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高中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范文模版)
漫谈高中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有其自身规律。如现代汉语中一些词汇的含义,其实是从古汉语演变而来的,只有将二者的关系梳理好,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含义,并轻松学习文言文。如“文”字,我们今天常把“文身”误写成“纹身”,如果学生了解了“文”字的古意,就会减少这样的错误了。“文”字的象形,就像一个直立的人,伸展两臂,胸部有美丽的花纹,后来小篆为了书写方便又将花纹省略掉了,所以“文”字本义就是指胸前刻有花纹,古人也有这样的习俗,如《庄子?逍遥游》一书中提到:“越人断发文身。”所以,我们告诉学生这些规律,并尽量给他们提供一些材料或书籍,他们就能拥有更开阔的学习视野。
语文来源于生活,所以关注生活,教师应给学生呈现一种更开阔长远的视角,鼓励他们关注生活中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内容,让语文更加生活化、趣味化、实用化,也能更精准地落实新课标对高中生的要求。如写作灵感的获得就离不开生活。一节阅读课上,学生正在安静地读书,夕阳西下,教师望着对面教学楼的阳台,就地取材,想到了一个作文题目――《落日下的阳台》,然后就鼓励学生以此为题去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收集了很多题材:有温情的,如阳台下一家人一起观赏风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也有悲情的,阳台下女孩正在勤奋读书,但父亲却躺在病床上,女孩一面要读书,一面还要照顾父亲,等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欣赏生活,并用文字记录生活,这 样既可积累丰富的素材,也可锻炼自己的文笔。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从小处获得成功,然后逐步深入发展。如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先阅读字数少的名著,让他们欣赏书中优美的文字,并摘抄这些文字,试着仿写,实现语言文字能力的迁移。
此外,语文学科中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为我们所忽略,这两个方面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如能听懂别人的言外之音,说话得体等,现在的高考题目中有一项就是考查言语得体的,说明专家、教授们也发现需要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了。所以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寻找更多的素材,并通过一些语文活动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如设计一些不同的说话场景,让他们试着分角色表演,然后教师予以纠正,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如我们学过的《雷雨》,以下为课堂实录。
师:请分角色朗读的同学做好准备,在朗读前一定要揣摩好人物的腔调以及情感,声音的高低要适当准确,体现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学生A(饰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学生B(饰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学生A:谁指使你来的?
学生B(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学生A(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学生A、学生B两人将周朴园的紧张情绪、鲁侍萍的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周朴园说“你来干什么”和之前的和颜悦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鲁侍萍再看到了周朴园的嘴脸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幻想破灭了。
师:同学们,两位同学的表演与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已经被人物与剧情感染了。大家在听两人的对话时,是否会体会到话语背后的另一层含意呢?
学生C:老师,我理解“谁”应该是另有其人,而对于鲁侍萍而言,那就应该是鲁贵啊,因为鲁贵的人品不怎么好,周朴园应该是害怕鲁贵吧!所以,他才这么强调“谁”字,他十分急于知道鲁侍萍后面的人是谁?
学生D:鲁侍萍说的“命”不仅是指她自己的命运,还有对后世子孙不幸的哀叹,特别是四凤与周萍的爱情,让鲁侍萍十分痛心,而且她自己之前不喜欢让女儿到公馆中工作,结果一言成谶。
师:同学们的分析十分到位,只有分析透彻,才能体味文字背后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够读出人物的心绪。
学生分男生与女生再次齐读这一部分,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
师:《雷雨》中还有几处这样意味深长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仔细品味,在课下继续阅读,并写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想法,我们下次课上继续请同学们进行朗读与赏析。
通过这样一节课,教师让学生明白了读与写的关系。作者在写人物的时候,一定是揣摩了人物的性格以及对话的情境。而读者的读,同样要在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性格,明白作者这样设计的良苦用心。
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复杂而漫长的,训练读写能力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但课堂却受时空的束缚,有些内容可能训练得不够充分,所以教师除课堂之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或平台。如使用微课就可让他们在课外时间自己复习,并反复训练,避免因不好意思向教师请教或课堂上精神不集中而造成遗漏。微课成为了课堂很好的补充,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时空,让他们能及时跟上教师的步伐。如果我们鼓励学生也录制一些微课,就能激发他们对语文进行更加系统的学习了,并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教师也能垂拱而教了,那真是一个师生其乐融融的局面。
第二篇:语文能力培养
法律有情,家庭和睦
2012年11月7日,奈曼旗法院治安法庭接到一起起诉离婚的案件。原告胡牡丹请求与被告李乌力吉道格吐离婚,家庭财产分割,外债共同偿还,小女儿随原告一起生活。原告与被告1989年依法登记结婚,生育两名女孩,大女儿已经成家,小女儿今年18岁,在外打工。原告认为被告脾气不好,经常无故大骂原告,长时间的大骂致使原告患上了心脏病、头痛、腰病等多种疾病。因此原被告之间产生矛盾,且日益加深,曾经村领导调解无效。所以原告请求离婚。法官考虑原被告结婚多年,应该有一定婚姻感情,且有一对婚生子女。
第三篇:小学语文能力提高培养
小升初作文冲刺班内部资料 作文一
名人名言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人的美德的荣誉比他的财富的荣誉不知大多少倍。——达·芬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华罗庚 ●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
——门捷列夫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优秀题材
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牛顿的思考
有一天,牛顿散步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打在他头上。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顿深深的思考。他想:苹果为什么一定要向地下掉呢?为什么不飞向天空和别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种吸引力,又推想这种吸引力对任何物质都存在。他通过研究,提出了计算引力大小的公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明日歌
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习题练习
一、仿写下列句子
(1)鸟儿本来自由,只因未抵住一颗谷穗的吸引,成了笼中的囚徒
(2)在蓝如止水的苍穹中,有精卫填海的神话,才显得浩瀚无际;
(4).根据下面这句话的格式仿造两句话,最后一句话要求有积极意义。
仿照“勇敢是把利刃,可以斩落对手,自大也是一把利刃,却只能割伤自己” 完成下边句子:____________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____,也是一把利刃,可以________ ____。
二、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 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分析
(?)
回想小时候,是多么的逍遥自在,与一大群同伴在楼下自由自在的嬉戏,快乐无比,每次都是到了天黑了好久,连狗都快睡着了的时候,我们才被父母拉回家,还依依不舍的相约明天再玩,天天如此,手都变成了“乌鸡爪”。
现在长大了,过去的美好回忆只能永远停在大脑里继续去玩耍,而我们初中生,在桌前奋笔疾书的对付那作业山,听着楼下小弟弟的嬉戏声,却只能叹气,有时我们忍不住趴在玻璃窗上投去羡慕的眼光,可望而不可及,只好追赶我那没完没了的作业,天天如此,手从原来的“乌鸡爪”变成了“汗青手”。
小时候的我,就喜欢捧着漫画书看个不停,上厕所也看,睡觉前也看,家人都说:“这孩子文静,从小就喜欢捧着书看个不停,长大肯定是一块读书的料。”爸爸妈妈听了,也就任由我看了,所以,我迷上了看漫画书,光漫画就收集了三大纸箱,而里面更是“珍奇”,只可惜,在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因为我视力不断下降,就迫使我有选择读书,把我的三大纸箱漫画给关了“禁闭”(锁了),从此我与漫画书无缘了。
小时候,交个朋友真是不费吹灰之力,玩一玩就成了朋友,而现在,父母却说什么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会决定你的一生,什么朋友会影响学习啊,品德啊之类的话,所以,现在交友就和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挑来挑去的,剩下的就是所谓的“三无产品”。
小时候尽情玩,尽情唱,尽情跳,不用吹灰之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长大后,竞争力增强,学习压力加大,只有快马加鞭,坚持不懈的学,才能跑在同学们的前面,只要你稍放松,你就会倒退几步。小时候的生活,无忧无虑,像阳光一样灿烂,长大后的生活,就像被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叹息,我深知成长的脚步离不开烦恼,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有不可避免的风吹浪打,但是,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再大的浪头也能度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坚信,彩虹总在风雨后。诗词鉴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的越高?温度计
2:什么动物,你打死了它却流了你的血?蚊子
3:谁天天去看病?医生
第四篇:漫谈班干部培养
漫谈班干部培养
班干部是大学中最基层的学生管理者,他们从普通学生中来,但却理应是成长最快的一批学生,其在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班干部队伍能成为班主任、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班干部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帮助班主任做点事,他关系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建设。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成为辅导员、班主任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把好进口
做过辅导员的老师都知道,班干部的好坏跟最初的选拔密切相关,如果在班干部选拔阶段作为辅导员没有把好关,会为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埋下隐患。特别是班干部中的“金三角”——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选择不当,整个班风都会受到影响。特别是班长一职的选拔,尤其要慎重。
班干部选拔不能心急,其中我们要做到“一看、二听、三锻炼”,所谓“一看”,就是辅导员要善于观察,哪些学生可能适合当班干部。具有这一潜力的学生不能是那些生性调皮,本身就比较邋遢的学生,也不能是那种仅仅是老实、本分的学生。能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不仅能跟大部分好的同学一样能够按时上下课,作风正。还应具备一定的做事能力。所谓的做事能力就是考虑周全,思路清晰,不意气用事。另外,班干部遇事能够压得住场,有一定的“霸气”,当然,这里不是指的摆架子,官僚作风。试想一个唯唯诺诺的学生如何去管理别人。
“二听”,班主任在观察了一段时间,有了一定范围的锁定后,可以在跟学生谈话的时候,查寝的时候,跟学生打听一些这部分同学在生活中的表现。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跟普通学生的反映相同。如果有出入,还需要继续观察。因为有些同学能言善辩,口才很好,但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严重的作风问题,这一点需要辅导员在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后才能了解。“三锻炼”,班主任可以尝试让这部分有潜力的同学做一些事情,观察他们的办事风格、思路和效果,更要观察其他学生的反映。有些同学办事干净利索,但是在班级中的人缘不好,总是得罪学生,这也不适合担任班干部。
正式选拔阶段,可以使用班主任推荐,竞聘演讲,学生自主投票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和一些投机拉票的情况发生。一般在大一军训结束,各班班干部的选拔便陆续开始了,但是同学之间相处时间不多,不甚了解,在投票阶段难免会有点盲目性。班主任的推荐便可以减少这一盲目性。竞聘演讲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工作能力多强,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班干部必须的。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结合,我们发现辅导员中意的那些同学,也会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二、把好作风
通过竞聘,学生公投选拔出来的班干部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新上任的班干部需要跟全班同学不断磨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干部能否一呼百应,关键就看其作风,为人处事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笔者在这两年多的工作中发现了每个班的班干部性格、做事风格不尽相同,有些班干部作风正、口头表达能力好,在同学中的威信高,这是需要我们重点培养的班干部,作为辅导员要对这部分班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班干部相对不善言辞,但是在班级中的威信很高,还有些班干部过于灵活、圆滑,有时还会言行不一。针对这部分班干部,辅导员要积极给予敲打,对其行为进行拨乱反正。对于实在“扶不上墙”的班干部,满一年要果断予以更换。说起班干部的威信,不仅需要其本身的塑造,也需要辅导员帮助他们塑造。在班干部组织活动的时候,辅导员不要过多的干预,在发布通知的时候,辅导员与班干部要统一口径,不要让其他同学以为班干部跟辅导员说的不一致,这会极大损害班干部的威信。
辅导员对于班干部的要求较其他同学理应更加苛刻,除了最基本的按时上课、完成作业,严于律己,也应该具备较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些班干部以为自己在期末加分,平时不用力读书。笔者的做法是,期末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班干部不加规定以外的分数。有些事情,普通同学可以做,但是班干部不可以做;有些事情,普通同学做不到,但是班干部必须做到。在工作中笔者也遇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班干部自己经常旷课、晚归、喝酒、吸烟,且屡教不改。这样的班干部不能留。相反有些班干部即便是不加任何分数,靠自己的实力照样可以拿国家奖学金。
三、把好思想
有了良好的生活作风,一定的威信,就有了担任班干部的前提。但是思想上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一个班干部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很多班干部都认为,我一年累死累活,到头来没拿到奖学金、没评上优干,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可否认,大部分班干部存在这种思想,如果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笔者的经验,在鼓励班干部的时候从来不拿评奖评优作为筹码,不给任何承诺,在班干部选拔阶段就澄清事实,如果想以此作为筹码评奖学金,可以马上放弃当选。班干部是大学生的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评奖评优。当然,作为辅导员,在评奖评优方面有意像班干部倾斜,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不能影响公平。否则辅导员在大部分同学中的威信就会尽失。
笔者不太赞成辅导员将什么事都交于班干部做,甚至影响他们自己的生活、学习。班级事务辅导员要又选择的交于不同的班干部去做,这样一方面可以是大部分班干部能体现其价值,同时可以避免任务过于集中,不会造成班里做事的总是那么一两个,其他班干部处于“挂职”不做事的状态。
对于班干部的思想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辅导员要重点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谓“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很多班干部在思想上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像上面说的关于评优评奖的抱怨,做事过程中产生的抱怨,还有作风问题等等。一旦发现苗头,辅导员要及时给予解决,因为大学辅导员动辄带四、五个班,这种思想一旦蔓延开来会造成很多学生管理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时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开班干部会议的时候,辅导员对自己工作中、班干部工作中的不足要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
小结
铁打的辅导员,流水的学生,每届都会遇到不同的学生。辅导员也在和每届的班干部不断磨合,相互学习。笔者的经验尚浅,但是在两年多的工作中,发现了不同班干部身上的闪光点。有时发现一些班干部考虑事情比自己都周全,越来越稳重。所以,也难说到底是谁培养了谁。一言以蔽之,辅导员与班干部一同在成长。
第五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几点做法
为了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广泛阅读为学生夯实了知识基础,在认知事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学以致用”,阅读的目的也是为了应用,单纯的阅读是不存在的。学生在阅读中,只有经过独立自主思考后得出感悟和结论,“知”与“能”才算真正掌握在他们手中。江泽民同志曾要求学校“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放下架子,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想空间和选择空间,尊重并肯定学生任何有价值的“闪光点”,还要不着痕迹地善加引导,抓住阅读材料中“见仁见智”处,让学生畅所欲言,可分组辩论,不惟本,不惟师,不囿于成规,对阅读材料做出“自己”的见解。有时,“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 的见地本身确有许多独到、新颖的东西是传统与习惯中所不具的。对学生 的“标新立异”,大胆质疑,教师应顺势引导,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尤其对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所未发,明今人之所未明”(陶行知语),有新发明,新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就没有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没有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没有语文成绩的提高。所以,将大量的文字材料加以消化,扼要概括,有所侧重地选择记忆,才能真正地消化吸收,拥有这些知识,从而“为我所用”。而所有的概括,都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材料,从不同角度、按不同要求,可以有多种概括。
1、定向概括
我们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同一材料,有的学生引述得好,概括评论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有的学生则由于不能定向概括,似是而非,偏离了论点,使本来很好的证据减弱了论证的威力。写作上的病例反映了学生概括能力的不足,在阅读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定向概括能力。如描写人物的文字,就训练概括人物个性、刻划手法;写景的片断,就训练概括景物特征、写作手法;说明性的文字,就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字,就概括论点、论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形式灵活的概括练习,比如替换原文材料,就是将原有的材料从文中抽出,换上自己认为恰当的材料,并予以论证,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阅读概括的一个升华。
2、限制概括
可以限定字数,如用一个二字词语、四字成语来概括一段话;或留白待填,让学生在句中空白处填写恰当的字词,用以概括文段;或用一句话概括一篇文章。同时,可以限定句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概括,使学生在概括中思考、在概括中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自古读写一家,“读”为“写”之基础,“写”为“读”之的检验。新课标也将写作的一些要求渗透到阅读目标中去。清代学者张潮有“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句子。看,只是随意闲翻;读,旨在有所获益;用,即实际应用,其中更多的是指应用于写作,因为张潮还有一句话是“有学问著述谓之福”,学问何来?来于读书!这两句话讲的其实就是“阅读→获知→转化→运用(写作)”的过程。读书著述是学者的境界,阅读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时下作文,点击频率最高的是“自由表达”: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照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大展身手了,但实际情形却并不十分乐观。拥有自由的天空,缘何不能展翅翱翔?只因高飞的羽翼未丰——学生在阅读中还未能积累深厚的知识,还未练就高超的自主思考与概括能力,仓皇起飞,只会折戟沉沙,大败而归。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形将读物分为背诵、熟读、略读、浏览几个等级,也可体味文中珠玑一字,也可将新奇章法默记于心,或偶拾妙句,或感悟哲理。只要有心,小到一字一句,大到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以及作品自身携带的情感倾向、历史评价、审美情趣等无不在这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积累与培养中,逐渐形成知识、技巧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写作时,自然会文思泉涌、意随笔至,在广阔的语文天空纵横恣肆,尽情翱翔。
四、培养感悟能力
(一)、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引导中,我们可能按“读、思、评、品、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对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例如阅读《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老师对创作背景的介绍,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对关键词句的讨论、分析品味,学生很容易得到“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悟。这是作者的创作本意,而通过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把握,有的同学还得出了“越是在艰难的环境中,越需要努力地开花”这样独特的感悟。我认为这就超出了作者的创作本意,形成了学生自己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这种能力的训练,何愁他们的感悟能力提不高呢?何愁激发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二)、在生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培养感悟能力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②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说明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是学生创作之源。同时,生活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但如何从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的生活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呢?这就要平时引导学生“留心”于生活,“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在平时我们除了教育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这些好习惯外,还要告诉他们,他所记的那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这一点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话题作文尤为重要。比如,面对滔滔江水,孔子有了“逝者如斯”的感喟;朱自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领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 ;华兹华斯从收割姑娘孤独的背影和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的观察。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生活,也就是说不要满足于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亲身加以体验,融入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那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③语文教育中所一直提倡的大语文教育观也指明了这一点,可见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组织的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引导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感悟生活有很大帮助。下册第四单元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也可以使他们进一步感悟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④这也就指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学习的作用,这里自然也就包括对于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所达到的作用。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设计、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语文综合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逐步训练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一词是神圣的,常人无可企及的。只有那些从事尖端科学的人才有创造力。这种观念是非常有害的: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一方面难于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表明,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培养学习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现关闭状态,还谈如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教学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实战”状态。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 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问题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有趣味,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制坎给学生,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幼时记趣》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幼时趣事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