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结合《山居秋暝》这首古诗来探讨了“微课”应该如何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微课”在当今教育改革洪流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微课 内涵 特点 应用 教学设计 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信息成为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的到来。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改变了学生的常规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一、“微课”的内涵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在中国的最早提出者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先生。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浓缩,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微课”的课程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教师教授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课程内容来分主要有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从课程性质来分主要有说课类、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类等几大类。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具体方面来分析,“微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时间短。“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课堂,而是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
2.内容精。由于课程时长短,要求“微课”必须集中于教学难点或者教学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平时有疑问、很难掌握的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它不同于“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学习课程的课堂实录模式,而是针对性的选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学习,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3.时空限制小。“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外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山居秋暝》为例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应该选取什么点去组织“微课”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问题,例如可以从诗歌景物描写、诗歌的韵律、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着手。笔者以下便以作者王维诗歌特有的“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去深入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选择“诗中有画”这一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特点便十分重要。其次,“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是本诗的教学重点,是本诗的特色所在,也是本诗千古传颂的原因。再次,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常见,由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分析可以让学生见微知著,推及联想到其它诗歌景物描写以此学会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好处。最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山居秋暝》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唐诗五首》中的一首。新编课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整体感知水平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本堂课着重于从语言上剖析王维“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分析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画面感和动态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多角度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感知“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感悟诗人高洁的情怀、洒脱的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旷达。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
多角度探讨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体现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六)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引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七)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以提问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一位诗人的作品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 生:王维。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山居秋暝》来感受一下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2.重点内容掌控: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王维诗歌的画面感。○2引导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感。首先○从视角的俯仰分析,然后从“照”与“流”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出诗人将一幅静态水墨图变成了一幅流动山水画。最后从构图上分析“明月松间”是垂直构图,“清泉石上”是水平构图,由此作者又将二维图画转换成为三维图画,使得诗歌所变现的画面立体直观起来。
3引导学生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音乐感。从“喧”○字的表达效果出发,“喧”字起到了“以动衬静”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以上结论。由在幽静的环境中的声音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首先是将二维画面转化成为三维立体画面,在这一联的描写中诗人王维又为这幅三维立体画面配上了画外音,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4通过之前的讲解,让学生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竹”、“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最后感悟出作者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后的心境和情感。
3.简单小结:
通过一步步的分析,一环扣一环的讲解,学生从多方面体会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从而达到了新课标的“美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事物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4、作业布置:
运用这堂“微课”所学到的知识,在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上写一篇小作文,体现“文中有画”的特点。
从《山居秋暝》的“微课”教学设计来看,“微课”教学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选点要小,“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面面俱到,而是将一个重点问题讲深讲透,最好的是讲出新意。一般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同时“微课”依赖于网络视频,如果毫无新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微课”教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第二,“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程序都一一具备,它的教学目标也是三维目标,它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课堂,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微课”的导入要快,要精心设计达到及时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
第四,“微课”的价值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整个“微课”教学中应该是辅助地位,实现由“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到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的转变。第五,“微课”教学要精心的设计板书和课件,达到简明扼要、脉络清晰的特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纲挈领的把握整堂课的知识要点,达到快速学习的目的。“微课”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熟练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山居秋暝》这首诗所表现出的“诗中有画”特点的“微课”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动画技术并配上模拟的浣纱女的银铃般的笑声,将动态的画面感和和谐的音乐感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本堂课教学重点的理解,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微课”的教学应该是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由一节节的“微课”组合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使得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对某一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快捷巧妙应用。
三、“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推行的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学习者主体学生方面来说,“微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使得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在教育改革中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一要求,“微课”教学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小而微”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大而泛”的教学形式,实现了着力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微课”主要采用视频形式,原因是视频教学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它媒体方法,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在视频媒体的辅助下,“微课”教学也使得学生可以实时反馈,通过评论等方式来及时表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寻求帮助,同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线上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从教育者主体来说,“微课”教学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通过观摩他人“微课”教学的案例去发现新的教学点,完善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微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不断成长,特别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从教育自身来说,现在的“微课”浪潮是对之前视频实录课堂的反思和修正,是在其基础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微课”视频教学具有传播速度快,录制程序简单等方面的特点,“微课”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促进教育教育公平,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厚的战略意义。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好的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可以说“微课”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巨大革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小结
“微课”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下新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出现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微课”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微视频课程资源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有力支持。
【3】
广大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微课”真正成为广泛应用、实用高效、快捷方便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2】邓军,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2,(4):21-24.【3】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作者简介:张静文,女,湖南常德人,中共预备党员,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第二篇: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浅谈“微课”的内涵及应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重点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结合《山居秋暝》来探讨了“微课”应该如何巧妙的进行教学设计,进一步分析了“微课”在当今教育改革洪流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课 内涵 特点 应用 教学设计 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成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信息成为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的到来。继“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一、“微课”的内涵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在中国的的最早提出者是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先生。他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传统课堂的浓缩,不是传统课堂的删减版,也不是压缩版,更不是课堂教学的片段,而是内容充实丰富的微课例,类似于片段教学。课程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教师教授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课程内容来分主要有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从课程性质来分主要有说课类、班会课、实践课、活动课类等几大类。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最大的特点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具体方面来分析,“微课”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时间短。“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课堂,因此它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课堂,而是以浓缩精华著称。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学习。
2.内容精。由于课程时长短,要求“微课”必须集中于教学难点或者教学疑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必须慎重考虑,选择学生平时有疑问、很难掌握的部分进行“微课”教学。它不同于“网易公开课”的课堂实录模式,而是针对性的选点帮助学生针对性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1】3.时空限制小。“微课”是基于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学生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微课”教学的魅力,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二、“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山居秋暝》为例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应该选取什么点去组织“微课”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问题,例如可以从诗歌景物描写、诗歌的韵律、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着手。笔者以下便以作者王维诗歌特有的“诗中有画”这一特点去深入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色的。
选择“诗中有画”这一切入点首先是因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特点便十分重要。其次,“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是本诗的教学重点,是本诗的特色所在,也是本诗千古传颂的原因。再次,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常见,由这首诗“诗中有画”的特色分析可以让学生见微知著,推及联想到其它诗歌景物描写以此学会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好处。最后,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类景物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运用,做到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山居秋暝》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唐诗五首》中的一首。新编课文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语文训练应使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技巧。”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基于高二年级学生对于诗歌的整体感知水平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本堂课着重于从语言上剖析王维“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分析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画面感和动态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多角度分析加总结的方式来感知“诗中有画”这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感悟诗人高洁的情怀、洒脱的胸怀和超然物外的旷达。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重点
多角度探讨诗歌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所体现出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六)教学难点 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引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七)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以提问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哪一位诗人的作品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呢?
生:王维。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山居秋暝》来感受一下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2.重点内容掌控: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王维诗歌的画面感。○2引导学生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画面感。首先从视角的俯仰分析,然后从“照”与“流”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出诗人将一幅静态水墨图变成了一幅流动山水画。最后从构图上分析“明月松间”是垂直构图,“清泉石上”是水平构图,由此作者又将二维图画转换成为三维图画,使得诗歌所变现的画面立体直观起来。
3引导学生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音乐感。从“喧”字的表达效果出发,“喧”字起到了“以动衬静”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于王熙凤出场的描写,进行知识迁移,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以上结论。由在幽静的环境中的声音描写,让学生体会作者首先是将二维画面转化成为三维立体画面,在这一联的描写中诗人王维又为这幅三位立体画面配上了画外音,仿佛让人如临其境。
4通过之前的讲解,○让学生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中区,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竹”、“莲”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最后感悟出作者在看到此情此景之后的心境和情感。
3.简单小结:
通过一步步的分析,一环扣一环的讲解,学生从多方面体会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从而达到了新课标的“美育”的目的,让学生在感受美的事物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4、作业布置:
运用这堂“微课”所学到的知识,在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上写一篇小作文,体现“文中有画”的特点。
从《山居秋暝》的“微课”教学设计来看,“微课”教学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选点要小,“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面面俱到,而是将一个重点问题讲深讲透,最好的是讲出新意。一般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在课堂上基本掌握,同时“微课”依赖于网络视频,如果毫无新意,可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微课”教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第二,“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程序都一一具备,它的教学目标也是三维目标,它是一个完整的微型课堂,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微课”的导入要快,要精心设计达到及时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第四,“微课”的价值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因此它的针对性更强,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整个“微课”教学中应该是辅助地位,实现由“教”为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到以“学”为中心的问题探究模式的转变。最后,“微课”的教学应该是系统化、连贯性的教学,由一节节的“微课”组合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使得学生通过“微课”的学习对某一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方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快捷巧妙应用。
三、“微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学习者主体学生方面来说,“微课”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的知识点相对集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使得学生学有所得,符合“快乐学习”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这一要求,“微课”教学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小而微”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大而泛”的教学形式,实现了着力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知识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微课”主要采用视频形式,原因是视频教学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它媒体方法,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
在视频媒体的辅助下,“微课”教学也使得学生可以实时反馈,通过评论等方式来及时表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以寻求帮助,同时可以就某一知识点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在线上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从教育者主体来说,“微课”教学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教师通过观摩他人“微课”教学的案例去发现新的教学点,完善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微课”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让教师在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问题,成为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进行“微课”教学其实也是教师的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不断成长,特别是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从教育自身来说,现在的“微课”浪潮是对之前视频实录课堂的反思和修正,是在其基础上的一次飞跃。由于“微课”视频教学具有传播速度快,录制程序简单等方面的特点,“微课”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应用,提升国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于促进教育教育公平,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厚的战略意义。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围绕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更好的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可以说“微课”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巨大革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对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小结
“微课”教学是教育改革的洪流之下新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微课”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目的,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只有在共享应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微视频课程资源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内容资源、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个体差异学习和自定步调学习的支持性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易用、易得、实用的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辅助资源,为学习模式的创新运用提供有力支持。广大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它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使得“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微课”真正成为广泛应用、实用高效、快捷方便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2】邓军,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与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研究,2012,(4):21-24.【3】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3】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庄浪四中 杨宁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多媒体资源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地理作为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现在我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一、“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5)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三、提高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2.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3.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要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初有成效,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提高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质量、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为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根基,为微课补充现实来源。
第四篇: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班级:历史1401]
[学号:20142502033] [姓名:王永]
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遭受到冲击,新兴的,现代化的教育形式正在兴起,而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常客,微课。
虽说微课在学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内涵不外乎这样几点: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
而国内的微课研究起步较晚,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对微课的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关注,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
虽然微课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其存在的缺点,或者说缺陷也同样不能忽略。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约了其应用效果。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
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师资源,都似乎还没有充沛到能够全面实现微课的教学方式,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当前教育,虽然成绩显赫,但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教学方式也与当今的信息时代也有些格格不入,我们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微课的发展只不过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个缩影。
第五篇:微课设计与创新应用
微课设计与创新应用
----参加戴尔“互联创未来”经验交流会汇报之二
【作者:许玲娣
发布时间:2013-12-21 22:22:18 点击数:651】
今天聆听了柯清超教授关于《微课设计与创新》的专题讲座,进一步了解到今后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受益匪浅。
柯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课程教学方式的发展将由封闭走向开放,而MOOC课程已经在变革当前的课程教学。所谓MOOC课程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通过社会化网络学习环境向参与者提供围绕某个主题的分布式开放教育资源和活动,允许参与者在领域专家指导下通过自行组织学习方式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分享、建构个人学习与概念网络,形成个性化意义与观点的关联式课程。MOOC的核心是社会化学习,是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以连接、沟通、分享和创新等为主要活动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通过协作共享空间寻找、消费、创建和贡献信息的新范式。
目前翻转式课堂(微课堂)正在弥补着传统教学的不足。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学校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创造了“翻转课堂模式”。
2007年美国的一名基金公司分析员Salman Khan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课件为表妹补课的模式获得巨大成功。目前美国每天有上百万学生晚上在家观看Khan学院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则跟同学一齐在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那么这名美国的基金公司分析员可汗(Khan)他所制作的微课都有哪些特点呢?
1、面向学生,聚焦学习;
2、知识粒度适中,支持碎片化学习;
3、思维的可视化与动态展示;
4、语言精炼,讲解亲切;
5、符合网络传播的技术规范。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两个认知环节进行了优化。
那么今后的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紧密结合将会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愿景。教育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是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基础,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是连接教育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桥梁。
微课是什么?微课是“微课堂”、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是网络时代下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新型资源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用途,微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微课不应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手段,它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创新。
微课该如何应用呢?它应该是:作为“补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课程教学的组成要素,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模式;作为移动式自主学习资源,支持非正式学习,如移动学习、终身学习等。
微课程资源不是使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让学习者无序学习、孤立学习;微课程资源是一种手段,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微课资源为培训与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不是要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那么微课有哪些制作方式呢?微课资源有多种制作方式:PPT讲解录制、视频拍摄、平板电脑录屏、可汗式录屏等。
1、基于PPT的微课;
2、PPT+旁白式;
3、PPT+快课工具式;
4、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式微课;
5、使用拍摄设备直接录制教学视频;
6、使用平板电脑录制。
方法一:使用PowerPoint2010制作微课:准备好“微课堂”的PPT课件;使用幻灯片放映中的“录制幻灯片演示”逐页录制解说;使用文件中的“另存为”功能,保存为windows Media WMV视频格式。
方法二:使用快课工具制作:快课课件(Rapid Learning Courseware)指的是充分利用教师已有讲义,迅速把教学内容e化的资源建设形式。同时Rapid Learning也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包含高效学习、快速学习的涵义。
快速课件的制作过程:准备授课课件(PowerPoint格式);打开PPT课件,应用快课工具逐页录制讲解;加入互动活动元素,如互动练习题、测试等;生成“快课”课程资源(可选Flash格式、HTML5等)。
可汗视频使用的工具:录屏软件CamtasiaRecorder;手写板Wacom BambooTablet;免费绘图软件SmoothDraw。
最后柯清超教授作了如下总结: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用途,微课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微课不应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新手段,它应该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创新。微课资源的应用核心是创新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课程培训与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