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0: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

第一篇: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

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党史形势报告会在暨南大学举行

(新闻通稿)

10月10日晚,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承办的“永远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党史形势报告会在暨南大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团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张育广,暨南大学团委副书记成品兴、张高祥及300名粤港澳青年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学习历史、总结历史,思想才能进步

报告会特邀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著名历史学家张磊教授作主题为“孙

中山与辛亥革命”的专题报告。张教授就孙中山的历史定位和贡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功绩、辛亥革命的始终和成败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张教授虽已近八十高龄,但讲课依然中气十足,精神抖擞,以生动的讲述把同学们带回了一百年前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当谈到为什么要研究、学习辛亥革命时?张教授认为,学习历史、总结历史,人民和社会才能提高,思想才能进步。他讲到,“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光辉先驱。”在振兴中华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同时,他也对辛亥革命的起点和终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广东作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作为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当他讲到,孙中山先生也认为广东人民进取心之坚强、爱国心之猛烈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带给了青年学生弘扬传统、勇担使命的极大鼓舞。

激励粤港澳学生携手为实现中华振兴、民族复兴而努力

张教授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语言赢得听众的阵阵掌声。在互动环节中,张教授就青年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氛围热烈、融洽。来自暨南大学会计学专业的香港籍学生蔡佳欣说,听完讲座后,使他对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和革命先驱的为国为民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觉得当今社会的的青年都应该继承革命先驱的遗志,尽青年之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谭琳瑾同学认为,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应以不断地学习、发展、贡献作为最好的纪念,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来自暨南大学国际学院的澳门籍学生李鸿燊也讲到,作为一名澳门学生,通过本场讲座,了解了更多有关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的历史,了解到孙中山先生作为澳门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西医的历史故事,深深为孙先生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自己也要像孙先生一样永远爱着人民,只有人民幸福了,我们才能幸福。

微博直播引发同学热议

本次报告会还通过广东省学联微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吸引了全省大学生线上参与热议。在短短90分钟内,超过1000多名网民通过微博发表评论或转载。来自网民“阿SOME”留言说:100年风雨兼程,100年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使命。先驱给我们开辟了新天地,而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走的更宽更广;网民留言说:重温辛亥革命,回顾先烈事迹。整个讲座被张教授hold住了,深感中山先生之伟大精神,非常给力的讲座,非常振奋人心,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志。

新闻链接

张磊教授简介: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省社科联原主席。1933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为国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权威学者。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台湾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和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等职。主要学术著作有《孙中山思想研究》、《孙中山论》、《孙中山评传》等。参与主编《孙中山全集》、《孙中山辞典》、《广东百科全书》、《广东省志·社会科学志》、《岭南文化志》等,曾获中国图书奖及广东省社科优秀著作奖等多种奖项。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

2005年,获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

第二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浅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一八九四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十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就是由同盟会所领导的。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的“武装斗争”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摒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战斗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必须诉诸革命的暴力。摧毁了清帝国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孙中山又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 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他立刻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这种意义上,革命元勋孙中山的活动是与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相始终的。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革命、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总之,孙中山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就了孙中山的伟大。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2月12日,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又译作“伦敦被难记”),孙中山被邀以英文写作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中山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00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遂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从以上事件不难看出,孙中山早期可谓是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革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艰难的革命之路,竭尽所能地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拯救国家和人民,不管结果如何,他的这份精神确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些革命活动都为后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而在这些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能发现孙中山的身影。孙中山在世界各地对民主的宣传和建立起的革命团体和组织都是导致这些起义爆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终于,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成功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这场革命对于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乃至于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迅速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社会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它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到根本变革,社会未发生质的飞跃;它并未使中国得以彻底改造,革命的预期目的并未实现。但是,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抹杀的,而孙中山先生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

虽然,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但谁都不会认为这场革命与它扯不上关系。他辗转各地,为革命四处奔波,传播民主观念,凝聚各方力量,无时无刻都在为革命积攒力量。可以说,他是这场革命明正言顺的领导者,无可非议,也无可替代。

他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在辛亥革命的一路上,他是身先士卒的践行者,也是威望十足的领导者。虽然革命之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第三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国际商务英语04 630710404 何玲 江耀琴

一、前言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而与之相关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义的种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二、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三、正文

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在今后国际上的地位与其领导人有莫大的联系。倘若在那个清朝统治集团对外卖国,对内搜刮人民的**年代里,没有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革命家,没有那无私奉献的战斗者,我很难想象今日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而在新增加的民族资本中,他们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相对要少一些,但他们敢于用暴力手段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当然必须指出,即使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也仍然具有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通病,他们或多或少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去扮演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扮演过的那些英雄角色,只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客观局势的紧迫性决定着必须有一种力量出来扮演改变现状的主要角色。于是,呱呱坠地的不久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已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派,就是他们的代表。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家景贫寒,自小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入学,目睹了中国最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种种现象;十二岁去檀香山投靠其兄孙眉谋生,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教育,目睹了国内与国外的社会差距,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二十五岁医科毕业,同时经常写稿鼓吹改造中国政治的言论;二十八岁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这期间有太平天国起义刚刚被镇压,贵州的苗民起义,日本派兵侵略台湾,义和团运动,中国与国外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化等等。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也是全球不稳定的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联盟成立等等。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亡!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由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其次,清政府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另一政治原因。再次,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是辛亥革命得以发生的思想和舆论基础。第四,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进一步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相联系的两个重大事件

一是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上半年,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各地团体的纷纷出现,客观上迫切需要组织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随之7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日本东京,并立即找到相关留学生,商讨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7月30号,召开了有7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孙中山作为发起人,被推为会议主席。经商讨,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革命宗旨和纲领。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也被推选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的第一个革命事业转折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用中山先生的话说,“此前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朝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

二是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了革命的营垒,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第二、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支持。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为党人心之涣。”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必然联系

正因为同盟会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组织,就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分裂,分散了革命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后来孙中山与认识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党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代革命要求领导阶级必须建立一个思想意志统一,组织严谨,纪律严明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缺少这样一个领导核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并依靠同盟会发动宣传和领导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和创举。然而,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孙中山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核心力量,存在很多缺陷,因而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总有人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这种表面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他从提出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到坚持同改良派作斗争,为建立共和国扫清障碍;从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坚持同袁世凯作斗争,为巩固民国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朝着这个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由于袁世凯的窃国,他一心构建的理想国度在它刚刚起步之时便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实现了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统治下,三民主义终究成了纸面上的东西,离那个将民族共和注入整个社会的理想相差甚远。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度进入低谷,许多人对这一时期的孙中山极少论及和肯定。然而,“有的研究者指出,这个时期,孙中山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代表,为了造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不仅和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北洋军阀战斗,而且还与西南军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斗争;就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而言,在策略上也不无可取之处。” 客观地说,在这段时期内,孙中山先生并未放弃其构建共和国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斗争,在艰苦中继续奋斗着,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回想自1840年来的种种斗争,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终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山先生奋斗了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种种,都有着及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开路人。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不得不说,正是有了孙中山,正是有了辛亥革命,才使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那个飘摇不定的年代,能出现这样的人,是我们国家、人民的幸运。是树立在我们心头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第四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读书报告

=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一书收录了“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科学观初探”、“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评孙中山的自由观”、“孙中山宗教思想初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政党体制的选择”等文章,全面论述孙中山的功绩以及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转眼之际,已经是过去104年了,现在的中国,变得越来越繁荣富强,但是我们也要牢记,正如孙先生所说:“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仍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

通过阅读孙中山先生从最初的行其所志,到流亡海外,再到推动新世纪新力量的出现,将革命思潮从东京发展到上海再到全中国,到最后的有志事成,成立临时政府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同时对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影响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我们在组内讨论时,许多人说这次革命并不彻底,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诚然,在一定意义上这次革命是失败的。但是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我认为,它的成功的意义大于它的失败。它的成功经验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我们铭记。

我们应该看到,1911年的10月10日这一天,武昌城头的枪声震撼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成功发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帝制的第一枪。武昌揭竿而起,各省云集响应,辛亥革命势如潮水,它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从而引发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

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100多年前,有孙中山这样一群人,为了心中的信念,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才有了如今的富强民主。辛亥革命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巨变,同样给国人带来了最大的幸福。

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了“天下为公,振兴中华”并且一直践行着他“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决心。他是这一伟大目标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为之付出了光辉的一生,在全中国播下了辛亥精神的种子。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我们更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所讲“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的历史性巨变,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那一腔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作为当代的革命军人,要接好前辈的班,把辛亥精神传承弘扬下去,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作到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祖国的明天奋斗。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需要以爱国主义为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回忆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明白炎黄子孙肩上的责任,将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它转化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不断振兴和强大祖国的精神动力,同心协力建设美好的未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和平年代,但也要牢记革命先辈的无私无畏精神,将辛亥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第五篇:张磊孙子兵法与台湾问题

2016年《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孙子兵法》与台湾问题

张磊(指院研二队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学号:S201602009)摘 要:随着美国战略东移,台湾问题日趋激化和复杂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国原则是这个基本方针的核心,两制并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合理安排,统一后的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针对台湾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本文借助《孙子兵法》,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台湾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战略框架。

关键词:孙子兵法;台湾;战略;一个中国

一、“兵”与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近400年来,外国用兵侵入占领台湾达6次之多。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最先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入台湾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从此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次年近使荷兰总督签字投降,收复台湾。1874年4月,日本人入侵台湾。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中国军队重创,1885年6月《中法条约》签订,法军撤出台湾。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4月,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直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收复台湾。次年,统治中国的国民党发动内战,1949年兵败退守台湾,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6月,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同时武装占领台湾,阻挠中国统一达50年之久。

中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从实践上看,符合400年来中华民族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多次武装入侵占领台湾的历史经验教训。从理论上看,符合《孙子兵法》关于“兵”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教义。

二、用《孙子兵法》观察台海战争的胜负

孙子曰:“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尝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道”与“台湾独立”。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无畏危”。“台独”分裂势力本是一小撮,势单力薄,显然他们要设法争取“民意”。台湾第一任直选“总统”李登辉一上台,便忘乎所以,以为全岛2300万民众都是他的忠实子民,他说什么,老百姓就跟他干什么,几年时间内由明统暗独变为拒统明独,最后还公然抛出一个“两国论”,结果的把国民党弄分裂了,他自己也被愤怒的民众从国民党主席的位置上赶下来了。“台独”欲打“民意”牌,借种种手段,愚弄民众,但有一个死结,他们是无论如何是解不开的:那便是大陆13亿人民坚决反“台独”、要统一的意愿无法改变。“台独”分子又在国际上大造舆论,“愈闹大愈好”,妄图以世界民意来压中国的民意。但世界上绝大多国家都重申:只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民意,中国民意,世界民意都反对“台湾独立”。“台独”无“道”。

“天”与未来台湾战争。孙子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军事家历来重视“天”的因素,凭借天的力量,增强已方战斗力,削弱敌方战斗力。《三国演义》有诸葛亮借东风败敌一说。1661年郑成功顺利实现渡海登陆作战,就是充分利用季风、潮汐等天自然因素,保证了收复台湾战斗的胜利。现代军事科学更加重视“天”的作用:在制定战略计划时,掌握与战争全局有关的气候和天气情况在准备使用大兵团进行战略机动时,针对新环境的气候特点,训练部队和考虑各种勤务问题;在拟制战略核防护计划时,考虑全球性的和对核防护有关的气象问题;在制定战役计划时,考虑全球性的和对核防护有关气象问题;在制定战役计划时,掌握与战役全过程有关地区的天气预报,特别是关键时期和主要方向上的天气情况在组织实施战斗时,考虑气象条件对各军、兵种战斗行动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争取战争胜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可掌握利用天气情况,而且可以改变局部天气情况,制造“气象”。台海战争爆发,双方都会利用“天”的力量去争取胜利,问题是谁能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台独”分子心术不正,恐怕很难秉承“天”意。

“地”——台海主战场。孙子曰:“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台独”把台湾变成了未来中国统一战争的主战场。台湾四面环海,面积3万5千余平方公里,高山与丘陵占三分之二以上,海岸线长达1600公里。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130公里,人口2300万。台湾地理资源状况无法与中国大陆相比。仅一个福建省,面积就有12万1千多平方里,是台湾的三倍多。人口3211万,多出台湾近1千万。台湾地域狭窄,东西宽为144公里,南北长约394公里,无战略纵深可言,战争一旦发生,攻守进退都不能展开,前后方无法定位,保障不能持续,战争不能持久,是孙子所说的“死地”。

主战场在台湾,国际反华势力或许会干涉,但他们阻止不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国政府和人民统一中国的决心。

“将”——“台独”当权人物。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先说智。“台独”当权人物中,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一般他们都很有知识,在某些方面还是专家。譬如李登辉就是农学方面的专家。但有一个方面,他们共同地显得无知:这门功课便是历史,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包括台湾的历史。无知到常常会闹出笑话:“台湾地位未定”,“台湾是主权国家”。更可笑的是,自己当了“中华民国总统”,大庭广众之下,他生来就知道自己是哪国人。一个智者,水平最下的底线,是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有什么智可言?

接着说信。“台独”当权人物,是真的对中国历史、台湾历史一无所知吗?不尽然。他们要搞“台独”,就不能认同历史,因为历史的力量必定促成统一。他不实事求是,要从根本就没有的“历史”中,杜撰出一部“台独”历史,包括只属于“台独”的人文史,这样“台湾独立”就可以“名正言顺”了。新当选的这位“总统”,反复申明“要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对待中国,不是搞“一个中国”,而是要 “以柔克刚”,用他的“诚意和善意”来制止“中国的武力恐吓”,以便他好和平地实现“台湾独立”。中国政府和人民会上他的当吗?

其三说仁。仁者爱人,这是孙子同时代另一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孙子把它引用到兵书中,作为将帅五德的核心内容,可见孙子对将帅要求有多么高的标准。将帅不仁,不爱兵,不爱民,必败无疑。“台独”当权分子仁吗?为了竞选,当着选民开了许多“仁”的空头支票,一当上“总统”,犯难了,“国库”无钱。有钱,那是买神盾级导弹驱逐舰及其它先进武器对付大陆人民的,于是看来只好赖帐了,反正“总统”已当上了。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还有那一位唱黑脸的“副总统”,她也曾到福建老家认过宗,祭过祖,对谁亲对谁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她1995年4月在日本,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大唱赞歌,说《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的大幸”,你看她对谁仁,对谁狠?她的丑恶行为,只能激起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刻骨仇恨,这种汉奸卖国贼,会有好下场吗?

其四说勇。古语云,知耻而后勇。“台独”当权人物厚颜无耻,哪有勇可言?胡搅蛮缠一阵,又十分心虚地求救于美国。怪不得美国人说得好,台湾的“烦麻制造者”,就像惹了祸的小孩,每每跑到大人(美国)的身后藏起来,以免挨揍。他们办事总是要先看大人(美国)的脸色,“首先要美国满意”,接着又依仗美国人的势力充横,跟中国大陆人民来“搓火”。依赖国际反华势力搞分裂的小人,中国人民怎么平等待你?

综上所述,在“台独”当权分子中,没有将帅之德和才的战略家和经过实战的军事指挥家,一旦台湾战争爆发,他们唯一的出路是求洋人来指挥。靠洋人指挥就能给“台独”一个出路?还是想想25年前南越吴庭艳“总统”的归宿吧!

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以上,依孙子“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分析了“台独”势力的状况,下面再看看中国政府人民方面如何。

第一,中国有“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和 13亿中国人民坚决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这是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为此,他们“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第二,中国“将”有能。经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西藏平叛及自卫反击作战和台海军事斗争洗礼的中国高级将领们,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制定了完备的军事战略。陆海空高级指挥官都有实战经验,特别是他们具有与强大敌人打“不对称战争”的光荣传统和必胜信心。

第三,中国尽占天时地利。中国大陆地域辽阔、人力物力资源丰富,军备供应自力更生,有持续能力,可打持久战。主战场在台海地域,距台湾近,攻守进退自如,有回旋余地。台海气象,潮汐尽在掌握之中,天机赐我则动。“台独”意欲“决战境外”,只是白日做梦。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是一股反动势力。中国政府人民在战略上藐视它们,在战术上十分重视它们。中国能和平统一,那是皆大欢喜。和平统一有个过程,但不能无限期拖下去而变成和平地“台独”,那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对不允许的。

参考文献:

[1]孙子兵法与台湾问题第五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 [2]张向荣.孙子兵法解读.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张春英.海峡两岸关系史[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4]范希周.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杨亲华.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祖国”——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历史之考察[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

下载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著名历史学家张磊纵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永远跟党走·与(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