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学习能力的 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话题,本人结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教的学习,反之,更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行为。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教学生解题,找规律、套公式,时常在考试中考出高分,教师问这道题为什么会做,学生答因为老师讲过的,为什么不会做,因为老师没有讲过,只是照葫芦画瓢,自己不会决定自己怎么学。为此,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得到的知识后,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所获得知识、技能以及能力都是自身努力主动获取,进而形成自己的能力。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事实证明,只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教育内化为学生自愿的行为、自觉的要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可以通过对班级事务管理、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反省中形成,一旦形成,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但受益匪浅,而且走上社会也能自我净化,形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鼓励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交流思想、心得的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同龄人的观点,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研究的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不断的尝试和研究。
信任和鼓励学生,在平时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不但培提高不了学生的能力,长此以往反而降低学生的水平,教师抛出问题后要给足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解决,教师适当指导,即便平时学生问题目,也要结合问题的难易度,分别具体指导,不能有求必应,教师要留给学生钻研的机会,但教师要跟踪反馈。
总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们永恒的主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继续探索和研究,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将“兴趣”转变成“爱好”
教过英语的老师一定感受过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内容的增加,有些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如何使学生保持最初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英语,这就需要老师下一番功夫了。通过最近参加“国培”,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应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一是对学生提问,二是让学生“发问”。通过“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比如pair work 和group work,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从中得到思维的启迪。
最后,让学生乐于学习。
具体操作时,教师可先了解学生的一些兴趣和爱好,比如一些名人或体育明星,一些名胜古迹等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描述,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东西,又学习了英语,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Teaching is not easy.我们对学生用心,学生就会对学习用心。
第三篇: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赵家初中 熊芳
[内容提要] 全面贯彻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正文] 我国刚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我们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时代变迁,我们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切实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自主学习是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我国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 1
师考、学生背的学习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自主学习相对传统接受学习方式更具有生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
新的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积累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所在,也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求在新一轮课改中必须转变过去那种教师为主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已在新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教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新教改发展纲要,主动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指导学生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
1、切实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是“顾问”,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
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接受式被动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自主学习为主”转变。围绕的自主、合作、探究。
2、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产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注重通过谈心等多种方式,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帮助每个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逐步实现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要指导他们把大目标化为一个个自己跳一跳能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学生不断的思考,动手实践,再思考,再实践,让他们经常体验到学习过程和成功的快乐,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自己的最终学习目标。
3、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养成了课前认真预习、课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受益终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
⑴ 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应该针对新课学习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预习问题,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再去听课,上课时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往往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就会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
⑵ 课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自主探究是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和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并导演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使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都主动地、自由地、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首先教师要提
出自主学习的目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发现和形成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然后由学生围绕问题自主进行讨论、研究、交流、质疑、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⑶ 课后认真复习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专门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少而精,既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以利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二 O 一O 年十一月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改在摸索中前进,学校先后派教师到山东杜郎口、河南永威中学、邢台威县人才学校、山西新绛中学观摩学习,把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同我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到“学案课堂”的逐步渗透与融合中,全校教师努力遵循“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价值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效能低下;老师很卖力,学生不买账;方法陈旧,创新不够。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课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由于跟不上课,多数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或说闲话,搞小动作。作业完不成,整天无所事事,毫无追求地在浪费着大好时光。
鉴于此,我校顺应新课改的浪潮,提倡课堂改革。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学生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它是学生自我发展规律的需要;再次,它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师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营养。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把自主学习引进课堂。我们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围坐一起,合作探究,并在教学时适当降低难度,因材施教,让课堂逐渐形成了或主动、或探究、或合作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具体做法
1.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民主和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块“金子”都能在课堂上闪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学习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
教学方法得当。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对策,让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挖掘教材,紧扣住学段目标。围绕阅读课、写作课、练习课、活动课等不同课型,探讨课堂生成的规律与对策,从而为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方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养成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养成学会学习的习惯。
2.确定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坚决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要求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在这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这样一来,就不是“你讲我听”、“你启我发”了,而是“互讲互听”,“互启互发”、“互相欣赏”了,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那种“老师讲得嘴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了。
指导方法,掌握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学习起来更积极主动,更快速高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开学初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详细做到课内、课外,在校、在家的具体目标,并请同学家长和老师监督执行情况;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介绍;第三,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后复习,先回顾当天学习内容,问自己今天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再下点工夫;第四,课后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学习体会,把我平时在报刊杂志上收集的学习方法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介绍给学生,启发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五,让学生写考试总结,要求学生分析考试成功与失败之处,重点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掌握程度如何,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答题时间是否安排合理等,通过反思,不断调整,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第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并在合作中逐渐培养克服困难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同伴互助,智慧共享。主要包括集体备课、上课、说课、参与式评课以及经验交流等。要善于向同行业的专家甚至是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其基本途径就是多观摩优秀教师的模范课。采用“滚动式集训”的活动方式,通过展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充分调动各位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借助公开课形式,使老师在实践中体验研究的价值;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通过专家报告形式,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课改中虽然也遇到一些问题,诸如“教学进度”与“考试范围”的矛盾,“难度降低”与“高考要求”之间的矛盾,有些老师也因此产生动摇;但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坚持“生本教育”的课改原则,潜心研究,力求把握课改实质,找到最佳切入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会借课程改革的东风,结合我校的校情,坚定不易地推行“自主学习”,做到教学与育人并重,知识与能力同步,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和谐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侯敏
摘要: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若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创新能力全面加以引导和发挥,并从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传授传统基础理论和技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爱生欣赏自然激发能力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是独特的,他们不是大人的附属品、缩小的成人。了解他们,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美术中发挥各种能力,这需要积极的发掘学科优势,我认为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热爱学生,创设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长时间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师生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爱生”作为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向师”既是学生的一种倾向,也是对教师爱生的反应,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因此,在生活中,要热爱、-1-
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对学生的爱,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老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进行“微笑教学”。让学生从老师的眼神、手势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另外,教师也要尊重信任学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能建立一种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对教师才会产生信赖感,亲切感。这样学生心情愉快,才会乐于参与、敢于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欲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感知,培养内在情操
成功的美术教学会使孩子们欣然趋向美,拥抱美,在审美教育中感受愉悦,在情感徜徉中获得启发。教师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激起学生对绘画的一种愉悦的情趣,所要达到的效果则是“似难实易”。在美术课中,我将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通过多媒体、画报和画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作品的内在美,让学生知道这是他们学习的榜样。例如,中国画大师齐白石,他一生对待艺术是极其严肃的,无论是字画,还是作诗,他都很下功夫,从不取巧。还有吴昌硕、徐悲鸿等老一辈画家,他们付出巨大艰苦、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获得丰硕的艺术成就。通过这些例子,诱发学生向前辈学习、提高兴趣、锤炼高尚的品质。
(三)欣赏指导,激发学生欣赏美的兴趣
优秀的艺术作品总给人以美的熏陶,它所表现的美总是高
于现实生活的美。因而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悉心指导,想办法用高尚的美感去拨动学生情弦、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艺术的情趣。例如:在欣赏表现自然美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画的《千里江山图卷》的山水画时,展现在面前的画面是:绵延的崇山峻岭、幽崖深谷、流溪飞泉、危树竹林、好一幅千里江山的壮美画卷。学生在尽情地欣赏之后,受到感染。我适时进行点拨开导: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热爱美的激情,产生了兴趣,培养了审美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热爱生活,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美术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投入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小学生的思维单纯,见闻有限,阅历更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此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花草,关注小生灵,鼓励他们用稚嫩的双手记录下他们眼中的花、鸟、草、虫,让他们体验一番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思想品质。
(二)让学生发挥想象,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想象力是创作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画时,要努力丢掉一切条条框框,要离开书上的示范画,多指导学生创作故事画、想象画、主题画、卡通画,打开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进入虚实结合的想象世界,创作出不落俗套的创意画。
(三)让学生设计创作,培养美术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美术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敢说敢画的精神,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在指导学生设计太空飞船的内容时,让学生想:太空飞船是什么样的,并且让他们知道这是一种飞行器,也是宇宙的运输工具,它不仅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特点,还是人类高科技的产物。接着鼓励学生对照现实生活中交通工具的特点,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设计成长出各式各样的太空飞船。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的绘画、泥塑、剪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学校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再引导学生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进行学前班美术活动《拖鞋》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橡皮泥、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双漂亮的拖鞋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
择喜欢的材料制作作品,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
(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利用科学科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集中注意,认识事物,在与自然材料和玩具反复接触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筷子折了”、“多彩的气泡”、“旋转的纸蛇”等科学小实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
(三)在大自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孩子的眼中,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天性,在学校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培土、插花、捡花瓣、编草帽的活动。在春天教学生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学生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学生冻冰花,堆雪人。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养些小动物,让孩子观察它们的习性动态。充分利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
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利用小小值日生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这学期就开始安排值日生,每组每天都有一个孩子做值日生。值日生在桌面游戏时选积木归放积木;吃点心时,拿饼干分牛奶;操作活动前拿操作材料,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的提醒帮助,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不少。每个人都能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叠被子穿衣服。现在正在鼓励他们自己洗袜子与手绢。连家长都在感慨自己孩子动手能力飞速提高。
总之,美术现在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在极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各种能力应贯穿于人生成长的全过程中,多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多挖掘学生各种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当今社会所需人才,形成良好的审美效应。
参考文献:
[1]《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陆明德主编姚荣荣副主编;1999.11.[2]《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张桂木主编;2003.5
[3]《中国美术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办。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