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小学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中心小学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推进农村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的文件精神,2007年秋学期,我中心校领导班子及时召开教研工作会议,组织班子成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学习关于《推进农村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及村级学校教研工作现状和实际情况,深入讨论、研究,向来宾市科教所申报《中心小学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目的是:寻找适合我镇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及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段时间里,在上级领导的指导和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确定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健全教研组织机构。
1、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为加强校本教研的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2、落实责任,分工合作。校长负责组织全面工作,深入调查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确定学校研究的课题。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和总结、课题实施方案和总结、教研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负责协助副校长落实各种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收集各种教研工作资料存档,跟踪指导各片区、各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二、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提高研究质量。
良好的环境造就优秀的人才。为提高研究质量,我校特别注重教研氛围的营造。具体做法是:
1、在中心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心校建立“校长室---副校长室—教导处---各教研组—老师”五级教研网络。村校建立“中心校---片区---各村校---各教研组---教师”五级教研网络。提高教研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合作研讨,彼此支持,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2、开放电脑室和多媒体教室。两个室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为教师多渠道收集先进的教育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组织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反思,并要求评课教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授课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4、争取得到专业人士的引领。为提高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质量,这两个学期来,我校领导积极联系县教研室陈冬梅、黄爱文两位老师到课堂中针对习作课教学、阅读课教学做具体的指导。
三、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架起教研的桥梁。
2007年秋至今,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中心校开展《中心小学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总课题研究、《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和《如何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子课题研究,片区开展《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培养差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子课题研究。目前,各问题正在研究当中。
四、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研平台。
两个学期来,我中心校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1、07年组织开展小学生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课堂探讨活动。
2、07年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3、07年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学习培训”活动。
4、07年组织举行语、数学科三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
5、08年组织举行语文学科“同备一课书”课堂教学探讨活动,数学学科1—6年级教材任一内容课堂教学探讨活动。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此我中心校领导从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抓起,让领导成为教研工作的身体力行者,让骨干教师成为教研工作的领头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我镇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领导和骨干教师约150人次,投入资金约1万多元。为我镇教研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教研管理制度,确保教研工作有章可循。
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开展,本学期中心校领导出台一整套新的《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研管理制度》,并和各校长签订校长责任状。
七、以点带面,把教研工作辐射到各村校。本学期我校建立中心校----各片区----各村校---各教研组—教师五级为一线的教研管理网络。具体做法是:
(一)转变领导观念,加强领导教研意识。
为让教研工作向全镇铺开。2007年11月16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时召开古蓬镇村级学校校长、教导“校本教研培训活动”会议。传达来宾市关于《推进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会议精神,解读校本教研的内涵以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区别,讲解过去的教研和现行的校本教研的区别,结合当前课改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及我镇近几年来教育教学现状阐述在农村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重大意义,介绍其他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先进经验。转变各村校领导的观念,提高教研意识。
(二)制定村级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方案,部署教研工作任务和要求。
1、定基地,定责任人,分片区活动。全镇分3个片区:古稠、枝林、三浪为一片,基地在枝林,组长:韦相凌校长。龙利、周安、东河、凌头为一片,基地在周安,组长:莫尔金校长。内联、上浪、板梧、板内、龙球为一片,基地在内联,组长:韦家碧校长。
2、落实责任。各片区负责人组建本片区的教研领导组织机构,制定本片区的教研工作计划和总结、教研管理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拟定研究课题(问题)、撰写课题实施方案,上交中心校审批,负责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日常教研活动。所有材料打印1-2份,加盖公章。一份上交中心校,一份自己存档。组织教师学习三维目标、观看教学光碟、进行案例评析、课堂实践。
3、各校领导及时传达镇校本教研会议精神,加强本校教师教研意识。
4、各校及时成立本校的教研组织机构,确定本校教研活动第一负责人。
(三)跟踪指导,确保教研质量。
校本教研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为确保教研质量,我校采取跟踪指导、监督方法促进村级学校活动的开展。具体措施是:
1、定期深入片区指导拟定研究的课题和课题实施方案的拟定。
2、定期深入各村校指导教师围绕课题进行研究。
3、定期深入各村校指导教师上课。
4、定期深入各片区、各村校检查教研工作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方案、记录、总结。
5、针对各片区、各校在研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解惑或调整。
八、教研成果。
〈一〉、我镇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是:理论学习—案例评析——课堂实践——反思交流、整改提高。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1、理论学习。
⑴学习内容:
①《小学语文、数学课程理念与实施》
②《新理念案例评析》
③继续教育教材
④各种教学杂志,如《小学教学参考》、《福建教育》等
⑵具体要求:
①自学时要做好读书笔记,主要摘抄名家的教育名言、课堂评价语言、课题的理论知识等,以备评课用。
②写好读书感言(数字不限)
2、案例评析。
这一阶段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1)、收集名家优秀的教学案例,拮取其中的精华,尽可能写上自己的收获、体会。(每人一篇)
(2)、交流所收集到的经典案例,做到资源共享。著名的教育家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资源共享的好处。
(3)、观看教学光碟,撰写心得体会。
3、课堂实践。这是最关键的环节,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备课(力求体现集体的智慧,即集体备课)具体办法是:由上公开课的老师执笔撰写教案,然后在组内交流(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组内的老师提出修改、补充的建议后,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整改。
(2)上课(所有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并做好听课纪录,备评课时使用)
(3)反思、点评
①反思。授课者的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设计及理念依据、成功与不足之处、整改措施。
②点评。听课者的点评尽可能结合授课者的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情况、教学评价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看法、建议,让每一位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共同进步。
4、反思交流、整改提高。
通过自我反思、交流互动以后,授课者再对教案进行修改,形成优质的教学案例,存档备案,为下一届的任课教师提供上课的依据。
〈二〉全镇掀起教研的热潮。大部分领导和老师的教研态度非常积极。特别是中心校的领导班子经常早出晚归,奔波往返于各村校的小道上,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教学,可是他(她)们没有一句怨言。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让我们最感动的是:东河小学的莫尔金校长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他以身作责,做老师的表率,第一个上探讨课。年过半百准备退休的莫庭兴老师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探讨的热潮中。龙利小学的韦喜玲老师,为了上好《年、月、日》这节课,进行三度教学,试教了3次,修改了3次教案。中心校的樊黎花老师为了上好《圆柱体的体积》,拿自己的教案跟同伴交流,修改了一遍又一编,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去发现、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校的教具不够用,她又想方设法到内联、龙利小学借教具给学生上课。韦喜英老师为了上好《小数的初步认识》,也不惜牺牲一切时间,利用节假日加班备课,整理教案,在同伴的互助下进行多次的试教,整改教案。特别是莫李丹、莫益增、莫晓林、蓝红云、黄云飞等老师为了给韦艳老师出谋画策,上好《一面五星红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她身上,全力以赴地帮助她多次地听课,修改教案。他们这种敬业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2、大部分领导和教师的教研意识有所提高。本学期我中心校,以县教研室组织开展语文科“同备一课书”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数学科1—6年级任一教材课堂赛课活动为契机,从村校抓起,通过各村校---各片区---全镇,层层赛课筛选出韦艳、韦喜英两位骨干教师参加县级赛课活动,组建莫李丹等3人团队两个小组分别参加县级评课、议课比赛活动。使我镇部分中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技能得到较快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听课、评课、议课活动,使部分领导和教师不由自主地去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理念,学习观课、议课的内容和方法,学习案例评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镇继续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具体表现在:
1、在课堂中老师已经有意识的去关注学生个体,尊重学生个体性,教师的角色在悄悄改变,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参加内联片区赛课的欧加强老师,面对学生提出不成熟的问题时,教师能放下架子真诚地与学生一起探讨,既让学生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2、导入方式新颖、多样,数学学科的教师基本上都能创设生活或问题情景引出课题,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如:板内小学的蓝庆龙校长教学《量的计量》时以修改数学日记的方式导入;周安小学莫春敏老师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创设商场购物生活情景导入;龙利小学韦喜玲老师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唱生日歌导入;中心校韦喜英老师教学《求平均数》时让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导入。语文学科蓝海慧、莫利癸、蓝冬林、韦艳、蓝红云老师的导入方式也都非常好,各有千秋,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文学科的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例如:蓝海慧老师能用联系上下文、直观图片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蓝定军老师用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4、部分教师能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如:枝林小学莫文凤副校长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主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用小木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3里面有几个3?6里面有几个3?9里面有几个3?12里面有几个3?15里面有几个3?思考: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规律: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我们也可以看成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让学生经历了摆、思考、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过程,去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的道理。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了过去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行为。
5、有两个老师将识字教学“后置”。这样的方式是识字教学的新突破。因为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语言学习更是要依托于故事情节,要求一个有情有趣的语境,如果在课文学习前集中识字,学生刚品味到课文的趣味,却要来识字,那个创设的境,激起的情被字的读音、部首、结构、笔画数以及若干次的书写与练写打消得无影无踪。“后置”有利于赋于语文课一个更精美,更合理的教学结构,它营造了更为精致而合适的语文学习氛围,使学生容易沉浸其中,享受语言的美丽和学习语文的快乐。
6、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去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7、教师的反思条理基本清晰。基本上能按: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定位—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设计理念—课堂中的优点—不足及整改的方向这个思路进行反思。
8、部分教师能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如:中心校的韦喜英老师、韦艳老师;枝林小学的莫文凤副校长;周安小学莫春敏老师等,都能制作演示文稿辅助教学。
9、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龙球的蓝树贵老师教学二年级《图形的变换》时,把电线架上的三角形和角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板内小学蓝庆龙校长教学《量的计量》时,让学生动手测量数学教科书、学生桌子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部分老师已经有意识地去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三浪小学卢超平老师教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时,直接出示枝林——周安——古蓬的平面图和路程,让学生计算出枝林到古蓬的路程和古蓬到枝林的路程,然后引导归纳出加法的意义,最后再引导比较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11、部分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问题?又如;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想提什么问题?
〈四〉、取得的成绩。07年秋莫李丹老师参加忻城县第二届教师风采大赛,获小学组优秀奖;08年春参加忻城县美文诵读比赛获优秀奖。韦艳老师参加忻城县语文科“同备一课书”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获市级二等奖,语文组团队评课、议课获一等奖。韦喜英老师参加忻城县数学科任一内容课堂教学比赛获县级三等奖;数学组团队评课、议课团队获二等奖。据不完全统计,两个学期来,本校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共19篇、案例评析19篇、教学随笔21篇,优秀教案15篇,其中近50多篇分别获区级、市级、县级一、二、三等奖。大部分老师都能做读书笔记,上交听课记录及评析10篇/人以上。
十、存在的问题。
1、还有部分教师教研意识较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老师的文化底蕴不足,有些教师给学生传递错误的信息。
3、校本教研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4、教研力度有待加强。
5、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多数教师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但没有理论做支撑。
6、教学目标定位过大,教学重点定得不够恰当。
7、课堂还是不够开放,学生主体地位表现得还不是非常突出。
8、教师对学生学习前提出的要求不够明确,清晰。
9、教师在倾听方面做得不够,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有时不给于理睬。
10、语文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把词语抽出来,一个一个的单独理解,不太好。
11、教师评价语言平乏,激励性语言太少。
12、识字方式还比较单一,识字容量不够大。
13、板书的设计、书写,以及教具的制作不够美观。
十一、下一步工作计划。
1、召开全镇教研工作会议,针对中心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途径、方法和成果做阶段性总结。特别是本学期语、数课堂教学比赛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加强教师教研意识。
2、中心校、各片区、各校教导处负责收集本学期前段时间开展活动的各种材料存档(包括:活动方案、总结、教案设计和反思)。
3、中心校领导班子定期到各片区,各村小跟踪检查和指导。
4、5月份各校教导处负责组织本校的老师进行理论学习,主要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的教材观、新的课程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行为。除此之外,①重点学习“概念”教学各学段的三维目标、教学要求和实施建议,并做好读书笔记。②每人收集1篇有关“概念”教学的经典案例和评析,并打印分发给本校本组教师人首一份,共同学习。③围绕本组研究的课题进行学习。如:中心校研究的课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重点学习:
1、“概念”教学中如何整合三维目标?
2、“概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整理、归纳能力?月底再共同交流,把别人的做法跟同伴说一说。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所收集的案例及评析可以摘抄或剪贴放在教案本里做自己的一本教法集锦。供自己学习。
5、6月份数学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概念教学的光碟,并撰写学习体会每人1篇。
6、5月—6月份语文组的老师,除开学习《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的教材观、新的课程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师观、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行为内容外,重点学习阅读教学的相关理念,并围绕本组研究的课题进行课堂探讨。如:中心校研究的课题《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重点研究:
1、如何挖掘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2、如何整合三维目标?并进行一次全镇性阅读教学第1课时教学基本模式培训,把大家研究的成果辐射到各村校。
7、6月底各校教导处收集各种教研工作资料存档,中心校举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和成果展示,把大家的学习资料、论文、优质教案、案例评析收集起来进行展示。
第二篇: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李巧珍
做为校本教研的参与者,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均衡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校本教研的实施途径和策略,以提高校本培训内容的系统性、目标的针对性、管理的主动性,对象的层次性,效果的实用性。
一、充分认识校本教研意义与作用
1、在于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沟通桥梁。一方面有助于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疑难和困惑,提高实践的水平。
2、在于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3、在于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二、明确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
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如果不重视学习理论,不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集中力量合作攻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低层次重复研究”、“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后果。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你要明确校本
教研的有效点在哪?否则校本教研活动可能会形式化、达不到预期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有效点在哪?
1、要重内容。有的研究形式很新,但研究问题陈旧,缺少新颖性和针对性(“鸡肋工程”)研究什么问题比怎样研究更重要。
2、要重质量。不要对教师提出“每周几个一”的要求,追求数量,项目太多,教师忙于应付,研究也就缺少深度。
3、要重行动。不要太看重教师的论文、案例、活动记录、学习体会等文本材料,更多的应该重视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4、要重效果。在总结校本教研经验时,要重视实践效果的实证性研究,从学校、学科、教师三个层面上挖掘典型经验。不要做表面文章,提这个方式、那个模式。我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教育学是一门不很成熟的学科,教育科学还是准科学,目前的教学研究似乎还处在医学研究的“土郎中时代”。
三、思考校本教研的深化点在哪?
1.有行动跟进的教学反思。过去学校教科研工作往往从一个理念出发,通过研究和实验,试图构建新的理论和新的模式。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的素材是为证明理论和模式的正确性服务的。现在的深化点应该从“验证性”探索到强调“自我经验”的主动反思、积极生成和创造性的表达;从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转变为更多地提倡基于教师、基于教学的“人文范式”。----着重解决如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问题,如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
2.有深度研讨的同事交流。近期强调教育研究多元化,理论界重新发现教育研究中的“田野研究”和“现场研究”的价值,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搞研究,认识教育现象,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要从教育研究的“宏大叙述”转向到注重教育研究的“日常叙事”。----着重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群体素养的问题,如教学沙龙、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等。
第三篇: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宜宾县校本教研阶段成果报告
宜宾县教育局
2003年宜宾县全面进入课程改革。2005年3月,宜宾县被省教厅确定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基地”。宜宾县地处川南的贫困山区,人口103万,幅员303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全县学校492所。其中,高中7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2所);初中55所;小学426所。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校本教研进行了调研:教师树立校本教研意识;构建三级教研网络;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一、全面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一)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干部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我县被正式确定为“以校文本交验制度建设实验基地”后,教育局立即组织了中心学校、直属学校的领导,召开了的专门会议,专题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政策和理论。
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教厅《关于进一步较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王湛副部长对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处处长沈白榆对“校本教研”作了深刻阐述: 以校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时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呼唤,是保证新课程改革由点向面推进,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以校为本的教研,重点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实践形式,是教师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进修密切结合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研究的起点――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 研究的对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研究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研究的过程――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不断更新教师的观念,不断改善教学的行为,不断改进教学的效果;
研究的结果――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特点――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和专业引领。
实践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师只能从教学中学会教学,而学会教学必须经历一个反复实践、反思的过程。
伙伴合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办法。学校发展必须依靠教师团队的力量。老师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凝集了集体的智慧,克服了个人经验的局限。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向周围的同事、学生、家长学习,向书本、实践学习之外,还必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
学校领导干部认识到位了,就解决了校本教研制度的领导保证,才能顺利的、全面的推进实验。
(二)研制下发了我县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验计划。
计划分三阶段进行实验:2005年总结过去的有效做法并建立新的教研制度,2006年全面实践并不断完善修正制度,2007年总结提炼并进一步实验制度。
计划的主要内容摘要:
1.建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研究制定校本教研制度。2.建立提高教师素质方案,开展提高教师素质研究。
3.建立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校本教研活动制度。4.建立开放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长期处于开放的、学习的状态。
(三)组织教师全面学习校本教研理论。
校本教研理论的学习,由中心校、直属学校组织实施。县教研室教研员分片联系,指导教师学习。通过教师对校本教研理论的学习,唤醒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满,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成长。
二、切实构建三级教研网络
随着课改行进中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增多,学校的教研需求与日俱增。面对教研力量单薄、服务教改乏力的教研现实,宜宾县采取三大措施增强教研力量,增强了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和助推课改的教研支持力。
(一)壮大县级教研队伍,增强县城核心教研力。
2003年,上百万人口的宜宾县仅有专职教研员8人,课改伊始,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教育局在全市公开招聘7名教研员,初步配齐了中小学学科教研员。15名教研员中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9人,其余均是中青年骨干教师。
整合教研力量,增强专业引领。进入新课改以来,教育局整合了教研室、进修校、教仪站等教研力量,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教仪站提供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服务,教研室、进修校联合形成教研集团力量。
(二)成立片区教研组,构筑乡镇横向教研力。
宜宾县地域差异大,乡村学校大多条件简陋、信息闭塞,教师工作量大,教学问题、学习成果、教学经验等难于横向交流。特别是乡村学校还有不少民转公教师和代课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十分薄弱,乡镇之间教研力量也不均衡。以此薄弱的师资和教研力量,要攻克极具挑战性的课改难题,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促进优质教研资源共享,丰厚基层教研文化,于1998年建立了5个联合教研组(简称教研联组),2005年取消了“联合教研组”,组建了5个“片区教研组”,与“联合教研组”不同的是片区教研组不仅有3名专职教研员,还配了齐小学、初中所有学科的兼职教研员,由过去的松散型教研组织升级为宜宾县教研室的派出机构,落实了教研经费,每年每个片区教研组的教研经费6万元。片区教研组经常组织专兼职教研员,到辖区内的学校进行教学调研,给校本教研提供了较为扎实的智力支持和专业引领力量,克服了县教研室教研员几年才能到学校一次的弊端。实现了乡镇间、学校间的教研资源的共享,教育信息的畅通,促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设立学科带头人,增强终端教研服务力。
乡镇中心校和直属学校,统一设立学科带头人(镇、校级兼职教研员),负责乡镇(校)内的教学研究工作,重点指导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
壮大县级教研队伍,增强核心教研力;建立片区教研联组,构筑乡镇间横向教研力;设立学科带头人,增强终端教研服务力。变线性式教研为立体式教研,有效增强了教研力量,有力促进了校本教研工作务实而有效开展。
三、科学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整体的制度要求。宜宾县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经验,前后用了8个月的时间,经过初步制定――学校讨论――集中修改后,形成了校本教研两大制度——《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意见》《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这两个制度是学校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规则。
在两个制度的作用下,各级各类学校创造性的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了学校的各具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
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医生的真功夫在临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把校本教研锁定在课堂,是我县校本教研的基本做法。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全县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行动跟进”式教研。
教师A独立设计教学计划→请其他教师(专家)B听课→听课后B反馈意见→A调整教学计划→A改进教学行为后再次上课。如此循环,使教师A的教学行动不断跟进。教师AB都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发展。
县一中、县二中用这种教研方式,打磨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是解决高中教师年轻化的有效方式。
(二)“同质反复”式教研。
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师均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柏溪、安边镇中心校人人都上公开课,就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的,效果很好,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明显。
(三)“先导小组”式教研
校长或学校中核心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先导小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了更多人的认识,引发了学校更多人的自觉参与实践,最后达成各自的共同长进。
柏溪镇小学宋晓丹老师,接受了“快速作文”教学理念后,组织学校7个语文教师进行推广研究,后来成果显著,不仅使全校语文教师全部卷入,而且带动了全县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在全市也产生了影响。
(四)“骨干引领”式教研。
观音、白花、蕨溪、高场、双龙、泥南、永新、王场等中心学校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成立学科研究小组,与一般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共同体,由骨干教师根据其他教师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研究,在面对一个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与相应的体验。
一年来,全县邀请了全国、省、市著名专家12位来县指导教学研究工作。凸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五)“多科组合”式教研。
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背景及兴趣爱好等,这些具有不同背景教师的组合,能通过合作、交流与分享,完善知识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走进”新课程。
县二中的化学(信息技术)教师刘宗清、数学教师罗群星、语文教师陈晓梅与音乐教师张禾组合,共同研究了一节音乐课,这节音乐课后来获得了省赛课特等奖。这就是多科教师组合的优质产品。
(六)“照搬模仿”式教研。
教师(含学校领导)外出学习、听课后,回校后必须上“传达课(汇报课)”,凡是上传达课,学校都鼓励教师百分之百的照抄照搬,照搬得越像越好。从模仿到内化到传达,本身就是教师学习提高的重要过程。这种教研方式给外出学习的教师增加了认真学习的内动力,也使没有出去学习的教师共同受益。
(七)“走教”式教研。
主要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较好的学校,根据周围学校的需要,派出骨干教师,去上课、解读教材,帮助其他教师尽快掌握学科教学方法。这种教研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科教师(艺体)紧缺的问题,使村小的孩子受到同等的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措施。
(八)“片联校”式教研。
在乡镇内,在一个较小的区域里,由一个条件较好的学校,与其它两三个条件较差的学校组成共同体,统一管理,统一进行教学研究,有效地带动一片学校的发展。
高场镇的黄伞片联校、双谊乡的成中片联校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九)“校长评课”式教研。
校长(中心校所有领导、片区校领导)长期坚持听课评课,每周不少于两节,这已是观音镇中心校的一个制度。校长评课教研,促使学校领导成员熟悉教学情况,掌握教学动态;促进教师研究教学,奠定教学管理的基础。
(十)“家校一体”式教研
家长作为搞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教师上研究课,家长参与听课评课。请家长谈看法和建议,不仅密切了学校同家长(社区)的关系,更体现学校对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柏溪镇中心校的“家校一体”式教研成绩十分突出。
(十一)“教学反思”式教研
为了搞好教师的教学反思教研,学校要求教师平时要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进行深刻的思考,并作适当的文字记载。
教育局专门举办了教师教学反思文章的评比。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十二)“交流”式教研
为了给教师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全县利用视频系统开设了“名师论坛”。规定特级教师、县级名师必须定期向全县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并接受全县教师的无记名测评。任何教师都可以申请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或作学术报告。使全县的教研风气良好,学术氛围浓厚。
五、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事关重大,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我们把课堂视为教师生存的重要场所。教师生存质量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他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研究作为校本教研和校本管理的主要对象。试图通过唤醒、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提高教师的生存质量,来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能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校本教研的实践表明,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教学实例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具体实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摒弃了过去一些空的虚的学习形式,因而使教师学有所获,成长迅速。
(二)校本教研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教师研究的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三)校本教研降低了研究的难度。
校本教研的问题都是教师教学中的真问题,教师都有切身体会。所以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思维积极,发言踊跃,都是适合自己讨论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研究的信心和热情。
(四)校本教研促进了部分优秀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
部分学校搞教学研究已基本形成了一种风气,研究的分氛围浓厚。广大教师逐步具有一双观察的眼睛,一颗研究的大脑,一种理性的思维。
(五)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只是起步。
村级学校的校本教研,由于教师人数少,力量单薄,因此,应该由片区学校来组织实施。
校本教研重在教学的实践过程,重在教师的收获,重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反对教研的形式化,教条化,本本化;反对给教师加重无效的负担,要让教师在自主中唤醒,在轻松中学习,在愉快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宜宾县教育局
二〇〇六年九月八日
第四篇:海美小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边远小校教师专业发展
海美小学 庄成珠
我们是如何开展校本教研的?
为提高学校校本教研水平,我们立足农村实际,立足校情,确立“双线并行,相得益彰”的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重点,努力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一)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根本保障——健全教研制度。我们制定并严格实施了这么几项校本教研制度,具体是:
1、实施学校行政下到班级调研制度。每周4都作为学校行政下到到班级调研时间。没有事先通知,下到哪个班后,随机入课堂听课,跟任教老师一起交流分析;检查案头工作,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
2、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争取以课题为载体,制定教研专题,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严格按教研流程操作。
3、建立教学理论研讨制度。成立教学理论研讨班,采用集中交流,网络教研等形式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推广实验成果。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让全体教师有章可循。机制完善了,就能保障教研常规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二)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基本前提——强化理论学习。
1、抓课标学习。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标,只有认真学习课标,才能更好地用好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方向标。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还开展了讲座、学习交流、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的学习。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更是注重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2、组建理论研习班。课程改革的“洗礼”给我们这所边远小校带来第二个春天,教师们都意识到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学校也尽其所能的订阅各种教育刊物,供老师们研读;另外,学校每学期还为老师们提供200元左右资金,让老师们自由购买有价值的书,个人看完后,上交学校,以供其它老师学习、传阅。为引领教师步入“书香乐园”,学校领导亲自担任学习班辅导员,要求研习班成员做到“4个一”,(即,每周写一则评论,每月写一篇心得,每学期开一节公开课、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深入开展“走近名师、走进名著”教育阅读活动,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与名著交流,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
(三)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途径——开展课题研究。
2010秋,我们又结合陈埭镇教委的教师阅读年活动,开展了《畅游书海 快乐成长》的课题,构建师生共读,以师带生的课外阅读体系,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环境,让师生走进经典,走进人文世界,在浓浓的书香中快乐成长。从而有利的推动校园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
1、学期末,我们要求老师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案例分析研究等形式,去真实记录、反思日常的教育与学习,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出版了《书海拾贝》探索集;学生主要通过日记书写的形式,在学习与反思中更快乐地成长,出版了《快乐起飞》探索集。
2、注重课题实验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与课题实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反馈会议,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进行推广,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学期,我们又准备在3月29日举行《聚集课堂
有效教学》的语文学科镇级观摩研讨活动,力争让课题实验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四)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扎实管理过程。
1、抓好开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流程的常规管理。开学初,教研组组织教师共同制定好开课计划,开课教师提早一周备课,教案在办公厅里讨论,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备课,提出建议,每一次备课都成为老师们一次教材研究活动。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没上课的老师都参加听课、评课。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严格按“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延伸”的教研流程运作。作课教师精心准备,听课老师有备而来,共同营造愉悦的教研氛围,一同共享教研的宝贵资源。
2、抓教研组建设,注重学校教研文化的生成。加强教研组建设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科学的管理机制形成学校管理特色。根据我校目前的现状,我们成立了语数英3个教研组,明确要求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发校本教研资源,利用形式多样的教研方式确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各教研组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四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形成月月有活动,人人是主角,事事皆收获。期末,学校校从教研活动的数量到质量,从过程到方法,从形式到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查评比,推选出“优秀教研组”,给予表彰奖励。
1、多元拓展教研平台,拓展教研活动途径。
⑴茶桌教研。为使教研活动更广泛地渗透于学校活动,使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实现短、平、快,我们积极倡导尝试一种新的教研形式——茶桌教研。上好课,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就是我们的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具有:自发性涌现、主题性突出、实效性强、互补性明显等优势。
⑵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
我校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09年聘请了王增荣老师来校指导课题的研究与开发;2010春又邀请了骨干老师余智英到校上示范课;同年12月,我们又与求聪中心小学开展校际联谊教研活动。求聪中心黄老师应邀到海美小学开设数学主题讲座——《对话•幸福》。黄老师从“对话课堂”、“对话教材”、“对话学生”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师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课堂改革与师生所体验到的教与学的幸福感。同时,我们又紧紧依托龙林中心校及周边的高登、烟蒲等兄弟学校,通过参加先进学校的教研,学习兄弟校教师的教学艺术,借鉴兄弟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感受他们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教学氛围。同时,我们这几所联谊校开展了2届新教师成长课;1届中年教师示范课的活动,我校的新老师翁珠琴执教的英语课、吴雅玲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分别获得一等奖;王清顺、颜葵清2位老师执教的语文、美术学科获得二等奖,在洋埭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年教师卢作运的示范课获得一等奖,更激发了学校老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相信随着校际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将与其它联谊兄弟学校互取所长从而补其短,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学期,英语学科翁珠琴老师的镇级观摩研讨活动课得到同行的认可。这学期,学校在第7周聘请骨干教师张燕燕老师到校做个《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另外,学校能尽其所能,给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比如,学校派王清顺老师到泉州市进行班主任培训;派庄成珠老师到永春进行泉州市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派出张文彬老师、廖绪泉、钟玲玲到晋江进修学校进行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除培训外,学校一听说有好课,都会尽量派出中青年老师去观摩学习,如厦门、福州等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研工作。
(五)开展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关键环节——打造管理特色。
在管理中,我们努力打造管理特色,以更新鲜的形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效果。
1、改变评课方式
⑴采用对话式交流:我们在教研中发现,刚开始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老师们的积极性很高,可后来评课又流于形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上学期就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听完课后,至少要思考准备一个问题。评课时,在执教者说课后,我们改变以往教师依次评课的做法,而是听课教师就某个方面进行质疑,由执教者回答释疑。刚开始,有些教师不知问题如何设计,问题的价值不高,也出现过执教者回答不了的尴尬场面。但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从前没有过的热闹争鸣,就坚持下来。在“真诚、真实、真话”的直面交流中,求真务实,求同存异,或理性评析,或观点争鸣,或亮点回味。理越辩越明,设计越辩越趋于科学合理。也促使每次的开课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得更透彻,环节设计更注重科学理论的支持。教研质量越来越高。大家都反映听一课有多得,不虚此行。
⑵打算让学生参与评课:本学期在课题研讨中,我们将有意识地邀请一部分高年段的学生参与评课。让他们实话实说。我想这个工作也许会经历了一个过程,从不会评、不敢评到争着说、善于说。我们也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教学工作真实的得与失。
2、研讨方式的创新
⑴在4月份拟 建立学校博客,把研讨中存在的焦点、难点、疑点等突出的问题加以整合,上传到联谊校博客,作为“延伸性”教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彼此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快乐。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写个人教育博客,这学期准备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在个人博客建立、心得上传、评论撰写等技术进行指导培训。博客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我们想可以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平台。
当前,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注重了三个结合。即:⒈讲究实效,将集体备课与开课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为了解决备与教的分离及实效性不强的状况,我们将集备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⑴、流程:“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改——课后反思”;⑵、提前一周通知,做好充分准备,指定主要发言人,培养骨干;⒉以赛促学,将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是:⑴、再次将《课标》作为本学期教师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⑵、将教材解读能力培养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⑶、开展现场说课稿撰写比赛,课堂教学比赛。⒊重在指导,将常规检查与听课交流结合起来。
总的说来,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的探索是有一点小成效的,但是反思我们的工作尚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如:
1、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能力发展,个人积极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今后,工作中如何解决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个体发展和谐共赢,因人而异地构建适合每位教师发展的管理平台,是我校校本教研管理层面下一阶段管理的主要课题。
2、学校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培养工作中,虽有多种措施,多点着力,但收效不明显。
3、学校缺乏既有理论水平又教学实践经验的名师的引领。
4、如何从日常教学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供研究。
“一所好学校是一群好教师支撑起来的!”以校为本,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保障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深入探索。“教师,牵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这普通教育人的责任与使命,驱使着我们为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第五篇: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
和田地区第一中学《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收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通过一两次的全员培训,就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新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那么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农村学校面前的一个课题。探讨新形势下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等,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地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方式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界定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中发现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思考或同伴互助,以追踪或汲取经验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进行校本培训,所谓“校本培训”是指通过专家的指导,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培养教师一种校内在职提高培训。
以校为本的地区学校教研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乡镇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举措。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我校的规模范围内、教师教师年龄结构上相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开发校内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塑造学习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教育名著、教育教学丛书等,提升教职工的自身素质。2.健全学习制度,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结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包括向全体教师推荐的文章)。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自学,在求真求实上下工夫,并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
3.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有关学习资料,相互交流学习收获,每学期撰写一篇学习体会,送学校教务处参评。学校教导处分期分层次举办学习会,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共同提高。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申报教育局教研室,踊跃向地区级以上报刊杂志投稿,逐步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学校将根据学习活动开展情况,不定期评选学习活动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二)整合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校本教研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的创造性,鼓励教师的参与热情,让教师在活动中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其次教研方式要开放,要有利于教师的水平发挥,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给教师更大的自由遨翔的空间;第三,校本教研要紧紧围绕课改中的问题开展研究,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践探索、校际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拟从以下几个层面加强研究:
1.教研活动层次化。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分为两个层次:教研组、全校性。每个层次制定好各层次活动的计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力争扎实有效。立足全校性一级的校本教研,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在校内上一堂研讨课,并鼓励教研片内学校之间的教学联谊活动。教研组的校本教研着重进行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案例评价分析活动。教研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7次。新课程研究活动每月增加一次,达到每周活动一次;各层次教研活动气氛要相当浓厚,教师专业成长快。让教师在活动中成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
2.教研形式多样化。把四月、十月定为教研活动月,集中教学的两段黄金时间开展一些活动,形成较浓的教研氛围。做到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计划主要开展如下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互动式教研、合作式教研、讨论式、研读一体化教研等
3.校本教研课题化。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质量。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实现新评价的今天,凭经验、凭感觉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不具有科研的意识和不掌握科研的方 法,就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只有明白了这些道理,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育科研之中,才能认真地去思考如何使自己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才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探究“为什么”,才能使自己有效地将教育教学行为变成稳定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只有这样,老师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教育理论,才会有兴趣去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因此,学校在实施校本教研时,与科研课题运作紧密结合。校本教研应与教育科研一齐走,才能在传统的优势上不断发展学校的特色。
4.教研总结经常化。通过举行教科论坛,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评比、召开新课程教研组长会议,对校本教研、课改实践作全面总结,实践与总结并行,边耕耘,边反思。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实施校本教研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我校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我校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通过调查学校的师资状况以及学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教研来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六、研究工作的计划
1.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下发校本教研活动学习资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我们打算在全校老师中进行 “校本培训”与“教师素质提升”现状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①你认为什么是校本培训?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什么意义?
②本校一般开展什么样的教研活动,你喜欢哪种方式的教研?
③你怎样看待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间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么处理? ⑤你对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哪些建议?
⑥你认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哪些因素相关? ⑦你最愿意参加的的培训是哪一类
? ⑧你在教研活动中擅长的行为是什么?
⑨你平均每周看有关学科的学术书刊的时间是多少? ⑩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2.实施阶段:
①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
②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行动研究。其研究的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A.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建议,基本达成共识。B.开展活动,包括听课、教学观摩等活动。C.交流研讨,包括上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D.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情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特别强调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归档。
③课题组定期举办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研讨的教师围绕主题多实践、勤记录,及时收集典型材料,进行总结交流。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3.总结阶段:
①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写出课题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本课题确定本校为试点学校,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实施过程中,开好两次会,期初各教研组计划交流会,期末各教研组总结会。日常的教研活动要做到“七有、六保证、五个一、四上好、四组织”的基本要求。七有: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摘抄、有收集、有评比。六保证: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保证时间、保证人数、保证内容、保证质量、保证经费、保证督查。五个一: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四上好: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每学年领导上好教研带头课;骨干教师上好教研优质课;高级教师上好教研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教研汇报课。四组织:学校、年级组、学科组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高质量组织下列活动:每周组织好学科教研活 动;每月组织好年级组教研活动;不定期组织好学校教研活动;创造机会组织好教师外出学习。总之,校本教研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找准问题,以活动为载体,使问题化为经验。
七、课题成员的构成或分工
第一组:组长:、成员:。第二组:组长:、成员:。第三组:组长:、成员:。第四组:组长:、成员:。
注:平时搞活动时以组为单位,组长必须组织好本组人员,并学科带头充分发挥作用,所有教师多要积极参加。
和田地区第一中学
201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