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研究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泡 子 学 校
于 淼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新课标实施以来,音乐教育的工作迎来了春天,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这是令人欣喜地。然而,任重而道远,如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更大热情和潜能,如何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这是我们每一个一线音乐教师都将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课题。本文通过笔者这几年从教的实践总结,听课评课的反思,试图从“针对学情、注重方法,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理布局、内容重组,多元评价,增强自信”四个方面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相应策略,希望能让读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中得到一些启发。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教材的发行使用,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深入推进,给音乐基础教育灌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现在的音乐课如果说用“万木争春,千帆竞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我觉得也不以为过。教材可以进行增删整合,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形式„„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们这些音乐教师感到由衷喜悦,近六年的课改让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但是,如何让学生能长期的关注喜欢我们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觉得,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循序渐进。下面就来谈一谈几年来我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接下来阐述的几个教学中的点滴可能会让我们有所启示。
以八年级下中《梨园百花》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内容涉及到京剧、豫剧、锡剧、黄梅戏等剧种,可能有的老师对这些都是门外汉。教材的设计师通过学生较易掌握和喜欢的戏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喜欢上戏曲的,戏歌是一种新兴的音乐体裁,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戏中有歌,歌中有戏,这种特点让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容易学唱,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戏歌中融入了戏曲的元素,所以又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唱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与共鸣,从而培养了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因此,用戏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和学唱开始,初步养成他们对戏曲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机和源泉,只有内心充满了要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才有动力有激情去学习所要面对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可以灵活多变的运用各种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反思1:八年级下册《梨园百花》,整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老师的钢琴范奏,且不说弹得如何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单是《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前面的这段十几小节的前奏,就很难想象怎么能用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把它演奏的京味十足,连我们这些听课的教师都忍不住“摇头晃脑”跟着打起拍子来,可想而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这对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在课的结尾处这位老师又别处心裁的播放了一段自己暑期学习京剧的小片段,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身段,就让学生们好生的崇拜,由此,从学生们的眼中,表现中,这节课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最起码对以后的教学是有益的,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是非常好的。
教学反思2:八年级下册《梨园百花》,教师在这节课中选用了《西厢记》中红娘的一段念白,让学生与京剧零接触了一把,首先教师亲自把这段念白念了一遍,同时还加上她传神的台步,眼神,有模有样,别有一番韵味。现在的学生可都是追逐潮流,追逐时尚的,此番老师的一段生动且别具一格的表演,使得同学们按耐不住的模仿起来,学习热情高涨,这也是课中设计的一个表演创编活动,接下来通过有序的组织,同学们学唱的是有滋有味,有的几个外向的小男生还自告奋勇的走上讲台表演,虽然表现的不是那么到位,但我们却还是能看出同学们都完全的投入到学习中了,而且是由衷的表现了对戏曲的好奇与喜爱。从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还是很喜欢很愿意去接受新知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引导,如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在这里,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就体现出来了。
除了戏曲,另外一个较难掌握和接受的内容就是民歌了,记得自己在大学里的时候学民歌时,刚开始还真不喜欢。粗粝、原始的劳动号子,沙哑,土的掉渣的山歌,依依呀呀的西北民歌唱腔„„我们这些江南长大的学生,谁是一听就喜欢的?我们尽管不喜欢,总得应付考试吧?于是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反复听唱,等到全背了,也就喜欢上这些东西了,顺嘴哼上几段,觉得挺有味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即民歌不那么容易让人喜欢;第二是理解民歌必须反复吟唱直到背唱。但我们不可能象大学老师那样要求学生去背唱,必竟教学对象不同,目的也不一样。教学反思3:在七年级上《茉莉芬芳》一课中,教学内容是:〔1〕通过选择其中几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歌曲听析对比,来感受南北方民歌风格异同;〔2〕用方言学唱扬州民歌《杨柳青》。在学唱这个环节中,通过教师的范唱,多媒体课件的原音演绎等欣赏继而让学生模唱,反复听,有一个音乐家曾经说过,音乐的特点是听出来的。接下来可以分小组唱,也可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直至最后能够用方言熟练的背唱。这节课结束后,以至于接下来的几星期有些调皮的学生看到我冷不丁的来一句“七搭八搭蹦啊口虐,杨柳叶子青啊口虐”——学习的目的达到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在这里提到的情境的创设不单单是指创设一个安静的欣赏音乐的氛围和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气氛,更主要是要设计一个新颖地、别具一格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能很快的兴趣盎然地进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这是上好一节课很关键的一步。所谓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同样的举例说明:在八年级下《丝路驼铃》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的。教学片段:
1、情境创设
学生进入教室,课前大屏幕播放一组西域特色的风景画面(配乐采用的是小提琴钢琴合奏的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设计意图:营造课堂气氛,幽婉动人的具有异域特点的乐曲和充满异域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的画面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课件背景图片和音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选择应用,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效果。)
2、新课导入
师:音乐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航船,承载着人类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和情感,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魅力,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今天这节课上,老师将带领大家去做一次音乐的旅行,去聆听,去了解,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上动人的乐歌鼓舞。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我国古代往西,通往中亚、西亚至欧洲的一条重要商道。(因主要运输中国丝,丝织品至欧洲,故称丝绸之路)
大屏幕:演示丝路具体路线(从古代长安出发,今西安,沿河西走廊至敦煌,过玉门关,阳关,阳关分南北道经今新疆地区,至西亚和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条陆路商道)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入手,介绍西域的概念,flash动画演示效果很直观,学生能简单明了的了解西域的地理空间概念,这样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过程作铺垫)
3、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和欧洲的政治交流和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例如:我国的许多民族乐器就是来自于西域。
大屏幕:各种乐器的演奏效果图(筚篥、琵琶、扬琴、曲笛、梆笛、箜篌等)
由此可见,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融与发展确实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从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导入自然过渡到丝路的音乐,选择介绍不常见的乐器,通过音画的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开拓音乐视野,加强对本课主题的认识。)
4、师:从西安出发,我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当时教学的效果可见,这段5分钟左右的导入效果是很好的,从学生的神情可以判断出,安排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发挥了视听通感的作用,教师简介明了紧凑的讲解过度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是我开的一节公开课的课前导入,事实证明效果是很好的,虽然只有5分钟,但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起,精神专注,效果很好。
三、合理布局,内容重组 我还曾听过八年级下的一节课《亚非拉掠影》,这节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风趣幽默,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就是教学效果不佳。究其根底,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过多杂了,在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掌握如何击鼓的节奏这个知识点时,就忙着进行练唱歌谱,在歌谱还不能熟练演唱的基础上又忙着学非洲舞蹈,最后匆匆进行表演唱,整堂课就像过节吃饭,不停端上各种佳肴,一道没吃完又上另一道,如此这般,别说吃不出滋味,更来不及消化?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实,这节课只要教师放缓节奏,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或者干脆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教学效果就会很好。我们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引以为戒,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曾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幅水墨画,有浓墨,也有淡彩,有布局,也有留白,我觉得非常恰当,翻开新课程音乐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歌民乐,流传百年的音乐精粹,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庞杂的教学内容与仅仅20课时的教学矛盾困扰着我们,如果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明确讲述,那么一周一节课是不够用的,即使能明确讲述也成了满堂灌,学生不仅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一堂课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能集中了。
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不仅只是“文本内容”,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原有程度与目标要求做恰当的取舍整合。
例如在《草原放歌》这个单元教学中,主要内容有五首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嘎达梅林》、《拉萨谣》、另外还有一首器乐曲《清凉的泉水》,要求学生通过聆听,演唱,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风格,熟悉马头琴的音色,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针对这节课,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中他只选择了蒙古族的音乐,且巧妙的把课题定为《吉祥三宝》,借助这首浓浓洋溢着蒙古韵味的脍炙人口的流行民歌揭示了上课的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想学的欲望,教师在课中围绕吉祥三宝是哪三宝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介绍什么是蒙古族的三宝,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对蒙古音乐文化产生,发展,历史,风俗,文化传统的探究上,每一段音乐,视频,故事,传说,电影片段,问题设置无不围绕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从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反应就可以显而易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上好一节课,高效的课,学生喜欢的课,那就要上一节“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四十五钟,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就是一堂好课。
四、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地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和语言都是一种艺术。在音乐课堂中如能很好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艺术性,便能使音乐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语言具体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评价应具体化,一些具体的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如“你的声音太动听了,真肯动脑筋”、“说的真精彩”、“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的内容,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学习会更努力。教师还可以尝试多采用体态语言评价的方式,给孩子无声的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亲切期待的目光、轻轻点头、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等都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感,体验参与学习到来的愉悦。
曾经听课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让我记忆尤深,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课中,学生虽然比平时的表现的好,但还是有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坐不住,在角落里偷偷讲话,最后声音竟然越来越大了,大家纷纷侧目,这时,只见这位教师不慌不忙的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说:“看来这位同学很想好好的表现一下,展示一下自己,那么我们即兴出一个节目,我请你和我共同跳一支舞如何?”这位学生站起来,脸通红,手不安的搓着衣角,嗫嗫地说,我不会跳,老师说:“没关系,我跳的也不好,我带着你,根据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来变换步子,同学们,鼓鼓掌,给他的勇气好不好?”“好”,同学们如雷的掌声响起来。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翩翩起舞,一瞬间课堂里只剩下美妙的旋律,一曲终了,教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位之前还讲话的同学脸更红了,但却又能看到他眼中的激动与兴奋。上位之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讲过废话,而是无比专注的听着老师的讲课。从这个突发的事例来看,恰当地评价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能让其树立信心,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以上所阐述的观点,这些点滴反思只是我们探索前进沧海中的一粟,通过我们所有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追求,不断实践总结,我们音乐教育的天空,将会越来越晴朗,越来越灿烂的。
第二篇: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具有自身的研究优势,主要反映在它不脱离教学,目标指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参与研究之前已经有所思考,参与课题后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倾注了更多精力。在各级行政领导以及学校校长们都在关注有效课堂建设、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的今天,本课题顺应了形势,并提前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研究英语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依赖与其他方面或者其他课型的研究成果和学生听说写的能力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本课题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而且深入,同时趋于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英语教学论、英语学习论基础上的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研究尚未到位。农村住宿制初中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与运用的条件和社会环境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为薄弱,专门针对这一重要群体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属空白。专门针对农村初中,特别是英语教学基础薄弱地区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尚未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探索农村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突破经验层面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2、探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承载的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高效思维、正确推理、准确归纳等理解能力,达到全员提高的有效途径。
3、探索农村初中面对学生英语能力基础相对薄弱而又面对与外界学生同平台竞争的压力,通过阅读教学辅助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维度能力提高的途径。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研促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
课题根据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目前的在校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比较困难、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的现状,提出有效模式存在的假设,通过对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的研究探索,发现有效模式并进行实践运用,实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前,我们发现: 1)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水平相对薄弱,有提高的必要性; 2)教师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处于经验层面,缺乏针对性; 3)在情感因素、媒体与手段、方法与过程(课堂教学程序)、训练材料等维度上一定存在适合于农村高中学生的有效模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的创新特色体现在:1)手段的创新:进行实证性研究。2)
研究客体的创新:农村初中学生及其的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组织课题成员集中学习,时间由课题组安排,每月不少于一次,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和各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和非课题组成员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讨论,共同研究阅读及英语教学各种课型的有效性策略,时间每周一次以上。
学习内容主要是开题报告中所述内容,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国内关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有关英语学习的机制、英语学习的效率、英语学习的境界、英语学习的规律、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英语学习的模式和程序、英语学习的能力与活动等英语学习理论;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结合上级教师培训要求学习课程与信息化教育技术整合理论等。在积极进行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回来后及时开会,把学习收获与大家分享。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总结教学心得,撰写教学论文,争取获奖和发表,促进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工作,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教学素养。
第三篇: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政策依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构基础教育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我国在2001年6月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中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时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而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也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所地处丘陵的农村学校,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家庭。
1、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所限,学生从小到大,只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学习,而不会主动去学习。学习很被动,学习效率也不高。
2、进入初中过后,由于课程的增多,学习负担更加繁重。加上家庭原因,家长为了生存忙于挣钱,对孩子的饮食起居没有时间照顾,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重视,而他们是一群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缺少约束力和自制力,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听完老师的说教,回到家没有人来约束,这些都导致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差,学习效率也越发低下,厌学情绪越来越重······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长放弃了,我们不能放弃。而要改变这些,就要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从而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增加对学习的兴趣。这都迫使我们老师要在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上动脑筋,下功夫。
3、我们虽然是一所农村初中,但同样面临着周围同类学校的强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社会的必然。教育质量的低下,势必危及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向课堂要效率的“聚焦课程课堂,内涵特色发 1 展”的各种相关活动。这些都促使我们在课堂上寻求改变:改变教师教法,改变学生学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顺应这种改变的一种尝试。
4、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较少,未做好课前的延伸;上课单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学生的知识达成低;作业统一且量多,分层布置较少;不同层次学生间合作交流意识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因而,在初中阶段,要大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做到学、思、疑、问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开展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三)理论依据
1、主体性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在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2、发现教学理论。
发现教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发现”的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3、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的探究活动,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活动。
(四)前期研究情况
立足于现代教育的高度,针对传统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近年来我国教育 2 工作者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对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将“合作”观念引进课堂教学,创设了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
即使如此,我国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①对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作系统研究、深入研究得少,对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关系、合作基础环节缺乏明晰的认识;②对各国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国内外教育教学条件差异以及实施条件研究不足;③对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特征研究不够,不能深入揭示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尤其在我校,近两年来,通过听不同的课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师所组织的新课程教学看似很热闹,仔细观察后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教师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一味重视教学的形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效率也不是很高;其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发言机会较多,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第三,教师没有很好地参与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第四,我们的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深入适应新课程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因此,如何转变教师观念,遵循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界定
1、农村初中学生:指在农村初级中学就读的学生。
2、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自己为主体,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有兴趣;二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三是学生会学,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具体地说,在学习前,学习者有着积极的学习心向,有明确的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学习规划和详细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 3 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指有指导地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在一起学习,通过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佳化。
4、农村初中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指:教师引导农村初中生主动、自主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在互补中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的初步认识与实验设想
该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根据农村中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梯度进行探索。同时要突出研究重点,抓住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重点学科进行攻关。具体实施时,首先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增强教师向会指导、善指导努力的意识;其次,把指导的侧重点放在课内,并做到紧密联系课外。
五、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和指导,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帮助广大的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研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子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教学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2、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策略。
3、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策略。
4、通过研究,探索构建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三)预计突破的重、难点
1、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逐步构建“自 4 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
2、难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将研究如发挥教学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如何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如何使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加力器等。
六、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范围 福洪中学全体师生(二)研究内容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利用两年时间,通过课堂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实践和研究,最终形成各学科的“导学案”。
通过创设和谐、民主课堂氛围,搭建“合作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1、进行课堂教学中“自主——互助——展示——反馈”大循环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3、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策略的实践研究
4、进行农村初中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
七、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2、整体性原则。实验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要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化学、物理等各学科中全面展开。5
3、个体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对教学过程不断做出调整,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效能。
5、科学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八、研究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比较法:实验教师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在实验中期和后期分别和前测的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5)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二)研究措施
1、管理措施
(1)本课题由学校行政领导和科研领导直接组织、协调和管理,不定期邀请 6 市教育局教科研所的专家来校指导,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实验小组,通过细致分工,确保课题的目标,内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2)本课题的负责人是主研人员,又是学校教科研骨干,参研人员主要是有任教多年的中、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及学科带头人。他(她)们具有较强的科研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拥有大量的教育科研经验。
(3)学校把该课题作为重点课题在实施,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4)资源优势:学校具有较充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理论及实践的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拥有相当成熟的校园网络平台。(5)制度保证
第一、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工作例会。
第二、落实 “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管理意见”。
第三、完善校本培训、公开课展示、实验经验交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等制度。
2、研究措施
A、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新型教学流程
严格按照新型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具体要求是:
(1)目标导学、激发思维: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每堂课师生都要明确这堂课学习的三维目标;(2)知识点拨、启迪心智: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完成预习巩固学案(A层学生完成100%,B层学生完成80%,C层学生完成60%),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3)课时反馈、分享成功:
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主要是小组讨论、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展示和点评要有具体分工,点评时有高一层学生点评低一层学生。
②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之后,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才由教师来解决;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掌握的情况。精讲包括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解答疑难问题、多种解题思路、规律性的方法总结等。7 ③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通过练习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堂堂清、人人清;(4)拓展延伸、展现能力:按照分层次教学的原则,要提供不同要求的巩固提高题目供学生练习,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5)评价反思 合作提升: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主要是自我总结、小组点评、总结升华。B、改变课堂学习模式,全面落实合作学习
每班分8到15个小组,每组4到6人。每班根据班级情况分组,要求以平时学习成绩为基准,分成A、B、C三个层次,采取好中差搭配,男生和女生搭配。每组同学紧邻而坐。这样,各个班级原来是整齐划
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田格式就座形式,在需要讨论时,可以随时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组内异质的小组型就座形式。
在小组里实行“人人科代表制”和“分工负责制”,让成绩稍差的学生担任文科科代表,成绩好的同学担任理科科代表或兼两科科代表。小组长一般由小组推选或成绩最好的同学担任,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讨论、交流合作及本组的秩序;科代表负责本组的问题汇总,并向老师或其他组展示、提问。为避免学生回答问题过于集中,各小组要将各位成员按不同水平进行划分,多鼓励成绩稍差的同学回答。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A教B,B教C。组长是小组学习、纪律的第一责任人,组长和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组规,然后共同遵照执行。让学生责任明确,自我管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对各小组的困惑做到了如指掌,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3、改革教案编写模式,强化学案教学 学案分为预习学案、讲授学案和巩固学案。
预习学案要紧扣课标的基本要求,以形成知识网络为基本目标,以画知识树、梳理基础知识为载体,辅助进行以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基础训练。预习学案一般要先周发放,先由学生本人自学,然后小组交流自学心得,讨论自学中遇 8 到的问题。为了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前教师要抽批或全批预习学案,这是上好课的基础。讲授学案主要设计需要学生讨论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需要总结、升华的规律、方法等内容。
巩固学案就是当堂训练的内容,要求限时训练,及时批改反馈。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手、脑等各种器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九、研究机构:
1、专家顾问组(待定)
2、领导小组 组长:叶家礼 成员: 曾仲福 李云凤 黄正勇 夏先根
3、研究小组 组长:黄正勇
主要研究人员:叶家礼、黄正勇、伍家明、钟德勇、陈莎 成员:全体教师。
十、实验过程:
1、准备阶段(2012.3——2012.6)工作目标:
(1)了解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开题论证,修定课题方案。
(2)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3)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4)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5)对课题组成员、子课题负责人进行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2.7——2013.6)第一阶段:(2012.7——2013.1)9 工作目标:
(1)点上实验: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第二阶段:(2013.2——2013.8)工作目标:
(1)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案例及阶段性的实验报告。(2)课题研究中期评估。(3)下阶段课题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2013.9——2013.12)工作目标:(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面上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2)结题汇报活动。收集整理材料,不断改进,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十一、预期的改革成效
首先,在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方面形成一套指导性较强的理论体系,构建初中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模式,将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其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将会有非常大的改变,教师将逐步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他们将普遍改变过去“满堂灌”的传统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学的调控和指导,提升驾御课程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再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等等各方面都将大幅度提高。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10 创造激情,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型,转变学生单
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自身素质自然会有一个飞跃。
第四,课堂教学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一旦这种教学形成模式,一定会调动起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高效精彩。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的火花和灵感。自主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的机会处于“旁听”的现象,为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
十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
3、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经验集。
4、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5、其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和物化成果
6、形成系统的学案成果 青白江区福洪中学校
“初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组 陈莎(执笔)2012年3月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第20卷)《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庞维国 《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 庞维国
第四篇: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实施方案
[ 2010-6-9 20:31:00 | By: 任风 ]
大境初中《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初中生必须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我校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当前,很多教师都有所感叹,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尚未随着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投入而稳步提高。被动学习,为他人学习的理念在初中生中广为流行。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行为令很多老师和家长头痛。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这个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条件
1、拥有求实的教科研队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较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课题组人员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完善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课题的界定
1、“自主”。《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自己做主”。就个体而言,“自主是自身的生命状态提升到一种主动驾驭自身的积极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操纵自己的学习。从基本要素来看包括四个方面:
A、“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动机。这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B、“自主学习”的知识基础——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的相应知识和经验储备。这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C、“自主学习”的智力基础——观察力、思维力、联想力、记忆力等。这是自主学习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D、“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掌握独立的学习步骤与方式。这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技能要素。
3、“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习惯”,一般是指“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应包括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地感知理解教材、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概括知识、自主地进行练习、自主地评价自己等六个方面,所以本方案中所说的“自主学习习惯”,就是指上述的六种学习习惯。
4、本课题致力于探索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希望借此推进农村初中的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实质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品质,“自主”是相对于“被动”、“机械”而言。“自主学习”是指较少地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独立进行有效地学习。“自主学习”实质是学习者众多学习能力的综合。它应当包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自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四、课题研究目标
1、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3、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力水平提升的效度。
五、课题研究内容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一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已日臻完善化、系统化。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获取知识,确有简捷、快速的优势。但它的明显缺陷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减少,逐渐形成依赖教师的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备受压制。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来看,从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前农村初中的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家庭教育的普遍缺位与优秀生源流失的学生因素、缺乏正常补充与优秀教师流失的教师因素、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因素。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举步维艰。要改变这一现状,唯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尽管农村初中教育工作者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当今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不断摸索,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学生总体水平提高不快、一批批厌学的学生不能彻底转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缺乏是问题的根源,而学生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自主习惯的缺失,以及教师缺乏有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则是造成这一现状的关键所在。
于是,我们想到,应该转变以往只注重研究教师教法的做法,将主要精力放到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来。
本课题设想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教育策略,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努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本课题在学校各科中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
1、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重温学习心理学,结合各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奠定研究基石。
(2)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行动研究。
2、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使全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形成;
根据本校特点和本课题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出发,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等,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训练经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3、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学力水平提升的效度,揭示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实验中,力图通过鲜明的案例、有效的场景、实物资料来反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的发展情况。
4、探索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发展水平评价办法;使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特别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5、本课题的拟创新点:有效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拟利用教师博客和组建博客圈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教师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和家长开放,引导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
六、实验方法
倡导行动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个案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
七、实验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教育科研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实际探索中必将遇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和阻力,可能在传统与
改革、借鉴与创新、局部与整体、长期与短期等方面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始终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开展实验工作,引导实验健康进行,实现实验的既定目标。
(二)培训互动原则
实验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相当注重人员积极的参与。因此,实验中必须牢牢把握培训互动的原则。要制订分阶段研究计划,对实验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意识和行动协调统一,互为促进。
(三)全面推进原则
本课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各个学科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既要让实验者明确在整体中的定位,又要明确眼前各自的任务要求,从而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在全面推进中,必然会在学科、教师间产生不平衡,我们就必须抓好“点”的作用,发展学科骨干、实验骨干的作用,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动态管理,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四)交流反馈原则
要使实验取得成功,富有实效,最根本的方法是畅通实验的信息渠道,实验中的要求应及时贯彻,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应及时解决。因此,实验中,要创设机会,多途径交流反馈,使实验始终在互动中实施。
八、实验措施理论学习:
(一)组织科研人员: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组织,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确保有高素质的教师参加研究。成立实验工作小组,负责课题实验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课题实验组长:刘助春
课题组主要成员:谢华、唐荣辉、伍光丽、李勇娟、侯冬梅、黄乾国、毛萍英、文泽付。
(二)理论学习:
1、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2、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3、学习心理学、创造力心理学等。
采取方式:查阅文献、网上学习、讨论座谈。
(三)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科研的主阵地,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科研,一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具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它的功效更具内涵,主要做好:
1、公开教学。上好实验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观念的体现,新理论的运用。
2、专题研究。重点研究落实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研究问题。
3、教学评比活动。以实验为契机,推进各种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推广,辐射运用。
(四)出台相关研究制度,使实验工作制度化、工作化。
1、研究例会制度。定时间、定内容进行课题的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实验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
2、实验联系制度。加强与非实验老师、课题协作单位、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广泛听取他们对课题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课题研究工作。
九、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①学习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调查校内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情况与做法。②调查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状况。搜集资料,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③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组人员,做好实验规划。把总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指导各子课题负责人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④健全学习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研究成员进行相关培训,请有关专家来我校举办有关本课题的公开课和理论讲座。
2.子课题的研究阶段(2010年6月—2011年12月)
主要工作:
①进一步学习相关理念,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努力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并实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研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方案。
②以教研组组为主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
③开展对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通过学习、研究、交流,各教研组按计划,形成一套自己课题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计划、进度。
④以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等学科为主开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各学科的研究展示讨论活动。组织相关调查,积累相关资料,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局部推广研究结果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
①将前期的研究成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并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对推广后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科学测算。
②对前面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主课题研究报告、教案、小论文、个案材料、作品、获奖论文等。
③请有关专家测评、验证并不断完善、推广。做好结题、成果鉴定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篇: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⑴、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化人才要求相去甚远,并且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也大相径庭。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人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校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我们积极探索一种符合农村小学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对农村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将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
⑵、本课题提出的价值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满足学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
二、概念界定:
⑴、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而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不是指学习的具体小策略,而是指学习的大趋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⑵、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的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⑶、探究学习: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里,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是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学习策略体系。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主要研究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小学各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提出问题的策略、自主探究的策略、合作交流的策略等.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法、调查法等方法,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下,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研究过程。
1、实验研究法
通过课堂实录,研究教学效果;通过个案研究反思“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中的不足;通过长期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
2、文献研究法:我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要从多渠道、多角度搜集资料、信息及国内外己取得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尽量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3、调查法
采用问卷和调查方式,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师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大信镇小信村小学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大信镇小信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