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时间:2019-05-13 00:4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第一篇: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方面改进较大,它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而学生阅读能力则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业成绩。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是语文教师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在教学《童趣》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刚刚逝去的童年玩耍趣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让学生欣赏《童年》这首歌,创设快乐、美好的情景,再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趣事》为话题,把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学生心中的趣事有了现实的美景,也有着想象的成分,自然就激发起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文段的朗读。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联想,通过阅读、领会“观夏蚊”、“观虫斗”、“驱蛤蟆”三幅画面的情趣,充分感受作者童年时代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天真烂漫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达到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效果。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威尼斯商人》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表演,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戏剧艺术的特点,也较好的领悟了人物的形象特点。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在这堂课上,教师转换了角色,充当导演,却让学生充当演员。

通过教学活动设置情景剧,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2、教师以引导为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向45分钟要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积极的思考。注重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探求答案,让他们满腔热情去投入,各抒己见。

如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挑战困难”片段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登山队员中的一员,想象自己在那样困难的环境中,自己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己会如何做?多数同学说感到害怕、绝望,有同学说会冻死,有同学说会因缺氧而死。我就顺势引导他们看看“刘连满”如何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该如何看待他?结果这堂课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

还有一次我上午后的第一节课,学生似乎还没有睡醒,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回答连连出错,连《伤仲永》的作者都不知道了,我心里有些着急,态度不太好。结果这节课真的如同一潭死水,学生战战兢兢,没有一点热情。同样,在另一个班我也遇到类似情况。因为改变了方式,态度比较缓和,结果学生却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很融洽,教学效果也不错。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情感素养,一定要给学生信任感、亲切感。

3、阅读教学应当向课外延伸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收获。

㈠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介绍各种文学刊物: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方法。具体而言,向七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为主的读物;对八年级的学生推荐以青年修养、理想情操、名人传记、科普读物为主的读物;向九年级的学生可推荐以中外名著为主的读物。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及中外名著,做为课堂内容的拓展,通过课外阅读,他们的阅

读欣赏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广泛了,求知欲更强了。此外,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剪报荐评,收集各种生活事件写成随笔,观察、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以及自然环境、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等,把新信息、新认识、新感悟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出来,这是最活跃、最富成效的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㈡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阅读的机会,利用课前,课后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1、在阅读练习,试卷中穿插这种阅读的练习,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对课内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也能认真地学习。

2、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出5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这样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3、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如在教学施耐庵《香菱学诗》之后,还让学生在课外多看《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采取默读、自由朗读、快速浏览、跳读、提高阅读速度,运用多种知觉体悟出课文语言的特有魅力,从而拓展了学生思维,又增长了知识。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延续和补充,能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语文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二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为了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广泛阅读为学生夯实了知识基础,在认知事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学以致用”,阅读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单纯的阅读是不存在的。学生在阅读中,只有经过独立自主思考后得出感悟和结论,“知”与“能”才算真正掌握在他们手中。江泽民同志曾要求学校“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放下架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空间,尊重并肯定学生任何有价值的“闪光点”,还要不着痕迹地善加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见仁见智”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可分组辩论,不惟本,不惟师,不囿于成规,对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见解。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 的见地本身确有许多独到、新颖的东西是传统与习惯中所不具的。对学生 的“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教师应顺势引导,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尤其对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明今人之所未明”(陶行知语),有新发明,新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就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没有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没有语文成绩的提高。所以,将大量的文字材料加以消化,扼要概括,有所侧重地选择记忆,才能真正地消化吸收,拥有这些知识,从而“为我所用”。而所有的概括,都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按不同要求,可以有多种概括。

1、定向概括

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同一材料,有的学生引述得好,概括评论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有的学生则由于不能定向概括,似是而非,偏离了论点,使本来很好的证据减弱了论证的威力。写作上的病例反映了学生概括能力的不足,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定向概括能力。如描写人物的文字,就训练概括人物个性、刻划手法;写景的片断,就训练概括景物特征、写作手法;说明性的文字,就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字,就概括论点、论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形式灵活的概括练习,比如替换原文材料,就是将原有的材料从文中抽出,换上自己认为恰当的材料,并予以论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阅读概括的一个升华。

2、限制概括

可以限定字数,如用一个二字词语、四字成语来概括一段话;或留白待填,让学生在句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字词,用以概括文段;或用一句话概括一篇文章。同时,可以限定句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概括,使学生在概括中思考、在概括中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自古读写一家,“读”为“写”之基础,“写”为“读”之的检验。新课标也将写作的一些要求渗透到阅读目标中去。清代学者张潮有“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句子。看,只是随意闲翻;读,旨在有所获益;用,即实际应用,其中更多的是指应用于写作,因为张潮还有一句话是“有学问著述谓之福”,学问何来?来于读书!这两句话讲的其实就是“阅读→获知→转化→运用(写作)”的过程。读书著述是学者的境界,阅读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时下作文,点击频率最高的是“自由表达”: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照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大展身手了,但实际情形却并不十分乐观。拥有自由的天空,缘何不能展翅翱翔?只因高飞的羽翼未丰——学生在阅读中还未能积累深厚的知识,还未练就高超的自主思考与概括能力,仓皇起飞,只会折戟沉沙,大败而归。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形将读物分为背诵、熟读、略读、浏览几个等级,也可体味文中珠玑一字,也可将新奇章法默记于心,或偶拾妙句,或感悟哲理。只要有心,小到一字一句,大到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以及作品自身携带的情感倾向、历史评价、审美情趣等无不在这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培养中,逐渐形成知识、技巧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写作时,自然会文思泉涌、意随笔至,在广阔的语文天空纵横恣肆,尽情翱翔。

四、培养感悟能力

(一)、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引导中,我们可能按“读、思、评、品、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对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老师对创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得到“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这是作者的创作本意,而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有的同学还得出了“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地开花”这样独特的感悟。我认为这就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何愁他们的感悟能力提不高呢?何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在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培养感悟能力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②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说明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是学生创作之源。同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但如何从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的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呢?这就要平时引导学生“留心”于生活,“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在平时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这些好习惯外,还要告诉他们,他所记的那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喟;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 ;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也就是说不要满足于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③语文教育中所一直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也指明了这一点,可见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组织的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引导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生活有很大帮助。下册第四单元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感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④这也就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这里自然也就包括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所达到的作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逐步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一词是神圣的,常人无可企及的。只有那些从事尖端科学的人才有创造力。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一方面难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现关闭状态,还谈如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实战”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 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问题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有趣味,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制坎给学生,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幼时记趣》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幼时趣事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第三篇:语文能力培养

法律有情,家庭和睦

2012年11月7日,奈曼旗法院治安法庭接到一起起诉离婚的案件。原告胡牡丹请求与被告李乌力吉道格吐离婚,家庭财产分割,外债共同偿还,小女儿随原告一起生活。原告与被告1989年依法登记结婚,生育两名女孩,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今年18岁,在外打工。原告认为被告脾气不好,经常无故大骂原告,长时间的大骂致使原告患上了心脏病、头痛、腰病等多种疾病。因此原被告之间产生矛盾,且日益加深,曾经村领导调解无效。所以原告请求离婚。法官考虑原被告结婚多年,应该有一定婚姻感情,且有一对婚生子女。

第四篇:兴趣引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

兴趣引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能力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罗灵

【内容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孩子语文能力,就必须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抓兴趣培养,就要做到这三方面:

一、满足学生成就感,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听、说能力;

二、感受朗读的美好,掌握朗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三、儿歌、口令指路,让学生写好规范字。增加识字量。

关键词:语文能力

听说读写

培养

兴趣 【正文】

语文能力是人们在语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培养孩子听、说、读、写能力,就必须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扎扎实实地从掌握语文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满足学生成就感,激发表达欲望,培养听、说能力

1、创设轻松课堂氛围,保护学生表现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非常注重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做朋友,激励学生,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上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发展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低年级孩子,表现欲特别强,课堂发言很积极,老师更应该保护孩子们的这种积极性。如果孩子们在课堂发言时,出现发音不准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先指出发音不准的地方,然后一遍遍帮他纠正,这多少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了一些心理压力。因此,我接着在评

价中强化他说得对的地方,表扬说得好的地方,并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的自信心,以后会更乐于表现自己。

2、让语文课堂活起来。重视激发学生对听说训练的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应用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语言,配以电化教育手段,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如,仿课文句式、段式说话,听音响资料训练说话,转述说话等。这样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把学生潜在因素诱发出来,达到教与学的协调,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提高听说训练效率。

3、充分利用教材。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每课都配有插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让学生看图,观察文中有几幅图?分别画了什么?再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充分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景象。然后再欣赏课文,把自己的语言和文中的语句对比一下,哪个词语运用得更好、更生动。最后把文中出现的优美词句收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这样通过看图体会,既训练了说话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述课文,充分展示。在课堂教学中,为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一篇文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默课文之后,根据课文内容的长短,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复述文章的大致内容。由于低年级课本中的文章较短,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

长久的锻炼,在以后的说话中,学生们就能把书本中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说话中去。使自己的表达更连贯、更完美。

4、教师平时也可利用课前3分钟,让学生自由说一段话,内容不限,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自然有话可说,这种训练坚持下去,定能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5、说话训练光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学科最重要最常见的课外活动便是阅读。所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童话书、报刊,通过阅读把“读”和“说”结合起来。由于低年级的学生较小,组织能力较差,在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中还需要教师的帮助。这时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讲故事比赛、猜迷语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和场合。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学生会反复朗读所喜欢的诗歌、故事,不断搜集材料,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既吸收了书籍中的书面语言,扩大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感受朗读的美好,掌握朗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说出了多读的重要性。在理解字词句含义的同时,只要多读,就会自然上口,久而不忘。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就开始读短小的课文了,我觉得这个时候是学生朗读的开始,要想建好这个朗读平台,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必须从这里起步。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学生仿读的兴趣,然后抓住朗读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读,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反复地读。但朗读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掌握好以下步骤:

1、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榜样的 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做为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想激活学生读的欲望,教师必须也应先学会读。也许有人会问:当教师的谁不会读?”是的,会读,但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谈何容易?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中的停顿、语气轻重的变化,就能很快捕捉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要比硬 灌输知识给学生强百倍,所以坚持每篇文章都给学生范读,力争做 到入情入境的读,给学生创设一个“ 情 ”的学境。

2、示范领读、掌握读技。“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想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首先得让学生学会怎样读,这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每篇课文除范读外,还进行领读,让学生先学着读而后自 己悟读,最后在小组内分工读,互相读、互相伴读、议读,让学生在听读、评读中领悟朗读技巧,时间久了,学生逐渐悟出一些朗读技巧。如:朗读时是气息支撑,不是声音大能喊就是出色的朗读;还有读时 的声调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高低音要得当,感情饱满,语速随音调变化而时缓时急;以及读时吐字要清,做到字正腔圆,做到心口合 一,例如 :不安就要用不安的心情读和语调来读等技巧。有了这些 朗读技巧,学生就能顺着这些“门道” 很快进入角色,自然地入“境”

入“情”来读,也因此对文章有更深一层的了解,这就是读的“魅力”。

3、搭建平台、体验成功。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读”却不给孩子们提供展示的机会,那么前面所做的工作最终是枉然。所以,根据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可利用早读时间间隔性地安排“朗读擂台赛”,通 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尝到读的“ 甜头 ”,体 验成功的喜悦。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自信心会显著增加,读的欲 望会更强,当然有成功者就会有失败者,对于失败者通过耐心 地帮助、鼓励,让他们有再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除此之外,另一个展示的平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师 生都尽量做到有感情读,通过避免齐读,采用多种多样个人展示 的方法读,有指名读、比读、评读、议读等等,让学生在“读” 中体会读的乐趣,在读中悟文章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音文并茂、创设情境。音乐能激发人的情感,带人走入美的天堂。朗读时如果加上 音乐效果的烘托、渲染,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文章,获得情 感体验。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作用于人的听觉和视觉上会起到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犹如“灵秀之泉”的滋 润,会自觉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揣摩作者的心境,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 情绪“音响”。音乐它不仅可以创设情境有助学生理解文章,同时配乐朗读 是朗读水平提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朗读技能,而学生对 这种技能又十分的感兴趣。只要有了读的兴趣,也就拥有了 学习语文的一把金钥匙,那么语文教学效果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儿歌、口令指路,让学生写好规范字。增加识字量

众所周知,汉字具有多而繁的特点,这就给学生学习汉字带来诸多困难。写一手漂亮、规范的字,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将祖国的文化遗产继承下去。因此,教学生写好规范字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重要任务。1,运用儿歌、口令,做好书写准备

写字教学时,应细致地指导学生提笔写字前要注意的细节、顺序,可以用这些口令来让学生提醒自己:

一:打开书本,二:压好角落,三:准备写字 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用规范的姿势书写,我们可以对照儿歌来提醒孩子注意姿势要准确:

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字要牢记。

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

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离开虎口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

2、运用儿歌,培养书写汉字兴趣

有了规范的书写姿势,还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写字有兴趣,能把字写正确,写规范。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没有写字基础,所以在教学生写字时,应一笔一画地耐心讲解、示范,对容易写错的、笔画多的字重点讲解,以免让学生形成倒插笔、间架结构不匀称的坏习惯。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编成

儿歌念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用儿歌猜字和学生互动,例如:

“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请你说说什么字?”学生边想便用小手比划,原来是“日”字;“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学生小脑筋动起来,原来是“田”字;在教学“聪”字,我就用儿歌教学生怎样做一个聪明的人:“耳朵认真听,眼睛仔细看,小嘴巴会问又会说,并要牢牢记在心。”

这样创设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讲解,如:彩字教学法。在学习“专、练、场”等字时,其中的笔画“竖折折、横折钩、横折折折钩”容易写成一笔多画,所以为让学生更快牢记,这些笔画用红粉笔书写,其它笔画用白粉笔书写。这样明显的区分,学生观察字形时,笔画就不会写错写散。教学中教师应持之以恒、长期规范的书写,让学生写字时一心一意,手脑并用,这样不但能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培养了孩子们做事情时能细致认真。

为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编故事、儿歌、口诀,猜字谜等进行识字,以便让学生加深记忆,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实在在的抓好最基础的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2004卷》 《小学语文教师》

第五篇:引导自主实践,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引导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自主实践是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能力,它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又是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过程。引导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有: 创设自主实践的环境;丰富自主实践的过程;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强化自主实践活动。

[关键词]自主实践;语文能力;有效途径;引导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自主实践一般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能力,它既是一种个性化的自读自悟的过程,又是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过程。语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引导自主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自主实践的环境

㈠营造民主学习的氛围。语文课堂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的“众议院”,教师只是学习的一员,而非最终的裁判。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甚至要允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实践的适宜土壤。

㈡赋予自主选择的权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各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是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 谈出各自的感受,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

㈢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

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这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实践,学生的吟诵品味,而且包括课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备课应变考虑“怎么教学生”为“学生怎么学。”在教学《五彩池》时,可设计听写词语、给课文配音、朗读背诵、记者采访、做小导游、出板报等环节,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自主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充分的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中悟出自己的感受。课上尽量多地让学生交流,甚至争论,让学生由单个的思考、自动,变为群体的交流、互动,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

⒉要不断开发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让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步领悟和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丰富自主实践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堂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想方设法引导全体学生进行丰富、立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其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切机会让学生自主实践。教学《长城》时,可设计以下一些环节:“听写词语”为学生积累语言;在回家作业——“当导游”中启发学生用上听写的部分词语,使学生会运用所积累的语言;“朗读与背诵”精彩片断,让学生在“诵读”这一语文实践中,积累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记者采访”,化静态语言为动态语言、体态语言,课文语言得到活化、转化、吸收和运用;“讲长城的故事”,学生将收集的材料作整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再次强化语言运用的实践。这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体的语文实践,使语文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不仅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土,还要拓展自主实践的天地。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课前,让学生收集青海湖物产方面的资料;课上交流;课堂学习结束时,布置如下作业:①回去做小导游,把青海湖丰富的物产和迷人的景色介绍给家人听。②课外收集西湖、昆明湖、太湖的有关资料,办一期手抄报。这些设计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收集资料、创造性复述、整理资料等,进行更为丰富的自主实践,运用语言,丰富知识和情感,培养语文能力。

四、强化自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生语文能力包括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是一个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整理。引导学生确定收集的目标,引导学生相机交流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却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是最简单而实在的流程。自主实践活动带有综合性,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方式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参与性和问题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践、参与、了解,收集与运用资料,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就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需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表达和交流,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渗透这些环节。

㈡以自主实践活动为核心构建语文课堂。

⒈教师要摈弃以分析来代替学生自主实践的做法,放弃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和写作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实践中学语文,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

⒉要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等。那么,怎么让学生“动”起来呢?其主要方法有:

⑴自读批注式:通过学生对课文文本的解读,达到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然后作批注交流。教学《菩萨兵》时,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促其自读自悟。①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收集有关朱德、长征的资料及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课上学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然后教师播放相关录像,帮助学生走近书中人物。这样通过师生的语言和录象画面创设了最佳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迫切想通过读课文了解红军与藏胞感人事迹的读书兴趣,为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②自读自悟,交流自学成果。给学生自学时间,学生借助工具书收集资料,认读生字理解字义,熟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新词,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有关“思考题”,完成教材要求的字、词、句基本训练。自学后,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交流读懂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提出自学后仍不懂的问题,然后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重点解决。

⑵问题探究式:设置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学习兴趣,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学习方式。

⑶任务驱动式:在学习时设置具体的任务,如给课文的插图配词、给某个产品设计广告词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运用语言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⑷角色体验式: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学习角色。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等,然后展开表演或情境模拟活动,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验心理活动,获得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㈢语文教学的综合化。利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或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收集整合素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并在活动中有所创造。展示探究,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关键,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

⒈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在教学《麻雀》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

⒉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这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在教学描写春天的古诗《江南春》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颂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实践出真知”,引导自主实践,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只自主探索,形成学习能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根福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三点看法

    中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三点看法 江山市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何建中 内容提要:语文教学是提高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本文从......

    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论文

    摘 要:1.引言: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2.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语文能力的内涵。3.如何指导学生从课外活动培养语文能力。4.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注意的问题。5.结语。主......

    小学语文能力提高培养

    小升初作文冲刺班内部资料 作文一 名人名言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

    培养学生改正错误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改正错误的几点做法 高湾乡三场中心小学焦堂梅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错误能让我们吸取教训,不断取得进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更要处理好学生的......

    试谈读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论文

    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论文大赛 试谈读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摘要: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与语文教材直接对话,丰富语言......

    兴趣写作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有什么作用

    兴趣写作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上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有什么启发 《周杰伦与唐诗宋词》《东风破》课程资源开发特点以及启示本性独白:1生活中的快乐时光2用一件是反......

    浅谈巧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论文

    在多种媒体广泛进入课堂教学后,先进的技术、资源、方法催生了新的教学理念、课堂结构、师生的课堂行走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想象和联想力丰富,多......

    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推荐5篇)

    中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研究 一、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 1、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利辛县郊区四所中学的272名初中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卷272份,收取272份。其中私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