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要点(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要点》。

第一篇:毛概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答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答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8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3.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帝国

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4.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1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答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答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依据: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13三大法宝。

答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4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6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教训)。

答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答1社会主义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2 社会主义本质轮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1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答1.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5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6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性质: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7“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28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答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0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或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3计划、市场关系:

答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4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

答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答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6按生产要素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答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8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00040人民民主专政的个性:

答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过渡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还有民资资产阶级;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41我国现阶段人民主专政实质上市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答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42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政体,主要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

答1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3个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44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答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地位及意义):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

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答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法杖,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答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4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答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5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2一纲四目名词解释

答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

(一)、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政府拨付(注: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进行;

(四)、双方互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注:毛泽东一再表示,台湾当局只要一天守住台湾,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就不改变目前的对台政策)。

5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2.实行两种制度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重要意义: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5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5党的性质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6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答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57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安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8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名词解释 答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

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59“一化三改”。名词解释

答“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0四马分肥名词解释:

答是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的分配形式。即按照缴纳给国家的所得税,企业的公积金、职工的福利奖金和资方的利润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61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答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第二篇:毛概要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3)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时代背景:革命战争,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条件(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阶级基础(3)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战争时期——时代条件(4)对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基础(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实践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战争和革命——和平和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大的世界规模性战争一时打不起来,新科技革命的兴起(2)历史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借鉴(3)理论来源: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毛泽东思想是直接的理论来源(4)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5)主观条件:邓小平的个人素养

6.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核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7.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社会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具有革命性)。(中国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义革命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本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即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4.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特点

(1)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3)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领导力量的改变

5.反对二次革命和一次革命

(1)二次革命是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隔开来,忽略了它们的联系

(2)一次革命则是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合二为一,混淆了两者的区别

革命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6.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7.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所有的原因双重性原因

(1)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8.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9.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必要性:(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可能性:(1)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2)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3)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5)良好的群众基础

10.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中,包含着两个同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社会的原因

(1)经济上,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有一席之地(3)文化上,双重性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性质(4)社会的基本矛盾方面,在国内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过渡时期

时间:1949.10.1——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主要内容:“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为什么首先进行农业改造?

(1)适应: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2)控制:(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城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从根本上割断城市资本主义和乡村富农、小农经济的联系(3)农村又出现新的两极分化、剥削现象等问题(4)政治:关系到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

4.农业改造中的问题

1.盲目追求速度,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2.改造中的不良举措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3.无视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要,改造模式集中、单一。

5.手工业的改造

一.办手工供销小组。

二、办手工供销合作组。

三、建立手工供销合作社

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一.采用和平赎买方式,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益。

二、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四马分肥),第二步只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四马分肥),第三步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股定息)。

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理论成果有哪些?

(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党的八大确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方法:民主的方法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内容和意义

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

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的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性因素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现实性因素: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3.阶段性的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二、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三、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内涵?

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总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坚持科学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旧的:1987年十三大确立邓小平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十五大把第三步具体化又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

4.小康社会16项指标

5.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6)结合第八章,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辨析: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是正确的,原因:(1)从改革目的看,改革起着打破和清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2)从改革对象和方式看,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新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3)从改革的深度和结果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过程(4)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有哪些措施

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 城市改革:以国企为主

3.4个问题

4.十八大

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6.对外开放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论述、材料)

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体制改革

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i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发展公有制的原因

(1)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4.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生产要素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措施: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建立健全社会保全体系

5.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

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核心价值体系观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9.和谐社会的内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民生建设的内容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1.生态文明的核心、体现、总体要求

核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1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1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文明。

第三篇:毛概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4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5~6页)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9~12页)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9~21页),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27页)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29页)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34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8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44~46页)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7页、49~5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8页)

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61~67页)

3、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71~73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党的八大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78页)

2、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意义以及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85~89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96~98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2~103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04页、10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论断及重要意义(113页、115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119页)

3、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内容(121页)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实现途径(123~124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29~131页),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35~136页)

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37~142页)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与特征(145)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5~146)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6)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1~152)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5~156)

6、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57)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58)

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0)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65)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63)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重要意义(170)

1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74~175)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87~189)

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92~193)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时代主题的涵义(196)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3~212)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14~217)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18)

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21)

4、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228~237)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党的性质和宗旨(238~239)

2、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38~244)

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43)

4、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和危险(24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44~252)

第四篇:毛概考试要点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 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依据: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4、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内容: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一、邓小平如何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哪些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技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四、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五、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三、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七章:

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第八章:

一、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收入方面存在的差别?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

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第九章:

一、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

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得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三、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一、如何理解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6点意义: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一、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第二,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第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第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第五,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一、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首先,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使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细,为新的阶层的出现提供了从业条件;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促成了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一、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要求;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如何加强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三、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第五篇:毛概考试要点范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于实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上,在农村蓄积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和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5)党的领导及其正确地政策,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

(2)农业合作化的三大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与以往认识的区别)

(1)认识很具体:从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生产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指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价值目标

(3)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本质

(4)突出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以前是生产关系)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第一位推动作用

(2)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第一变革作用

(3)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明显

(4)科学技术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

(1)加快科技进步、创新

(2)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的初级,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尽力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的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三个有利于是指:

有利于发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的原则: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行为自主化③宏观调控简间接化④经营管理法制化⑤保障制度社会化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张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话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关键性作用。 4.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额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业 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资本收入分配,按管理技术、信息要素分配,劳动力价值要素分配,劳动经营所得分配,资产收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③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①生产发展②生活宽裕③乡风文明④村容整洁⑤管理民主 怎样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③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环境污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体现在:(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2)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 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港澳高度自治体现在:独立立法权、行政管理权、司法权、终审权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包括两个联盟: 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联盟,这是同一战线的折哦那个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原因: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建设的经验: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把思想建设方在党建设首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及自我批评作风,争取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开展整风运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下载毛概要点(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要点(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讲义要点第九章专题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毛概考试复习要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毛概讲义要点第九章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毛概考试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 1、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启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实事求是思......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2015年毛概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

    毛概开卷毛概要点总结

    毛概开卷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

    毛概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毛泽东思想概论》21篇经典必考文献要点归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

    毛概

    毛概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