的人。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能相互交流快乐

2、幼儿在主题美术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相关网上的信息检索及书籍资料的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提高研究团队的理论水平。把握发展动态,对目前国内外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主要成果进行分类梳理,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概念界定寻求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2)案例法:

前期,运用摄像、记录等多种手段,实录教师的美术实践课,收集创新美术活动的研究素材。中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观摩,研讨教师开展美术活动样式的创新价值及教师行为策略,帮助教师进行进一步反思和调整活动。后期,归纳整理形成有价值的美术创新样式案例文本。

(3)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资料全面、细致和客观的收集,注重理论引领下的教学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理性思考,而且不断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注重园内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团队,实现优势互补。

a、建立研究小组,形成子课题。

b、各课题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需要,不同兴趣的幼儿设计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形成课例。

c、对课例进行反思、调整和再实践,梳理出创新美术活动样式,形成案例。

d、通过叙事故事和定期交流等,验证归纳形成教育策略。

e、解读分析,梳理归纳,形成比较成熟的有价值的创新美术活动样式的课例与案例。

(4)、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5月—XX年9月

1、理论学习,情报、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分析和汇总。

(负责人刘喆、张雪、:)

2、成立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设计研究方案,使课题成员对研究达成初步的共识。(负责人:刘喆、张雪、)

3、积累不同样式的美术活动的课例,作为研究创新美术活动期课例素材。(负责人:余华玲、陈劲)

二、研究队伍的组织

研究队伍的建设是达成课题研究目标,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本课题的研究队伍建设拟打算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课题领导小组及主要职责:

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各成员主要职责:

1、课题体实施方案和规划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2、课题研究重点刘喆、张雪

3、建立题组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4、子课题组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张雪、余华玲

5、的阶段性总结和成果汇编工作刘喆

6、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刘喆、张雪、余华玲、陈劲

7、课题保障系统,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刘喆

8、与上级科研部门汇报研究情况张雪、余华玲

(二)专家顾问小组工作

由课题组聘请2—3位相关专家,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指导课题研究的推进,把握研究方向。

三、研究条件的保障

(一)、人员保障:课题负责人是幼儿园高级教师,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获多项市、区级科研成果等第奖。课题组成员中有83%教师拥有参与市或区级课题研究的经验,累计撰写并发表过教育案例20篇,多位教师具有领衔个人课题的经验并执笔课题的研究报告。研究队伍中多为幼儿园高级教师,其中也有学历较高的青年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美术素养,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富有价值的课例和案例。同时对美术活动的课例研究具有较强的思辩意识和能力,个别青年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二)、制度保障:制定本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对各类课题的研究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定期研究和交流制度,做好研究过程的记录和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三)、设备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设备,满足研究的各种需要。

(四)、时间保障:各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每月一次的研究讨论制度,要有研究主题和讨论记录。课题领导小组每两月一次专题研究交流,做好讨论记录。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和交流。每季度至少一次向专家顾问小组进行咨询,寻求帮助、指导。

(五)、信息保障:每学期编辑一期课题研究专集,及时发布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六)、经费保障:幼儿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2万元的经费,保证课题开展的经费运作需求,同时,为各子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3

课题名称:

“评语+等级”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而评价,就是人类发现价值,揭示价值的一种根本方法”.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的,是美国著名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评价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之一,从而使课程评价研究成为新课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自泰勒之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演化,每次嬗变和演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每一次的嬗变和演化也都体现了人类不断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能动,同时间接地折射出了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

近观历史文化,自20世纪后半叶起,世界文化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呈现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一种具有开放、互动、多元特征的,能不断扩展的艺术课程,而作为小学艺术教育的主干课程-美术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其研究方向也向这一方向聚焦。21世纪中国的艺术教育在继承全世界艺术教育成就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本国艺术教育特色,同时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格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一条重要枢纽,新课程更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不断更新,美术教育评价也面临新的挑战,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也更应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研究动因

要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实,就离不开评价。评价不仅是个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群体间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无可否认,美术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双边的交流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学习反馈形式-学业评价会促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完整地、准确地体现出美术教育思想。因此,如何进行作业评价成为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评价标准看: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是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往往采取当堂评价的方式,如学生、师生共评,教师点评等,作为美术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堂评价美术作业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作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识问题,更难以做到深入的恰当的分析,只能泛泛地点到为止。尤其是面对一些大班额的具体情况,仅凭有限的课堂上三五分钟的作业评价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在课堂上的当堂评价外,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美术作业,是大多数老师所采用的对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属于静态的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结果的评价,由于离开了学生本人,多少带有一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评价时,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的作业来和学生进行客观的平等的意识上的交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从评价结果上看,发现很多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个分数就算完了,至于那个分数是怎么打的?为什么那样打,大多数老师都没在等级分数之外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待,更有甚者,对一些自认为不好的作业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当着学生的面。毫无疑问,这种行为更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以这种缺乏沟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确指导的作业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劳动成果和学生本人的不尊重,是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违背的。

三、课题界定

就当前情况看,提到“评价”,人们大都把它与“判断” “价值”等概念联系起来。本课题所提出的学生作业评价,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学生学习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确涵义,还要结合几个具体问题,其中包括:学习计划、活动以及结果,即评价内容的问题;学习主体及其心理,即评价对象的问题;关于价值或特点的问题,即将涉及评价的标准;关于评价的方法、途径问题等等,而其中的具体问题既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出了“评语+等级学业评价体系”这一概念。

鉴于美术教学跨年级段多,我们主张应该视具体的学习任务评价,与其他的学习评价模式相互补充。事实上也是对当前学生美术学习评价领域发展趋势作一种全面的、整体的、合理的概括和总结,同时通过实践与研究诞生新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等评价元素。

(一)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做出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方法。B评价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乌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归属、尊重、实现自我的需要。儿童的这种认同感来自于各方面对他的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最优秀,如果他们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失望、情绪不振。

(二)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本课题提出和建立,也是基于四种不同的需要:学生心理的需要、家长认识的需要、学校教学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它的现实意义具体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便于家长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

2.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能促使我校美术教师在积极参与教改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教育、科研等各种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过程中,运用“评语+等级”评价学生美术作业的实践与研究,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可操作性的依据。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经查阅大量文献等资料表明;教育界这对于“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等资料方面略有著述,但显现出“大教育”的迹象,对于“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未领略。因此,关于新课程中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的建构与研究方面的课题及论文专著在国内尚属冷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具体研究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分别是: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多元化操行评语模式

操行评语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本身是一种操作过程,当然不可能方法单一,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正确性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评语的改革与发展,评语的功能日渐突出。因此,在科学、正确的“指挥棒”的导向和推动下,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不再是以往的学期末一段简单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①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

所谓主观评价也叫做自我评价。学生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学习、个性特长、与人交往等各方面进行主观的评估,完成相应的评价任务。主观评价应当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评价手段。学生的主观自我评价是进行积极的自我反馈、自我鉴赏、自我总结、自我调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观评价没有外界压力,是在高度自觉、积极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护和激发被评价者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学生的主观评价往往是比较深入、贴切的,但是自我评价往往受到评价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对评价的观点、内容、标准和效果,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缺少客观标准,如果主客观差异比较大,就难免会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老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小组评价或老师综合评价,这样就弥补了自我评价的局限,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既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又有同学及老师的客观评价。

②相对评价与标准评价

相对评价指在接受评价的一个群体中,按照一定的评价要求,将每个学生的情况与评价的要求相比较,来确定每个被评价学生所达到的水平,实现评价目的。这种评价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评估每一个学生达到的高度,并确定其在群体中的位置,同时使学生可以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激发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此种评价方式可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该评价是有相对性,有很大的“相比较而言”的弱点。

标准评价是一种相对绝对评价,它告诉学生明确的客观标准,例如:“你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美术成绩优秀,懂得在美术作品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标准评价使被评价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某种标准,而并不清楚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

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其特点在对学生学习的表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进而揭示一个学生的基本特点、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和学习效果。定性评价多用评语的形式表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的既定性。好处是方法较简捷,由评价者根据平时学习的直觉和理性分析予以评定,但它完全局限于评价者的教学经验和洞察力,主观性强,客观依据不足。

定量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运用统计学原理,考察学生的学习有个量的搜集和积累。虽然操作起来较复杂,但有具体的数据作基础,作为分析、评价依据,就比较客观,也比较科学。

④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评价,指的是不单纯依靠对学生结果的测定来进行评价,而是重视对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进展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来评定每个学习时期或学习步骤本身的优缺点。如某位学生,刚开学一段时间学习很努力,且学习效果很好,但后期学习松懈,效果较差,这样在评价时应体现他的这一学习的过程体现结果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最终的学习效果的测定成绩,这个测定结果虽然很重要,但不能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因为我们要考察学生好的成绩是怎么得来的,同时,也要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结果如何。在实践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的操行评语是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各种情况,就必须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现代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如何就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解剖、收集和运用有关信息,对他们的学习效能和质量作出准确判断和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我愿在此课题不断探索和研究。

2.评语具体化研究

①抓住时机,点拨思路

“等级+评语”的批改方式,不仅注意学生画面效果,而且注意了学生的构思与想象,适时点拨,以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发展智能。

②善用技巧、评点问题:当学生作业中出现构图、色彩、创造等方面的问题时,宜用评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并如何进行再创作,学生构图不饱满,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时,他们自己往往很难发现。所以教师在点评时可采用:你看这样画是不是更好点,现在主题还不够突出,你看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评语。

③启发诱导。

学生对一个物体的理解往往是比较定性的。据此,我们也要用评语诱导他们去思考,去大胆创作。如:一只靴子,告诉小朋友们,他不仅仅只是穿在脚上的靴子,你可以把它往大的方向去想,把它想象成一棵树桩,可以在上面画一些茂盛的树枝和叶子,也可把它想象成一个游泳池。天热时有很多男男女女都过来游泳……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了什么,你还可用什么方法来作画类似这样的评语。不仅可促进学生的思路发展而且可诱导他们潜心于美术创作。

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和主动性,小学生天性爱受表扬,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适时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⑤适时合理评价。

3.构建课后美术作业评价研究

本课题所建立体系主要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来体现学生的作业成绩,设置美术学习档案袋,通过评价活动做好美术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记录,是美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有效手段:如果建立美术学习档案袋,学生就能自然对照教学要求和教师各阶段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成绩,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进步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袋,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活动所作的内在心理是定位和评判,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的个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可以说,美术学习档案袋建立,促进了美术教学与评价更加紧密的结合,它全面展示了学生的学习二)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实践和研究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自信,体验成功,为学生在美术乃至其他学科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和条件分析

任何一项课题的提出、试验和研究,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研究条件

1.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做到有组织、有保障。

2.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总结前阶段实验工作;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和课题研究档案管理制度,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保证了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具有优越的学校研究环境,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具有特定优势的学生群体,具有一支结构优势的美术师资队伍。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20xx年9月-12月)

1.组建课题小组,并形成课题研究脉络,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收集相干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理论学习,形成理论综述。

3.制定其可行性方案。

4.提出课题申请,进行实验前期调查、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

《中期成果展》主要展示教案、学生个案作品、以及教学和片断案例

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论文、报告、学生作品、教案、案例等资料。

②集结本课题实践和研究的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寻找理论支撑,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摸清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情况、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3.个案分析法:组建学习小组,定好组长,充分发挥学生小组长的作用,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几个学生共同进步。同时,对重点帮困学生个别配好学习对子,随时记录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4.经验总结法:组织美术教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及时分析总结。

九、研究对象

一年级段小朋友:

实验班:一(5)、一(6)班

对照班:一(7)、一(8)班

十、课题组成员

黄雪君:总体设计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评价,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朱冬玲:理论研究、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陈雪招: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王宇凌:主要研究者,以一年级研究为主。

美术课题研究开题报告4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美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能感染情绪,表达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儿童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绘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纲要》中提出了“感受与表现创造并重”的美术教育观。强调幼儿的美术教育要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要始终把对幼儿个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在幼儿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学习《纲要》的同时,反思目前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如在美术表现、创造性方面,仍然偏重美术知识和技法的传授,忽略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情感表现,表现形式不够丰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像不像”、“好不好”为评价标准,忽略幼儿对绘画“美”的情感体会和表达、表现等。针对以上误区,我们综合实际,提出了“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充分发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自主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运用各种形式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对美术活动怀有强烈的兴趣和表现热情,以美术带动思维,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情感表现力,不仅是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有效开展的新路,也是幼儿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切入口。如果一个幼儿对活动充满了积极的情感,他就会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探究环境的动机,并努力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就是从早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根据其特点,因势利导,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使其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受到什么是美,并会用绘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概念界定

1、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指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日常美术活动。有组织的美术活动内容包括绘画、手工、欣赏名画三大部分。

2、美术表现力:幼儿把绘画活动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美的体验,经过想象以绘画、手工等形式,创造性地表现出来的能力。他们的自我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由表达,一种是创造性表达。表现力的核心是创造。

(二)理论依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纲要》中,不仅强调了“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还强调了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

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表现内心的艺术,儿童通过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来表示个人的感受,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确定自身内在的本质和价值。美术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步骤:

(一) 准备阶段

学习《纲要》,和相关理论书籍或文章,结合本园实际和特色,确定研究要点和切入口。做好论证和方案形成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二) 实施阶段

1、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分析,把握幼儿的现状、特点、需要和潜力。

2、根据分析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本班幼儿的课题计划。

3、经常进行教学观摩,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4、每月进行研讨活动一次,每周不定期交流;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有照片的案例分析并进行交流。

5、利用照片、录象、文字记录和收集幼儿作品等多种手段做好过程实录。

(三) 总结阶段

成果资料整理、分析、展示;撰写研究报告;请专家对成果进行评价。

七、研究成果形式和呈交日期

1、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论文和随感、案例记录、研讨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

2、呈交日期:XX年6月

课题研究举措

(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开发人无限的潜能。

1、让幼儿多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亲身去体验自然界中蓝天白云,花鸟鱼虫,瓜果蔬菜等各种形态、色彩,感受发现其中的美丽,这些都将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和遐想,引发他们的兴趣。

2、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语言也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介绍所作画的特征、表现方法,再以新颖的组织形式,艺术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创造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响,为幼儿设计和提供一个良好、宽松、愉快、活泼的学习环境是必然的需要。教师应以亲切的语气,温和的表情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安全、宽松的状态中。利用幼儿精品和名画来布置教室,让幼儿想象美、感受美,并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尽情表现欲望的场所。

(二)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促进幼儿情感表现力的发展。

1、不同的绘画,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同时也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只有抓住特点,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验作品的真正内涵,我们的课题研究要充分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挖掘美,富有感情的表现美,将幼儿的美术活动渗透在主题活动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实施。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的运用美术手段来表现,使孩子把自身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造中。

2、我们一般的绘画活动,通常是蜡笔水彩画,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这种局限性,结合幼儿表现的需要,开展棉签画、印章画、指点画、水墨画等,启发引导,争取做到同一作品,多种感觉;同一对象,多种角度;同一命题,多种表现;同一内容,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3、在幼儿绘画活动时,启发幼儿观察、回忆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人们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等美好事物,通过引导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描绘,从中诱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使幼儿的心灵得到陶冶,使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在他们的心灵得到萌生,这样,不仅使他们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同时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4、开展创意画和随意画的练习,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一段音乐,一个题目,现场的直观表演,让幼儿将自己心中的情境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随意的线条、色块、画面,也可以进行多方位的联想,画出新的内容。这样,幼儿能够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

5、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美术活动将要追求的目标,即美术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和谐、开放的空间里,引导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让幼儿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评价。它能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幼儿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使幼儿既能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又能获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信息,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待别人,有利于自信、自尊、自我反省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教师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表现情感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情感表现力;不以成人的眼光进行评价,提高幼儿表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要提高幼儿美术作品的利用率,体现绘画活动的教育价值。如: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师,或同伴间互相赠送等,还可以布置教室、走廊、区角等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为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幼儿园实验班的孩子整体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

2、将孩子们的画整理分类并附说明装订成册。

3、总结好的美术教学方法进行整理运用 。

4、根据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呈现论文论文。

第三篇:幼儿美术课题开题报告

幼儿美术课题: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名称: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二、课题成员:主要负责人:周骅 王雅君 周亚平

组员:各班级老师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幼儿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幼儿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所谓外在的教育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是老师“可以教的领域”,这些外在的可以教的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又要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为基础,而幼儿的生理成熟和心智发展水平是不可人为超越的,即可归纳为“不可教的领域”部分。幼儿在接受艺术教育和进行艺术活动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个人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地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觉、感受、观察、想象、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表达,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支配下,我们把“美术区域实践活动”作为我园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子课题进行实施研究。我们认为这样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瑞吉欧美术理念平衡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幼儿在绘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绘画教学作为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活动更应该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发挥。当前我们作为教师应该从一个绘画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儿童绘画语言的帮助者、引导者、倾听者、观察者,体会儿童的心声,在与儿童合作和交往中,诱导儿童自发地进行绘画表现,从而促进他们的不断实现自我的发展。我们应该摒弃教师教授、示范,并要求幼儿“不要讲话,不要吵闹,坐好了听讲”的传统做法。应该在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中,突出对儿童情感的关注。那么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是不是教师就不用讲了,幼儿自己讨论,然后画就得了呢?如果这样的话,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没有体现出来,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提供示范时提供不同的范例来拓宽幼儿的思路。

2、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3、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就是说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应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要玩的想法,并会拿起那些材料摆弄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也会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摆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进行尝试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同时又提高了幼儿动手实际的能力。如今,环境的创设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正因为如此,如何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目的性及丰富性的原则,怎样在幼儿美术活动区中投放材料、创设幼儿美术活动区等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1、确立课题

我园坚持教改、科研、日常工作一体化的原则和人人参与的原则,在确立课题《美术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的基础上,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组管理条例,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其次,全园各班在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长,结合班内实际情况10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各班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过程化的工作格局。

2、培训教师(1)课题负责人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学习及会议,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明确研究目的,了解当前教育新动向及其他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情况,逐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2)组织教师围绕课题查阅相关资料(如:《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及上网搜索有关美术教育及各种创新教育理论书籍资料等),收集有关理论及美术教学活动的相关资料,幼儿园订阅各种幼儿美术教育的杂志(如:《少儿美术》、《小画家》、《早期教育—美术版》等等),较快较广地获取美术教育的相关信息,了解国内外研究这个领域的有关情况。(3)每学期组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行动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师分析课题,把握课题的能力,不断调整课题目标、形式、内容等。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及教育行为。(4)定期进行反思总结。每个学期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反思,回顾一学期的研究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写出课题研究阶段小结,调整研究思路。——文献法: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游戏教学》、《幼儿园美术教学法》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领悟,明确指导思想,了解前人研究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的观点依托和借鉴内容;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3、明晰思路通过研究,我们基本统一了认识,所谓美术区活动是以激发幼儿兴趣为本,以开展自由操作性的美术活动为主,让幼儿在玩中思考,探索.尝试,体验色彩变化和创作的乐趣,逐步积累美术常识和技能。无论是幼儿园的美术区活动还是家庭中的美术类活动,都应为孩子创设一个能自由摆弄、自主探索、充分感受、大胆创作的环境。比如有让幼儿随意涂抹、张贴的空间,让幼儿随意剪贴、构画的材料,让幼儿随意想象,任意发挥的题材。我们基于此课题的研究,以美术教育为切入点,形成小、中、大班幼儿的美术活动区域,巩固美术教育特色,提升办园品位。——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者作为实践者投身课题活动实践,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教师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达到由“行动、反馈、调整、再行动”的循序过程而产生的实践深度,并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课题研究和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4、创设环境。足够的空间是开展美工区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应由幼儿自主决定,相信孩子,发挥幼儿潜能,使孩子成为创设环境的主体。教师要及时调整了活动区的位置,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并注意根据活动的需要随时调整。老师在选择美工区位置时充分听取孩子们的建议,共同在离美工区最近的地方开辟“美工墙”、布置主题美术板。极其自然地为幼儿创设了宽松、愉快、自主的空间环境,使幼儿获得了很大的乐趣与满足。

5、结题阶段。整理实验教师日常研究有质量的活动设计、案例,编写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教案集。将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案例等进行整理、编撰《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论文集》。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将《美术教学游戏化研究》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填写课题结题申请表请课题管理机构和专家验收鉴定。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经验总结法: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及时总结经验,上升提炼,专题总结。

六、研究措施。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工具材料,是为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满足幼儿不断探索发现的需要是必要的物质条件。儿童的发展水平总是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又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教师必须了解以上的因素,为幼儿提供不同性质的工具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自身 的价值。

(二)鼓励幼儿在自己选择题材中,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美术区不像美术课,没有划一主题,每个孩子可以自己选择创作的题材,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更大胆。要非常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美术区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了表达交流的这种信息,扩大探索视野的机会。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所选的题材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酷爱科普画册,他们的画面上经常反映的是昆虫世界、恐龙家族、火山爆发、宇宙星球;有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观游览,那么游西湖、登长城、逛书城、就成了他们首选的主题。

(三)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创新与探索。美术区在幼儿自主活动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使活动更显得轻松有趣。幼儿宽松的创作环境,又是与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分不开的。教师在美术区的角色不是旁观者,也不是指挥者,而是引导者。教师的关心引导,体现在不断注意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随 时关心他们的情绪。在活动中,对他们努力表示信任,对他们的点滴创造表示赞赏。当孩子在十分投入流畅的创作时,教师不能干扰,以免影响孩子的创作欲。当孩子在画画停停,想想看看表现出犹豫不决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耐心等待,让他们有时间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如果有的孩子东张西望,笔一直停在那里不动,发生 困难进行不下去,教师可根据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在尊重孩子的愿望的前提下,稍加启发与提示,激发他们再投入创作。

七、研究成果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教师是参与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是实施美术教育的核心。课题的研究探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园从营造良好的园风入手,努力形成宽松的教科研氛围,定期开展课题研讨与研究活动,采取自学、互学与共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与问题结合的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更新教育观念,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通过自发收集文献资料,广泛阅读专业杂志来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注意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课题开题情况

课题开题情况

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

《新课改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开题情况

会议时间:2008年11月7日 会议地点:米脂中学校小会议室 主持人:

米脂中学校长艾绍国

会议主题:《新课改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开题会 出席人员:

榆林市教研室主任李保林主任 榆林市教研员李平

米脂县教育局书记、副局长冯学根

米脂中学教科研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特级教师刘永春 米脂中学校长艾绍国 课题组全体成员 会议议程:

一、艾绍国校长致欢迎词,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

二、米脂县教研室主任张新奇宣读课题立项通知书

三、课题主持人马福俊老师做开题报告

报告内容共分为六部分: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依据

(二)课题研究价值与目标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创新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原则

(五)课题研究程序与步骤

(六)课题研究成员与保障

四、李保林主任做重要讲话

他代表市教研室向米脂中学及课题组表示祝贺,强调了教科研工作对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

1、肯定了米脂中学这所历史名校近几年在校容校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2、他表示:“我区开展新课改之初选择这一课题,对于我区的课改开展工作来说,很适时,也很有实际意义”。

3、他表示:“课题研究对参与教师的自身发展和参与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

五、刘永春专家做重要讲话

1、他认为“本课题选题适当、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方法灵活、过程扎实、保障有力”。

2、他强调一个课题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

3、他希望全体课题组成员尽心尽力,不要虎头蛇尾,辜负市区、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六、冯学根书记做重要讲话

他希望全体课题组成员“再加劲、不松劲;鼓实劲、上强劲;聚众劲、创合劲;给推劲、增后劲”。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开展。

六、艾绍国校长做重要讲话

艾校长希望全体成员发扬“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盘龙精神,合理安排教学、教研时间,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在校方的大力支持下按时完成研究任务。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莅临指导。

整个会议过程,井然有序、气氛祥和、热情洋溢、掌声阵起。会后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致表示:“大家期盼已久的课题今天终于开题了,这无疑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以后的教科研路上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会带着领导和专家的祝福和期待,团结努力、勇于探索,实现我们的教科研之梦。

第五篇: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宿豫区来龙高级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来研究高中学生德育越来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倍加重视,我校的<<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被正式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德育专项课题。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龙高级中学学生礼仪规范》和《来龙高级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练习,开展文明班级评选为主线来强化德育治理。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行为教育,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动。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

1、礼仪是优良传统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相貌的美高于光泽的美,而优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学习礼仪使自己懂得尊重,懂得与人沟通、懂得塑造自己的形象。人的形象是通过人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品格形象、人格形象及个人外表形象组成。它是学校形象和学校品牌的基石。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文化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礼仪文化古为今用,重建现代文明礼仪。这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学校、社会需要礼仪

目前,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思想上进取心不强,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差。有不少属于留守学生,基本上是由祖父母监管,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家长知识水平不高,没有时间、没有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这些孩子在行为习惯,文明语言方面做得很不够。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口,积极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在对部分教师、家长、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家长、学生的需求出发,继续以学校礼仪教育为突破口,创建德育特色学校,遵循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紧紧抓住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机遇,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内化学校的自身内涵和品味,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快速、协调、特色化发展。因此对农村高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在身心体验的过程中,增强礼仪修养,形成学生良好的礼仪和行为意识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

二、课题的界定:

(一)文明礼仪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高中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读书馆、阅览室)、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道德实践,文明礼仪约束,养成注重礼仪、举止文明的好习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三)农村高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

指农村高中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把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确立适合农村高中的文明礼仪教育目标和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2、促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礼节常识,养成在各种场合能做到文明礼仪的习惯。

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实际的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礼仪风貌得到改善,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二)课题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习惯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作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要农村高中学生的地域特点、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2、实践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要让学生在具体行为实践中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而不是只凭空洞的说教。

3、点面结合的原则:以实验班为抓手,着眼于全校。要在全校性的范围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促进实验班研究,同时及时让实验班做法推广到全校,以达到共同进步。

4、一致性原则:教育者注意言行一致,老师家长做法要求一致,以增强其实效性。

5、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为来龙高中高

一、高二和高三全体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本课题,具体的操作措施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于个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个案调查:通过收集相关典型个案,对本课题有关的相关人物进行访谈,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这一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易形成有效经验。

3、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收集、整理、统计及分析实现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问卷设计主要有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

4、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和考核工作。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礼仪习惯;

2、学习习惯;

3、生活习惯;

4、节俭习惯:

5、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七、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单独开设礼仪课程

根据礼仪规范的内涵,通过“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几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分别开设校本课程,并将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班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精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二)将礼仪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之中

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充分挖潜教材中的礼仪教育因素,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同伴合作时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三)在课外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1、实践调查:走访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明礼仪,礼仪小知识、礼仪格言等内容,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礼仪的认识。

3、角色体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专题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实现知行统一。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预计在2011年7月份完成。

第一阶段,从2009年5月到2009年9月,课题论证阶段。

学校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学习和谐德育和文明礼仪理论,探讨研究方案,进行分工协作,着手实践。

第二阶段,从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展开研究阶段。

以学期为单元,进行专项研究实践。具体实施活动如下,(一)文明礼仪常识普及活动(1)学校每学期举行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活动。(2)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真利用《文明礼仪读本》并结合学校日常养成教育进行授课、学习,还要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文明礼仪影视教材。(3)大力倡导礼仪风、文明风,争做文明学生,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用语成了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4)用好体态语言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礼让等进行练习。

(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1)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渠道,以“文明礼仪”为主题,宣传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文明礼仪常识,并根据各阶段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宣传计划安排表,让文明礼仪教育深入人心。(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班会。

(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1)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根据所学的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活动调查表,选择自己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学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收集和整理的结果进行分析,作出调查报告,将调查反馈给身边的被调查者,提醒他们要注意文明礼仪行为。(2)我和家长一起学礼仪。(3)开展“讲文明、懂礼貌”--争当“文明礼仪之星”活动。(4)学生制定文明礼仪学习学习计划。(5)“文明礼仪”主题联欢晚会。

(四)文明礼仪竞赛活动。以上内容具体时间安排有待第一阶段研究制定。

第三阶段,从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课题总结阶段。形成的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和经验总结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教育论文、图片资料、学生文章、个案分析材料、数据展示、现身说法(学生的礼仪方面)、现场展示会(如食堂用饭、卫生环境、自行车停放、师生招呼)、文明礼貌用语进校园等形式展现出来,供学生交流学习。使农村高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每月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进行研讨,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我们努力培养学生校园文明礼仪,这样才使我们的研究有了成效,有了成绩。

下载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美术课题开题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课题开题报告

    2016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第1篇: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部分一、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

    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如何写课题开题报告 确定课题名称 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一个课题名称起的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课题的形......

    课题开题发言稿

    课题开题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校教科室课题《以校为本特岗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实践研究》、语文教研组课题《依托校本研究“炒出”语文课堂教学“家......

    课题开题报告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方案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执笔:王惠霞 第一部分: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

    课题开题报告

    《创意法教育指导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在现在社会,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

    课题开题欢迎词

    赵贤平《安徽省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研究》课题开题 欢迎词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课题组成员:大家下午好! 金凤拂面喜迎远近宾客,秋雨连绵共话教育方略。今天我们有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