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教学理论、教学价值观的不断扩充而发展、变化。物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本来就存在难教、难学的情况。物理新课程标准仅仅对学生学完某一章或某一学期之后提出了学业标准,对教师如何具体施教没有一个限定,这便使得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缺少一条知识传输的桥梁与纽带。文章通过寻找“物理规律”的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间的差距,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物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思考
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堂教学,大致由六步构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新课、布置作业。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也叫课堂调控,分为课前组织教学和课中组织教学。课前组织教学是检查上课人数,检查学生的课本及文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课中组织教学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纪律,环顾四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良好的纪律和饱满的精神听课,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2.复习检查:是指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学过的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回顾。可以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也可以用做简短练习题的方式,既检测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回顾。3.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前的导言,即用简短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新课题上来,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去听课。导入新课的方法众多,要根据所要讲述的新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知识体现出其价值,尤其是与生活、与人的生命活动之延续密切相关的应用价值,可以激活存在于人体内的解谜、求取真相、知难而上的好奇与冲动的‘类基因’”,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4.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此环节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精心设计。根据授课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感性认识――思维加工――理性认识。5.巩固新课: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强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一般采用课堂小结或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6.布置作业:为了进一步检测和巩固新知识,上完新课后,应当给学生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作业种类应多样,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步骤
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应当看作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是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方法与基本能力的学习过程。目前物理规律的教学,只是教给了学生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分析事物内部联系的能力与探索方法的学习,尚有不足。物理规律的有效性教学,旨在分析事物能力与探索方法的学习,而不是死记规律、套用规律。
物理规律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或实验中探索研究出来的,所以讲授物理规律的过程,不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给学生方法的过程。不能只给出物理规律的内容,而应说明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把讲授物理规律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探索与研究过程来看待。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相同。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物理规律的新课教学,首先,要设法进行课题的导入;其次,根据物理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创造的特点,创设便于总结或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创设物理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举例法。实验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自己做实验,将物理过程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总结。例如欧姆定律的教学,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测量电压与电流、电压与电阻、电阻与电流间的关系,再通过所得数据总结归纳出规律。举例法是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导发现规律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举出两件相同,同样湿的衣服。一件挂在太阳下,一件挂在阴凉处;一件挂在通风处,一件挂在不通风处;或者一件挂在高温处,一件挂在低温处;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很容易判断出哪件衣服干得快,最终总结出规律。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根据上一步所展现出来的物理事实即现象,进行抽象思维,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根据所要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采取下面的具体方法:实例总结法,即对所举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实验归纳法,这是一种由个别实验得到结论,而后推广到一般实验,最后得出规律的方法。单因子实验法,即控制变量法。先定性,后定量推演法。理想实验法,在实际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想象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假设探讨法,即先假设结论,再进行推理。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经过第二步,已初步得到规律内容,应用文字或数学工具将规律进行表述,并冠上名称。到此只是得到了规律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理解规律,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深层次的理解规律:规律的物理意义;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和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规律的成立?l件和适用范围。4.指导学生运用和巩固规律。学完规律后,应以讲解例题或学生做练习题的方式,将规律进行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规律,以便其更好地把握。“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师生课堂教学成果、学生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之重要方式,是完整的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不但深化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延伸学习思维,消除课堂疑虑,发展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摸索学习方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总结
总之,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要当作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过程来对待。具体分四步进行: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和巩固规律。
参考文献:
[1]魏宝宝,杨效兰,刘靖.优质课堂的表现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7):26-28.[2]张之麒,任峻山,郭保忠.物理教学概论[M].银河出版社,2011,2:216-298.[3]魏宝宝,刘靖,杨效兰.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反思[N].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97-103.作者简介:
吴志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旨在引起学习物理的师生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就要及时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行为状态。因此,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是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26-01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一对矛盾,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学校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言都是外因。这些外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吸收”,即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特征。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内化的过程,如果不调动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1、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各种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使学生积极有效参加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更新奇有趣的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注重实验教学,培育学生浓厚的物理探究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上物理课不做实验,课堂就缺少生动性,就没有吸引力,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更体现不了素质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实验为主,认真组织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了解并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物理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四、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要及时进行系统复习,梳理成知识网络,进行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巩固知识。形式上,可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和效率。
习题教学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的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 和综合运用知识等的功能。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如“如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如何鉴定中学生体育金牌”等。这类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能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答案。习题的数量应适当,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还要有一定的梯度。应避免出现“难”“偏”“怪”现象,用最少的习题量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讲解上要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思考,不要一言堂,让学生多说 多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来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多急待研究的问题,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下大决心,出大力气挖掘,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做贡献,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做贡献。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故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点,大部分是在八年级的下半学期进入物理科目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开始时还能够听得懂,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在九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学成效不高。故此,本文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教师传授学生高效预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确保课堂听课高效性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一定要教授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做到有目的、有主次地进行听课。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特性》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首先要将内容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疑惑或难懂的知识点,并将简单的知识点通过预习独立掌握住,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将其基本掌握。如,声音的三要素有哪些?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提问,以便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标出的疑难点便是学生听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确定听课的主次,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教授《噪音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短片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各种声音,然后由教师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噪音的来源有哪些?”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噪音有关的例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
探究性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做合理的预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引导到课程的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例如,在讲授《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为什么我们在推一张桌子时,很省力?而在推一辆汽车时很费力?”这样的提问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使学生在听课中自主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的形成。
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原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例如,教师在教授《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实验操作,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看实验想象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夜间在树上闪烁的各种漂亮的小灯时,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各种颜色的灯光交替出现呢?”。有的学生就会出于激动表述自己家的服装店前也有这样的装饰,而且这种景象很多学生都有体会,熟悉的事物总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最好的开端。为了弄明白其本质原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而产生高效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成效。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磁现象和磁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磁现象内容的短片,在观看之后,通过展示磁铁的吸附功能来讲解磁场的知识,并组织学生也动手来感受一下磁场的存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磁现象?”这个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在组内形成交流与合作,进行积极的探讨,将自己课堂上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而在组间则形成了竞争,看哪一组得出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远远胜于教师独自的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科学的方法施教,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继续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在各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效教学被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要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趋势。有效教学是与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相对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是,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完全摒弃,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很局限,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基于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本质的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物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中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必然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能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看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看有多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从而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积极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并能积极主动思考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只有学生开口,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只有开口,才能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只有开口,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只有交流,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和谐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乐意遵循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乐意为自己的课堂学习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并且在课堂中,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才能,去充分采撷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三维目标”上确实得到了实在的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的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遵循教学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确实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初中教学,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其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心向、学习的能力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于学习物理而言,甚至可以说为零,处于启蒙阶段,但他们都已长出一对欲飞的翅膀,但又不知往何处飞,很难驾驭,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尤为复杂,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做好驾驭工作,如何驾驭呢?这需要教师教学的经验、教学的艺术、教学的机智等。当然所有一切,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去做工作,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工作,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是做好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工作。通过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寻找影响有效的原因,调整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认为要提高本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必须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在宏观上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分析、思考,即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效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学生知识结构的整理、学生知识网络的更新、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分析问题的所在,思考解决的策略。同时,还要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突破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策和谋略。不但较全面地说明了影响我校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而且使本人进一步认识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使本人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进一步完善本人以前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索充满了信心。
第五篇:初中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策略的探讨
湖北省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夏雄纠
【摘要】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物理规律教学在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从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过程入手,对初中物理概念及规律教学的特点、方法、注意事项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剖析。
【关 键 词】 物理概念教学;规律教学;科学方法;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夏雄纠,湖北省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13黄冈名师,黄冈市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
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可见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初中物理如何搞好概念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教学法”。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课堂教学的心理结构、教学目标等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在授课中设置疑点,让学生讨论或提出有关实质性的问题,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并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形成新的物理概念,达到剖析、理解、运用的程度。如讲授“密度”一节时设计了以下的一些问题,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密度”这一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怎样来比较不同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样的吗?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表示这种比值关系。这个新的物理量叫什么名称呢?它就叫“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m/V,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符号是kg/m3。常用单位有克每立方厘米,符号是g/cm3。这两个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g/cm3=1×103 kg/m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由“密度”公式ρ=m/v是否可以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由探究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增大,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不变;同样道理,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密度也不会发生变化。这表明,物质的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铺设符合知识规律的思维轨道和合理的思维坡度。如利用现有条件,经常设计一些探索型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探索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在教学中,不让学生只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程式去照葫芦画瓢,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去获取新的知识。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有效的交流和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概括介绍了声、热、光、力、电等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知识基本上是由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所组成的。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规律是这些基本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而,基本规律是各部分知识体系的骨干,在各章、各单元的内容中处于中心地位,抓住了基本规律就能把相应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整个知识体系就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实验、讨论并对学生的探索进行指导,使学生沿着科学的思路与方法去探求,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其中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笔者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经常用到以下的一些方法:
1.实验归纳法。实验归纳法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归纳逻辑获得物理规律的一种物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学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它贯穿整个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始终,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当随着学生对方法掌握程度的加深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光的折射这节,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教学时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物理方法。又如欧姆定律这节,此时教师可以将之前用到的实验归纳法的实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归纳得出欧姆定律。而学习九年级的杠杆平衡原理部分,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即可独立运用实验归纳法探索物理规律。
2.实验验证法。先从实验结果或从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化的结论。例如教学《生活中的透镜》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两节内容时,先让学生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掌握凸透镜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用具体数据验证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全面深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以及如何得到应用的。
3.演绎推理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例如初中物理液体内部压强部分的教学中用到了演绎推理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之后讲解这个过程中用到的逻辑方法,最后用实验验证结论。
4.控制变量法。在通过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先保持其他一些物理量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量间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这几个物理量的关系。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保持压力一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想象推理法。在日常经验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推理的办法得出结论。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6.理论分析法。运用已知知识进行推理、讨论,得出结论,即理论分析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像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
还有一些方法,如比值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等在物理规律教学中也经常应用。同一方法可能对应多个物理知识点,同一知识点也可能对应多种方法;另外,概念、规律教学中应用的科学方法虽然相互交织,但每种教学各有侧重,各有突出应用的科学方法。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物理方法的特点、地位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进行物理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物理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能力。
由于人们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认识无限变化发展的物理现象,所以人们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概念或规律往往不是一次能了解清楚的,讲清概念或规律就要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使学生懂得所学的东西,将来是要有发展的,不是死的。否则,就容易形成一种僵化的思想。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概念的形成、剖析、运用等环节,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熟练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