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在新的世纪大潮流涌动下,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范围内飞速蓬勃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既能强国,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在我国,除了继承与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任务,还必须得用心学习国际文化知识。则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就成了我们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
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就像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就成为一必不可少的存在,甚至更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也是一种规范;它也是师范生在校学习时对自我要求成长的依据。作为一个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就是一个必须而艰巨的任务了,但我想也是一个我们自己将获益匪浅的的任务。
那么什么是英语教学大纲?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且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也得从这两性质出发,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基础之上,一步一步来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它各个阶段的特点。时代的发展既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也要求着教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各个问题不断被进步和不断被改革。虽然进步,但总有问题会随着进步而出现,然后再促进其进步,那么现今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
教学大纲(Syllabus)
狭义的“课程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及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理念、方式方法、教材、测试等。近年来,它更多的是指对某一课程在某个/些阶段中的教学内容清单及选材和排序的原则等。
英语教学大纲发展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1977-1990)
1998—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 《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1990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第二阶段(1988-2000)
198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1993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第三阶段(1999-至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Curriculum)
在国外,它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在我国,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派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考察和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广泛听取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年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制定出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第二、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第五、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
第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科学
第二、规范 第三、开放 第四、完整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步:
第一、教学目标:
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
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第二、教学要求:
在1986-1993年的五个大纲都提出了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
从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
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选修。
1996以后的普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选修。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意思是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必然由单
一、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转化。
第三、教学观念和方法:
(1)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提出了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3)强调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4)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
第四、语言和文化:
(1)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语音词汇词法的牢记及话题的应用表达;(2)情感态度的能动作用;(3)学习策略的反作用;
(4)文化意识在新国际视野里德步步升华。
第五、教师定位:
1.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3.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4.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5.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6.教学教授的学习者
第六、教学手段特点:
实效性;
趣味性; 教育性; 创新性; 针对性。
第七、教材:
变化之一是现代化,主要反映在:
1.英语教材的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的生
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即大纲提到的“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或“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渗透大量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
2.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
3.教材的编写注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年龄的特征,重视从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到呈现形式等方面提高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力求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注意调节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分量。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材。变化之二是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鼓励“一纲多本”;
2.引进多种外国教材,补充发达地区和外国语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3.编写不同起点的教材,特别是小学起点的英语教材。
第八、测试改革:
1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200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二、课程标准内容概述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是什么关系?
1.“课程目标”主要是用简炼的文字从总体上来概述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横向展开的几个方面和纵向发展的几个阶段(级别)。
“内容标准”部分实际上是对“课程目标”部分陈述的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即详细描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含对五个方面的再分类)以及这些目标在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
2.值得注意的几点:
(1)“课程目标”部分用一个饼圆图来示意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五个方面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五个方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问题。
(2)“课程目标”部分对一至五级的目标做了总体概括。总体目标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描述。
(3)“内容标准”部分列出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以往教学大纲所说的教学内容。
(二)英语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1)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也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3)情感态度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5)文化指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如何理解情感态度目标?
(1)有些情感态度,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如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可以转化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之中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
(3)有些情感态度,如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表面上与英语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应该渗透到英语学习之中。(五)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
(1)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六)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什么区别?
(1)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行为。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学习策略都是方法。
(2)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类似于足球中“技术”和“战术”的区别。
(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
(七)为什么说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既都是课程目标,也都是课程内容?
(1)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的。
(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不可分割的。
(3)《标准》并不要求学生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
(八)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横向联系指同一级别中各种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纵向发展指语言技能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逐步发展的过程。
(2)为了使技能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一至五级的技能目标逐级描述,每一级目标又按听、说、读、写分别描述。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些技能是可以割裂的。相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横向是紧密联系的,在纵向是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关系。
(九)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中外文化知识。
(2)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
(3)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
(4)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根据文化环境,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十)如何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1)学习外语要了解外国文化,更要了解和熟悉本国文化。(2)了解本国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存在的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与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有人认为孩子越早接触英语越好,因为英语和语文一样都是语言类的学习。对于语言类的学习越早越好,他们那时候的语言接受能力最强,对语言异常敏感。从生理系统上说,他们的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
还有人认为12岁以后学英语最佳,那时的他们已掌握语言学习的一般技巧,他们会知道怎么对学好一门语言是比较好的,他们接受老师所教学的能力也在增强。
文献综述: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课程标准的逐步改革,使得想要成为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的老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面向全体学生。2.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要创设以人为本的情境教学。4.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有灵活有效的任务型教学。6.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学生,课程标准都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指标。已学到和未开始的都是现在的我们要掌握的,已学到的是前辈们的不懈努力给予的,他们告诉我们课程标准的发展就像一部历史,里面的可挖掘宝藏有很多。我们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领域里带着课程标准一路成长。未开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了,未来教育事业的路还很长很长,问题和考验也会接踵而来,英语课程标准就会成为我们的武器,实践会验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也随时在促进着课程标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1)四川教育院外语系
(2)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程晓堂
(3)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第二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心得
体会
认真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关于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之后,受益匪浅。
王蔷教授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背景和修订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大力体现社会主会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过多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操练。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这一理念的变化带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互动、以及评价模式等一系列的变化。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互动层次更加丰富,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
等。评价更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目的是为了更好鼓励、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王蔷教授的解读不光从宏观上、www.理论上讲解了课程的价值体系、理念的变化,同时也为教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照自己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在王蔷教授的讲座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启发。
一、在教案、教学中体现人文素养
新课程以英语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及人文素养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我平时的教案中,教学目标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很少涉及到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了学习策略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写教案时却欠缺,在今后的教案中我将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利用大班优势进行有效教学
我们学校虽然是在农村,但每个班学额却严重超标,对此,教师总是无可奈何。其实大班化教学并不是只有弊端,大班也有大班的优势,如:学习氛围好,学生有归属感,对学生互相促进的作用。由于学生经历不同,背景差异,分享起来更有优势,大班化教学为学生组织更多的参与学习机会。
三、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工具
多媒体、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了课堂。多媒体呈现了很多有趣的画面,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但是很多老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从而忽视了传统的黑板板书、简笔画在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少地进行板书。其实,黑板板书是很重要的知识建构的工具,它揭示了主题及重点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板书呈现核心内容和主题、语言知识等。黑板可把重要的东西一直保持,较幻灯片更具优势。教学手段不能滥用,应注意恰当性和必要性。在选择媒体时,不一定选最好的,但一定要选用最佳的。
四、合理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不是选拔,不是简单的检查的
工具。小学评价以激励为主。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正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在评价中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体验参与评价的乐趣。如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学生出题评价他人等多种方式。www.学生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进步的过程。在新版教材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今后的课堂中,除了教师评价之外,我会注意增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更加认真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便于更好地把握方向,准确地把握教材,以促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第三篇: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视频观后感
怎样更深入的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所感
红光中学吴玉秀 今天,我观看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的视频。程晓堂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给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加深对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优化自身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有效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方法的可取之处,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在实践与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英语教师,虽然刚刚从学校接受完最新理论学习,但是如果因此就沾沾自喜,盲目自信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思进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以实验版英语课程标准是我在校攻读学位时研修的课程之一,本以为2011年版新课标会与之前学习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今天的研修却让我明白了在处于大发展和大调整时期的当今世界,知识理念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谁拒绝时代之潮的冲刷谁将被历史的洪流淹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赋予每一位当代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这一点要求英语教师具备四个方面的素养: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科学的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学科教学知识。
第一,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又包括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语音、语篇等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娴熟的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二,当代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好书,还要具备良好的研究能力。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教学的提高,要将自己从一名教书匠提升为新型的研究型教师。因此我们要具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研讨的能力,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实践驱使理论研究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第三,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英语课程双重性质中的人文性除了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外也要将它用来指导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具备宽阔的视野,高尚,高超的灵魂才能培育出具有相应品质的学生。第四,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以及提高其综合素养的能力。教师要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处的英语学习环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以完成新课程标准赋予的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使命。
其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剖析教学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剖析的基础上,教师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教师也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才能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新课标》倡导的先进理念、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自身学科专业知识去指导教学。通过反思调整教师才能最终自主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
再次,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是一名勤学好问、乐于团队合作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机制,将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困惑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分享,逐步形成有个人特点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的英语教师
综上所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广大的一线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每一名英语教师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一名不断进取、具有反思意识和谦虚态度的英语教师身份去顺应改革的潮流!
第四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学习心得
高邮市第一小学 陈广香
从教近二十年,我由一名乡村教学能手成长为城区教学骨干,其间的进步可谓不小,但反思成长历程,总觉得底气有些缺乏。在教学实践中,确实能不断创新技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业绩名列前茅,只是苦于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的教学理论给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有力的支撑,因而在学术论坛难以获得话语权。工作期间也曾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和培训,但多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教学方法上的启发和感悟是有的,但少有完整的理论学习和深刻的思考。
今年很幸运地成为一名“国培计划”小学英语骨干老师远程培训学员,足不出户,就能系统地聆听和学习专家解读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同时还能观摩和欣赏名师的课堂风采,真是受益匪浅。现就北京师范大学王蔷老师所作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
一、开展素质教育,注重英语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注重素质教育,也确实在潜心研究我们的教育,形成了更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以前,我们只知道一味地、单方面地知识输出,一节课40分钟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精疲力竭。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目的——“交流”与“思维”。小学英语课是实践课,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坚持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原则,彻底改变知识传授单向活动的教学方式。我觉得英语教学要有“三部曲”,先“理解”,再“朗读”,然后才是“记忆”。听了王老师的讲座后,我更坚定地认为缺乏“思维”的语言,宛若没有灵魂的舞者,咋看曼妙,细看无味、无趣。所以在教学重难点时,一定确保学生是理解的,然后再转化为语言,进行“交流”。
二、重视学习过程,培养与保持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每个小孩有学习的权利,老师也有让每个小孩学好英语的义务。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在一节课中,教师是引导者,对整个课堂的进度及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行相关指导,引导孩子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程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孩子是处于相对学习的阶段,而且,孩子学习英语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引导方式,启发并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让每朵花竞相开放!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健康发展
评价应该成为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奖励。每当回答完问题或是做了件事的时候,孩子总会向老师投来期待的目光!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师都应有相适应的评价。针对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大多以激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但是评价并不是一句“Good”那么简单!都是“Good”那么谁是“Best”?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们的评价是应该有层次性的,并不是一句很常见的“good”。评价应该具有描述性、具体性并得体!应为一件事都有利弊,我们应该为学生指出他们正确的一面,从而激励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得更好!作为老师,我们还要能以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新课标”就像一把标尺,让从事英语教学的我们更加明确了小学英语教学阶段特有的那份责任、要求与目标,并且重新且更为深入地认识到小学英语教师必须紧抓时代发展脉搏,从教育观念、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究与调整,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我一定认真把握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深刻领会新课标的核心价值追求,创新地实现自身教学的转型,积极努力成为会教、乐教的新型教师,并能以一个处于学习型社会中的学习者的身份,重新定位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全面能动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第五篇: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6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读后感
定新中学李大林
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后,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年读五本书,补充理论知识。其中的一本就是《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该书即是对俗称的《新课标》的权威理解和诠释。读完此书后,我对以前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悟,并对以后的教学方向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把握。
《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有如下的描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若干年前教初三毕业班时,我发现只靠老师拼命灌输知识而学生不积极配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也可称为事倍功半,极可能让学生觉得英语面目可憎;但是换一个角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我引入英语报刊杂志,歌曲和原声电影等作为教学手段,不仅给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色彩,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大为增强,教学的效果便是事半功倍,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树立自信心。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梦想。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从教育的角度看,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保证。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无法保障终身
学习能力的养成。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都或许有这样的感受: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做两遍和问一遍。事实的确如此。当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进行的是被动思维和接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能没有到位或者没有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而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思考之中,属于主动思维,因而学习效果会更好,这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当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件易事,其间要求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自主定向——确立学习的目标性和动机性
学习目标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学 英语,是为了升大学迎接高考,还是为了将来出国留学,或者是学好之后能给自己和家长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积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英语学习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增强自己的自主意识。
2.自由选择——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性
学生自己是千差万别的行为个体,在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学习兴趣的体现上会有极大差异,形成各自的学习风格。自主学习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决定自己爱学的,想学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自愿探究——重视学习的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半独立到独立,从探究单一问题到复杂问题,从参与局部到全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强调探究性学习,意味着学生会经历更多的挫折,面临更多的挑战,但究其长远意义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性格,而这一点正是应试模式下的学生最缺乏的。
4.自觉运用——体现语言的实践性
语言是鲜活的载体,如果学习语言后,不能够拿来运用,就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英语教师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替学生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语言运用环境,不能让英语成为书本上的死知识,而应该成为生活中的语言。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英语教学将会更科学健全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只有充分领会其精神,才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