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时间:2019-05-13 00:1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第一篇: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古诗文教学的分量在逐步加大,文言文和白话文成为共同支撑高中语文阅读的半壁江山。教学课型的设计是提高古诗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一堂好课型的设计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课型的创新设计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姿,而以下几种新课型是亟需我们深入思考与实践的:

诵读感悟课型――诗词教学,无论采取哪一种教法,都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作品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的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

情境体验课型――充分运用多媒体和音频视频的播放,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不自觉地与诗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一致的境界。

自主合作探究课型――这是以学生的自读活动为主的课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探究中活跃思维,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比较鉴赏课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型,在这种课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阅读中让学生全面把握阅读对象的异同,从而领会文本的实质。

涵咏活动课型――这种课型将语文能力的培养融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之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语文学习的广阔视野。

下面以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学设想来谈一下以上课型的综合应用。其主要教学内容为:新课导入

由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配合下雨的视频导入(多媒体播放)。朗读训练,初步感知

以朗诵为起点,(播放名家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请同学们齐读此词,找出课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的生活和创作以“南渡”为界,前期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南渡”后,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业败、身单的人生巨大波折。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作者早期词作《醉花阴》,明确李清照写词的一贯风格

多媒体播放《醉花阴》和《声声慢》的朗读录音(视频),让学生体会李词的一贯风格。

李清照词多用“愁”字,多绘“愁”形,多构“愁”境,多抒“愁”情,其中“愁”、“瘦”、“病”、“酒”等是李清照词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解读李清照其人其词的重要参照的原因和一把有效的钥匙。提示鉴赏角度,学生合作探究、深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抓住词中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依据完整结构,新颖构思品读:叠字统领全词,细节紧承“寻觅”,结尾凸显“愁”字。鉴赏意象,体验情感

自渎课文,找出意象。(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淡酒: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秋风能渲染愁情。

过雁: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细雨是哀伤?p愁丝的象征。对比阅读

比较《一剪梅》和《声声慢》中哪些信息是共同的?哪些信息又是不同的?相同的信息之下内涵都一样吗?

明确:同:愁。不同:《一剪梅》中是一种“闲愁”,《声声慢》则胜于“愁”“闲愁”自是相思之情,独居生活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声声慢》中的愁我这样引导学生,从意象入手:过雁、满地黄花、淡酒、梧桐更兼细雨,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是惨淡,透过它们,我们能领会到词人的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提炼信息,概括手法。(间接抒情)

提问:词人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抒发感情的?

采用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词中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所借之景: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2)借事抒情:词中是如何借事抒情的?

该词构思新颖,结构完整――叠字统领全词,细节紧承“寻觅”,结尾凸显“愁”字。

寻觅――饮酒听雁观花守窗听雨。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极写自己孤苦无依的悲惨境况和空寂落寞的精神痛苦。课堂小结

从《一剪梅》到《声声慢》,相隔将近半个世纪。真是“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结束课堂

用法国缪塞的名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结束教学,多媒体再播《一剪梅》音乐,再次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最后,让我们跟录音一起诵读,在诵读中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

上面这个课型设计,综合了前边提到的几种课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正确处理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实现语文教学的新跨越。

第二篇:古诗词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永吉三十五中 安丽英

[教学内容解读]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而今年我省的《初中总复习指导与训练》中也把此类型题纳入其中,分值基本是5分,着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考点涉及到:把握诗歌的意向,感知艺术形象;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中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古诗词,完美解答古诗词赏析题,是赢得中考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对于诗词也就是能理解性的背诵,从来不会赏析阅读理解这个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主。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合作、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画面描述类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吉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型,了解中考重要考点。2.初步掌握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升学生的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愉悦心灵。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阅读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教学模式]“阅读复习五步法” 第一步:有的放矢,明确目标与任务。第二步:考题展示,明确考点与题型。第三步:题型探究,总结技巧与方法。第四步:典例训练,反馈演练与巩固。第五步:作业深化,整理反思与提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墨客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它就是珍藏在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

颗明珠——古代诗歌。阅读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阅读”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不会在考试时“跟着感觉走,带着它丢分。” 第一步:有的放矢,明确目标与任务。

1.美景诗词我来诵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文化宝库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现在就让我们先来个学前热身,做一次心灵的旅游!

请同学们欣赏画面,说出你联想到的古诗词名句。男女生一人一句对答,怎么样?看看到底咱们班学生是“巾帼不让须眉”还是“大丈夫豪气冲天”!

3.学习目标我知道

导入: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人生教益。

屏幕展示学习目标:(1.)熟悉吉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型,了解中考重要考点。(2.)初步掌握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3.)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愉悦心灵。第二步:考题展示,明确考点与题型。

1.考试要求我来悟 屏幕展示:

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指导中指出:

古诗词的复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考试题型我归类.复习指导中古诗词阅读题一共是23道题,我们可以把这些题归 为六类。

(一、)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1)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某句的画面描绘出来。(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某句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二、)名句赏析类

(三、)主旨情感类

(四、)品味炼字类

(五、)表达技巧类

(六、)观点评析类

第三步:题型探究,总结技巧与方法。

根据复习指导中的例题,带领学生分析,一起总结答题技巧与

方法。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解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答案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问题】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解析】此题考查想象能力以及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抓住诗句中的典型事物想象即可。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

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答案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答题后根据答案,试着总结答题技巧。想象描述类题型的解答: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想象描述类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饰语或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通顺流畅。

想象描述类题型答题步骤: 1.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读、译。

2.要细审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要求。3.找出要描绘的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景物)。

4.围绕意象,结合诗歌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5.描述画面,注意用些修饰语或修辞等。第四步:典例训练,反馈演练与巩固。(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问题: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2分)

答案示例: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问题: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答案示例: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传音,若有若无。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答案示例: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4)阅读下面的古诗,问题。

辋川六言(其五)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问题: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2分)

答案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忆钱塘江

宋·李觏①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②涵:包含。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问题: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水面上,点点的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案示例: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7)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题: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市、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易错警示:要细审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做文章。要渗透描写技法,不能错把翻译当描写。虽然想象空间大,但要结合语境,不能脱离原文。

第五步:作业深化,整理反思与提升。

1.回顾小结我识记(1)回顾学习步骤

(2)回顾画面描述类题型的解答方法与技巧。2.根据考点我出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词,根据中考题型,出一道画面描述题,并且自己做出答案。结束语:友情提醒:

没有古代文化的沉淀,就不能说你是一个文化人。今后无论你走到哪、从事什么职业,都多多少少要跟古典文化打交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又怎么能只凭老师讲几堂课就能说得清楚的呢。祖先的智慧,是够我们学习一辈子的。从这点出发,加强文言诗词积累就非常有必要了。如果诗词积累到位,句意就能理解,文意就水到渠成,一切难题都可迎刃而解。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去阅读,“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不倦前行就可以达到目的。“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

希望同学们把语文的学习当做一种放松,一种享受!祝同学们中

考中取得好成绩!祝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高中数学概念课型及其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及其教学设计

谭国华

【专题名称】高中数学教与学 【专 题 号】G312 【复印期号】2014年02期

【原文出处】《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13年6上期第4~8页 【作者简介】谭国华,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510030).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按课型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的传统.但是,对于如何划分课型以及如何认识每一类课的一般结构特点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过去对高中数学课型的研究基本上是依据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型结构特点的归纳总结,或者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基本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或者因人而异,不同人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原有的课型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有限.在过去,由于受教育心理学特别是教学心理学发展所限,要想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指导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是用来指导课型的研究.但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从19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越来越直接而有力.近几年,我们借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导课型的研究,取得较为可喜的成效.具体做法是,一方面使高中数学课型的理论保持我国传统课型理论中课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特点,以方便操作;同时,融入现代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分类的观点,对每一种课型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的类型及其学习的过程、有效学习的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本文仅对有关高中数学概念课型及其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作简要介绍.一、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基本特点

我国传统的课型概念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按某种分类基准(或方法)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中关于课的类型,是指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课的类别.二是指课的模型,它是在对各种类型的课在教学观、教学策略、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模型、模式.在这种意义下,课型可以看作是微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所指的课型主要是指课的类型,是根据一节课(有时是连续的两节或三节课)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来划分的,但是同时它也兼具课的模型的含义.这是因为根据教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属不同的知识类型,而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所需的内、外部条件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具有某种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际上就是微观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即是课的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可以划分为原始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原始概念一般是通过对一系列的例证直接观察和归纳而习得,这类概念一般不需单独设课讲授,只需结合其他概念或规则的学习附带进行即可习得.而定义性概念中的那些次要的和易学的数学概念往往也不单独设课讲授.但是,在高中数学概念中,有许多重要的定义性概念往往是要单独设课讲授的,这一类课是具有共同的课堂教学结构特点的,于是,我们将这一类需要单独设课讲授的、重要的定义性概念课统称为高中数学概念课型.1.教学任务分析

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以及运用概念去办事,去解决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概念学习主要应作为程序性知识学习.根据学习心理学关于定义性概念的学习过程与条件的分析,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三项内容:一是要明确数学概念是什么,也就是要帮助学生习得概念,这将涉及前面提到的四个方面即概念的名称、定义、属性和例证的分析;二是要运用概念去办事,即将习得的数学概念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三是要辨明相关概念间的关系,形成概念系统.其中前两项内容完全属于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教学任务,第三项内容中一般只有部分内容属于概念课型的教学任务,形成完整的概念系统则属于高中数学复习课型的教学任务,我们将在复习课型中进行讨论.2.学与教的过程和条件

高中数学概念学与教的一般过程可以以我国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创立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模型为线索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请参见参考文献[1])

第一阶段:习得阶段

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习得数学概念,明确数学概念是什么,重点是促进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学中,帮助学生习得数学概念一般需要做好下面四件事情.首先,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给概念下定义.其次,辨别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并结合定义给予恰当的说明.再次,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概念加以解释,如将概念的定义由文字语言表述转换为用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表述.最后,对概念做深入分析,着重在以下四点:

①辨明所学数学概念与原有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②分析所学数学概念的其他一些重要属性或特征;

③分析所学数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④分析所学数学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内容.当然,并非每一个数学概念的教学都要完成所有这些事情.对于一些简单的、次要的数学概念,有时只需完成前三件事情就可以了.习得概念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叫概念形成,另一种叫概念同化.①概念形成这是一种从辨别概念的例证出发,逐渐归纳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式,其心理机制可用奥苏贝尔的上位学习模式来解释.(具体内容见参考文献[1])

学与教的基本过程:

知觉辨别(提供概念的正例,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例证的特征)→提出假设(对概念例证的共同本质特征作出假设)→检验假设,使假设精确化→概括(给概念下定义)→辨别概念的正例、反例(正例应有助于证实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应有助于剔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概念加以解释→对概念做深入分析(分析与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概念的其他一些重要属性或特征).学习的内部条件(即学生自身应具备的条件):

学生必须能够辨别正、反例证.学习的外部条件(即教学应提供的条件):

第一,必须为学生提供概念的正、反例,正例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例的无关特征应有变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正例应连续呈现,最好能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以帮助学生形成概括.第二,学生必须能从外界获得反馈信息,以检验其所做的假设是否正确.第三,提供适当的练习,并给予矫正性反馈.采用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涉及如何给概念下定义的问题.明确概念的定义方式,对于教师更好地分析概念以及促进学生形成概括是有帮助的.在高中数学中,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大多数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这里的属是指属概念,种是指种概念.属概念和种概念是指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即如果概念A的外延真包含概念B的外延,则称概念A为概念B的属概念,而概念B即为概念A的种概念.通常,也称概念A为概念B的上位概念,而概念B即为概念A的下位概念.可用公式表示:

被定义概念=种差+最邻近的属概念.公式中,最邻近的属概念是指在被定义概念的所有上位概念中外延最小的上位概念(属概念),种差就是被定义概念在它的最邻近的属概念里区别于其他种概念的那些本质属性.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个定义中,被定义概念是一元二次不等式;最邻近的属概念是不等式;种差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独有的而且能够将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其他不等式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②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通过直接下定义来揭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习得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心理机制可用奥苏伯尔的下位学习模式来解释.学与教的基本过程:

呈现概念的定义→分析定义,包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和构成定义的各部分的关系→辨别概念的正例、反例(正例应有助于证实概念的本质属性,反例应有助于剔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概念加以解释→对概念做深入分析(分析与相关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揭示概念的其他一些重要属性或特征).学习的内部条件:

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同化新概念的适当的上位概念(或结构),而且这一上位概念(或结构)越巩固、越清晰就越有利于同化新的下位概念.学习的外部条件:

第一,言语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第二,提供符合概念定义的正例和不符合概念定义的反例.第三,提供适当的练习,并给以矫正性反馈.第二阶段:转化阶段

第一阶段习得的概念仍属于概念的陈述性形式.若要运用概念对外办事,则还需将它转化为程序性形式,也就是转化为办事的技能.这是本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重点是要明确运用概念办事的情境和程序,并在一些典型的情境中尝试运用概念.转化的关键条件是要提供变式练习.运用数学概念办事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为数学概念自己办事,解决与数学概念本身有关的问题;另一种是运用概念的本质属性和一些重要的非本质属性去解决有关数学运算、推理、证明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函数概念的运用,一种是为函数自己办事,如求函数的解析式、函数值、定义域、值域,作函数的图象,判定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求函数的最值等;另一种是运用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等解决与方程、数列、不等式等相关问题,或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概念教学及变式练习的重点就在于熟练掌握每一种情境中办事的程序和步骤.第三阶段:迁移与应用阶段

这是第二阶段的延伸.通过变式练习,学生已能在一些典型的情境中运用概念,已初步形成运用概念对外办事的技能.本阶段是要进一步提供概念应用的新情境,以促进迁移,其关键条件是提供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中问题的类型或情境应多样化,和第二阶段相比有类似的,也有新的呈现,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独立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这一阶段既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但通常都要反复多次才能完成.3.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基本程序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广义知识学与教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模型,我们可以将高中数学概念课型教学的基本程序简要归纳为:

第一阶段:习得阶段(习得数学概念)

(1)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使学生对学习新概念产生一定的预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以便为同化新概念做好准备.(3)引入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概念的本质属性.这里,既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引入,也要注意从数学内部提出问题.(4)采用概念形成或概念同化的形式帮助学生习得概念的陈述性形式,即理解概念.第二阶段:转化阶段(将习得的概念转化为办事的技能)

(5)通过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将习得的陈述性形式的概念转化为程序性形式,即转化为办事的技能.第三阶段:迁移与应用阶段(运用概念对外办事)

(6)通过课外作业、复习、间隔练习和在后续课程内容中应用概念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概念应用的情境,促进保持与迁移.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第一、二两个阶段的5步通常是在课内完成.第三阶段即第6步为概念的巩固、迁移和应用阶段,通常是在课外和后续的课程中完成.对于以学案自学为主的教学则需考察其学案编写以及教师课堂上提供的帮助是否有助于学生完成学习的三个阶段.二、高中数学概念课型教学设计举例

下面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具体内容见参考文献[2]第2.2.2节)的教学过程分析为例,具体说明高中数学概念课型的教学设计过程.1.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项学习内容:

(1)对数函数的概念;

(2)反函数的概念.第(1)项内容属于定义性概念学习,需达到掌握水平.对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需采用数形结合方法从数和形两个方面展开.第(2)项内容也属于定义性概念学习.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反函数的学习要求已经降低.本课学习反函数的概念,主要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间的关系,从而深化对数函数概念的理解.因此,本节教材主要是对数函数概念的学习,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只需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本节教材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对数函数概念的教学,属于概念课型,需按高中数学概念课的课型特点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要做到三点:

第一,要帮助学生明确对数函数概念是什么,包括四个方面:对数函数的定义、名称、例证和属性.根据函数的特点,对对数函数属性的讨论应包括形和数两个方面.第二,要运用对数函数概念去办事,教材主要要求能解决三方面问题:求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要明确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及函数的关系.其中,辨明对数函数概念与指数函数概念的关系需要先介绍反函数概念.本节教材一般应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第2课时学习运用对数函数解决简单的两数大小比较、运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反函数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对数函数概念去办事的能力,需要补充适量的变式练习题.2.教学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习得阶段.习得对数函数的概念.第一步 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做到:

(1)初步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包括:

①能陈述对数函数的定义,并能列举正例、反例加以说明;

②能用描点法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般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和基本性质;

③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2)了解反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初步认识到对数函数模型与现实生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第二步 复习原有知识.对本课学习影响较大的原有知识,一是函数概念和指数函数概念,二是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对数函数的定义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式,函数是其上位概念,也是其最邻近的属概念.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应帮助学生回忆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的画法.第三步 采用概念同化方式习得对数函数的定义.习得对数函数的定义可以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如采用概念形成方式则需列举两至三个正例.我们这里是采用概念同化方式.(1)引入概念

教材提供了一个引例:通过碳14的含量测量出土文物的年代.这个引例能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对数函数的概念;二是使学生认识对数函数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给出的t和P的取值的对应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的函数.(2)呈现并分析定义

根据对数函数的定义方式,分析时要讲清两点:一是最邻近的属概念,二是种差.在对数函数的定义中,最邻近的属概念是函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构成了上下位关系,即对数函数是一种函数;种差是指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为

(a>0,且a≠1),种差也就是对数函数,都有唯一的生物死亡年数t与之对应”,从而说明t是P区别于其他函数的本质属性,即对数函数是一类特殊的函数.分析定义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对定义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定义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为什么对数函数义域是(0,+∞)?

(3)列举正例与反例

通过列举正例、反例,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四步 采用概念形成方式习得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a>0,且a≠1)的定 对各种不同的函数的概念学习都包括数和形两个方面,画函数图象既是为了获得函数的性质,也是为了从形的方面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将图象上观察到的共同特征用代数语言表达出来,就得到一类函数的性质.这一过程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1)在同一坐标系内采用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应分0<a<1和a>1两种情况,每种情况至少举两个对数函数的例子,在同一坐标系内采用描点法画出它们的图象.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每种情况都只举一例,这是不能形成对共有的关键特征的概括的.有的教师说教材也只举一例,这是不对的.教材中有一段话:“选取底数a(a>0,且a≠1)的若干个不同的值,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相应的对数函数的图象.观察图象,你能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吗?”教学时应落实教材的这个意图.(2)通过观察图象的特征,概括出一般对数函数的性质

观察和分析图象,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并由此概括出一般对数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第二阶段:转化阶段.将习得的对数函数概念转化为办事的技能.第五步 样例学习和变式练习

这一步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概念去办事,其核心是掌握运用的方法与步骤.根据教材的要求,分为三种情况.(1)运用对数函数定义解决求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两个例题,均属于对数型的函数.教学中应结合这两个例题分析对数型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异同,以及总结求这类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方法.例1 求函数数的定义域:(a>0,且a≠1)的定义域.通过样例学习后让学生小结求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的步骤,并进行变式练习.如求下列函(2)运用对数函数性质解决比较两个对数值大小的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例题,三个例题分属三种类型.教学中应结合这三个例题,总结运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同样,先学习样例,然后再进行变式练习.例2 比较下列两个值大小:

在学习例2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本题的第①、②小题都可以直接使用计算器计算,然后比较大小.但第③小题则不行.有没有其他统一的方法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呢?这种统一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数形结合,画出图象,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则可以比较大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将设及构造函数.那么如何构造函数呢?三个小题中的底数不变,真数变化,则可以构造函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步骤为:

第1步:依据对数的特点构造对数函数;

第2步:判断函数单调性,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第3步: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下结论.(3)运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提供了一个溶液酸碱度测量问题.通过这一例题,不仅要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对数函数模型与现实生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对数函数模型”的应用(如航天技术、考古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大致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对数函数模型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属于学习分类中的态度学习,亦即数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第六步习得反函数概念

对反函数概念只需达到了解水平,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即可.具体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

①我们知道表示y是x的函数,由

可以得到,教材上说x也是y的函数,请尝试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②教材上说和y=

都表示函数的反函数,这是何原因?

(a<0,且a≠1)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指数函数是互为反函数.(a<0,且a≠1)与对数函数y= 第三阶段:迁移与应用阶段.运用对数函数概念对外办事.第七步 提供技能应用的情境(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促进迁移.提供课外作业以及在后续课程中提供运用对数函数概念办事的机会.【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刘绍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四篇:爱国古诗词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爱国古诗词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比较阅读赏析古诗。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能积累一定的爱国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我们课外诵读的都是有关表达诗人爱国情感古诗词,爱国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诗词中,诗人或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表现诗人对民族前途命运的热烈关切,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激情。下面就请各小组,选这一类别的诗背一两首。

(二)复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1.过渡: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诗中就有表达诗人爱国之情的(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2.请你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他们的悲喜,自由诵读。

(三)研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

1.过渡: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首爱国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

2.小组内可以选择一首研读,你们准备怎么研读呢?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5.指导朗读: 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感受到这一切时,你的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进古诗里。

6.过渡: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研读第二首诗的同学们一起告诉大家。

7.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8.指导朗读:看到他们这样烂醉如泥,我们怎能不担忧啊!读

看到他们这样纸醉金迷,我们怎能不焦急啊!读 看到他们这样醉生梦死,我们怎能不愤慨啊!读

四、对比诵读

1、当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当你看到南宋权贵的醉,再看到北宋遗民的泪,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读哪首诗?(指名读)失地的百姓们度日如年、望眼欲穿啊!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杭州的权贵们正歌舞升平、醉生梦死呢!齐读:《题临安邸》 总结:今天学完了两首古诗,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拓展

1.像这样忧国忧民的诗人还有很多,他们留下了很多千古绝唱?张老师课前给你们准备了四首,请自己选择一首研读。

2.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研读古诗,再自我研读,有所收获这就是研究性学习。

七、作业 课后请一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然后收集一些古诗词研读,把你收集到的古诗词和研究收获记录下来。

第五篇:《论语》六则教学设计(诵读课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选用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1.结合注释,走进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被尊为“圣人”。他首开私人讲学的先河,主张“有教无类”,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删修《春秋》,译注《周易》,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2.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说(yuè)愠(yùn)逾(yú)罔(wǎng)殆(dài)好(hào)焉(yān)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 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2. 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方法二:理解背诵法

1. 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3. 指名发言,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点拨:“有朋处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是与人交往的态度。)方法三:交错背诵法

1. 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 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3. 同桌相互背诵。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附: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终身学习的效果: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 ⑤七十而从心所欲 教学反思:

一节语文教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诵读课型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通过译文背诵法、理解背诵法、交错背诵法,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也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赵小磊

下载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教学课型设计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设计三种课型模式

    课型:新授课 一年级课题:《加法》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

    古诗词教学微课例

    古诗词教学微课例 陈烨婷 引言: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方式简单,多是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生不喜欢,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也不......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

    古诗词三首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

    《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