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3:5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第一篇: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东槐院小学常晓艳

前两天,我们学校老师有幸到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的听课活动。听了几位名师的课,我很震撼。尤其是张奇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这节课,让我感悟很多。多少年来,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障碍学生数学学习的绊脚石。我也曾经羡慕语文课的诗情画意,激情澎湃,也曾试图让自己的数学课灵动起来,几经尝试,课堂上气氛改善了,但是课下学生掌握的数学技能并不熟练。于是,又重蹈覆辙。是呀,数学课上我们大多数老师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内涵的鲜活的文化背景,漠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力量以及数学与人类社会(包括自然的、历史的、人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显然是造成我们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

听张奇华老师的课,很轻松,很舒服,很悦耳,很有文化底蕴。我特意翻看了张老师的教学反思以及教学设计。他是这样写的:

他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他――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只是有一种莫明的冲动,一直萦绕心头,那就是: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教学伊始,张老师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是呀,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张老师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难怪张老师的课给我们以诗情画意般的享受,那丰富的文化底蕴感染熏陶了我们每个人,我们感受到数学课堂的美丽与魅力。后来,我们听了强震球老师的课,也是圆的认识,不一样的结构,同样的精彩!在这节课中,强老师耐心的演绎了圆最基本的内涵,做示范,直观表现,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却又自然而然,自始自终,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课讲完后,强老师给我们讲了数学课堂要三个关注:关注过程,关注本质,关注体验。而他这节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三个关注,我们受益匪浅!

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见解。徐守旺老师的《认识时间》这一整节课,在情境中展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对学生进行了助人为乐教育,灌输了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这里,我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感觉情境太多,有点冲淡数学主题。后来,听了陈洪杰老师的报告,他说一贯反对在数学课堂上渗透德育之类的活动。于是,我也释然了。后来,蔡宏圣老师的报告《数是数出来的》,深刻,新颖,灵动。他提出“为理解而教”的观点。并指出要“善于用好几何直观”,还有善于用“例子直观”,并耐心举例子,深入浅出,引导我们思考数学的本源性问题。当然,徐长青老师的课“饼来了,锅来了”也令我们眼前一亮,徐老师语言幽默,课堂生动,没有费尽心思制作道具,课堂道具信手粘来,让学生以手为饼,以手为锅,形象生动。徐老师提出“简约教学”,课堂轻松,他指出数学不是让孩子停留在具象,而是抽象。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数学本源性,这和蔡宏圣老师的思想是一致的。

这么多名师的课,这是数学思想与教育灵魂的碰撞,擦出灵感的火花,必将指引我们的数学课堂追根溯源,享受数学的美妙。

第二篇: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我的日志

神秘礼物思想碰撞

2013年2月28日(周四),二月的最后一天,我们亲亲一族又相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畅谈着彼此寒假的美好生活,互诉着彼此想念的点点滴滴,收获着梁姐的温馨小礼物,倾听着每一位学员完成陈镇虎导师送来的神秘寒假礼物。

怀着兴奋的心情,倾听所有学员交流好,才真正明白了陈镇虎导师的深刻用意。原来他的礼物是让我们自己准备好,每个人把自己的礼物和学员们分享,那么我们就同时拥有了17份礼物。

神秘礼物就是每位学员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一本或几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写下读书笔记,用PPt的形式和大家分享。在彼此的交流中,我感慨于侯红梅带来的《中国人的批判思维》;感动于厉海燕的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爱与热情;被范影婵介绍的《滚蛋吧!肿瘤君》和《看见》所震动;被何春莲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所打动;回味于杨海慧的《我们台湾这些年》;重温阿杜的《梳理课堂》;学了范莉带来的《社会转型与师生文化冲突》的理念;翻看了老郭推崇的《学生第一》;领悟着姚瑜洁对于《有效主题班会八讲》的思考。最后,分享了梁莉老师的《我眼中的美国教育》讲座。崇尚简朴、不追求奢华的实用主义风格;松散,自由的课堂,培养有自信的人;重视、鼓励阅读,培养有思考力的人等等美国教育的理念如春风拂面般吹入心灵,也让我一个德育工作者不断思索着……

每一次名师基地活动总是让我充满期待,活动后又信心百倍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感谢我们的亲亲一族,播撒无限正能量!

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

高壁茹

第三篇:以集合思想学习名师课堂

以集合思想学习名师课堂

---13日上午观课有感

今天上午领略了唐彩斌和吴正宪两位名师的教学风采,受益匪浅。两位老师为我们演绎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这两种风格的强烈对比,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作为一名听课教师,我们要学会以集合的思想来学习名师的课堂。

1.唐彩斌老师—理性、深刻、丰富,关注数学思维。

唐老师的这节《平行与垂直》,以深刻的数学思维见长。

综观整堂课,容量大、思路广、变化多、拓展深,全课蕴含了大量丰富的数学思维内涵。可以这么说:凡是我们能想到的,唐老师都涉及了;凡是我们想不到的,唐老师也呈现了。如果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梳理这节课的关键词,你会想到哪些呢?这节课究竟蕴含了哪些数学的思维元素呢?

我想,是不是有这些一一分类、想象、空间观念、动态感知、操作体验、体会关系、二维和三维的转化、平行线性质的渗透、平行线画法的孕伏、负迁移的克服、定势思维的突破、错觉的思辨、数学美的欣赏、变式、拓展、„„

总而言之,特别特别丰富!由此可见,唐老师对数学的认识是多么深刻。而我们普通老师上这样一节课,有时往往会觉得这个内容设计起来有些贫乏,不知道该呈现一些什么样的习题来组织练习。今天唐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打开了一一扇丰富名元而深入的大门。同时,我还特别欣赏唐老师课堂中多处安静的片刻。很少能在这样大型的场合,听到这样安静的公开课了。而唐老师的的确确就这样做了。做得那样坦然、那样自如、让我们蓦然发现: 数学课既需要热烈的讨论,同样也需要安静理性

2.吴正宪老师—交流、对话、反思,体现以人为本

吴老师的这节《重叠》,以充满人文气息的交流对话、丰富灵动的教学策略见长。课堂上,吴老师胸怀学生、心存数学,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营造了真正安全的课堂氛围,引领着学生和学生深入地对话。

以下片段让我记忆深刻—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课外小组人数问题”。

师:有没有想法不一样的同学?

生1:(5+9)-2=12(人)

生(几个学生喊):错!

生1:有什么问题?

生2:有两人两组都参加了,还要加上他们!是14

(学生中出现两种意见:14和12。吴老师组织学生举手表态,同意12和14的分别举手,还有两种都不同意的。)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3: 5哪里来的?9哪里来的?2哪里来的?

师:问得真好!请你解答。

生1:5是语文组的人数,9是数学组的人数„„

师:谁能提问越来越深刻?

生4:为什么还要减2?

生1:5和9里面重复算了4号和5号同学,所以要减去那一次多余的。听懂了没? 生4:听懂了。

师:学习就是这样,你说说,我说说,慢慢就懂了。

生5:我还提个问题---其实不用加括号的!

师:(手指生1)你问他

生5:你加括号干什么?

。。。

这些的交流过程使我们听课者禁不住会心地笑起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提出:“(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教会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今天这节课,吴老师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顾问”。当课堂出现“14“和”12”两种声音时,老师没有急于介入做出评价,奉献“真理”,而是及时抓住生成的矛盾,把双方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生生互动的对话。像这样的对话和交流,课堂里还有很多,包括课堂最后吴老师引领学生“回头看”—---今天你学了什么?谁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这些方法能解决你后面提出的问题吗?„„整堂课,吴老师营造了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的对话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们纷纷敞开自己的心扉、积极参与到了对话中。

3.我的思考

以上两堂课给我们这么多可贵的启发,是不是就非常完美了呢?我想不是,如果容我选择,我会尽可能地借鉴唐老师的理性深刻的数学思维,再加上吴老师丰富灵动的教学策略,也许才更接近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

追问唐彩斌老师的这节课一

容量这么大,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前进的步伐吗?

环节这么多,每个环节都充分体会了?还是有些会走马观花?

虽然数学内涵很丰富,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机会?是不是大部分环节都是老师在安排任务、学生在被动接受?

这些丰富的数学思维训练,除了给优生提供良好的机会,如何能更好地关注学困生? 唐老师的数学课,已经实现了“从薄到厚”的积累,是否还有必要实现“从厚到薄”的取舍和选择?

唐老师对“数学”的研究已经有很深的造诣了,能不能在“研究学生”这一块也有所突破呢?“浓浓的数学味”,假如再结合“自主的学习氛围”,课堂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再看吴正宪老师的这节课—

当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的时候,课堂某些环节是否变得冗长了?追求课堂厚度的同时,如何兼顾课堂的跨度和长度?(除了引入部分,这节课几乎只讲了一道题。)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吴老师是否还没有找到最能释放学生潜能的途径?(本节课,老师并没有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而是将待解的问题早早分解成一眼能看懂的表格,再一步步去分析表达,以至于有些学生不太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没有明确的问题,难免多走一些弯路。)

画图的策略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想到呢?(本课中,画图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学生并没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其必要性。)

画图只是形式策略,分类才是思想内核,能否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又吹毛求疵了。为了追求理想的数学课堂,我总是改不了“一问再问” 的毛病,停不下自己思考的脚步。每一次观课、议课、总是促使我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追问。感谢千课万人,又一次引领我们学习和反思。

第四篇:感悟“思维碰撞”课堂

感悟“思维碰撞”课堂

日前,有幸到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考察了思维碰撞课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好学校‛需要课改吗?‚好学校‛,一般理解为名校、重点学校、优质学校。在此我们只探讨‚好学校‛对课改的态度。据笔者观察,在‚好学校‛中,虽然也有像北京十一学校那样实实在在地抓课改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学校,但这样的‚好学校‛并不多。对课改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校往往是那些臵之死地而后生的学校,如杜郎口中学。为什么‚好学校‛对课改的积极性不高?我想是因为‚好学校‛已经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声誉、地位和社会资源,而课改要花费心血、精力,而且要担风险。泰安市实验学校正是一所‚好学校‛。当校长确立了改革思路后,他们同样遇到了上述挑战。‚好学校‛需要课改吗?如果改来改去,教学质量下降了谁负责?开始时有怨言、有阻力是必然的。然而改革坚定不移。‚我们还配得上实验学校的名字吗?‛这是振聋发聩的基于责任和担当的发问。走传统的路,荣誉、地位、资源不愁;走改革的路,困难、麻烦不断。是追求功利,还是追求教育的理想,其实是在拷问校长的良知。我们不能不顾及到这样的事实,各地的‚好学校‛垄断了大部分智商优秀的学生,如果‚好学校‛对课改不屑一顾,年复一年地生产着大批的高分学生,在凯歌高奏之时,不能不使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心生忧虑。仅此,我们有理由对泰安市实验学校这样崇尚改革的学校肃然起敬。

课改需要个性吗?共性与个性反映了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新课程的本质要求,课堂教学规律,是课改要遵循的共性。落实课改需要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创造性地实施操作,体现个性。学校有课改的模式,是共性,但教师在操作模式时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同样少不了个性,否则可能导致模式化。课改纲要涉及的是方向、目标、理念、原则和宏观要求,而不是具体操作层面的内容。这并不是说课改纲要没有价值。在传统教学统治固若金汤的时代,需要石破天惊的理念为改革开辟道路。如果仅仅停留在共性的理念阶段,没有活的理念的践行,课改的纲要就会变成一纸空文。课改需要百花齐放的个性化的实践。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思维碰撞课堂的操作中,有不少个性化的命题:思维碰撞课堂的三块基石、两大法宝、三大支架,培养有思想的公民,草根式教研、课堂观察研究、动力系统的构建等个性化的创造与借鉴比比皆是。

课改需要理论吗?这似乎是一个伪问题,哪有实践不需要理论指导的,何况课改。但课改实践中理论不足却是事实。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队伍,但接地气的不多。我以为只有接地气的理论才有用。我们企盼着能有一批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长期深入教学一线的理论工作者,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能感到,在课改中许多一线干部教师理论准备不足,而且缺乏理论的自觉,只停留在经验摸索层面,致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不选择课改根本用不着理论。选择课改,就不能忽视理论的支撑,否则我们就无法解决课改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惑。在泰安市实验学校,听校长和主任的介绍,看《教师指导手册》,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改革是理性的,方案设计有理论的支撑,运用得恰到好处,并无生搬硬套、穿靴戴帽之嫌。我对此深有体会,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啃那些生涩的书要花多大的精力,从书中去寻找、提炼有用的理论要费多少心血。

人品与人格,理想与追求,鲜明的个性,理论的自觉,这些是否能够对思维碰撞课堂提供一种解读的方式? 城市学校课程改革的升级版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速描

一、引子:改造我们的课堂

2011年,当程和方校长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时,看到这所城市优质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骄人的考试成绩,但同时也发现:这里的课堂虽然经历了十多年的课改,仍然没有本质的变化,课堂无质疑、教学无特色、学习无组织……离高效优质课堂尚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发现‚高成绩‛的背后隐藏着另外‚三高‛,即‚高难度‛——学习内容的难度系数高;‚高强度‛——学习活动的压力系数高;‚高速度‛——学习进程的节奏系数高。‚三高‛与‚三无‛让他们开始了痛苦的反思。

于是,2011年11月29日,程和方校长在学校班子会议上提出:‚改造我们的课堂‛,让学生阳光、健康、幸福地学习威长!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一个大胆的改革开始在泰安市实验学校酝酿。

但是改革从哪里突破?泰安市实验学校的领导班子经过慎重论证,认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思维活动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也是如此。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的思维特征,是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而且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于是,基于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他们开始了思维碰撞课堂的顶层设计,即建构一种以问题发现为资源,以思维对话为载体,以交互反馈为保障,以能力评价为机制,重在培养学生批判性、创新性等多种思维能力的教学体系。思维碰撞课堂主张从‚贮存‛到‚产出‛的课改理念,是一种产出导向的教学。这种教学注重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到习得知识的成就感,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达到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的目的。而优质问题、主题活动、嵌入式评价、交互反馈、学习支架等构成了思维碰撞课堂的五大教学基本元素。

二、碰撞与生成:有思维含量的课堂

二、碰撞与生成:有思维含量的课堂

思维碰撞课堂所彰显的课堂是师生展示教、学智慧和发展生命智慧的运动场。‚思维‛是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每个课堂绕不开的关键词。

让我们走迸王昕老师的语文课,来感受一堂‚有思维含量‛的课。这是一节七年级的语文新授课《狼》。课前,每个学生都拿到了一份编排精致的‚菜单‛——包括‚思维导引、思维碰撞、思维迁移、思维导图‛等部分——课堂的整个流程脉络清晰、一目了然。这张学习单就是泰安市实验学校学生每节课人手一份的‚学业纸‛。

上课伊始,王昕老师利用PPT出示了几个问题:

1.《聊斋志异》多写仙妖鬼怪,为什么普普通通的狼要写入《聊斋志异》呢?(曹振)

2.为什么狼机关算尽还是被屠户杀死了?(赵昌泰)3.屠户究竟是个懦弱之人,还是勇敢之人?(吴树洲)课前,学生就根据‚思维导引‛的要求,针对《狼》这篇课文,了解作者背景,疏通字词音、义,初步了解文本,并把自己的疑问写在了学业纸的问题单一栏。上面三个问题则是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关注‚狼‛和‚屠户‛,个别学生已经关注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深层次问题。鉴于学生做了扎实的课前预习功课,王昕老师直接导入本课主题。

活动一:读两狼

1.放声朗读课文,读出狼的特点。2.选择描写狼的典型语句,组内交流朗读。3.朗读展示、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自评、互评。4.总结狼的形象。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活动—规则与评价”进行学习。(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及时记录补充即为合格。2.组间交流狼的形象。3.交流发言加2分,倾听、补充加2分。)

任务出示完毕,学生先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内讨论。大约8分钟过后,王昕老师请各组进行组间交流,备组长纷纷举手抢答。

生1:我们从“缀行甚远”读出这是两只很有耐心的狼。它们为了吃到屠夫,很有耐心地跟着走了很久。

生2:我认为这里不是来表现狼的耐心,而是贪婪。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缀行甚远。

生3:我同意××同学的意见。狼的耐心是为了吃了屠户,所以是贪婪。

师:请第5组同学读一读这个句子,尽量读出狼的贪婪。生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我们在读的时候特别突出了“缀”“甚”两个字,重读、慢读,以突出狼的耐心和贪婪。

生2:我来评价一下,××同学读得很准确,但为了表现狼的贪婪,我觉得如果把“缀”字再加重一些,“远”字再拖长一些会更好。

师:同学们读出了两只贪婪的狼。是否还有不同的见解?请补充。

生1:我们第7组读出了一只狡猾的狼,比如刚分析的“缀行甚远”的“缀”字除了能表现狼的耐心和贪婪之外,也能表现狼的狡猾。

生2:我来补充说明。“缀行甚远”,表示时间之长、距离之远,狼跟在屠户后面走了这么久,说明它在窥视,看屠户这个人怎么样,好不好杀他,好不好吃他。

生3:第二段的“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从中,我看到了它们彼此配合作战,相当默契,说明了狼很狡猾。生4:我们同意第7组同学的观点,但我们第4组觉得如果抓住关键字的话,“仍”“又”“如故”这几个词语最能体现狼的狡猾了。所以读的时候应适当加重语气,狼的狡猾就会体现得更鲜明。

生5:第三段中的“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中“眈眈相向”用得很好,因为“眈眈”写出了狼注视的样子。狼这种观望的神态也是它狡猾的表现。

生6: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觉得“眈眈相向”应该体现了狼胆怯害怕的心理。

生7:对呀,就是因为狼害怕了,所以才会注视着屠夫,看看他下一步的行动呀,这不是狼的狡猾吗?

生8:我们组来评判一下吧!狼既害怕了,又在计划着下一步的行动,的确狡猾。但我们觉得第四段的“目似瞑,意暇甚”,更能体现狼的狡猾阴险。你看,狼的眼睛好像眯着,神情悠闲,看上去好像很轻松,实际上酝酿着一个阴谋。

生9:结合后文中的“假寐”,假装睡着,想要以此迷惑屠户,也是表现了狼非常狡猾,奸诈。

„„

在活动一环节中,学生先自主朗读,再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从不同角度读出‚狼‛的形象。读的过程中,也把导引部分要求会读、读懂字音和词义的检验贯穿其中,而最后组间的交流更是掀起本课思维碰撞的一个小高潮。活动二:写屠夫

王昕老师出示课件:问题一: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默读课文,请你以屠户为立足点来梳理课文。2.发挥想象,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扩写其中的一个情节。3.交流展示、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活动一规则与评价”进行学习。几分钟后,学生展示了扩写内容并进行评价。

生1:我扩写的是“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这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紧握刀,未觉手心有汗,双腿微屈,背靠积薪,暗忖:天色已晚,畜生拦路,若不速走,恐有不测,若不杀之,则命丧当场!微风拂,略夹狼腥臊之气,吹屠之衫。蓦然,但见刀光一闪,鲜血下溅。狼惨嚎,惊得那林中之鸟,无不纷飞。又数刀毙之。屠弃刀,以手背抹额间之汗,重挑担,暗道侥幸。

生2:我们推荐此文的理由是:用文言扩文言,充分表现了我组强大的实力;扩写中细节描写精致,如“屠紧握刀,未觉手心有汗”,使用断句来表现屠户杀狼的果断、英勇。

生3:我觉得××同学的扩写很精彩,尤其是“蓦然,但见刀光一闪,鲜血下溅。狼惨嚎,惊得那林中之鸟,无不纷飞”,正、侧面描写结合,很精彩。

生4:我有个疑问,“屠紧握刀,未觉手心有汗”是说屠户很紧张呢,还是很果断?我觉得那时候的屠户应该是很紧张,拿着刀战战兢兢,手心有汗。

生5: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屠户如果是战战兢兢,怎么会一刀劈狼首?虽然一开始遇到狼时他很害怕,并且还侥幸地认为两块骨头就能把狼糊弄了,但他是屠户,他要杀狼必定是紧握刀,紧皱眉,瞪大双眼,杀狼时更是干脆利索。

„„

几个小组展示交流完毕,学生已经在字、词、旬的选择与运用中,细致揣摩了屠户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怯懦到奋起杀狼,对屠户杀狼时的勇敢机敏、当机立断感受得十分到位。

两个精彩的活动对两狼和屠夫的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一般的课堂也许到此为止了,但对于本课,思维碰撞的高潮还在后面。在充分激发和唤醒了学生思维的基础上,王昕老师又抛出了问题二:本文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

活动三:辨意图

步骤1:自主学习,明确观点,找出依据。步骤2:组长组织依次交流。步骤3:交流、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依次交流。)

学生据此展开了小辩论活动,通过新一轮的思维碰撞去揣摩蒲松龄写作的意图。顺着思维的阶梯,学生先自主思考,再组内讨论,然后组间交流碰撞。生1: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狼”,因为本文的题目就是《狼》。

生2:我反对。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人”,因为故事是以屠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来展开的。

生3:我们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狼”,因为狼在故事中是主动的,文章是围绕狼来写的。当屠户自妥协退让转入防御斗争时,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打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真是狡猾到了狡猾到了极点!

生4:我补充下——文末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从狼身上得到的道理。文中的狼是狡猾、贪婪的,而作者就是讽刺像狼一样的恶人_。

生5:我反对。狼再狡猾,最终还是被人杀死,结果是邪败正胜。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屠户敢于反抗、善于反抗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人”。

师:好,同学们的发言因有理有据而精彩。但就本文来看,主旨的立足点不同,主人公的认定就会不同。如果我们把《狼》放在《聊斋志异》的大背景下,大家又有何见解呢?

师(出示课件):蒲松龄(1640—1715)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他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以后屡试不第,始终不得志,到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创作《聊斋志异》,到40岁初步完成。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融进了这本书中。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序言中说:‚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师(出示课件):《梦狼》。

(白翁)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丁又日:‚入之。‛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益惧。……公子甲方自内出,见父及丁良喜。少坐,唤侍者治肴蔌。忽一巨狼,衔死人入。翁战惕而起,曰:‚此胡为者?‛甲曰:‚聊充庖厨。‛翁急止之。心怔忡不宁,辞欲出,而群狼阻道。……异史氏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师:请你就问题二和相关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王昕老师提醒学生关注学业纸上对‚主人公‛的界定: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居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生1:蒲松龄一生不如意,所以把一腔孤愤倾注在书中,《聊斋志异》应该是作者的一种寄托。

生2:《聊斋志异》就是记录奇异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奇异不在屠户。因为他是屠户,所以他可以杀狼,但是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而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觉得狼应该是主人公。

生3:我再补充一下,《梦狼》中官衙里的官吏就是狼,吃人的狼,我想蒲松龄是借狼来表达对官场社会的讽刺和不满,“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这句话更是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也认为狼是文章的主人公。

师:如果单看课文,或许我们会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如果把 《狼》这篇文章放在《聊斋志异》的大背景下,同学们就会有深层次的理解。蒲松龄将坎坷一生的经历融入到文字中,借助一纸文字来倾吐自己的所见。《聊斋志异》中有很多狼的形象,大多狰狞可怕,但是多最终毙命,这也暗示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如果你对蒲松龄感兴趣,老师推荐你读《聊斋志异》;如果你对狼这种动物感兴趣,推荐你读《狼图腾》《狼王梦》,相信大家在书中会收获更多的精彩。

至此,一堂45分钟的课才最终划上句点。

这堂课正是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的缩影。在泰安市实验学校,无论哪个年级或学科,每位教师都在践行思维碰撞课堂的理念。诚如学校自身对思维碰撞课堂含义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差异是第一资源和要素,多维对话是重要的形式,交互反馈是重要的保障。‚思维含量‛体现了思维碰撞课堂的追求,它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向,利用优质问题和活动设计搭建学生有效学习的脚手架。在思维碰撞课堂中,一个大班额的班级被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用以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有对话、碰撞的机会,而且这种对话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边交叉进行,对话是对学生思维的反馈,而反馈又驱动了新一轮的对话。如此,课堂不再是统一的教授、统一的静听、统一的答案,而是随着思维的碰撞不断动态生成着,随处可见勃勃的生机。

在王昕老师的这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主人;教师则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突破口,王昕老师将更多的心力放在课前围绕‚思维‛设计优质问题和主题活动的环节。在她的引导下,学生读文本、小组内或组间交流、与教师互动,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多维对话。对话,正是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是克服了传统讲授式教学弊端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教师在课上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的阶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一步一步走向深入的学习,动态生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三、小组合作学习:思维碰撞 课堂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思维的碰撞课堂以问题为驱动,若想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产生学生的思辨活动,导出思维成果,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在大班额情况下,这一要求则显得尤为重要。泰安市实验学校在实践中主要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探索了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及操作策略,并且开创性地将它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不仅保障了思维碰撞课堂的有序开展,而且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分享与合作。

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会考虑到男、女生的搭配,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交叉,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再考虑学生性格的互补,选责任心强、成绩优秀的学生为小组长,帮助组员实现自我的成长。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互动中来,他们为每位组员分配相应的任务。在王昕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以4人为一组,组员分别按照1—4的顺序进行编号,各司其职。l号学生是组长,要检查本组成员的日常作业情况。当教师提出问题时,l号主持本组的思维碰撞,汇总本组思维碰撞成果,代表(或推选组员代表)本组提出疑难等;2号学生为副组长,通常与组长一起为其他组员讲解授课内容,帮助学习稍弱的组员完成学业纸上的任务;3号与4号学生负责补充讨论过程中遗漏的细节,同时4号学生还负责记录组内讨论内容。l、4号,2、3号分别结对,在前臵备学、课堂检测、检查作业等环节,相互督促、查验,互相帮助。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能够说服其他组员的依据,组内达成一致后再由全体组员推举一位代表发言,向全班展示本组的思维成果。组内碰撞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到人人有思考,人人都发言。

1号:我们一起来朗读以下这段文字吧。(组员齐读)1号:4号你先说。4号:我觉得这两只狼很有耐心。因为文中说,它们为了能吃到屠夫,一直跟着他走了很久。你们的意见呢?

3号:我认为这里不是来表现狼的耐心,而是贪婪。狼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缀行甚远”。你们看这里„„(举例)

2号:我也觉得狼比较贪婪,它们的耐心也是因为它们贪婪。文章里有这几处可以体现出来„„(举例)

1号:我觉得这两只狼还挺狡猾的,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举例)

4号:我同意你们的观点,那么这两只狼算不算有耐心呢?耐心是专门用来形容人的,还是也可以形容动物?

„„

(全体组员互相交换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支撑依据,力求说服其他组员)

1号:好,那我们全组就统一意见了,狼是贪婪的,狡猾的,4号同学记录好了吗?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组内碰撞之后,教师会安排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实现组间碰撞。每个组派‚发言人‛提出自己小组的思维成果,同时又能听到其他小组的思维成果,在交流和碰撞中,并最终达到共享与创生。

‚小组合作‛学习让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学会倾听,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智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情感与社会性的发展。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讲就是:优等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收获的是责任感与领导力的提升;中等生和学困生收获的是自信与成长。

四、学业纸:让学习‚看得见‛

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上的精彩呈现,还有一大秘籍,即学业纸的设计与运用。很多校长看了,不以为然:‚明明就是导学案嘛!‛但深谙学业纸‚门道‛的人都明白,它远比导学案来得高明。这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这是一张凝聚了教师教学功力,暗含学情的‚智慧纸‛!在这张纸上,泰安思维碰撞课堂的教学流程一目了然:思维导引—思维碰撞—思维迁移—思维导图,而在这一流程中,以问题与活动为核心,穿插嵌入式评价(规则与评价)。思维导引用于学生的前臵学习,一般是一些事实性知识,学生通过自学便能够掌握;思维碰撞以问题与活动为载体,是学业纸的主体部分,投射到课堂上,便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狼》这一课的学业纸为例,教研组设计了两个问题,五个活动。即‚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人公是‘狼’,还是‘屠户’‛?两个核心问题解决了本课的学习目标2和3,即揣摩动作及心理描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特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思维迁移是课堂的拓展部分,一般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做的适当拓展。如《狼》这一课补充了三则文言文拓展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并提供了《梦狼》片段。思维导图是课堂的产出成果,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成果,包括知识建构过程与结果。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学业纸还设计了规则与评价部分,将嵌入式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帮助学生有规则地评判作业与学习效果,减少了‚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困惑。

学业纸对于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并不在‚规范‛,而是‚谋篇布局‛。它是教与学的路径图,它使教师的教能够有章可循,使学生的学有了目标与路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现了可视化。每一位教师都是学业纸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学业纸是教师读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之后,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转化威教学目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过程。它使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中有了抓手,是凝聚教师智慧的课程实施图。

五、结语

当‚思维‛成为课堂的关键词,学生相互辩论、各抒己见,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好奇心被唤醒,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表达,课堂随之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平台,学生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健康发展。当‚精彩观念‛成为思维碰撞课堂的价值追求,学生在新发现、新思考、新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氛围中体验与成长,课堂便成为能够孕育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人的土壤。

我们在泰安市实验学校看到了这样一群教育改革者,他们是城市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成绩,出于教育者天生的使命感,面对被应试异化、扭曲的教育,毅然决然扛起了改革的大旗,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上,以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未来社会公民为目标,吸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泰安实验人的话来说,就是提取教育改革的成功碎片,寻找课堂教学的有效元素,进行组合式变革。所以,从泰安市实验学校那里,我们看到了杜郎口的‚先学后教‛,看到了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看到了问题教学法和思维导图的运用,还看到了嵌入式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的有机部分,以及创造性地将上述元素整合成了‚学业纸‛的做法,他们成功解决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了城市优质校改革的升级版:以回归育人本质、回归儿童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基于问题与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将嵌入式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与指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构建者,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这不正是我们推进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吗?

圆桌论坛:“思维碰撞”课堂八问

新课改以来的课堂变革,有人认为‚一片繁荣‛,有人认为‚成效有限‛贵校对此有何看法?借鉴和创新是课堂变革的基本方法,泰安市实验学校是如何在借鉴与创新中提出思维碰撞课堂的?

程和方: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些薄弱学校率先‚揭竿而起‛,向传统课堂挑战,创生了不少‚方法模式‛或‚典型经验‛,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模式。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部分课堂被‚异化‛,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激进和偏执,课堂变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实质性效果。

当前有些学校的所谓课改,出现了‚有了活力,没了成绩;有了名气,没了底气‛的现象,这样的‚改课经验‛,不能让一线教师心悦诚服;‚破釜沉舟,推倒重来;去师限时,自主为大‛,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师资较好的学校望而却步。‚传统教学依然盛行,教学变革寸步难行‛,一线教师的调侃,说明了新课改后课堂变革存在着不少问题。

课改路径决定课改过程。只有优化路径,才能通向课改的理想彼岸。当前,课堂变革为何会出现‚前进不力,后退不行‛的状况呢?这与当前非此即彼、排斥兼容的课改路径有关。当前的课改路径基本有两条,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教学,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活动教学。也就是说‚要么你改,要么不改,不改的是反对派,改的是支持派‛,这种‚为了课改而树立对立面‛的简单做法,让一线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我们认为,‚传统教学和课改课堂中必选其一‛的路径选择,是教师们迷茫、失望、痛苦乃至敷衍课改、反对课改的主要因素。

崔成林:‚多解决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课堂变革不能走‚草莽式‛的革命道路,也不应为改革而树立一个‚敌人,’。‚砸掉讲台闹革命‛的课改,不符合教学变革的基本规律;幻想告别传统教学,打造出一个‚脱颖而出‛的新课堂,也是不现实的,采用‚循序渐进、组合优化‛的方式,走内涵发展之路,才是课堂变革的必然选择。

为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窘境,在课堂改造初期,我们就抛弃了‚保守与激进‛的两条路径,选择了顾泠沅先生所说的‚组合性突破‛道路。扬弃而不抛弃,从传统教学和课改课堂中汲取一切营养,是思维碰撞课堂健康、茁壮成长的秘诀。

‚组合式、专业化‛的内涵发展路径,我们称之为‚教改的第三条道路‛。其特征是:优化组合,集‚传统‛与‚课改‛之长,提炼校内外课堂‚成功碎片‛,建构具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本色课堂;教学平衡,师生双主体,教学两平衡,两者有机统一;回归基础,追寻课堂基本元素,回归学生思维发展,遵循教学规律,不搞极端创新;志在高远,立足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力求课堂‚生命活力‛和‚学习成绩‛双赢。为避免走弯路,我们树立了两个靶子,一是应试课堂,一是异化课堂。不过,这也给我们自己设臵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逼得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艰难跋涉。

在思维碰撞课堂建构过程中,我们不走偏锋,‚借鉴而不盲从,创新而不越轨‛,强调‚科学兼容、智慧施教‛。比如:我们通过‚跟踪研究‛发现,当前许多学校的课改思路基本上是:一‚展‛、二‚器‛、三‚步‛、四‚环‛,即:一个核心词:展示;两个抓手:小组合作、导学案;三大步骤: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课后反思;四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达标练习。在借鉴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思维碰撞课堂的许多手段、方法都是在借鉴中‚脱胎换骨‛发展而来‚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走向卓越‛,让‚改课专业化‛,这是思维碰撞课堂健康发展的基本经验。

课堂改革,首先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去寻找方法、制定策略和选择路径,只有这样的课堂改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会陷入人云亦云、盲目照搬的境地。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

强光峰:在我看来,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社会公民‛,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适性发展,让每一个生命孕育不同的精彩,这与该学校的校训‚做别人的榜样‛是一致的。

在世界各国教育目标中,‚比较一致,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育批判性思维是打开现代公民培养之门的钥匙。没有批判性思维就难以养育独立人格,没有独立人格就不具备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此外,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水平的高低。从一定意义上讲,‚思维碰撞‛的课堂是产生‚精彩观念‛的课堂,要求凸显批判性思维,提倡‚民主、合作、磋商、质疑、守则、理性‛,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素养。在全国第22期初中校长高级研讨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作了点评,他说,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课改实现了‚三个回归,四个突破‛,‚三个回归‛即:回归儿童天性、回归发展本位、回归培育公民; ‚四个突破‛指:教学设计从知识本位走向了问题本位,教学过程从知识学习走向问题解决,教学评价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学习动机从浅层引发走向深度唤醒。我认为,张志勇副厅长的肯定也是思维碰撞课堂追求的教育目标的体现。

要建构一种课堂范式,需要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扎实的实践验证。请问,你们是如何界定思维碰撞课堂的7思维碰撞课堂秉持哪些教育理念?其理论基础是什么7 程和方:何谓思维碰撞课堂?我们的界定是: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建构凸显‚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的个性化课堂。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在充分研究了我们的课堂改革资料后认为,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教学问题为资源、思维对话为载体、交互反馈为保障、能力评价为机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课堂。

思维碰撞课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独立的人。教师是课程开发者,要在课程整合的基础上,搞好问题设计、活动策划和评价标准的制订,引领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是‚学习支架‛的提供者,应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工具、信息支持和帮助;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倾听者,应启发和引领学生生成‚精彩观念‛和‚思维成果‛。思维碰撞课堂,需要教师组织学习,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解决思路和形成知识结构,需要从学生的表述中归纳信息、提炼问题、提升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倾听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问题提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比‚知识传授、释疑解惑‛更难,需要教师有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和研究精神。

强光峰: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应该说,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课堂改革是建立在对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其核心理论基础是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组提出的‚活动建构‛与‚智慧复演‛学说。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吸收了‚思维性教学‛‚对话性教学‛和‚互惠性学习‛教学理论,形成了思维碰撞课堂坚实的理论基础。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从1999年组织实施国家级‚创新教育‛这一重大课题,泰安市实验学校是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创新教育把生命教育、智慧复演、活动建构三个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教育主张进入学校课程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经典‛,都体现着人类高度的思维水平和智慧水平。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方面是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借助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创设文明成果产生发展的‚类似情境‛,演绎创造者的思维过程,学习创造者的思维方法,感受人类智慧创造的伟大与神奇,为中小学生从学习与接受的主体走向创新与发展的主体

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主张要让丰富多彩的主体性活动走进课堂,代替过去那种单一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活动形态,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释放自己发展的潜能。在这里,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

目前的课改典型模式,似乎都有一套流程、环节,以便于教师操作,思维碰撞课堂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怎样的7实施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崔成林:思维碰撞课堂不拘泥于教学流程和环节的改造,而是立足课堂文化的变革和学生思维发展的培养。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程序,现在的思维碰撞课堂主要还是以‚问题—寻证—交流(反馈)—归纳‛为单位程序的教学方式,即在主题(项目、任务)引领下,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地开展活动,产出过程性思维成果,进而交流反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具体来说,思维碰撞课堂的教学流程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任务)后,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独立(或合作)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及依据,然后在小组(或班级)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路,教师鼓励并启发其他学生补充、纠正、质疑、拓展、生成,从而构成生生、师生对话式的交互反馈、思维碰撞,最后由教师梳理、归纳、提升,形成集慧式结论。

实施‚思维碰撞‛教学,需要首先掌握其基本内涵,即五个基本元素:提炼优质问题、聚焦主题活动、介入能力评价、引发交互反馈、提供学习支架。四种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伴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三种课程载体:微课程、学业纸、思维导图。两类习工具:学生是双色笔和减负单,教师是记录纸和错题库。一大核心理念:产出导向,让学生产出精彩观念、学习成果,思维碰撞课堂的核心是‚产出导向‛,思维碰撞课堂认为:只有学生‚思维产出‛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即知识是学声产出的思维成果。这与认为知识依靠教师传递输入学生大脑的知识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产出即创造,以成果‚创造‛为引领,‚评价、分析、应用、理解、识记‛均在‚创造‛统领之下,为‚创造‛所需而建构。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没有经过思维碰撞,没有思维产品的产出,都不能算作好课堂。新课改中的‚互动、参与、对话、合作、探究……‛都应该指向思维成果的诞生,否则,就会‚无果而终‛,高耗低效。

刚才你们谈到,‚思维碰撞‚有两个靶子,即应试课堂和异化课堂。思维碰撞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有何本质区别?又与目前实践探索中的高效课堂有何区别?相比其他课堂模式,你们的课堂有哪些突破? 朱金平:‚思维碰撞‛属于‚产出导向‛的教学方式,即由学习产品(精彩观念、思维导图、创作作品、实验报告、问题解决方案……)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收获的成就感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这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递、储存、运用不同,思维碰撞课堂提供给学生研讨的话题,组织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人类优秀的知识成果。

毋庸讳言,思维碰撞课堂借鉴了一些‚高效课堂‛的做法,所以有人认为我们的课堂是‚合作展示‛课堂的升级版。但需要说明的是,思维碰撞课堂的目标不是‚高效‛,也不追求令人刮目桕看的‚课堂活力‛。之所以说思维碰撞课堂是‚合作展示‛课堂的升级版,是因为思维对话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思维对话是‚展示、共享‛,实质是信息的交流和互补;高层次的思维对话是‚碰撞、共建‛,实质是思维的互动和智慧的共生。‚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思维碰撞‛课堂,既是回归又是突破,它直面异化课堂的困境,回归‚思维‛这一智能核心,组织‚思辨、质疑、对话、反馈‛等学习活动,以学生‚思维成果‛打动人心、阐释生命。如果说‚高效课堂‛的活力来源于‚展示‛,思维碰撞课堂的精彩则来源于‚碰撞‛出的‚精彩观念和思维成果‛。你们提出课堂改造的策略是‚以组织学习为基础,以思维碰撞为亮点,以.科一模为特色,建构凸显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的个性化课堂。那么如何理解思维碰撞课堂六框架下的形成‚一科一模‛理念? 尚春香:我校有两个校区三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不同学段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任务,用固化的模式、统一的流程要求教师‚统一行动‛,不符合我校校情,也不符合教学规律。一校一模式,全校一盘棋。如果从学校管理角度讲,是有道理和规律可行的,但课堂教学统一环节、统一方法、统一操作,不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培育,容易出现‚以新僵化代替旧僵化,以行政化压制教改‛行为的局面。‚教学个性鲜明,课堂百花齐放‛,是我们的课改追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我校的‚一科一模‛渐渐成型,如小学语文‚整组推进、主题阅读‛、小学数学‚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小学英语‚情智共生、活力课堂‛等。初中学段,则根据各学科特色,逐步形成了语文:整合式;数学:问题式;英语:情境式;政治:案例式……这种学校大框架下的‚一科一模‛,集共性和个性于一体,既贯彻了学校的课堂变革思想,又给不同学科留下了‚个性‛空间,打破了‚一个学校一个模式‛的课改模式,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何理解‚思维碰撞‛的‛碰撞‛含询?从外在表现上如何观察‚思维碰撞‛?思维碰撞课堂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崔成林:什么是‚碰撞‛呢?我们认为:碰撞即对话,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碰撞即论证,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论、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碰撞即产出,通过思维碰撞即教学互动、思维对话和严谨的论证过程,最终要产出思维成果,这种思维成果包含外显成果和内隐成果两种。

高质量的思维碰撞课堂,是‚多种见解、彼此磋商、质疑论辩、创意迭出‛的交响乐,是‚节奏清晰、动静谐和、沁人心扉‛的协奏曲。思维碰撞课堂有三个外显特征,即相互倾听、交互反馈、产出成果,而内隐是互惠互利、智慧生成、人格独立。思维碰撞课堂认为:课堂活力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对话交流。

思维碰撞课堂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具体的内容在我们的《思维碰撞课堂观察本》中有详尽的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思维碰撞课堂建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我们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目的是引导教师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目前使用的是‚深化阶段的观察指标‛,内容主要有‚优质问题、主题活动、介入评价、交互反馈、学习支架‛五个方面。例如,优质问题的观察角度是:能否引发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是否利于思维对话和深度学习?是否经过课程整合和生本化设计?主题活动的观察角度:是否围绕主问题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展开?听说读写是否关注到批判性思维特征?目的是引领课堂的内涵和深度,减少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误读。

由于诸多因素,新课改后课堂变革阻力重重,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思维碰撞课堂实施中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解决困难的经验值得分享?

程和方:思维碰撞课堂建构,经历了问题‚发现—解决—再发现—再解决……‛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程,至今,我们仍在不断跋涉,所以,我们常说‚思维碰撞,在路上‛。

我校是泰安市唯一的对外窗口学校,教学成绩优异,改造前初中已经中考‚十连冠‛,小学也是‚挤破头‛,生源无忧,师资雄厚。而且学校‚万众瞩目‛,社会环境压力巨大。人数多、学段多、荣誉多的泰安市实验学校如同一列载重火车,如果调头,‚惯性‛的危险可想而知……

如果说经验,我想在如今艰难的课改环境下,敢于提出课堂改造,并且‚站住脚、扎下根、长起来‛,取得了一些成绩,需要学校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结起来有四点经验:整体化推进、攀登式改造、集慧式发展、制度化保障。

在课堂变革中,我们没有采用‚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手段,‚打破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而是竭力寻找教师实践智慧和教学先进理论的共鸣点,竭力发掘传统教学与课改课堂的精华点、结合点,进行组合优化,提炼符合教学规律且便于教师操作的实践策略,在循序渐进中逼退应试教学、祛除异化课堂。我们的步伐虽然慢,但稳且不偏向。

强光峰:思维碰撞课堂的成功探索,我认为关键有四条经验:一是科学论证的方向选择,基于校本的课改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这个指向就是学与教的变革与效益;二是合理实用的方案设计,课改方案是一张蓝图,基于校本的课改方案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进行科学论证;三是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课改的过程是艰难曲折的,是一个‚实践—总结—提升—推广—再实践‛的过程;四是团结有力的行政推动,要由校长亲自挂帅,校领导班子要团结坚定,组织调动得力,全体师生参与,特别是要建立一个能在‚理论与实践‛断层中穿行的‚课改先头部队‛和‚理论支撑团队‛,实现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同步推进,要把课改过程作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尤其是当教师遇到问题时,要培训要研讨,找到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办法,为教改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这些经验值得许多课改学校认真体味和学习。

崔成林:课堂改造举步维艰,除了体制、文化等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外,‚理论与实践的断裂‛也是阻碍教改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影响教师课改积极性的‚两大纠结‛‚三座大山‛:‚两大纠结‛,是指教师认为‚课堂互动,会影响教学进度;活动建构,会影响应试成绩‛;‚三座大山‛,是指‚小组学习,教学变革的鸡肋;生生对话,难以企及的梦想;课堂评价,难以突破的瓶颈‛。这些技术上的困难极大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步伐。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帮助教师‚绕过这个弯‛‚跨过这堵墙‛,教师的课改热情就难以保持,课改的可行性也会受到怀疑。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课堂攻关课题组,在新课改的深水区涉水,并找到了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处方‛,帮助教师破解一个个难题,这也是思维碰撞课堂能够良性推进的经验之

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

观摩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我有五点感受。

一、这是一场真正的改革

我们说它是真正的改革,就在于它是真心改革,那么,改革的动力到底在哪里?很多人说,泰安市实验学校已经是很好的学校了,为什么还要改革?我认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在‚革自己的命‛,它在打破自己,这是真正的改革,这也正说明学校的改革是真正站在国家、民族发展的立场上进行的,这是他们改革的动力。应该说,学校具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改革的勇气。因此,我的一个基本评价是:这是一个在教育、哲学层面上有突破的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社会公民,这样的改革有灵魂。这既是教学成果,也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价值取向。而且,改革的措施跟学校的办学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很多学校的改革,常常是提出的一套文化核心理念跟自己的课堂没有关系,是彼此割裂的假改革,而泰安市实验学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这是城市优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形式。

二、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我非常同意张志勇副厅长对泰安市实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即回归教育本质。放眼我们当年的很多改革,要么用不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要么用正确的方式做不正确的事情;而泰安实验人的改革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改革,专业化程度很高,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三、用科学理论指导的改革

进入学校,扑面而来的感受就是学校对于改革有深入的理论思考可以说,思维碰撞课堂是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的改革,同时,泰安市实验学校课堂改革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这在国内的教育改革中是不多见的。因为它不仅有理论上的深入思考,还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操作体系,这种改革一定会成功。比如我在学校里听到的有小组合作的规范语言、展示和交流方法,有规范课堂评价的规则与方法等,其操作性很强。

四、与国际教学改革接轨的改革

思维碰撞课堂,它所体现的教育目标是和国际教学改革相接轨的,顺应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并且,将理念具体而大量地在课堂中运用、操作也是走在前沿的。

关于文化转型。我们看国际社会的相关研究:传统的学校文化与革新的学校文化的比较。传统的学校文化追求的高度是学术成就,而学术成就是什么?考试。又以标准来驱动进行评估,即所谓的标准化运动。但是革新的学校文化是什么?是思考的成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民主价值观。反观5C框架,即创新的(creative)、关爱的(caring)、批判的(critical)、沉思的(contemplative)、合作的(collegial),并以此衡量教师的责任。这是国际上的教育改革与我们现在文化转型的学校在文化上的距离。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里,有合作,有对话,有共同体的建构,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文化建设是与国际接轨的。

关于学科教学。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教育哲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以思考为中心、用多元素养来表现,并且铱赖个性化的学业成就来评价等,使之学会做有见地的社会公民,进而理解平等、文明和多样性。根据这样的学习哲学,我们就可以建设一个思考型课堂。思考型课堂需要什么呢?需要缜密的思考,需要同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和专题式学习等一系列新型课堂。这个新型课堂如何建构?课堂上可以以深入思考为主,就是问题要有思维性,具有思维价值。怎样的问题具有思维价值呢?这里就涉及到泰安实验人的‚优质问题‛的提出。就问题本身来讲,我们可以学—下安德森的目标分类。安德森把认知维度中的‚综合‛调到了第六级,变成‚创造‛,把布鲁姆认知维度中的‚评价‛降到了第五级。实际上在他的分类上,‚综合‛就是‚创造‛,优质问题设计要求能够引发学生的创造,这样的问题才能称之为优质问题。

关于问题的解决。我们提出问题以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怎么办?从理论上来讲,我们不一定追求一个完整意义。我们不要简单告诉学生,而是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观察,对比自己的建构,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最后合作解决。但是问题来了,有可能这堂课没有完成任务,教师应该怎么认识这一点?是像以往那样简单告诉学生?还是由学生自主建构?当然要自主建构。其中的原因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到学校来学知识,其实学的就是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应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宝贵。我在泰安市实验学校清晰地看到了这样的过程。第二,学习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学习知识本身同样重要。为什么说‚过程‛宝贵?孩子们在过程中知道该怎么去思考,怎么去纠错,这很宝贵。对教师来说,课堂上最大的本事是纠错,而不是教对。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怎么处理知识的方式,比知识本身还要重要。第三,专业化地实现了真讨论和真对话。佐藤正夫在《教学的原理》中特别提出,我们课堂当中有很多假讨论、假对话。而真正的讨论应该形成网络。还有就是他提到的真对话。真正的对话是什么?他给的标准就是,学生一定要能够自由地思考,并且能够质疑对方。泰安市实验学校的课堂恰恰就是这样做的。在这里,学校非常好地解决了思考型课堂、真对话、真讨论、专业化实施等问题。

五、改革找到了正确路径

顾泠沅先生曾经提到,改革突破有两类策略,一类是颠覆性突破,另一类是组合性突破。泰安市实验学校用到的是组合式的改革和突破,是站在众多成功的碎片之上。我认为这是一条好的路径。

通过观察,我认为泰安实验人用了很多好的办法和先进的理念,进行了一场创新式的改革。‚思维课堂‛的创新在于,把所有的好东西组织在一个系统当中,这个系统里有顶层的设计,有居于最高位臵的教育哲学,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和操作体系,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系。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的价值思考

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是一种以思维差异为资源,以多维对话为形式,以交互反馈为保障,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能力的教学方式,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让每一个生命孕育不同的精彩。站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高度,透视泰安市实验学校‚课改课堂‛的价值与意义,笔者认为‚思维碰撞‛破解了以下三个‚课改难题‛。

一、思维碰撞课堂指向批判性思维,破解了‚课改课堂‛的价值定位难题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思维主要有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形式。以‚展示一共享‛为特质的发散思维,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只是低层次的思维对话;而以‚质疑—共建‛为特质的求异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高级思维活动。在课堂学习中,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点的理解角度、思维方式、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为学生的‚质疑—共建‛思维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质疑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标志。如果没有对问题的质疑与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不可能有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新课标的课堂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泰安市实验学校的思维碰撞课堂以学生差异为资源,以思维对话为形式,以互动反馈为保障,力求‚问题共振、情感共鸣、价值共享、智慧共生‛,破解了课改课堂的价值定位问题,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堂。在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生命课堂与生态课堂的勃勃生机。在思维对话中学习,以观念学习为核心,强调在知识架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实现了从‚知识中心‛向‚智慧生成‛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二、思维碰撞课堂注重整体性学习,破解了‚课改课堂‛的 实施路径难题

整体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学习在感悟学习意义、目标引领和心智元素整体参与下而进行,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正如一棵树的成长,不是先长枝叶,而是从一个完整的整体逐步生长的。整体化学习出发点在人,落脚点也在人,是培养独立思维的完整的人。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注重问题探究,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疑难和问题,回到课堂进行讨论交流和思维碰撞,建构新知。这种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整体化学习的规律,有效避免了碎片化学习零敲碎打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公民素养。

三、思维碰撞课堂强调课程创生,破解了‚课改课堂‛的实践取向难题

深度推进课改背景下,是‚怎样教‛‚怎样学‛重要,还是‚教什么‛‚学什么‛重要?事实上,这不是一个教学问题,而是一个课程问题,也是时下课改的瓶颈难题。2011年秋,教育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课标,有两点重要的变化:一是德育为先,学科渗透;二是能力为重,知行结合。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深度透视十三年课改,不难发现,以学习方式变革为重点的课堂改革,偏重了‚怎样教‛和‚怎样学‛这一形式问题,而忽视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所以才出现了众多以满足学生表现欲为特征的展示课堂,导致课堂陷入表演盛行的误区,偏离了课堂的正确轨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再次印证了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学习‚最近发展区‛原理。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如何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如何以课程创生为取、向,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进行教学,成为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瓶颈。基于此,‚教什么‛和‚学什么‛比‚怎样教‛和‚怎样学‛更为重要。思维碰撞课堂体现了这一价值追求,但尚需进一步深化,即,在‚教什么‛与‚学什么‛这一课程目标和内容上,必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知识的建构,这是载体。没有知识的建构,课堂教学就是缘木求鱼。二是思维的碰撞,这是关键。没有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就是一潭死水。三是能力的达成,这是根本。没有能力的达成,课堂教学就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四是精神的锻造,这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没有精神的锻造,课堂教学就是生命的荒漠。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知识的架构、思维的碰撞、能力的达成与精神的锻造构成了课堂上跳动的音符,演奏出和谐美妙的生命乐童,诞生出绚丽多姿的精彩观念,演绎着不可重复的精彩故事,这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理想课堂的本真与追求。

总之,让课堂流淌生命的律动!这就是泰安市实验学校着力打造‚城市课改升级版‛的价值与归宿。

第五篇:名师课堂学什么

名师课堂学什么

赣县实验学校 钟志羊

4月2日至3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与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贾志敏、武凤霞、虞大明„„一位位小语教育界的重量级人物悉数登场,让我们近距离地领略了教育家的风采与魅力。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走进语文教育的大花园,欣赏到了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由衷地感叹他们的教学艺术真是达到“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啊!学习归来,掩卷沉思:作为普通教师,我们能从各具特色、风格不一的名师身上提炼出什么共性的东西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教学呢?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上好课的前提

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教育专家刘武德老师在会上一再告诫我们: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和灵活度。教师只有在课前准确、深刻、透彻地对文本进行研读,才能有精妙的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自如、游刃有余地引领学生的学习。文本解读相当于大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课堂才能硕果累累。

虞大明老师执教的《金钱的魔力》教学过程环环相套,丝丝相扣,让孩子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初学课文后用七个字概括感受:有钱能使鬼推磨。课文中的鬼是谁?紧抓“鬼”字展开教学,无限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一连串关于“鬼”的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唤醒了孩子们生活中积累的已有感知,这个说完那个又想到了,这个说了那个还要说出个不一样的来。孩子们在浩瀚的思维海洋中把“鬼相、鬼笑、鬼话、鬼品”找了出来。

印象深刻是抓托德的笑,细细体会托德的“以貌取人、刻薄、虚情假意、见钱眼开。”具体有以下步骤:——生活中看到过怎样的笑?——读“笑之最”——托德的笑是怎样的?细读——老师读后想到这样的笑会是怎么样的,找图片,找不到,最后找到了一张沙皮狗的脸的图片——生活中你怎么描写笑的——读《红楼梦》中笑的描写——老师写的母亲的笑的赏读。这一连串的“笑”的领会无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紧密相连,使学生兴致盎然。

尤其是虞老师的教学不仅仅限于文本的解读,他出示了红楼梦中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中各种人物一组笑的片段,又出示自己母亲的笑的片段,体会作者分别是抓什么来写笑的,进行了写法指导。瞬间,让词句作为阅读理解的注脚、表达的支撑,同时,还给了学生大量学习文本的空间,激发了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兴趣。

在剖析老板的人物形象时,虞老师对老板话语进行了有策略的概括。(老板的话,全文共1549个字,写老板的话就用了604个字。)这个“鬼”说这么多鬼话想干什么?从而揭露老板说话用了哪些伎俩?寥寥几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认钱不认人”的内心世界,更突出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进一步强化了金钱的巨大“魔力”。

就这样,虞老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物的性格,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是有生命的。虞老师用他的独具匠心,用他的精心设计,引领孩子学习母语,品读文本。他用他的挚爱,用他的热情,为生长在课堂这片沃土上的孩子注入鲜活的生命力量,让他们的课堂生命绽放得如此灿烂。

二、教师正确的教学思想是上好课的关键。

名师的课堂为什么异彩纷呈,引人入胜?不在于他的设计花样的出新,不在于他使用了几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更不在于他为拓展而 补充,为出彩而煽情。我们认为,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

在这次观摩会上,贾志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五年级改写小小说《蜡心》的作文教学和讲座《小学语文怎么教》。贾老师已经73岁了,从给学生上课到给我们讲座,这三个小时内始终一直站着,只见他时而弯腰亲切地和学生交流;时而用他那温暖的大手拍拍孩子的肩膀;时而又翘起大母子微笑着夸赞学生。他高大的身材微微地向前倾着,语重心长地举例子、背课文。就是这样一个73岁的老人,他却能背不计其数的文章!为了让我们能理解小学作文的教学技巧,他不厌其烦地像对待学生一样慈祥地给我们讲解。贾老师一上台就直接告诉我们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是怎么教的。”的确,贾老师的两节课,没有用任何多媒体设备,没有用PPT,也没有用CAI课件。但是,两节课里虽然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却无处不精彩,无处不实在。

当然,最令我难以忘记的是他对学生作文的点评。我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做到有材料所写,这一点我自认为基本做到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话可说。但是,我却忽略了对学生写作中的指导,恰恰没用好习作点评的作用。每一次的作文,我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批阅,但是学生表达上的错误却顽固不化!这次亲自聆听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做好写作前的引导和写作中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写作后的点评。当学生们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写作后,贾老师开始了对学生作文的点评。只见他全身心地倾听学生读,学生有读得不正确,他立刻要求停下重读,教他正确的读法;有表达不恰当的,他立刻让学生停下,指引他要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比喻恰当、想象合理、清楚明白。这样面对面、客观公正的点评,不仅让作文当事人明白了自己的不足,也同时指导了其他的学生。我想,照这样长期重视对学生写作后的点评,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及时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贾老师教学语言的准确得体、机智巧妙和诙谐幽默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对学生作文点评中,他对学生的习作逐词逐句地进行点评,尽量要求学生文从字顺,表达清楚。这个环节体现了贾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记得当时有个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阿姨打开门。”贾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阿姨打开门’应该是先看见阿姨,可是你是在她家门外,她在里面啊!”学生在贾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后才改为“打开门的是阿姨”。你看,多准确。恐怕我们大家在教学中都没太注意这些细节,贾老师现场点评时连学生语句中多一个字少一个字都做严格要求。在对学生评价时他的语言诙谐幽默,亲切和蔼,既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又不伤学生的自尊,学生们放佛是在和自己的爷爷对话。

贾老师给我印像深的还有他对正确朗读的重视。在进行朗读中,每个词语该怎么读他都有要求,特别是指导有感情朗读。当时,有个男生被抽起来读自己的习作,读得非常投入,贾老师叫停说:“你一个男孩子,怎么一副娇滴滴的嗓子?声音有力一点,再读。”直到学生读出正常正确的语调才让他过关。

贾老师的教学方法让人借鉴的地方太多,我都不能一一举例了。他在最后和我们交流时告诉我们,作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从基础抓起:要重视阅读课文的教学、要重视正确朗读的训练,他反复告诉大家:文从字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将认真研读贾老师的高超教学技艺,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上好课的保证。

语文教学起着学习祖国优美语言文字,传承人类精神文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定是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的。在研讨会上执教的每一位教师应该说都能从他们的课上感受到这种东西。

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让大家听得有滋有味,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这节课更是带给我不尽的收获:

首先,丰富的词汇学习和积累让我看到了“紧贴学生实际的语文课堂”。课前,武老师出示了许多描写颜色、姿态、景物的词语让学生认读记忆,课中,学生描述画面时自然而然的用上了这些词语,可见设计的精心与巧妙。而且整堂课中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我们常常听到武老师说“这个词我喜欢”“我太欣赏你这个词了”“你的‘冒’字换一个词更好”„„武老师没有空洞的说教,于无形中规范、拓展了学生的用词,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其次,大容量的语文课堂让我感到了教者丰厚的知识底蕴。从导入时播放的歌曲到古诗的吟唱;从白居易和李白对江南的赞美到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的别样情怀;从张志和悠闲垂钓的情趣到生活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武老师自然流畅的把这么多内容和《渔歌子》结合的天衣无缝,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词的意境,开拓出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更激发起学生对我国灿烂辉煌文化的热爱,其收益在课中又在课外。

学习名师的课堂,我也许不能把他们精彩的教学设计应用于我们的课堂,上得那么有声有色。我只能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执著的研究精神。从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教师的伟大以及今后自己的努力方向。

2011年4月10日

下载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师课堂思想与灵魂的碰撞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读后感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本学期,我拜读《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

    校长思想,学校灵魂

    校长思想,学校灵魂 刘全英 2014年10月8日,我有幸参加2014年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学校规划发展能力与学校特色的彰显”专题培训。25天的培训,我震撼于专家......

    思想——灵魂的沉淀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思想--灵魂的沉淀》。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慢慢寻觅。品味着先人的格言,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徜徉。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造就了多......

    领略名师课堂

    领略名师课堂,领悟语文风采 王晓爽 上周教研活动时间听了高老师和刘老师去杭州听课回来的感受,让我也受益匪浅。 她们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寓言两则》,说薛老师,一个开心的孩......

    如何研究名师课堂

    研究名师经典课堂案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走上教学岗位十多年了,常常对自己的教学存有疑惑,除了平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外,还经常性的观看名师课堂实录和教学点评,从中受益非浅。......

    名师课堂观后感

    教 育随笔 ——观名师讲堂有感-张瑞 今天课少于是打开电脑,翻开经常浏览的教学资源网看到名师讲堂一栏,随之被其中精彩的一节课堂实录所吸引。这是一节华应龙老师讲授的《圆的......

    名师课堂学习心得

    南通名师课堂学习心得本月25,26日两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南通进行学习,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我欣赏了名师的课堂,真正体会到讲课是一种艺术。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收获实在是......

    走进名师课堂

    《走进名师课堂》读后感 王晓燕 【“情境创设”要能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要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要能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