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时间:2019-05-13 00:1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

一、研究概况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

主要形式:课例研究

活动主持:

参与人员:李家段镇中心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专家

间:

二、研究过程

(一)、主题生成今年期初,我校数学教研组六位教师共同商议并确定校本研究活动内容,组长任晔把收集到的组内教师教学中常见的疑难困惑提供给大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全体,照顾了后进生,优生吃不饱,学习兴趣低迷,照顾了优生,后进学生又跟不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本期校本教研的主要议题。

(二)、理论学习

在明确研究主题后,我们数学组的几个同志开始围绕主题自由学习、讨论。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大家认为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4月10日,教研组组织我们六位教师对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理论进行了培训学习。

(三)、课例研究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因此,教研组决定在六年级上一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围绕熊胜良老师将要执教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们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设想:

1、学生分层 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2、目标分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中等生和优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解决较难的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如“求无盖圆柱水桶表面积”等类型习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中等生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理解计算方法,而优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拼拆图形的方式理解与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积极、愉快地参与。

3、分层练习将课堂中的练习题、课后的作业题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4、在分层教学中要继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掌握。活动中,应倡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课堂观察

围绕如何促进面向全面、分层施教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熊老师的教研课进行观察与记录。

1、学生参与程度的观察(附统计表)

2、分层施教在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基本体现(附表)

第三步:课后调查

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设计学生学习水平问卷,调查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研讨分析

教研组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及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失,探讨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如何运用。下面是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

任晔老师:

熊老师的这堂数学课,较好地贯彻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施过程都渗透了个性差异教学。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对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使是简单的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老师在教学中都赋予了不同的层次要求。后进生重在掌握,中等生重在理解,优生重在探究。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中,复习题、练习题、作业题以不同星号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有机会答问、上台板演,教师的评价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激励。教师的下组辅导后进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教、扶、放”的艺术,肯定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

黄学贤老师:

学习熊老师的这堂分层教学研讨课后,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

首先可以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在与三个层面的9位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学生认为这种练习与学习的方式很新颖,他们愿意自己选择练习题、作业题。

其次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的调查中来看:我共出了三个不同梯度的练习题。第一个给出圆柱的半径和高求它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还是得数做错了。第二个求圆柱体零件的应用题只有两名学生不会做。第三个求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有五名学生不会,只占12%,可见大部分学生一节课中能理解并准确运用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我多年教学这一内容的经验来看,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张自然老师:

我留心观察了熊老师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可以概括为复旧引新→探究实践→总结归纳→巩固运用→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复旧引新、总结归纳是合的部分。探究实践、巩固运用、布置作业是分的部分。五步中有分有合,有合有分,体现了老师成功驾驭课堂,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艺术。这五步教学流程,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我认为并不十分成功。场面虽然比较热闹,但收场过早,学生状态还没有完全进入。而且我发现在后进生的小组中,讨论不够热烈,有几位坐在那儿不出声,不发表任何意见,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大大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组,而且合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吴雄伟老师:

我在课堂中重点观察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从发言情况来看,优生举手答问的人数要多,而后进生明显信心不足,举手答问人数较少。熊老师本堂课共提问23个,后进生答问9次,优生答问8次,中等生答问6次。小组合作交流时,优生组讨论积极,能自主探究面积由来。后进生组有4人未积极参与。本堂课上共有3人注意力不太集中,其中优生1人,后进生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何让后进生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参与,是我们大家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五步:专家指导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邀请到了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办三位专家共同参与,会上基教办肖主任对本次课例研究做了专题指导。

肖主任:我认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成功的,具体的说:

1、形式好。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训练、研究、培训相结合,使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

2、课堂好。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差异,练习、答问、学生板演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促进了全面发展。

3、内容好。分层教学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主题。但研究价值很大。

4、效果好。整理出了分层教学基本模式,学习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分层教学理论,对老师必定有大的收获。

建议:

1、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2、加强训练,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

3、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4、将分层教学运用于工作实践。

三、反

1、校本教研主题要鲜明。本次研究问题的生成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疑惑,研究主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对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系统的洗礼,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听课、评课效果好得多。

2、校本教研研究要深入。这次课例研究,课前有集中的研讨,课中有细致的观测,课后有效果调查,用数字说话,从具体事实分析,这样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深入参与。所以课后研讨时,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值得在以后校本教研中借鉴。

3、校本教研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之一。在进行课例研究前,我们组织的对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方式的学习、讨论与培训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例研究中专家的指导对我们完善分层教学方式及校本教研方式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葛兰镇中心校:郑小华本次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交流精神。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记叙我们数学学科的一次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研活动概况。

◆教研主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计算题)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活动成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的多样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开放性,进而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提高教研组成员的互助能力,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教研具体流程与评析。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优秀教师的启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

充分发展的空间。于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开放性教学就应运而生了。目前,开放性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2、教学困惑

召集全体教研组成员讨论数学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下面教学问题:曾多次开展了计算教学研讨活动,很多老师在计算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总是有多数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方法单一和死板,不会用不同的方法验算。这个问题一直让我们教研组成员颇感困惑。

3、课题研究需要

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克服传统“封闭式”教学的不足,适应开放的社会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要重视开放教育思想,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重视开放教学目标,着眼学生整体的素质化;重视开放师生关系,体现教学气氛的民主化;重视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重视开放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化;重视开放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化。因此,我们以市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为载体,进行校本教研,以期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教研组成员对解决的方案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

第三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 “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教研活动的内容是实验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3. 课题研究需要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

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现象2:《分数的意义》通过课例展示教学目标以及课堂中着力展现怎样解决教学难点.评析:课例的分析并没有与教材直接联系,只是直接进行说课、评课.

现象3: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评析:阐述内容空泛,重复之前的教材分析,缺乏侧重点.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第四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利用实际生活的题材,分层引导,由简到难,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作为教学案例,更好理解和掌握分层教学,一.教学目标

1.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3.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

课件统计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CCTV,KFC,M, WC,你知道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意思吗?

2、生活中经常用字母来表示特定的含义,这样既方便又简洁,在我们的数学中还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体验字母在生活中的简明性,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

子共有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变成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2.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1)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3张嘴

………..这首儿歌怎么唱也唱不完,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n只青蛙n张嘴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设计意图:从儿歌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次体验用字母表

示数的简洁性,联系生活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

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或“A-几”。

(1)出示年龄表格:学生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1+20

22+20

33+20

……..aa+20

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学生的年龄不断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变

提问思考:如果学生的年龄是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是多少岁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a可以是哪些数呢?

(2)小练习:

1.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_______岁

2.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_______岁

3.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

上有______人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

(3)集体订正并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ab层学生交流,以好生为资源帮助差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解答疑难。

4.学习用字母表示“A×几”。

(1)出示表格三角形个数小棒根数

11×3

22×3

33×3

„„

aa×3

提问:a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说一说: a可以是哪些数?a×3表示什么?

(2)小组讨论:手的只数手指的个数

11×5

22×5

33×5

……

n?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____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__条腿

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怎样用A×几来表示数量关系

(4)小练习:1.一只小鸡两只眼睛,a只小鸡有_____________只眼睛

2.一只兔子四条腿,m只兔子有____________条腿

3.体育组买了x个毽子,每个3元,买这些毽子一共花了______元

(5)集体订正,并请b组同学讲给a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练习,即时巩固新知,即时反馈,a层学生帮助b层学生即时解决疑难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突破难点。

三.过关小测试

1.限时独立完成过关测试题。

2.集体订正,并请小组长统计测试结果.3.请a组同学讲给b组同学听一听,你是怎么做的,a.b组同学互相订正。设计意图:过关测试,巩固新知,利用你说我听互相交流的方式让优生帮助差生掌握新知,解答疑问,互相提高。小组长统计,让老师确切掌握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不可控教学变可控教学,实现堂堂清。

4.展示小组完成情况。

四.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目标:(1.)淘气a岁,老师比淘气大25岁,怎样表示老师的年龄。

(2.)有n张桌子,每张桌子四条腿,怎样表示这些桌子

共有多少条腿。

2.自我检查,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五.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挑战题”,课下完成。

第五篇: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小学数学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案例探讨

教研活动,一个传统的话题,随着学校教育前行的步伐走过沧桑;厚实的积淀,闪烁着智慧,然而,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翅膀,退守为泛黄的形式.回顾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离不开课堂教学课例的研讨.然而随着活动的开展,许多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形式单一,往往会在活动前约请一些教师作准备性的发言,这种过度准备使得现场发言过于工整,而没有灵动,其他教师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听讲,壁上旁观,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这种少数同志热情,多数同志冷观的研讨活动的效果显然是不佳的.二是教研后 “行为跟进”不到位.“教研”,“研”是过程,“教”是归宿.“教研”的目的在于“研”,“研”是一个过程,“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因此,校本教研,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班级和课堂,以实践“真问题”出发,营造“研究文化”,唤醒教师的参与意识,吸纳他们参与教研过程和研究介入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研之路,更是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数学科开展了一次“以课例为载体,促进老师教材研读能力提高”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思考.

教研活动的内容是青岛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

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意义》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现象2:《分数的意义》通过课例展示教学目标以及课堂中着力展现怎样解决教学难点.评析:课例的分析并没有与教材直接联系,只是直接进行说课、评课.

现象3:两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

评析:阐述内容空泛,重复之前的教材分析,缺乏侧重点.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分层施教”校本教研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共华中小郭期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校......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总结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引领与指导下,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小学五(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麒麟小学:何所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太平孙家小学:侯亚妮 通过我们集体研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不同的人在学数学,但得到发展的发展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圆)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 摘 要:本着对课堂练习分层教学设计的要求与目的,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层次。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课堂练习通过诵读定理和抄写例题来使其加深印象;在......

    分层教学,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对......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20012年9月-2013年7月) 随着校本研究逐渐深入, 针对我校的实际,结合上学期末质量监控所反馈的情况,部分学校和教师反映新教材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型......