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

时间:2019-05-12 23: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

第一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

“国培计划(2012)”示范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学案专辑)“国培”北京大学初中语文教学团队编

2012年10月12日

自9月15日培训项目开始到现在,几个模块都顺利进行,上一期简报已经对前三个模块的培训基本情况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供了一些拓展性资源。课标修订模块结束后,各班结合日常教学及培训内容都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北京大学初中语文教学团队在收到这些问题之后,已分工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对所有问题进行了归并与分类。本次课程简报为“学案”专辑。

一、如何看待流行的“学案教学”

对学案的研究一般认为,学案教学的大致流程是:教师设计学案、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如果其真正能够准确实行,对落实新课标确是不仅有

益而且有效的。

但是,就目前流行的学案来看,距离“学案导学”的理想还相差很远;其“学案导学法”也难以体现所追求的初衷。

从“导学案”的内容和功能来看。首先,“导学案”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来自教师,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完成作业,即被动学习的地位。试问“导学案”中要求掌握的字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的吗?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真问题吗?第二,在这份“导学案”中,究竟学生应该怎样“学”这篇课文,看不出教师的“导”在哪里。教师所提供的几千字的材料不仅对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有限,而且还限制了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更为丰富的资料。如果是为了辅助偏远薄弱学校的学生,则又嫌提供的资源过于简略,难以发挥作用。第三,所谓“导学案”其实全部是练习题,这与市场上的一般练习册形式没有任何区别,其基本功能不是“导学”,而是将练习前移。这个“导学案”很具有代表性,只要有机会翻翻学生使用的各学科的“导学案”,与此

大同小异。

从“学案导学法”的教学过程来看。“导学过程”看去似乎具备了建构主义“情景、合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但是依然经不住推敲:“情景”是教师设置的而不是启发学生提出来的,具有先天不足(真正的“情景”——很多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应该是学生提出来的,然后由学生自愿合作、借助必要学习资源和教师帮助解决,而不是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建构主义的“会话”也不是在课堂上讨论“导学案”中的练习题,以对答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交流(不管是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不是“会话”内容的价值所在;而以落实巩固练习为归依更不属于“意义建构”的意义了。虽然貌似“建构主义”,说穿了,就是课前做练习——课上对答案——课后有测试,“学案导学”几乎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满堂练”!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已经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学案导学”是教师指挥下的“自主学习”。学生们从学习开始就是做题,最终还是落实到把题做对上,哪里有什么“自主”。“学案导学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也大大地限制了教师课堂教学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为有个“导学案”的制约,课堂教学必然以指导学生做对上面的练习题为重点,难以顾及其他,哪里还有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更令教师头疼的是要编写大量的“导学案”——练习题,一些教师出于应付和无奈便在网上下载或将其他练习册移花接木,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不夸张地说,“学案导学”盛行,是当下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思想作风的反映,是以冠冕堂皇的“学生自主学习”为虚,而以抓成绩,追求升学率为实的一种值得警惕和反思的现象。“导学”的思想是没有错误的,探索借助导学案为“支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是应该支持和赞赏的。然而为什么路走偏了呢?客观地说,“经”没有错,但是给和尚“念歪了”。“学案导学”尽管在实施中有缺陷,但毕竟是一种探索。这里先点题,探讨“学案导学”的问题,还有赖于我们共同深入的研究。

二、学案教学的功能应该由“谁来学”向“怎么学”转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今学案在学习观念上的突破性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明显,或者说,学案的基本理念已经包含在新课程的主导思想之中了。今天即使人们不标榜学案教学法,以学生为本、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已经成为多数教师在备课和执教中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

按照现代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一门课程内在的核心要素应有三项,分别是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第一项回答的是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序列性问题,即确定哪些内容是值得学的,以及这些内容以怎样的顺序排列较为恰当;第二项考虑的是单位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即通过教学活动组织完成课程所规划的任务、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三项解决的是如何以相应的评价策略与手段,引导教学走向、促进有价值的学习。三者当中,第一项任务主要由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来承担,第三项主要由国家的考试政策和具体考试方式来承担,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就是“单位教学的有效性”。所谓单位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段落里、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学习者掌握特定的学习内容以提高某些方面的素质。获得“单位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优势,也应该是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谋求的主要目标。习惯上说,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小单位通常是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至于在具体的一堂课中、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把感情熏陶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语言技能放在第一位,都是有意义的,但只要确定了一定的目标,就须在这一目标的达成上尽量获得好成效。

从学案这一概念刚提出时的现实针对性来看,学案教学所能解决的主要还是课程方向的问题,采用学案学习本身并不能直接解决学习效率问题。从大量学案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其侧重点也是解决语文课由“谁来学”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习效率要求的提高,学案教学之“学法”进步的价值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需要,学案教学的功能应该由“谁来学”向“怎么学”转变。或者说,在今天,当大家已经普遍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情况下,“用学案”已经不是教学中最迫切的问题,而“什么样的教案是好教案、什么样的学案是好学案”才是对教学效果产生更实际的影响的问题。三、一份可资分析的学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导学案

选自《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14、15页。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

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激趣——苏子难舍荔枝味道。

1093年,天才诗人苏轼被贬到岭南惠州。较之于京城,惠州是个蛮夷之地,然而苏子却似闲云野鹤,落得逍遥自在,甚至口占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好个“长作”,荔枝竟有如此魅力?

据说,此诗传到京城,当朝宰相章悖慨然道:“苏子瞻竟然如此快活?”于是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儋州。殊不知,儋州的荔枝比惠州更甜,差点让苏子忘却了贬谪之苦。

三、体验——观察品尝寻体验

我们是幸福的,荔枝在今天已是相当常见的水果,不用千里迢迢去岭南,更不用怕日啖荔枝遭放逐。(现场按语文学习小组分发一定数量的荔枝。)然而,吃,是有代价的。每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协调下,自选一个荔枝的说明点——可以是荔枝由外到内,由形到色、由质到味的任何一点,比如色、香、味、形,比如壳、膜、肉、核,向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们说说荔枝。为便于说明点的确定,每组可以剥开一颗荔枝观察研究。(教师要协调各小组说明点的选择,尽可能使每个说

明点都有小组选择。)

四、交流—— 众口纷纭说荔枝

说,是有讲究的。要说得对,要说得好。说得对,就是要让未历者如见其形,如尝其味,就是要准确;说得好,就是要让未历者心为之怦然,口啖之哗然,就是要有意运用各种辞格(“引用”自当在其内),就是要生动。

优胜劣汰,是永恒的法则。说得最好的三个小组是荔枝的最终拥有者,这就要看各组的观察研究,看各组的字斟句酌,看各组发言人的能言善辩。而说得好坏的评判,是你们,在座的每位同学。

(教师提供有关荔枝的诗歌。略。)

五、展示——走进课文品语言

小组间较量是纵向的比较;和贾祖璋、课文较量,是横向的比较。将本小组的文段与课文相应语段作比较,谈谈彼此的得失成败。比如同样的对荔枝壳的介绍,既可以比较哪个语段更准确更科学,也可以比较两者所用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自己的文段该如何修改,课文又可以进行怎样的加工;最后将修改后的文段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说明比较与发现的过程。

荔枝壳„„ 荔枝膜„„

荔枝核„„(具体内容略)

文段排序谈标题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各组的文段,然后提出问题:各组的文段我们怎样给它排一个顺序?排序后能用《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吗?体会

课文的说明顺序的好处。

„„

六、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科学道理?(2)这篇文章的生动性体

现在什么地方? 附文:彩霞的故事(略)

七、小结:文艺性笔调的特点

1.文体上,可编制故事;2.内容上,可穿插诗文、掌故、传说。

八、布置作业

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把这篇文章改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

性文字。

2.课外阅读《语文读本》、《生命的旋律》一章的说明文,体会其科

学性、文学性。

3.用文艺性的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的一种水果或特产,力图

写出其中蕴涵的文化意味。

点评:乍一看,这则学案的板块众多,知识丰富,想法奇特,表述颇具文采,但从课程的角度来分析,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没有扣住文本,或文本研读活动少,活动出现迟,大量的时间撇开了课文,学习活动的顺序变成了看荔枝图、品荔枝味、赏析荔枝诗、说眼中的荔枝,而不是分析作者如何写荔枝,这属于学习重点的偏移。

其次,这则导学案最大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与学习手段、学习材料的一

致性不好。

从几个板块的设计意图看,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科学小品的笔法。但学习活动有很多与这一目标关联性不强。如前面板块中的品尝荔枝,中间要学生安排说明顺序,后面要求学生做的写出家乡特产的文化意味,这几项活动都不在一条线上,也没有指向科学小品的语言特点这一学习目标。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单看这些活动个个像一颗颗珍珠,串在一起却不成体统,甚至互相打架,这在许多有才华的教师身上是常见的。改进的思路是要明确学习目的、削枝强干,敢于割爱,在主要学习目标上下足功夫,通过几个具有有机联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某一点上学有所得甚至终身难忘,效果可能会好许多。

四、如何评价一份学案的优劣

如何评价一份学案的优劣呢?除了依据学情等出发点以外,从技术上说,至少它要符合这样几项标准:

○学案所预设的学习内容是该课程框架中的应有之义,而不是教师任意添加的(至于该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是另外一个话题,本文不作讨

论)。

○学习目标具体、明确、集中,是一个单位里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的,而不应是空泛的、含糊的、散乱的(目标的具体、明确、集中有利于学习已经为心理学等理论证实,尽管还有人不承认,本文也不展

开)。

○欲达成的学习目标、借助的学习材料、采用的学习活动,以及评价手段有较高的一致性,不能缺少针对性甚至互不相干。

○具备学习支架的逻辑性、通俗性与趣味性。因为学案更多地是给学生看的,这一条尤其重要,没有人愿意把许多时间用在看懂问题或训

练题目上。

一言以蔽之,上面的标准的共同指向就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切实的步骤,使学习过程导向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率,而这也是许多学案存在不足的地方。例如有的学案设定的目标过于繁琐,或面面俱到,不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有的学案因过于追求创意的新颖,没有顾及是否与学习目标一致,颠倒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有的学案问题设计复杂、表述艰涩,让学生望而生畏。另外,学案中存在着另一种倾向,他们似乎没有把用学案学习当作一种常态的语文教学,而是把学案等同于探究性学习,学一篇课文,既有预习,又有课堂讨论,还安排了课外考察、演出观摩、小论文写作活动,可谓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例如,有人设计的《春》一篇课文的学案要用3课时,《林黛玉进贾府》的学案要用4课时,用学案学习《岳阳楼记》要用5课时,这种设计作为展示课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但如果大面积推广,无疑会冲击了正常的教学时序,既然不能作为常态教学,也就失去了学案教学的价值,因而中看不占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加以注意。

成为好学案的理由之一:目标精致、途径清晰

小说《窗》学案(节选)

徐静,选自倪岗《语文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195页,语文出版社,2010年版。

学习目标

1.用猜读法参与小说情节和结局的创作。2.感受大爱之心,收获心灵的成长。

学习步骤

(1)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内容。(2)根据文章已知的内容猜测情节发展。

(3)根据情节发展猜测小说结局。

学习过程 1.展示标题“窗”。提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只要跟“窗”这个题目有关就行。

2.展示材料(1层)

提问(1)文章写了什么?猜猜还会写什么? 教师提示:猜想要围绕题目和材料的细微信息。

3.展示材料(2层)

提问(2)文章写了什么?猜猜还会写什么? 教师要求:画出文中猜想的依据,写出猜想的内容。

小组选出精彩的猜想内容。

4.展示材料(3层)

提问(3)文章写了什么?跟你猜的一样吗?你与作者的差异、优劣

何在?说说理由。

教师要求:考虑两个病人的位置关系,猜想紧扣文本的暗示。

提问(4)他还会看到什么? 小组评出较精彩的内容,并作展示。

5.展示结局: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什么也没有„„ 6.结局与人物形象理解。讨论同样是两个病人,但人物心理、形象、人格的反差与对比。理解“墙”的含义和丰富的“人性”。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含义隽永,深圳文汇中学的徐静老师的导学案选取一个小巧的角度设计过程,由悬念引导,一步一步进入小说的情节,这种学法就像大家在观看一幅慢慢展开的卷轴一样,边猜想边印证,这个过程中有内容解读,有人物理解,有主题的肯定与否定,有思维的挑战与语言表达,学习过程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

其次,教师为本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小说的情节,通过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和主旨。从文字表述看,这份学案自始至终紧扣情节的曲折,在变化与意外上做足文章,使学生深刻理解小说情节的特点及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价值,学习目的与学习手段一致性很高,提问思路连贯、训练能形成合力,这都有利于主要目标的达成。

另外,学案中运用的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教师始终强调要立足文章中隐含信息,使想象力有可靠的支撑。至于这份学案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可能就是“猜”这种形式本身的局限性。“猜情节”必然要对小说部分文本作适当遮蔽,这不太符合小说阅读的自然状态,略有做作,因而不少教师反对这种设计法。其实,学习中不猜“下面的情节”,而猜“如果周围还有一个病人”是旁观者,他会怎么想?效果也是可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完美无缺的设计是不存在的,只要大方向对头,具体某个环节可以宽容待之,这样才有利于探索和进

步。收藏 分享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识字写字教学”专辑)

“国培计划(2012)”示范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识字写字教学”专辑)

“国培”北京大学小学语文教学团队编 2012年10月14日

自9月15日培训项目开始到现在,几个模块都顺利进行,上一期简报已经对前三个模块的培训基本情况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供了一些拓展性资源。课标修订模块结束后,各班结合日常教学及培训内容都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北京大学小学语文教学团队在收到这些问题之后,已分工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对所有问题进行了归并与分类。本次课程简报为“识字写字教学”专辑。

一、基本理念

(一)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希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做法,不再要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过去对中小学的各个学段应该识、写多少字哪些字,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字的问题上也有很大差异。这次课标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两个字表,尝试在这方面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二)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 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温儒敏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

(三)规范字表与小学生识字表。我们的规范汉字的一级字表,就是常用字字表,常用字字表分成两段,第一段就叫做常用字,第二段叫做次常用字。一个社会义务教育的人,有3500字其实就够用了。因为这3500个字,是经过科学测算过的,基本上可以覆盖到99%的容量。小学教育,把这3500字,分解为几个学段,小学识字教学,基本上就完成了。这种情况下,课标里头每一个阶段里都规定了一定的字量,按道理说,这个量应该是有个字表来给大家一点规范,我个人认为,特别是初级的字表非常重要,就是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认的字,要选择好,那么小孩们在读这个字的时候,这批字一带动起来就比较容易,应该减少它的难度,所以这批字应该是最重要的,应该选好。现在小学课本都有一个毛病,没有一个字表,我想这对识字教学的科学性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试试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是因为新课标后面这个目标,它是不是发布,根据是不是能够真的发布,发布了以后,那么老师能不能以此去实行,还要看课标发布的一些执行的情况。(王宁教授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二、案例解读:如何利用汉字的自身特点指导学生识字?

泱泱中华几千载,悠久文明薪火传。中华民族的文明,浓缩于汉字母语之中,汉字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传承着中华文化。正如著名汉字研究专家唐汉所言:“每一个汉字,几乎都是一种实物的摹写、一幅生活场景的缩影,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从某个角度而言,指导学生进行识字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文化熏陶、理解、认同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审美意义的过程。

汉字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汉字结构,揭示其内在的构字理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效率。如:象形字发展到楷书阶段,虽说几经变形、抽象,但有些形象仍然清晰可辨,另有相当一部分还保持着原有的“象形”基因,非常适合根据字形结构进行识字教学;指事字记录的多是抽象概念,利用构字的方法理解、记忆字形,可以使抽象的意义具体化、形象化;利用会意原理进行识字,可使参构会意字的已识部件得以复习巩固,并能感悟到古人是怎样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来会意出新字的;以形声字共有的偏旁为母体字,与不同的形旁相匹配,就可以衍生出一批形声字来。形声字约占汉字总量的80﹪以上,让学生知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于以后自主识字具有重要意义。

在遵循汉字构字理据,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时,老师们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低年级儿童的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学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教材中看图识字、游戏识字、字谜识字、歌谣识字、情境识字的编排,体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意图。教学中教师不妨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或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点燃兴趣、加深记忆,提高识记效果。

2.直观性原则。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过程表现为,右脑的形象思维发展在前,通过学习语言,左脑的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成熟。可见,形象思维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就可以协调左右半脑的工作,达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如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展现出某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就一目了然、非常有趣。

3.可接受性原则。在充分尊重汉字构字理据的同时,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选择较为典型的、为学生所能接受的字理进行教学。必要时,也不妨加以变通,便于儿童理解、记忆和掌握。总之,教师要善于采取有利于学生识记汉字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的识字愉快、轻松、高效。【案例1】

字理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比如学生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形声字的形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燕”字的四点底是燕尾的变写),那么,就能自觉地析解“煮”、“烈”、“烹”、“照”、“熬”等字的形义,并把它们与“火”联系起来。学了“首”字(表人头)并懂得“首”作形声字的形旁时还可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顾”、“颈”、“项”、“颜”、“顶”、“须”、“烦”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人头”去析解它们的形义。如果了解了“手”作偏旁可变写为“扌”“又”“廾”“攵”“彐”“爪”“又”等,那么,学到“挥”、“击”“看”“牧”“取”“寻”“采”“戒”“弄”“受”等字时,就能自觉地把这些字与“手”的动作联系起来理解。掌握了常见的偏旁部首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析解词语的能力。例如“烹饪”这个词,即使学生不会读,但是只要他懂得四点底“灬”表示火,食字旁“饣”与食物有关,就能顺其字理推出“烹饪”是“用‘火’烧煮‘食’物”的意思。【案例1解读】

掌握了常见的偏旁部首后,就能形成较强的析解词语的能力。例如“烹饪”这个词,即使学生不会读,但是只要他懂得四点底“灬”表示火,食字旁“饣”与食物有关,就能顺其字理推出“烹饪”是“用‘火’烧煮‘食’物”的意思。概言之,懂得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掌握了像“大”、“男”这类象形字和会意字的基本构字原理,那么,学生就能真正地形成识字的能力。如此依据字理教学,当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既能使学生意义地识记汉字,又能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右脑潜能。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关于汉字教学的一段话———“你看,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这一点对我们的识字教学很有启发。【案例2】怎么记住“武”字没有撇? 师:同学们,“武”字很容易写错,请大家仔细观察字形,然后认真书空一遍。生:看范字、自己书空。

师:请你们说说书写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吧!生:“武”字右边千万不能在斜钩上多写一撇。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齐说)听明白了!

师:请大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当堂了解学生的书写正确情况,正确率达到100﹪。可两天后,教师批改作业时却发现了问题,学生书写“武”字的错误率高达3成以上,有7、8个孩子都“不幸”地写了斜钩上的撇。

【案例2解读】

教学生字的过程,如何避免仅着眼于字形、笔画的狭隘的“就字教字”,突破生硬灌输、强制记忆的旧模式,探寻一条新的识字教学路径?这则平时教学中十分常见的案例,可能会启发我们审视弊端、深入思考。

学生为什么会“顽固”地重现老师提醒过的错误?究其根本,虽然老师也强调让学生经历观察字形、探究发现的自主识字过程,但是层次较浅,整个过程缺少形象地讲述或巧妙的联想,难以让学生记得生动形象、清晰牢固。再加上教师教学语言体现的心理暗示是反面消极的,很容易引起“负迁移”效应。其实,“武”确实是个易错字,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字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很可能学生识记效果会大不相同。追根溯源,“武”字是会意字,它的最早形体为上下结构,上面一个“戈”(武器),下面一个“止”(脚印,表示行动的意思)戈止会意,表示征发讨伐之意。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体,字形有了极为特殊的变化,“戈”的首笔变成了“武”首笔,“戈”的撇笔变成了“武”第二笔。有专家考证,“武”字在从戈的字中是唯一的一个特殊变体。综上所述,依据汉字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识记汉字,应该是每位语文老师关注并研究的话题。只有当语文老师首先走进汉字形成、演变的历史长河,把握汉字的字理规律,才能科学而艺术地采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让识字过程变得“有情有义”、“有理有据”,焕发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汉字独具的悠久魅力。

三、问题聚焦与教学团队回应

(一)如何让低年级识字教学变得更有趣点? 培养识字兴趣,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与个人成长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首先,汉字作为音形义结合于一体的独特语言符号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它的一笔一画都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传达着精神的力量。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绵不断的根源所在,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有汉字在,中华文明就会长盛不衰。因此,培养识字兴趣,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中国人,塑造中国灵魂,可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自我本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更好地彰显自己。

其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面临着海量的阅读挑战,有与人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合适的年龄阶段,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有助于知识的积累与转化,可以说,识字是阅读与习作的基础。毕竟孩子们将头脑中的感性形象与语言符号建立联系,将扩大其阅读面,更多地获得与人交流的话语能力。一定程度上,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已成为孩子语文学习的助推器。

其三,培养识字兴趣并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识字兴趣正是顺应这一心理,给孩子恰当的引导,使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课堂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汉字,用自己的头脑去辨析、寻找记忆生字的捷径,于是,识字将在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成功感,语文学习成了一件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趣事,学生乐学、会学的品质也就逐步养成了。这里举一个案例: 【案例】《云、电、风、雨》识字教学片段(片段一)

师:小朋友,你们还记得夏天下雷暴雨的情景吗?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看图拼音识字18”(揭示课题)。

师:我这儿还有一段下雷暴雨的录像,你们喜欢看么? 生:喜欢。

(生看录像,只见烈日当空,乌云翻滚,渐渐地遮住了太阳。天气闷热,人们起劲地摇着扇子,还是汗流浃背。电光闪闪,雷声隆隆,起风了,而且渐渐地打起来。大树被狂风吹得动摇西晃,豆大的雨点落下来,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哗——大雨倾盆,雨脚如麻)师:你们在录像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乌云遮住太阳。生:我看到了电闪雷鸣。

生:我看到大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

生:我看到大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下得很大。

是:小朋友说得很好。老师根据录像编了一首儿歌,并在汉字上加了拼音,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借助拼音,把这首儿歌读出来。

(投影拼音儿歌:乌云遮太阳,电光闪闪亮,狂风呼呼吹,大雨哗哗响。)师:请小朋友先练习读一读,看谁读得好。(生自由读儿歌)

师:请哪个小朋友读一读(知名两个学生读儿歌)。

师:要注意“闪”是翘舌音。咱们一起读。(生跟着齐读)师:在这首儿歌里边有我们今天要学的四个生字。请小朋友按照我们平常五步自学的方法来学。看哪个小朋友最先学会。(片段二)

师:请小朋友看看,还有哪个字比较难写? 生:“风”字比较难写。师:“风”怎么写?(教师领写)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师:这个笔画在哪里学过? 生:“九”字带横折弯钩。师:(出示“九”)“风”的横折弯钩和“九”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生:“九”的“横折弯钩”弯得很,“风”的“横折弯钩”是斜下来的。师:“云”字怎么写?哪个小朋友能用简便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生:我用减法记住:“去”字去掉一竖就是“云”。(同学说,教师出示幻灯“去”字,然后在去掉一竖变成“云”)师:谁能想个办法记住“电”字的写法? 生:我用加法记住这个字,“日”字加上竖弯钩就是“电”。

这则案例中的识字教学,充分注意到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心理特点,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以及对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首先要考虑怎样将生字字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解决学生对汉字“义”的理解。同时还要设计灵活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能轻松习得生字的“音”,要让学生牢固地记住字“形”,更离不开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发挥主动识字的能力,在学生齐动脑、共辨析的相互交流中,达到相互启发,记住字形的目的。片段一中的教师开篇即将学生关于夏天雷暴雨情景的生活体验带入课堂,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鉴于学生印象的零散模糊,老师接下来播放了一段夏日雷雨的录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录像画面形成了契合,因而当老师让大家描述所见时,包含生字的词语就从学生口中脱口而出了。更难得的是,老师将生字编成童谣,学生在欢快诵读时,已将生字的音和义印入头脑中了。片段二突出体现了对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独立识字需要学生擦亮眼睛去辨别,开动脑筋去分析。汉字独特的笔画组合结构,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加加减减,移动位置等方式寻找识字捷径。教师应充分发挥汉字重形的特点,调动学生头脑中存贮的相关字的记忆,使之展开积极联想,在自主辨别发现中,形成较好的记忆效果。

(二)如何在实施新课程素质教育过程中开掘汉字文化?

可以结合一个识字教学的案例来说明问题。以下是一个教学片断:

师:老师手里有几支鲜花和一条丝带,谁能帮老师把这些鲜花捆扎起来?(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捆扎,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师:谁能说说我们是怎么捆扎的?

生:用丝带把花枝一圈一圈地绕起来,再系上一个蝴蝶结。生:系上蝴蝶结是为了把花枝捆结实,又显得很漂亮。

师: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达得也很准确。现在我们把捆好的鲜花叫什么? 生:一捆花。生:一把花。生:一束花。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用了“把、捆、束”三个不同的量词。“一把花、一捆花、一束花”是有些区别的,用什么量词更好呢?

生:用一束花好。因为一把花在手里攥着,可以是不捆扎的,比如:我在森林里采了一把野花。

生:我认为用一束花好。我舅舅结婚,来宾送了很多束鲜花,鲜花不叫“捆”,应该叫“束”,也可以叫“支”。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汉语的语言习惯是:木柴捆扎起来可以叫一捆柴,但很多花捆扎在一起就叫一束花。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束”字。(课件先出现几支花,再出现用彩带捆扎的过程,接着出现“木”字,渐渐把木字拉长变形,扁“口”捆在木字中间,形成“束”字。)看了课件,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束”由“木”和扁“口”组成,“木”代表花草,扁“口”代表丝带,扁“口”在“木”的中间,表示把花草捆扎起来。

师:记忆的办法很巧妙,让我们再来把课文的这一段读一读。

生:老师,您在班会上总说,学生要用纪律约束自己。约束的“束”是一束鲜花的“束”吗? 师:问得非常好。“束”有捆扎的意思,也有约束、束缚的意思。生:我明白了。我们要像捆扎鲜花一样用纪律管好自己的言行。

师:大意是对的,但纪律不是绳索,约束自己的言行,重要的是理解纪律的重要性,从内心自觉自愿地遵守。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开掘汉字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所做的努力。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汉字的笔画、结构凝聚了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特征。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就是“人”;“人”“言”要讲“信”;人的“存在”离不开后代的延续(子)和土地(土),存在就是在时空上的绵延;而人要“活”着就离不开“水”,也离不开“舌”头,因为人要用舌头言语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汉字的这种形义结合、以象见意的特点, 折射出汉民族特有的注重整体感悟、直观联想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我们汉字的魅力。

从文字的形态特点看,它质朴而深邃,灵动美丽, 典雅而华贵,直观形象,记录着思想的脉动、洋溢着人文的气韵、闪烁着哲理的光华, 以“六书”为源,不断滋生繁衍。汉字的读音有抑扬顿挫之四声,还有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变声等特殊处理,由于声调的错落有致而实现了音乐般的韵律,有着极强的乐律性和动感且富有感染力。汉字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味,不同的语言环境, 有不同的含义。仔细品味,意味很深,值得推敲。汉字的形、音、义一体,组合自如,具有丰富的意蕴和表现力,充分显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生走进学校,迈入神圣的语文殿堂,首先接触的就是识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上述案例中老师就从抓住汉字构字的智慧,发展学生思维,因汉字是意符、音符和记号并用,是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图画,长期的接触使用,促进了人的右脑形象思想的发展。在上述教学过程中,老师关注的是识字的质量、学生识字的兴趣与情感体验以及开掘汉字携带的人文因素,相信这样的识字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一定会让他们爱上精彩的语文世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么?语文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底蕴的积淀、对社会责任感的树立和终身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语文是美的熏陶,情的沉浸,智的启迪。汉语文以它抑扬顿挫的语音、象形会意的文字、丰富多彩的词语在众多学科中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如何结合语文的特点引领学生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这里举的是一个识字教学的例子,对于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也各有各自符后学生心理、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方法,把握住这些方法,新课程才能真正落在实处。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三)农村低年级孩子如何高效完成大量的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和阅读是最基础的训练,具体到量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平均下来,每学期认400字,其中200字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平均下来,课外阅读每天不到70字。这个量的规定是经过测算的,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应该作为各个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就此衡量,苏教版的识字量是否仍然过大?【苏教版“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1700个(其中1000字要求会写)】苏教版采用了“识写分流”,也就是,多认少写,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多认字跟阅读也是相互配合的。识字越多,能覆盖的阅读材料就越广泛。

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包括了提前识字,表面上看是减轻了小学低年级的任务,但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很多时候效果其实是适得其反,原因在于学前教育识字教学的不系统,以及过早的记忆性要求会挫伤儿童的识字兴趣等。我们反对简单的大量练习来实现识字和写字的效果,孩子们连笔都握不好,如何完成大量的练习?我们现在都很着急,怕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也深知各位一线老师的巨大压力,我们能否一起来呼吁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不要拔苗助长,让孩子们“慢成长”,已经有了一些资历的老师,可以试着偷偷的给孩子们多一点儿时间。

(四)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用字的准确度呢?

为什么实际运用中还总出错?有文献粗略归纳,一是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观察事物笼统、不准确,对一些字形相似、结构相似的字就容易书写失误;二是对汉字构造规划不了解,目前的识字教学多为单个识字,虽有形近字组合认知,但对构字规则的教学比较缺失;三是在教学中教师的某些提醒反而是种“负强化”,使孩子有误记现象,有如康拉德•劳伦兹所说“铭印效应”;四是对字形有认识,对字的意义不甚了了,故误用频频;五是与孩子学习心理、作业习惯有关。

结合以上几点,再来看提高孩子用字准确度,首先就是识写字教学要扎实,教师善于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通过这样的实践也是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以“小贴士”的形式,适当给孩子一些造字规则,可以讲些汉字故事,让学生对汉字内涵产生兴趣,亲近汉字。还有就是如苏老师所说,更多在语境中识字,随文识字,让字形与字义有沟通,因此,识字一事也关联课外阅读,在课外要更多阅读合宜读物,如童诗,“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不断在成篇文章中接触到各个汉字,见面多了,字形也好,字义也好,都会熟的。另外,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也很必要,多思考、多琢磨、多检查,不轻易放过一个字一个词。

张大春先生说:我们在生活之中使用的字——无论是听、是说、是读、是写,都仅止于生活表象的内容,而非沉积深刻的知识与思想。就这一点看,孩子用字准确度不高,我们做老师的用字,准确度就一定高吗?所以,最后推荐一本书给所有老师,即张先生所著《认得几个字》。这本书,值得一读。

(五)怎样纠正写字姿势?

写字的姿势可细分为两个角度,一是握笔的姿势;二是写字时候整个身体的姿势。

从握笔来看,握笔姿势的好坏取决于书写效率和手指发育。一方面,握笔时的力度以及写字时候的力度都会有影响,如果太使劲,很快就累了,如果劲道不够,写出来的字常常是有气无力的;握笔时的位置也很重要,低了高了都不好;同时,如何握笔也有讲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手指上的肌肉还很稚嫩,握笔的时候容易姿势不对,常常是将笔握死,大拇指不能与食指支起笔杆,就不能与其他手指构成通常说的“凤眼”姿势,造成运笔不灵活,严重影响运笔速度。握笔姿势一方面可以有规范性示范动作,另一方面根据小学生各自的发育特点来有调整,调整到他们觉得舒服舒展的状态即可。

从写字的身姿来看,有很多老生常谈,如“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要点就是端正舒展,细节并不要求死板。右手按纸,左手执笔也行。练习毛笔时,姿势就比较容易端正,因此,可以适当引入毛笔书写的初步练习,可以同时促进硬笔写字时候的姿势。写字的好习惯,一是要重写字开始之时就使用正确的姿势,二是需要老师和家庭耐心细致的帮助。大概没有捷径可走。

(六)怎样才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问题关键点有两个:1 是“写好”,在实践中,什么叫“写好”?2 是“一定速度”,在实践中,一分钟写几个字才合适?

书写好的标准有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达到工整和整齐就够了,毕竟书写的主要任务是交流,是完成作业、完成考试,通过书写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书写是一个基本的媒介工具。媒介工具的重要功能是将学生的成果传递给其他人,特别是老师和其他评估者。工整和整齐的书写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当然,高水平的媒介能使人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加分的功能。“写好”与“书法”的要求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要练到书法上的高要求,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并需要一定的天赋,而练到工整和整齐的效果,却是切实可行的目标。工整是对单个字而言,即不能潦草,字的结构要清楚,能让他人一眼就能识别,没有障碍;整齐是对一段文字而言,就是一群字的排列要大小基本一致,字之间的间距均匀,一行字基本在一条线上。这样的要求需要明确传达给学生,这样他们练习的时候就会有明确的关注点。达到同样的效果,不同的同学可能有不同的办法,并不强求一样的方法,可以通过大家交流心得体会、各种有关的评价活动、写字实践等办法来丰富达到目标的途径。但最重要的是把可行的目标明确地教给学生。

谈到书写速度时,要注意区分几种不同状况下的速度,如:看着目标的抄写速度,目标在脑子里的书写速度,刚起始的速度,书写一段时间后的速度。简单起见,我们讨论书写的一般速度,据研究,如果成人写正楷,每分钟能写18个字左右,如果改为行书,每分钟可以达到25个左右(廖建桥 等 1995《论汉字的书写速度》,载《人类工效学1995年9 月第1 卷第1期》)。作文以750字要求的话,行书30分钟可以写完,而正楷则要约42分钟,整整多出12分钟。可见,如果采用行书,则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小学生,刚起步,并不要求达到这个速度,在第一学段,每分钟十个字就够了,而且力求写正楷,因为正楷是行书的基础。之后逐步提高,到第三、四学段才引入行书,并逐步达到正常的每分钟20字左右的速度。据此,作业的书写量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书写工整,而不为了赶作业而潦草书写,搞坏了基础。

提高书写效率,握笔和运笔的方式也很重要。握笔的高度,以及握笔的姿势因人而异,老师指导学生,或者学生自己尝试多种握笔高度和姿势,看看哪种能达到自己的最大速度,然后再定型。运笔也有多种方式,而且写完一个字,再写第二个字时中间怎么连接也是需要考虑琢磨的,即,笔提起多高,如何下笔,眼神如何配合等都有调整的空间。

(七)随文识字与课堂的流畅性如何把握?

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所以“识字”是工具性的,这是教学中可以把握的一个基线。

研究发现大多数正常健康的孩子很厌恶字典,比如说小孩在阅读的时候,这个词语不认识,老师就鼓励他,小朋友去查字典,或者开始讲这个词语是怎么回事,阅读就中断了。阅读的时候,孩子是很快乐的,尤其是投入进去后,就跟着文章的线索走,想知道接下来是什么,结果被中断了,自然就很烦。根据现在的统计研究,如果是一页纸的文章,生字超过5个就基本不适合你阅读。如果我们阅读文章设计的好,大概就是每页三四个生词,而且不应该影响他阅读,他大概能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等阅读结束以后,在开始“识字”,由于有了前面的猜测,后面的“识字”过程就是确认或者校正了。因此,“随文识字”就是把“识字”放到阅读的背景中,“随着文来识字”,而不是“遇到生字,随时中断阅读来识字”。而且,后者的做法会导致一个误解,就是孩子们会因此认为“识字”这个事情更为突出,是目的,完整阅读反而不重要了。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简报第二期

初中数学教学简报第二期

代鑫

2014年12月8日 15:39

前一阶段,参与北大网络培训的老师非常积极,大家在网上提出了许多在教学中贯彻课标2011年修订版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网上进行了一些交流。由于所提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不能一一回复,我们在11月28日上午9时——11时仅就其中比较集中的两方面问题——教学模式与几何证明教学——组织了一次语音答疑。当时参加在线答疑的老师有379人,大家一边收听,一边在网上发帖参与互动,气氛十分活跃,效果很好。更多一些老师由于上课与答疑时间冲突没能参与这次现场活动,纷纷要求收听这次语言答疑的录音。实践表明,网上培训的话题内容越是密切联系教师的教学实际,大家参与的积极性越高,教师也才感到网上培训能给大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希望老师们今后多给我们的培训工作提出具体需求和建议,以便我们为大家能服务得更好。

教学模式与几何证明教学这两个问题,的确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有深入进行讨论的必要,建议老师们在网上就此继续发表意见,或三言两语的感言,或传上阐述您见解的短文,或提供您宝贵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这次简报我们结合前两天的语言答疑,先谈谈对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算是网上教学研讨会抛砖引玉的一个发言吧。教学模式,这是课改中老师们遇到的一个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因而成为当前教学研讨热议的话题。如何看待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改中的创新教学模式?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贯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是所有的课堂必须采用的最佳模式吗?……许多教师对此感到有些困惑,一时找不到感觉。有的老师反映,有时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小组讨论变为聊天;有的老师提出,一些学生自学能力差,不容易实行自主学习模式;还有的老师提出堂堂都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时不够怎么办等等。

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呢?一是从2011年课标中找答案,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另外就是听听国外教育同行的意见,从中或许得到某种启发。

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背景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中西方的教育也在互学互鉴。这些年教育改革的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看外国,外国看我们,其中教学模式是大家都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光是今年11月,我们就从《参考消息》看到三篇国外关于这方面的报道。11月1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报道《英高官要求学习中国教学法》【英国《每日邮报》11月15日报道】题:一位高官要求学校复制中式教学法。11月27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文章《澳专家认为“中国方法”教育孩子更可行》【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5日文章】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作者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教育学院高级研究员凯文﹒唐纳利)

11月28日参考消息转载了一篇报道《英报报道:中国教师教数学重视打基础》【英国《泰晤士报》11月26网站报道】题:从上海到伦敦,如何利用中国的 方式教数学。记者 贾尼斯﹒特纳。

到底外国人要学习我们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文中所说的中国教学法又指的是什么呢? 在上面的第一篇报道中写道:

让老师在全班面前授课要比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效得多。英国主管教育的高官吉布说“我希望看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采用全班教学法,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研究表明,与其他更专注于个性化学习的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优越的多。”

他们是怎么进行研究的呢?文章写道研究人员用视频分析课堂情境结果是

中国的课堂—那里的学生坐在一排排面对前方的课桌后——进行“全班互动“的时间占72%,而英国只占24%。

英格兰的课堂—那里的学生往往分组围坐课桌前——花费约47%的 时间进行“个人或小组学习”,在中国这种互动则占28%。

研究结论:“高效的教师用更长的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而非只与个人交流,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白金汉大学教授艾伦﹒史密瑟斯讲得更尖锐:“最近几十年英国教育被进步思想所主导,这种思想认为孩子们靠自己学习、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比较好。”“这显然是疯狂的做法,而人们花了40年才认识到这一点。”“使用时髦教学方法的问题在于,让学生自便,结果他们就会与朋友聊天,老师则不在场。这是对时间和资源非常低效的利用。”

固然英国教育高官的指示、外国教育权威教授的观点不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是非的凭据,但他们通过40年才认识到的问题至少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我们从2001年启动基础数学教育改革不过13年,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今后一段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但肯定不需要等待40年。近年来某些国内教育专家宣传推广的从西方引进的东西,被视为体现教学改革唯一的模式现正被国外的专家否定,而被我们弃之不用的自己传统的教学却为国外专家学习和热捧,这不是一个值得入门深思的现象吗?一些地区“群众运动”刮风式的教学模式改革看来是否也该降降温呢? 课改以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力图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先学后教、学案教学、翻转课堂、微课程等等教学模式,本意是好的,也可以在小范围实验先行先试,但是否有必要急急忙忙大面积推广吗?这些模式是否是“包治基础数学教育百病”的一剂良方、是否突出了数学的学科特点、完整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呢?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活动,涉及到“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长期争论,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地位和教师的角色。

其实,教学本来应该是灵活的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的,不是某种单一固定僵死的模式。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就不需要自主探究,几何中的基本数学事实就无需小组讨论,几何证明的书写格式就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深入研究2011年课标的修订稿就能发现,课改并不是一般地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多年来形成的一些学习方式采取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我们不仅提倡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更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内容的实际,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里最后的学习效果如何应成为评价和检验学习方式是否恰当的标准。2001年课标明确提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既包括传统的方式,也包括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方式,但当前传统方式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被全盘否定了。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不敢讲了,似乎一讲就是注入式教学,学生心浮气躁、坐不下来、听不进去,更谈不上认真听讲和积极思考了。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同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如学会倾听,独立思考、踏实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

问题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片面强调一方面否定另外一方面是不科学的。我们知道,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双主互动”指的是师生的双边互动,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互动。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如果学生不呼应,甚至根本不听讲,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无效的。这恰恰是当前一些课堂的现实,因此设计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活动。

长期的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讲授法是一种在概念、命题教学中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不可能事事都要学生通过短时间的自主探索去重新获得,这里接受式学习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问题是讲授法也分照本宣科的注入式和循循善诱引人入胜的启发式。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启发而不是灌输,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数学最终是自己想懂的,而不是听人家讲听懂的,听讲之后必须经过自己的大脑的消化吸收乃之再创造。所以教师的讲不可能替代学生的想而应该启发学生的想。成功的讲授是一门教学艺术,这里涉及到有效的课题引入和情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教师清晰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板书,及时有效的师生互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使用,例题和练习的选择和编排等等。这可能是我们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数学课堂,“双主互动”是紧紧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展开的,是为实现数学特定的学科目标服务的。因此设计数学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参与怎样的数学活动,如何活跃学生的数学思考,这应该是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为此,需要深入理解所教的教学内容,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教师的教学才可能有数学味道。

再一个问题是要研究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想如果我是学生在数学课堂有什么体验、感觉、困难和需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对上学生的胃口,才能抓住学生。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希望在数学课上看到教师和蔼的面孔,听到鼓励的语言,得到具体的帮助。他们希望在数学课得到享受,享受数学的乐趣,智力的满足和成功的愉悦。但现实却远非如此,从网上老师们反映的情况看,许多学生正在饱受数学的煎熬:七年级的学生学有理数,运算过不去;八年级的学生学全等三角形,惧怕证明;九年级的学生……。现实远非“乐教乐学”,而是“苦教厌学”。我们必须摆脱困境,让我们一起来想点具体办法,开展教学研究,从自己的课堂做起吧。

篇幅有限,这次的简报就此打住,无非作为引起网上深一步研讨的发言,期望与大家继续深入交流。

2014年12月5日

第四篇:简报第二期

尧都区畜牧兽医局

机关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

讨论情况报告

自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学习规章制度,将相关学习档案全部整理完备并全部归档。安排全局人员每周二、五学习,并不定时的开展学习讨论活动。

10月20日,我局按照《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的实施方案》的学习日程安排,及时组织全系统人员开展了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第一阶段专题讨论会,局全体人员,以及局下属各站、所、场的负责人、支部书记全部到会。

在思想纪律作风整顿第一阶段,各单位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安排的学习篇目,立足本单位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本职岗位,围绕作风整顿这一主题,畅谈学习体会,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形成共识。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大家的思想认识更加明确,在这次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中,通过动员大会和集中学习讨论,大家普遍感到无论是区委、还是单位,这次对机关作风集中整顿都高度重视,工作力度更大,大家思想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触动。一致认为这次机关作风集中整顿对于干部职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及时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全面争创一流机关的重要基础工程,每个人都必须责无旁贷投入到这次整顿中,以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通过讨论,大家普遍认识到我们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方面: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想问题、办事情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工作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担责任,小成则满,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二、工作方面:部分工作人员激情不足、韧性不够,效率意识淡薄。

三、作风方面:少数干部大局观念淡薄,工作时看心情,重私利,影响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四、纪律方面: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纪律松散、自我要求不严,对局机关纪律规定执行不严、落实不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严重损坏机关形象。真对这些问题大家积极讨论解决办法,并做了表态发言,第一时间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强学习,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机关思想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和第二阶段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2011简报第二期

汉诺庄园简报

庄园办公室编 第 二 期 2011年2月9日

汉诺庄园召开2011工作动员会议

2011年2月9日,汉诺庄园公司召开2011工作动员会议,汉诺集团董事长张延平、汉诺庄园公司董事长张茂灵、总经理王运祥、纪检组长张延元、总工程师王照科、副总经理杨梅、焦兴攀以及汉诺庄园公司全体员工参加会议。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张延平董事长亲临会场并主持,会上庄园公司总经理王运祥同志传达了庄园公司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先进个人代表张洋洋、先进集体代表高东峰就做好2011度工作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庄园公司董事长张茂灵分别与庄园公司总经理王运祥、庄园公司总支副书记张延元签订了总经理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汉诺庄园公司总经理王运祥与庄园公司总工程师王照科、副总经理杨梅、焦兴攀、葡萄园艺部副经理高东峰分别签订了2011任务目标责任书。庄园公司董事长张茂灵同志作总结动员报告,回顾汉诺庄园五年发展历程,总结二0一0汉诺庄园工作,展望未来三至五年公司发展规划与目标,安排部署二0一一各项目标任务,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百倍的信心、必胜的决心、扎实的作风、创新的思维、得力的措施,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汉诺庄园公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汉诺集团董事长张延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庄园公司2011年重点工作是在去年“做靓庄园”的基础上“优化庄园”,优化庄园是提升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完善服务功能、规范化管理的需要,是集团公司对内强素质、对外树立形象的需要,更是践行“诚实守诺,大爱勇为”的需要,在讲话中还就如何实现“优化庄园”目标,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形象。工作中要找差距,寻不足,加强自我学习,强化管理措施,全方面提升业务、政治素质;二是公司形象、信誉、管理水平要大步提升。确保“优化庄园”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做到优质有效、规范标准,它是体现、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尺”。“服务是一种产品”,要把服务做好,需从制度规范化建设、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强化管理,加大措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信誉度;三是要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机制。每位员工都是庄园公司的主人,要把庄园当家对待,人人既是服务员、推销员又是导游员、宣传员,只有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把“优化庄园”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并得以实现;四是增强工作信心,付出终有回报,有作为才有地位。

编辑:焦兴攀 张建芳

下载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二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期简报

    者楼镇教育系统工作 简 报 (第二期) 者楼镇教辅站 二0一一 年三月十日 者楼镇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检查汇报材料 按照县教育局《2011年中小学春季开学工作安排》,3月......

    简报第二期

    市委党校工作队“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工作简报 第二期 2011年3月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8日上午,市委党......

    简报第二期

    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指挥部(简报 第2期 长深高速临沭段建设工程 指挥部办公室二〇〇九年四月七日 长深高速临沭段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 自3月28日我县召开长深高速临沭段......

    简报第二期

    白银区麻林坪小学党支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 作 简 报第 2 期 麻林坪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党支部2014年3月18日学校党委中心组举行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 习 3月18日,学校党......

    简报第二期(模版)

    迎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式挂牌 迎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于3月10日正式挂牌。办事处现位于爵士大酒店六楼,辖区范围东至龙王沟大桥,西至巴汉图村与西黑岱交界,南至塔哈拉川,北至103......

    第二期简报

    长子畜牧兽医简报第2期 长子县畜牧兽医局2012年1月10日 迎“两节”保安全,长子畜牧在行动随着“春节”的临近,动物出栏、屠宰数量的不断增加,畜禽产品消费进入旺季,为使广大群众......

    简报第二期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第二期沈阳市地方税务局机关 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二〇〇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中央......

    计生简报第二期

    杨兴 计生 第四期 杨兴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2017年2月13日 杨兴镇2017年2月人口和计划生育 “三按月”工作调度会 2017年2月13日杨兴镇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