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有感
学习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有感
陈迪
认真学习了陈大伟教授关于观课议课的讲座,认真做了笔记,自己有很大收获,对观课议课又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观课议课是指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应用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研修活动。观课议课的路径,从认真观课读懂课堂入手,解决有效的说,议课的问题,促进参与者去思考,由此改变行动、思路和方法。
我校前段时间也组织进行了观课议课,结合学习内容我谈谈如何进行观课议课才能更有效。观课议课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新形式,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观课之前,应该确定教学活动研究的主题,也就是研究的问题,请献课教师在这个主题的学术氛围下上课,其他老师听课;然后,进入议课环节,先有献课教师说课,主要说自己在上述氛围下的教学预设和实际上课的教学生成的关系,总结得与失,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新想法和值得改进的地方。最后,所有听课教师议课,在要研究的问题的前提下对这节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教学评价,并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归纳所有人的发言要点,总结归纳出本次观课议课的成果,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研讨的问题。还要进行不断的反思,达到真正有效的观课议课。
二、通过网上的学习,我认为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一定存在着联系。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都是从课堂教学出发,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些问题,引发思考,展开讨论,课堂教学本身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课,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共同参与,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形成共识,同时汲取他人的优点,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水平,达到预期教研目标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谈谈观课与听课的区别。1.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就某方面问题进行交流,如我们初中数学的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总结是否全面、到位。观课教师要带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课;听课不要求教师提前与上课教师沟通,不需要带有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2.教师明确观课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查阅相关资料,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的效果;听课教师没有更高的要求。3.观课教师在观课时必须注意力集中,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4.观课要求观课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坐在学生们中间,才会更好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探讨问题;听课教师往往坐在学生们后面。
再谈谈评课与议课的区别。1.议课是围绕某一规定好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评课是对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判断。2.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地位平等。上课教师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使困惑的问题更鲜明;评课活动主要是上课教师展示自己教学后,听取他人意见,汲取他人所长,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3.议课时不怕上课教师出现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议课,以正确对待问题为价值取向,不断求得发展;评课是听课教师全面的分析课堂教学,扬长避短。4.议课强调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平等交流,把理论水平提高到新层面;评课是通过评课活动促进上课教师水平,也是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互相学习的过程。
三、我深刻认识到开展观课议课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中我谈到了议课时不怕上课教师出现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的议课,以正确对待问题为价值取向,不断求得发展;议课强调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平等交流,把理论水平提高到新层面,因此说议课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是参与者围绕共同话题平等交流、共同争论、达成共识的过程。通过议课,可以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课堂教学的高效。观课议课活动是教学活动的研讨提高过程,也是教学交流评价的体现。我想在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时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要体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1、要成立观课议课小组,明确教师的分工;
2、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不能拖沓;
3、教师要选取课堂观察的优势位置,能关注课堂中的全体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细节;
4、议课活动中要深入联系实际,对照文本建构理论依据;关注学生,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关心教师,对主讲教师要以学习、帮扶的角度切入,从教学目的、过程、方法、能力等方面提高教师的艺术水平;
5、要善于促进自我反思,寻找各种教学可能性,激活课堂亮点,让教师的智慧与学生的智慧碰出火花,构建高效课堂。
现在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学实践者,都必须做到不断丰富自己头脑,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学促教,以教促研,以研促学,深入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我会努力实践,大胆创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做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以上只是自己一些粗浅认识,希望与大家分享,欢迎指正,衷心感谢!
第二篇: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陈大伟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18年1月5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学习——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议课讲座。尽管那三天天寒地冻,气温非常低,但也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陈大伟教授的讲学,让我如沐春风,他的观课议课的观点,也让我耳目为之一新。
我体会最深的是议课。传统的议课模式为:当某某老师上完一节课,领导老师们议课一般都会用“我觉得某某老师的课优点是缺点是“的句子。而陈教授的观课议课就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议课模式,他要求观课者先描述蕴含困惑的故事,然后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上课的老师,也就是议课对象从人——课——事实的转变;反过来,上课的老师又可以对观课者提出疑问”假如你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又会怎样处理?“这样,观课议课就变成了提供选择方案而不是以指导别人方式的表达。然后,小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和进步。这种议课的对话模型变成了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很值得推广。
第三篇: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了陈大伟老师的《怎样有效观课》,我对听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观课坐到学生身边去
传统的听课时,往往是坐在教室的后面,观察教师的言行,如何引如新课,如何让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引导学生,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练,教态是否自然大方,多媒体运用是否恰当等等。而陈大伟老师认为要坐到学生身边去,你不深入学生中,你就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该以学为本,因学论教;这样,评价教的效果和教的水平就需要颠覆一下目前习以为常的经验和做法,即不是观察教师讲得怎么样,水平有多高,而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从学生学的效果反射教师教的水平,从学生学习的活动看教师教的活动是否达到目的和是否高效。
二、要尊重课堂、尊重学生
我们认为,课堂是一个生命生长和实现的所在,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庄严神圣的地方,走进教室时,我们需要存有一种庄严神圣的态度和心情。对于观课议课,我们建议:一定要提前进教室,不能在教学开始以后,很轻率地敲门打断师生的教学;在课堂上要关闭通讯设施,杜绝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要集中精力关注和研究教学,不做与本堂教学无关的诸如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不要和其他观课者闲聊,避免在课堂上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评议。
三、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不同
观课议课与以前的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我们教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 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总之,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需要改进和学习,在新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第四篇:学习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学习《有效观课议课》的心得体会
高瑞珍
有幸拜读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受益匪浅。陈教授的理念很新,把我领进了另一翻新的境地。继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学习了《有效观课议课》,我对观课议课有了新的认识: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有什么不同?观课与听课比较,“听”主要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
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不针对授课教师,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我们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我认为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评课内容不要表面化。陈大伟教授提倡观课议课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看看书中的案例,都很好的表明了这一点。比如:一节课超时,探讨是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数学课应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解题时的方法和效果。数学课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慢慢提高。
二、“观课议课”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我们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们公认的“好课”,我们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三、观课议课的目的是改进课堂教学,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无论是上课者还是观课者,不能满足于这一课的顺利结束。应该立足于一课而放眼于将来,要通过眼前这一课的研究与思考,对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反思、重建,以求得自身教学行为长效的改进。
总之,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议课时,要聚集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第五篇: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陈大伟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根据动机和目的,我对进教室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有这样的分类:
一是调查课堂现状,寻找未来改革方向的调研性听课; 二是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课; 三是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磨课;
四是讨论和交流课堂现象,研究问题和改进教学的议课。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我以为,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课堂观察和改善手段的丰富与有效,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式取代另一种方式。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实践工具背后是观念和文化,基于改善教研和教学生活的目的,观课议课主要强调这样一些文化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这构成了当下观课议课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理想愿景,并由此构造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积淀观课议课的实践品性。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首先,是对教育真理的境脉特征要有清醒的认识。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中说:“规范的不可置疑性永远是情境性的。”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育……,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在研究课堂教学时,“情况”和“情境”具有先在性和优先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况”和“情境”,意见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无用”或者“荒谬”的废话。基于境脉特征的教育真理观,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佐藤学说:“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真实感受和具体事实本身。只要大家能相互交流自己朴素的感受到的一切,就必然能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与常见的“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优点……”(提供教学结论)和“我建议做这样的改进……”(提供教学建议)的话语方式不同,在观课议课中,我们提倡参与者首先提供自己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在课堂上,我发现……”,“在课堂上,我注意到……”,然后参与者再围绕这些事实和现象,展开对话和讨论,商量可能的教学出路和办法。另外,把重点放在课堂上的事实和想象上有利于降低课堂教学研究的利害关系。可以说,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有人进教室来观察和研究,就难免对上课教师造成一种紧张,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些伤害。也就是说,都会形成一种利害关系。降低教学研究活动利害关系的方式是把不对人的教学态度和水平下结论,也不对课做鉴定,而是围绕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探讨原因,展开教学想象力,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只有降低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利害关系,教师才更容易以更本真的方式献课,讨论课时大家才更容易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其次,是变革对象由对人到对己。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与“你的课有这样一些特点”话语主要指向对方不同,观课议课的立足点是“为己”的实践,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从这堂课学到了什么?启发我思考了什么?我能从中获得哪些变革的力量和方法……”评课者或许不需要解决自身实践的问题,观课议课的实践者必须思考自身实践的问题,通过观课议课学会教学。观察完一节课,讨论完一节课后自己能把这节课上出来,这才是我们特别看重的。这样,观课的时候就要集中思考“我会怎么办”、“我该怎么教”;议课的时候也不要针对对方说“你应该如何如何”,而是把自己的思考、自己对实践的设计“假如我来教”摆出来,请参与者批评和指导,从中收获成长、进步和创造。事实上,只有自己从实践角度认真思考过如何理解和变革,议课的意见也才更有意义和价值,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接纳。第三,是话语方式由封闭到开放。只用逗号、句号表达对课堂教学意见的方法是评课,这是对已有的课做判断、下结论的方法,句号表现封闭。做观课议课,我们需要谦逊地承认: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一种”。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因为自己未必正确,自己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把握、规定和制约教学活动,所以对话和交流时就不能强加和压制,而是需要民主和平等。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接纳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议课要容许参与者的置疑,鼓励参与者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对于把自己认定最有效的方法强加给他人的做法,帕尔默认为存在以下结果:“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我们不能封闭自己,也不能用句号的结论阻断了别人的表达。观课议课要适当注意变句号为问号。问号是探寻,对问号的呼应是彼此坦诚的对话和言说,使彼此的交流走向开放和平等;问号本身意味着引出思考,意味着需要对话,意味着对思想的促进和经验的挖掘和整理;问号不仅对别人使用,也对自己使用。用于自己的目的促进自我对话,引起自我反思;帕尔默说:“那些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用点赞和转发朋友圈来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