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所制订的。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配合课程改革和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探寻拼音教学的新型方式。并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对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愉快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2.通过对拼音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素质的人才。
3.通过对拼音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拼音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把语文学好。
四、研究内容
(一)运用多媒体,激活拼音教学
1.设计动画情境,营造愉悦氛围
“课标本”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中,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在教学中,可以把情境图制作成为动画。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可爱的形象,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学生就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2.运用动画演示,揭示拼读规律
(1)口腔动画,辅助发音。在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声母中的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可以根据它们的发音规律,研究发音的生理特征,制作口腔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演示,找准发音的位置与感觉,通过练习、矫正,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2)动画演示,教学拼读。学生在学习拼读时要掌握声母与韵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读方法与技巧。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设计一个
“小猴推字母”的动画,设计中注意了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3.运用课件演示,促进书写教学
(1)用课件帮助认清字型。“课标本”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了直观性,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将图片和字母通过课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用课件帮助明确位置。在字母书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把字母往四线格里拖一拖、放一放、比一比,找到字母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位置。这样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不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和强调了。
(3)用课件帮助记住笔顺。在字母书写教学中,将字母的书写做成了动画。先通过动画的演示,画外音:“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学生看清了字母书写的笔顺,并熟记于心。
(二)借助游戏活动,丰富拼音教学
让刚入学的儿童乖乖地在课堂上坐40分钟,会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动”起来,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起来。
1.字母手型操
拼音字形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通过摆各种手型来记忆字母的形。对于学生中手型摆的生动形象的孩子,聘请他们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并选出“最佳教师”。这种自由欢快的学习方法使儿童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积极性高,思维非常活跃,从而达到了巩固字形的目的,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2.顺风耳
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拼音字母(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和生字。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声母、韵母、音节或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XXX”。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2)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浙江方言中较难分辨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送信
适用范围: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的适用范围是认读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的适用范围是字母按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类,或者是音节按两拼音和三拼音的分类,也可以是生字按偏旁和结构的分类,还有词语按水果、动物等的分类。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至于使用的形式,游戏的时机以及使用时间的长短,因课不同,因人而异,还要靠老师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去尝试,去琢磨。一句话,只要教师有一颗童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再枯燥再乏味的内容也能在“玩”中学会。
(三)创设童话世界,享受拼音教学。
儿童,特别是10岁一下的孩子,最喜欢听童话,看童话。他们的思维方式带有童话的特点,他们的游戏含有童话的色彩。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神奇的童话世界,把童话形象请进课堂,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与童话形象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变枯燥的、机械的拼音教学为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
1.利用教材中的彩图,创设美妙的童话世界。
如教学4《dtnl》这一课,根据插图创编童话故事:小马驮大米,米粒洒一地,小兔追上来,劝它把蹄停。教师边讲边写带有拼音的字、词,故事中重复出现这些字、词时再用教棒指一指。故事一结束,大多数学生已经会借助拼音认读大米、土地、马、兔等字、词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评价小马和小兔。然后,很自然地引出儿歌:小兔,小兔,轻轻跳;小马,小马,慢慢跑。要踩疼了小草,就不跟你们好。
2.教师和童话形象一起走进课堂。
童话故事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的世界中,“孙悟空”、“白雪公主”、“奥特曼”„„这些都不是虚拟的,而是活生生地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在教学中,把他们请进课堂,师生合作扮演童话角色、模拟童话故事来进行教学,效果甚佳。另外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在语文活动上讲童话,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学生读,把自己会读的拼音和认识的字用符号圈出来,比比谁会拼的拼音多,谁认识的字多。
(四)走进生活实践,拓宽拼音教学。
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习的兴趣就越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调动各种感观,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拼音。
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拼音资源极为丰富。如办公室、图书室;校园内告示牌;花坛里植物名称等等。利用语文活动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拼读。
2.拼读同学的姓名,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练习拼音。
学生姓名中的拼音包罗万象。拼读同学的姓名是大家都特别喜欢的活动。可以上一节综合性学习课《有意思的名字》。活动中,让孩子们把同学的名字制成一张张精美的名片,名片一面写拼音,一面写汉字,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创设拼音化环境。
在教室用品上部标上拼音名字,使用拼音化的课表,用拼音给家长写通知,让孩子回去读给家长听,在家中家具、电器贴上拼音标签,每天早上用拼音简单写一件自己亲眼看见或听到的事„„
五、研究方法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活泼好动,规矩不够,模仿力强、胆怯从众等。在拼音教学中,确立了理论运用法、实践法、测量法等。
1.理论运用法:
组织学习,提升理念。通过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课程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掌握课程汉语拼音的基本理念:走进学生生活实践;提前识字写字;说话情感紧密结合。、2.实践法: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3.测量法:
通过课程内容的形成性测验、问卷调查、结构性观察等手段,对实验学科的学生进行检测,每季度检测一次,并制定《汉语拼音部分测试成绩登记表》、《汉语拼音部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以及《认读生字测试卷》对每一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地对汉语拼音部分教学质量进行测评以评价本课题的实验效果。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9月至2007年11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1月至2009年8月
1.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2.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3.写出课题论文。
七、预期成果
课题报告、论文,以及相应的材料,如案例、教案等。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论证
课题组负责人黄运娥主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5年,一直坚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课题组成员陈丽、曾淑瑢、刘惠、蓝洪伶、李甜优等均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具有较好科研能力。学校有较好的教科研氛围,在科研经费、人员配备等人力、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
九、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着?《多元智能》 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
3、《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2、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4、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范围
初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物理课堂。重点突出对实验探究课、中招复习课的研究,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
五、研究对象
初中八年级和九年级全体物理教师和学生
六、研究方法和措施
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进行研究。由以下措施作保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将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网络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创建一个“初中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组,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用群组博客方式在网上呈现, 邀请县教研室李建华主任及兄弟学校的物理教师加入群组,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将过网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边指导边管理边评比。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各小组根据将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4、加大“研讨课”和“集体备课”的力度。
围绕课题,我们将通过集体备课,确定研讨课的内容。研讨课通过议——听——评——议的形式开展。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 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集体备课也是我们要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课题小组集体备课我们要求统一时间在每周四的第六节课,采取“定类、定人、定伴”的形式进行。
七、研究的程序
(1)2009年9月,研讨、制订课题2009年网络研究计划。
(2)2009年9月,召开课题网络研讨工作启动分工会议,颁布相关网络课题管理职责、制度。(3)2009年10月,进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并分析。
(4)2009年10月,分学段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5)2009年10月,进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暨“定人定伴”研讨。(6)2009年11月---2010年4月,结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实施研究,组织研讨交流活动。
(7)2010年5月,组织教学研究课。
(8)2010年6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优质课、教学案例等。
九、研究小组成员 组长;
成员:物理组全体教师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汉语拼音教学
张秀华 小学高级教师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四实验小学 063600 *** 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材中,汉语拼音是做为一项单独地提出来,而且是纯粹地学拼音。我们都知道,学会了汉语拼音就能帮助我们识字,正音、阅读、学说普通话、写作等。但是孩子们在得到这些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学习语文的快乐。而新教材就弱化了这些功能,要求只能拼读就可以了,没必要默写多少遍。而且新教材把汉语拼音只做为识字、写字的一项,这又降了一小格。新教材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把拼音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一开始就接触文字,就能轻松地识字,愉快地阅读。在对汉字感知的基础上,感悟出汉语拼音。这样才符合汉语拼音出现的规律。
下面我以第一课为例
课文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和爸爸、妈妈手拉手在海边玩的情景。”这种生活场景令人向往,然后让学生朗读儿歌,在诵读的基础上认读:家、爸、妈等生字,引出a之后,学习a的四声,最后写a。(这是第一课整个教学流程)
原来“汉语拼音是感悟来的”。这是新教材之前我所不知道的,所以新课程让我在教学中有了新的起点,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本课教学我首先这样引导:同学们,小儿歌好不好——下面认几个字:家、爸、妈(卡片)---这些生字宝宝就是我们的朋友,现在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学生打招呼:爸——妈——)(师)把声调拉长,你听出了什么?爸—— a 妈——a(声音一拉长,后边就带出a的音,孩子们都能听出来,这就是感受出来的。)最后引出a的音。这时再出示“啊”字(卡片),这个字认识吗?不认识再出示ā,认识吗?(师)“多好啊,刚才认识了拼音,就能认字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单韵母学习的重点是孩子们最难学的“四声”。单调的ā、á、ǎ、à,这样一遍一遍地认读,学生不感兴趣。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知。如,“家”是一声,“爸”是四声,“奶”是三声,“糖”是二声……,这样生活中有的东西出现了,再还原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不感到枯燥无味了。
还以“第一课时”为例
a的四声,课文设置了“小羊冲浪”的情景。我在教学中制成课件,声、形并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效果非常好。
小羊说:跟我一起去冲浪吧!
开始,海水很平静,小羊喊:啊(ā),我看见大海啦!(发出a的一声);浪来了,一下把小羊冲到浪尖,小羊很惊慌:啊(á)(发出a的二声);这个浪没过去下一个又来了,小羊又一次冲上浪尖,啊(ǎ)(发出a的三声);浪头终于过去了,小羊从浪尖上冲下来,非常喜悦地喊:啊(à)(发出a的四声)。就这样,孩子们在与小羊冲浪的过程中学会了四声。我们说,这样的教学孩子们能不喜欢吗!在教学中,也可以自己创设情境,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第四篇: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如何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这也是目前我们最直接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的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遵循既定的教学计划,凭借既定的教材和手段,优化组织教学过程,争取最佳的教学途径,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有效的教与学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校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2、影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4、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5、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范围
初中八年级和九年级物理课堂。重点突出对实验探究课、中招复习课的研究,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
五、研究对象
初中八年级和九年级全体物理教师和学生
六、研究方法和措施
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进行研究。由以下措施作保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将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网络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创建一个“初中物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组,共同制作一本电子档案,既是课题档案又是全组的成长档案,用群组博客方式在网上呈现, 邀请上级教研室同仁和兄弟学校的物理教师加入群组,我们对课题的管理也通将过网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真实反映在网上,边研究边推广边完善,边指导边管理边评比。
3、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校正研究方向。
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各小组根据将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方面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4、加大“研讨课”和“集体备课”的力度。
围绕课题,我们将通过集体备课,确定研讨课的内容。研讨课通过议——听——评——议的形式开展。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
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评课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集体备课也是我们要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课题小组集体备课我们要求统一时间在每周四的第六节课,采取“定类、定人、定伴”的形式进行。
七、研究的程序
(1)2010年9月,研讨、制订课题2010年网络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网络研讨工作启动分工会议,颁布相关网络课题管理职责、制度。
(2)2010年10月,进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学生问卷调查并分析。分学段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5)2010年11月,进行“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暨“定人定伴”研讨。
(6)2010年12月---2011年4月,结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实施研究,组织研讨交流活动。
(7)2011年5月,组织教学研究课。
(8)2011年6月,整理课题相关资料,进行课题工作总结。
八、研究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优质课、教学案例等。
升序降序
文章评论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评论数:5页:1/1
第五篇: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方案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标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200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8条第3款里明文规定:“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拼音教学。”2005年9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世博会语言环境建设”国际论坛上指出:“熟练使用汉语拼音是信息时代中国人的必有素养。”因此,教好汉语拼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农村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初探》为题的一项专项研究方案。《新课程标准》第一学习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等要求。那就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阶段就要开始学习拼音,但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太难了,他们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与思考不够完善,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和具体的材料,面对拼音字母这样的抽象事物,他们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学习汉语拼音方面他们是非常吃力的。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为了不让刚入学的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拼音识字调到八单元《外面的世界》之后,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学习拼音。即使是这样,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枯燥、抽象的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困难了。因此,对于汉语拼音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了。
二、研究内容
1、发音不准,尤其是二、三声和前、后鼻音。
2、形近字母分不清楚,如:b、p、d、q,容易读错、写错。
3、方言问题,h和f不分。
4、整体认读音节和一般音节不容易区分出来。
5、不能正确书写音节,尤其是三拼音节。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该专题围绕农村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初探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网络资源,对拼音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以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专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案例研究法:由一个老师在备好课后,组上的老师统一进行听课,观察班上孩子的各种表现,作好记录,然后对教师记录专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和优点,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教学、记录,这样反复进行研究与改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该方法适用于专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创设情境法:针对孩子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以及他们活泼好动的生理特点,在教室周围贴上关于拼音的图片,编写生动活泼的儿歌以及琅琅上口的故事,让他们的头脑中形成音节的美好记忆,帮助他们在课后记住枯燥乏味的音节。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专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好方法。
四、拟形成的成果
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汉语拼音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拼音用拼音。如鼓励学生为教室,家里的物品或学习用品贴上拼音标签;在书本和本子上用拼音写自己的名字;用拼音写同学或家人的名字,用拼音写词语或句子,把课内外学到的音节词积累起来,学习写话等。这样不仅能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生多种能力,将课堂学习延伸,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