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韩立福: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韩立福:深化课改亟须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在基层学校,课改以后普遍出现了三大问题:一是教学进度慢,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学没有了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学生知识体系建构;三是学生之间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严重。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过分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结构化预习能力:指学生按知识结构、目标结构、问题结构的逻辑关系开展前置性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也强调预习,由于认识和定位等原因,轻视方法指导和过程评价,导致预习低效或无效。在课改视野下,结构化预习通过“读”、“导”、“评”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要通过专门的“结构预习指导课”进行指导,对“差生”进行前置性预习指导,使“差生”做到提前预习。学校要责成各学科备课组和年级组建立结构化预习检查和评价机制,各年级组或学校教务处要对结构化预习先进个人、小组、班级定期进行表彰和激励,确保整体预习质量。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按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独立学习能力,这里特指课内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视野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很少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比如“123”策略。“1”是“闭口”,教师不要因为发现个别学生不学或有问题而大声说话;“2”是教师要组间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需要帮助时,低声指导;“3”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和效率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要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单位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
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各学习小组按一定讨论规范,通过小组成员有序有效的交流解决事先预设问题的合作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明确角色职责,建立学科长负责制。确立“人人都是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的机制,发挥小组长和学科长的职责作用,确保小组讨论的质量。当教师或学术助理布置讨论任务后,学科长要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讨论内容,明确分工,将问题落实到每位成员并迅速开展讨论,确保全员参与。比如:某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边补充边思考,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讨论结束后准备展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讨论要求、方向、重点,规定讨论的时限;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进行巡回指导,切忌只看不说,要时刻注意点拨指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讨论状态和问题解决的质量。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指学生个体或小组团队就某一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结构化展讲,并引发深度对话,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素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展、思、论、评、演、记”,学生展讲要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讲给大家,要讲清楚题目的信息、解决问题时所需的知识点、解题过程与方法及注意事项。展讲者应讲清思维过程,意在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质疑,为思维碰撞、生生互动做好准备。展讲后如有疑问,听讲学生可与展讲者进行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时间,在学生展讲、补充时,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还要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或适当补充讲解,要特别关注“问题”和“差生”。
工具性训练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借助训练单,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的一种学习能力。工具性训练学习策略是一种任务驱动法,要遵循“一单三要素法”。“一单”是指教师课前开发的“问题训练单”,“三要素”是指“单位时间”、“独立完成”、“自我评价”。当教师布置问题训练任务后,学生要及时投入到训练情境中,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自我训练意识和独立完成意识,不断提升单位时间的训练完成率;当训练完成以后,学生自评训练结果,同时根据教师评价要求进行组内相互评价。“问题训练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层次化的要求,教师通过走进文本,迅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并根据学生差异和模块要求设计“问题训练单”。
高级思维训练学习能力:高级思维训练学习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联想创编法”。“联想创编法”处在课堂学习的“问题训练”环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启多元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小组自行命题,并由小组自主探究获得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典型例题的解题方法,达到记忆的程度;通过开展改题、仿题、编题,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与分析,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指学习小组基于个体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将小组困惑的问题生成出来的一种发现问题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三步生成法”。第一步,生成个体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科长组织大家自主学习,将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整理,生成个体问题;第二步,生成小组问题:由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讨论,经过优化和提炼,简单问题迅速解决,将不能解决或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生成为小组问题;第三步,生成全班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问题生成的意识。
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指学生利用多元回归拓展学习方法,定期开展回归拓展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复习能力。为了培养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纳、练、思、展、问、演”拓展六字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纳”是指多元归纳,当一个主题和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要采用括弧法、表格法、表框法、拼图法、云朵法、树状法、脑图法、坐标法八种归纳法画出所学知识的建构图,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梳理和逻辑归纳,对知识建构图反复识记;“练”是指学生自我练习、合作练习,给小组或班级设计练习题,供同学们训练使用;“思”是指提出思考性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设计思考题,供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探究;“展”是指作品展示,学生或小组展示回归复习的成果或作品;“问”是指相互提问,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相互咨询、相互质疑和交流评价;“演”是指学生或小组把所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演出来,不局限在小品、演唱和课本剧,可以扩大表演学习范围。教师要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回归原点性的单元复习,要定期检查学生知识建构图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回归评价学习能力:指学生按遗忘规律的时间节点进行自觉主动的合作评价学习能力。学生可在一定时间节点上进行回归复习,发现重点,研究重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确保复习效果。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由学科长、小组长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回归复习,并相互提问和签字;每次回归复习时间不宜太长,贵在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监督,养成回归评价的好习惯。
五级评价学习能力:指小组成员在单位时间内,由学科长、小组长组织成员开展自我、同伴、学科长、小组长和学术助理五级评价,确保每一知识内容在每一时间段都能得到落实,使团队成员人人学会的一种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实施五级评价时,可由学科长组织实施,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位成员的困惑都得到解决。
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是深化课改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需要深入思考与认真实践。
第二篇:学习韩立福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体会
高二数学组
赵宝宣
阅读完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一书后,我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一、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上好课的基础
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 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学法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第三篇:学习韩立福[最终版]
伴随着2014年的脚步的临近,我校兴起了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韩立福博士教学法的热潮,把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在我们青年路小学的校园中,吹在我们一百四十余名教师的心中,使我们蕴藏了多年课堂改革的精神和力量一股脑爆发出来了。近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忙碌而又充实。他用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法,把枯燥、深奥、难记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交给我们,让我们沐浴在新的课改理念里,颇有感触,意犹未尽,也收获了许多。
一、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 “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这是韩教授的名言,也是韩教授针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24小时后学生的知识保持率的“学习金字塔”提出的。科学证明,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对教师所讲知识的保持率仅有百分之五;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的教学方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仅有百分之十;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二十;教师采用让学生示范(学生重复老师的话)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三十;教师采用讨论组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五十;教师采用让学生实践练习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
伴随着2014年的脚步的临近,我校兴起了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院的韩立福博士教学法的热潮,把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在我们青年路小学的校园中,吹在我们一百四十余名教师的心中,使我们蕴藏了多年课堂改革的精神和力量一股脑爆发出来了。近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忙碌而又充实。他用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法,把枯燥、深奥、难记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交给我们,让我们沐浴在新的课改理念里,颇有感触,意犹未尽,也收获了许多。
一、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 “听过看过不是学,思过熟出才是学,用过做过才有效”这是韩教授的名言,也是韩教授针对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24小时后学生的知识保持率的“学习金字塔”提出的。科学证明,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对教师所讲知识的保持率仅有百分之五;教师采用让学生阅读的教学方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仅有百分之十;教师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二十;教师采用让学生示范(学生重复老师的话)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三十;教师采用讨论组的教学方式,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五十;教师采用让学生实践练习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七十五;教师采用让学生向其他人讲授即对所学知识的立即运用(也就是让学生展讲和训练)的教学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在百分之九十。纵观这个学习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教师知识讲授法,学生24小时后的知识保持率是最少的,仅占百分之五,而这正
是我们以前最常用的教学法。而位于学习金字塔最底部的,学生24小时后知识保持率最高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向其他人像老师那样讲授的教学法我们却因不相信学生而基本不用。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我们传统的教学为什么那么累:老师累,上课苦口婆心地反复讲,课下挑灯夜战批作业,学生考试还出错;学生累,上课端端正正坐着听,课下做着大堆大堆的习题,学习成绩也不能提高。原来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是我们低效的付出让学生不能有高效的收获。我们不能再这样走下去,我们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法,以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行彻彻底底的课堂改革,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改变。
二、“教本课堂”离“学本课堂”有多远
我们的课堂发展有四重境界,即教师的知识讲授课堂,依靠教案;教师的导学课堂,依靠导学案、教案;问题导学课堂,依靠问题导学工具单加教学方案设计;自我导学课堂,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解决。“教本课堂”是前两重境界,“学本课堂”是后两重境界,说到底,“学本课堂”是“教本课堂”的提升,最终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教是为了不教。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改革是在第三重境界上,也就是“问题导学”课堂,实现从“教本”到“学本”质的跨越。
三、“问题导学”课堂于“教本”课堂的区别
我们传统的课堂属于教本课堂,问题导学课堂是学本课堂;教本
课堂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听讲达到目标,问题导学课堂以师生共同问题学习为主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教本课堂上师生是上对下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问题导学课堂师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师就是大同学;教本课堂上知识是最主要的要素,问题导学课堂上,问题是最主要的要素;教本课堂上的学习方法主要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导学课堂则少采用这两种方法,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对话、问题发现、思维训练等;教本课堂常使用教案加学生作业,问题导学课堂使用问题学习工具单。在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下,因教本课堂老师只能面对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兴趣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而在问题导学课堂上,面向的是全体,在工具单上任务的驱动下,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下,在个性化的展讲中,人人都能在课堂上都能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快乐,因而是快乐的高效学习。
四、问题导学课堂上各种称谓的改变
问题导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合作关系,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的各种称谓发生了改变。老师称为大同学,在新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是其中的一个组,和同学们共同创造一个学习场。学生在班级形成一个学习系统,这个学习系统分为两个学习体系,即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行政体系由主任助理(也就是班长)、小组长和其他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同学学不学习,督促组员学习;学术体系由学术助理(以前的学习委员)、学科长(组
内每人都担任一科的学科长,组织本组讨论交流)和成员组成,主要负责组员学会没学会的问题。组内成员个个都是学科长,人人都是领头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如何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构建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回归拓展学习能力;
2、教师方面,具体培养三种能力,即教师的结构化备课和设计的能力,学会组本教研,严把质量关;教师的智慧导学能力,切实落实“一激二评三落实”(激发兴趣、及时评价鼓励、落实学习目标);教师做好回归评价指导能力。
3、师生方面,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搭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的有效平台,追求“三化”的学习效果(个人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最终实现狼性学习的最高境界。具体如何构建,我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一)、学生方面能力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的结构化预习能力
结构化预习指的就是在预习时做到目标结构化、知识结构化、问题结构化。具体采用“阅读六字诀”进行预习,即查、划、写、记、练、思。查就是查着工具读,查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句段、查作者的简介、查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凡是自己能动手查到的就自己
解决;划就是画着重点读,划课后要求记住的字词、划多音字、划重点句段、划积累的好词佳句等;写就是写着感想读,写文本大意,写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品词赏句写作方法等,可以体现学生的理解程度;记就是记着内容读,记字词、作者、文本大意、思想感情、背诵段、重点句等,做到熟记于心;练就是练着习题读,实现作业前置化、全程化、全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读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会的上工具单,最终实现简单问题书本化,复杂问题工具化;思就是思着问题读,把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写下来,解答不了的上问题工具单。此过程先由老师指导完成,时间长后学生自主完成,启用阅读评价章,实行五级评价机制,保证预习质量,使学生预习后能达到85分以上。
2、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采用“三定”123策略,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如“下面用10分钟进行自主学习,内容为几页到几页,围绕工具单上几到几题进行学习。”123指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老师要做到1要闭口不说话,2要巡查观看,对学困生的指导声音控制在三度以内,3要心照,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随时调整时间。保证学生真正静心独立完成。
学生的合作学习采用讨论组小组方式,采用小组学习12345加2策略。具体这样操作:当学术助理说讨论开始,学科长喊起立、聚首、分配任务、小组讨论、组员间评价,为了方便书写可以坐立自如,为
了组间交流,可以行走自如。真正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学习场。学生的展示交流,采用展示对话学习“六字诀”,即展(展讲、展写等)、思、论、评、演、记。学生在展讲过程中,要注意话语结构,遵循“破冰语——陈述语——讨论语——结束语”,还要把握说话的时间度、语言简明扼要、切合问题,最后要注意仪态大方、声音洪亮等。小组展讲时,要求同学们认真倾听,及时加入讨论,并做好记录。如果学生们不讨论时,教师要善于扮演打火机的作用,煽风点火,让学生们讨论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3、培养学生回归复习策略
心理学上,我们学过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以保证记得牢。为此,在问题导学课堂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韩教授采用拓展学习六字诀,即纳、练、思、展、问、演。写周反思日记,以及“3-7-15”回归评价和每个单元的回归复习,达到学生不会遗忘。
(二)、教师方面能力培养策略
1、结构化的备课和设计能力
教师的备课,由以前的备知识转变为备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进行结构化备课。至今,韩教授的“问题之歌”我还牢记于心,他将问题分为四类: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老师实现和文本的三次对话(和文中主要人物对话、和作者对话、和编辑部老师对话),全面把握教材,再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成的问题,形成问题学习工具单,面向群体学生制定学习方案。让学习工具单科学、人文、能实现学习目标。
2、教师的智慧导学策略
在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工具单教学方案。组织新型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战斗状态,实现狼性学习的境界。在课堂上关注差生,做好《随堂记录评价卡》,激发引导差生。让课堂真正走向民主、开放、多元,教师采用一扶、二放、三退、四隐的策略,让学生逐渐勤起来,让教师逐渐“懒”起来。
3、教师的回归评价指导策略
教本课堂上,我们教师往往根据教学计划要求进行复习,大量的时间放在批改作业上。问题导学学本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回归评价学习,与差生签订学习契约,教师在此树立老板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服务,让学生成绩持续提升。
(三)、如何创建新型合作小组
在问题导学性学本课堂上,学生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班级是一个大家,那么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个小家。在小组内主要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缩小成绩差异、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那么,就要把小组建设成一个温馨之家,成员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帮助、合作,没有嫌弃和排斥。在这个家中,学生们学会交往,提高了社交能力,把班级一个社会雏形,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师通过刚开学时对小组的组建,就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凝聚力,并通过小组的组名、口号、愿景、组歌、承诺词、小组公约等,定期开好团会,即学术团会、行政团会、教育团会,不间断的加强组员的团队意识,最终让班内的同学达到狼性学习。
学本课堂的精髓远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我自己对学本课堂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三天的学习已经让我的思想在不断改变,我始终记着韩教授的话,让学生预习时就把所有的知识掌握,课堂上就只想着怎样展示,怎样讲解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明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自己思维的刀子磨得快快的,将来成绩就业都是棒棒的。我也将不断努力,在韩教授思想的引领下逐渐“懒”起来,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第四篇: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心得体会
刘 芳
通过假期对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一书的阅读,我发现我校的“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该书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与读《有效教学法》后读书的理解,谈谈我的一些感悟。
一、有效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做支撑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独特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过程。这里的“有效教学”是个大概念,包括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拓展和有效评价。“有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经过深刻分析“知识传授型”教学“先教后学”特征的弊端,结合学生发展、教师成长需要,提出了“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创新性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论。有效教学模式中的核心概念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先学后导”概念是在“知识建构型”视野下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先教后学”提出来的新概念;“问题评价”是针对“知识传授型”视野中的忽视问题解决教学提出来的新概念。本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目前我国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总结性研究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适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是符合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行动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教学思维。在行动上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潜能,在教师智慧型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始终鼓励学生要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那些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学生要给予标准而科学的指导。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相应的学习工具,选择适当时机支持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有三层涵义:“师生互导”、“生生相导”和“生本联导”。
“问题评价”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问题教学思想的行动话语,对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望教师和学生逐步建立这种“问题评价”的学习思维。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结构化学习,要本着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来展开,同时要在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等各个阶段督要嵌入评价,保障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生成质量以及问题解决的质量。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框架。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本内容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性的、多元化的评价,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感悟知识,提升意义的目的;“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该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要树立这种要素意识,并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称基本的三个操作性行动,各行动的主要任务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备”来发现文本问题。具体是指在教师结构化备课和学生结构化预习中,根据知识效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去发现文本问题,学生将通过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学科教师,教师将学生未知问题作为重要课程资源融合到结构化备课中。学生使用《问题发现单》,系统整理自己所发现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通过自我评价解决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合作提炼后提交给学科教师。这一行动可在课前实施或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逐步养成结构化预习的好习惯。
“问题生成”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发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话、思考、评价后生成新问题。问题生成方式为自我生成、合作生成等。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问题单》内容,生成文本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问题生成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对话和训练来完成;二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生成问题,通过对话、展示、辅导、评价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生成课”上实施,也可以在课前结构化预习中生成。本要素旨在实现有效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进一步学会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师生共学”的课堂教学来体现,针对“问题生成课”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度学习、训练和评价,使文本课程的深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实施的,要求学科教师在结构化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开发《问题训练单》,并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当时间要求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来完成。这一行动主要是在“问题解决课”中实施,旨在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训练,培养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学习意识和效益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的主要变化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三、教师角色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要求教师,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堰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鉴于此,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法更加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法的核心行动理念是“导”,而不是“教”。
2、教师是学习者和参与者,要做学习型教师;教师是研究者和设计者,要做研究型教师;教师指导者和服务者,要做智慧型教师;教师激励者和促进者,要做艺术型教师。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教师应该从“倒水人”变成“挖泉人”,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出“以镐之力”课堂上,教师要做合作者,不仅要指导和帮组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还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反观自己上一学年的教学,我认为我多的只是关注学习讨论的进程,而对于讨论中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及生成问题关注不够。
3、教师要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有效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观查者。在预设、生成、创新的过程中观察成功和失败的地方。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促进自己的教师专业得到有效成长。从这一层面来看,有效教学法不仅指学生学习的有效也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
4、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要认真落实三讲三不讲,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上学年我在备课时有时目标过多而造成重点不突出,对学生训练不到位;在预习指导上跟踪不到位,方法指导还不够规范。课堂组织的有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能严格执行教学的三环节,但在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上讲课时要调控不好。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师没有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课后的有效练习。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学习了韩立福的《有效教学法》我再次坚信我校的课堂改革等等是科学的,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自己的课题改革有了形式,但内容还有很多不足。如课堂生成不够,教学深度不够,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不够,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面不够等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自己的专业成长更有效。
第五篇:学习《韩立福:有效学习法》考试题目
学习《韩立福:有效教学法》开卷考试题目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教师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主要采用全、单、定和三个行动策略。
2、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三定123”策略中“三定”指一定时间、二定任务、三定问题;“123”指“1”教师“闭口”策略;“2”是教师“巡视”策略;“3”是“心照”策略。
3、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中“展示六字诀是指:展-展讲;思-思考;论-讨论;评-评价;演-表演;记-记录。
4、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中“12345+2”是指:1是起立;2是聚首;3是开口;4是讨论;5是评价;1是“坐立自如”;2是“行走自如”。
5、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中问题三步生成法中第一步:个体生成问题;第二步:生成小组问题;第三步:由学术助理组织和主持。
6、学生自主合作展示学习行动策略中“一单三要素”指:问题训练单、单位时间、独立完成;自我评价
7、学生回归评价行动策略中“拓展六字诀”是:纳:多元归纳;练:自我练习、合作练习;思:学生设计思考题;展:学生或小组展示成果和作品;问: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提问;演:学生和小组以艺术化的形式表演出来。
8、“1+3+1模式”是指:1人(团队)展示+3人补充或对话+1老师(生)规范
9、五级学习评价机制是指: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助理评价。
二、简答:
1、问题发现评价课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2.自主学习,结构预习(15--20)3.预习评价,合作讨论(10--12)4.小组展评,合作探究(5---10)5.归纳共性,生成问题(2--6)
2、问题解决评价课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回顾问题(1--5)
2.合作讨论,问题探索(5--10)3.展示对话,规范指导(15--20)4.问题训练,合作评价(6---10)5.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
3、问题拓展评价课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回归问题(1--5)2.小组拓展,归纳展示(10--18)3.拓展训练,合作评价(5--15)4.共性问题,规范指导(3---8)5.提升意义,体验成功(2--5)
4、简述学生结构性预习行动策略。
1.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查、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查—查着工具读5遍;划—划着重点读1遍;写—写着感想读3遍;记—记着内容读2遍;练—练着习题读2遍;思—思着问题读2遍。
2.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3.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4.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5、简述教师智慧导学行动策略。
1.“课”的策略:按课型组织课堂教学; 2.“组”的策略:组织新型合作小组; 3.“智”的策略:智慧型指导教学
一是“生进师退”策略:把理念性的角色转换意识落实到课堂学习指导实践中去,想方设法让学生逐步主动、勤奋起来,使教师自己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提升而逐步“懒惰起来”,逐步做到“生进师退”。
二是“二关二导”策略;“二关”是指教师要关注“问题”,关注潜能生学习表现;“二导”即全体学生的规范性指导、科学性指导、迂回性指导和直接性指导;个性化的“产生”转化策略指导。
三是“随堂填卡”策略;《随堂记录评价卡》的使用。四是智慧123策略:“一激二评三落实”“一激”是指激趣“二评”是指评价“三落实”是指检查学生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