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磨课实施方案
“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徐庄镇北周完小
2013-02 “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校按照“抓规范创特色,抓内涵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特开展磨课活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根本,进课型教研活动,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促进听课者与授课者以及备课参与人员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确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参加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三、时间安排及活动方式
每学期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为“磨课”活动时间。先以学校为单位分学科或分教研组集体活动,然后与公开课、优质课等评比活动相结合,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观摩活动。
四、磨课步骤与要求
(一)学习与宣传发动
1、认识磨课。什么是磨课?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通俗地说是教师用心思考、深入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一堂课,就是把一节普通的常规课打造成一节优质课的过程;是聚焦课堂、观摩课堂、反思教学、提升技能的过程。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它磨出的是对理念的不断更新,磨出的是对教材的深度把握,磨出的是对设计的不断优化,磨出的是对生成的灵活引导;磨课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课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掌握重点。“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文本?“磨环节”——怎样设计教学活动?“磨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磨细节”——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反馈?在这“五磨”中,磨教材是关键,因为教材可以上通目标,下达学生。
3、研究方法。确定磨课内容,制订个人磨课计划,按照本教研组的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参加“磨课”教研活动;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教育信息材料,多方面收集与“磨课”课题教学密切相关的资料,吸取精华和教训,完善备课;“磨课”时各环节都要进行精心准备,在观看中进行反思,积极听取教研组内老师的意见,调整设计,实现在“磨课”中成长。
4、学校负责安排具体磨课时间和人员顺序表。
5、磨课方式。个体带动群体式。教研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一堂好课的诞生出谋划策。每一轮课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主题引领研讨式。学期初,各教研组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关主题,作为一学期磨课活动的主题。
(二)操作与实践阶段
1、磨学。选定课题,确定方法:教师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集体研讨,制作流程:从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方法的预设等方面反复斟酌,教研组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达成共识。执教老师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稿。组内研讨,确定流程:向教研组提交授课流程,教研组全体审核、决定方案。
2、实践。(1)试讲。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2)听课。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评课时教师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授课人反思教学、经验交流、教研组长专题辅导,做会议总结。(4)集体总结反思。写教学随笔。(5)深化。结合教研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等反复磨课。
(三)、总结与成果展示
1、学校汇总、分析磨课情况,每学科上报1人参加学校磨课教研活动。
2、开展“同课异构”交流互动。
3、评析。
4、总结
5、编订课例、案例反思、论文等教研材料。
五、具体措施
1、成立组织。
业务校长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好磨课的全部活动,引导班子成员走进课堂、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进行检查、指导,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
2、组织纪律。
参加磨课人要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积极主动地完成流程制作、讲课、听评课等任务,做好记录。
3、经常反思。
通过磨课了解校情、教情、学情,准确把握课改动态,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4、加强检查。
学校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教案、听课记录和反思材料、教研活动情况;学校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随时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后进行记录、汇总和反馈。
5、评比奖惩。
通过活动,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不同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磨课活动。篇二: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鲁村中心小学教师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无效低效课堂,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根据县教育部门提议,我校制定出台了《鲁村中心小学2013——2014第二学期“教师磨练合格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本学期在部分教师中开展 “磨练合格课”活动。为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特制定我校磨课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达标”活动为基础,以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以示范课为导向,以研讨课为主体,以评比课为促进,以验收课为评价,引领教师聚焦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聚焦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磨课重点解决问题
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如何提高课内外巩固训练活动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点最后确定为三个: 1.从学生行为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 2.从教师行为观察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与促进 3.巩固训练活动的有效性
三、磨课程序
1、参考资料、结合学情备课。
2、说课。
3、第一次上课。
4、评课、吸取部分意见二次备课。
5、第二次上课。
6、评课,作出定稿。
7、写出磨课反思。
8、最终形成的定稿、反思、课件整理上交。
四、听课教师要求
听课教师在听课中关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2-4个关注点,并对此作出分析:结合具体课堂情境,写出亮点、不足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书面形式上交)。
五、磨课教师安排
1、三月份:数学组 郭燕华 邢丽芳
2、五月份:语文组 周中华 吉慧霞
六、活动内容与要求
1、确定“磨课日”,把每周三定为我组“磨课日”,下午放学后一小时为磨课研讨时间。
2、要求教师在磨课活动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认真上好或听好每一节课、做一次高质量的磨课发言、写一份有分量的磨课心得、向执教者提一条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3、教师在评课过程中要少讲“人情话”、“场面话”,多提建议和意见。具体做到“三个一”,即肯定一个优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4、实施“上课—磨课—上课”的操作模式,使上课和磨课成为一个前后相通、及时反馈的工作链条。
5、加强教师听课、评课出勤管理。
教导处对教师的听评课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纳入教师学期评价结果。
鲁村中心小学磨课活动总结
伴随着教研的深入进行,我们学校根据县局检查中提出的建议:打造一节精品课,让每位教师都能够上一节精品课,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授课水平,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在本学期积极开展扎实有效地磨课活动。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都在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在县领导的提一下下,我们首先进行了磨课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各组内推选出两名教师参加磨课活动。
教导主任针对磨课只是给我们做了细致深刻的解读,为磨课教学明确了方向。在参加培训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对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反复研讨,大家清晰认识到,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一、步骤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磨课活动,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五步骤教研法”即:个人备课——小组讨论——课堂观摩——教后研讨————反思总结。制定计划,确保磨课顺利进行:首先制定磨课实施方案、安排,磨课教师做好准备。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怎样将“教的课堂”转为“学的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等几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磨课提供保障:由于教师授课任务重因此磨课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磨课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课后接着评课、修改,形成定稿。
二、课堂引路 指引方向
经过实践和调整,郭老师的《买书》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这次磨课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三、感受领悟,推进磨课活动纵深发展
本次磨课活动时间虽短,但整个磨课的过程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收获,在一起扎扎实实地进行着集体备课——试教——磨课——再试教——再磨??真是一种碰撞、激活、提升的过程。教研组的教研氛围浓厚了,凝聚力增强了,感情加深了。在磨课中都有了提升。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起交流的时候,郭老师说“通过这次磨课,使我感到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修改,就像“蚕的一次次蜕变,最终吐丝结茧化蛹成蝶、脱胎换骨”。
当然,由于我们能力有限,初次参加磨课活动对一些步骤操作还显得稚嫩,另外,单班教学使得磨课活动进行时,造成了重复课,学生学习势必会不耐烦。还有,教师的认识程度有些不够重视,参与热情不高。
总之,一切都在摸索中,一次都在尝试中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去寻找提升教学质量和授课方法的办法。
卷内目录
类别: 课改资料(磨课活动)篇三:磨课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磨课”活动的实施方案
针对我县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不
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我县全面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背景下,经研究决定,在全县中学范围内开展“磨课”活动。为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这一教研活动,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推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中心,引领
教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活动目的
1、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足够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带动教师集体备课,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三、实施步骤
1、概念界定:
①磨课。以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目标,由学校组织的集体性的推敲教学设
计、提升教学行为的校本教研活动。磨课过程包括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使教师某堂课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②学课。是指学习与授课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
学参考书、教学案例、信息技术资料等。学课要注意吸取精华,改造创新,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
③说课。是指说重要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说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亮点”及
其分析,说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及其原因分析等。
④研课。是指设计制作教学方案。以磨课教师为“主角”,同学科教师协同
合作,确定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所必需的教育理念、设计制作课件等。
⑤讲课。是指磨课教师上公开展示课,课上听课教师进行全程记录,便于课
后磨课教师准确地研究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撰写教学实录和案例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
⑥议课。是指大家对公开课做认真的分析、思考、讨论。做课教师向大家简
析自己该课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并做好记录。
⑦结课。是指磨课教师根据讲课、说课、议课等各环节的具体情况对自己本
轮“磨课”进行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
2、操作步骤
(1)资料研磨。
形式:学课、说课、研课
内容:磨课教师要根据自己确定“磨课”的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整理,事先写出“磨课”课题的教案或说课稿,进行现场说课及研磨。同学科教师根据
事先收集相关资料,从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链接、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材料的搜集、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和讲练环节等方面,与磨课教师一
起讨论,提出各种思路,供磨课教师选用,初步确定第一次讲课教案。
(2)、作课研磨:
形式:讲课、议课
内容:磨课教师进行第一次公开讲课展示。磨课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
着集体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同时对自己的讲课做认真的反思,找
出优、缺点,对某些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同学科教师参
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采取议课的形式,认真讨论,磨掉“毛刺”。活动后由教研组长收集齐听评课记录,交磨课教师揣摩。磨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
见和建议,对于“准精品课”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磨课教师
进行第二、第三次公开讲课展示。过程同上,达到所有参与磨课教师都认同的“精
品课”为止。
(3)、总形式:结课
内容:形成“精品课”后,磨课教师对自己“磨课”过程进行反思,将其中
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研究文章,形成个人教研成果(如教学案例、教
育叙事、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参与磨课活动的教师对整个过程加以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四、组织管理
1、学校领导要求:
要全程参与“磨课”活动,协助教研组长组织好每个环节的活动,做到在研
磨过程中领导与教师共同成长。
2、教研组长要求:
①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参加活动,详细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要求组内成员人
人全过程参与。
②会同组内成员定好本组活动详细计划,带领组内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
课堂操作策略,定好上课内容、上课人员,安排好组内成员进行集体备课。
③安排本组人员针对课例进行多次磨课,不断修改,确保每次活动质量。
3、参与教师要求:
①准时到场参加研磨活动。
②定好教材和磨课教师后,要求参与集体备课(人人一份教案),参与组内的每一次磨课活动,听课时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认真思考和整理(人人
一份评课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4、磨课教师要求:
①全程参与磨课活动。
②虚心听取教师评议,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反思。
③认真撰写磨课材料。
结
5、教研员要求:
全程参与并指导磨课活动的开展;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
五、对各校的几点要求
1、要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成立领导机构,对教师做好动员工作,确保全员参与。
2、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磨课的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由选定的教研组研磨一堂“精品课”,其他教研组研磨“合格课”。
3、保证研磨课的质量,研训中心将对磨课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
4、根据研训中心要求,按时上报各项材料。
注:具体活动安排见附件
雄县研训中心
2011年10月9日
附件
磨课活动具体安排
为了使磨课活动顺利开展,制定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9日——10月21日)
1、制定活动方案
2、召开动员会
3、各校制定并上交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磨课阶段(10月22日——11月11日)各校按照要求打磨“精品课”和“合格课”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阶段(11月12日——11月26日)
1、本学校范围内公开展示打磨的“精品课”和“合格课”
2、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部分“精品课”展示及经验交流篇四:小学教师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磨课”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将全面开展教师“磨课”活动,旨在深化有效教学流程的研究,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保证本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制订“磨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正确认识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磨成功一节好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通过全程参与,共同感受成长的精彩,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开展两轮磨课活动。
三、活动过程
“磨课”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计划各学期开展两轮磨课活动。第一轮活动:第3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第3—10周为第一轮“磨课”(含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听课、评课活动)时间。第10周为总结反思周。第二轮磨课活动:第11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第11-18周为第二轮“磨课”(含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听课、评课活动)时间。第18周为总结反思周。两轮活动具体步骤: 1.制订“磨课”计划。(第一轮第3周;第二轮第11周)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长负责,会同组内成员制订好本组活动的详
细计划。计划包括两轮“磨课”的主题、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详细的时间和地点。2.备课。(第一轮第4、5周,其中个人备课第4周,集体磨课第5周;第二轮第12、13周,其中个人备课第12周,集体磨课第13周。)首先,各学科教师根据定好的教学内容每人撰写一份教案,再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执教教师的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打磨研讨,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该环节是“磨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体会亮出自己的观点。3.上课。(第一轮第6周;第二轮第14周)
执教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
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4.评课。(第一轮第7周;第二轮第15周)
首先每位教师在听课后写好评课稿。组长牵头开展评课活动,并邀请听课的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在评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人人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长做好文字记录,汇总全组人的精华。执教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5.再上课、评课。(第一轮第8、9周;第二轮第16、17周)执教教师第二次把凝聚着同行智慧的“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组长做好文字记录。6. 总结与反思。(第一轮第10周;第二轮第18周)
学期末,对开展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文章。
四、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次“磨课”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项任务,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
2.服从组长的安排,准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组
长对每次参加团队“磨课”的出勤情况要有记录,纳入教师年度考评。3.各组将开课的具体时间提前报教导处,由教导处发布信息,以便全体教师选择观摩。4.组长对每一次团队磨课的资料、教师备课稿、听课记录等要注意及时归纳整理,一轮活动结束后统一交教导处存档。
5.学期末进行磨课活动表彰,对于成果突出的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以资鼓励。
附:活动人员名单及分组(原则上50岁以上的老师不参与讲课)篇五:开展“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开展“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按照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各学校在“抓规范创特色,抓内涵促发展”的同时,以学科组为单位大力开展“磨课活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开发区《教学及管理工作评估方案》的要求,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根本,开展磨课教研活动,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促进听课者与授课者以及备课参与人员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确保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参加人员
全体任课教师
三、时间安排及活动方式
每学期的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为“磨课”活动时间。先以教研组集体活动,然后与学校、联校公开课、优质课等评比活动相结合,开展“同课异构”教研观摩活动。
四、磨课步骤与要求
(一)学习与宣传发动
1、认识磨课。什么是磨课?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叫“磨课”。通俗地说是教师用心思考、深入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一堂课,就是把一节普通的常规课打造成一节优质精品课的过程;是聚焦课堂、观摩课堂、反思教学、提升技能的过程。磨课的形式一般采用“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它磨出的是对理念的不断更新,磨出的是对教材的深度把握,磨出的是对设计的不断优化,磨出的是对生成的灵活引导;磨课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课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掌握重点。“磨目标”——这节课究竟要干什么?“磨教材”——课堂需要怎样的文本?“磨环节”——怎样设计教学活动?“磨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磨细节”——该设计什么问题,如何反馈?在这“五磨”中,磨教材是关键,因为教材可以上通目标,下达学生。
3、研究方法。确定磨课内容,制订个人磨课计划,按照本教研组的活动计划,有条不紊地参加“磨课”教研活动;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教育信息材料,多方面收集与“磨课”课题教学密切相关的资料,吸取精华和教训,完善备课;“磨课”时各环节都要进行精心准备,在观课中进行反思,积极听取教研组内老师的意见,调整设计,实现在“磨课”中成长。
4、教研组负责安排具体磨课时间和人员顺序表。
5、磨课方式。个体带动群体式。教研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群策群力,共同为一堂好课的诞生出谋划策。每一轮课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主题引领研讨式。学期初,各教研组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关主题,作为一学期磨课活动的主题。
(二)操作与实践阶段
1、磨学。选定课题,确定方法:教师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集体研讨,制作流程:从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方法的预设等方面反复斟酌,教研组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达成共识。执教老师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稿。组内研讨,确定流程:向教研组提交授课流程,教研组全体审核、决定方案。
2、实践。(1)试讲。教师按照自身经验和对教材课标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备出来的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2)听课。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评课时教师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授课人反思教学、经验交流、教研组长专题辅导,做会议总结。(4)集体总结反思。写教学随笔。(5)深化。结合教研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等反复磨课。磨课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更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让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激发碰撞思维、创新的火花,做一个真正的“集大成者”。
(三)、总结与成果展示
1、开展“同课异构”交流互动。
2、评析。
3、总结
4、编订课例、案例反思、论文等教研材料。
五、具体措施
1、成立组织。
组长 业务校长
组员 各学科组长
2、组织纪律。
参加磨课人要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积极主动地完成流程制作、讲课、听评课等任务,做好记录.3、经常反思。
通过磨课了解校情、教情、学情,准确把握课改动态,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4、加强检查。
学校进行常规检查,检查教案、听课记录和反思材料、教研活动情况;每次检查后进行记录、汇总和反馈。注:以吴正宪老师带的专家团队磨课流程为范本
本流程呈现的是网上磨课,请各单位把“教案发到网上”环节换成打印出来分发给研究团队所有成员,在教案上设计出修改建议板块,请团队各位成员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注意所有过程性材料的呈现和留存,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磨课材料。
【研究主题】 如何让“数学好玩”---聚焦”认知冲突”策略研究
【课例】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责任人】 李玲
【执教人】 李玲
负责制定磨课计划,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提交原始教学设计;根据集体研讨的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上课并整理教学实录;组织观课、议课;根据议课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改;协调专家、名师给予充分指导,群组其他成员及时参与研讨;收集备课、研讨、观课、上课、议课、反思、总结等过程性材料,撰写课堂教学总结和磨课总结,并及时上网。
第二篇:“磨课”实施方案
“磨课”活动实施方案
由于我校地处山区,教师流动频繁,教师普遍年轻,使得我们在教师的培养上、在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上都与其它学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能缩小差距,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使学校和每位教师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此,根据学校工作和教学工作计划决定在第6周开展“提升教学水平、打造精品课堂”青年教师磨课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磨课”:磨课教师确定磨课课题,教研组围绕本节课,经过教研组全体教师历时一个月打磨,采取多种形式(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老师多次重上,通过“磨课”,打造出较高水平的精品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2.把“磨课”模式化,主题模式是:落实“参与式活动单元导学”教学模式。
3.发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三、活动过程:
1.具体操作时间及工作安排:
(1)第一周(3月28日-4月1日)各教研组进入“磨课”准备阶段——培训学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及磨课教师。集体
备课,通过说课交流,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与磨课教师一起讨论,提出各种思路。磨课教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
(2)第二周(4月5日—8日)一磨:上课研磨(上课、听课、评课),磨课教师第一次公开课展示,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每人按要求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采取评课的形式,磨掉不足。磨课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课进行修改和完善。
(3)第三周(4月11日—15日)二磨:磨二次上课,磨课教师第二次公开课展示。教研组成员关注磨课教师前后两节课所作出的调整及调整后的效果,课后进行集体评课,集思广益。磨课老师对自己“磨课”过程进行反思,形成个人教研成果(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心得体会等)。参与磨课活动的教师对整个过程加以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4)第四周(4月18日---22日)三磨:校内公开展示各教师“汇报课”,各教研组展开经验交流活动并将活动结果形成书面材料。
四、活动要求
1.由教研组长全程组织活动的开展,并做好相关培训学习,领会“磨课”活动精神。
2.学校领导全程参与“磨课”活动,协助教研组长组织好每个环节的活动,为大家搞好服务。
3.要求大家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4.定好教材和磨课教师后,要求参与集体备课,参与组内的每一次磨课活动,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人人一份评课稿),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磨课教师要虚心听取教师评议,积极收集相关资料,灵活整理,认真反思。
五、磨课教师名单 文科教研组: 理科教研组: 英语教研组: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小学教师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教师“磨课”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本学期将全面开展教师“磨课”活动,旨在深化有效教学流程的研究,切实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使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保证本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特制订“磨课”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正确认识到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研磨成功一节好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团队作战能力,通过全程参与,共同感受成长的精彩,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5年9月——2015年12月,开展两轮磨课活动。
三、活动过程
“磨课”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计划各学期开展两轮磨课活动。第一轮活动:第3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第3—10周为第一轮“磨课”(含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听课、评课活动)时间。第10周为总结反思周。第二轮磨课活动:第11周为活动启动周和“磨课”计划制订周,第11-18周为第二轮“磨课”(含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再上课、听课、评课活动)时间。第18周为总结反思周。两轮活动具体步骤:
1.制订“磨课”计划。(第一轮第3周;第二轮第11周)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长负责,会同组内成员制订好本组活动的详细计划。计划包括两轮“磨课”的主题、执教教师、教学内容、详细的时间和地点。
2.备课。(第一轮第4、5周,其中个人备课第4周,集体磨课第5周;第二轮第12、13周,其中个人备课第12周,集体磨课第13周。)
首先,各学科教师根据定好的教学内容每人撰写一份教案,再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执教教师的教案,对本节课的教学模式的构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重点的突破、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打磨研讨,形成基本的课堂教学方案。该环节是“磨课”活动的中心环节,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备课的体会亮出自己的观点。
3.上课。(第一轮第6周;第二轮第14周)
执教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凝聚着同行智慧的“准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4.评课。(第一轮第7周;第二轮第15周)
首先每位教师在听课后写好评课稿。组长牵头开展评课活动,并邀请听课的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在评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人人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组长做好文字记录,汇总全组人的精华。执教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求形成“精品课”。
5.再上课、评课。(第一轮第8、9周;第二轮第16、17周)
执教教师第二次把凝聚着同行智慧的“精品课”,展示给大家,其余教师和名优教师或教研员参加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组长做好文字记录。
6. 总结与反思。(第一轮第10周;第二轮第18周)
学期末,对开展本次“磨课”活动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其中感悟最深、最有价值的认识写成文章。
四、活动要求
1.严肃认真的对待本次“磨课”活动,积极主动完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各项任务,力求活动效果最优化。
2.服从组长的安排,准时参加活动,无特殊情况不得缺席。组长对每次参加团队“磨课”的出勤情况要有记录,纳入教师考评。
3.各组将开课的具体时间提前报教导处,由教导处发布信息,以便全体教师选择观摩。
4.组长对每一次团队磨课的资料、教师备课稿、听课记录等要注意及时归纳整理,一轮活动结束后统一交教导处存档。
5.学期末进行磨课活动表彰,对于成果突出的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以资鼓励。
附:活动人员名单及分组(原则上50岁以上的老师不参与讲课)
第四篇:磨课
磨课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本期我校开展的磨课活动为“一人多课”式磨课。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有启发性。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教师教学智慧。。。是否使消极变积极,是否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评价。。。是否贴切、自然,是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2)学生方面 参与。。。气氛是否热烈,受益面是否广,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发言。。。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注重倾听,是否围绕文章主题,语言是否流畅清晰。朗读。。。是否声情并茂,是否正确流利。理解。。。是否深刻。合作。。。是否会分工、合作、探究。(3)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创性,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如何。环节衔接。。。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是否符合规律。问题设计。。。启发是否得当,是否简洁明了,是否有回答的空间。教学策略。。。是否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恰当。板书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是否富有艺术性或条理性。作业布置。。。是否创新,是否合理有梯度,是否扎实有效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堂课,我们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从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正是有了这样的对比,不仅让执教的老师看到了自己教法、学法、课堂生成方面的不足之处,也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学习,关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关注学生发言的精彩度。每一次磨课之后,大家都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案。
第三阶段:教学反思。
我思、我感、我悟!这是我们每个成员的深切感受。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执教教师不仅在课后进行体会,还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后反思,其他教师也在内化的同时,把自己的反思发表在小学基础教育网站上,成为很好的文献资料,为大家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大家共同来反思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鞭策自己在教学时注意自己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结合大家的意见,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磨课。
五、成功与收获
一次磨砺,一次进步。经过多次的磨课实践,在一次次激烈的讨论中,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中,执教的老师以及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收获着,也一起进步着。
首先,磨课能指导我们的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不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判若云泥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研习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其次,磨课能指导教师精选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磨课是老师原生态教学,从教学中更能使教师感受到以生为本的重要性,更能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用扬鞭自奋蹄。
第三,磨课能指导教师学会精益求精。使执教者对于磨课过程中其他教师所提出的中肯的教材分析、精彩的教法设计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使磨课更加完美一些。
第四、研讨活动中,整个教研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整个教研组都被带动起来了,为建设和谐教研组、提升教研组的研究功能搭建了平台。
磨课需要教师间协作互助,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组内教师要协作共同完成多轮的备课、说课、上课和评议活动。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的务实、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研氛围在教研组成员之间会形成一种新的精神气象,它慢慢渗透在教师的潜意识深处,显露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教师的教研行为和价值取向,使教师获得心领神会的氛围感染和心理鼓舞。通过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使与同事合作成为我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职业习惯,同时随堂课的自发磨课活动也已成为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
六、磨课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价值在于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它的成果应该是任教者个人创新和参与者碰撞成果的整合;我们所需要的“磨课”,应该尽量使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诊断技术和信息平台。要使“磨课”成为有源之水,必须着力于建设一个丰富的信息平台。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而精心备课,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个体,因她本身的独特性而具有自身性格、能力、好恶等情感的不同。因此,我们在磨课中应该注意因教师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是教育的悲哀。教育因个性而精彩。只有充分展现不同教师的个性,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课,才能形成绚丽多姿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流派。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到:磨课只是一种形式,如果不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提升,再磨也只能是磨人误教育。“磨课”需要的是一种“自我敞亮”,“道不同,争相为谋”是“磨课”倡导的基本原则,那种搞“一言堂”、“绝对权威”的假“磨课”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百家争鸣”和“知无不言”的研讨氛围中,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最放松的心理、最自然的心态来袒露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了,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磨课”活动才能让执教老师从根本上理解每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使教学的优化得到保证。
七、结束语
确实,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周都要上七八节、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是不现实的。但是,在一个学期中、在二三年内、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甚至在一生中,能切切实实地磨好一节课,对于教学乃至对于人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磨课是一件痛苦的事,反反复复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自己的思想却在大家的辩驳中慢慢流失,到最后面目全非,甚至体无完肤的时候,才会破茧而出,这时,当你回头望时,你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被抛在了身后,自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便是磨课的魅力
我们知道,随堂课养人,磨课炼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与反思之中,它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如此“磨”下去,必将“磨”出一堂又一堂好课。山高水远,几多岁月曾虚度;来日方长,应将信念自砥磨。好课就是这样磨出来的,人生也是这样磨出来的。
第五篇:磨课
七、研究问题解决的情况
针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维度去进行观察,一个是学生活动,一个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有效性的数量、无效性的数量,老师捕捉到的有效资源的运用情况、对无效资源的处理情况。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学生的七个活动都是有效的,小调查、为什么会是100%的结果?情景剧场、逃离现场是吃亏还是赚便宜、小寒应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遇到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诚信宣言等,这几个学生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社会,真实有效。
老师对课堂上有效资源的利用占80%,还有个别的没有利用好。如:在比如一开始的小调查:选择承担责任的同学达到了100%,这明显是一个不合实情的比例,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说谎了,不诚信了,这时老师就可以反问,“这个数字真实吗?为什么说谎?这说明什么?”最后得出结论: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出于种种顾虑,很容易出现不诚信的言行,做到诚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面对这个100%出乎老师意料的无效资源,老师则一语带过,没有通过追问,将无效变为有效,属于利用不当。从一开始就出现的紧张气氛,影响到了课堂教学。老师应该感觉到了,但没有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属于对无效资源的无力改变,因为老师也紧张,没有完全放开。究其原因,在老师。情景剧的表演《小寒逃离现场后》,学生表演时明显紧张,导致第一遍出错。这是无效资源,老师可以号召大家给他们热烈的掌声以缓和活跃气氛,但老师漠视了。情景剧后老师的评价,“这几位同学表演的惟妙惟肖”,此话有些不诚实,在场的人都看出来了,表演的还行但达不到惟妙惟肖。老师的评价过了,老师说了违心话,违背诚信,属于处理不当。诚实的积极评价可以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表演,紧张难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准备和更多的机会锻炼,相信他们一定更精彩!”
针对“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上,我们从小组的设计有效、分组合理、分工明确、指导有效、评价到位这几个维度评价小组合作的广度、深度、有效性。从观课的结果看,这几个方面实现的基本上不错。当然,也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个别组员并没有全身心地参与,每个人的意见并没有充分被吸纳,有的一言不发,有的则只顾自己讲;在小组汇报环节,通常都是少数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的学生作为代表,汇报合作解决问题的结果。教师也往往更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合作学习展开的具体过程则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八、学生学习效果的佐证材料
本课中授课老师从学生的“走近诚信”、“感悟诚信”、“践行诚信”、“诚信宣誓”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活动。我们分为两个观课小组观课,一个着重“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利用”,以朱德生为组长,一个着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以刘庆溪为组长。1.课堂中生成资源如何有效利用
魏耀蕃、朱德生、周烨、郝俊峰、张学坤、刘持君、郭宝向、李民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焦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以“小调查”的形式作为本课的教学起点,调查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她在“感悟诚信”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了由学生参与的小品表演活动,促进了有效资源的生成。在“合理想象”和“生活剧场”环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生成了许多有效资源。这是我们所有观课老师都需要学习的。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预设的重点,也是动态生成的起点。预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成是现时的生发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诚信宣誓”环节设计比较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背景音乐声中集体宣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凸显了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学科特点。2.小组合作有效性
刘庆溪、王会芳、谢兰杰、陈威刚、祝玉芹、崔潇月、郭花
焦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深度有梯度,效果好;分组是四个人小组,合作有效;每个成员分工明确,都有展示的机会;老师的指导也很及时,并且鼓励性评价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参与的广、参与的深,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九、本课例研究对校本研修的启发和建议
1.确定研究问题的过程。首先立足教学现实,围绕今年的研修主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锁定本次课例的研究问题。
2.一以贯之追踪研究问题。确定研究问题后,研修组老师在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等问题研讨区一以贯之追踪问题,全方位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磨课——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新手段
——浅谈2013年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关于磨课的认识
郓城县黄堆集乡初级中学 谢兰杰 题记: “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
-----------张志勇
2013年11月20日至28日,我有幸以山东省初中思品骨干教师的身份去聊城大学政治和公共管理学学院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研修第一次集中培训。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是:围绕贯彻新课标这个中心,通过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骨干教师面向学生学习设计,实施和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骨干教师指导2014年初中教师全员研修的能力,促进新课标的全面贯彻和基于网络的协同研修常态化。
短短的几天培训,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研究如何引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或协同发现自身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省项目办专家蒋敦杰教授所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因问题而具有上升空间。问题已然存在,课程研究不回避问题,而要将问题揭示出来。问题是一个要解决的困惑,一个要克服的障碍,是需要跨跃的,横亘在当前情景抵达期待结果之间的一个鸿沟。这个困惑、障碍和鸿沟是任务承担者自身的,不是他人的,是面临挑战性任务而没有现成办法完成时产生的。对于教师来说,是贯彻课标教学新要求没有现成办法实现时产生的。问题要指向任务,与任务共存;要指向承担任务的人,与人适配。”
因此,我认为此次研修的最大亮点就是为我们广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解决自身出现的问题开启了一扇方法之门。
基于此次研修的目标和任务,依托省项目办提供的研修平台,我们以研修组为单位,每个研修组承担了一个真实教学场景的课例研究。运用混合式课例研究中的基本式进行了磨课。所谓磨课,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推敲、打磨课。磨课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一位教师,要想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从卓越走向教育家,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磨课。
磨课的基本流程是:
1、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
2、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
3、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
4、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
5、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课堂实录回放,同伴议课、评课、实践反思、必要研究;
6、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混合式课例研究基本式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然后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
有效磨课必须遵守以下以下基本要求:
一、磨课活动要以十人左右同组为宜。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二、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顺序推进。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三、反复但不重复。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四、经常化和制度化。要坚持每课必磨,周有小结,月有精品课。习以为常,我们的教学工作才更具艺术气息,我们的专业水平才能迅速提高。
五、将学生前测情况的分析作为确定教学流程的重要依据。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建议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的基础。通过考查,我们发现,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及时弥补缺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生的知识类型,调整学习任务;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调整学习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设立使能目标。
六、观课不用太专业,抓住一点分析透彻就行。换句话说,教学研究要向专题化、深入化转变。我们以前的听课大多都是每个人全盘听,听完之后泛泛而谈,很多时候评课一般都是:教学设计合理、教师语言精炼、基本功扎实等等,一个人评完课之后,后面的人就不用再评了,因为再评都差不多重复了。教学研究也大多是泛泛的研究,而不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观课则不是这样,观课时,每个观课教师都承担着某个维度(教师维度或学生维度)的某个观察点进行深入观察,并在观课量表上记录观课结果,然后整合所有观课教师的观课结果,形成有效的观课数据,依据数据作出对本节课的评价,进而研究授课教师这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在以后的教学中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更加注重锤炼自己。如果我们对每位老师都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那么对于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磨课,国家专家鲁子问曾说:“磨课的终极目的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磨一部分课,磨出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原则,磨出我们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磨去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找到解决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我想,这也正是磨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吧。
基于以上认识,建议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当以一个教学研究者的身份来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本身,做一个研究型教师。正如蒋敦杰教授所说的那样:“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 是老师基于现实起点的常态课研究,是老师自己想做能做的研究,是促进老师自我发现、自我调整和自我超越的研究。唯有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才能有真正的教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
磨课计划表最后修改:2013-12-25 15:32 魏耀蕃(指导教师)2013-12-26 08:44 很好。有见地
朱德生(指导教师)2013-11-23 10:40 我们2013年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4组在专家指导和组员努力下,21号制定和通过了磨课计划。我们借助课例初二上册第六课《与诚信结伴同行》研究追踪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二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理利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有效资源关系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教学时间局限性等。一个教师的不具有广博的知识涵养,就难以回答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就可能有意回避问题。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心中只有自己的预设资源,上课搞一言堂,就会漠视或藐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置之不顾,按部就班授课。教师如果教学机智不够,教学艺术不高,对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不能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课堂就会缺乏活力、缺少激情,缺少高潮。如果教师能对教学中生成的一些新的教学信息(例如学生突然提出的一些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进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所用,就会使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责任承担的意识,没有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少深度,是一种假合作;教师置身于合作之外,只有小组合作,缺少组租合作、师生合作;合作的结果不能合理评价,有效利用,教师只是为活动而设计合作,忽视了对结果的有效利用;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比较生疏,教师缺少合作技巧的指导等。我们将会通过磨课、观课、评价等方式研究这些问题,力求解决一些问题。我相信,在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在大家的精诚团结下,我们一定能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谢谢!
课例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项目《与诚信结伴同行》——山东人民出版社 所属类别
思想品德初二 研究目标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归因分析,我们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更有效的运用。一堂课的优劣,设计很重要,它体现着老师对学情、教情的理解和把握;生成同样重要,决定着课堂的宽度和厚度,往往更多的亮点就出在生成上。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没有及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的资源自生自灭了,就象点了一个哑炮,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老师忽视生成资源的原因一是课堂经验不足,没有这种资源意识、追问意识和生成意识;另一方面就是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面略显狭窄,不能有效的应对课堂中出现的资源;或者是老师的理念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导老师加强自身素养,提高生成意识,能自觉追问,从而提高课堂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2.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大重点。现在全国各地小组合作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但是小作合作的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假合作、现象比比皆是,成了困扰老师们的一大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就是引导老师能意识到并能有效的引导小组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甚至是领导能力。研究问题
本组的研究问题确定为:
1、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
2、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这是老师在课堂上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能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说明事项
1.研究问题的形成过程:本组在讨论教学问题归因采取了每位老师写两个本人认为是制约课堂效率的两大问题,汇总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的运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如果我们
2、研究问题的追踪过程:在备课研讨中,围绕探讨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修改教学设计;在观课研讨中,围绕研究问题确定观察维度及相应的观察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课堂观察,检视问题的解决情况;在课后研讨中,分析观课数据,得出观课结论,在课后评议和实践反思基础上,群组教师对学习支架的认识、设计和利用上获得共同提高。并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形成更高效的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流程分工 时间安排
群组成环节 上课老状态 磨课任务
制定计划
11/21-11/23 √师
焦爱玲 参与计划制定员分工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
提供相关资源√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
在“计划:问题研讨” 区开展如何确定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协同讨论 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归因花√
刘庆溪√李民√郝
备课1 11/22-11/23 √备课研讨
11/23-11/24 √焦爱玲 基于个人经验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备课研讨会议,发布备课研讨记录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
网上修改教案
对教案跟进评论
√张学坤√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
在“备课:问题研讨” 区开展问题解决策略和活动设计的协同研讨 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备课2 11/23-11/24 √观课准备
11/23-11/25 √焦爱玲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参加观课准备会,提交观课准备会记录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参与制定观课量表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
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在“观课:问题研讨”区开展对指向研究问题的观课维度、工
焦
具和方法的协同讨论
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上课-观课
11/24-11/25 √上课 发布课堂实录
焦爱玲
分工观课 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杰√陈威刚√张学坤√焦爱玲√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
观看、阅读上课实录并进行评论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
课后评议 11/25-11/26 √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焦爱玲 依据观课报告对研究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评议,提交评议会记录
烨
√
郭花√刘庆
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
王
在“课后:问题研讨” 区开展依据观课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效
会
果、总结反思和对教案修改的协同讨论
芳
√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备课3 11/29-12/12 √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 发布教案
焦爱玲
对教案跟进评论
刚√张学坤√ 焦爱玲√ 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 总结自评
12/13-12/15 √焦爱玲 参与总结反思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郝俊峰√焦爱玲√
撰写并发布总结反思文章
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周烨√郭花√刘庆溪√李民
群组互评
12/13-12/15-
填写自评表焦爱玲 群组互评
√郝俊峰√焦爱玲√郭宝向√祝玉芹√崔潇月√刘持君√谢兰杰√陈威刚√张学坤√王会芳√王会芳
教材原文
学科:思品
学段:初中
教材原文: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与诚信结伴同行》周烨 郭花 刘庆溪 李民 郝俊峰 焦爱玲 郭宝向 祝玉芹 崔潇月 刘持君 谢兰杰 陈威刚 张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